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迪生充其量是改良的灯泡,在斯万发明的基础上面,更好的利用电力的条件,并且寻找更加合适碳纤维,最终找寻无数的材料,找到了竹丝的灯泡。

    竹丝灯泡的可靠性大大的提高,在最初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170个小时,基本上可以使用,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良,比如说找到更好的竹子,最终让这个寿命延长到了1200小时。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赵信知道,这是一款日本的竹子,但是在科普资料之中,并没有讲清楚,这是哪一种竹子,没办法,就只有做比对,日本的不少竹子,都是从中国移植过去,在北宋各地,各种竹子之中,进行了一一的比对,最终做出了比较耐久的灯泡,大概可以使用300多个小时。

    这已经足够了,按照每天照明6小时来算,差不多可以使用50天的时间,这个使用效率是可以接受的,100瓦左右的灯泡,或许无法跟后世的节能灯或者白炽灯相比,这个亮度比起蜡烛,比起煤油灯,已经亮的多了,当实验室明亮起来之后,整体的效率,也随之增加。

第五百八十五章 实验室和白炽灯() 
定海军的实验室,在赵信的指导之下,直接走出了白炽灯的这一条路,不能算是错,因为相对于早期的电弧灯来说,白炽灯更加的安全,不光是使用时候的安全,还有对于眼的保护,白炽灯都要高于电弧灯,这也是它在历史上取代电弧灯的原因。

    电弧灯跟白炽灯,这是两个发光的原理,电弧灯主要是让电流通过的发光气体,催动发光,这是比白炽灯早了差不多六七十年的发明。

    不过早期电弧灯,它发不出白光,后世常用日光灯,它借助着的电流,通过低压汞气的时候,发出紫外线,这个紫外线再经过了荧光粉的还原,形成了类似日光的等。

    在没有这样的荧光剂之前的,电弧发出的,多是一些其他颜色的光,比较好一点的,有蓝光和红光,稍差一点的,就是紫外线,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可是日常使用,对于眼的危害相当的大。

    赵信没能力做出来荧光剂,或者是补光剂,无法让那个电弧灯光线变成白光,也就主动放弃了这一点,走白炽灯这一条路。

    白炽灯跟电弧灯的发光理念完全不同,他不是电流通过发光气体发光,而是的电流在金属上面通过的时候,因为电阻的关系,电流会不停的加热金属,当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就会发出光芒,当这个温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出的光芒炙热的如同太阳光。

    实际上,太阳光也同样是燃烧的形成,不同的是,太阳上面,无数的元素,不停的聚变反应,最终发出了光和热。

    这是一种热光源,电流再电阻的作用之下,发光发热,这应该是一个强氧化的作用,加热本身就会促进氧化的过程,最早使用各种金属的灯泡,之所以使用寿命较短,也是因为如此。

    19世纪的时候,对于自然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说一些常见的物质的基本特性,熔点沸点之类。

    很多研究灯泡的,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铂金,原因就是在于,铂金更容易加工并且熔点比普通的钢铁要高。

    实验证明,铂金的熔点虽然很高,大概是1760度,对于灯泡来说,还是太低了,在电流加热,发光之后,温度会迅速的上升,铂金哪怕稳定性比较强,到了熔点之后,也会熔断。

    在铂金这样的金属都不行了之后,之后,选择的都是熔点高物质。

    碳纤维就成为了一种选择,首先碳的熔点很高,高达3500度的熔点,足以承受住电流的高温,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氧化性,只要真空就可以了的。

    实际上,不是什么完全真空,这个时代的工艺,也达不到抽成完全真空,只要抽去绝大部分空气就可以了。

    用竹子碳化制作的纤维,这玩意,还容易加工,在中国无数种的植物,总有一款合适的,说不定,日本的那一款竹子,就是在中国引进的。

    随便找到竹子,然后通过特别的方法,加工成细小的条形,然后通过实验室的方法的,高温烧成碳,这个控制起来并不容易,好在竹子太多了,也很好找,1000个,1万个之中,只要成功了一个,就可以实验。

    实际上,整个寻找的过程之中,制作难度没有那么的困难,成功率大概在7成左右。

    用玻璃厂制作出来玻璃瓶子,固定下来电路和灯丝,然后用抽管,抽出绝大部分的空气,就简单的形成了一个的灯泡的实验体,然后通电点亮。

    在经过了几次失败之后,电灯终于亮了,实验成功之后,就是一个实用性的实验,这种要在日常生活之中使用的东西,寿命不能太短,真的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也不够用啊。

