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8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原上驰骋过,但是让程知节带兵去安北都护府,这跟玄世璟带兵过去,有什么不一样吗?

    而且,属于他们的时代,终究已经过去了,要是大唐一直指望着这些老将,而不去培养新一代的将领,那等这些老将动弹不了了,大唐要谁去守着?

    “诸位觉得如何?”李承乾看向众人说道。

    这不说话的毛病。。。。。。。挺不错的。

    因为至少这次是顺了李承乾的心意了。

    “殿下,臣下还有一提议。”李恪说道。

    “吴王但说无妨。”李承乾说道。

    “镇守安北都护府,仅仅玄公一人的话,诸多事务繁杂,是否应该还要派遣随行人员?”李恪说道。

    “吴王可有推荐的人选?”李承乾问道。

    “殿下可还记得契苾何力?”李恪说道:“不仅仅是他,还有阿史那·思摩,虽然是胡人的降将,但是这么多年来,对我大唐可谓是忠心耿耿,殿下可以放心任用。”

    归顺大唐的胡人将领,用起来可比世家出身的将领要好用多了,至少人家对皇室那是做到了真正的忠心不二,就像李恪说的这两人,自降唐到死,一直都是为大唐征战镇守四方,未见异心。

    原本历史上则天朝的时候,武后将世家连根拔起,导致打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世家愿意为她出力,到最后,可靠的,就是这些投效大唐的胡人将领。

    所以李恪提出这两个人之后,玄世璟也没有说什么,不管是他自己的认知,还是这两人在降唐之后的作为,他们都是可以信得过的。

    而且,这次对于安北都护府的安排,防范草原,有这两个人在的话,那么无疑就是多了几分把握,还有比草原上出身成长的胡人更了解胡人吗?

    “臣附议。”玄世璟拱手说道:“吴王提议的两人,对我大唐的忠心毋庸置疑,臣觉得,安北之行,两人不可或缺,毕竟是草原上出身长大的人,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草原了。”

    李承乾闻言,点了点头:“好,如此的话,北面就如此安排吧,明日早朝,三省拟定诏书,发下去。”

    众人聚集在宣政殿之中商议关于战事的事情,一直从半夜商议到外面天都亮了,天亮之后,李承乾还要收拾一番,准备早朝,而在殿中的大多臣子,也如同李承乾一样,要参加早朝。

    李承乾也很是贴心的让他们先在宣政殿之中用完早膳再去参加早朝,因此,今日的尚食局忙活的要比往常更加早一些。

    至于玄世璟,他仍旧没有去上早朝的打算,只要等到三省的圣旨下发,而后长安城兵部这边点齐了兵马,他再带人到安北都护府就可以了,就是这么简单。

    反正安北都护府那边又打不起来。

    玄世璟大半夜的从庄子上折腾到长安城,又在宣政殿折腾到天亮,早就累得睁不开眼了,赶紧离开皇宫,到道政坊去睡上一觉才是正道,不过在自己安歇下之前,还得派人去庄子上给晋阳送个信儿,这是早就答应好的。

    原本崔敦礼想要将自己的侄儿崔先意举荐到安北都护府去领兵的,但是在宣政殿之中,那个气氛之下,他不好开口,就是这么一犹豫的功夫,让李承乾抓住了机会,让程处默率先出口举荐了玄世璟。

    后来,崔敦礼觉得,既然主将捞不着退而求其次,弄个副将的位子也可以,但是他哪儿能想到,向来不吭声,低调无比的吴王李恪竟然也开口了,举荐的还是两个异族将领,这让崔敦礼是再也张不开口了。

    一张口,就得罪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两个人,这两个人现如今在大唐还是有些地位的,而且,得罪的仅仅是他们两个吗?一旦话出口,就是得罪了所有的异族降将,要知道,他们对大唐中忠心耿耿,大唐对他们也是不吝重用,得罪人的事儿,崔敦礼自然要仔细的想清楚,想明白了。

    因此,他不开口了,想要把他的侄儿安排到军中的想法也就这样落空了。

    先前崔敦礼针对玄世璟,无非就是觉得玄世璟这般年纪,这般功劳,差不多就得了,多给旁人一些机会不好吗?打一开始,崔敦礼就想要给自家人,或者是与崔家亲近的人谋个机会,但是却没能如意。

    所以崔敦礼现在更是对玄世璟不满了。

    本来庄子上的书院与世家的存在当中就有坎坷,崔敦礼哪儿能不明白,有了书院,培养出了人才,挤压了他们这些世家在朝中的生存空间,往后世家对于朝廷的影响力越来越薄弱,然后世家就要开始走下坡路了,崔敦礼能开心的起来?能对玄世璟没成见?而这种成见,经过这次,也是越来越深了。

    在他看来,玄世璟实在是太过贪心,而且还不知收敛。

    但是让崔敦礼没想到是,在宣政殿之中,竟然就只有他一个人怼了玄世璟,旁人都没有吱声,那个崔仁师,竟然还跟玄世璟眉来眼去的对上话了,他是想干嘛?

