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可以让钢铁厂产出的东西,迅速的运送到港口,然后再运送到海州去。

    这是第一条,当这一条贯通之后,另外一个,就是从海州的洪泽湖的,这一段有些远,差不多300里左右,因为这一片不是江南水乡,到处都是水系,当然了,也不是北方,一览无遗的。

    需要实地查看,但是赵信相信,一定会有10个以上的桥梁,有些可以选择绕一绕,有些必须要修建,这样的话,桥梁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了。

    相对于技术水准更高的水泥混凝土大桥,赵信更加倾向于钢铁铁路桥,钢铁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在有了炼钢高炉之后,可以一次性完成10立方以上的铸件,对于一些不超过1千米宽的河面,两侧的铸件,结合起来,就可以了。

    但是之前,就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铁铸件的连接问题,可选择用钢筋混凝土,还有一些挂钩之类的,可是赵信更希望,把电焊弄出来。

    电焊,这个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工具,两件钢铁的连接,电焊比起其他方法,都要好上很多。

    可惜,赵信对于电焊上面,了解不多,他只能够慢慢的研究,这个需要看命,运气好,可能很快就出来了,运气不好,就要老命了。

    很快的,赵信就把这两条铁路给布置下来了,在定海军的,这没问题,都是他们的地盘,政府下定一个命令就可以了,赵信也组织了一些测量的队伍,对于实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这些完全都是新的东西。

    赵信是弄出来一些测量仪器,这些仪器有些甚至是超过这个时代的,可是要培养人员,这并不容易。

    甚至测量出来的数据,也要使用上来,之前铺设的,是最适合铺设的3公里长的平路,环岛铁路,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了,甚至这么3公里,能不能使用,还成问题。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开头的,只要头开好了,一切都好办了,赵信开始培养人员,教授他们使用这些仪器,并且找到专业的泥瓦匠,教他们,铁路的一些特性,注意事项。

    弯度不能太大,坡度不能太高,能不从山里面走,就不从山里面走。

    毕竟这个时代,在炸药和钻探这些,都没有弄出来之前,开挖穿山隧道,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在,环岛沿海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比较平坦的地方,不存在什么钻山隧道之累的。

    这个跌跌撞撞的,也算是大体上完成了,可是未来,推广的工作,就困难了,在平原地区还好,一些惯常的平原,在钢架铁路桥的帮助下,应该不难,可是在中西部,遍布各种山峰和高原的地方,那就要出问题了,看样子,步子迈的太大了,也不好。

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 
来到定海军,已经超过了2个月的时间,从庆历四年6月,逐步的进入到了8月,夏天已经过去,秋风一天比一天凉。

    除了炼钢厂和铁路,赵信更多的心思,是放在定海军的调整之上,庞大的人力,再加上从大名府,还有整个北宋各地招募的工匠,定海军已经成为了大工地。

    钱如同流水般的花去,就算是负责资金的小吏,也有些目瞪口呆。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如同大名府一样,不但政府拨款众多,还有自身的营收,可以支撑的起每年几百万的花销,定海军原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一个边陲的小岛,最多也不过是几千人,可是现在,最少有35万多人,在这里挥洒着汗水。

    从淮南东路接收的灾民,基本上,已经到位了的,除了少部分老弱病残,不适合乘坐船出海的,暂时在的海州附近和洪泽湖附近安顿,剩下的,都到了定海军,一共是27万左右,这大大的出乎了淮南东路的预料,他们本身还以为,可能要一两年的时间,毕竟这么庞大的灾民数量。

    除此之外,还有接近8万劳力,一部分是从大名府,还有汴梁的冶炼司精简下来的人员,另外一部分,就是从各地招募的工匠。

    任何时候,钱都能够解决一切的问题,更别说定海军这样,只要解决了基础的原材料问题,他们已经可以负责生产,而不用大量的从外面运来。

    水泥厂已经扩张了数倍,海岛上面的特殊环境,还有2个月的时间,赵信在定海军上面树立的一系列的棱堡,已经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虽然在后世,海岛的防御更加不容易,需要面对着从各个地方可能到来的袭击,可是在这个时代,整个东亚,所有的强国,都把目光放在陆地上面,海上的力量几乎没有。

