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要的,是一条从哈萨克斯坦经过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到乌克兰的国际铁路线路。”
第七百八十六章 亚欧新中线()
胡文海说的这条从哈萨克斯坦到乌克兰的路线,并非是无中生有。
俄罗斯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之为亚欧大陆桥。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的主要铁路路线,它的本身条件实际上非常糟糕。
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的是漫长的西伯利亚冰原,天然气候恶劣。冬天的极寒天气和夏天的湿地沼泽,对铁路线路的维护都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线路长、纬度高、气候恶劣,再加上基础建设水平低,铁路技术条件差,工人缺乏、经济低迷等一系列问题,这条铁路线的运量实际上是无法肩负亚欧交流和运输需求的。
但是亚欧两块大陆之间的交流又是迫切、刚性的,海运虽然廉价,但也有它无法克服的缺陷,铁路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需求。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建设,过往由于受限于苏联方面的态度,因此始终无法推行下去。
然而在苏联解体之后,这条从哈萨克斯坦联通亚欧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就摆上了日程。
这条新的亚欧大陆桥可以说是得天独厚,首先它的全部线路都避开了高寒区环境。作业条件优良,维护成本更低,铺设的成本和西伯利亚大铁路更是没办法比。
其次它的距离更短,相比西伯利亚大铁路少了两、三千公里。并且沿途有众多无封冻期港口,这些港口所在区域经济相对繁荣相比西伯利亚来说,因此吞吐量巨大,适合陆海联运。
一般情况下,第二亚欧大陆桥相比海上运输,运费能节省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而时间能够节省一个月以上。仅这些优点,就对渴望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了。
而实际上,原历史中国也确实是在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始推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打通工作。协调联系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从1992年开始着手,打通这条大陆动脉。
只不过胡文海的设想和这条路线略有出入,原本计划中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是借助哈萨克斯坦两条南北方向的主干路段,经过莫斯科,抵达欧洲部分。
然而在经过胡总的一番折腾之后,可以想见,未来的俄罗斯情况可能会……很不好。远东部分失去控制,舍宁和苏共没有彻底凉了,想必对俄罗斯的经济会造成很可怕的负担。另一方面中方、确切的说胡文海又不可能放着远东不管,那么俄罗斯会是个什么态度,就很不好说了啊……
还有乌克兰未来还会不会因为克里米亚和俄罗斯起龌蹉,这也是不好说的事情。虽然以如今俄罗斯的情况来看,叶利钦之后是不是会有一个小爸爸来拯救俄罗斯,恐怕真的不好说。如果俄罗斯国内的寡头一直没有人敢动,那那真tm太方便某些人上下其手啦!大毛子也就没精神头隔三差五来恶心兔子了。
既然这条铁路线路是胡总用来掌握乌克兰的,那么就绝对无法接受俄罗斯的存在感太强。从莫斯科走是无法接受的方案,最好的情况就是从哈萨克斯坦距离乌克兰最近的位置出去。也就是走高加索地区,经过伏尔加格勒,以俄罗斯境内最短的路线,联通乌克兰。
但问题是,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留下来的铁路线路是两条南北走向的纵向铁路。但要连接阿拉山口和基辅,这需要的是一条四千多公里的铁路线路……
哪怕能够借助一部分哈萨克斯坦既有线,整个新建路线和改造线路也很可能会达到两千五百公里。
只计算从阿克都卡到阿雷希、从砍得阿尕什到马拉特、阿特拉务到伏尔加格勒,这三条铁路可以算是早期方案,需要建设的路线在一千五百公里左右。但问题是哈萨克斯坦继承的苏联铁路是宽轨标准,而中国铁路是标准轨距。如果不想转运,还得考虑对哈萨克斯坦的铁路进行既有线改造。
而后续要缩短行程、截弯取直,可以直接从卡拉干达到恩巴,大概相当于再造一条陇海线……
这笔投资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以历史上21世纪的中国国力,都没有能把它搞定下来。
而且要建设新亚欧大陆桥,除了经济问题以外还牵涉了众多国际外交问题。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条中线的情况其实还算好的。新南线计划要走的是一票的那个啥不可说性质国家,不是战乱频发就是地贫人叼动不动就爆个炸,涉及的国家又多又乱,统筹难度简直几何级数上升。
