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你说什么自己是“财神爷”呢?抱歉了,大家昨晚没睡好,实在是没心情陪你装x。

    付志恒愣了一下,这才意识到面前这些人误会了自己,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他只好让开一步,侧过身子伸手指着自己旁边的人,说道:“我说各位,你们这可真是不识好人心了啊!我说的财神爷不是自己,而是我身边这位——行了,我也不卖关子,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付志恒这话说完,众人才把目光往他旁边看去。之前也不是没人注意到他旁边的这个年轻人,不过来人实在太过年轻,看起来也不过是二十多岁的样子。

    能做到路局领导的级别,这些人大多都是四十多岁,甚至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平日在路局里基本是连正眼也不会给一个的。这个小子能站在付志恒身旁,大概也是家里有不小的背景,可即使如此也不值得各位大佬们付出多少精力,没有那个必要嘛。

    然而当付志恒摆出姿态,以相当严肃谨慎的态度来介绍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今天的主角竟然不是这位“未来的铁道部长“,而是这么一个年轻人?

    “我们盛京局能修好白绣线,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个情况。要说凭我们自己,这个铁路是绝修不出来的。是中铁建投银行给了我们六十亿的低息贷款,我们才把这个项目做了下来。”

    付志恒说到这里,这些路局的领导们顿时就瞪大了眼睛。都是人精,不说全国的英雄谱,起码铁路系统的英雄谱那肯定是要倒背如流的。中铁建投银行虽然是个新玩意,一共也没几年历史,但着实是铁道部的嫡亲儿子!

    中铁建投银行的关系倒也并不复杂,究竟是个什么跟脚,普通人看起来或许云山雾罩,但在场的众人哪有不明白的?中铁建投的成立,纯粹就是为了帮胡文海“花钱”的。

    既然知道了这里面的关系,再看付志恒对这个年轻人的态度,众人哪里还不明白这位是个什么来头?

    “中铁建投银行能有这么大决心支持我们,和新科的胡总是分不开的。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正是咱们铁路系统的亲人,胡文海胡总啊!”

    付志恒这话说完,各路局的领导表情顿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之前还有些不耐烦的样子,现在却是个个要眼冒精光了。

    “胡胡总?”

    “新科的胡文海?”

    “嚯,这,这是真人?”

    “不得了,老付你这个是真的够意思了!”

    路局的领导们嘴上称赞着付志恒,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胡文海的身上。一个个的样子,若不是还有些矜持,恐怕真的要把胡文海撕碎了吞下肚不可。

    “嗨,我又没长三头六臂,也不是什么大美女,大家不要这么看着我嘛。”胡文海尴尬的笑了一声,自我介绍道:“新科胡文海,如假包换。”

    “胡总,胡总!”

    秦江月先了众人片刻,跨出一步直接就把胡文海的手抄了起来,用力的攥紧道:“我是并州局的,我叫秦江月!只要中铁建投支持我们把大秦线按照新标修起来,没说的,就是高利贷我都借了!”

    “老秦,借高利贷也轮不到你啊,我们帝都局才是大秦线的主管单位”

    “大秦线在华北平原上修的线路要几个钱?!”秦江月竟然干脆和帝都局的人瞪起了眼睛,两年前他这个并州局局长还是和帝都局平级的呢!这虎死不倒架,竟然颇有一言不合就要先干一架的样子:“要不我们换一换,让帝都局的来我们晋省修铁路?”

    “你”

    帝都局的领导被怼了一个跟头,却是不敢和要吃人似的秦江月继续争下去。不过帝都局的人偃旗息鼓了,却不代表别的路局也会卖他这个面子。

    商丘局的刘局长也是出了名的下山虎,当即插进话来:“帝都局的不行,我们商丘的工程建设集团倒是很有兴趣。只要钱到位,大秦线晋省的路,我们也能修嘛!大不了修好了,这段路交给我们商丘局来运营也是一样的。”

    “反正运营公司也是要搞股份制改革,到时候引进新科集团或者中铁建投的股份,也不是不能商量”

    “别光是说大秦线,我们蓉城局地面上也不是没资源。攀枝花的矿运出来,赚的不会比你们晋省少!”

    “要说经济,那还是我们妖都局的最好嘛!”不甘示弱的粤语声音在众人中响起:“贷款给我们,是最不用担心风险的!”

