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皇宫门口,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刚到宫门口,玄世璟就被守门的侍卫给拦了下来。
“前面何人?”
宫门口城墙上头传来一声厉喝。
“吾乃东山侯玄世璟,有要事面见陛下!”玄世璟坐在马背上,对着城楼上的侍卫喊道。
“东山侯爷手中可有陛下手谕?”城墙上的侍卫询问道。
“没有,你且放下篮子,本侯这里有奏折一本,还望将军呈送给陛下,在陛下回复之前,本侯便在宫门处等候。”说着,玄世璟从怀中掏出那封奏折,举在空中让城楼上的侍卫看清楚。
城门楼上的侍卫们面面相觑,这该如何?
那侍卫头子思索一番,随后果断让手底下的人讲吊篮放下,玄世璟大马上前,讲手中的奏折还有自己的腰牌全都放在了那篮子里。
篮子被城墙上的侍卫提了上去,那侍卫头子见到了玄世璟的腰牌之后也不敢怠慢,吩咐手底下的人继续值夜之后,便一路朝着皇宫之中奔去。
这个时候,李二陛下正在甘露殿里用膳,说是用膳,不过是德义从御膳房里弄的一些小菜稀粥,还有一碗白饭罢了,李二陛下面前的书案上还有几本奏折,今日的政事没有处理完,李二陛下连饭都吃的不安生。
这时,甘露殿外值夜的太监轻手轻脚的走进了甘露殿内,站在大殿中央,躬身说道:“启禀陛下,今日值守宫门的乐副将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吧。”李二陛下头也未曾抬起,随意的吩咐了一身。
“是。”太监应声,随后除了甘露殿。
少卿,那乐副将便龙行虎步的迈入甘露殿。
“末将参见陛下。”乐副将的手中捧着的,是玄世璟的奏折和腰牌,德义眼尖,自然也看到了,尤其是那玄世璟的腰牌,与旁人,是不一样的。
德义见李二陛下没有抬起头来的意思,上前一步附在李二陛下耳边轻声说道:“陛下,乐副将手中是东山侯爷的牌子,看样子是东山侯给陛下呈送奏折来了。”
听到德义的话,李二陛下的目光这才从手中的奏折上面移开,看向跪在下面的副将。
“何事?”
“回陛下,方才东山侯在宫门前,要面见陛下,只是这个时候,宫门已经关闭,若无陛下手谕,不可放行,于是东山侯便将这奏折给了末将,让末将呈送于陛下。”乐副将跪在地上,朗声回禀道。
德义走上前去,将那乐副将手中的走着拿了过来,呈送到了李二陛下手上。
李二陛下打开走着,迅速的浏览了起来,只是这奏折上的内容,李二陛下越看,越是有些兴奋。
若是真如奏折上所说的这般,那辽东战场上,大唐军队,便又多一份胜算。
“让东山侯来见朕。”李二陛下抬起头来,对着乐副将说道:“马上。”
“是!末将遵旨!。”乐副将抱拳应声,虽然不知道那折子上写了什么,但是看陛下对这奏折如此上心,急召东山侯,想来一定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
如此想着,乐副将更是不敢耽搁了,一路跑着到了宫门口,吩咐手底下的人打开宫门,将玄世璟放进来。
玄世璟骑着马,直接进了宫城,这才翻身下马,将马匹交给守门的侍卫看管。
晚上的皇宫十分寂静,偶尔有巡夜的侍卫和太监,提着灯笼在皇宫四处巡视,玄世璟从一太监手中借了一盏宫灯,提着灯,朝着甘露殿的方向走了去。
入了夜,甘露殿依旧是灯火通明,整座大殿在皇宫之中犹如一盏明灯,与别处的那些灯火相比较起来,那就是皓月与萤火了。
走到甘露殿门口,玄世璟将手中的宫灯交给了站在门口值夜的小太监,随后信步走进了甘露殿中。
“小臣见过陛下。”玄世璟站在大殿中,对着李二陛下拱手行礼。
“璟儿,你这奏折之中所说的,可是属实?”李二陛下看着玄世璟问道。
“是,陛下您也知道,小臣府上在道政坊有一点儿小产业,过完年正准备重新盖些房子卖,只是却是缺了盖房子的材料,为了这一样材料,小臣派了府上的人带着经验丰富的矿师,搜寻了整个关内,才找到了这煤矿,今天下午的时候,小臣在玄武楼见了回到长安的矿师,正好,那矿师也带了几块煤矿回来,小臣便和晋阳公主在在玄武楼后院实验了一番,果然如同小臣先前所料定的那般,那煤矿,是能够点燃的,而且燃烧起来的温度,十分高,若是将之用在锻铁之上,想来打造出来的兵器,会比以往更加锋利、坚固。”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九章:工匠之重()
“只怕是不会如此简单吧,璟儿,有什么话直说即可,你在朕面前,无需如此。”李二陛下目光灼灼的看着玄世璟说道。
兵器的锻造不同于寻常打铁,其中的道道却是多的很,为军中打造兵器的铁匠,五一不都是技术十分纯熟的铁匠,若是能有更高的温度便能将兵器变的更坚固,更锋利,军中的铁匠,岂会不去寻求什么办法?
