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可能,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没有这笔钱,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为什么要重新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苏联都已经完蛋了,有谁需要它?”
尼克沉默半晌,咬牙道:“如果你的黑社会邻居买了一支ar15步枪,即使你明知他的枪里没有子弹,你睡觉的时候还能睡的踏实吗?”
第七百九十九章 赌国运()
“你知道,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吗?”
“是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
“那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一张小纸片,凭什么就能从别人手里,换走真金白银?”
“因为”
“因为如今世界上的主权货币,是以一国信用作为担保,从而才能行使其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苏联卢布之所以如今一文不值,是因为苏联已经烟消云散。主权都已经不存在,当然更不用说主权信用作保的货币。”
“也就是说,任何一国的金融秩序,说到底就是持有货币者对其信心的体现。”
“所以你们明白了么?想要确保英镑与马克的汇率维持在安全区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增加英镑持有者对英国的信心,另一个办法则是降低马克持有者,对德国的信心。”
“从美国人在海湾战争中的行动,我醒悟了一个道理。”
“在金融领域,玩数字的、玩资本的、玩信息的,这些都没有玩枪的说话好用。”
长长一溜儿的ural5323全驱动越野军用卡车,正在宪兵的指挥下,整齐有序的缓缓驶入加里宁格勒波罗的海舰队的锚地港口。
乌拉尔5323全驱越野卡车,是苏联军队中8x8运输的主力车型。它那优秀的通过性能,以及强悍的载重能力,单就军车来说确实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然而对于如今的俄罗斯来说,却不得不将大量的相似车型停用,甚至有些干脆扔进西伯利亚的大森林里,任其自生自灭,人为的制造了一系列的军车坟场、坦克坟场,以及飞机坟场。
究其原因,实际上非常简单。苏联军用装备往往性能优秀但油耗偏大,到了如今的俄罗斯人手里,竟然是连开动军车的柴油都已经拿不出来了。这么一来,用不起也养不起,想卖掉都因为砸了口碑而没人敢用,只好是往深山老林里一扔了之,收废品都没有人要。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可想而知当这样一支长长的车队驶入波罗的海舰队基地的时候,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集合!集合!全体集合!”
随着军官们的呼喊声,破旧而荒凉的军营里忽然人声鼎沸起来。一个个穿着海魂衫的波罗的海舰队海兵,从军营宿舍里冲了出来。
“小伙子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科索夫中将是个称职的职业军人,而且始终把这份职业做的相当不错。
即使是面对苏联解体,他在波罗的海舰队内的权威仍然无可动摇。当他站在舰队基地全体官兵面前的时候,整个方阵安静的只剩下了海水拍打海岸的声音。
“在45年前,苏联从纳粹德国手中解放了加里宁格勒。从那时起,波罗的海舰队在这里已经为祖国坚守了半个世纪的海疆国门。”
“波罗的海三国要走,我们也不拦着。不过只要波罗的海舰队还在一天,加里宁格勒就永远属于俄罗斯!如果有人不愿意作为俄军服役的,现在就可以申请退役,这也是一种选择。”
科索夫中将说到这里,略等了片刻。偌大的操场上,没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表示反对。
这倒也并不奇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内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舰队官兵们都有所耳闻。而相对来说,波罗的海舰队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舰队里真正想走的早就已经走光了,留下的都是想走也不知道往哪走的俄罗斯人,只能是跟着科索夫中将一起硬挺着,等着叶利钦想起他们来了。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说明波罗的海舰队仍然服从俄罗斯军队的指挥,这一点无需怀疑了。那么作为舰队司令,我现在要以祖国的名义,向你们下达一份命令!”
科索夫的目光从左到右,缓缓的扫视着这些年轻的面孔:“接俄罗斯国防部命令,波罗的海舰队全体出动,向西于波罗的海和北海区域进行实弹演习!”
“现在,全体都有,登舰!”
不等波罗的海舰队官兵们反应过来,科索夫就已经下达了具体的命令。随着他的一声令下,在军官们的指挥和协调下,士兵们带着一脸懵逼的开始向着各自的军舰泊位跑去。
而此时那一辆辆装载了物资的军车,也已经开到了军舰旁边。它们掀开自己的帆布蒙皮,将里面塞的满满当当的补给物资露了出来。然后一架架吊机,开始有条不紊的将补给物资输送到军舰上面,显然这些物资补给计划是早就已经做好的。
“司令,我们真的要执行莫斯科方面的命令吗?”
