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还是差一点的。

    便宜占了,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那么就是时候离开了。

    辽国当然不愿意,让他们这么容易的离开,可是连续的转战,几乎是大范围的转移之下,特别还有7场战争,虽然总体的战果,并不是太高,可是割裂了一些关键的所在,现在,兵力锐减到了11万的辽军,开始抱团了。

    兵分两路,相互的配合围杀,那几乎没有漏洞,形成的包围圈,让元昊很难的逃出去,可是现在,只能够专注一个方面,剩下的,只是控制一些节点。

    这就形成了巨大的破绽,这个破绽被元昊把握住了,那么结果就注定了。

    这时候,也可以看出辽兴宗跟元昊的大局观的问题,元昊已经准备逃走的时候,辽兴宗还是按照之前的眼光来看。

    差一点点,只有50里的距离,让元昊最终的逃走了,这也让他看到了机会,那就是设计更好的一个陷阱,这个设计,让他忽略了元昊处于弱势,已经准备逃走了。

    以元昊的侦查能力,当然可以看出,辽兴宗布置的这个陷阱,说实在的,这个陷阱非常具有诱惑性,如果元昊破釜沉舟,拿出1万重骑,对这个诱饵进行打击,然后在吃掉诱饵的前提下,用2万人接应,还有七八成的实力可以逃出来。

    可是元昊克制住欲望,来到辽国的目的已经达成,再继续下去,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多杀伤两三万的辽军,对于辽国的影响不大,只要有一点点的疏漏,说不定,他的主力,就会被留下来了。

    元昊,在起出了最后一个物资点之后,开始大范围的转移,用了3天时间,移动700多里,跳出了整个辽国的包围圈,剑指草原边缘一座辽国重镇大同府的。

    大同府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可是在这个时代的辽国,并不重要,他是在辽夏之战时候,才被提升,从大同军转为了大同府。

    之后,因为历史上,辽夏之战,辽国败北,辽国加强了对西夏的压力和控制,这才不断的被提升,最终的达到了西京的程度。

    可是现在,大同府这个,这个位于整个草原西部,距离北宋和西夏距离相当的城市,只是一个新兴的城市。

    辽兴宗当然知道,大同府是一个重要的所在,可是他更加看重的,是元昊从草原上,进入的路线,在他看来,元昊是从这里来的,一定也会从这里离开。

    辽兴宗有些死板了,当然,这也是他个人的素质有关系,他的军事素养,让他只能够固定的进行,而不会全面的考虑。

    元昊在熟知辽国的布置了之后,就迅速找到了大同这么一个弱点了。

    不能够说大同弱,一个从大同军提升到了大同府的程度,未来又是西京,大同本身不弱,哪怕是被抽调了大量的军力,也依然保持了5000军队,城防还不错。

    可惜,这个仅仅是不错而已,如果元昊抓住时间,不顾一切的攻击,还是可以轻松的把大同府攻下的,毕竟,只是辽国的城市,还是在西部,辽国不重视的地方的城市,他虽然建立了城墙,可是城墙不过是三米左右,稍稍建立一个土围子,就可以跃马而上,防御力很小。

    元昊也没有选择强攻的方法,他手下的兵力,是他未来的根基,毫不客气的说,没有这些精兵的话,他或许无法短时间的,拥有足够的力量,反攻西夏本土,一个肃州,根本无法满足目前元昊的野心。

    在之前,围剿的铁林军也好,后面围剿的这些辽军,他们的装备,还有衣服之类的,大部分都被留下来了。

    对于只剩下肃州的元昊来说,什么都缺,特别是军用物资,这些东西,一个都不能放过,因为肃州不能出产,或者说出产的很少。

    这样的前提下,就造成了的,元昊随便可以的造出来三四万的辽军出来,至于语言,目前元昊麾下士兵,几乎都是原来党项族的。

    这个党项族,可不是西夏的党项族,而是草原上面的党项族,这些进入到辽国多年,融入到辽国的各个方面的党项族,或许他们的地位不高,在辽国连最基础的阶层都没有进入,可是他们却可以扮演成如假包换的辽军。

    偸城,在封建社会,在冷兵器时代,本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获得城市的方法,有些可怕的,几乎永远无法攻破的堡垒,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被攻占下来的。