    竹纤维在第一波实验之中,就展现了它的作用,第一个灯泡足足坚持了72个小时,这就有了初步使用的可能性。

    接下来,一方面,研究灯泡的性能,如何让空气抽的更加的到位,防止氧化损害灯泡,另外一方面,在电路还有纤维形状上面,进行调整。

    赵信还画出了后世的灯泡的形象,给与帮助,在调整了诸多的配合之后,灯泡的寿命增加到了90个小时,这已经有了基本上使用的可能。

    赵信记得,爱迪生发明的实用性灯泡,他的寿命是170小时,这个大大高于现在的,他更愿意相信是材料上面的原因。

    日本的竹子,暂时,还没有办法到日本进行寻找,未来,当大规模的船队建成之后,跟日本交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部分的地方的竹子的种类进行研究。

    现在,他找的竹子,只是附近有的,未必是最好,对北宋常用的竹子实验,应该是有收获的。

    双管齐下,效果当然很好,在反复试验之后,总算挑选出了河北附近的一款竹子,在实验室之中的验证之中,取得了420个小时时间,哪怕在大规模生产之中打点折扣,也算是相当不错了的。

    在没有金属钨的前提下,竹炭纤维,就成为了灯泡天然的材料,420小时,每天6小时的前提下,可以使用70天的,就算是12小时,也可以使用一个月以上的。

    这个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特别是赵信还有众多的研究者加入进去,最终定型的灯泡,比起后世的白炽灯来说,大了很多,有些像是浴霸上面,400瓦的灯泡,巨大的玻璃体,加上铁质后壳,跟后世灯泡有些相像,这也是赵信的懒省事,毕竟后世的灯泡,哪怕比较便宜,也是在多年的时间之中,最终验证下来的,那肯定是好的。

    现在赵信的能力,还没有办法验证后世的形状上面的理论,可是拿来主义的使用,还是没有问题。

    真空的问题,只能够抽气解决,这个时代的密封状况,可能抽取也不是完全的真空,甚至是连半真空都算不上,却也可以接受,目前的状态下,200小时以上都可以了,更别说是400小时。

    定型之后的灯泡,开始生产,不过只是小批量生产,最终只是生产了2000个左右,这样的效率,在玻璃厂提供玻璃,钢铁厂提供后壳之后,灯丝,安装和抽气,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之中完成的。

    2000个,抽调一部分人员过来,按照每天200个的速度,也最多需要10天,没有必要制造很多。

    赵信制作灯泡,只是为了让实验室方便一点,而不是为了普及的照明的。

    定海军一共制作了12个发电机,供12个研究所使用,这些发电机,跟后世比起来,非常的简陋,3千瓦的时效,还不是每时每刻都可以的。

    为发电机提供动能的,不是蒸汽机,更不是内燃机,而是一些牲口,比起耐力来说,牛马并不是最好,不可能24个小时一直的,轮换的话,效率会降低。

    最关键的是,牲口们的速度快慢不一,产生的电流,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稳压装置,注入到一些电池之中,才能够均匀放出来,否则的话,一个电压不稳,再怎么好的灯泡,也承受不了,更别说这个时代的简陋灯泡。

    好在,白天,除非是一些特别的实验,否则也不需要电灯,主要是晚上,只要提供足够多伏特电池组的,勉强可以支撑研究所的使用。

    又不是带动的高耗电的装备,充其量就是几十个不同亮度的灯泡,最普通的伏特电池就可以了,赵信到是没有再开金手指,把铅酸电池弄出来。

    这种更加的成熟的电池,在未来时代,运用了好几十年,从最初出现1859年,到21世纪电瓶车普及的时代,还在使用,可以说,整个1920世纪,基本上说起电池,那就是铅酸。

    最简单的伏特电池,不需要什么合金,也比较的简单,铅酸,赵信只是知道一些简单的原理,而不知道生产的过程,暂时可以先定下来,未来等电学上面的研究更进一步的,在研究就好了。

    伏特电池,对于一些简单灯泡,还是没有问题的,最多就是大量制作就可以了,通过充电放电,形成稳定的电压和电流,保证工作时候使用。

    当夜幕再一次的笼罩了定海军的大地的时候,研究所亮起了灯,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的异类存在,定海军跟世界上主流的研究不一样的,没有走电弧灯,而是直接白炽灯。