    眼看着路局的领导们快要吵成一团,胡文海却是拍了拍秦江月的手,朗声道:“秦局长你别急,各位路局的领导们也别急。建铁路的钱总归会是有的,不过不能光指望我一个人吧?投资铁路我肯定是倾家荡产都愿意的,不过这也得国家允许才行”

    是了,胡文海这话说完,秦江月和各位领导们总算冷静了一下。

    铁路总公司要混合所有制改革,那得到猴年马月去了。如今铁路可是国家专营,个人身份就是世界首富,你也别想给中国铁路付个首付。

    至于说铁道部和私人借钱

    有一个专业名词来称呼这种做法,那叫:定向融资。铁道部作为国家单位,在九十年代你敢这么干?如果这笔钱还不上怎么办?要不要债转股?这里面会不会有国资流失的可能?

    如果说事情真的这么简单,胡文海当年也不用套一层中铁建投的马甲,来处理自己上百亿美元的投资资产了。

    秦江月有些不甘心,咬咬牙说道:“我们从中铁建投银行贷款也是可以的,中铁建投看上什么、我们就拿什么抵押!”

    胡文海沉吟一声,轻轻的摇了摇头:“中铁建投呵呵,中铁建投银行是个金融机构,我虽然是股东之一,但也不方便直接插手具体的业务。不过肯定有一点,所有的路局在中铁建投看来,都是平等的。”

    秦江月听完这话,心下顿时就凉了半截。

    胡文海的意思很简单,都是铁道部的下属路局,又不光你并州局是亲儿子。各位能来白音华参观的,哪个不是一方诸侯?中铁建投真要借钱给你并州局,那凭啥又要去拒绝别的路局贷款呢?

    到时候全国铁路系统大建,中国将近六万公里的铁路要全部按照新标改造,中铁建投就不用干别的了。小两千亿的投资,这是中铁建投能拿的出来的吗?哪怕是只改造货运主干线路,这个钱中铁建投也有些举步维艰。

    这样一来给谁不给谁贷款,就得由铁道部上面来拿主意了。至于中铁建投银行,肯定不方便出这个头,也不合适代替铁道部决定各路局资源分配的顺序。

    资本这个东西的“奇妙”,在铁路的问题上,表现的特别明显。

    如果从人的直觉上来说,资本分明是不需要存在的。以大秦线为例,晋省有煤矿能源,冀省有工业技术,两者的结合是很明显的双赢。

    只要冀省拿到煤炭就能炼出钢铁,钢铁拿给铁路用来增加运力,运力增多晋省就能扩张产能,这应该是一个多赢互利的快速增殖过程。

    然而在没有资本介入之前,冀省就是不能把钢铁交给铁路,铁路也就是不能扩展运力,晋省卖不出去煤也就无法扩大产能——于是变成了一个死循环,谁也无法流动起来。

    只有必须投入“资本”,于是这些资源才能流动起来,成为真正的财富。

    眼看着秦江月的眼神暗淡了下去,胡文海呵呵一笑,总算是把手从他钳子般的手掌里抽了出来——秦局长早年是扳道工出身,手上的老茧子比熊掌都厚实。

    “秦局、各位领导,咱们的目光还是要放的更远一点。”胡文海有些心惊的退后一步,他也是实在没想到,这些路局领导对资金会渴求到这样的地步:“钱嘛,说到底不就是一张纸?资本这个东西,其实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困难。”

    “如果说我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也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不过这个事情这里说话不方便——上千亿的资金问题,总不可能一两句话就说清楚吧?”

    付志恒连忙也站出来帮腔,他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一时忽略了各位路局领导对资金的渴求程度了:“各位,会议室早就准备好了,有什么事情咱们坐下谈、坐下好好谈!”

