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少-第9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朝中其它人,如今整个朝堂上人人自危,十成的官员有七八成跟钱庄的案子有牵扯。

    说到之后,还不得是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过去的就过去,至于那些犯了小错的,不是主犯的,也就不必深究了,真要追究起来,偌大的一个含元殿之中站着的,还能剩几个人?

    倒不是于志宁偏私这件事儿,事情的真相和结果就是这么回事儿,再怎么想要处理这事儿,也得从全方面来来考虑,从朝廷官员的运转方面来考虑,官员都没拿下了,谁来做事?

    “老师的意思是,此事,朕还需主意分寸。”

    “正是,事儿要办,但是可以不急于一时。”于志宁说道。

    “这倒不像是老师了。”李承乾笑道。

    其实于志宁能说出这番话来,李承乾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于志宁的性子,李承乾太了解了,他就怕于志宁一旦倔强起来,拧起来,要把所有涉及钱庄的大臣依法查办,秉公处理了,那朝堂可就真的乱了。

    事儿要办,人要办,还是那句话,掌握好度。

    李承乾一直在琢磨这个度,他知道光是自己琢磨不成,所以就拉了于志宁过来。

    于志宁算是三朝老臣了,打武德朝那会儿就在朝中做事,再往前追溯起来,可要从前隋那会儿说起来了,于志宁原本是隋朝冠氏县长,后来投奔了大唐,担任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天策府从事中郎,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所以在贞观朝的时候,得了李二陛下的重视,派遣到东宫,教导太子李承乾。

    “是,陛下不是以往的东宫太子,臣也不是以往的太子太傅了。”于志宁说道:“这件事儿在陛下的心中多么的重要,就在臣的心中有多么的重要,于公于私,臣,都是站在陛下这边的。”

    李承乾笑着点了点头,看来,他找于志宁来,算是找对了,于志宁也没有让他失望。

    有于志宁跟他一条心,从旁帮衬,李承乾的心里也就有底气多了。

    “至于翰林院那边的那些后生,就有劳老师多多费心一二,用些心思,看看他们能适合哪些位子,从长安到洛阳,这一路上各个州县,撤换掉的官员可不是个少数啊,这也能看出来,钱庄的事情,的确是糜烂之极,大唐的一部分官员,着实让人失望啊。”李承乾说道。

    “是,陛下放心,臣定当尽心竭力。”

    历朝历代的吏治都是个大问题,大唐以往在这方面上下的功夫不够深,但是现在,钱庄的事儿,把这些隐藏在阴暗地方的问题全都牵扯出来了,这也不算坏事。

    至少贞观朝为大唐打下了雄厚的基础,李承乾可以这么折腾,他有折腾的本钱,有折腾的底气。

    而且说起来,整顿吏治这种折腾,对大唐是有好处的。

    许敬宗到了洛阳,在洛阳的驿馆官舍之中落了脚,这府衙之中的宅子,是留给未来的洛阳县令的,长安城那边已经派了人过来,许敬宗当然也就不好住在县衙的宅子之中了,因此,就在驿馆之中凑合住下了。

    这刚住下没两天的功夫,郑家那边就派人过来了,还给许敬宗带了丰厚的礼物过来。

    显然,郑家人到洛阳的时候,长安城郑家那边儿,已经被李承乾给针对了,但是出来办事儿的人不知道。

    许敬宗看着摆在自己房间里的两口小箱子里的金银珠宝,眼眸微垂。

    虽然箱子小,但是分量可不轻,价值可不小啊,还真是舍得下血本。

    不过,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郑家也是真的着急了,不得不这么做了。

    心里如此想着,但是脸上依旧是装出一副疑惑的模样,看向来人。

    “这是何意啊?”许敬宗问道。

    “这是我家老爷让小的给许大人您带的一些小小的见面礼,还望大人笑纳。”

    “小小的见面礼?你们家老爷手笔倒是不小。”许敬宗笑道。

    许敬宗贪财不假,但是什么能收,什么不能收,他心里有本账,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记着呢,就眼前郑家送来的这些东西,虽然诱人,但是不能伸手,不能去动。

    “无功不受禄,你家老爷不会无缘无故的给许某人送这么多好东西。”许敬宗说道:“应该是有事儿吧,得,你也别说是什么事儿,我全当今天你没来过,带回去吧。”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知进退() 
    “许大人,要不您再给通融通融?”那送礼的郑家人说道:“许大人,现在郑家虽然出了点儿事儿,但是俗话说的好了,瘦死的骆驼它比马大呢,您这样做。。。。。。”

