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扫起落叶好过冬 第一辑-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为马歇尔将军抱不平,觉得他比入主白宫整整八年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更了不起,也觉得他比麦克阿瑟将军更有功劳。可是,在“二战”结束的时候,马歇尔将军确实不像他们那么声名赫赫。战后,马歇尔将军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写出他的回忆。他说,假如他写的话,他就会写出百分之百的事实,可是这样一定会伤害他的一些同事的感情,所以还是不写吧。
“二战”结束后两年的1947年6月,独具慧眼的哈佛大学,理解到马歇尔将军是一个如此优秀、却又不同于其他同行的将军,决定授予马歇尔将军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当着出席授学位仪式的八千名来宾,哈佛校长科南特(Conant)说,马歇尔将军不仅是一个战士,也是一个政治家。他的能力和品格,在美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他没有说出那个人是谁,可是所有在场的人都知道,科南特校长指的是美国的创立者乔治·华盛顿。
科南特是对的。马歇尔不仅是一个将军,还是一个政治家。对于马歇尔将军的同学巴顿将军来说,军人就是军人。巴顿迷恋驰骋疆场、调兵遣将、指挥大型战役的将军生涯。巴顿将军总是有一种幻觉,觉得是亚力山大大帝的伟大灵魂依附在他的身上。他彻头彻尾地是一个军人,并且有一种膨胀的将军豪气。可是,乔治·华盛顿和乔治·马歇尔,他们作为将军,却有能力克制和超越自我。他们有能力使得自我消失,而把自己的生涯,完全和一个事业融为一体。今天回想起这两个历史人物,美国历史学家感叹说,他们的品质似乎难以企及。
可是,如果说,华盛顿将军把自己完全交给了美国的自由事业,那么,马歇尔将军则把眼光落到了欧洲和世界的和平。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将军站在哈佛大学,接受这个荣誉学位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整整两年。可是,欧洲是什么样的局面呢?盟国的胜利已经完全被一种新的焦虑和紧张所压倒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发问:“现在欧洲成了什么?它是一个碎砖乱瓦堆,一个大坟场,一片散布着瘟疫和仇恨、伤口还在流血的土地。”是的,欧洲虽然终于打败纳粹、得到了和平,可是,却成为一个巨大的战争废墟。欧洲没有产品能够出售以换取资金,人们期待建立和发展的民主政治也就处于危险之中。两年过去了,不是欧洲人不努力,而是没有最起码的启动资金。
其实,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独裁、强权呼之欲出,战争也呼之欲出。如若无法改善这样的局面,再一次轮回,世界就会像发疟疾一样,始终是动荡不安的,和平将成为奢侈品。
也就在这个时候,马歇尔将军出任美国的国务卿。他觉得自己真是被人错误地委以如此重任,其原因是他不是一个善于用言辞表达自己的人,他不能滔滔雄辩。你可曾听说一个大国的外交部长,竟然不善言辞?他从这个有着简朴的灰色城堡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出来,站在有着高贵学院气质的红色校舍围绕的哈佛大学的院子里,面对八千来宾,没有华丽辞藻,没有对以往功绩和今日表彰的得意,他只是忧心忡忡、实话实说:“我必须向诸位禀告,今天的世界局势,十分严峻。”接着,他说出了自己对恢复欧洲的构想。那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目标是,面对冷战的威胁,由美国伸出援手,给予欧洲启动资金,迅速恢复欧洲的经济,以结束欧洲和国际政治上可能出现的更大混乱。
可是,美国是一个议会民主制的国家,拿出一分钱去,也要得到民众和议会的认可。美国一向从理念上,就和欧洲起于利益纷争的战争划清界限。因此,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出兵,仅仅为了打出和平。“二战”后的欧洲又基本上是与“一战”后雷同的局面。美国民众刚刚牺牲了大量自己的子弟,现在要给惹事的欧洲大量送钱,很难想通。