哈尔拉莫夫舰队参谋长身上虽然穿着笔挺精神的军装,但神情上却是掩饰不住的担忧:“进入北海进行实弹演习,这是对西方进行挑衅吧?以我们现在的情况,这样做难道有一丁点胜算吗?”
从哈尔拉莫夫手里接过舰队整备的详细统计文件,科索夫轻轻摇了摇头:“美国人正在进行大选,布什连续任的选举人名额都没有拿到,到新总统选出来前,美国人是无法作出积极应对的。至于说北约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海军力量,波罗的海舰队虽然是一支防御舰队,却也还没有放在眼里。”
“可这毕竟太冒险了,如果北约出动空军呢?如果英法方面,作出什么过激反应?”
科索夫叹了口气,忽然打断了哈尔拉莫夫的话:“哈尔沙,你以为我们有选择吗?事实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中了美国人的圈套。十一月的莫斯科是个什么情况,你应该清楚的。西方国家曾经承诺过的援助遥遥无期,可是天上的雪花却不会因此而晚来片刻。”
“从十月之前,叶利钦就在与北约进行秘密谈判。北约虽然答应了提供三十亿美元的援助计划,但因为这笔钱如何分配没有谈好,结果两个多月了,到现在莫斯科一个子的美元没有看到。美国人可以等、英国人、法国人可以等,但我们已经等不了了。”
“如果谈判桌上的语言他们听不明白,我们就只能用俄罗斯人更擅长的语言去和他们说了。”
没错,事实正如科索夫所说的那样。在时间进入十一月之后,叶利钦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俄罗斯经济始终混乱不堪,卢布贬值的速度前所未见。休克疗法导致的总崩溃,遇上了莫斯科的冬天。可想而知,这会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场面。
堂堂世界两极,俄罗斯人上一个冬天还是发达国家的国民。但是在这个冬天,冻死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应该说和原本历史上苏联解体之后的情况相比,俄罗斯如今的情况只会是更加糟糕。首先是苏共的远东大撤退,基本上将苏联在莫斯科的浮财给搬了个一干二净。
所剩无几的黄金,克格勃的机密计划,礼炮厂的技术骨干,甚至是苏联全国的户籍资料。留给叶利钦的,差不多就是一锅沸腾的1。4亿多片拼图。想要重新掌握这个名为俄罗斯的国家,他需要有把这一亿多人口重新拼回来的能力。但是首先,他必须给这锅沸腾的拼图降温。
这怕不是地狱难度哦
但是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叶利钦也只好硬着头皮去做了。稳定俄罗斯的经济,让社会恢复秩序,这是给锅里降温的第一步。而要从头收拾这副烂局,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在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进行的谈判中,以裁撤核武器、裁军、体制改革等筹码,叶利钦“说服”了西方国家答应对俄罗斯提供一笔三十亿美元的无息贷款援助。
但是作为一个共同防御组织,北约在战争之外的效率本来就不高。再加上某些方面的有意拖延和扯皮,这三十亿要由各成员国如何负担,始终没有一个方案能通过。
这样拖来拖去,莫斯科的天上就已经飘起了雪花。作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没有充分的燃料供应,没有足够的食物储备,甚至就连电力供应都无法保障。当第一场雪落下之后,莫斯科竟然出现了大面积冻死人的情况。
而就在这个时候,撤退到远东的舍宁竟然杀了一个回马枪。仗着手上有中国的苏27项目撑腰,远东方面的情况可是要好的多了。苏共不仅在报纸上和叶利钦打擂台,更是挥舞着的积分券,大肆从莫斯科的科研院所和尖端企业挖角。
远东方面的日子虽然过的也挺艰苦,但是和莫斯科的情况比起来还是好的太多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这么一个反对派存在,整个俄罗斯欧洲部分对叶利钦的不满情绪,都已经是即将喷发的火山了。