    否则的话,无论是灭了的北宋的金,还是灭了金的蒙古,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从陆地上击败南宋,可是一条长江,一个的海上屏障,足足抵挡了他们上百年的时间。

    元蒙,也是在灭掉了中亚诸国,获得了远超过这个时代防御的回回炮,同时,在阿拉伯人手中,获得了一大批海上的力量,这才突破了长江防御,灭亡的南宋。

    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只要小心点的,仅仅是自用的话,水泥是不会流失出去。

    实际上,整个定海军,在水泥的使用上面非常的奢侈。

    水泥本身的难度不大,又不是高标号的水泥,只是一个的简单的,负责粘合作用的水泥,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那些到现在,都非常震惊的古代建筑的,在那个时代,并不困难。

    把黏土和石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一些贝壳,或者火山岩石,这些的已经是摸索出来的配方,北宋实际上,已经开始大量的生产了,并且到了陇西的韩琦,也在陇西建立了的最少4个大型的水泥工厂,负责生产水泥,建设棱堡。

    可是他们的生产,更多是如同之前的铁匠作坊一样,自己生产,最多是集中的人多了一点,可是赵信这边,却是真正的工业化大生产,效率提升了100倍都不止,成本也降低到了相当的程度。

    就拿现在,水泥厂的水泥来说,成本上,最多就是北宋生产的十分之一,这在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之中,差别非常的巨大。

    当然了,水泥这一种战略性的物资,定海军自己生产,自用是可以的,向外销售就不行了,军事上面有特殊的用途,在很多方面的使用,都要受到限制,这一点,赵信明白。

    在定海军的使用,就没有顾忌了,从他到来之后,开始逐步的调整,原有建设的房屋,会逐步的改变,到最后,定海军会普及成六七层的小楼。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的,之前赵信不再,负责人把住宅铺开,哪怕只是3万间房子,6000多套,可是占地面积,超过了120万平方米,也就是1。2平方公里。

    看起来不大,整个定海军,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真的不大,可是这些是在一间房子住8个人以上,当这个扩张10倍,甚至是20倍的时候,定海军适合的土地,就不行了的。

    6层楼,这样的总容积率会扩大三四倍以上,这样下来,就算将来发展到三四百万的数字,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住宅面积会控制在100平方公里以下,这是极限。

    目前,定海军,可以使用的,适合主宅的土地,也就是200平方公里左右,划出一百万,剩下的可以规划为轻工业,商业,还有管理区域,这是比较符合城市发展的。

    道路已经在规划,住宅也一个个的拔地而起,现浇建房,虽然慢了一点,可是最少有2000栋,已经完成了主体的工程,就等待着内部装修了。

    不过,现在的房子有些怪异,玻璃还没有生产出来,暂时还是使用原来的窗户,这在高层上面,有些不太合适,可是赵信现在真的没有能力,再开发玻璃了。

    实际上,玻璃的研究,在苗家庄就已经入手了,无外乎是把一些类似石英,或者是合成石英一类的原料,混合在一起,经过煅烧,把沙子变成玻璃。

    可是,赵信有些低估了这个难度的,在有了高温温度计之后,实际上,温度已经不成问题了,这一点从新成立的陶瓷作坊就可以看出来。

    以一些熟练工为基础,最终构建的4个大型的陶瓷窑,他们分别生产低端和高端不等的陶瓷,在精确的温度下,不但质量大规模的提升,良品率和窑变的几率也大大的减少了。

    在窑变不可控的前提下,没有任何一个窑主,愿意发生窑变,每一个稀世珍宝,那都是在上千,甚至是上万的窑变之后,才诞生的,这个稀世奇珍虽然宝贵,可是跟成千上万的普通窑的耗费比起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稳定良品率,出色的质量,再加上用过工业化的眼光,从各个环节扣成本,扣人工,新式的陶瓷窑,各方面的消耗,最少减少七成,成本也大幅度的降低,依托着原有钢铁日用品的渠道,很快的,就通过经销商,行销于世,成为了的定海军,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正是有这些日用品,这些源源不断的现金来源,赵信才有能力投入到规模庞大的建设之中,一次性投入500万贯,推动着定海军的各方面发展。

