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宗的目的很简单,孩子有出息了,当然要跟人分享,而分享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苗贵妃,赵信在过去的几年,回到汴梁的时间减少,见到苗贵妃,就更加少了,如果不是每月固定的3封书信,恐怕苗贵妃都要着急了,就算是这样,偶尔的时候,苗贵妃也相当的想念。
现在,定海军灭辽的消息,应该是可以让苗贵妃高兴的,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面,仁宗跟赵信见面的机会,减少了很多,王不见王,就算是赵信可以,他手下的群臣也不会让他亲身前往汴梁,到是苗贵妃见他,没有了问题,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见,甚至去辽国,都没有问题。
仁宗这么的不负责任,撂挑子一样的离开,由他亲手朱批,交由中枢来处理的这份奏折,第一时间,送入到了中书门下。
实际上,伴随着北宋新皇宫的修建完成,在皇宫之中,设有内书房,是仁宗还有内府处理事务的地方,而跟内书房一墙相隔,另外一边,分别是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这三个北宋最重要,最核心的三个机关,相互之间来往比较密切,往来公文也相对较多的前提下,一墙相隔有利于他们之间的联络,反倒是三司更远一点。
这几年以来,伴随着北宋的财政收入的不停的上升,三司的责权也越来越重,从东西二府之下的地位,直接上升到差不多的程度。
可是三司主要的责权,在于财政,在于各种体系的管理,跟这边的三大机关的具体事务,是有些区别的,他们在稍稍远一点的地方,周围是各种财政方面机关,更加有利于它的管理。
因为是韩琦上折,又有仁宗的朱批,第一时间,就送到了中书门下,负责目前事务处理的,正是富弼,他从枢密使调到了东府,成为了韩琦之下的第一人,也在韩琦离开了汴梁,前往幽州的时候,总览东府的事物。
本来,并不是太在意的富避,看到了是韩琦的上书,只是随手的一翻,以为是正常汇报,这样的东西,在过去的一个月之中,每隔两三天,都会有一封,便利的交通条件,也让很多东西的往来变得顺畅,而不是之前那样,非关键的要务,不会动用八百里加急。
可是一番之下,却大吃一惊,仁宗的朱批在列,而且内容更是惊人,定海军灭掉辽国,如果不是韩琦亲手的奏折,加上有仁宗的朱批,他差点以为看到了一个假的。
这可是大事,几乎在一瞬间,他就叫来了手下,拿着他的名次,召集目前在京的全部参知政事,并且递了条子给枢密院,要求枢密使也全部参与。
一下子,整个汴梁都变得鸡飞狗跳了,负责传令的信使,开始奔波于每一个衙门,参知政事,不一定全部都在衙门之中办公,有在家的,有出去调研的,也有处理其他事物。
因为事情特别的大,富弼不敢怠慢,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通知,同时,也会让禁军进行准备,防备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不能说,富弼这么做的不对,按照处理的方法的话,富弼这样做都是对,只不过,有些太小题大做了一点点。
这个由韩琦签署,并且由仁宗批转的奏折,将会在整个北宋的朝堂上,掀起怎么样的掀然大波,仁宗则心情很好的走向了后宫的道路上面。
苗妃是目前,后宫之主,在位份上面,苗妃只是一个贵妃,可是在皇后几乎被冷落,不是冷宫,胜似冷宫的前提下,苗贵妃的权势是惊人的,有了仁宗的支持,她几乎可以决定一切。
只不过,苗贵妃一直都安守本分,没有刻意的去争宠,对于她而言,仁宗是她的大部分,儿子和女儿也是全部。
现在赵信去了定海军,定海军发展的还可以,或许在品级上面,并不高,可是有钱啊,从小户人家之中长大,只是因为母亲跟仁宗的关系,这才进宫的苗妃,很清楚钱可以做到什么,在高的品级,没有钱,那也享不了福。
赵信对于父母都非常大方,不说每年给仁宗的分红孝敬,每年单纯送给苗妃的,就高达500多万贯,苗妃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可是在后宫之中,完全不缺钱花,甚至仁宗有时候,也会过来找补贴。
有钱,有权,又有仁宗和赵信的双重背景,这一点,就代表了贵妃在后宫之中的地位,
