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年的时间不立储,只是培养继承人,这一点,没有人反驳,也没有办法反驳。
仁宗把立储放在了5年之后,可是现在仁宗才34岁,5年之后,也不过是39岁,正值壮年,而且仁宗的身体也米有什么问题,就算出问题了,以前是没有选择,现在有8个选择,大家推举就是了。
比起之前,只有赵昕一个,还体弱多病,经常传出不健康的皇子来说,这些从数百,甚至是上千宗室之中挑选出来,他们的身体是肯定没有问题,到时候选择一个最聪明的,健康的就可以了。
哪怕汝南郡王再怎么的不甘心,在所有人都已经同意的前提下,他也翻不出来什么浪花,大势所趋,甚至说,他连阻挡的能力都没有。
他这才明白,并不是仁宗失心疯了,仁宗非常的清楚,他早就打算好了,如果是之前,他提出让苗定的勋爵,甚至后面的侯爵,绝对会提出反应的,可是现在,军功在身,又有伯的名头,晋升为侯爵,几乎是没有任何问题,已经不需要他的支持了。
仔细回想起来,真的仁宗不跟他交易,他能够阻止么?
汝南郡王希望是,可是翻过头想了之后,最终的结果却是不是,没错,苗定这个身份,直接封伯,甚至是封侯,这有些一步登天,没有他汝南郡王的支持,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可是这对于接下来的事情有影响么?仁宗不过是趁着这个,算计他了一笔而已。
苗定苗家嗣子的身份,又是贵妃的娘家,封个男,甚至是子有什么难度,保州兵变,他算是知情人,没有苗家庄,早就成功了,又何来这么一场风波,团练虽然是普通部队,可也算是正统的身份,团练使也是进入到文官武将序列,他们立下了斩首大功,升一两个级别,完全没问题。
汝南郡王哪怕事先知道,仁宗把一切的计划摆在他的面前,最多,也就是让苗定从保州候变成保州伯,区别大么?不大,可是他能够改变么?
大势所趋,以往根本没有可能染指皇位的人,现在有了可能,别说八分之一,哪怕是万一的可能,他们都会倾尽全力,实际上,这就是可怕的阳谋,从想到这个计策起,就无法改变,他完了。
第三百零五章 两重天()
赵允让浑浑噩噩的走出了皇城,什么时候朝议结束他都不知道,对于他而言,一切都结束了。
之前他曾经想过了,要是失败了怎么办?可是当时的他是充满了自信,力量,影响力,这些全部都有的前提下,只要赵昕死了,仁宗没有亲生儿子,这个位置舍了他的儿子赵宗实之外,还有谁。
但是现在,前面两个都已经达成了,可是最终那个人却不是他,近百名候选人,先不说赵宗实能不能进入到最终的候选人名单之中,就算是能够进入,又有什么用,成绩什么的,是重要的,可是最重要的还是仁宗的态度,甚至在设置考核的时候,仁宗都可以进行调整,他完蛋了。
把最终的储君之位,确定为8个位置,对于汝南郡王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那是仁宗设立的一个圈套,轻而易举的把他罩在其中,让他根本无力反抗,他这才知道,以前根本就是虚幻。
跟汝南郡王的浑浑噩噩不同的是,其他的宗室却是兴奋不已。
他们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会获得这样的机会。
宗室也不都是富甲一方的,哪怕北宋成立时间不长,才几十年,不足百年的时间,可是宗室已经相当的庞大了,虽然,真宗仁宗这一系,人丁稀薄,从仁宗是独苗,仁宗的儿子干脆就没有了,可是其他人就不是这样。
赵宗实是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而宋史记载的,赵允让一共有22个孩子,跟仁宗比起来,简直多的太多了。
其他宗室也是如此,实际上,任何皇朝都是如此,当皇位更迭之下,龙子凤孙们逐步的落下神坛,最初总是王爵,日子好,还有钱,又没有什么政治前途,还不可着劲的多生,几十个都算是正常,然后一路生下来,10岁以下的宗室,百人就算少了。
从真宗的兄弟这里,更早的从太宗那里,几代之下,哪怕是太宗的亲生儿子的后裔,这个时代,也大多数都降低为了郡王,甚至大部分还没有册封,有的家里人多了,再加上北宋对于宗室的限制,他们不得不自谋生路。
一些宗室会来考科举,剩下的,还有做生意的,海贸的,现在有这个机会,是面对所有宗室的,特别是近支,属于真宗的兄弟姐妹的这些人,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是天上掉馅饼,顿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于其他人来说,不说是拿唯一的位置,那个希望有些渺茫,只要入围了,他们的日子就好很多,以前,他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宗室,最多,就是有些俸禄和爵位而已,以北宋对于宗室什么的控制,可是非常强悍,基本没有他们什么机会。
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文官,都不会多看他们一眼,跟别提奉承他们,可是现在,如果进入到储君的人选,最起码,一些人不敢得罪他。
没错,哪怕是宰辅之家,哪怕是权倾一方,也没有必要得罪可能的储君,特别是没有太大的利害冲突之下,连宰辅都要避其锋芒,下面的怎么敢。
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或者是打下擦边球,这些都可以让家族的地位上身,一些本来可办可不办的事情,谁会得罪一个可能会成为最终的哪一位的,哪怕是买马,也找也一个冷门来买不是么?
