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玄世璟还没有提出来的时候,那也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那会儿的玄世璟还是个孩子呢,李二陛下便下旨修建过新宫殿,只是这宫殿完全就是用来孝敬太上皇李渊的,那就是永安宫,含元殿,就在长安城东北方向的龙首原上。

    这永安宫的规模并不大,也就是一座主殿,含元殿,再加上一些偏殿罢了。

    李二陛下这一辈子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皇位虽然来路不正,但是他仍旧想要留下一个孝子的名头,所以为太上皇李渊修建了永安宫。

    “德义,召长孙无忌、褚遂良、阎立德、阎立本到甘露殿来议事。”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之后,便出去吩咐殿外的小黄门去三省请人去了。

    玄世璟一听李二陛下召见的这些人,便知道,李二陛下这绝对是意动了,不仅仅是意动了,而且还想要行动啊。

    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两个是什么人?兄弟两个都在工部,一个是工部尚书,一个是将作大匠,阎立本更是主持修建了大明宫的人。

    大唐的大明宫即便是被安禄山一把火给烧干净了,那也是举世闻名的存在,仅仅是大小,便有明清的故宫四个大。

    大明宫的前身,便是永安宫,只是后来更名为大明宫罢了。

    “父皇,臣。。。。。。”

    “既然主意是你提出来的,那你也留在这里。”李二陛下抬了抬眼皮说道。

    “是。”玄世璟应声。

    不知道由自己提出修建宫殿,以后会不会落得个谄谀之臣的名头。

    “陛下,要不将许敬宗和李义府也叫来?”玄世璟说道。

    “叫他们二人作甚?”李二陛下问道。

    “臣怕长孙大人和褚大人不同意,臣一人又说不过他们两人,臣想找两个帮手。”玄世璟老老实实的说道。

    “那你又怎知,许敬宗和李义府一定会帮你说话?”

    因为这俩人都不是好东西啊。。。。。。。玄世璟心中想道:“长孙大人和褚大人都是刚正的直臣,兴修宫殿,如父皇所说,乃是劳民伤财之举,虽然国府有这实力,但是陛下一向崇尚节俭,如此贸然提出,两位大人怕是会将此事驳回,至于臣说的这两人,在朝中行事圆滑,最是能体会圣心,召他们二人前来,既是陛下定的主意,那此二人,定然会站在陛下与微臣这边,帮助陛下,玉成此事。”

    李二陛下笑道:“你这小子,这不是明摆着说许敬宗与李义府这两人,是阿谀谄媚之臣。”

第四百零一章:臣附议() 
“不不不,这两位大人可不是什么阿谀谄媚之臣,两位大人的确有本事,只是与朝中陛下所倚重的官员有所不同,大唐的朝廷,可不能缺少这样的臣子。”玄世璟笑道。

    李二陛下只是微微一笑,没再说话,只是让德义将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人宣到这甘露殿来。

    甘露殿中的小太监去取了长安周边的地图,铺在了甘露殿的地上,李二陛下站在地图边上,打量着整幅地图。

    约莫两刻钟的功夫,李二陛下宣召的几位大臣才聚集到了甘露殿。

    “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李二陛下虚手一扶,免了几人行礼:“今日朕将几位爱卿召集到这甘露殿,也是有件大事,想要征求几位的意见,璟儿。”

    “是。”玄世璟拱了拱手,面向这几位大臣,将想要修建新的宫殿的事情与他们几位说了一番。

    “陛下可是已经拿定了主意?”惯例的,最先开口的便是长孙无忌。

    李二陛下抚须点头:“朕思来想去,如今大唐四方安定,国库充足,修建一座新的宫殿也是绰绰有余,这太极宫的现况几位爱卿也看到了,每逢下雨,太极宫周围便有水患。”

    “可是修建一座新的宫殿,长安城内已经没有多余的空地,再者,这一旦动工,征发民众,断不在一小数目,国库虽说充裕,但是这工匠民工的征调。。。。。。。”褚遂良犹豫着。

    “两位大人,这新的宫殿,不一定非要安放在长安城内。”玄世璟出言说道:“而且,眼下若是新修宫殿,有一处,最为合适,非但位置绝佳,而且还能省去不少功夫。”

    “玄大人且说。”褚遂良拱手道。

    “龙首原,永安宫。”玄世璟指了指地上地图上标注的永安宫:“自太上皇驾崩之后,整个永安宫便荒废了下来,这永安宫位于长安城的东北方向,据龙首原高地,先天地理环境优越,且有永安宫的基础在,修建新的宫殿,只需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翻修宫殿便可,一来省时,二来也能省料,能为府库节省下一大笔开支。”