这点也是让玄世璟有些叹息的地方,中原大地勤恳的人们,虽不缺乏探究的意识,但心思始终太过中正,加上朝廷工部对于民间工匠的地位一直没有什么提升,所谓的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也仅仅比商人要高上这么一筹,即便是探究出了什么新事物,上报给朝廷,不过是几贯钱财的奖励罢了,相对于在这新事物上锁花费的人力物力和钱财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如此恶性的循环之下,若非偶然,能去精心钻研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了。
“回陛下,陛下所想的,是对的,即便是有了这煤矿能够将锻铁时候的炉灶温度提升上去,若是想要极大的改善兵器的品质,还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玄世璟拱手说道。
“何物?”
“陛下,此事小臣一时半会儿也跟陛下您解释不清楚,这等事情,还是需要有经验的工匠来操持,小臣也只是明白个大概罢了,只不过,小臣觉得,朝廷工部对于工匠的待遇,却是。。。。。。”
李二陛下见玄世璟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皱了皱眉头,出言说道:“朕说过,有什么事情,你但说无妨。”
“陛下,现如今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对于工匠的身份地位也好,钱财待遇也罢,都不足以支撑工匠们潜心去探究新的事物,长此以往,吃祖宗留下来的老本,是迟早的事情。”玄世璟说道。
今日玄世璟进宫来主要的目的不是说煤矿的事情,而是工匠,若是没有工匠,有再多的煤矿、铁矿,又有什么用?
为什么中原的冶铁技术一直到明代,还没有什么大的改进,而倭国却是逐渐的摸索出直到后世还是最先进的锻造技术。
这当中,工匠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丝毫不夸张的说,工匠发明出的东西,能够极大的推动人类文明的进展。
但是重要如工匠,从古至今,朝廷却是从来没有重视过。
李二陛下听了玄世璟的话,一双鹰隼般的眸子眯了眯,心中仔仔细细的思量了一番,虽说不得不承认玄世璟说的对,但是这件事情,想要坐起来,却是非同寻常。
李二陛下明白,玄世璟的言中之意就是要改变工匠的地位,若是真的如此做了,这对于大唐来说,可谓是一次颠覆性的改革,这是一条先贤们所没有走过的路,李二陛下虽说心中自有丘壑,但是若是这旨意真的下发下去,给朝堂或者是大唐带来的震荡,绝对不会小了去了。
所以,虽然知道工匠的重要新,但是玄世璟的这个提议,这个想法,李二陛下却是不会去实行的。
“璟儿,有些事情只是你一厢情愿,你把事情,都想的太简单了,朕何尝不知道工匠的重要性,只是士农工商,千百年来的格局便是如此了,朕的旨意一旦下去,这格局该如何改变?这工又该放置于何处?”李二陛下语重心长的说道。
听到李二陛下这话,玄世璟便明白,自己的意思,李二陛下是会意错了,也是,在这个封建王朝,谁会去说人人平等,和谐万家呢?
