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乾看过信之后,脸色就不怎么好了。
“陛下?”临安在一边儿站着,看着李承乾的这模样,也是有些心惊胆战的。
陛下这脸色,变得有些不一样啊,有些可怕。
“临安,我问你,这信是党仁弘亲自送来的,还是他托人送来?若是托人送来的话?又是什么人来送的?”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也不傻。
事情过去都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会恰巧在这个时候把信送过来揭露玄世璟?早些年的时候干什么去了?
要是党仁弘的这封信与来俊臣弹劾玄世璟有关系的话,那长安城的消息,又是谁透漏给党仁弘的呢?
这当中有种种疑点,李承乾得搞清楚了才是。
“回陛下,这封信并非是党仁弘亲自送来的,而是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汉子送过来的,现在那汉子估计应该还在宫门口,陛下没有回应,宫门口的侍卫也不会让他离开的。”临安说道。
“嗯,你再走一趟,把人带到宣政殿来,朕有话要问他。”李承乾说道。
“是,奴婢这就去办。”临安点头应声道。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这封信,他想要稍微打压一下玄家的心思是不假,但是也不会借着这个机会,让一些与这件事无关的人参合进来,借题发挥,用来钳制玄家。
因为玄家对朝廷来说,还有大用处,而且以玄家跟皇室之间的关系,就算是要打压玄家,也不能让玄家出事儿。
李承乾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可是玄家的当家主母,有这层关系在,无论如何,玄家在永辉朝也不能出事儿。
这亲戚还没出五服呢,现在把玄家给弄惨了,天下人该会如何议论皇室?
以后还有人敢跟皇室结亲,还有人敢掏心掏肺的为朝廷效力吗?
这诸多方面的因素,李承乾也不得不都考虑进去。
先前纠结的原因也是理智与感情的交锋,到现在位置,李承乾心里还是惦念着一点儿情分的,要压制,但是不能压的太狠了。
一旦出手,齐国公玄世璟也肯定会理解到当中的意图,只要玄家退一步,这事儿不会有太大的后果。
原本李承乾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李承乾要弄清楚党仁弘的这封信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信上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陛下。”临安领着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汉子走进了宣政殿之中。
“草民参见陛下。”那汉子跪在了地上行礼。
“免礼。”李承乾说道:“你是什么人?”
“草民是党仁弘的侄子,党仁弘是草民的远方亲戚。”那汉子说道。
“朕当初没听说过,党仁弘还有什么侄子。”李承乾说道。
党仁弘的家底,李承乾还是知道的,党仁弘一家人,大多数都是死在战场上,党仁弘的几个儿子也是如此,怎么好端端的,又冒出一个侄子来?
“回陛下的话,是远房侄子,当初大伯他在朝中做官的时候,我们家一直都没有与大伯他们联系,怕被人说攀附权贵,后来,十多年前,大伯他出事儿,我们家也不知道,一直在几年前,才知道大伯被发配,家里人便让我去找大伯的下落,再怎么说,也是一家人,而当初我们虽然没有到长安找大伯,但是大伯也怂了不少钱财,因此,即便是大伯出事,我们家也不能忘恩负义。”
李承乾点了点头。
党仁弘的这些远房亲戚,真实性那就不好查证了,查起来也有困难。
“那你是什么时候找到党仁弘的呢?”李承乾问道。
“两年前。”那汉子说道:“草民打听了不少人,才得知大伯被发配的地方,后来草民便不远千里找了过去,到了当地之后,寻找大伯的下落,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那这封信呢?可是你大伯亲笔所书?”李承乾问道。
“是。”那汉子说道:“这封信,的确是我大伯亲笔所书,是几年前写下的,一直被大伯保存着,后来才交给了草民,让草民带到长安来呈送给陛下。”
“你是什么时候从党仁弘那边出发来长安的?”李承乾问道。
“回陛下,是一年前。”那汉子说道。
从党仁弘被发配的地方到长安,途中走了一年。
说快不快,再加上中途有点儿什么事儿的话,这个时间,也算是可以了。
也就是说,这封信是早就被党仁弘写出来了,他只是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呈送到长安城来。
“嗯,这样吧,你先在长安城找个地方住下,若是朕有什么想问的话,会派人带你进宫的。”李承乾说道:“临安,你去安排吧。”
“是。”临安应声道。
“是,草民遵旨。”那汉子叩首行礼道。
这事儿临安肯定不能自己亲自出宫去办,所以,也就交给了侯在宣政殿外的内侍。
第一千四百章:信()
另外,临安也吩咐了那内侍,派人看着点儿这人,不仅仅是要盯住他的一举一动,这人的安全,也要保证,可不能让他在长安城出什么事儿没不然的话,不好跟陛下交代,要是陛下让他进宫,结果人出事儿了,这算是怎么回事儿?