    崔敦礼和崔仁师,虽然都是崔家的,但却不是一房人,崔敦礼出身第二房,是东汉经学家崔骃的后裔,而崔仁师则是出身安平房,是东汉名士崔钧崔州平的十一世孙。

    虽然都是博陵崔氏,但是不是一房人,也都是各玩儿个的,世家内部当中,也不是铁板一块,各房有各房的利益,当然是要以自己这一房的利益为重了,崔仁师与玄世璟交好,对他这一房有益,所以他这么做了。

    而崔敦礼想要为自己的侄儿谋位子,但是势必要对上玄世璟,所以他们交恶了。

第九百七十五章 各自利益() 
但是即便如此,要是真的关乎到博陵崔家整个大家族的话,崔仁师和崔敦礼两人肯定会站在统一战线上。

    当然,也或许用不到那个时候,等今天的这一场早朝朝会结束之后,崔敦礼就会去找崔仁师说关于这件事的问题。

    崔仁师看的可能要比崔敦礼要远一些,他知道书院的形势已经如此了,有陛下和太子撑腰,现在朝中的不少大臣也都逐渐的开始接受书院了,而且文学院的第一批学生在春闱的考试之中表现的十分亮眼,书院的崛起已然不可阻挡了,既然不能阻挡,那就跟上人家发展的步伐嘛。

    崔仁师心里已经琢磨着将自家这一房的后辈,送进书院之中去了。

    崔家能够教导的东西,书院大多也都能教导,但是书院有些东西,崔家是教导不了的,所以把后辈送到书院之中去,受益的还是他们自家人,而且,现如今书院的人脉,可不容忽视。

    现在书院出来的学生,也就只有一批,往后呢?会有更多,越来越多,当他们被同窗的情谊所链接,组成一个圈子的时候,世家子弟想要融入到这个圈子,可就有些困难了,所以不如一开始,就让家里的旁系先试一试水。

    这是往小了说如此,往大了说的话,这就是博陵崔家对与书院的两种态度了,崔仁师和崔敦礼的分量,足以代表博陵崔家。

    朝堂上发生了什么,玄世璟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他只关心结果,回到了道政坊的宅子之后,把人派回庄子上,玄世璟就上楼睡觉了,睡醒之后已经是半下午了,下了楼,管家才告知玄世璟,说宫里已经派人把诏书给送过来了,但是太子殿下特意嘱咐,诏书送到了就成了,无需打搅玄世璟休息。

    这算是是李承乾关系好的一个小福利了,否则还得把人给叫醒,然后收拾利索,规规矩矩的迎接诏书。

    玄世璟打开诏书看了看,诏书上的内容与在宣政殿商议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完全一致了,玄世璟要到安北都护府去镇守,随行到安北的还有两名胡人将领,也就是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原本玄世璟想让房遗爱随行来着,至少带上房遗爱能方便许多,但是仔细想了想,房遗爱现在在户部,一旦开始动兵,后续的粮草供应可都是户部在调集,房遗爱留在户部可比随着他到安北去作用要大的多,至少他在户部,玄世璟在粮草后勤方面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其实原本玄世璟觉得,房遗爱不怎么适合做文吏的工作,要知道房遗爱虽然是文武双全,但是武将的才能比文臣的才能要高一些,而且,房遗爱也是天生力大无穷,武艺在他们这一票儿人当中算是最高的了,即便是程处默,真打起来,也是不如房遗爱的,但是现在玄世璟在户部当中,就只有与房遗爱关系最铁,所以只能让房遗爱暂时稍微做点儿牺牲,就暂且在户部老老实实的待着吧。

    若是下次还有机会的话,就顺了房遗爱的心思,让他到军中来吧。

    好歹等到房遗爱给自己留了后人再说。

    如今的房遗爱与高阳公主,也就只有两个女儿而已。

    至于程处默,说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自己也觉得,反正外室有个儿子也足够了,不指望什么了,虽然是外室,但是始终是程家的子孙,他自己心里明白就成了。

    而且,程处默要是自己不拼一拼的话,将来怎么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些什么东西?

    若是无欲无求,谁愿意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往战场上钻?