当然,哈萨克斯坦也是一个那个啥不可说教信徒众多的国家,然而因为苏联人曾经来过,先进水平和中东那票简直完全没有可比性。
这条新亚欧大陆桥中线,光是投资少说两三百亿,因为是国际工程说不定还打不住。何况要拉拢住哈萨克斯坦,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显然超出了胡文海的能力范围。
黄秘书知道自己对这个方案根本没有说话的份,胡文海的要求少不得要拿到长老会上去举举手。既然如此,那他的工作就简单了,把话带到就行。
黄秘书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和胡文海商量过后,马不停蹄的就走了。潘镜芙接着带着胡文海将试1000舰上下看了一遍,顺便也抓住机会提了一堆的要求。
后来已经退休卸任的潘镜芙,在一次内部演讲中如此描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我们那时候搞试1000舰,条件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中船重工每年拨款至少十亿人民币啊,实际上钱是够花的。不过大家都知道,试1000舰这个钱呢,是从新科胡总的收益中划拨的,获得的成果算是军民两用,民用专利权归属新科。”
“我还记得是1991年国庆节刚过,苏联解体的消息搞的人心不宁啊。不过胡文海那时候刚好到大港,我们就请他到试1000舰来参观。当时试1000舰停在大港舰艇学院,我们海军官兵也在一步步摸索着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用。”
“当时试1000舰的情况比较复杂,应用了很多的新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燃气轮机动力,电子电力和信息管理等等过往我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这些东西当时海军方面基本没什么积累,领导们考虑到这一情况,才拍板决定把试1000舰放在了大港舰艇学院。”
“一方面舰艇学院的师资力量比较强,可以边研究、边学习。我们学会了,然后再利用舰艇学院的平台和设备来教授给我们的官兵。另一方面,一些太专业的技术知识,我们就只能从社会上聘请专业人才来。这里包括大港海运学院,也就是后来的海事大学,还有大港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当时在大港建设的软件学院,这些都是我们的师资来源。”
“这投资人来了,一般来说肯定要看点出成绩的地方。我呢,就把胡文海往船舱里面领,一直到了我们试1000舰的轮机舱。领导来看,当然是要开机的吧?我们把五台smia燃气轮机全部打开,舱内温度那就没法呆人了。”
“这时候我们就好和胡总说了,试1000舰排水量七千吨,其中有一千吨是可以减下来的。不过你看这里,五台smia燃气轮机,它就没法减下来,因为它功率不够!一台smia燃气轮机,一万七千马力。试1000舰需要七万七千马力,因此必须上五台smia燃气轮机。可是真到了战时,全功率运作下工作条件太过恶劣,严重影响作战能力啊!”
“这燃气轮机是战舰的心脏啊,没它就没有动力。当时smia燃气轮机,是我们唯一能保证供应的燃气轮机。早年还能从美国进口lm2500型,不过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这就没有办法了。我在胡文海来的时候,就把燃气轮机的事情摆出来,希望能得到更先进的燃气轮机。”
“胡文海就问,那你们有什么解决方案?我说,方案就是更换smi燃气轮机,最好是中冷回热的smir型号。胡文海这就不说话了,当时重型工业口动力集团也争取过smi的技术授权,可英国佬根本不搭理咱们,就更不用说smir了。”
“不过胡文海后来又问了一句,你们试1000舰换了smir能有多少效果?我伸出两根手指头,两套smir再加上两套mtu的柴油机,柴燃混合动力,就能满足试1000舰的需求。五套变两套,中国军舰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当时胡文海就下了个承诺,五套变两套这个买卖划算!你们等着,英国人不老实,我踢他们屁股去!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英国人老老实实的给我们送来了smir的两套成品,还得搭上生产技术的授权。”
“由此我们得出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越是主要领导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他看最不好的地方。看那些工作条件恶劣的地方、自动化程度低的地方,这样领导的责任心油然而生,就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屡屡得逞!”
第七百八十七章 没人超车()
胡文海在大港呆了半个多月,到了十月下旬,才启程前往盛京,准备结束这次的“巡回考察”之旅。而实际上对于盛京这里的情况,反而是他最为放心的地方。
原因嘛
当然是有老熟人在这里了。
“胡总,真是好久不见了!”