    “你这是在威胁本官?”许敬宗眯着眼睛,目光霎时间锐利了起来。

    “小的不敢。”

    许敬宗呵呵一笑,但是面色却是没有缓下来。

    “你的确不敢,但是你这话都撂下了不是。”许敬宗坐在椅子上,玩弄着自己的手指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的就是郑家这样的吧。”

    “许大人,你。。。。。。”

    “别着急。”许敬宗笑了笑:“到了现在,明眼人都看出来了,郑家搀和钱庄的事儿,从钱庄弄走这么多钱去,陛下知道了,郑家没有好路子走了,本官又何必自己往这处泥潭里跳呢?郑家想要对本官做些什么,本官劝你,给你家里的主子带句话,先顾好自己,郑家自己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如此的话,小的就先告辞了。”

    被许敬宗这么对待在,这过来送礼的人也是有了点儿脾气。

    若是放在寻常时候,许敬宗断然是不敢对他们郑家的人这般态度的,更何况是来交好于他的。

    现如今的郑家算是墙倒万人推,鼓破万人锤了。

    也的确如同许敬宗说的那样,否则,也不会来找他许敬宗了。

    许敬宗离开长安之后就一直在琢磨皇帝让他到洛阳,到底是来干什么的了,这琢磨了这么久,他自己个儿也琢磨出来了,所以,郑家来人送东西,许敬宗不收,他也不能收。

    有些东西他能伸手,有些东西,他不能伸手,伸了手,自己的向上人头可就危险了。

    现在明摆着皇帝要拿着郑家开刀,自己再帮着郑家去做事,那不是茅厕里打灯笼,自己找死嘛。

    这时候许敬宗掂量的最清楚了,郑家的事儿,不能沾染,陛下想看到自己在洛阳做什么,自己就得在洛阳做什么,这一趟洛阳之行,可是关乎着自己的前途啊。

    许敬宗绝对不会拿着自己的前途去搀和郑家的事儿,至于其它嘛,当然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在能保住自己前途的情况下能弄点儿别的东西在自己的口袋之中,何乐而不为呢?

    许敬宗的本性还是喜欢钱财的,不然郑家也不会让人带着这么多东西来找许敬宗,现在郑家也是病急乱投医,想要从许敬宗身上找到什么突破口,但是许敬宗这个人,喜欢钱财归喜欢钱财,他自己心里有底,知道不是什么钱都能拿。

    苏州。

    以往的日子,郑安在苏州刺史的任上过的还算是如鱼得水,他有那个本事,早年间的经历也让他尝遍了人情冷暖,所以更知道为人处世,加上之前在太子东宫做过事情,官场上的人多少都知道郑安的出身,对于郑安,他们也不敢像对待以往那些没有多大背景的人那般排斥,所以,郑安在苏州刺史的位子上,安稳的很。

    毕竟太子成了皇帝,他这昔日的东宫官员,多少还是跟着沾光的。

    至于郑安与郑家之间的事情,官场上的人虽然听说了,但是都是选择了两头不得罪,因为他们都知道,郑安虽然跟郑家不对付,但是郑家可以打压郑安,他们不行。

    要是他们在真的对郑安怎么样了,且不说有没有对付郑安的本事,就是郑家那边,一旦两者之间不计前嫌了,倒霉的还不是他们吗?

    就像是夹在封箱里的老鼠一样,两头受气。

    而且,郑安的上头还有皇帝陛下呢,就算皇帝陛下不出头,人家还跟齐国公有来往呢,要知道,齐国公可是两代天子跟前的红人,能得罪吗?

    但是就在前天,郑安收到了一封信,一封来自郑家的信,一封他的亲生父亲写给他的信。

    信一直放在郑安书房的书案上,郑安并没有立即拆开来看,朝中的事情,有些风声也已经传到了苏州,郑安是听说过的,至于这信中写的什么,郑安心里也有数。

    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的那个亲生父亲写信给自己,还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郑家?