马歇尔将军是个实干家,不善演讲,可是,现在他逼着自己,不仅到国会还跑遍全国各地,向民众发表演说。他苦笑着说,这活像一个政治家在那里竞选参议员、竞选总统的劲头。他不仅对民众动之以世界和平的理想,也晓之以世界经济互动的道理。最终,马歇尔计划终于被美国民众所接受。
从1948年至1952年,美国以一百三十亿美元,相当于1997年的882亿美元,援助了欧洲十六个国家,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恢复欧洲经济。马歇尔计划非常有效,战后的欧洲,迅速站立起来了,有了自己重新起步、发展的基础。这不仅是一个经济援助成功的例子,也给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
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作为战胜国的法国,向战败的德国过度索取赔偿。德国因此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由于民众慌不择路,希特勒的纳粹党伺机而起,最终祸及世界,首先就祸及它的邻居法国。马歇尔将军用它的计划,向世界宣扬一个理念,贫穷不仅孳生罪恶,也助长集权政治,最终威胁和平。国际社会有责任消除贫困,扶助民主理念。他还向世界传达这样的信息,一场战争的胜者,可以不是趾高气扬的征服者和压榨者,而是战败国人民的朋友和救援者。因此,马歇尔计划也包括了当时的西德,联邦德国迅速恢复,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
1953年,马歇尔将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我们走出博物馆。秋日的阳光,正暖暖地透过枝叶斑斑斓斓地洒下来。一阵微风拂过,金黄色的秋叶地落下,覆盖在尚未枯黄的绿色秋草上,草坪就像这里的风格,一丝不苟。我们再次走到马歇尔将军的雕像前,身边时而走过一些年轻的军校士官生。他们将幸运地在这样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优良传统的学校里,铸就一个军人的灵魂。
军人的灵魂不仅是有勇有谋,更是把生命融入使命。

第一辑  百年之痛——访维克斯堡之一
维克斯堡(Vicksburg)是密西西比河边一个著名小城市。如果沿20号州际公路往西开,横穿密西西比州,快要上大桥跨过密西西比河的时候,公路右侧高坡上闪出的红墙绿瓦的城市,就是维克斯堡。一百多年前,维克斯堡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又是扼守密西西比河大动脉的军事要塞,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之为“美国的直布罗陀”。
南北战争刚打响的时候,战场集中在东部的弗吉尼亚州南方邦联首都里士满一带,密西西比州还是南方邦联的大后方。林肯总统却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告诫手下的将军们:“你们看看,这些人占领着一大片土地,维克斯堡是这片土地的一把钥匙。只有把这把钥匙放进我们的口袋,战争才可能结束。”两年半后,1863年春天,林肯总统命令北军格兰特将军率军沿密西西比河南下,来取这把钥匙。这就是南北战争史上最具战略意义的一仗——维克斯堡战役。
我们用圣诞节假期做了一次密西西比下游之旅,又一次访问了这个美丽的城镇。

我们是从密西西比入海口的新奥尔良开始这次假期旅游的。离开新奥尔良以后,上61号公路往北开,基本上和密西西比河平行。我们知道那辽阔浩瀚的大河就在我们左边,却很难看到大河。密西西比河两边几乎都是平坦的湿地森林,水大的时候,浩浩荡荡地漫延,把森林都泡在水里;水退下则留下浓密的树林藤蔓和沼泽。我们想尽量贴近大河,大河却总是把我们推到十几公里外干燥的高地上。
61号公路穿行在起伏的林地之中,双向四车道却“车烟”稀少,经常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开车时心里就老想着最好出来什么东西可以看看;突然看到有一条小道折向大河方向——进去看看吧,我们就一头扎进密林深处。林中小路铺设得非常好,曲曲弯弯,午后的太阳一会儿出现在左边,一会儿出现在右边。除了连续弯道的警告牌以外,也没有什么路牌,不知会开到什么地方,只知道我们是在大河和61号公路之间,要丢也丢不到哪里去。偶然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林深不知处的大房子,大片草坪和花园打理得非常整齐。这些想来就是以前的庄园了。当落日快要隐入密林的时候,突然出现一块标志牌:温莎庄园遗址——原来在这儿,我们一直想看的就是它。
