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大义。”文士拱手说道:“如此的话,若是殿下能够践行自己所说出的话,那么,我军欢迎殿下。”
“好!”高桓权大声应道:“军师深明大义,在下佩服!如此,我这就让我身后的这些兄弟们,与将军的大军汇师,从今往后,他们便悉数听从成将军你的调度。”
高桓权说完之后,调转马头,回到营地之中,将这事与军中的几个副将说了。
“殿下,您真的下定决心要回高句丽了?”副将问道。
“你们若是不想我死的话,从今往后,不要再叫我殿下,军中只有高桓,再也没有高桓权,叫我高将军吧,时至今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高桓权说道。
“几个副将相视一眼,点点头,能够重回高句丽也是之前他们心中的愿望,如今虽然情势不太一样,但是这愿望总归是实现了的。
高桓权的三万大军与成将军的十二万大军合在了一起,变城了十五万高句丽兵。
“此次玄世璟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军师骑着马,走在成将军身边儿:“汇师之后,我等十五万大军,屠灭两万唐军,轻而易举的的事儿。”
“是啊,这回我军一下子多了三万人,都是拜那玄世璟所赐,他这叫什么?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成将军说道此处,也是高兴的笑了两声。
高桓权的三万人马缓缓的朝着大军这边移动,无论是成将军还是他身边儿的文士,都不怕高桓权再反悔,突袭大军,三万兵马,在十二万大军面前,如同蝼蚁一般,再者说,现在十二万大军还在阵前严防死守的戒备着呢,也没那么容易被突袭。
两军即将要合二为一的时候,下游唐军营地处突然传来一声震天巨响。
这响声过后,十五万高句丽兵还未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便听得上游轰隆隆的发出比方才那声响声更加巨大的动静。
这几声惊天巨响,把军中的马吓得不轻,马蹄不断的刨着土地,烦躁不安。
“这动静。。。。。。”文士脸上也是挂满了疑『惑』。
“不好!唐军在上游蓄水!”高桓权大喝一声。
高句丽人对这种动静不熟悉,但是高桓权对这个太了解了,这是唐军的火『药』,一旦炸开,威力无比,高桓权想不到唐军在上游玩炸『药』除却炸堤坝之外还能做什么。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留活口()
这么说来!要用水计的不仅仅是这边,唐军也在用!而且还在这十二万大军营地的上游,偷偷的去筑建堤坝。
成将军的手下在营地下方蓄水,而唐军在上方蓄水,整条大同江的水流都被这两处截断,因此,军中的这文士都没看出来这两天大同江的江水有什么异常。
高桓权现在对玄世璟已经是恨透了,唐军在上游筑建堤坝蓄水的事儿,军中没有任何人与自己提起,或许唐军的那些将领都知道这件事,但是都没有跟自己说,连自己方才出唐营,都没有人拦着自己,看来自己也是猜对了,他玄世璟,根本就没想让自己活过这场战争。
未等众多人多想,上游堤坝被炸毁,大同江蓄势待发的江水汹涌着,奔流而下,直冲下游两岸。
一千多唐军在上游不断的加固堤坝,六天的时间,砍伐的数目不仅仅是用来加固营地,更多一部分是被悄悄的在夜里运送到了上游,大同江充沛的江水积蓄了这么长时间,将堤坝炸开,给了它一个宣泄口,其万钧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转眼之间,十五万大军,尽为泡影,即便是骑马向两侧狂奔,也逃不过被水淹没的结局。