整个朝堂之上,都开始为了这个位置争夺,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或者是找关系的。
朝堂之上乱作一团,各种钻营的,走关系的,甚至是疯狂的找寻门路的,让这个汴梁乌烟瘴气的。
可是唯一称之为门庭冷落的,恐怕就只有原来的汝南郡王府了,这个宗正府,这个曾经整个北宋,最有权势的人,彻底的被这个热闹的圈子给放弃了。
本应该成为热门的汝南郡王的儿子,却成为了弃子,一些高端的人员,都知道了为什么仁宗会这么做,再加上了一些有机会进入到这个体系之中的中层官员的推波助澜,汝南郡王之子本身是头号热门,变成了最冷门。
当这个消息,通过朝议的形式,向外公开了之后,整个下层的官员们都懵逼了。
没错,就是懵逼,高端的宰抚们,不用的拜门头,可是他们,不得不啊,有时候,抱一下大腿,说不定能够让他们节约很多的功夫,这也是一些聪明的,在赵昕死后,抱上汝南郡王的大腿的根本原因。
可是时局的变化,如此之大,才短短的几天,朝堂上风云突变,本来是热门赵宗实,变成了候选人之一,现在有近百人争夺,而最终的储君之位,是8个。
不带这么开玩笑的,一些投奔,顿时开始考虑,自己到底留下了什么把柄没有,一些后知后觉,或者没那么聪明的,就不有庆幸了,还好他们没有那么聪明,真的那么聪明的话,这下子都抓瞎了。
可是已经铁杆上船的,就有些懵逼了,他们找到汝南郡王,跟他商量,让他放了他们。
汝南郡王怎么可能放了他们,放了他们的结果,是完全丧失了在朝堂上面的能力,还有那个撇清关系的王德用,赵允让也不会放过他,只不过,他位置太高了,稍稍动作,就可以跟他打太极的。
一个西府首脑,他动不了,那么这些杂鱼们,怎么敢跳。
赵允让的强势,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也让一只都关心他仁宗,也是叹息不一,这个赵允让,还是不愿意放弃。
这一点,仁宗全部都看在眼里,他的心中,甚至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计划,赵宗实还是要入选。
无论是曾经被带进宫抚养,还是赵允让所做的一切,他都不会轻易的让他过关,就这么让他沉沦反而是便宜他,还是让他入选,在希望之中感受到绝望,才是好的报复。
当然了,另外一个想法就是,真的把他打落到谷底,在完全没有希望的前提下,这个人会干什么。
人在面临着绝境的时候,往往会铤而走险,汝南郡王曾经的掌握的权利太多了,天知道会不会如现在这样的,控制住一批人,真的再弄几个跟保州兵变一样的东西,对于大宋的伤害也太大了,必须逐步的消减,当10年,甚至是20年之后。
8个之中选择一个的时候,20年的时间,足以让他的所有渠道都烟消云散,远离朝堂中心,不是热门人选,这些都会让他慢慢的削弱,到时候,才是一点威胁都没有呢。
纷乱汴梁,在庆历四年的初春,变本加厉,可是远在另外一方,本身是最适合的王位继承人的赵信,却陷入了平静之中,这一切跟他都没有关系,不,此时他应该叫苗定了,对于他而言,叫什么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薛玉回来之后,实际上,他已经可以离开苗家庄,去寻找合适的地方,虽然暂时被封为保州侯,可是封地却没有确定,以他跟仁宗的交谈,最终是实封,说白了,就是以实地封赏兼任节度使。
吸取了唐朝时候的经验,北宋对于节度使的设立相当的谨慎,却不是没有,在北宋地图上面,靠近西夏,辽国的边境哪里,有很多星罗密布的边境军州,这也是节度使,他们有些就是比一个县稍稍的大一点,却冲在边境。
小是控制的一个方面的,边境是另外一个方面,可以担任节度使,但是必须要顶在前面,为北宋作为屏障,这也是限制的方法,一个小小的县,或者府,跟本就发展不成唐末那样的巨无霸,又给北宋提供足够的屏障,又重奖的有功之人,不至于封无可封。
或许,苗定将会成为唯一的特例,但是他不担心这个不批下来,因为他就算占据地盘,也不会很大,最多就是一个大县而已,而且位置也不会在核心的地带,就是在海边,这个也可以称之为边境了,容易通过,更别说,他的真实身份,宰辅们基本上都是心知肚明的。
在别人看来,一个县的地盘,起不了多少作用,可是在赵信看来,一个县的地盘已经足够大了。