临安将事情吩咐完了之后,又回到了殿中。
“临安,你觉得这事儿,有几成可信?”李承乾问道。
“陛下是怀疑,这人有问题?”临安问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突如其来的党仁弘的信,在这个节骨眼上,信上皆是让朕小心玄家,小心玄世璟的话语,不得不让朕多想啊,而且,朕方才见这人,他自称草民,还说是党仁弘的远房亲戚,在党仁弘在长安城为官的时候,他与党仁弘并没有什么联系,说是怕被人说攀附权贵,那这样推测下来的话,这说明这人的身份,可能是个平头百姓,但是哪有平头百姓头回进宫,与朕见面,与朕对话,泰然自若,不卑不亢的?”
这个人,让李承乾觉得有些疑惑。
“陛下,要不,奴婢派人去查查这个人的来路?”临安问道。
“嗯,肯定是要查的,让百骑司的人去查,对了,最近这几天韩成都没有进宫,关于来俊臣的消息,他还没有向朕汇报呢,顺带着让韩成过来一趟吧。”李承乾说道。
“是。”临安应声道。
李承乾想着,会不会有人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想要借题发挥,把玄家往更深的火坑之中推呢?
来俊臣在朝堂上弹劾玄世璟结党营私,紧接着不久之后,党仁弘的这封信里,就说玄世璟蓄养自己的势力,且蓄养势力极大。。。。。。
另外,还有党仁弘的这封信。。。。。。。
“来人!”李承乾朝着宣政殿外喊道。
“奴婢在。”殿外的内侍赶紧跑了进来。
“去一趟大理寺,把当年党仁弘的案子调出来,朕要看。”李承乾说道:“另外,让狄仁杰也过来。”
“是。”
既然这封信是打着党仁弘的名头,那就从那件案子开始查,说不准真能从中看出来什么也未尝不知。
为了证实这封信的真伪,李承乾是大费周章了,但是已经到了这一步了,事情也不得不去做了。
很快,临安回来了,带着韩成一起回到了宣政殿。
“属下韩成,参见陛下。”
“免礼,最近来俊臣可有什么动静?”李承乾问道:“你也是许久未曾来朕这边汇报过了。”
“回陛下,来俊臣最近在长安城中之中,就一直在搜集关于玄家的事儿,与来俊臣来往的官员,也不在少数。”韩成说道。
“那除却这些呢?来俊臣还有什么动作?”李承乾眯着眼睛问道。
“来俊臣手底下的王弘义,去了东山县庄子上,另外,来俊臣截获了大理寺狄仁杰送往东山县庄子上的书信。”韩成说道。
“那书信现在可在来俊臣手中?”李承乾问道。
“正是。”韩成点头道。
“那这些事,为何不及时与朕禀报?”李承乾问道。
“属下觉得。。。。。。这也算是正常。”韩成说道。
“朕并不在意你是否觉得正常,朕派你去盯着他,是要你做事情的,是要你听朕的话的,你明白吗?”李承乾说道。
“是,属下明白。”
“嗯,既然明白了,临安,带着韩成下去领罚吧。”李承乾说道:“让他记住自己的身份。”
“是。”临安应声道。
“另外,百骑司盯住来俊臣的人,全都撤回来。”李承乾说道:“都退下吧。”
当人都离开之后,李承乾才低声说道。
“李五,出来。”
一道身影,从宣政殿的内殿之中闪身出来。
“陛下有何吩咐。”
“由你们的人,接手调查来俊臣,另外,调查韩成和玄家的江湖势力。”李承乾说道:“尽快给朕结果。”
“是!”李五应声道。
除却百骑司之外,谁都不知道皇帝身边儿还有人,那就是宫中的暗卫。
本来他们的职责是在暗中保护皇帝的,百骑司才是查探消息的。
但是现在这事儿,李承乾就只能相信暗卫了。
至于韩成,韩成的回应,让李承乾很是不满意,就暂时搁置他一段时间吧。
李五消失了,紧接着,宣政殿外出现了脚步声,是狄仁杰带着宣政殿的内侍,还带着当年党仁弘的卷宗到宣政殿来了。
“臣,狄仁杰,见过陛下。”
“无需多礼,东西都带来了吗?”李承乾问道。
“回陛下,所有卷宗,都已经在这里了。”狄仁杰说道。
狄仁杰的手中,拿着三本册子,是整理过之后的卷宗,上面关于党仁弘一案都详细的记载了下来。
“关于这件案子,大理寺现在可存有党仁弘的笔迹?”李承乾问道。
“回陛下,有。”狄仁杰说道:“臣这回带来的,便是原件。”
大理寺的卷宗,也是分誊抄和原件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保存案子的卷宗,能够供后人查阅。
“甚好。”李承乾说道:“把有党仁弘笔迹的卷宗拿给朕看。”
“是。”狄仁杰应声。