唐军营地早有准备,水势倾泻而下的时候,连上游高句丽人所筑建的堤坝也给冲毁了,水流对于那十五万人的冲击是毁灭『性』的,即便是人再多,在大自然的威力下,都显得十分渺小,唐军在营地这边布置妥当之后,就在营地门口等着,大水冲击过来,将上游案边不少高句丽兵都冲了下来。
现在唐军要做的就是挥起屠刀,将在水中挣扎的高句丽兵杀掉,不留活口。
唐军营地这边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被冲过来的高句丽兵,有的高句丽兵在水中挣扎着,看到下游的木筏之后就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想要去抓住,可是到了跟前,迎接他们的,却是唐军锋利的长刀。
水流逐渐的平稳下来,唐军营地门口的水已经被鲜血染成了鲜红『色』,不断的朝着四周浸染开,越来越鲜艳,越来越浓烈。
唐军士兵砍断了拴着木筏的绳索,划着木筏不断的在周围搜寻着,一部分人去了上游,一部分人去了下游。
营地的大门仍旧紧闭着,水流冲击过来的时候,营地木架下方许多东西也都被水给泡了,但都不是什么要紧东西,最重要的粮草辎重都保全了,唐军丝毫没有后顾之忧。
“这大水一发,大同江下游两岸的百姓也跟着遭殃了啊。”常乐说道:“这地里的庄家眼见就要收了,被大水一冲,都成了泡影,这高句丽即便是拿下来,今年也要闹灾荒。”
兵灾加饥荒,这一年的高句丽可能是最难过的一年了吧,大唐拿下高句丽,想要再重新治理,何其难也。
大同江两岸的耕地是高句丽最为肥沃的土地,现在连大同江两岸都被唐军的一个水计给毁了大半。。。。。。。
“走,咱们出营地看看。”玄世璟说道。
现在大营的营地是打不来了,只能用梯子从营地的围墙上直接下去。
下面有兵士撑着木筏在下面接应,玄世璟和常乐一同登上了木筏。
“去上游。”玄世璟说道。
“是。”撑着木筏的兵士应声,随后开始朝着上游划去,木筏在水上飘了大半个时辰,一路上死尸见到不少,但是仍旧没有到达高句丽兵的营地,恐怕到了那里,这大水也都退了。
大水一发,原先那十二万高句丽兵的兵营已经被大水冲毁,营中漂浮着不少高句丽士兵的尸体,自然也有活人,唐军也在不断的寻找活口,然后将其灭口。
上游不少人都被冲了下来,运气好的,在连绵不断的营地之中抓住一个漂浮物,能够活下来,但是即便是活下来,也再无一战力,遇到唐军灭口,只有引颈待戮的份儿。
玄世璟下达了灭口的命令,所以那些高句丽兵再怎么苦苦哀求,唐军兵士一也不会刀下留情的。
“去找高桓权,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玄世璟对着周围的士兵说道。
“是。”
阵前倒戈,亏他能做的出来。
高桓权带兵出营地与敌军对阵,玄世璟派了斥候在后头跟着,高桓权与对方的那位将领在阵前谈论良久,斥候便发觉其不对劲了,连忙骑着快马朝着自己家营地狂奔而去,结果走到半路,还没到营地呢,就听到营地之中放信号,斥候一刀子砍在了马屁股上,马儿吃痛,撒开蹄子开始狂奔。
这是在与阎王爷赛跑啊。
跑到离着营地还有一段距离,斥候见到了自家营地之中的木筏,赶紧跳下马,找了最近的一个木筏连滚带爬的蹭了上去。
木筏上的唐军见到是自家兄弟,连忙把人拉上来拉住了,大水瞬间就冲了下来。
好在唐军的木筏多,布置的离着营地也远,不然这斥候消息是拿到了,但是也就没了往回送的命了。
这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大水冲过去,这斥候才将消息告知了玄世璟。
方庶站在木筏上,旁边的四个人奋力的划着木筏,朝着玄世璟这边接近。
“侯爷,上游大多高句丽兵都被淹死了,活下来的不多,或许在其营地之中,还有不少人,毕竟,军营之中漂浮物也多,只要抓住了,不至于被淹死。“方庶说道。
“传令下去,继续往上游营地走,活口见一个灭一个。”玄世璟说道:“估计还没等咱们到他们营地,这大水也就退了,大水退却之后,全都下木筏搜寻,重点是,找高桓权还有对方的统帅。”