一个国家,如同一个人一样,百姓是四肢,朝廷是头脑,军队是利器,商人是血液,而工人呢,可比之内脏了,无论是谁,缺一不可啊。
站在殿中的玄世璟低下了头,果然如同李二陛下所说,自己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至少,若是朝廷不管,玄世璟可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而李二陛下不好明着出面,但是暗中支持,却是可以的。
“听陛下一席话,小臣这才恍然大悟,的确是小臣心急了。”玄世璟真心实意的朝着李二陛下拱了拱手。
“你能明白便好,百姓如水,君王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白一些,这天下,不是朕一人的天下。”李二陛下感叹道。
这天下,不是李二陛下一人的天下,此话一出,李二陛下的形象在玄世璟心中不知不觉的又高大了几分,这便是千古一帝的风采吗?这份从容,这份气度,便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不过,小臣不会放弃。”玄世璟面带微笑的看着李二陛下说道:“事情虽难,但是这困难,向来都是给人用来克服的,小臣不才,受陛下厚恩,如今陛下为难的事情,就让小臣来做吧。”
李二陛下一愣,没有想到玄世璟竟然说出这番话,心中也不免微微的有些触动,这孩子。。。。。。。
“那璟儿可是有什么打算?”李二陛下问道。
“打算先将春闱这件事儿应付过去。”正经事说完,玄世璟又恢复了往常看上去有些不着调的样子。
“混过去?”李二陛下目光不善的打量着玄世璟。
“是啊,小臣那神侯府上,现如今人手不足,春闱场里又有那么多事情,即便是小臣和下属们不眠不休,也是分身乏力啊。”玄世璟故作无奈的说道。
“你小子到是会找借口,晋阳今日去你神侯府,想必已经替你想出了对策吧。”
玄世璟闻言,不由得老脸一红。
兕子想出的办法,无非是她自个儿来跟李二陛下恳求,为道政坊小二贤庄里的人求一告身,但是玄世璟想了一下,这事儿还是不要兕子出面了,兕子是公主,属于后宫,玄世璟不想让兕子在朝堂上留人口舌,所以宁可自己在李二陛下面前开这个口。
“陛下,兕子的确是替小臣想了法子,只是,这件事情,小臣不想借兕子之手,如今,小臣到时有一桩买卖,想与陛下谈谈。”玄世璟躬身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章:交换()
“与朕谈买卖?”李二陛下饶有兴致的看着玄世璟,笑道:“说来听听,不过,敢这么明目张胆的跟朕说是谈买卖的,璟儿你还是第一个。”
玄世璟文言,拱了拱手,对着李二陛下回道:“小臣惶恐。”
李二陛下听着玄世璟这话,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想听听玄世璟的下文。
“陛下,小臣眼前所需要的,不过是神侯府百余名锦衣卫的告身。”玄世璟讲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现如今神侯府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百余人,道政坊那边自然是没有这么多人的,但也是有备无患罢了,只是这数量上,的确是有些多了,若是真的将这百余人的名额招满,那神侯府在长安城的势力,便是不容小觑了,百余名高手,任谁也不会放心,就算李二陛下相信玄世璟,那朝臣们呢?一个外臣在长安城手底下拥有这么多高手,不,应该可以说是“私兵”了,让人如何心安?
“你说的倒是轻巧,若是朕允了你,你可知道你在朝堂上,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李二陛下目光灼灼的看着玄世璟问道。
玄世璟笑道:“小臣知道,所以,小臣还有一样东西,要呈给陛下。”
说着,玄世璟从怀中掏出一枚玉牌,那玉牌雕刻的十分精致,四周镂空,背面是象征锦衣卫的飞鱼图案,正面周围则是龙飞凤舞的写着“指挥使”三个大字。
李二陛下盯着玄世璟手中的玉牌看了许久,起身下了台阶,径直走到了玄世璟身前。
看了看玄世璟,又看了看他手中的玉牌。
伸手将那玉牌拿过来,放在手中把玩了一番,这才出言道:“这是何意?”
“陛下,这是我神侯府的令牌,如今神侯府最高官职,便是这指挥使,就算是小臣,头顶着的,不过是一副指挥使的名头,所以,小臣想要对陛下说的是,这神侯府、锦衣卫,最高的指挥者只能有一个人,那就是陛下您。“玄世璟拱手说道。
玄世璟的顾虑不是毫无由来的,一百多个锦衣卫的能量有多大,玄世璟心中有底,更何况,这一百多人的功夫不比拱卫李二陛下的侍卫的功夫差,就算没有锦衣卫的告身,一旦玄世璟调动这些人,也必将会让长安城的官员,们警惕,如此一来,倒不如大大方方的将这些人放在神侯府中,最高的指挥权也交到李二陛下的手中,依照李二陛下的雄才大略,绝对不会埋没了锦衣卫。
而且,现在的神侯府,是入不得李二陛下的眼的,现在李二陛下对于神侯府,只是出于一份好奇,所以,神侯府周围也有不少探子,有宫里的,也有别人家的,这些都瞒不过锦衣卫的眼睛,所以玄世璟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玄世璟也不会担心锦衣卫对东山侯府或者是自己做出什么事情,毕竟锦衣卫的出身摆在那里,即便是李二陛下作为锦衣卫的指挥使,若是下令让锦衣卫做有害于玄世璟或者是东山侯府的事情,锦衣卫们也会自行掂量的。
这便是玄世璟大大方方的将令牌交给李二陛下的信心所在。
虽说这世上没有百分百的忠诚,但是能被东山侯府选中的人,能被钟子朔和钱家父子选中的人,那就绝对是可信的。
“你就不怕朕直接夺了你的神侯府?”李二陛下玩昧的看着玄世璟问道。
“小臣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都是陛下您赐予的吗?若无当年长安封侯、赐宅,恐怕现在小臣还和娘亲住在二贤庄中,每日里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呢。”
现如今玄世璟在长安做事,离不得李二陛下的支持,并且,玄世璟说的,也不是不无道理,虽说玄世璟的脑中有比大唐人多几千年的学识,但是这是在大唐,是一个君主极度集权的封建社会,或许后世的人会对皇权总是有些许的不屑,可是没了皇权的庇护,又能活多久?
