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威特拒绝了中国的提议,是对中国的军事装备研发有所影响。但要说损失更大,谁知道科威特会不会有一天对拒绝了这个提议而后悔呢?

    山诺点了点头,平静的说道:“首相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会把您的意见转达给我的领导,还有伊拉克方面。”

    “希望不会影响中国和科威特的友谊。”萨巴赫首相露出了笑容。

    “就我个人来说,我非常羡慕科威特人的生活。”山诺挺直了腰背,说道:“希望有一天,我的祖国也能过上像科威特人这样富裕的生活。”

    “哦,这可不太容易。”莱特站起身来,显然带着有些嘲笑的意味:“如果所有中国人都过上科威特人的生活,恐怕聚集这世界所有的财富都做不到。”

    “莱特先生这话说的不对。”山诺摇头:“我们不需要聚集全世界的财富,我们自己创造财富。”

    “ayay”

    莱特手向外一伸,做了个请的手势,看起来对山诺的话毫不在乎:“这次的会面恐怕就到此为止了,山诺团长还有什么意见吗?”

    山诺和张绍忠相视一眼,只好无奈的抚胸一礼,向萨巴赫首相告退。

    萨巴赫首相笑着点了点头,目送着莱特将两人送出了自己的视野。

    站在科威特的街道上,夜晚沙漠的冷风仿佛刀削。莱特戴上了自己的墨镜,颇有绅士风度的让人帮忙叫了一辆出租车过来。

    他伸出手,带着胜利者的笑容,得意的说道:“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在科威特看到山诺团长了,中国方面应该会遵守我们的约定,三国合作项目到此为止了吧?”

    实际组织上在了解了科威特的态度之后,早就已经在做好撤离计划。只是山诺不服输这股劲儿,才做了这最后的努力。

    到了这个时候,倒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山诺点了点头:“莱特先生放心,愿赌服输的精神我还是有的。不过只是这一次,恐怕要让莱特先生失望了,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

    山诺对此并不特别沮丧,虽然没有了科威特的项目,但在伊拉克人身上国内早就已经赚饱了。传统的军火贸易,****坦克和各种轻武器、军用物资,蚕式还有歼七战斗机。本来就已经足够国内军工系统好好过几个年了,如今又加上了一个伊拉克的c3i项目,前后至少在伊拉克身上刮了两百亿美元的地皮,伊拉克的天都高了三尺。

    有了伊拉克这个开头,山诺相信国内迟早要对军队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升级。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产品必将不会再像现在一样被美国人拒之门外。

    实际上,山诺的团现在就已经有作为军改试点的意思了。名义上说是一个团,但实际上随着新装备和新编制的组建,军内已经在考虑将团升级为旅。

    这次若非是海军出面借人,希望利用山诺在伊拉克施工期间建立的关系,尝试能不能打通科威特这边的通道,他现在真正应该在国内组织团升旅的工作。

    机械化步兵营,装甲营,特种作战、路航和电子对抗,防化、防空、火力支援、后勤,将这么多的功能集中到旅的编制里,对主官的考验可想而知。不仅如此,新编制还带来了新装备,战场指挥系统现在国内几乎是一年一个版本,出来新的版本第一个装备的就是山诺的团很快,就要叫旅了。

    防空再也不用指望80式的57毫米自行高炮了,现在他的团防空营,装备的是仿制响尾蛇的国产型号红旗7防空。侦察营不仅有了数字化通信装备,还配备了无人侦察机和通信中继侦察机,别的部队对这样豪华的装备别说看没看过,连想没想过都要打个问号。

    还有就是新的自行火炮项目,虽然成品还在研发阶段,但团炮兵营却有一个自行火炮装备试验连。受到当初胡文海在两山搞的炮火指挥系统启发,这两年国内都在摸索自行火炮指挥系统。营级指挥所、火力指挥车、前沿观察、目标搜索、弹道定位雷达、气象测量雷达、补给、维修、备料,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新式自行火炮和弹药车。

    有了钱的陆军,简直比海军还要洋气,一心要把胡文海搞的那套指挥系统搬上车去。两百多亿美元换成的人民币,部队上如今在新技术上面真是很舍得花钱。

    原定于应该在1988年完成研制的plz…45自行火炮,在北方工业公司手里,大踏步的向着它95年的版本飞奔而去了。原定的plz…45自行火炮装备计划全面延后,要搞就搞个大新闻!