如果叶利钦再拿不出办法稳定国内经济,莫斯科市民能顶着坦克把他抬进克里姆林宫,也能让死无全尸这个词不仅仅只是形容词而已。
迫不得已之下,叶利钦已经是把他能抓到的所有资源都集中起来,
记住网址:
第八百章 打…打劫!()
叶利钦和他的整套班子,无疑可以说是亲西方的。
在新生的俄罗斯政府内部,充斥着一种天真的气氛。很多俄罗斯人认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抵制,只是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一旦俄罗斯放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西方国家就会真诚的为他们提供帮助。
苏联无疑是将自己的国民保护的太好了一点。
这种普遍的幼稚病充斥着一国政府的主要岗位,甚至包括俄罗斯的议会内部。不,或者应该说如今能够进入俄罗斯议会的议员,普遍都是抱有这种想法的“社会精英”。当然,这些人后世在中国还有另外一种称呼——公共知识分子。
从俄罗斯独立一开始,这些人的心情可想而知。苏共大撤退之后,莫斯科的市民们涌上街头,欢呼雀跃、互相拥抱,庆幸着自己劫后余生,也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当西方国家在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同意提供援助的新闻传来,莫斯科上下欢声雷动,仿佛伟大的俄罗斯马上就能成为西方国家那样的人间天堂了。
然而接下来,谈判的消息就渐渐开始从莫斯科的报纸上消失,然而寒冷的天气却是毫不迟疑的到来了。
所谓的西方国家援助,仿佛就是一场春梦。被冻醒的莫斯科人茫然发现,春梦醒来之后,西方国家那些漂亮话,既不能变成大列巴,也不能变成暖气里的热水。
光打雷不下雨的援助迟迟没有动静,一千五百多万人的莫斯科就是一座活火山。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最铁杆的亲西方人士,也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叶利钦和他的团伙,最初也并没有想到会走上这一步。西方国家的援助迟迟不到,开始他们也以为只是程序问题。自由世界发达国家,人家是有法制的嘛!什么事情都要讲一个程序正义,当然不可能说什么就立刻办什么。
就这样,最宝贵的冬季之前这段时间,被叶利钦毫无意义的浪费掉了。而即使在隐约猜到了真相之后,他们也根本没有这个胆量,此时此刻去捋西方国家的虎须。
莫斯科方面在逐渐掌握了俄罗斯上层权力结构之后,面对下层的群情激愤和危险局面,这些已经上位的前在野公共知识分子又抛出了另一个论调。
“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愿意帮助我们,是因为苏共还威胁着正义的自由世界!只要我们彻底消灭了苏共的残余势力,那么西方国家一定就会认识到我们是真心实意的朋友!”
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挥下,莫斯科在名义上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苏共的恶劣决议。
宣布苏共违法、冻结苏共财产,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抓捕仍然承认苏共地位的人。除此之外,莫斯科方面也开始积极动员军队,准备要对舍宁掌握的远东部分发动军事行动。
然而这一系列行动,最终的结果却是相当于在沸腾的水里扔进去了一块金属钠。
嘭的一声,整个俄罗斯社会立刻发生了惨烈的爆炸。
首先有舍宁存在的情况下,苏共并非如历史上一般全无还手能力。莫斯科敢宣布苏共非法,后脚舍宁就在远东共和国的选举中,让苏共以绝对优势掌握了地方议会的绝对多数席位。
莫斯科想要冻结苏共财产,kgb的特工们就开始向新闻界曝光莫斯科一干高层的个人隐私。包括非法收入、住宅、子女工作、外国账户甚至是某些鼓掌录像等资料,打的叶利钦团队一脸懵逼。
真要玩起不要脸来,新手上路的莫斯科怎么比的过有kgb支持的苏共?