    多可笑,仿佛当初那个迫切的要整死自己的人不是他,而是别人一样,现在郑家出了事儿了,倒是知道给自己写信了。

    虽然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但是郑安心里还是记着的,这么多年双方相安无事也就罢了,但是现在郑家出事,知道给他来写信了,这让郑安心里如何能舒服得了。

    即便给他写信的是他的亲爹。

    郑安坐在书房的书案前发呆,再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外头府中的下人敲响书房的大门,提醒他要该用晚饭了。

    “端到书房来吧。”郑安说道。

    “是。”外面的下人应了声。

    郑安叹息一声,最终还是拆开了郑家家主写给他的那封信,倒不是他想要帮郑家了,只是好奇,郑家家主给他写的这封信,会写什么。

    是依旧端着架子跟他说话,还是会低声下气,又或者是平静淡然。

    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释怀了许多,但是不能完全忘记,郑安拆开这封信,也是为了消了自己的好奇心。

    一封信读完,外面的小厮也将饭菜送到了书房,只是现在,郑安倒是没有什么心情去吃了。

    信上所写的,郑安肯定是不会去做的,他也只是有些唏嘘,堂堂郑家,却是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贪心不足蛇吞象啊,若是郑家不伸手钱庄,或许郑家还是那个郑家,只可惜,他们没忍住,财帛动人心,他们被钱财利益蒙蔽了双眼。

    至于说去找齐国公为郑家求情,郑安叹息一声,郑家的那些人还是没有看清楚现在的情况啊,陛下要查办郑家,找谁都不好使,这事儿不就是齐国公在操办吗?他一手定论,如何会推翻自己的定案,去帮郑家呢?

    简直是异想天开。

    钱庄的事儿,查过了洛阳,估计也会到江苏这一带来,这里可是不输洛阳的富饶之地。

    https:

    请记住本书:。。妙书屋阅读网址:。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江苏事()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江苏事 第1/1页

    郑安在江苏做官,对于江苏这边的钱庄,肯定是有了解的,江苏这边的钱庄倒是没有什么好查的,毕竟刺史府之中住着的是郑安,郑安不会对钱庄伸手,有郑安在这边,别的人也不太敢觊觎钱庄,即便是暗中有些动作,动作也不会大了去。

    好歹郑安在苏州也是个管事儿的,不然也不会在每年元日大朝会时通报的政绩品评为优良。

    苏州的大大小小官员也都顾忌郑安,钱庄大多本就是地方上的官员着手操办的,当年苏州这边也是郑安一手经办的,郑安岂会让宵小插手苏州钱庄,所以有些地方上,只要地方官员肯作为,还是不会出现洛阳城那种现象的,就怕地方官员跟各个世家牵扯上,有世家在背后做他们的依靠,他们就能肆无忌惮的从钱庄之中捞钱。

    或者是有些地方官员,即便是背后没有什么靠山,没有什么大树,也敢为了让自己富起来,从钱庄之中捞银子。

    “来人。”郑安朝着外面唤道。

    书房的大门再次被推开,外面走进一个中年男人,拱手行礼。

    “老爷,有何吩咐。”

    “从明天开始,你暗中在苏州城之中走访一番,着重注意一下苏州城内的钱庄。”郑安说道:“倒是有些时日没有去管钱庄的事情了,不知道钱庄那边具体如何。”

    “是。”那中年男人应声道。

    虽然地方上的钱庄也是受到地方官府监管的,但是这种所谓的监管,就是按时查看账本罢了,查看之后,对的上,而后就把钱庄之中的钱财封箱,由专门的人送往长安城,封入国库。

    送走的,是钱庄一年下来的盈利,平常苏州这边的钱庄郑安在无事的时候也会过去看看,每年送往长安的钱也不少,所以对于钱庄这边,郑安也渐渐的放松了下来。

    但是现在洛阳城出了这么大的事儿,郑安也不得不再去确认一下自己治下的钱庄有没有问题,要是有问题的话,肯定是要尽早解决的,越是往后拖,事情的影响就越大,能够拽出来的人就越多,牵扯的就越广泛。

    想到这些,郑安也不禁的开始为玄世璟担心了。

    他这可是以一人之力,要去掀翻五姓七宗啊。

    又或者,事情到了最后,会有些什么转机不成?

    想了一会儿,郑安还是决定暂且将这份心思放下,这些事情也不是他应该去想的事情,反正到时候走一步看一步,齐国公人家肯定会比自己聪明,比自己想的多啊,不然人家现在能坐在这个位子上,能被陛下所信任吗?