    有钱,任性!

    处在这个关键位置的山诺,又怎么会被区区一次小挫折而击倒呢?科威特这边工作的完成,反而为他卸下了包袱,可以回国继续轻装上阵了!

    对这些一无所知的莱特点了点头,像是很满意于山诺能够认清现实,“识时务”。

    “那就好。”莱特轻松的笑了起来。

    山诺打开车门正想坐到车里,莱特像是突然想到似的,说道:“哦,对了。顺便说一句,中国如果指望自己创造财富到科威特的水平,我看一千年或许都不够吧。”

    “我倒是有个好建议,与其和炮,你们为什么不生产更多的衬衫、玩具和鞋子呢?这些东西,倒是不用担心被人赶出去啊!哈哈!”

    山诺的身形一僵,不过他没有回头,仍然向着出租车的后座坐去。

    只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另一辆在科威特街头飚的快要飞起来的汽车向他们开了过来。车灯晃的人眼花,汽车的刹车声更是吓了所有人一跳。

    幸好汽车在出租车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近光灯让人看不清灯后的车,不过很快就有人从车里走了下来。

    “山团长么?还有张研究员?”

    来人说的是中国话,让山诺已经钻进车里的头又抬了起来:“我是山诺,您是?”

    来人从车门走到车前,身影逆光挡住了车灯,带着些振奋的从容道:“我说大使馆的许参赞,山团长,祖国来信,谈判重启。”

    “重启谈判?可是不都已经要取消项目了吗?何况就算重启谈判,科威特方面也已经表面了态度……”

    “不,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参赞走过来,将信件交到了山诺的手上:“美国股灾,休斯重创,美国国务卿亲自和国内沟通。美国,已经不是谈判的阻碍了。”

    “美国股灾,休斯重创?美国国务卿为啥要咱们?”山诺一脑门的问号,知道大概答案就在信里。他打开手上的电报信,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而与此同时,莱特身边不知何时来了一个美国方面的工作人员,悄声趴在他的耳边不知嘀咕着什么。

    不过只要看莱特越来越阴沉,以及山诺越来越眉飞色舞的表情,大概就知道他们得到的大概是同一个消息了。

    当然,虽然是相同的消息,但是对两人来说恐怕却是一好一坏。

    人世间最美妙的事情,恐怕莫过于

    “莱特先生,重新认识一下吧。”

    山诺伸出了手,从容的说道:“我叫山诺,落基山脉的山,一诺千金的诺。我说过,我还会回来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歪打正着() 
“iellbebak!”

    领事馆里专门准备的会客室,亨特杜邦满面兴奋的张开手臂,用力的给了胡文海一个大大的拥抱。% し

    “亲爱的胡,真不知道应该怎么感谢你,你真是我的幸运星!如果我有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我甚至想要把她嫁给你!”

    胡文海一脸懵逼,不懂为什么上次还剑拔弩张,好像要生吞活剥了自己的亨特杜邦,转脸就又想当自己岳父了?

    我凑,这哪行!

    他猛的摇了摇头,好小子,原来是转着弯的占我便宜呢!

    “亨特先生,如果我有女儿的话请放心,我一定不会把她嫁给你的!”

    “anyay”

    亨特杜邦竟然有闲情和胡文海开起了玩笑,露出哀伤的表情:“这真是让人伤心的回答,其实我倒是不介意叫你一声岳父的。”

    “我介意!”

    胡文海毫无风度的大喊。

    一说到女儿,胡文海就想起了可爱的娜塔莉亚。可怜胡总这次回国恐怕被禁足的时间会更长,以后出国的手续和准备要更夸张,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再看到自己可爱的女儿了。

    想到这个事情,胡文海的好心情就迅速的消失了。

    “亨特先生,你可是姓杜邦的。有什么事情,咱们就开门见山的说吧,不要再这么兜圈子了。”

    “ok,ok。”亨特耸了耸肩,一脸无辜的表情:“我只是太兴奋了,让我们说回正经事儿好了。”

    亨特兴奋的原因胡文海是心知肚明,为了在股灾之后能够拿到和休斯公司谈判的筹码,他始终在关注着通用公司和休斯公司的股票情况。

    这次的黑色星期一股灾,实际上情况恐怕比历史上那次要更加严重。

    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杜邦家族亨特杜邦所在的这一系势力的入场。和胡文海只敢买股指不同,亨特杜邦或许是基于对胡文海的信任,或者自己也早有察觉。虽然不像胡文海这么肯定股灾爆发的时间,但亨特杜邦是抱定了一个念头。