谨小慎微,这是苗妃在宫中的处事原则,一路走来,他的恩宠或许不是最多的,却走的一直很稳,一子一女之下,或许前些年,有些担惊受怕的,可是伴随着赵信进入定海军,一切都发展的非常好,儿子女儿都很好,她也就没有所求了,并没有在贵妃的位置上,向上更进一步,要求皇后。
以今时今日的,定海军的影响力,真的苗贵妃要求皇后的位置,说不得,仁宗也必须要考虑一二,就算是不给,也要有个说辞,总之会非常麻烦,可是苗贵妃不求,并且连恩宠都没有多要的前提下,反倒是比较的突出。
不过苗贵妃,也不是没有苦难的,唯一不好的,就是五六年了,只是见过2次,还都是匆匆而过,很是想念的,好在,还有福康公主,她就在身边,更加的贴心一些。
有背景,仁宗的支持,还有朝廷大臣,一般任不知道,赵信的跟脚,上了一定品级,官员贵族都知道,这么一个巨大的大腿,谁会闲来没事跟她作对,这反倒让后宫更加的平稳了
仁宗的到来,让苗妃微微有些惊喜,这些日子以来,仁宗的日子好过了很多,也跟着的,花心了起来。
皇帝就没有不花心的,仁宗也是不例外的,有钱了,资源也足了,当然少不了多纳了几个美妃。
跟着仁宗一路走来,见惯了旧人哭新人笑,贵妃如果妒忌的话,也走不到今时今日,她安守本分,可是仁宗却不会忘记贵妃,哪怕是为了定海军每年多支援一些,那也必须要对苗妃保持一定的态度,更别说的苗妃跟仁宗之间,也有相当的感情。
哪怕是众多美人吸引,一般而言,都会一个月在贵妃这里住上两天,算是彰显地位吧。
让贵妃惊喜的是,上次离开,才不过是2天,这次又来,真的令人没有想到,
没想到没有想到,苗妃当然也不会把仁宗推出去,本身约定,陪着福康玩的约定,只有放下了,福康到是很懂事,过来,恭恭敬敬的跟仁宗和母妃打了一声招呼之后,这才选择离开。
福康公主已经超过十岁了,长得是亭亭玉立的,这些年来,伴随着赵信不断的送过来各种的奇珍异宝,其中大部分是交给了贵妃,可是福康公主用的也不少,甚至赵信还记得给福康单独的用度,有一部分,是超越这个时代,当然让底子很好的福康公主更上一层楼了。
仁宗对于福康公主也是充满了怜爱,如果换成别的时候,他或许会留下福康公主,尽享天伦,可是此时此刻,赵信的事情更加重要一点,还是略微的宽慰了福康公主几句,然后让他离开了。
在福康公主离开了之后,仁宗又让苗贵妃清退左右的,苗贵妃都一一照办,很奇怪,仁宗为什么会这么做,难道有什么事情要做么,这大白天。
仁宗在旁边人都走开了之后,迫不及待的跟苗妃说了赵信的情况,苗妃先是高兴,作为母亲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更有出息。
赵信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对于他而言,也是一个激励和促进,但是紧接着,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辽国是什么,作为贵妃的她也清楚,赵信拿下了辽国,而且不是在中枢命令的前提下,非奉昭的拿下了辽国,这会不会有问题的。
仁宗哈哈一笑,如果是在北宋境内,还有问题,不奉昭的行为,那是天大的坏事。
可是定海军对付的是辽国,那是曾经北宋都要仰望的对象,拿下辽国,对于北宋的震慑也是有的,以前可以把赵信看做是臣子,看作是可以拿捏的对象,可是现在,在拿下了辽国之后,很自然的,就是一个平等的关系,甚至赵信称帝,也不是不可以的。
以辽国作为基础,如此庞大,又有基础,辅佐与丁海军的人口和财富,皇帝当然是顺理成章。
仁宗说话略微有些恣意,可是此时此刻,就只有贵妃和他两个人,恣意一点,也没有什么问题,此时此刻的仁宗,对于赵信,是充满了激动。
赵信是通过什么样的状态起来的,定海军,那是一个什么地方,那是一个小渔村,在建设的时候,只是得到了中央财政的很少一部分的资金,几十万贯而已。
可是定海军的回报呢,单纯给中枢的,那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更别说,定海军给他们直接和间接的提升,可以说,北宋能够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离不开定海军的帮助。
这样的定海军,这样的赵信,几乎是一己之力,白手起家的拿下了辽国,对于这么成功的子女,仁宗的心中,是充满了骄傲和激动的,感受着仁宗的心态,苗妃也是同样激动。
苗妃作为母亲,当然是希望自己儿子更有出息,当时是为了保住赵信的名,这才同意赵信,假死脱身,以苗家嗣子的身份,成为了定海侯,现在,居然又重新拥有一个做皇帝的机会,这怎么能够不高兴呢,而且还是辽国的皇帝。
