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刺刀,高喊着“乌拉”,杀向罗军骑兵。一时间,敖德萨外围血肉横飞、杀声震天。这场战役,最终以罗马尼亚军队获胜而告终。德军借此切断了苏军从黑海通向乌克兰的运输线,得以顺利控制乌克兰。

13。打不垮的列宁格勒

“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德军兵分三路入侵苏联的进程中,除了中路和南路,北路的战斗同样激烈。1941年8月下旬,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希特勒渴望能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以毁灭十月革命的摇篮。

8月底,德军变更部署后沿莫斯科…列宁格勒公路发起进攻。德军在付出重大损失后,于8月30日抵达涅瓦河,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的铁路联系。9月8日,德军进抵拉多加湖南岸,从陆上包围了列宁格勒。自此,列宁格勒陷入德军的三面包围,只能从拉多加湖和空中得到补给,长达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包围列宁格勒之后,德军对该市实施了野蛮轰炸和炮击,投掷了10万多枚航空燃烧弹和航空爆破炸弹,妄图用轰炸和饥饿困死守城军民。

9月9日,德军向列宁格勒发起新的进攻。斯大林的酒友和跟屁虫伏罗希洛夫元帅由于指挥不力被撤职。9月10日,朱可夫大将接替指挥列宁格勒方面军。朱可夫做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他的口号是:“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

与此同时,朱可夫迅速调整和加强了列宁格勒防御,各预备部队得到了民兵支队的补充,大批海军军人离舰上陆,一部分高射炮调到高地上用于打坦克。至9月底,列宁格勒西南和南面的战线趋于稳定。德军一举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破产,抽调北路兵力进攻莫斯科的企图也随之破灭。

从南面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失败后,德军于10月改向突击,与芬兰军队会合,企图完全封死列宁格勒,但德军未能突至斯维里河。11月中旬,苏军转入反攻,收复了部分失地,将德军赶过沃尔霍夫河。

作曲家的臣服

列宁格勒保卫战具有全民动员性质,列宁格勒的工业给前线提供了武器、装备、服装和弹药,而该市居民在被封锁后第一个冬春就提供了10万多新兵。为了使居民免于挨饿,拉多加湖区舰队承担了湖上给养、弹药和武器的输送。11月中旬,湖上航行因为冰封而中止。11月19日,又在拉多加湖的冰上开辟军用汽车路,被围城市通过冰上交通线得到了战斗和生活必需品,疏散了没有劳动能力的居民以及工业设备等。

尽管得到了一些给养,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守城军民的需要。列宁格勒城内被迫实行配给制,工人每人每天只能得到8两面包,儿童、病人和公务员每天4两。但是有记载显示,即使在列宁格勒城里饿死100万人时,粮食还在被用于酿特殊的好酒,给官员们享用,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些情况。

列宁格勒军民不畏困难,每天有4。5万人修筑防御工事,工人们在德军的炮火下坚持生产。全城军民步步为营,铸成了一条攻不破、打不烂的钢铁长城。

1941年,一生都在等待枪决的苏联第一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列宁格勒创作了《第七交响曲》。他本人在自己的家乡列宁格勒,参加了志愿消防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队员。

这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曾触怒斯大林,但没有被枪决,因为他的音乐对斯大林的统治是种有益的装饰。“斯大林喜欢把一个人与死神面对面地放到一起,然后让这个人按着自己的旋律跳舞。”最终,肖斯塔科维奇选择了屈服。为了“赎罪”,他完成了《第五交响曲》,将它献给斯大林。这部作品为他赢回了一度失去的声誉,令他正式成为苏联音乐界第一人。但是,后半生他一直惴惴不安,说:“当我们脏时爱我们,别在我们干净时爱我们。干净的时候,人人都爱我们。”

打破列宁格勒之围

1942年1~4月,苏军在柳班方向发动突击,8~10月又在锡尼亚维诺方向实施了顽强战斗,疲惫和消耗了德军的兵力。苏联游击队也在德国占领区展开了积极的战斗,使敌军遭受重大损失。

1943年1月12日,苏军在远程航空兵、炮兵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的支援下,兵分两路在拉多加湖以南的狭小突出部实施了相向突击,力图打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1月18日,两路苏军成功突破德军防线,在拉多加湖与战线之间形成了8~11公里宽的走廊,并在17个昼夜内铺设了铁路和公路各一条。

1943年夏秋,苏军又打破了德军再度封锁列宁格勒的企图,并肃清了沃尔霍夫河岸登陆场的德军,从而改善了战役态势。

1944年1月14日,一支苏军从奥拉宁包姆登陆场转入反攻。次日,另一支苏军也从列宁格勒转入反攻。1月20日,两路苏军会师,消灭了被合围的德军集团。1月21日,德军开始退却。到1月底,苏军相继收复了普希金城等城市。