    他相信,胡文海绝对不是一个狂妄而无知的暴发户。正相反,他对胡文海的投资敏感性了如指掌。

    十亿美元或许不足以攻击美国股市,但要冲击休斯公司的股票还是有可能的,虽然很考验操作手法。可亨特杜邦认为,一个能坑了摩托罗拉、组建服务器联盟的人,对市场规则的理解和运用,一定是超乎常人预料的。十亿美元在别人手里或许不足以撼动休斯公司,但在胡文海手里却未必不能创造奇迹。

    既然知道胡文海这次到美国来就是针对休斯公司,而他又非常热切的想要得到胡文海手里聚合物锂电池的技术,当然要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掌握筹码了。

    只要胡文海与休斯公司谈判离不开亨特杜邦的支持,那借此入手聚合物锂电池技术也就有了希望。

    所以在股灾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亨特杜邦动员了他这一系杜邦家族手中掌握的一部分资本,大量而悄然的在市场上做空通用、休斯,甚至是与这两家公司有关联的其他企业。

    谁想最终的结果竟然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有了亨特杜邦前期的卖空准备,黑色星期一来临之后,休斯公司的股票简直是雪崩一般从天上跌到了地下。

    连带着通用和其他关联企业,以及黑色星期一整个大盘的下跌,亨特杜邦这一系杜邦家族的势力,赚取的可就不只是胡文海20%左右的利润了。

    有杜邦家族的专业金融人才,市场上下跌了20%,他们至少能赚出7、80%的利润来。

    虽然投入的资本或许不如胡文海,但亨特杜邦这次获得的利润,却并不比胡文海来的少。

    但有人笑就有人哭,既然亨特杜邦赚了这么大的利润,那休斯和通用两家的股票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始终关注这两家股票的胡文海来说,自然有相关情报流到他的耳朵里。亨特杜邦的操作在股灾之前还算得上是隐秘,但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就太显眼了。

    虽然猜错了胡文海的布局方向,但亨特杜邦歪打正着的为家族拿到了几十亿美元的利润,眼看着在家族中的地位又有所提升。

    可大家都是水涨船高,亨特杜邦相较于胡文海来说提升的就很有限了。

    如果说黑色星期一之前的胡文海只是疑似世界首富,那么在这之后,华尔街上已经流传他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了。

    一个月时间个人身家增长可能达到三十亿美元,胡文海的个人财富保守估计恐怕要上四百亿美元。

    之前认为他在中国资产不能算数的人,态度彻底翻转了过来。不仅将人民币资产计入身价,甚至还将他的中国境内资产大大的高估了。

    说白了,世界首富这个头衔,难道真的要一笔一笔账算过去吗?除非是本人要求进行计算,否则“世界首富们”的资产是个很难进行精确统计的数字。那么把这顶帽子送给谁,表现的其实是市场对这个人的信心。

    像一个人如果拥有苹果公司的一部分股份,那么苹果公司在乔布斯担任eo和去世的这个瞬间,身价就会产生明显的落差。

    难道是苹果公司的资产在这两个瞬间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变动吗?并不,只不过是市场对苹果公司的期待发生了变化,于是某个股东的身价就产生了变化。

    如今市场对胡文海的期待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他的价值也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仅此而已。

    亨特杜邦虽然在家族中地位上升了不少,但面对隐隐坐定了世界首富这个座位的胡文海,心理优势反而是不如之前那么强大了。

    既然胡文海已经隐隐坐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自然也就不缺上门投效的投机分子。赵锡成和一干老朋友,虽然之前对胡文海信心不足,但毕竟还是多少跟风做了几笔交易。

    一场股灾下来,这些华裔商人们多少也赚了点钱。通过他们的渠道,亨特杜邦的动作根本就瞒不了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亨特杜邦手上虽然拿到了不少筹码,但美国人被胡文海吓破了胆子,连讨价还价都没有就撤销了在科威特的干预。

    这么一来,他手上的筹码也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他想拿到聚合物锂电池技术的努力,就只能换一种态度了。