    现在元昊这种,不但准备更加的充分的,还毫无破绽的,跟往常的诈开城门不同,这里是从上到下,全部都是了解的,以北院大王的名义,前来支援大同府,甚至还像模像样,帮助守了两天城,打消了全部的戒心之后,这才开始攻击。

    这种可怕的偸城方法,就算是名将都无法抗衡,更别说大同府现在的守卫,在辽国,都算是三流的将军,更不可能守下来。

    元昊就如同一个行军一样,就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如果元昊,还有兴趣的话,甚至可以借助着大名府,布置一些陷阱,借助着防御的,跟辽军再碰一碰。

    可是,已经打开了回归的路的前提下,元昊没有心情在待在辽国了,一张一弛的理论,他还是非常清楚的,无休无止之下,只会葬送自己的所得。

    甚至离开了大名府之后,连回到西夏搅风搅雨都没有去做,或许现在,这样去做,是会得到不小的收益,甚至歼灭不少的辽军,可是拿不到西夏原来的土地,反倒会背上沉重的包袱,稍稍的不慎,就容易被辽国反扑,还不如拿着已经获得的收益,到肃州发展,当势力巩固了,再进行一战的吧。

    一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有可能成为闸门,彻底封住元昊后路的大同府,却成为了元昊的生命之路,拿下了大同府,一切都豁然开朗,辽兴宗远在500里之外,甚至目标还错误了,每隔一天,他就会走的更远,这会给元昊最少争取到半个月的时间。

    以全部的骑兵,哪怕是有一部分的重骑兵部队,一天也可以走出250里以上,15天的时间,就算元昊没有抵达肃州,也差不多了。

    战争的双方,当元昊选择离开,这一场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的,除非辽兴宗,不顾一切的追击元昊。

第五百零九章 数据分析() 
    站在曾经的辽夏边境,一年多之前,他曾经意气风发的在这里,期待着击败辽国,奠定无上的声名,可是现在,他再一次的站在这里,哪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实力上,却比曾经相差甚远。

    从一个皇帝,变成了一个割据势力,甚至一定程度上,他比起流寇好不了多少,如果不是机缘巧合的,他也绝对不可能累积这么多的实力。

    从跟辽国作战,甚至是从之前,辽夏之战的时候,元昊,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彻底的干掉辽兴宗,哪怕是一年之前,他幸运的抓住了辽兴宗,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放他离开,西夏还没有承受住,杀掉辽兴宗的后果的。

    可是在进入到辽国境内当流寇的时候,他如果有机会,他会毫不犹豫的下手,只不过,他没有机会。

    15天7战,在加上之前,三场战争,覆灭了4万的铁林军,可以说,元昊几乎把所有的力量都发挥到了极致,才取得了这样的战果,可是结果却是,他已经拼尽全力了,再继续下去,或许还会有战果,可是结果却是,他永远逃不掉的。

    元昊清楚的知道,哪里才是他的根基,有了从辽国这边移民几十万人口,加上4万军队和3万装备,在一年的时间之中,只要稍稍的累积的,就可以拥有一直有战斗力的的军队,夺回原来的五州之地。

    这才是元昊应该做到的,在辽兴宗的周围,长时间有最少8万以上的军队,其中绝大部分是铁林军和皮室军。

    跟铁林军的交战,元昊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可是正面的碰撞,也让他明白了,对方不弱,如果不是借助着特殊条件,他根本不可能跟辽国相比。

    连续的,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已经让麾下的部队,进入到了崩溃的边缘,再坚持下去,失败了,就不是辽军了,而是他了。

    最后看了一眼广阔的草原,元昊毫不犹豫的离开,甚至明明知道,原来西夏的境内有些空虚,随便的打打都能够获得巨大的收益,都没有前去。

    这是最正确的选择,在辽兴宗离开了之后,原来西夏的地盘上,绝大部分的留守辽军,都龟缩到了城市之中。

    经过了巨大的杀戮,还有灵州和议,西夏剩下的东西真的是不多了,就连人口,也因为韩琦跟辽国的协议,大量的输送到了北宋,元昊此时此刻,前往西夏,根本不会得到任何的收益,反倒是会陷身到泥潭之中。

    在元昊离开了辽国半个月之后,一只最少有8万人的骑兵队伍匆匆的赶来,长途奔袭之下,这一只有大半重骑兵的队伍,显得有些疲惫。

    辽兴宗看着元昊留下的最后痕迹,长叹一声,他是在15天前得到了消息,西北的重镇大同府被攻克了,为了防止遭遇陷阱,他甚至调动了足够多的军队,浪费了很长的时间,这才前往大同,可是大同留下来,却是一片废墟。