    五纵六横的主干道路,已经完成了规划,各条支线,甚至是主宅的规划,融入到整个城市规划之中。

    甚至,赵信还考虑到未来人口密集的关系,主动的把交通指挥还有干线支线融入其中。

    没有电,没有红绿灯,但是可以人力指挥,先成立警察部队,负责管理城市的日常运营,当然了,名头上,被定为定海军的城市管理司,定位为6品,下设管理,交通,巡逻,侦查等诸多的部门,先行一步的交通,则已经开始培训指挥动作了。

    虽然没有机动车,可是未来,钢铁的性能之下,自行车是要有的,还有一些人力三轮车等等,这些比起马车,更进一步,也更少的使用马匹的车辆,会成为出行的重点。

    这个时代的人,不会知道,赵信在其中耗费了多少的心血,就算是东京汴梁,这个世界上史无前例的百万人的大城市,他们的布局理念,还是在小城市的基础上,增加的坊市,增加了一些功能性的区域,改变很小。

    可是赵信,是从后世的城市管理入手,更多的是考虑到未来的扩充性。

    比如说,干线和支线的关系,直接被提到关键的地方,甚至一些后世都没有大规模普及的理论,已经被应用了。

    减少小区,取而代之的是单独的楼房的,以一个方形的街区,后世绝大部分的城市都采取的四面道路的应用方法,这样人流密集,很容易形成拥堵,并且自行车和机动车混杂,也不安全。

    以街区为单位,在死角的十字路口,为对角线,两边是干线公路,主要是行驶大型机动车辆,而对角线则为支线,引流的行人和少量自行车,这样虽然增加了道路的密度,却很好的分流,甚至在一定程度下,对于行人和自行车来说,到某些地方,还是有些捷径。

    在支线的两侧,遍布一些休闲,绿地,运动设施,也方便周围的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之类。

    这实际上,是后世都市症候出现之后,专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一些呼吁拆掉小区的院墙,也是如此,只不过,城市化已经形成,数以千百计的城市,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要改变非常的困难。

    就比如说,南京大桥一样,这个新中国桥梁建设上面的里程碑,却实际上,遏制了长江水道的引用,有激进的专家提议,炸掉长江上数十座大桥,长江水道的利用效率,通航利益,最少可以提升5倍以上,可惜,代价太大了,没有人敢这么做。

    也就是定海军,这么一个一片白纸,从无到有的城市,再加上赵信前瞻性的眼光,最终,才促成了这一切,反正整个城市的图纸,都是由赵信绘制的,他们又不懂,照着做就可以了。

第三百零六章 战争将起() 
城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定海军将来如何,赵信不知道,可是在有能力的时候,还是尽量的多做准备。

    类似立交桥,环线快速道,这些,暂时没有办法使用,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这个开放式小区和干线跟支线相连接的方法,还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

    不会耗费太多的力气,只是在规划的时候,规划好就可以了。

    几个月的时间,定海军的发展告了一个段落,而这个时候,在远方的蒙古草原上面,却是厉兵秣马。

    从5月份,辽国的招讨使被元昊干掉,辽兴宗大怒之后,双方已经做好了对战的准备,而在北宋的全力支持之下,在周家的帮助之下,周正秀也成功的进入到了位置。

    周正秀的级别,没办法直接投靠辽兴宗,级别不能够大踏步的前进,可是他投奔的是北院枢密使萧惠。

    这位出身于辽国后族的贵族,可以说是战功卓众,今年61岁的他,老当益壮,不但单人北院枢密使这样的要职,也是军中的宿将。

    辽国跟北宋不一样的是,宗族和部族制度,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没有宗族和部落作为后盾,根本没办法支撑他前进。

    周正秀本身就是出色的人才,不然整个辽国也不会小有名气,一些贵族拉拢,其中,就有萧惠的子侄一辈,借助着他们,投入到萧惠的麾下,以军略擅长,同时,也拿出了实质性的好处,价值30万贯的军械。

    一个小小的周家,拿出这么多,看起来有些可怕,但是周家也是根深蒂固的家族,同时,这是辽国的价格。

    以北宋一斤铁80文的价格来说,在辽国,一斤铁几乎超过了400文,是北宋的8倍,是目前定海军冶炼厂的100倍。

    为了取信,其中大部分都是武器,差不多,也就是相当于北宋这边,4万贯的武器,几百套精良的全身甲,还有一批精良的装备。

    换成平常,这样的大规模的军械,是根本没办法流入到辽国的,辽国和西夏在马匹上,对于北宋进行控制,相应的,北宋也在铁上面,对于他们进行控制,虽然有走私,却都是民品,性能指标上面差很远。