    阎立德和阎立本两兄弟在这方面可是行家里手,永安宫他们是知道的,也了解龙首原的地势,如同玄世璟所说的那般,在龙首原永安宫的基础上起宫殿,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陛下,臣人为玄大人的提议,可行。”许敬宗拱手说道:“如今大唐已然今非昔比,而现在的皇宫,乃是前隋修建,实是太过于简朴,每年大唐周边有各国时辰前来大唐拜会我宗主之国,拜会天可汗,这太极宫,有些相见形拙了。”

    “臣附议。”李义府从一进来开始便一直在偷偷观察李二陛下的表情,这新修宫殿的事情虽说是由玄世璟提出来的,显然,陛下现在已经心动了,否则也不会直接连阎立德和阎立本也一并给召见过来。

    很显然,陛下已经与玄世璟商量好了,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反对也并不是那么激烈,只要陛下的态度再肯定一些,建造新宫殿这事儿就这么落成了,现在跳出来支持李二陛下和玄世璟,也不会得罪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李义府在同僚官员之中有个绰号叫做“李猫”,貌状温恭,与人言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

    现在的李义府不过是个中书舍人,所以至今为止,也只是见李义府不着痕迹的曲意逢迎,而没有见到他害人的一面。

    若是日后李义府与许敬宗身居高位,那就是这位李猫伸出爪牙的时候了。

    “许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若是陛下心中已有丘壑,臣,不会反对。”长孙无忌拱手说道。

    “臣附议。”褚遂良也跟在长孙无忌身后躬身行礼。

    “好,既然如此,明日朕便下旨,责令户部协同工部,商议新宫殿之事,这新宫殿,便由你们兄弟两人主持建造。”李二陛下的目光落在了阎立德和阎立本的身上。

    “是,臣遵旨。”兄弟两人拱手应声。

    在新宫殿动工之前,兄弟两人需要先将新宫殿的图纸勾画出来送到李二陛下面前,由李二陛下过目,图纸定下了,才能开始正式动工,而图纸还未出来之前,也不会歇着,户部调拨钱粮,工部需派人购置建造宫殿所用材料,尤其是作为大殿的柱子,用的必须是千里挑一的金丝楠木,而这金丝楠木,需要派遣专人去蜀中购置,再运往长安,仅仅是这些金丝楠木的柱子,运送到长安,就要花费上半年之久。

    在工匠到达龙首原没有正式动工之前,要做的就是平整夯实地基,这是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

    宫殿的事商议妥当,再无别的事,玄世璟便离开了甘露殿出了皇宫,皇宫外头,车夫还在马车上等着,见到玄世璟之后,将马车驾驶到宫门口,等候玄世璟上车。

    “走吧,去道政坊,随后咱们直接回庄子上。”玄世璟说道。

    玄世璟自平壤回来之后在庄子上只休息了一天,也不过是那一天的闲散罢了,如今玄世璟想回去,到庄子上四处转转,看看庄子上的景象,尤其是庄子上的学堂,那可是重中之重。

    至于道政坊的工学院,已经自成体系,有专门的人与长安城中的各个商户联系,将工学院中的匠人们研制出来的能用的东西都推广到长安城个个商铺之中,换取钱财维持工学院的运营。

    而不就之后,龙首原的宫殿要动工,整个工学院怕是都要被工部征调过去了。

    这也是件好事,毕竟长安周围最优秀的工匠都聚集在工学院,工部不征调,这才奇怪。

    回了道政坊的府邸,玄世璟在门房那边拿到了两张请帖,一张是李泰的,另一张是李恪的。

    “你去两位王爷府上传个信儿,若是相聚,来庄子上。”玄世璟说道。

    “是。”门房应声,随后出了门。

第四百零二章:回庄子() 
现在玄世璟心里头心心念念惦记着的便是庄子上的事,他打算一回去之后,便去庄子上的学院转转,去探望探望高士廉,看看庄子上的那些孩子学的怎么样了。

    三人回庄子上,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只是拿了件披风,便上了马车,车夫赶着马车朝着城外走去。

    “夫君,今日上朝,父皇可定下了你的封赏?”晋阳问道。

    说起这个话题,秦冰月脸上也露出了期待之色。

    “有啊,进了晋阳郡公,官正三品的太子詹事。”玄世璟说道:“至于其它的赏赐,可有可无了。”

    李二陛下赏了不少财货,但是这些东西在玄世璟眼里,真的可有可无了,皇家的东西固然好,但是侯府不缺,若是缺,从南来北往的商贩手里也能买到,说白了就是玄家不缺钱。

    “晋阳郡公!”秦冰月惊呼一声:“陛下竟然将晋地给夫君作为了封号。”