温莎庄园曾经有一栋大房子,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古罗马的柱子形式,南北战争以后在一次大火中烧毁,庄园被废弃。直到我们站在荒无人迹的废墟前,才深深感叹罗马柱的魅力。废墟其实就是房子烧毁以后残留下来的几排巨大的柱子,黄昏的树林里,风停了,鸟栖了,暮色从四面八方悄悄地拥上来,只有远处的夕阳照亮了那高高的科林斯柱头。
离开温莎废墟,天就黑了,我们却不知道自己在地图上的什么地方,黑暗中也没有什么可看的,就盼着最好有个地方可以歇息。终于,前面出现一个城镇,看路牌知道是吉布森港(Port Gibson),正是我们要找的地方。在这个小镇,曾经打了维克斯堡战役的重要一仗。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命脉。沿河的所有出产,都靠这条大河运出去,送往东部海岸、送往欧洲。南北战争期间,这条大河保障着南方的商贸,也保障着南军的军事供给。早在1862年初,北军就要切断南方的这条运输线。二月,北军攻占了北面田纳西州境内的两个沿河要塞;四月,北军占领了南面入海口的新奥尔良。但是,只要维克斯堡在南方手里,南方的军事供给就仍然可以用船运到维克斯堡,再通过维克斯堡的铁路运往前线。林肯总统随即命令占领了新奥尔良的北军将领法拉古将军(David Farragut),沿河北上攻打维克斯堡。
法拉古将军尝试着打了一下以后报告说,维克斯堡易守难攻。密西西比河两岸都是沼泽湿地和湖沼,陆上士兵和辎重无法沿河运动。维克斯堡位于密西西比河东岸的一处陡壁高地,西面是大河,南军在维克斯堡沿河的高地上排好了炮阵,居高临下,从河上进攻几乎是自杀。它的南面和北面都有沼泽湿地的护卫,难以接近,只有东面山地有铁路和陆路可通,就是现在20号州际公路的走向,不过那面是南方邦联的大后方。维克斯堡这把钥匙,攥在南方手里,绝非轻易可取。
1863年春天,林肯总统命令格兰特将军从北面田纳西州分水陆两路南下。陆上一路,在河西的路易斯安那境内,避开沿河沼泽湿地,走泥泞的小路南下。海军一路,由鲍特尔将军(Daivid Dixon Poter)率领,沿河南下。可是,当他们从河上能远远看到维克斯堡山顶上法院大楼穹顶的时候,只能停下来了。维克斯堡的南军守军,以逸待劳,无论是陆上还是河上,都是不可攻克的。
格兰特将军在此停滞良久,百般试探不成。最后,他决定采取大迂回的战略。他的计划是绕到维克斯堡的下游,从下游南军防守薄弱的地方渡过河,然后深入河东的南军腹地,绕到维克斯堡的东面来。为此,一方面他命令陆上士兵携带辎重穿越泥沼小路,行军到下游;另一方面,他需要船只在下游处把陆上士兵渡过河。为此,他命令鲍特尔将军的船队强行穿越维克斯堡河段。4月16日夜间,北军船队熄火熄灯,顺流往下漂,企图借夜色的掩护,溜到下游去。船队接近维克斯堡的陡壁时,南军的哨兵发现了,一声呐喊,南军把浸透油膏的棉花包点燃,投入河中。河上漂满燃烧的棉花包,把河面照得通亮。河岸上,维克斯堡的南军大炮连续射击,隆隆的炮声震得大地颤抖。
这是南北战争史上最大胆的一次军事行动。这次北军的运气太好了。尽管几乎所有船只都被多次击中,尽管损失了一艘运输船,鲍特尔将军的船队还是在夜色里赢得了宝贵的几分钟。南军的炮火晚了,船队在炮林弹雨中奇迹般地通过了维克斯堡,在下游一个叫“大湾”的地方和陆上部队会合。
大湾是这一河段里适合渡河的地方,河东有南军的防守要塞。4月29日,北军舰队对大湾要塞实施连续炮轰,企图为陆上部队渡河创造条件。结果舰队遭受要塞炮轰损失惨重。鲍特尔将军报告说,大湾要塞是密西西比河上最坚固的地方。北军不得不放弃在此渡河,继续沿河南下。最后北军在吉布森港附近渡过了密西西比河,和驻守这个小镇的八千南军展开激烈的攻防战。这一仗打得极为惨烈。最后南军失守,往东北方向撤退。南军的阵亡者,被小镇的镇民们安葬在今日小镇的“冬绿墓地”(Wintergreen Cemetery)。这一仗证明,南军没有兵力全面防守住密西西比河。密西西比的钥匙,岌岌可危了。

我们投宿在吉布森港惟一的一家旅馆里,旅馆是黑人开的,很干净很安静。找晚饭吃,除了一家快餐店外,只有一家鱼饭店。靠着大河,吃鱼挺好。鱼饭店进门墙上有一张很大的鱼图,画着密西西比河的各色鱼种,标着拉丁学名,好像是科普教材。开票的黑人女孩子说,今天只供应“水牛鱼”(buffalo fish)。什么是水牛鱼?她说了个拉丁学名,我们还是不懂。厨房的黑人小伙子说,进来看吧。进得厨房,当中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养着大鱼,大的有一米多长。小伙子摆出架势,捞出一条两尺来长的鱼来,一下子扔掉地上,大鱼扑腾着,溅得所有人一头水。我们一看,就像我们的黄河大鲤鱼。就吃这水牛鱼了。可惜小伙子不管什么菜谱,做鱼的方式只有一个:油炸,炸得喷香。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小镇上边走边看。这个小镇,有一些保养得非常好的老房子。值得一看的老房子门口,都有格式统一的说明牌,介绍房子的建造年代、风格特点、历史典故。在这密西西比河边的密林深处,这个小镇显得不可思议的安静和健康。我们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小的镇子里有那么多的教堂。仅在一条短短的教堂街上,就有八个教堂比邻而立,分属从天主教堂到犹太教堂等不同的宗教流派,而且建筑和历史都有一定的名堂,都值得细细探究一番。