    周家拿出来的,实际上,是皇城司通过种种方法,弄到辽国去的,这么一批,足以装备1000精锐骑兵的装备,而且还是重骑兵,立刻得到了萧惠的看重,萧惠直接耀升周文秀为平章事,负责参赞军务。

    当整个辽国动员起来的时候,萧惠也受命为先锋军,他要携带本部人马7000人,出任先锋。

    不过,此时,由于周文秀的捐献,萧惠本部的人马已经有9000余人,其中,专门分出了一个千人队,让周文秀带领。

    周文秀也不愧是北宋精心培养的,不但文士精通,而且武力也同样精通,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把这个一半新兵千人队,训练的犹如精锐,同时,他也给萧惠提议,有目的的训练地形。

    赵信作为历史学家,对于北宋这段历史,相当的熟悉,这个决定了整个北宋的战争走势的战争,前期,是萧惠战胜了,让元昊御敌余外的方法落空,不得不退后坚壁清野,诱敌深入。

    就算如此,当时辽国也未必会败,当时元昊趁着求和偷袭的时候,萧惠依然抵挡的相当坚决。

    可是在关键时刻,大风忽然出现,向辽国吹来,因为相信鬼神的力量,辽国军阵大乱,最终才大败的。

    就算提供补给,让辽国跟西夏的战争之中,是全方位的发挥的话,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也是白给。

    赵信特别提到的这个问题,周文秀也非常的重视,类似的风俗,他也知道,他专门调阅了一些东西,还有皇城司给,果然发现了大风的记载。

    在荷兰山区,因为大量平原和沙漠,气候条件变化巨大,是有各种各样的风的存在。

    周文秀当然无法影响到整个辽国的军队,但是萧惠手下,可以说,是除了东林军之外,战斗力最为强大的一只军队,这么一只军队,如果能够适合哪个气候,在辽国打乱的时候,主动的攻击之下,为重新整理,奠定了基础。

    萧惠不是听不进话的人,在得到周文秀的警告之后,也派人去找了一些情况,实际上,元昊的一些布置,在贺兰山的这些情况,根本就没有秘密,之前只是辽国没有注意到而已。

    光是在辽国境内,生活的这些羌族人来说,有很多都去过那里,稍稍打听一下,就知道,在贺兰山区,有这样的不明天气,而且非常平常,经常会出现。

    萧惠不得不重视,作为北院枢密使,他已经得到命令,他将作为先锋,首先出动,去给整个王师奠定基础,万一他遇到这种情况,全军覆没都是有可能。

    顾不得别的,他立刻决定,找一个类似的地方试验,果然,在辽国境内找到了这么一处地方,他的9000人,全部在这里训练,并且通知了辽兴宗。

    辽兴宗也相当重视,他却影响不了下面的大将,最终只有不到4万人,专门训练了一周左右,不能说在大风中作战,但是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却可以在大风中,正常的,不会大惊失色了。

    时间慢慢的接近农历的九月中的,也就是阳历的10月多,几次最后通牒不果的前提下,辽兴宗终于忍受不了,开始出动大军,西夏的作为,让辽兴宗无法忍耐,那就打吧。

    大军开拨,10万人马,浩浩荡荡,这根本就瞒不过,历史上面,就是北宋没有注意到的,辽国,又没有掩饰,在他们看来,他是教训西夏的,西夏跟北宋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更不会影响到他们。

    可是此时此刻,整个枢密院,甚至是仁宗,都在关系这一件事情,经过了韩琦等人的努力,再加上现在的调查的,对于辽国和西夏的战争底蕴,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的前提下,他们知道,这一战,对于北宋非常重要。

    只要这一战,给辽国和西夏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的话,这一战对于北宋就非常重要。

    打残,灭亡西夏,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并且布置大量的棱堡,虽然无法让西北的军事投入,彻底的降低到零,却可以减少七八成,如果再加上对于北方的改变,逐步的裁撤的话,军事支出会减少大大的一块。

    这一块,跟铁料的减少,是相互重合的,但是折扣来说,也有千万贯左右,这么庞大的钱,只要是投入另外的区域,比如说农田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面,可以增加,整个北宋的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