    “这乍一听是挺令人惊讶的,只不过仔细想想,也就是这么回事了。”晋阳笑道:“妾身的封号是为晋阳,而晋阳县也是妾身的封地,如今夫君晋封晋阳郡公,实则封地还是在东山县,因为这晋阳县已经是咱家的地了,即便是将来要有改动,那也是妾身的身后之事了,而夫君的这个晋阳郡公,也只是沾了晋地的名号罢了。”

    “兕子说的不错,只是这晋阳对于天家来说,与别处不同,但是父皇却将晋阳郡公这个封号给了我,这是恩宠啊。”玄世璟叹息一声笑道:“不过除此之外,也不是一点别的好处都没有,东山县的封地,向东扩了六十里去。”

    玄世璟之前是侯爷,东山县的封地是按照侯爷的爵位给的,如今进爵成了郡公,这封地自然也要扩大一些,至于晋阳县,还是晋阳公主的封地,封地大小没有变化。

    晋阳小时候的时候,身体可不像现在这么好,李二陛下直接给自己的爱女上了个晋阳公主的封号,是想借助李家龙兴之地的福气来保佑自家闺女身体健康,后来晋阳的身子在太医的调理加上后天的锻炼之后逐渐的健康起来了,李二陛下这才放心。

    李二陛下有不少子女,还未出襁褓便夭折,有的别说封号了,连个名字都没有,因此晋阳小时候的身体,也没少让李二陛下操心。

    长安城外有不少佛塔,那便是晋阳小的时候,李二陛下用晋阳公主封地的收益下令建造的,只是为了要为自己的闺女祈福。

    “夫君如今还年轻,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晋阳笑道:“所以现在郡公的位子,刚刚好。”

    玄世璟点点头:“嗯,也是,只是还有个太子詹事的官位呢,正三品啊,父皇的心思,或许我也能猜出一二,往后几年,你家夫君我无论是官位还是爵位,都不会再有设么长进了。”

    “陛下是想让夫君辅佐太子吧,此举也是为太子留一番余地。”秦冰月将话点破。

    “这话不假。”玄世璟笑道。

    只是不知道,李二陛下的身体,还能撑多少,历史上的贞观朝,不过二十几年,现如今已经是贞观二十年了,再过几个月,便会步入贞观二十一年。

    “对了兕子,父皇嘱咐我,让我给你带句话,说让你闲来无事的时候多进宫走走,父皇和母后在宫中甚是想念你。”玄世璟说道:“不过快到了中秋节了,到时候你便在宫中多住两天。”

    “嗯,那便等中秋节再进宫吧,在宫中多停留两天,说起来夫君去了辽东到回来这段时间,妾身的确没腾出什么时间来进宫看看父皇和母后呢,真是不孝。。。。。。。”

    “好了,我走之后,这么大的一个庄子都要你帮忙打理,还有神侯府,辛苦你们了,如今我回来了,你们就好好歇歇,想做些什么就去做些什么,不用顾忌。”玄世璟说道。

    回到庄子上,马车在侯府大宅门口停下,等中书省的圣旨下来之后,这大宅的牌匾也要重新做一块了。

    “你们先回去,现在时辰还早,我去庄子上转转。”玄世璟说道。

    “夫君还是先回府吧,至少也得把您身上这身衣服换了才是。”晋阳捂嘴笑道。

    玄世璟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上,还穿着官服呢,这样出门的确不太好,于是便下了马车,让车夫在外面稍等,自己与晋阳和秦冰月回了府上。

    晋阳直接去了王氏那里,向王氏禀报玄世璟在长安城宫中受到封赏的事,而玄世璟和秦冰月则是回了房间,在秦冰月的服侍下,换上了常服。

    一身青色常服的玄世璟出了门,坐上了马车,吩咐车夫从庄子上的市集绕路,前往学院。

    庄子上的市集一如既往的繁华,到了深秋,庄户门地里的庄家也都已经收完了,加之过几天就是中秋,出来采买置办东西的人可不少,市集上热热闹闹的,往来的货商在东山湖码头上来往拿货补货。