    电弧灯,多是蓝光,或者其他的光源,这是带电的气体发光,不是日光一样的全光源,对于眼睛上面,就不是那么的友好了,而且亮度不高。

    在黑夜之中,没有光的时候,选择弧光灯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可是现在,有了更高的灯出现,当然放弃了这些。

    研究人员惊喜的发现,黑夜再也不是阻碍,他们往往在黑夜之中,只能够做简单的实验,依靠蜡烛,大部分步骤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这对于实验室来说,很不友好,煤油灯虽然亮度更高,可是限制性就更大了的。

    实验室之中,不都是安全东西,只要实验,肯定会伴随着一些气体和其他东西的排放,化学的东西,很多都是易燃易爆。

    在蜡烛和煤油灯这里,他们是明火燃烧,把可燃物燃烧进行光的释放,必须要通气,也会燃烧氧气,一旦混入易爆气体,就会发生危险。

    在实验室建立的初期,曾经有研究员,在做研究的时候,疏忽安全规则的,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发生了爆炸,不但实验室之中的所有人员都身死,实验器材也破坏了很多。

    后来,赵信总结了事故原因,最终确定了实验规则,在做未知实验的时候,不允许在黑夜之中,同时,有明确的可燃,可爆气体的释放,或者是跟氧气燃烧混合出有毒气体的时候,不允许在晚上。

    这样的限制就非常大,定海军实验室之中,这样的实验不少,大部分也是向新实验摸索的,这样一禁止下来,整个实验室,可能一天只有能见度最高的几个小时,可以进行这样的实验。

    现在,灯泡的出现,只要一个,就可以把实验室照亮,一些对于光线要求比较高的实验,还可以用台灯这样,可以把灯光聚集再一起的工具。

    白炽灯虽然是热光源,在灯泡内部温度也很高,可是他的其中被抽成半真空,也密封了之后,不与外界的气体交流,这就非常安全。

    就算可靠性不强,会烧坏,让灯泡不亮,也只是不亮而已,在灯泡的设计之中,参考了后世的设计,灯丝之间相当的细,也用一定的方法,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路,只要灯泡坏了,就是灯丝烧断,闭合电路断绝,那就不会有电流流过,也就不会加热,最起码对于周围,是安全。

    白炽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面,推动了积极性和效率的提升,在电灯出现的一两个月时间之中,研究所的各方面的效率提升了很多,电灯带来四分之一研究时间的延长,是一个方面,研究员自发的积极性,则代表着另外一个方面。

    赵信关注的并不是这个,见识到了后世,更加节电,更加明亮的LED光源,白炽灯,还是最初级的白炽灯,根本入不了它的眼,他更加关注的是整体的效率问题。

    经过测算,一般一个小一点竹炭纤维白炽灯,它的瓦数在70左右,亮度上面,大概是相当于后世40瓦左右的普通白炽灯的灯泡,100瓦的相当于60瓦,140瓦大概相当于80瓦。

    这样对于电力的浪费较大,好在,整个定海军,大部分的实验室,都是比较简陋的,一般100瓦的灯泡就够了,也就是牛大力这样的大型冶金实验室,才会用到超过寻常实验室10倍的房间。

    白炽灯的出现,让定海军最起码在实验室之中,解决了照明的关系,大大的延长了研究的时间,让实验的效率大大的增加,科学上面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足够的累计,也就没有突破和成果,之前积压下来的积极性,迅速的展现,定海军获得了一大批的成果,这或许是灯泡发明的意外之喜。

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扫盲() 
夜晚的定海军,平淡之中,多了不少的声音,不夜城的称号也随之而走,这不是北宋东京,那种伪的不夜城,那里的不夜城,只是在某些区域,这是真正的不夜城。

    电灯已经出现,不过,对于定海军而言,成本还相当的高,目前来说,只能够让定海军实验室内部使用,因为必须要拖着一个巨大的发电机,光是几十头牲口,都有些难以安放,放在实验室里面,专门开辟出场所,放在外面就不行了。

    可是,煤油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了透明的玻璃,只要保持透气,不用必要的开口,开在底部也可以,这样的灯具,不惧怕风吹,加上煤油灯只要灯芯调整到一定的亮度,明亮程度还是可以,因此,在整个定海军,大部分的地方,都安放着煤油灯。