    各位路局领导们你看我、我看你,只好压下躁动的心情,跟着付志恒向着矿区办公楼的会议室浩浩荡荡的走去。

    矿区的会议室有些简陋,好在地方够大。众人围着会议桌坐了一圈,气氛凝重的如同要上战场。几十只眼睛齐刷刷的盯在胡文海身上,恨不得把他身上的汗毛都数个清楚。

    “铁路货运既有线改造,未来肯定还要增加新的货运线路,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我可以和各位领导交一个底,不论是新科还是中铁建投,都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在座各位到底都是领导,在过了刚才的激动劲儿之后,胡文海再拿出这番话就激不起什么风浪了。这开门见山算是应有之意,关键还得在后面那个转折呢。

    果不其然,接下来胡文海的话锋一转,倒出了一个让众人听了有些心惊胆战的计划。

    “我必须强调一下,中铁建投银行——它并不是一家商业银行,实际上它是一家投行!作为一家投资银行,它是可以承销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项目的!中铁建投成立以来,关联企业已经达到数十万家,它是完全有能力,发行百亿级别规模债券的!每年发行两百亿铁路债券,一千亿只需要发行五次。第一年的两百亿,没人买的话我新科集团可以全吃下来!”

    “中铁建投没有钱、铁道部没有钱,但是对于中国的经济总量来说,千把亿的资金算得了什么?!”

第七百七十六章 公司债() 
    “债券?“

    对于1991年的中国人来说,企业债券实在是有些陌生的事物。

    何况铁道部连个国企都不能算是,作为国家的事业单位,中央的直属部门,铁道部融资是从来也没有考虑过发行证券这种方式的。

    别说是铁道债券了,如今这年月,人行要发行国库券都需要动员银行职工内部消化。营业网点的销售任务直接关系到直属领导的业绩,关系到分房和职务等直接福利。

    国库券在相当一段时期里,由于缺乏流通性,很不受欢迎。国务院为此专门组建了国库券推销委员会,由财政部牵头,国务院秘书长出任主任,人民银行、国家计委、中宣部、军委总后勤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等一起参与,阵容空前强大。

    就是这么当成“政治任务”的一层层压下来,还经常会发生无法完成销售的情况。

    就说帝都售出的那笔最大的国库券业绩吧,直接让某北大教授提前二十年享受vip客户经理一对一服务的待遇,银行上下差不多真就把其当成是财神爷来供着了。

    连有国家财政作保的国库券都是这个待遇,可想而知铁路单独发行债券,群众的接受程度会有什么水平。

    推己及人,四五十岁的路局领导们都是求稳的年纪。家庭理财最多也就是接受死期存款,八、九十年代国库券曾经发生的一些事情,现在让人回想起来都心惊胆颤。

    后来在327国债事件里锒铛入狱的管金生,其第一桶金就是在1988年的国债收购中获得的。

    1988年中国财政部允许国库券在市场上自由转让,在此之前,一张100元的国库券黑市价格不过才75元。然而到1988年政策放开,国库券立刻就恢复了100元以上的价格。

    这么一来,一些“投机倒把”的人瞄准时机,凭借内部消息和敏锐的嗅觉,在黑市大量吃进国库券,以此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实现了财富的积累。

    这些人里既有管金生、杨怀定这样的幸运儿,也有因为擦边球没打好,而血本无归的赵德荣这样的人。然而另一方面,既然有人获得了暴利,自然就有人失去了财富。

    在国库券放开交易之前,持有国库券的都是些什么人?可以想见,肯吃亏购入国库券的,大多都是端国家饭碗的人。在八十年代,这些人不仅是社会主流,更是掌握整个社会的话语权。

    这些中国最早的证券投机者们,从他们手中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社会上又怎么可能有什么好名声?

    在放开国库券交易之后,国内倒卖国库券短期内便蔚为风潮。大量的资金被集中在一些证券公司手中。只管金生的万国证券,这么一个没有几个人的私营企业,营业额竟然就高达三亿人民币。

    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某不能说的第二年,国家便出台规定禁止国家未批准单位参与国库券等证券的倒卖活动。由于失去了当时国内主流经济的支持,第二年国库券的价值便做了个过山车,一些参与倒卖国库券的人率先享受了华尔街金融精英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破产跳楼。

    这么一来二去,再加上胡总前些年打击价格双轨制玩的几次投机过山车,以及后来的魔都股票抢购风潮,金融操作在国内很有点被妖魔化的倾向。

    铁路发行债券,胡文海的这个方案一拿出来,各路局的领导们不由面面相觑起来。

    即使是之前还一副誓不言弃表情的秦江月,这时也不得不犹豫起来:“债券这个,由我们自己发行,政策上合适吗?”

    胡文海装傻充愣:“企业债嘛,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咱们按照国家程序走,条件符合,哪个敢不批?”