一个普通的县,就拿中原地带最小的一个最普通的县,2000多平方公里是有的,这样的面积,土地有限,人口有限,不可能产生足够的产值,可是对于赵信而言,从后世走来,他很清楚,一个城市化,工业化的土地,会创造多么大的利益。
解放初期的上海,不过是600多平方公里,这也是后世上海的市中心,也才2600多平方公里而已,只要好好开发,这会产生巨大的回报的,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北宋,还没有看中岛屿,当外海控制下来的时候,岛屿更大了,比如说,崇明岛,海南岛和台湾岛,这些拿下来,就有足够的土地,容纳足够多的人。
再者说了,荷兰才多大,4万多一点,只是后世中国的几十分之一,可是荷兰却成功抓住航海业,奠定了基础,成为了海上马车夫,他的路,也是可以借鉴的。
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体系()
苗家庄,此时已经大变了模样,在第一批水泥砖头的房屋出现了之后,哪怕还没有玻璃窗这种东西,老旧的木窗之下,这种干净整洁,还有上下楼的房间,就成为了众多村民们追捧的焦点。
贫穷不代表没有追求,实际上,在赵信到来之后,各种作坊开启来,哪怕是因为保州兵变打断了,每个家庭都积攒了一批钱。
对于这些用生命,用汗水维护他的百姓们,赵信一直都很大方,只要他们付出劳力,成本就无所谓了,只要能够达到一体机之中的成本就可以了。
每一栋的房子,造价都不算很高,也是他们能够买的起的,在重新规划了一下,苗家庄几乎整个被推倒重建了的,最少有1500套整齐的房屋,出现在了苗家庄,看起来也顺眼很多。
薛玉到来的时候,带来了关于赵昕死亡的消息,接到消息,就可以出发了。
赵信的危险,来源于这个身份,一些有心人,看到了机会,只要干掉了赵昕,他们都有机会了,他们的目的是赵昕这个身份,而不是赵信这个人。
现在,不管是真的假的,可是在朝堂之上,在宗人府,这个身份已经死掉了,这就够了,现在的赵信是苗定,赵昕死了,代表着仁宗皇帝合法的继承人死掉,接下来,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他们根本就无心关注这边。
赵信也算是穿越到现在,真的安全了,这种从内心深处,都透出来的安全,让赵信心中异常的舒服,这才真的是整个大宋的天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为下一步的落脚之地做一个调查,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机会,这相当的重要,越早的找到地点,并且开启基础建设,就能够越快的产生收益。
一个小小的苗家庄,最少2800人,最多也不过1万,还是因为的战乱过来的,就给赵信创造了这么大的收益,真的掌握几百平方公里土地,百里候的赵信,会来带什么。
科技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工业城市跟封建的农牧时代的区别,将会产生巨大的碰撞。
按道理说,赵信应该是一时一刻都待不下去,可是实际上,赵信却没有当时就出发。
有一件事情耽误了,那就是从韩琦带兵进入保州之后,就开启的试验。
实验,古代很少有实验,大部分的发明,都是摸索出来的,所以被称为是秘方,实际上,如果定下来一个标准,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来实现某一个标准,或者验证这个标准是否能够走通,有了这么一个理念之后,你怕是在什么都不齐全的古代,也可以进行试验。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试验,课题,已经成为了惯例了,历史系也同样有课题,只不过跟其他的基础研究不一样,他们很少试验,他们更多的去考察,去翻阅,在无数历史之中找到蛛丝马迹,在一些零散的考古发现之中,找到理论,再经过一点点的大胆推理,这样才能够产生笑过。
没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吧,赵信在韩琦进入到保州之后,叛军对他的威胁,降低到了最低之后,就已经开启了研究,总这么待着,挣钱的生意,有了馒头包子和肥皂,已经够了,未来安顿下来之后,再开启玻璃,其他的暂且放缓,这些跟他们关联不算太大。