    光明,可以驱走黑夜,这是光的特性,而地球的生物,绝大部分都必须要在光明的环境下,才能够生存,真正在夜间行动的生物,并不多。

    人类的活动也是如此,目前定海军的市民们,除了极少数那种,土生土长在定海军的,其他的都是外来户,他们被定海军吸引到了这里,顿时发现,世界不同了。

    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在定海军被改变,夜晚也会工作,也可以上工的,这是从未有过。

    明亮的灯光,驱走了黑夜,也驱走了阴霾,人的活动时间,大大的增加了的。

    按照一般,没有夜班工人的时间表,一般是早晨八点到12点,然后午饭和休息,大概2个小时的时间,接下来,从2点到下午6点,一共是8个小时的工作制,偶尔,会延长少许,最多也不会超过7点半。

    原来,对于农民来说,一日两餐,也就是在麦收时节,或者是耕地种麦的时节,才会选择壹日叁食。

    原因很简单,没钱,不说壮年劳力,就说半大的小子吧,真的壹日叁食的话,每天需要的粮食,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再加上费时费火,这个账怎么也算的清。

    定海军不一样,最开始,也有人一日两餐,可是定海军看起来,每天劳动的时间,8到9个小时,可是劳动强度非常的大。

    流水线的技术,非常的不错,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生产效率,可是这个提升,是专注和熟练度的提升,整个劳动强度非常的大,特别是熟练的生产线,几乎压缩了任何的零散时间。

    一日两餐,根本就顶不住,再加上定海军的宣传和较高的待遇,很快,外来的工人们也就习惯了。

    定海军的待遇非常的好,只要经过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技能,进入到劳动岗位,每周的周薪就在5贯以上,算下来,一个月差不多就是20多贯,这是定海军最低的收入,可是换算下去,却比外面高多了的。

    按照北宋,工资较高码头搬运工,壮劳力一天120文,一个月下来,每天都有工作,也不过是3。6贯,这中间,真的要包月下来,2贯就算多了,其他的,技术一点的工种的,船夫,船长,船夫大概在3…5贯之间,船长稍稍高一点,按照河船的吨位,还有海船的不同,分别在5到12贯之间,其他的诸如店铺的掌柜,钱庄的掌柜,也多在3…20贯之间。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站在打工者高层,店铺和钱庄的掌柜,最多也就是20贯,这只是定海军一个普通工人拿到的钱。

    高昂的工资,是定海军源源不断获得人手的根本原因,更别说,这只是最底层。

    刚刚经过培训,掌握基本技术的拿20贯,经过3…5个月工作,基本掌握劳动技能,差不多,就在30…40贯之间,如果能够考到几个专业资格证,待遇就立刻得到了飞跃,50贯起步,100贯的也有。

    钱永远是吸引人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或许在北宋其他的地方,学跟不学差别不大,考上科举当然差别大了,可是整个北宋三年之内,才多少。

    定海军不一样,没有数字限制,只要你掌握了某些知识,直接在工作上面,就是升职加薪,就是收益的大幅度的增加,这样的积极性,可比上面到下面的推动快的多了,不少人自发的进行学习,定海军专门兴办的夜校,不用宣传,也是挤满了人。

    如果说,高工资跟较高的物价挂钩,他们也不会这么的幸福,定海军的物价总体而言,算是平稳,定海军的产品,甚至比北宋其他地方还要便宜,因为减少了物价,再加上本地保护的让利,粮食稍稍贵一点,也有限,甚至某种程度上面,比东京汴梁的还要便宜。

    如果要说的话,唯一贵的,就是定海军的人工,在普遍的工人都拿到20贯每月的工资的时候,哪怕不进工厂,随便在的街上做点小生意,他们的人力成本也在上升,即便有一些,对于定海军不太了解的人,最开始低工资过来,可是很快,就熟悉了,就知道了,谁愿意给你干的。

    21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定海军成立到现在,可不止21天了,在良好的运转之下,定海军已经形成了跟大陆完全不同的习惯。

    三餐只是一部分,出来吃饭,也成为了另外的一个变化,这些在几个月,甚至一年前,还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就算是偶尔赶集的,到了集市之上,宁愿饿着,也不会选择吃集市上面的东西,因为对于农民来说,可能5文10文一个炊饼,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