至2月15日,苏军在游击队的配合下,完全突破了德军的防御,此后继续追击德军。3月1日,苏军已进抵拉脱维亚边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遭到重创,列宁格勒州几乎全境收复,加里宁州一部收复,苏军进入爱沙尼亚境内,为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列宁格勒以北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4年夏,苏军在海军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和奥涅加湖区舰队的配合下,击溃了苏德战场北翼的德军战略集团,列宁格勒的安全有了充分保障。

14。莫斯科保卫战

“台风行动”计划

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这是通往莫斯科路上的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以外的战斗持续到9月上旬,阻碍了德军的攻势,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战术。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基辅的攻击。

由于德军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中预定目标未能实现,为此,德军统帅部在1941年9月29日,又制订了“台风行动”作战计划,要在10天内拿下莫斯科。9月底,德军集结部队,做好了“台风行动”的攻势准备。

1941年10月2日,包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向莫斯科发动攻击。德军认为莫斯科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德军计划以各坦克集团实施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合围歼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然后以强大、快速集群,从北面和南面包围莫斯科,在步兵兵团实施正面进攻的同时,攻占苏联首都。

根据“台风行动”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9月30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0月2日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进攻。尽管苏军顽强抵抗,德军仍突破了其防御。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于1941年9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10月3日奥廖尔陷落,德军沿着奥廖尔…图拉公路推进。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德军10月7日进抵维亚济马地域,苏军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0月13日。维亚济马守军大部被歼,一部后来突出重围。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合围后也开始向后退却,至23日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军67万人。这是基辅会战之后,德军又一次辉煌的胜利。

领袖仍留莫斯科

自此,苏军莫扎伊斯克防线成了接近莫斯科的主要抵抗地区,驻守的4个集团军总共只有9万人,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个地带建立坚固防御。为了改进军队指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于10月10日合编为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10月中至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多次激烈战斗,苏军对德军的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

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10月17日,苏军以西方面军右翼为基础组成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想从加里宁向东南进攻并包抄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后方的企图被粉碎。

德军虽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秋雨把道路变成泥沼,这几乎使德军的进攻瘫痪。

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德军暂时的停进,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到10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10月末,战线分布在加里宁…库宾卡…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图拉。德军虽遭重大损失,但仍增调兵力,变更部署,企图在冬季到来前合围并占领莫斯科。

1941年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寒冷。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在战斗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11月上旬入冬,虽然道路能够使用,但由于德军认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平均5人一件棉衣,坦克和其他车辆都因低温而不能动弹。德军士气严重受挫,苏军士气则有所恢复。

莫斯科疏散了许多政府机关和最重要的企业。10月20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当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筑起防御工事,连克里姆林宫附近都不例外,并且组建了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苏联政府向东撤退到古比雪夫(现在的萨马拉),但斯大林仍留在莫斯科。

为了提振国民及军队士气,斯大林命令11月7日在红场照常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阅兵式。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苏军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11月10日,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属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方向迂回靠近莫斯科。

收拾细软赶快跑

苏联官方拍摄的二战影视作品中,在德军逼近莫斯科之际,全城百姓同仇敌忾,无数志愿者加入战斗,自发起来保卫家园。但事实上,在莫斯科保卫战初期,很多官员和百姓还是选择了弃城逃跑。

1941年10月16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疏散苏联首都居民》的决议。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莫斯科城不久将被拱手送给德国人。城内很快乱成一团,地铁关闭,有轨电车停运。一些苏共官员首先逃离出城,据记载:“第一天便有779名领导干部逃出首都,随身携带有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重物品,他们还动用了100辆轿车和货车运送家属。”看到领导们都逃了,普通市民们也收拾细软,想办法出城。接连三天,出城的公路上人满为患。但到了10月20日,莫斯科城进入被围状态之后,人员大量外逃现象便不复存在。

11月15~18日,德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后,向莫斯科重新发起进攻。德军在加里宁沿克林、罗加切沃方向和图拉方向分别实施主要突击,企图从北面和南面迂回至莫斯科。11月底至12月初,德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前出到莫斯科运河。12月4日加里宁失守。12月5日莫斯科以南165公里的小镇图拉被局部包围,但德军遇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莫斯科附近的战斗变得异常激烈。苏军派了无数新兵和志愿者,甚至把一个妇女营投入到了德军的机枪与炮火中。

发动大规模反击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的一个战斗小组表现得尤为英勇,他们守卫在距离莫斯科200公里的一个公路路口,在与德军鏖战4个小时之后,击毁德军18辆坦克,击毙德军数十人,自己也只剩28人,指导员克罗奇科夫为激励战士,说出了“俄国虽大,但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的话,最后28名勇士弹尽粮绝,全部牺牲,克罗奇科夫抱着一捆手榴弹扑向德军,炸毁了一辆德军坦克。苏军经过11月底至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击莫斯科的企图破产。苏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仅11月16日至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

这时,苏军转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已经具备。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苏军反攻的指导思想是:同时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从北面、南面威胁莫斯科的最危险的突击集团。反攻的基本任务赋予了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分别在其北面和南面实施突击。