两个人越说越激动,甚至开始想到,未来,如果赵信一旦登基,那么仁宗和赵信,就真的是父子两代皇帝,还是同时的,那么苗妃作为北宋皇宫之中最为尊崇的妃子,到了辽国,却成为了最为尊崇的太后,会是怎么样的场景。
此时此刻的仁宗和苗妃,他们并不是目前北宋最为尊崇的人,不是北宋的皇帝和北宋的贵妃,而是一个孩子的父母,正在为这个最为有出息的孩子而高兴。
。
第七百四十章 宰抚的应对()
仁宗当天下午,哪里也没有去,就算是参知政事们递牌子进来,也没有在出宫去处理事务,而找不到仁宗,看到了仁宗签收,韩琦起草的这份奏折,在枢密院,东府都掀起了轩然大波,没办法不波动啊,一个跟北宋同样档次,拥有着强大的军队和幅员辽阔领土的一个大国,才20天的时间,就被消灭了,消灭的对象还是北宋的边境军州,这个似乎有些虚幻啊。
第一个看到这份奏折的富弼,首先召集了东府在的首脑,简单的商讨了一个意见,由两个资深的参知政事,递牌子进宫,想要打探一下仁宗的想法。
韩琦的奏折,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就很高,辽国被定海军干掉,不但对于整个北宋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赵信还是仁宗的孩子,这个在参知政事之中,都不是秘密,这个事情到底代表着什么意义,这非常关键。
同样,得到了消息的贾朝昌,更是如同当头喝棒一样,之前,因为跟韩琦之间的争夺,贾朝昌迁怒于定海军,很是在后面做了相当的小动作,可是当时想着,定海军不过是一个弹丸之地,赵信也只是一个定海侯的身份,奈何不了他,可是现在,身份不同,遭遇变局之下,他该如何选择。
进宫递牌子的,无功而返,东西府的参知政事都集中到了一起的时候,以富弼和贾朝昌为首的东西府的首脑,共同开了一个会。
在西夏已经灭亡了,辽国已经背削弱的前提下,整个这边的国家跟国家的关系,就剩下了北宋和辽国,现在辽国的灭亡,还是灭亡在丁海军的手中,这种情况之下,对于中枢而言,很多的方面都需要做出准备。
这中间,一直都看定海军不顺眼的贾朝昌提出来,宣布定海军谋逆,派遣大军,灭掉定海军,顺带的,收缴整个北宋境内的定海军店铺和财产。
当贾朝昌提出了这个问题的时候,富弼首先就怪异的看着贾朝昌,仁宗在这件事情之中,虽然没有直接的表态,可是放下政务,去了苗妃的宫殿,已经证明了一切了,你还要这么弄,那不是跟仁宗的意见相悖么,没错,从法理上面说,定海军是违规了,说谋逆,也不为过,可是你看对什么人。
一些地方的小势力,反掌就可以灭掉,可是辽国行么,哪怕拿下了幽云,面对着被不断削弱的辽国,北宋都没有轻易的动手,担心的正是辽国的反扑。
现在,定海军已经把辽国给灭了,无论是用了什么的办法,他的战斗力都不容小觑的,一旦遭遇了反弹,北宋该如何的自处。
感受到了富弼的目光,贾朝昌一阵不好意思,可是他还是板着脸,继续的鼓吹这一点,这是道德的制高点,必须要坚持,同时,提出了查抄定海军,这是可以看到的利益。
贾朝昌如何不知道,灭掉了辽国的定海军,实力强大,可是他不得不站出来,他只能够赌一赌,这一次定海军在攻击辽国的时候,准备不足,或者是有别的漏洞,让他的计划可以成功,否则的话,一旦让定海军翻过来,恢复了一定的实力之后,哪怕只有辽国曾经一半的实力,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他还有前途么?
跟韩琦争斗之中,因为忽略了定海军的力量,让贾朝昌慢了一步,甚至一些谋划,成为了韩琦起步的嫁衣,他跟定海军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不趁着现在,还等到什么时候。
跟富弼一样,有眼光的人,毕竟是少数,贾朝昌这个提议,让一些庸人很是动心,毕竟,定海军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只是赵信脱身的地方,非常不起眼的一个海边的小岛,在整个北宋的版图上面,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地方。
伴随着赵信和定海军的开发,不说别的,钱和资源很多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整个定海军在北宋的一些仓库,中转站,店铺,存放着数以亿万的财富。
虽然,赵信的信,也原封不动的给了这些人看了,那些数据,他们并不相信,谁不会吹牛啊,一个诺大的北宋,也就是这几年逐步的变化,才获得了庞大的收入,可是也不过是万亿而已,这是庞大的,数十个道的总数,一个小小的定海军,可能么?