    元昊虽然没有利用大同府,攻击辽兴宗,却也把大同府毁于一旦,整个城市都被焚毁,这也是辽国得到消息的根本原因,看着已经在烈火之中被摧毁的大同府的,辽兴宗有些欲哭无泪。

    在整个辽国西部,如果说有一个城市有底蕴,担当起重要的任务的话,那么大同府绝对是其中一个,现在,因为辽国占据了兴庆府,大同府的地位,稍稍的下降,可是再怎么,也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可是这个城市却毁于一旦,还有跟这个城市一起灭亡的5000的辽军。

    元昊进入到辽国境内,造成的草原上面的杀戮,暂且不提,可是单纯的士兵的损失,接近10万,这对于辽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辽国带甲数十万,可是真正能够动用的机动兵力,也就是二三十万,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损失,这真的有些接受不了,更别说,大量人口的损失。

    为此,辽兴宗甚至越过了大同府,冒险的追击,一路千里,可是只是跟着元昊的脚步,按照熟悉侦查话说,最少已经走了10天以上了。

    对于全部是骑兵,在大草原上面,没有任何阻挡的元昊而言,那几乎是没办法追。

    这一点,辽兴宗之前就知道了,追到辽夏边境,也是尽人事,可以肯定的是,元昊,就真的跑了。

    辽国跟元昊之间的战争,就这么的落下了帷幕,辽兴宗匆匆赶回来,不但没有取得任何的收益,反而损失巨大,不说的人口和财务的损失,就算是军队的直接损失,就超过了10万人,这对于辽国而言,是一个沉重无比的打击。

    实际上,更大的损失,还在于人口的损失,可是现在,对于辽国来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能够在舔舐伤口,全国范围的征兵,已经开始了,对于辽国而言,他们必须要在短时间之中,尽可能的恢复兵力,以防止北宋和元昊的挑衅。

    也就是在征集之中,出了很多的事情,原来可以征集到的地方,一下子少了很多人。

    能不少么的,400万人都蒸发了,原来,富庶的部落,成为了一片白地,在这样的地方,哪怕是的努力的去找,也找不到什么人,在上面的高压之下,下面之后能够拼凑,一些超过了40岁,甚至是50岁的兵员,也被招募到了辽国军中。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辽兴宗和元昊,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场远在千里之外的战争,几乎整个战争的局势,都被北宋记录在案了。

    从赵信出现了之后,开始认识到了的对于辽国情报的收集的。

    原来,很难得到的绝密信息,现在却可以通过一些商品的变化,一些市井的生活,就可以分析判断出来,或许,这个有一定的正确率,可是对于情报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别的不说,整个中京的范围之中,大范围丧葬,无不证明了这一战的惨烈的,中京是辽国现在的首都,几乎绝大部分皮室军,铁林军都是在中京居住的,当阵亡的消息传回来,当然是全家戴孝了。

    或许这个不能判断出整体的伤亡数字,可是这一次,北宋有一个天然的有利条件,在跟元昊交易之后,在北宋的要求之下,派遣了两个情报人员。

    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遭到了元昊的拒绝,可以说,当时元昊可是在钢丝上面行走,任何的一点点的疏漏,都可能全军覆没,怎么可能让两个北宋的人员跟着。

    但是北宋做出了一些让步,主要是物资上面的,并且可以提供一部分的情报支持,再加上,只有两个人。

    元昊也是一方人杰,他很清楚,两个人,特别是被他盯着的两个人,怎么可能传递消息,他之前只是麻烦而已。

    现在,为了这两个人跟着,他可以得到500套铠甲,还有大量关于辽国的信息,这可是非常大的代价啊,在经过了讨价还价,把这个数字提升到了800套之后了,元昊同意了。

    这两个情报人员,可以跟着元昊行动,他们不可能及时的传递消息,却可以进行记录,元昊在战争过后,也会把一些数据送给他们,在元昊看来,这些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东西,可是在北宋眼里,却如获至宝。

    正因为赵信的提议,让北宋提前进入到了数据的时代,什么都可以作假,但是大范围的数据是无法作假,这个数据,不但帮助北宋,评估了辽夏之战,辽国的整体损失,也让北宋可以近距离的了解元昊。

    从作战的方法,指挥的习惯,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方面,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元昊。