旁边的内侍从狄仁杰手中接过卷宗之后,便呈送到了李承乾的面前。
李承乾翻开卷宗,里面装订的,果然有党仁弘亲笔写下的供书。
李承乾拿出刚刚的拿一封信,打开之后,将那封信比对在了供书旁边。
笔迹相差无几,一眼看上去,的确是一个人所写出来的。
也就是说,这封信,的确是党仁弘亲笔所书写。
但是那个远房亲戚家的侄子,再加上信件出现的时机,这不会有点儿太巧了吗?
“陛下可是对当年的这件案子有什么疑惑?”狄仁杰问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党仁弘的案子,已经是板上钉钉,他贪污也是事实,不会翻案,朕只是想要通过这件案子来了解一些当初的事罢了,爱卿无需紧张。”
“是。”狄仁杰应声道。
若仅仅是这样的话,宣政殿的内侍到大理寺把卷宗带过来就是了,为何还要将自己也叫到这宣政殿之中来呢?
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皇帝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虽然信件的笔迹比对过了,但是也不排除这信件是有人模仿党仁弘的笔迹写出来的,毕竟,党仁弘被发配,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了,实在是这件事儿实在是太巧了,巧合的让李承乾一直不能打消心中的疑惑。
“狄仁杰,今日朕让你过来,是有件事需要你去查探。”李承乾说道:“这件事也关乎到齐国公,朕知道齐国公是你的恩师,但是,朕希望你能拿出办案时候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去做这件事。”
“是,臣一定会秉公处理。”狄仁杰说道。
虽然要是到最后自己的恩师真出事儿的话他心里会很难受,但是狄仁杰也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底线。
“这边有一封信件。”李承乾说道:“是党仁弘的远房侄子送过来的,说是党仁弘的亲笔。”
李承乾让身边儿的内侍将这封信交给了狄仁杰。
“朕给你的任务,就是查清楚这封信的来源,这封信是真是假。”李承乾说道。
虽然将信交给狄仁杰,狄仁杰肯定知道信中的内容,但是这事儿让狄仁杰去查,也是一举两得,一来,信的来源真伪能够查清楚,二来,也能观察一番狄仁杰的做法。
狄仁杰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李承乾是很乐意重用他的,将来的狄仁杰,也一定会是朝廷的肱骨之臣,甚至,能够成为李承乾为太子准备的辅政大臣。
“臣遵旨。”狄仁杰应声道。
狄仁杰拿到了那封信件,粗略一看,是不是党仁弘写的他不知道,但是这信中的内容,实在是太过骇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就信中的内容,足以将玄家推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怎么,有什么想法?”李承乾看着狄仁杰问道。
“这个节骨眼上,这封信里的内容,足以将齐国公一家,推入万劫不复之地。”狄仁杰实话实说。
“是啊。”李承乾说道:“所以朕才疑惑此事,这封信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另外,送这封信的人,朕已经让人安排下了,你若是要见他的话,朕会让人带着你去,送信的人的身份,也要查。”
“是,臣一定尽早将这件事查探清楚。”狄仁杰说道。
现在,狄仁杰才明白,为什么方才陛下说,让他像以往办案那样,因为这件事涉及到齐国公,生怕自己徇私。
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将这件事情查的清清楚楚,还齐国公一个清白。
狄仁杰觉得,齐国公绝对不是信上所说的那样的人。
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有人送信过来,简直就是居心叵测,想要置齐国公于死地。
“嗯,这件事,朕就放心交给你了。”李承乾说道:“去查吧,一旦有什么消息,就到宫中来跟朕禀报。”