怪不得传说当年格兰特将军进了小镇,说道:“这个镇子太美了,下不了手烧它。”(toobeautifultoburn)

北军攻占吉布森港以后,继续北上,于5月13日在维克斯堡东面的密西西比州府杰克逊附近激战。占领杰克逊以后,形成一条防线,阻挡从东面调集的南军增援。随后,北军沿着杰克逊到维克斯堡的铁路向西推进。南军为保卫维克斯堡,只能将防线收缩,集中在维克斯堡,背靠密西西比河,在维克斯堡外围北面、东面、西面构筑炮阵防线。几天后,格兰特将军的八万北军,兵临城下。
5月19日,北军进攻维克斯堡,被南军击退。5月22日,北军经过休整,备足弹药,再次发起进攻。从清晨开始,北军大炮对这个河边小镇实施连续四个小时的轰炸。上午十点,北军的士兵从三英里长的前线同时出击。这一仗是南北战争历史上最血腥的战斗之一,双方士兵都打得非常顽强。北军一度在几处突破了南军防线,占领了城郊的铁路枢纽,南军士兵硬是拼刺刀重新夺回来。南军的阵线上,一度有几处同时飘扬起北军的军旗,可是随后又被一拥而上的南军拿下,再次升起南军的旗帜。当夜色降临的时候,北军被击退,两军阵地之间,留下了三千具北军士兵的尸体;还有数不清的伤者,在炮火烤焦了的土地上,挣扎着爬回自己的阵地。
这一仗让格兰特将军认识到,维克斯堡不愧是固若金汤,硬攻是无法奏效的。随后几天,战火停息。可是,战场上的三千具士兵尸体,却在密西西比的骄阳下暴晒着,两军阵地上突然冒出了数不清的苍蝇,尸体的气味令人不安。24日晚上,维克斯堡守军通知格兰特将军,明天守军将短暂停火,以便北军收葬他们的阵亡士兵。
第二天,维克斯堡郊外的战场上,出现了短暂却令人难忘的和平景象。双方士兵走出战壕,收埋自己一方的阵亡士兵。南军走到了北军的战壕里,北军也走到了南军的战壕里。他们互相问候、交谈,互相提供方便,互相致谢,互相款待对方一支烟、一杯水。在很短暂的空闲里,有些士兵甚至一起玩了一会儿纸牌。北军的安德森上校在日记中写道:我看到我们这边的一个年轻士兵,在两条战壕之间,遇见了他在南军中的兄弟,他们两兄弟坐在一段木头上,一起聊了一会儿。
这也是战争中最为惨痛的时刻:士兵们发现,他们浴血拼杀的敌人,其实和自己一模一样,是普通的农家子弟,是平常的城镇孩子。在战斗中,士兵只有一条路,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取胜。为此,你不杀死敌人,敌人就要杀死你。可是,内战的敌人,其实和自己一样,善良纯朴,怀着高尚的道德心。甚至,那就是自己的兄弟。
当停火宣布结束,双方召集自己的士兵。南北阵营的士兵互相告别,互道珍重。北军立即把维克斯堡包围得严严实实,下决心要把这把钥匙拿到手。长达四十天的维克斯堡围城战开始了。

格兰特将军在进攻失利之后,决定把维克斯堡困死。这时候,维克斯堡西面的密西西比河,上下游都是北军的船队封锁,水上供给已经中断。陆上则是格兰特将军的大军,构筑了炮阵和战壕,围得水泄不通,连一只兔子都跑不进去。北军对维克斯堡阵地实施炮轰。南军士兵只能利用战壕和地下掩体躲避。维克斯堡市民为了避免炮火误伤,也在自家房子院子和路边坡坎上挖掘地洞,在北军炮轰的时候就钻进洞里。
维克斯堡本来就是一个不大的城镇,外界供应中断,粮食立即吃紧。商店里货架一扫而空。守军司令宣布粮食实行配给。围城进入六月下半月,维克斯堡已经接近断粮。市民们依靠每天少得可怜的粮食配给,用各自可能的办法生存下去,越来越多的时间是待在地洞里,已经没有力气做其他的事情了。城内的工商业基本上停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维克斯堡本城的《公民报》,竟然没有中断,还是断断续续地印出来,向本城市民报道新闻。惟一不同的是,纸张早已用罄,《公民报》只能印在仓存的壁纸背面,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有心思用壁纸糊墙了。
南军的士兵也在挨饿,虚弱不堪,病患越来越多。他们日夜待在战壕里,白天暴晒,夜晚寒风,很多人已经没有力气站着望了。
六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