就比如,若是当年李二陛下没有在长安给予玄世璟爵位,将原先的秦王府赐予玄家,那玄世璟和王氏现在一定仅仅局限在潞州府,二贤庄是块肥肉,难免不会有人惦记,若是当年真的被人惦记上,那玄家又能如何呢?孩童时候的玄世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俗话说的好,民不与官斗,二贤庄与官家起了冲突,稍一反抗,造反的帽子立马扣在你的头上。
玄家总是会人走茶凉的,一介白身的玄家,手底下却拥有这么多忠心耿耿的好手,就算是李二陛下,也不会放任如此的。
听到玄世璟的话,李二陛下却是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情,叹息一声,随后将那牌子收了。
“锦衣卫告身的事情,朕允了,只是朝堂上的事情,需要你自己去解决,至于御史台送到朕这里的奏折,朕会压下的。”李二陛下说道:“现在跟朕说说,你还想要什么,朕猜想,你用这么重要的一块牌子来跟朕谈买卖,总不会只是为了锦衣卫的事情吧。”
一块牌子送出去,结果所求的还是这块牌子所管辖的锦衣卫的事情,依照玄世璟的这股子机灵劲儿,李二陛下是不会相信玄世璟所求如此简单的。
“陛下英明。”玄世璟笑着将自己的马屁送上。
“直说!”李二陛下没好气的看了玄世璟一眼,随后回到上方的位子上坐了下来,德义很是有颜色的从一旁的偏殿之中取了热茶送到李二陛下的书案上。
“就是小臣说的工匠的事情了。”玄世璟说道:“先前也说了,此事不方便由陛下牵头,那便由小臣去操办,小臣想要的,便是陛下的支持。”
“既然你都说朕不方便出面,为何又来要朕支持你呢?”李二陛下问道,玄世璟说的这话,前后却是矛盾了。
玄世璟拱手道:“小臣想在长安置办一处专门培养招揽工匠的学馆,也可用来负责新兵器的研制,想请陛下应允,此事非同小可,所以,明面上由小臣来办。”
(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开始()
“璟儿,朕问你,你为何对于工匠的事情,如此上心呢?”李二陛下放下茶杯看着站在下面的玄世璟。
玄世璟的性子,李二陛下多多少少了解一些,虽说小时候看着他一点儿一点儿成长起来,但是在陇西的十年,足以改变一个人,只是玄世璟回到长安之后,李二陛下发现,玄世璟仍旧是原先那个玄世璟,事不关己,能不管就不管的性子,可是看他今日的作为,有些与平常不一样啊。
玄世璟自然不会是说是为了将来娶你闺女的时候方便下手。。。。。。
人这一生最多不过匆匆百年,玄世璟既然来到了大唐,便也不打算辜负老天爷给的这次机会了,什么改变历史之类的想法根本就不存在于玄世璟的心中,既然来都来了,那这就是天意,若是能以他一己之力为大唐做些什么,也算是报答了这么多年李二陛下对自己和东山侯府的爱护了。
原本玄世璟也想过这一生,庸庸碌碌在长安做个富贵侯爷,可是脑海中那些比之大唐更先进的物事,不就白白浪费了吗?
想到白天在街上看到的倭国遣唐使,玄世璟心中却是闷了一口气的,隐隐的有些不舒服,不但如此,这么多年一直风闻高句丽的事情,玄世璟心中也是多了一根梗,加之年前在玄武湖的那件事情,让玄世璟对高句丽更是没了好感,所以,李二陛下想要对高句丽动手,玄世璟是一点儿战争的愧疚感都没有,而且十分期望大唐这次能够大胜而归,所以,身为大唐臣子,自然要为李二陛下,为大唐将士们,做些什么了。
玄世璟没有回答李二陛下的话,只是拱手出言道:“小臣斗胆,猜测陛下想要出兵高句丽,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