    玄世璟没有在任何人面前提房遗爱的事情,也是默认了房遗爱现在的位置,但是房遗爱显然不这么想,早在得知了大唐即将有战事的时候,他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可是今天的朝会结束之后,关于上战场的人选,竟然没有他!

    两位老将军上战场,这他没话说,人家是百战老将,经验在那里,但是薛仁贵、程处默还有吴王李恪都被派遣到东面去了,北面有玄世璟,还有契苾何力和阿史那·思摩,胡将都用上了,怎么就没有自己呢?

    房遗爱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拜访一下自己的好兄弟了。

    也就是玄世璟。

    在户部忙活完了之后,房遗爱直接骑着马进了道政坊,反正他自己的家也在道政坊之中,不用担心时间早晚的问题。

    玄世璟这会儿正在家里用晚饭呢,听到下人禀报说房遗爱到了。

    玄世璟也料到了房遗爱回来,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还以为他要再反应一会儿呢。

    “请他进来吧。”玄世璟吩咐道。

    “是。”

    不一会儿,房遗爱便进了前厅,见玄世璟还在不紧不慢的吃晚饭,他自己也就着急了。

    “小璟,你这还不紧不慢的呢。”房遗爱大咧咧的坐在了玄世璟的对面。

    “来的这么着急,没吃饭吧。”玄世璟笑道:“坐下一起吃。”

    这时,玄家的下人也拿了一副碗筷,放在了房遗爱的面前。

    “哦,好。”房遗爱被玄世璟这么一说,还真觉得有些饿,好歹在户部忙活了一整天,忙着准备大军粮草的事情,哪儿有功夫吃饭。

    拿起了碗筷,房遗爱瞬间想起来,自己来好像不是来蹭饭的吧?

    管它呢,先吃饱了再说,吃饱了才有力气谈事情。

    草草的吃了个八成饱,房遗爱这才提起刚才没有说完的话题。

    “你是想说,这次打仗为什么没有你的份儿。”玄世璟不等房遗爱开口,直接说道。

    “嗯,没错,你这不是知道嘛。”房遗爱说道。

    “是啊,我知道,没有你的份儿,所以你就老老实实的在户部待着吧。”玄世璟说道。

    “小璟,这你就不地道了,你既然知道我想去军中,为何还。。。。。。。”

    “你在户部我才能安心。”玄世璟说道:“你以为这次打仗,真的就这么简单?大唐东西两面作战,投入到战场上的兵力,加上安北都护府,粗略一估算,也是四十三万大军,只多不少,四十三万大军啊,后续的粮草供应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你在户部这么长时间,不会不清楚吧?”

第九百七十六章 稳住后方() 
关于后勤粮草的供应,不仅仅要算大军的消耗,粮草从征集的地方运送到前线去,运粮队伍的损耗也要算进去,即便是损耗,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运送的粮草多了,粮队的人也要多,而且到了靠近前线的地方,粮草的保护也会成为重中之重,因为要防范敌人偷袭运送粮食的队伍,人越多,运粮的消耗就越多,这对户部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东面西面战场是重点不假,所以户部一定会优先保证东面和西面战场的粮草供应。”玄世璟继续说道:“可是一旦打起来,户部那边,有几成的可能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西面是李靖将军带队,不管如何,户部多多少少会偏向那边一些,薛仁贵在朝中没有什么根基,说白了,捡来的孩子没人疼,话糙理不糙,虽然吴王殿下也会到东面去,但是一些大臣们对吴王殿下可不会太好啊,因为他们会替太子操没用的新,就算把东面和西面放着不说,万一北面草原上出点儿什么问题,安北都护府那边,还要指望着你在户部,在后勤上,做些保障,所以,你在户部罩着我们,可比上战场要重要多了。”

    听玄世璟这么说,房遗爱的心里还能好受一些,至少他自己不上战场,虽然自己心里有些遗憾,但是能保证兄弟们在战场上没有后顾之忧,若是户部之中想要在后勤上倾斜,他也能从中周旋。

    现在户部的房遗爱可不是以前刚刚进户部的房遗爱了,经过许多事情,房遗爱在户部也早就站稳了脚跟,有一定的话语权了,这也是玄世璟为什么要让房遗爱安安稳稳的在户部的原因之一,放弃现在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去做另外的事情,有些可惜。

    “这次大唐东面西面一起打仗,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了,还有人敢动手脚?”房遗爱问道。