    亨特杜邦对胡文海目前的状态心知肚明,出了这档子事儿,中国人在纽约搞出一场公路追逐赛来把他塞回了领事馆。那么接下来,胡文海回国肯定是短时间内就会成行。

    留给他的时间,恐怕是不多了。

    “胡先生,那我就直说了。”亨特杜邦点着头,像是很有诚意的说道:“杜邦希望能够收购聚合物锂电池技术,鉴于你恐怕不会在美国留下太长时间,咱们的谈判就尽量简单一些吧,究竟有什么是我们能够提供给你的?只要我能做到的,这一切都可以谈。”

    亨特不再提什么合资公司的事情了,因为他已经明白,过往资本对公司创始人搞的那些手段对胡文海来说没有意义。

    这个中国人,能够在他任何需要的时候,赚到任何他需要的金钱。

    妄想利用合资企业,通过资本优势将他挤出去?或许最后的结果,反而是杜邦被挤出去,为人作嫁衣裳也未可知了!

    所以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寄希望于合资的方式拿到锂聚合物电池的技术。相反,他和杜邦家族已经认定,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要完整的拿到锂聚合物电池的完整专利权。

    胡文海沉吟半晌,说实话,杜邦作为世界知名的财团,实力和影响力就实在是太恐怖了。

    真的要与杜邦为敌,他还没有下定这个决心。

    可另一个问题是,杜邦的利用度在一百亿项目里基本上开发的差不多了。

    杜邦手里当然还有好多让人眼馋的技术,可要想引进这些技术可不是只要解决资金问题就行了。

    说到底,还是要自力更生才行。

    想到这里,胡文海心底便有了决断。

    他伸出手来,竖起三根手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五十亿美元,可以分五年支付。”

    亨特杜邦想都没想就痛快的点下头来:“没问题,五十亿,五年分期付款。”

    “第二个条件,杜邦的科研体系要向新科公司开放,每年杜邦的研究机构或者关联研究机构要接受五千名新科公司派出的访问学者,安排五万名本科、研究生进入美国的非社区大学学习。”

    胡文海这个条件一出,亨特杜邦的脸就像是啃了一口柠檬一样酸的皱成了一朵菊花,连忙说道:“胡先生这个要求也太高了,五千名访问学者和五万名留学生,中国目前公派留学生都没有这个数量吧?需要消耗的资金不说,上哪里去找这么多学校去录取这么多中国学生?又哪里有这么多岗位安排这么多的访问学者?”

    胡文海手指敲打着桌子,似笑非笑的看向亨特杜邦,不紧不慢的问道:“这么说,亨特先生是觉得做不到这个要求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天灾() 
亨特杜邦哼哼了半天,嘴里终究是蹦不出那个“no”来。看小说到网

    当他艰难的点下了头,胡文海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说实话,五千名访问学者、五万个本科和研究生的留学生,这实在是开了一个。在1987年之前,中国整个留学规模,或许还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至少就胡文海知道的,1986年访问学者的数量,大概应该是2800名左右。要求杜邦独自承担5000名访问学者的安排工作,杜邦公司除了内部消化,必然还要向其他社会机构分派。

    除了关联企业的某些研究机构,想安排访问学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是自己带项目、带资金的访问学者,研究机构当然会举双手欢迎。

    然而看胡文海的意思,显然这些访问学者不仅没有项目、没有资金,相反还是那种要“包教包会,本期不会下期免费”的“委培生”。

    为了安排这五千人,杜邦公司说不定要特别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部门,支持支助若干委员会、基金会和ngo之类的组织,利用其社会社会关系在美国制造舆论和利益链,进而影响到那些公立或者相关研究部门的人员决策,通过多种不同的利益交换才能拿到这么一些访问学者的安排名额。

    要说投入的资本,或许并不是很多,至少比那笔五十亿美元的专利收购费要便宜太多了。但麻烦在于这确实是一个大工程,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将会非常繁琐。

    更不用说还有那五万名留学生的名额,如何说服美国大学给中国学生留出五万个名额,这个问题甚至要牵涉到教育部和国会教育委员会、外交委员会的工作,期间会牵扯到多少利益交换,更是一想就要让人头皮发麻。

    然而这毕竟是胡文海划下来了一个路线,亨特杜邦非常清楚,在等着聚合物锂电池救命的自己,并没有说“不”的余地。

    说到底,既然连五十亿的大头都出了,这些小钱最多就是麻烦的事情,亨特杜邦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反正真要发愁事情有多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