    很多时候,一些破绽,就是从这些习惯之中,暴露出来的,未来,当北宋跟元昊战争的时候,这些习惯,就会成为参谋们研究战术的重点。

    有针对的进攻,针对某些习惯的进攻,这在古代战争之中,是名将的标志,特别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根本不容易改变,只不过,要打听出来,这并不容易的,北宋这么做,也是无心插柳,他们更重要的是评估辽国的损失。

    在跟随着元昊的时候,这些情报人员,不可能传递情报,元昊也不可能给他们传,天知道,他们是传给什么人的,万一给了辽国,那不是暴露了么。

    可是在大同府之后,元昊已经决定,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当时按照他的侦查,周围最少500里的范围之内,没有大股辽军,最大的驻扎辽军的地点,是在兴庆府,也就是原来西夏的首都。

    哪里驻扎的,要么是投降的,要么是二线部队,而且总数只有5万,这部分,元昊根本不放在眼里,3万重骑,1万轻骑,这样的队伍,别说是5万杂牌军,再来5万也不够看。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没有问题了,按照之前跟北宋的预定,他们的战争也结束了,就跟两个情报人员分开。

    这两个情报人员,也算是不错了,在离开大同府之后,快马加鞭,用了1天多的时间,就进入到了北宋境内,然后第一时间,把从元昊身边,记录下来的东西,交给了秘密渠道。

    这些人员,是被贾朝昌派出来的,当然承接着贾朝昌的意志,他们几乎全程的观察了元昊的战争过程,形成了报告,当这个报告,最终汇总到了枢密院之后,成为了北宋研究的重点。

    当然了,除了枢密院之外,也出现在了的狄青等军方精锐哪里,由他们共同判断,辽国到底损失了多少。

    这一份报告,送到了枢密院的时候,枢密院的所有,有资格接触到这么一份情报的人,第一个感觉就是,不可能。

    没错,这是不是拿错了。

    西夏已经灭亡了,按理说,对辽国最多就是捣捣乱,可是看元昊在辽国的表现,的简直在最不可能的前提下,办到了这样的战果,以目前北宋,包括韩琦在内,所有的将军,都不可能做的比元昊更好。

    最关键的是元昊的狠,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在的草原上造成了无边杀戮,保守估计,最少在400万以上,这样的血腥手段,任何一个北宋的将军都做不到。

    当然了,对付手无寸铁的牧民,或者是杂牌的战斗力的牧民,想杀是真的没问题,8个月的时间,不停的杀,杀了这么多,真的换北宋来,经过职业训练的军队,会杀的更多,可是能杀跟最终的杀了,那是两回事。

    别的不说,只要这么做了,那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噩梦,400万的血腥,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就算是曾经的杀神白起,坑掉了几十万的赵军,杀气冲天,可是最终,还是被秦王忌惮,最终不得善终,那还是在先秦,到了儒家占据主导的时代,的这样的杀戮,对于儒家来说,那是不可饶恕。

    更别说,在北宋,武将的地位,非常的尴尬,重文轻武的前提下,别说是有什么问题,就算是没有问题,也会弄个莫须有的问题,让你身败名裂,更别说杀人如此之多,不管是谁的,单纯言官,就能够让他们彻底沉沦。

    元昊好大的杀气,几乎已经确定,杀人是数量是一个确定的数字,那么对于贾朝昌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辽国的损失,以及巨大损失之后的辽国,是否有能力抵挡住的北宋的突袭。

    从确定对辽国一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边境棱堡,在贾朝昌的关心之下,选择重点位置进行修建,按照狄青判断,防御力度比之前最少提升了一倍。长弓兵的改造,也已经开始进行,禁军的实力提升了很多。

    这些都是对北宋有利的地方,可是最终,没有成行的原因,还在于,对于辽国的判断,这是几十年来,唯一向辽国的出手,必须要保证万无一失,否则的话,一旦损失,不用韩琦去争,他贾朝昌自己都要下去了的。

    这一战关系到了贾朝昌的政治命运,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也足够他稳定住局面,甚至更进一步,不得不小心起来,整个枢密院都开始,以这个名义运转起来的,大量人员共同分析这一个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战争,几乎把每一个细节都给分析到了。

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 
    这一份关于目前,辽国的现状分析报告,刚刚送给贾朝昌的时候,贾朝昌几乎不敢相信,他知道,元昊,在辽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