    “有啊。”玄世璟说道:“且不说人心如何,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说起来,玄世璟还真不相信,朝堂上下能够同心协力打这一场仗,反正赢是能赢,但是有些人总会盘算着从当中要得些什么好处,得些什么利益,在暗中做些见不得人的手脚,当然,都是不会妨碍大局的手脚,但是这样的作为,也是让人恶心。

    就像是一锅好好的粥,结果掉进去一颗老鼠屎,虽然在搅拌之前一勺子给撇上来了,但是这锅粥,肯定是让喝的人心里不舒服了。

    “说起来,还有一个原因,你不能离开长安。”玄世璟说道。

    “什么原因?”房遗爱问道。

    “你离开了长安,你爹怎么办?”玄世璟说道。

    房玄龄现在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靠着药吊着一口气到现在,谁都摸不准,什么时候就真的没了。

    “你大哥在汴州,现在长安房家能主事的就你一个人,怎么,你是打算让你那个不成器的弟弟来照顾房家?”玄世璟问道。

    房玄龄有四个儿子,老大房遗直,现在在汴州,房遗爱和老幺房遗义在长安,房遗义在长安娶了个普通的媳妇儿,过着普通的日子,成不了事儿,老三房遗则娶了李元景的女儿,因为李元景谋反,结果给牵连进去了,长安城房家这边,房玄龄卧床不起,就只有房遗爱支撑着房家。

    提到房玄龄,房遗爱也是一声叹息,原本觉得,无论自己在外面做了什么事情,自己的背后,一直都有个老父亲支撑着自己,但是自从父亲倒下之后,房家压在了他的身上,才知道一大家子在长安城站稳脚跟的不容易。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房遗爱算是体会到了当初房玄龄的艰辛。

    这个担子,估计要等到房遗直从汴州回来之后,他才能卸下来。

    毕竟房遗直才是嫡长子,将来承袭梁国公爵位继承房家的,也是房遗直。

    “唉,说的也是啊。”房遗爱说道。

    这么看来,他的确不能离开长安,现在房遗爱心里也在盘算着,自己的大哥什么时候能回到长安来。

    “算了,这样也不错,至少兄弟们在前面,后面的事儿不用担心。”房遗爱也看开了,他打过仗,上过战场,知道后勤的保障对于军队来说有多重要,现在就让他挑起这个担子吧,他在户部,怎么说也得看住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少让他们做那颗恶心人的老鼠屎。

    房遗爱的府邸也在道政坊之中,因此找玄世璟说完了正事儿之后也没着急走,兄弟两个就在天台上一边眺望着玄武湖,一边儿喝着小酒聊着天。

    许久未曾这般惬意了,没想到这么轻松自在的日子,竟然会是在大军出征之前。

    安北都护府那边,长安这边有六万将士从长安出发,往那边去,行军的日子也都定好了,就在七天之后,这七天的时间是要给兵部召集府兵,先召集起来的人,是要去熊津那边的,熊津那边,分分钟都能打起来,要先尽着那边来,刘仁愿也要收拾收拾东西,明天就要坐船出发,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去登州的水师营地,而后带着人前往卑沙城,估计是要在卑沙城补给之后,再前往汉州附近的港口,那里现在是大唐的地盘,到了那边之后,一来可以以那边为跳板,打新罗,二来也能帮着地面上的部队,平定熊津的内乱。

    什么高句丽,什么百济,亡都亡了,现在那里是大唐的熊津都护府,他们想揭竿而起,可不就是叛乱吗?

    成功了那才叫复国,不成功,那就是叛乱,大唐会让他们成功?白日做梦。

    “你这还真是个好地方啊,等回去之后,我也得在我们家房顶上照这样来一套。”房遗爱说道。

    “成啊,你那边要是有这么好的视野的话,你折腾就是。”玄世璟笑道。

    道政坊临近玄武湖的这一面,一小半被公主府的后院儿给占了,另外一半儿则是被工学院给占了,房遗爱的宅子虽然也离着玄武湖近,但是视野方面,远远不及这边。

第九百七十七章 一人插个flag() 
房遗爱无奈笑了笑,不怕货比货,就怕人比人啊,玄世璟的年纪比自己小,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也不如自己,但是到头来,却是他们这些一起长大的兄弟之中最出息的一个,他现在也只是在户部站稳了脚跟,有一定的话语权,程处默现在可以带兵打仗了,再看看李崇义,依旧是外调,在同州做刺史,再就是吴王和魏王,不过人家是皇室子弟,生来就注定有王爵在身,这个不能跟人家比。

    身上有多少荣宠,就要承受多少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比如说,作为皇子,封了王爷,原本是要就藩的,李二陛下对吴王和魏王都十分喜爱,就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