王以纯亲自乘车到盛京的市界,摆开了阵势来欢迎胡文海的到来。要知道如今王以纯已经升任盛京市长,妥妥的副省级领导。这种摆明了迎接上级领导的姿态,可以说是相当有排面了。
“我可是还记得七八年前,咱们一起从埃尔坎公司手里,第一次拿到那三百万美元时候的样子啊!”王以纯和胡文海热情的拥抱了一下,然后上下仔细的打量了他一番。
“那时候胡总还只有十八岁,谁能想到这没几年,变化竟然会这么大啊!”
胡文海眼神中也满是怀念,笑道:“王市长,你可是没怎么变,看着还是那么年轻。”
这话倒是没说错,如今不过五十岁出头的王以纯,能做到盛京市长的位置上,确实可以说是年轻有为了。当年他能坐上绣城市长的位置,就是因为他的年龄和学历优势。后来从绣城调任盛京,这几年也是成果斐然。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说不定还有进步的机会。
而王以纯也深知自己能够一路青云直上的原因,在盛京推行绣城模式不遗余力。虽然受到了不少非议,但也因此盛京近年的经济发展相当不错。
新科在盛京的投资不少,比如说盛京重型机械厂的水压机,重型功业口动力集团,当然还有和沈霍伊搞的无人机项目合作,和盛京机床厂在搞的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方面的研发——在数控方面,新科的片上系统搞的很早。
当年从日本借着igct搞来的压缩机生产线,也是与黎明合作放在了盛京。从mtu公司拿到的1163柴油发动机的生产授权,也同样授予了盛京的北车机车厂和朝柴、淮柴进行生产。
除此之外,东北制药厂还生产着枸橼酸西地那非——中国的所有药厂,只要技术水平足够,都能拿到蓝色小药丸的授权。
说起来自打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国家可是一片欢欣鼓舞,但一些医药集团却是哀鸿遍野。随着苏联边防部队的崩溃,如今原苏联境内的药厂可算是能敞开了生产蓝色小药丸了。大量的蓝色小药丸走私到西欧,把正规销售的药品打的溃不成军。
当然,作为最早研究了蓝色小药丸的研究人员,这些盗版小药丸的生产厂家,大概是超不出某些乌克兰境内的药厂范围。
然后就是盛京变压器、盛京电机、盛京鼓风机等机电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大量的应用igct技术的产品都依靠新科供货,因为节能和性能良好,在市场上相当受到欢迎。
所以虽然新科在盛京本身直接经营的产业并不算多,但新科的合作企业和参股、控股,以及上下游企业却着实不少。
更不用说盛京市内近年上的一些大型重工业项目,有的是从中铁建投拿到的贷款、有的干脆就是从中铁建投拿到的全套设备、技术和资本,自己只出了个人头,只等着以租代买。
王以纯坐上盛京市长的位置之后,越是了解新科在盛京的角色,就越是感觉到其巨大的影响力。胡文海稍微打个喷嚏,说不定盛京就要来一场感冒。有这么个认识在,对于新科几个重点项目,他跑的比新科自己的监管人员次数都多。
所以说在盛京的几个项目,胡文海是真没什么好担心的。然而正经王以纯反而是需要来自胡文海的助力,帮助他将盛京目前的改革推进下去。
在市界的迎接过程不必细表,胡文海和王以纯都不是爱热闹的人,分寸表达到了也就足以。开往市区的道路上一路顺畅,也没有什么不开眼的家伙敢从后面超车。
对此,胡文海表示若有所失啊
“一会儿先去重型机械厂,不知道他们水压机的进程如何了。只要他们这边技术成熟了,西飞、魔都,都会有需要的。他们的进度有保障,我跟王市长你打包票,国内建设五座八万吨水压机,盛京肯定有两座!”
八万吨的水压机,可不只是光能用来造飞机。需要它的地方太多了,开分基地是必然的事情。
王以纯眼睛一亮,呵呵笑道:“这个我倒是清楚,颜永年教授和林宗棠天天吃住在车间里。三万五千吨的压机,目前已经差不多了。我看原定的计划进程还能提前,到1994年,八万吨很有希望啊!”