何况在俄罗斯仍然没有放弃苏共身份的人还有很多,说到底卫国战争结束才不过四十多年!胸前带满勋章的二战老兵、切尔诺贝利的辐射病官兵,阿富汗的残疾老兵,苏共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一笔钱,也没有放弃这部分物资发放。
然而在莫斯科的新政策下,这些人假如敢于接受苏共的退休金和援助,就是同情毒菜苏共的帮凶。轻则没收物资,如果敢反抗执法,那就干脆扔进人满为患的监狱里去。
在这样的白色恐怖氛围下,整个俄罗斯社会当即被巨大的撕裂开来。承认苏共与公知精英们的冲突,迅速的发展到了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肉体消灭的程度。
莫斯科方面在局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妄图通过军事武力的优势彻底解决远东。然而不说苏共对退伍老兵态度带来的俄军认同感,光是跨越西伯利亚大铁路向远东进军,对于一无所有的俄军来说都已经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了。
阿尔巴特大街上的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公然向叶利钦宣称,进攻远东需要动员至少十万陆军和空军,需要北方舰队跨过大半个地球向太平洋舰队发起进攻。除非有两百亿美元的经费,否则士兵们与其跑几千公里去和苏共拼命,肯定会更愿意就近冲进克里姆林宫。
对于新生的俄罗斯来说,解决远东问题太tm的贵了。
而相较于陆地上几千公里的远征来说,海军出动的性价比高的惊人。和穷的只剩一条命的远东比起来,波罗的海沿岸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里,海军水平几乎约等于无。
即使是德国海军,最强大的战舰也只是护卫舰,驱逐舰一艘都没有。而护卫舰的总数,则干脆一双手都数的过来,相比同时空的中国海军都还不如。
唯一能端上台面的,只有德国的潜艇部队,其保有量和质量都还算过得去。不过如今的汉斯们,早就已经不是邓尼茨率领下的狼群了。
何况再强大的常规潜艇部队,难道能突破波罗的海完善的反潜体系吗?就是能,按时上下班的汉斯公务员军队,也不会有那个心气去和要饿死的毛子拼命的。
叶利钦要走上这条“流氓”国家道路,那也是因为已经无路可走。
“将军,我们已经抵达吕根岛外海,前方就是厄勒海峡!”
波罗的海与北海的交界处,丹麦、瑞典与德国在这里接壤。这里是北欧最为繁忙的海道,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厄勒海峡就坐落在这里,乃是西方国家中最为发达的地区。从人民生活质量来看,甚至可以说是地球上最为让人羡慕的地方。
当然,单指九十年代。
科索夫坐在指挥位置上沉默了片刻,他缓缓的举起手、艰难的向下挥动:“我命令,在公共频道发布演习通告!”
“各国船只请注意,这里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下面发布我军演习公告,在下述四点经纬度所组成的演习海域,所有船只请立刻离开”
在久久回荡的演习通告声中,科索夫深吸一口气,抓起面前的通话器开始向全舰队下达命令:“我命令全舰队立刻进入战备状态,雷达开机,武器预热。舰内分发武器,人员全部到岗!”
“任何他国船只,未经允许出入厄勒海峡,即为对波罗地海舰队的攻击!”
“顽强号驱逐舰,对尚未离开演习区域的船只,进行警告射击!”
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出现在厄勒海峡进行演习的消息,宛如在国际社会上空引爆了一枚一千万吨级别的氢弹。
实际上这并非形容词,差不多已经是毛子彻底疯狂之前最后的理智了。
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但俄罗斯手中的核武器仍然足够毁灭人类一百次。如果把大**到墙角,谁也不知道疯狂起来的毛熊们,是不是下一步真的就要请地球“食我**”了!
不仅是厄勒海峡附近的国际船只在最短时间里消失了一干二净,而且消息传回到北约各国,乃至是在联合国都紧急召开了闭门会议。
叶利钦的特使,几乎是红着眼睛、拍着桌子,在与北约国家的谈判桌上,下达了最后的通牒。
首批十亿美元的贷款,必须在一周之内到达。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需要至少十万吨肉类的紧急援助。
为此,俄罗斯同意开放全国所有市场,允许外资无障碍进入和流出,承诺对政府经营的企业财产进行拍卖,并且不对外国资本设限。
堂堂世界两极之一,此时已经沦落到和劫道的山贼没有什么区别。
不,区别还是有的。山贼们劫道的时候,可不用把自家山寨和压寨夫人拿出来,给被打劫的肉鸡们随意挑选。
俄罗斯的外厉内荏,可以说是被北约各国上层看了个清清楚楚。
但是当核大国耍起无赖的时候,谁能、谁敢无视它呢?
当波罗的海舰队封锁厄勒海峡的消息传到公共媒体上,根植于冷战世代内心的核战阴影顿时显现出它无与伦比的真实。
固然有人叫嚣着,要给不开眼的毛熊一个教训!然而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十亿美元买个平安,真的不能算是个不可接受的选择。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毛熊这股拼命的架势,很是把绝大多数人类给吓的瑟瑟发抖起来。
尤其是距离这次演习事件最近的冷战前线国家——
第八百零一章 艾哈德战略()
对于苏联解体,如果说得利最大的国家是美国,那么最为高兴的则是德国。
作为冷战中美苏对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