    庄户门闲散下来之后,便会到码头上找份工,替商人搬运货物,有的按天算,有的按货算,最少的也能拿上几个铜板。

    只是最近这几天,码头上搬运工的这份工作竞争力开始大了起来,因为庄家收完了,附近几个庄子上的青壮也会到东山县来找份工,赚点儿钱补贴一番家里。

    也正是因为这个,庄子上的庄户门更加勤快了,早上天还没有大亮就要到码头上去守着,有些事情,先到先得嘛。

    绕出了市集,马车缓缓的朝着地势比较高的学院走去,走了良久,到了书院的大门前,玄世璟下了马车,马夫将马车牵到后院儿之中,要弄些马草喂喂马匹。

    玄世璟从正门进了院子,便听到了学堂之中朗朗的读书声,院子外有一凉亭,却见高士廉在凉亭之中,提了一壶茶自饮着。

    “学生见过老师。”玄世璟走到高士廉身旁,躬身行礼。

    “玄侯啊,老夫倒是听说你前日回了长安,来坐。”高士廉招呼着玄世璟坐下。

第四百零三章:与高士廉对谈() 
玄世璟一撩衣摆,坐在了高士廉的对面,提起茶壶,为高士廉添茶,顺带着为自己倒了一杯。

    “这学堂里。。。。。。。”玄世璟疑惑地看着高士廉,高士廉在外面,那谁在里面教学?

    “是萧瑀。”高士廉眯着眼睛笑道:“正如老夫当初所料,萧瑀那老顽固,在朝堂上仍旧我行我素,跟陛下对着干,陛下一怒之下罢了他的官位,让他在家养老,趁着这个机会,老夫厚颜上门,便将这位萧相公给请到书院里来了。”

    “有劳老师费心了。”玄世璟拱手说道。

    高士廉笑着摆摆手:“不是什么大事,这东山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而这书院,也是个修身养性的地方,像老夫和萧相公这样,大半辈子都在朝堂之中打滚,仍旧能保持初心者不多,老夫不敢说自己是否还有那份初心,但是萧相公却是一直都知道,他是为了什么做官的,而如今老夫与萧相公,也算是殊途同归了,来这书院教书,也是找回了当年的那份本心,大善。”

    玄世璟点点头,高士廉和萧瑀已经从朝堂上退休了,接下来要过什么样的日子,他们二人心里也清楚了,高士廉现在几乎将在学院教书当成了自己余生最为重要的一件事,现在也把萧瑀给拉到书院里来了,这让玄世璟也对书院放心下来了。

    寒门出贵子,应验这句话的寒门士子终究不多,而想要达到这句话的要求,这当中的艰辛也不是外人能够想的到的,而东山县的学院招收的便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这对于门阀贵族垄断的朝堂来说,是个很大胆的作为,玄世璟也担心东山县的学院遇到朝中官员的阻力,现在学院有高士廉和萧瑀坐镇,玄世璟也就暂时不怕了,除非陛下发话动书院,否则,朝堂之中断然不会有人提起书院半点儿不好。

    高士廉和萧瑀虽然退休了,但是人脉和名望还摆在那里,更何况东山县书院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书院之功,还是两位相公的功绩,谁去攻讦,谁的名声就先跌落一截儿。

    “书院的孩子们如何?”玄世璟问道。

    “都不错。”说起自己的学生,高士廉脸上浮现出笑容:“他们不是老夫见过的最有天分的孩子,但是却是最肯认真努力学习的孩子,所谓勤能补拙,这些老百姓的孩子不是笨,而是从前从来没有人教导过他们读书,老夫与萧相公添为书院的西席,教导他们读书识字,一旦开启了这些孩子的智慧,往后的路,大多都在他们脚下,由他们自己去走,现在看来,这些孩子的步伐十分稳健。”

    玄世璟笑了笑:“这些孩子之前就像是沙漠里的沙子,老师与萧相公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清泉,若不努力,他们自己心里都怕是会有疙瘩。”

    “玄侯这比喻甚是妥当啊。”高士廉抚须笑道:“且不说书院,玄侯攻灭高句丽,自平壤城回长安,怕是高升了吧。”高士廉问道。

    “晋阳郡公,太子詹事。”玄世璟笑道:“都是虚职,往后的日子还长呢。”

    “不错。”高士廉附和道:“你的路,还要往后走,陛下带领文武百官,创造了贞观朝的辉煌,如今整个大唐蒸蒸日上,仍旧在走上坡路,尚未到顶峰,但是贞观老臣却是年纪越来越大,朝堂上的旧臣越来越少,年轻才俊越来越多的活跃在朝堂上,而你,与他们之间,还差了几年十几年的功夫。”

    高士廉的话也很直白,直接告诉玄世璟,你最能发光发热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而是日后太子继位的时候。

    “年轻人多在外面见识见识挺好的,不必急于一时。”高士廉笑道。

    “学生一点儿也不着急,说实话学生对于朝堂政事,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却又不得不搅在当中,学生清楚的很,若是学生不在朝堂,手中无权,没有陛下荣宠,那学生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