“是!”方庶应声。
一个半时辰之后,大水这才完全退去,此战唐军也有不少损失,但是不多,战马损失了两成,都是被大水冲走的,剩下的都在营地之中,营地的营墙有效的阻挡了大水的冲势,所以在营中的东西,都没有被冲走,多数战马不过是泡在了水中只『露』出个马背而已。
第三百七十九章 斩敌()
水势缓缓的退下之后,营地之中的将士顺势给战马清理了一番,待到水势彻底退下,营中的士兵,便再次变回了骑兵。
营地大门被打开,骑兵冲出,直接朝着上游而去。
骑兵的速度远远比步兵要快,虽说先前的兵士先是乘坐木筏,随后是下地行走,但是一个半时辰之后,到达敌军营地刚不久,骑兵便追了上来。
果真如同方庶所说,营地之中幸存的高句丽兵更多,水势退下,唐军的优势也变的小了些,但是即便如此,活下来的高句丽兵在对上唐军的时候,依旧没有还手之力。
武器都被冲走了,与唐军打,只能什么顺手拿什么,营地之中不少高句丽兵拿着木棍与唐军的长刀拼。
“侯爷,有不少人要投降。”方庶走到玄世璟身边儿说道。
“此战,不要降兵,辽东接手收的降兵已经够多了,而且,如今我军兵力只有两万,十二万大军,不对,应该是十五万。”玄世璟笑道:“十五万大军即便是被水给冲了,活下来的,也远远不止两万,反复之人,反复之兵,留着有什么用。”
高桓权临阵倒戈,玄世璟虽然稍微有些诧异,但是也不会觉得很惊奇,自己想要杀高桓权,人家察觉到了,想要保命,这很正常,毕竟他玄世璟还有两万辽东军是唐人,而高桓权和他的三万部众,是高句丽人,恰巧,与他们对阵的也是高句丽人,不说敌我,高句丽人何苦为难高句丽人,高桓权要投降,对面就算看在这个情分上,也会接受吧。
骑兵开始继续往上游走,而剩下的人就守在答应这边,一是为了消灭活口,二是看看能否为唐军在搜寻些物资。
玄世璟没有继续在战场上停留,而是骑着马回了营地,常乐和方庶留在了战场上。
到了傍晚,大军回营,常乐和方庶这才到玄世璟的营帐之中复命。
“启禀侯爷,高桓权还有对方的统帅和他身边儿的军师都找到了,无一活口。”常乐拱手说道:“我军虽然杀了不少敌兵,但是仍旧跑了不少,我军无力去追击。”
“这就够了,就让跑了的那些人,继续去祸害平壤城去吧。”玄世璟说道:“虽然算是个平壤城增了兵,但是还是之前说过的,只有人过去,只会加快平壤城内的消耗,如今大同江两岸平原被淹,平壤城中的人就算是想要提前出来收粮,都无粮可收,这此水计,也算是一石二鸟了,不过同样的,咱们大军在高句丽,也无法再获得什么补给了,说说具体的事情吧,也好让军中的司马给将士们记功。”
“回侯爷,经过底下的士兵清点,能够找到尸首的,加起来总共九万多人。”方庶拱手说道。
“也就是说,找不到尸首的,有六万多人,而这六万多人,当中大部分是大水退了之后逃跑的。”玄世璟说道:“是这样吧?”
方庶点点头:“是。”
“斩杀九万多,已经不错了,告诉军中的司马,照实了写,将士们的功劳,还有此战的详细经过,写完了送到本侯帐中。”玄世璟说道。
“是。”方庶拱手应声。
方庶退出了营帐之后,玄世璟起身看向身后的地图,现在唐军所驻扎的营地,与平壤城相隔也不过一百五十余里地,平壤城就在大同江的下游。
“高峻,将营中校尉以上的将军全都召集到我这里来,本侯有话要说。”玄世璟说道。
“是!”常乐应声,下去召集人手去了。
玄世璟在书案前坐了下来,开始写送往长安的奏报。
苏定方攻灭百济,奏报传到长安,振奋了整个长安的人心,现在,玄世璟虽然还没有灭了高句丽,但是高句丽最后的一支生力军已经被唐军所斩杀,此战斩杀高句丽人九万,毁了数前顷良田,高句丽最后的气数,被玄世璟给打尽了。
写完奏折之后,玄世璟的目光,看到了书案旁边放着的家书,眼神瞬间温柔了下来,再有不到一个月,自己应该就能搬师回长安了,到时候,也就不用像现在这般,八百里加急送奏报,顺便再掺杂些自己的私信放在里头。
玄世璟将帐外守着的人叫了进来,将奏报递给他:“八百里加急,送回长安。”
“是!”