在实验之中,赵信仔细的选择,最终留下来了几项,这几项是必须要开启的,赵信只是准备,进行两个小型的试验,主要是三角帆跟横帆,这个关系到未来海上战略。
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到北宋时候,发展到了巅峰,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海船,基本上是在宋朝的基础上面开启的,其中甚至没有多大的提高。
就拿郑和最大的海船为例,2。2万料巨大海船,看起来是远大于宋朝4000料海船,差不多是5倍,可是整体的技术没有多少提升,只不过体积的变大而已。
从这一点来说,并不是宋朝无法制作这样的海船,只不过没有这个必要,4000料已经足够经济了,2。2万料,除了彰显大明天朝的强大之外,就没有实际的意义。
宋朝开始,海贸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收入来源,旺盛的生产制造和商业发达,海上贸易也逐步的兴盛,以此产生的运输业,造船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传播制造,一脉相承,从普通小船,到4000料以上的巨大海船,吨位可以达到1300吨,这个时候,欧洲那些所谓海军强国,还在弄着单体船,或者是混合桨船。
有利必有弊,北宋直接从河船的基础上,移植过来的中国帆船,是以平底横帆为主,这样的船,设计合理,吨位利用率也非常的高,可以说是古代科技的结晶。
可是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的话,它还是有些疏漏的,还是很大的疏漏。
平底船在大江大河之上,非常的合适,吃水浅,容易移动,载货量大,可是在海上的时候,就有问题了,适航性差,容易倾覆。
海上的风,可不同于陆地上的,哪怕是太平洋这种,较为平静,很少有大西洋那种强风的大洋的,依然容易倾覆。
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海船,都是近海航行,稍微不慎,就要靠岸,就算这样,每年都有不少沉没。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面,有很多的沉船,水淹瓷也成为了新的打捞方向,无数人投身于这个行当,因为太赚钱了。
赵信想要的海船,是类似于大航海时代的尖底海船,可以划开水面,吃水更深,不容易倾覆,有着更大的适航性,同时还准备对测量器材,帆等进行一系列的修改,增加它的性能。
不过,当实验开始之后,赵信发现,他有些低估了这件事情的难度,因为没有实体船的前提下,要改造这个非常困难,对于船体的改造,是一个非常完整的部分,设计到了许多力的应用,没有实物,或者说,没有一个造船和海船的经验,他的这些,有些纸上谈兵了。
赵信不过是一个历史学家,也看过关于西方帆船的图片,可是单纯依靠这个,就能够设计出船来,这是天方夜谭,也有些违反科学的规律。
本来只是想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的三角帆,把横帆和三角帆相互的结合起来,可惜,最终,还是事与愿违,浪费了几十天的时间,最终得到的三角帆,依然不能让他满意,就是一个四角跟三角的结合。
东方不亮西方亮,苗家庄充沛的人力,加上丰厚的资本,不是单独研究一个方向,帆船的事情,是赵信一个人来的,可是水泥和钢铁,就交给了下面,这些更加简单,特别是有了赵信的提点,用不同比例的材料添加到一炉之中,制造出来水泥再相互配比,详细记录所有的过程和添加材料,以保证可以重现。
首先获得突破的是水泥,在得到了赵信的提点,添加了其他物质的时候,一个添加了部分添加物,拥有了更强的防御力,添加物的价格也不贵,最多让水泥的价格上升30%,可是最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却比之前的更加坚硬。
有了赵信的提点,对于坚固来说,他们可不会直接破坏一个水泥墙来测试,赵信找出了硬度不同参照物,基本上按照后世的硬度标准,重新标注了属于大宋的硬度标准,实际上,这个标准本身是为了测试水泥和钢筋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