    中国的企业债券确实不是新鲜事物,很多地方政府和国企都曾经发行过企业债券。比如说蓉城地方企业债券、恩平纺织债券、江城长江大桥债券、化工管件债券,公司债实际上是个司空见惯的东西。

    从政策上来说,公司债只要情况符合规定,监管机关就不能阻止发债而只有监管债务的职权。

    但是另一说,公司债的发行主体得是公司,其次债务额也不能超过净资产40%,利息也不能超过国家规定。只要符合这些要求,公司债就可以发行。

    但实际上呢,在九十年代之前,人们基本没有见过国家央企和直属部委发行过的债券。这里肯定是有潜规则存在的,关系到国家层面的经济组织,要发行债券首先你得获得中央同意。

    原因也不难猜测,地方债券发行数额很难扩大,影响层面有限。但如果两桶油级别的单位发行债券,这和印钞票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区别。搞的不好,国家经济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发生。

    何况既然你两桶油能发,那我中船重工能不能发?电网、电信,大唐、华润,华能、一汽,中粮、中盐、中车、中丝

    中央你凭什么让他不让我呢?这里面的平衡问题,就能让放开央企债券胎死腹中了。

    在座各位路局领导,这点政治敏感性还是有的。如果能发放铁路债券,难道铁道部会放着这么个天上掉馅饼的融资路线不用么?

    胡文海竟然点了点头,一脸理所当然:“肯定是不能由铁道部出面的嘛,国家部委发行债券从制度和名义上来说都不合适。”

    “那”

    “等我说完——”胡文海摆摆手,阻止了别人的发言,接着说道:“既然是公司债,那当然是要有公司来发行的。我们以大秦线为例,铁道部不能出面,帝都局不能出面,难道并州分局也不行吗?并州分局作为事业单位,能不能投资企业?各地的工程建设集团,是不是各路局投资的企业?既然路局能成立工程集团,能不能成立铁路运输运营企业?”

    “最后,大秦线建成通车之后,我们是否可以由并州分局和帝都分局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将整条铁路线的资产委托这家公司运营?这个决定帝都局是不是就能下决定,最多是不是只需要铁道部出面认可?”

    随着胡文海问出这一个个问题,下面路局的领导们顿时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改革开放的年代,大家的胆量和动力是绝对不缺的,缺的就是这种能搁置一些无法绕开问题的变通措施。很多改革政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首先取得了成绩,后来才逐渐转正的。

    要说各路局下面的工程集团能不能发行公司债?这话问的就太没水平了,凭什么不行呢?

    还是拿大秦线来举例,如果并州局要发行大秦铁路运营公司债券,并州当地政府是个什么态度?当地的证券监管部门——地方证券监管机构统一划归证监会,那要到1997年的事情了。作为政府部门,并州证监委你牙缝里敢蹦个不字,呵呵呵呵

    省高官敢生吃了他们。

    铁路承包运营同样不是什么新鲜事,利用空余车皮搞三产,盛京局的东风快递不是还上了人日的报道吗?这个事情最多也就是上报帝都局同意,在铁道部里报个备的事情。

    不过如果这么搞,问题也还不是没有。

    下面的路局领导们交头接耳一阵,明显对这个方案非常动心。然而过了没有多久,角落里一个声音响起,让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如果是各分局下面的公司来发行债券,销售上会不会太困难了?没有铁道部的信用背书,第一年虽然有新科投资,可后面的资金跟不上,这个窟窿可就大了。”

    债券用的毕竟不是自己的钱,总归是要还的。要想还钱,首先得有足够的盈利。这项目如果做了一半没有了后续投入,几百上千亿的资金,这个玩笑可是一点也不好笑。

    铁道部发行债券,虽然与规不合,但有铁道部的信用作保,这个债券绝对不会愁卖。

    可既然是无名无份的承包公司出面,号召力还剩下几分就不好说了。如今群众们都精明的很,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平常连信用社的高息揽储都不敢存,怎么敢买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倒闭的公司债券。

    这个问题,确实是问到了这个方案的软肋上面。

    不过胡文海敢把方案拿出来说,显然是早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他点了点头,痛快的承认道:“没错,这是个问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铁道部的背书,又不走铁道部的程序。”

    众人闻言,不可思议的问道:“这要怎么做?”

    胡文海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直接说道:“债券虽然不是铁道部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