“我也和王市长你透个底!”胡文海在车上调整了一下坐姿,振奋道:“熊猫国产化项目进展很不错,进度说不定也是要提前的。希望盛京重型机械厂别拖了后腿,你们可是关键中的关键,不能掉链子。”
“这你不用担心,进度肯定比其他单位快!”王以纯得意洋洋,哼了一声,骄傲的说道:“胡总你不知道,盛重如今可是今非昔比。拿下了高压压力容器认证之后,正赶上这几年大化工项目批量上马,订单多的都做不过来。有钱了,他们也舍得往技术开发上投入。大压机的项目组,钱多的发愁花不掉,国内哪个单位能有这个待遇?我可真是不信了!”
胡文海满意的点了点头,盛重这是投桃报李,压力容器这条线当年就是他帮忙联系的。资金是中铁建投贷款,技术和设备都是胡文海从美国引进,如今盛重借着这个项目赚了钱,还知道在水压机项目上加大投入来回报,算是很有心了。
“行啊,盛重真要是这样,我再给他们拉几个赚大钱的项目来。”
胡文海和王以纯的车刚刚抵达盛京重型机械厂的大门前,车门还未推开,就见到陈发举着手机向他走了过来。
“胡总,重型功业口动力集团英方经理罗伯特的电话,他知道你到了盛京,想要见你。”nt
记住网址:
第七百八十八章 技术跨越()
胡文海微微皱眉,看了王以纯一眼,摇了摇头说道:“日程里又不是没给英国人留时间,让他们等着!”
王以纯这时早就已经涨红了脸,重重的出了口气,下车就把后面车上的自己秘书招了过来。
事情不大,英国人在国内随便惯了。罗伯特作为重型工业口动力集团的英方代表,平日里在盛京市内很是吃得开——重型工口集团做的是独门生意,满中国只有它能生产燃气轮机。
想要不排队见胡文海,这也只是重型工口集团内部的事情。
然而问题是,他怎么能在胡文海刚刚抵达盛京的时候,就把电话打了过来呢?
知道胡文海具体行程的,只有负责接待的市府内部人员。不用问,有人给他通了消息。
尼玛,这谁的行程都是能泄露的?胡文海随便掉跟毫毛,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地震。有些人真是,有点太不知所谓了!
王以纯表面上轻描淡写的给秘书吩咐了一番,转过头来又是和颜悦色的一番表情,将胡文海请进了盛京重型机械厂。
“我们市里学习了绣城经验,也在筹划将盛重和盛京矿山机械合并。强强联合,组建北方重工集团。合并完成之后,将形成一家资产上十亿人民币的大型重工业装备制造集团。”
胡文海若有所思,哦了一声,问道:“合并之后,对目前的万吨水压机项目会不会有影响?”
“这个胡总放心,盛京目前正在推进政企分离。合并方案是以盛重为主,因为他们的资本雄厚、管理能力更强。万吨水压机是盛重未来重要的利润来源,是不可能受影响的。不,应该说只会有更好的影响。”
“那就好,我这就放心了”
“颜教授,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
颜永年,这个清华材料成型建造自动化研究所的所长,此时正带着安全帽和一群工人们拿着图纸一项项的吩咐着工作安排。
见到王以纯跟着一群人出现,他丝毫没有为此有什么激动,反而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自顾自的把手上的工作安排完了,才施施然的走了过来。
王以纯有些尴尬的摸了摸头发,嘿了一声,却是什么脾气都没有。
“王市长,你总是隔三差五的往我这里跑,对工作是要造成影响的”
“行了,那以后我少来,少来!不过今天主角不是我,你们压机项目的大老板来看一看,你总不能也不让吧?”
“大老板?新科胡总?”颜永年左右扫视一番,目光便停留在了王以纯身边胡文海的身上,有些惊喜的伸出手来:“你是胡文海?”
“颜教授,我是胡文海。”
胡文海同样伸出手来,和颜永年握在了一起。
胡文海稍微客套了两句,便开门见山的问道:“颜教授,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你们目前工作的进度?”
“没问题,实际上我们今年正有一个情况,想要和中铁建投进行协商的。”
颜永年兴奋起来,脚下走了两步,从大门口向着车间里面换了个角度。一座巨大的钢铁山丘,忽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按照原来我们和中铁建投的协议,是四年时间拿出一台五万吨水压机。我们的计划是在罗马尼亚一万五千吨压机的基础上先结合钢丝预应力技术,拿出五万吨压机。然后在五万吨压机的基础上,再下一步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