这些人不会去发散的想问题,不是说他们不聪明,能够做到目前北宋的参知政事的位置上,几乎都是一时瑜亮,他们只不过更加看重眼前利益而已。
好在,支持贾朝昌的是少数,更多的人则是非常庆幸,特别是在东府的这些参知政事们,他们深深知道,当定海军拿下辽国,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的前提下,不能够轻举妄动。
特别是富弼,如果说,整个北宋,对于定海军最熟悉的是韩琦,第二熟悉的,就是富弼,他曾经深入的了解了定海军的一切,当时的目的,只是为了参考定海军,改革北宋。
定海军的高效,快周转,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不停勃发的力量,也让定海军的生产越来越高,庞大的生产量,带来了更加低廉的价格,也创造了很多财富,钱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却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北宋发展了,看似问题解决了,可是对于富弼和韩琦来说,问题只是淡化了,固有的矛盾还存在,必然会爆发出来,只不过应为财政的收入上涨,被掩盖了。
依靠北宋本身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够通过学习别人,特别是定海军的经验。
正因为深入的了解,这才发现了定海军庞大的生产力之下的力量,无论是钢铁,还是其他的生产,只要稍稍协调,就可以转化到军工上面,爆发出可怕的产量。
当时他还担心,谁知道,这么短的时间,在北宋的各方面,都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定海军首先发难了,干掉了辽国,首先就占据了不败之地,跟定海军翻脸,不亚于跟辽国翻脸。
贾朝昌,发现有人支持,继续推行他的理念,准备胡搅蛮缠,却被富弼当场的喝断,富弼在职位上,是比贾朝昌低的,他是以东府副职的身份暂代,可是富弼是有理有据的。
国内的一些情况,赵信的一些身份,甚至是对定海军的一些估值,这些都会有毛病,会得到贾朝昌的反驳,可是从实力上说,是最毋庸置疑的。
这个实力,不是从定海军来说的,定海军的实力没有确切的情报,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用估计的,这会有漏洞,然后被人胡搅蛮缠。
已经吵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不能这么无休无止的吵下去了,富弼巧妙的拿出了辽国的实力做了一下对比。
在西夏灭亡了之后,辽国就成为了北宋唯一的对手,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让北宋对辽国相当的清楚,派遣的大量的人员对辽国的调查。
辽国经过了元昊的攻击,还有幽云的丢失,已经相当的虚弱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辽国目前,最少还有40万到50万之间的精锐,这可是之前辽国的老底子剩下来。
正因为这样一股精锐,也是北宋一直都没有对辽国动手的根本原因,因为辽国残余的,太强大了一些,如果再等个三五年,当这一批人逐步的退化,加上辽国本身,无法供给庞大的军队,到削弱到了极点,才是动手的时间。
定海军可以在短时间之中,把辽国的四五十万人都给干掉,而且是在20天的时间之中,那么战斗力上面,肯定不会比辽国的四五十万低,甚至说不定是两倍,甚至是三倍的样子。
这么庞大的军力,汇总起来,就非常的不一般了,就算是北宋想要讨伐,也需要考虑,对方的势力问题,讨伐一个实力上非常强大的势力,就算是北宋也不能贸然的行使,不然的话,早在一两年前,就已经攻打辽国了,而不会看着他稳定下来。
富弼清楚的是定海军的经济实力,却没有想到,定海军到底是如何拥有如此可怕的势力,连辽国都给干掉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听到了富弼的这个说辞,贾朝昌还想反驳,却被富弼给档了回去,两败俱伤怎么可能,一个是根深蒂固的大国,一个是新晋的势力,没有一点历史的底蕴,也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用20天的时间,灭掉辽国,最少也是在一倍的实力,剩下的力量,也比原来的辽国高,否则的话,不可能20天解决战斗的。
军事上面,一直都是韩琦和富弼的强项,同样的,在场的,还有枢密院的一些副使,他们出身文官,却未必如同贾朝昌这样,几乎没有亲自指挥战争,对于军事上面不太懂得,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