    郑安觉得,现在他只要守好他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没问题就可以了,确保江苏境内的钱庄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了,就算是有点儿小问题,在这个节骨眼上也不会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因为朝廷要杀的,是他们想要杀的,想要除掉的,至于下面的小猫小狗三两只,还不是要交给地方上的官府来处理,这件事情的确是要出人命,但是死的人太多了也不好,朝廷会控制一个赌的,所以郑安断定,下面的这些人,只要不太过分,是不会有性命之危的。

    郑家本就牵扯到这件事当中了,还是在洛阳被齐国公第一个给抓出来的,郑安虽然与郑家之间关系不怎么好,但是好歹是出身郑家,姓郑,是郑家家主的儿子,有些想要拉他下马的人,多多少少会往这上面打主意,所以郑安是不得不防,在朝廷的人到苏州来,他自己要先将自己治下的钱庄都过一遍,确保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郑安能被朝廷外放成为一方刺史,也不是一点儿本事都没有的,没本事有机遇也是抓不住的。

    约莫半个月的功夫,玄世璟一行人从洛阳到了登州,在登州城安顿了下来,住在了客栈之中。

    赵俊到了洛阳,住进了洛阳的官衙,许敬宗这些日子也是在洛阳混的如鱼得水,毕竟是长安城那边来的,洛阳城又逢大变,洛阳城之中有点儿身份的人现在都乐得巴结许敬宗,许敬宗也是大为满足。

    “老爷,长安那边有人过来了,说是来拜会您的。”许敬宗身边的下人地上了拜帖。

    许敬宗将手擦干净,而后拿过了拜帖,打开来看。

    “王家人。”许敬宗笑道:“这王家人倒是挺有意思的,是真不着急呢,还是反应迟缓。”

    许敬宗猜测,王家恐怕是猜出,齐国公玄世璟去登州,登州那边肯定又要出事儿了吧。

    王家的老家可是在琅琊。

    其实这事儿说人家王家的反应慢也是有些冤枉人,单单是朝堂那边瞒着洛阳的事儿就瞒了不少时候,等到王家揣摩出皇帝的意思之后,再想联络许敬宗这边,时候选的有些不对,也可以说是天公不作美,从长安到洛阳的人,在路上就走了半个月。

    虽然年过了,但毕竟还是在冬天里,说是入了春,但是寒冬的气候哪儿就这么容易就退了,怎么说也得等到三四月,才能感觉到一丝暖,那才是春天到了,在路上这么一耽搁,在到洛阳找到许敬宗,这不就是一个月以后的事儿了嘛。

    “请来人到书房吧。”许敬宗说道。

    “是,老爷。”

    许敬宗自己收拾妥当之后也去了书房,提前在书房等着王家人。

    王家的人来见许敬宗,自然也不是空手来的,路上之所以走的这么慢,除却天气原因之外,还因为他们从长安给许敬宗带了一份厚礼过来。

    现在许敬宗虽然人在洛阳,但是长安城现在想要巴结他的了不在少数,就是因为李承乾召见许敬宗,特派他到洛阳城,他们觉得许敬宗一定知道些什么,所以要拉拢巴结许敬宗,达到自保的目的。

    至少要知道一些别的什么消息,知道了之后,才能有防范。

    关于洛阳钱庄,还有郑钧一家子死的死,发配的发配,事情的前因后果在长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正是因为了解透彻了,所以这些世家的人怕了。

    “小的王贵,拜见许大人。”

    阅读网址: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王家人() 
王贵行礼之后,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来,放在了许敬宗身边的桌子上。

    “大人,这是我们家老爷对许大人的一点儿意思,还请许大人笑纳。”王贵陪着笑脸说道。

    王贵相对于先前郑家派来的那个人,态度让许敬宗舒服多了,至于郑家那个,许敬宗的心里对他是不屑一顾的,郑家现在都成了什么样子了,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还认不清情况吗?

    至于这个王家嘛。。。。。。

    这不王家还没有什么动静嘛,人家也是提前做准备而已,不过,现在是没什么动静,以后可就说不准了,齐国公玄世璟不是已经去了登州去了么。

    王家要是在琅琊那边跟钱庄有什么不明不白的瓜葛的话,出事儿也是早晚的,但是趁着王家的事儿还没有暴漏出来,许敬宗在洛阳这边可操作的空间也就大了许多。

    许敬宗无非就是想为自己敛财,他是求财,至于到时候王家出了什么事儿,这跟他就没有什么关系了,王家人找上他,无非就是想要从他这边得到一些什么内幕消息。

    而这些消息对于朝廷来说,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反正长安城那边,早晚都得放出来。

    李承乾要处置的可是郑家,要是手里没点儿真东西放出来让天下人知道,他虽然是皇帝,但是还真不怎么好动郑家。

    当初李家夺天下,对于这些世家,靠的是许官收买,才将他们拉拢到李家身边儿来的,要是没有真凭实据,没有干货,是动不了这些世家的,一旦动了,那李家这个忘恩负义的名头可就是坐实了。

    但是有足够的证据,那就不同了,与国争利,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