少顷,外面陆陆续续的进来几个将领,一刻钟之后,营地之中校尉以上的将军全都聚在了玄世璟的营帐之中。
“诸位,今日一战,我军斩首敌军九万余人,此战过后,咱们便要出发前往平壤城了。”玄世璟说道:“平壤城,那是咱们最后的目的地了,所以,本侯希望,诸位将军千万不要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回到各个营地之中,整顿军备,督促士卒,咱们还有最后一战,最为艰苦的一战,拉锯的时间或许是最长的一战。”
“启禀侯爷,此战我军虽说没有损失多少,但是一应粮草物资,也已经所剩无几,末将请示侯爷,是否要从泊灼城和大行城调遣粮草往前线?”后营的一校尉拱手说道。
“如今剩下的粮草还够大军几日消耗?”玄世璟问道。
“回侯爷,不足七日。”校尉说道:“若是从泊灼城运送粮草,四日便可到达我军现在的营地,若是从大行城调拨粮草,时日略久,约莫要半月。”
“如此,即刻传令下去,营中挑选五千精锐,星夜兼程前往泊灼城调拨粮草,责令斥候前往大行城,运送粮草,直接送往平壤城方向,粮草运输途中,斥候之间消息不能断了,粮草的事情,就交个你去做了。”玄世璟说着,从桌子上拿起一块令牌,丢给拿命校尉。
校尉接住玄世璟的令牌,拱手应声。
“其它人可还有什么要事要与本侯说的?”玄世璟的目光扫视过众人。
“侯爷,现在水已经冲过了,但是外面敌军的尸体还都横陈在大同江案边呢,是否需要我军派人去处理?”一副将问道。
第三百八十章 噩耗()
“此事不可耽搁,一会儿营地中将士们吃完饭,全部出发去将那些尸体收集起来,堆放到一起,浇了油直接烧了吧。”玄世璟说道:“夏日里尸体腐烂的快,容易滋生疫病,无论是对高句丽百姓还是对我军都没好处,这大同江的江水,咱们也还得喝呢。”
“是。”副将应声道。
原本两军对阵,战争过后各自收拾自己士兵的尸体,对方不得干预,但是现在上哪儿去找那些高句丽兵去给他们同袍收尸体去?早都跑的没影儿了,现在这苦差事,也只能落到唐军的头上了。
“大军明天一早便整军出发,向下游行进,直接前往平壤城,如今信使来报,苏定方将军的队伍已经进入了高句丽境内,咱们提前到平壤城下,等个两三天,也就能汇师到一处了。”玄世璟说道:“诸位,接下来,全力准备这最后的一战吧,有什么事情,尽早禀报本侯。”
“是!”营帐中的人拱手应声。
进了夏天,白天变得越来越长,营地之中埋锅造饭,将士们吃过饭之后,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营地之中的士卒准备好火把之后,变朝着江边走去,沿着江边开始收敛处理高句丽人的尸体。
玄世璟用过饭之后,与常乐在大同江边散步,现在江水已经逐渐开始恢复正常,只是若是没有两边的泥泞,被冲走的泥土,谁都不会想到如此平静的一条大江,在某一天,也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事在人为。
一直到了月亮高高升起,大同江岸边四处散落着火把的光芒,唐军将士这才将那些死尸都处理完毕。
“侯爷,属下看到这么多死去的高句丽人的尸体,倒是想到了几十年前中原与高句丽的战争,属下小时候就听父亲说起过京观的事,如今,时过境迁啊。”常乐叹息道。
“京观?呵呵,人的心里是要有多恶心才会弄京观去彰显自己的功劳?”玄世璟说道:“日子一长,终究是些土灰罢了,真正刻在人心里,抹不掉的,是屈辱,中原与高句丽,积怨已久,而这施加在中原汉人身上的耻辱,高句丽毕竟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代价,不就近在眼前了吗?”
“灭国?”常乐问道。
“灭国只是表面上的,高句丽没了,不过是一个政权的覆灭罢了,真正毁灭『性』的打击,是死在战场上的这些青壮,他们,才是高句丽的根本,是高句丽的根基,如今征战数月,咱们这是彻底的把高句丽的根给挖了。”玄世璟说道:“此等报复,还不够吗?”
过了今年秋天,等入了冬,这片土地上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连年饥荒,高句丽早已经是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的存在了。
次日清晨,唐军大营之中的士兵开始热火朝天的收拾东西,开始拔营。
这座屹立在大同江边上,悉数由木头打造的营地堡垒已然没有什么用处了,玄世璟也没有下令去拆毁它,反正日后,这里是大唐的领地,拆不拆的,无所谓。
营地之中分拨出五千人马调头去泊灼城为大军运送粮草,剩下的两万人马开始朝着平壤城出发。
平壤城,十二万大军就在距离平壤城东北一百五十里外驻扎,这让高藏心里也暂时放下一块大石头,朝中他与泉男建依旧斗的很欢快,不过有了泊灼城的兵,高藏就像是有了底气一般。
高藏在外有十二万大军,而泉男建,却是掌控着平壤城内的三万大军,连带着王宫的守卫军,加起来一共有五万余人,现如今高藏与泉男建,也是势均力敌罢了。
高藏虽说在外有兵,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水还在征调之中,谁知道是清澈的还是浑浊的。
夜里,信使急匆匆的从王宫的侧门进了王宫,直奔高藏的寝殿。
“站住,什么人?”高藏寝殿外,太监拦下了信使。
“烦请大人禀报王上,紧急军情。”信使站在殿外朗声说道。
“在这儿稍等片刻,王上已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