1941年12月5日,朱可夫带领苏军发动大规模反击,最主要的攻势集中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12月6日,苏军攻势在莫斯科地区全面展开。此时德军进攻能力已经衰竭。在秋季,朱可夫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到莫斯科,一直留待反击之用。这次,斯大林相信了苏联间谍佐尔格的情报:日本不会攻击苏联远东地区。此时德军已经非常接近莫斯科中心,朱可夫投入大量援军以对抗德军的攻势。苏军部队已经为冬季战事做好了准备,包括多个滑雪营。

12月8日,希特勒签署了在苏德战场全线,包括莫斯科方向转入防御的训令。12月16日,苏军收复了图拉。1942年1月7日夺回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宁。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完成。精疲力竭的德军撤退到100~250公里外。德军的38个师,有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重创。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据点,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

由于苏军缺乏实施大规模进攻的经验,以及缺少快速兵团,因而未能全部完成围歼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的任务。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12个师又2个旅)和中央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实施了反突击,苏军的态势恶化。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会战至此结束。

莫斯科保卫战,使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破产,打破了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了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接下来,苏德这两头令人恐怖的猛兽,互相瞪着眼睛,挥着爪子,张着血盆大口,开始了3年多的拉锯对峙。

第六章 剑舞黄沙洒热血(德意、盟军决战北非战场)

01。意军个个是活宝

墨索里尼又犯二

苏德战争打响后,二战进入全面爆发阶段。这时候,遥远的北非也不平静。飞扬跋扈的墨索里尼总是自命不凡,但在欧洲,意大利除了占领阿尔巴尼亚取得小胜之外,进攻法国、打希腊都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所以,墨索里尼深感欧洲强敌林立,不如换换风,放眼地中海对岸的北非。而且意大利在二战爆发前吞并了埃塞俄比亚,虽然那是墨索里尼犯二,得不偿失,但意大利毕竟占领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因此,墨索里尼打出“自信心”来了,于是他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北非沙漠,命令意大利驻非洲的军队入侵埃及,去挑衅英国人。

其实,非洲在二战中是一个次要战场,对于战争的最终结局,没有太大影响。而墨索里尼竟然不顾自身实力贸然参战,把盟友德国拖入了根本不想进入的战场,而且越拖越远。德国本来不想打希腊,只要稳住巴尔干,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结果被墨索里尼给搅乱了,打了希腊和南斯拉夫。好不容易巴尔干收住了,现在墨索里尼又把战线拉向更遥远的非洲。

都在对手算计之中

1940年8月8日,墨索里尼命令第10集团军入侵埃及。结果,这个命令下达两天后居然还没有被执行,可见意大利军队是将无战心,兵无斗志。墨索里尼看他的命令没被执行,就指示当时意军北非总司令格拉奇亚尼元帅,说德国的“海狮计划”马上就要开始,德国马上要在英国登陆了,你打埃及都打不了,以后瓜分战利品又没咱爷们儿什么事。在这种情况下,格拉奇亚尼才开始攻击。但是,正式攻击的时间是9月8日,比墨索里尼下令的时间,整整晚了一个月。很难想象,希特勒下令哪天开战,德军将领能拖上一个月,但这就是意大利!

而且,意大利的运输力量很缺乏,主要靠骡子和人的两条腿,军官的训练水平很低,武器装备不足,总之意大利军队十分虚弱。意大利据称拥有40万大军,但对于装备落后的军队来讲,人数越多越要命,因为人多了后勤就供应不上。北非只有一条沿着地中海海岸的公路,意军装甲部队就只能顺着这条公路前进,谈不上任何出其不意,每一步都在英国人的算计之中。当时,英军在埃及只有3万多人,其中还没有多少英国人,大部分是殖民地的部队,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都是这些国家的部队。英军司令韦维尔62将军命令防卫部队袭扰前进中的意军,命令当时英军在非洲唯一的装甲力量——第7装甲师,从沙漠突击意军侧翼。

意军摆出挨揍架势

到9月16日,也就是正式进攻的第9天,意军就因供给不足被迫停止进攻,墨索里尼一再催促,让格拉奇亚尼元帅赶紧进军,但格拉奇亚尼却命令军队在前线大挖战壕,摆出了一副说好听点是防御,说不好听点是挨揍的架势。因为沙漠里怎么可能修成连绵的战线呢?不可能的,只有绿洲才有水源,所以意军只能在绿洲上修工事,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据点。而且,由于运力不足,这几十万大军沿着海岸线推进,就跟羊粪球似的,稀稀拉拉,先头部队跑出老远,后续部队恨不得还在几百公里之外。

英国人一看意军摆出这么一副挨打欠抽的架势,就集中兵力、攥紧拳头,把意大利这些据点一个个都攻克了。意大利曾经设防严密的重镇巴迪亚、托布鲁克等也相继被英军攻占,意军逃跑的时候遭到了英军埋伏的第7装甲师的截击。

10个星期不到,意大利第10集团军就被摧毁了,英国人光战俘就抓了13万。丘吉尔曾问前线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