“是。”狄仁杰拱手应声说道。
临安将李承乾吩咐下来的事情都处置妥当了之后,才回到宣政殿,他回到宣政殿的时候,狄仁杰已经离开了宣政殿,正好两人在殿外碰上了,临安躬身行礼,跟狄仁杰打过照面之后,就回到了宣政殿之中。
“陛下,都已经安排妥当了。”临安说道。
“嗯,好。”李承乾回应了一句。
“陛下,那信件的事儿,交给狄大人,能成吗?”临安小心翼翼的问道。
“放心吧,狄仁杰可不是那样的人,假设说,到最后那信上的事儿,是真的,狄仁杰也会如实上报的,他宁肯上报之后想办法劝说朕饶恕玄家,也不会遮遮掩掩的替玄家打掩护。”李承乾说道:“狄仁杰是个可以相信的臣子,而他背后,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势力。”
“原来如此。”临安恍然大悟。
临安虽然只是李承乾身边儿的内侍,但是要学习的东西,可一点儿不比朝中的大臣们少。
有些话,李承乾能跟临安说,但是不见得会跟朝中的大臣说。
皇帝身边儿的贴身内侍,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了的。
“你就帮朕叮嘱百骑司那边就足够了。”李承乾说道:“有什么消息,立马禀报给朕。”
“是,奴婢明白了。”临安应声道。
这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让临安暂时短暂的接受百骑司这边的事儿,至于韩成,暂时让他在家养伤去吧。
狄仁杰将原本的党仁弘贪污案的卷宗留在了宫中,而他则是带着那封信件出宫了。
李承乾需要看那卷宗,至于党仁弘的笔迹,在大理寺也有留存,狄仁杰也不怕找不到什么对照的东西。
对于狄仁杰来说,这件事要查,也得是他带着心腹去查,不能让大理寺之中的其他人知道,不然的话,这封信的内容肯定会被传扬出去,到时候,这是对玄家极其不利的。
而狄仁杰的心腹,也就仅仅只有两个人而已,大理寺看似很大,人很多,但是能用的,没有,就算是能用,他们私底下的人际交往,狄仁杰看不住,所以就只能全都弃而不用。
狄仁杰正在为了这件事儿而头疼,但是宣政殿之中的李承乾也没有好过到哪儿去。
奏折依旧没有批复,他在反复的看当年党仁弘贪污案的卷宗。
“这件事儿当初仅仅是党仁弘被举报,父皇派齐国公去查,短短时间之内,就将这件事儿给连根拔起了。”李承乾喃喃自语的说着:“看来,那信上的话,也不能说完全不能相信。”
玄家有江湖势力,这事儿李承乾知道,但是李承乾不知道玄家的江湖势力水到底有多深。
玄家的这股子江湖势力得追溯到隋末了。
甚至要追溯到大唐还未曾建立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潞州府二贤庄,聚集着一帮江湖草莽,王世充手底下的大将单雄信,便是出身二贤庄,后来种种原因之下,二贤庄落在了齐国公父亲的手中,后来二贤庄怎么样了,就没有人去在意他了。
大唐都已经定鼎中原这么多年了,二贤庄里的人,就算是以前聚集着江湖草莽,但是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呢?当初的武功高强的精锐绿林,也大多早就死在战乱年代了,偌大的一个庄子,根本就没有剩下多少人。
zwqiushu
第一千四百零二章:牵扯到的旧案()
要是真是这样的话,那还真就好了。
李承乾捉摸着,当初党仁弘的贪污案当中,是不是也有这些江湖人士的影子呢?
不然党仁弘的那些小动作,又怎么会这么快被发现呢?
如此想的话,那就让人心惊了啊,不仅仅是党仁弘的案子,当初李治谋反的案子,也有玄家的身影在当中,李治谋反的事儿,也是齐国公查办的。
一整天的时间,李承乾的思绪都沉浸在了以往的回忆当中,所有的事情,桩桩件件的联合起来,原本普通的事儿,就会变的不普通。
“临安,你先退下吧。”李承乾说道:“朕想一个人静一静。”
“是。”临安低声应声道。
临安躬着身子退下了,他也知道,今天陛下的心情似乎并不是很好,所以他也最好少说话。
待临安离开之后,李承乾这才将殿中值守的暗卫给叫了出来。
“去给朕查潞州府二贤庄。”李承乾说道:“尽快。”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