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听途说罢了。”蔡瑁并不相信这种夸张的流言:“我就不信左咛真有三头六臂。”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左咛杀吕布是事实,攻破虎牢关也是事实,有此两点,我等就不能小觑。”蒯越的哥哥蒯良说道。
“不错。”其他文武也不得不认同这一点。
左咛,不好对付。
“如之奈何?”刘表很丧气,现在袁绍的势力太大了,而且没有了董卓这个粗鄙武夫祸乱朝政,天下也越来越安定,刘表可不敢跟中央叫板。那不是叫板,那是自寻死路。
“这……”在场智力最高的蒯越也只有八十出头而已,又哪有什么好办法?
造反?没那个胆子。
正如刘表丧气的那样,大势如此,如之奈何?
“不如下毒!”蔡瑁阴测测的说道。
众人齐齐一寒,却沉默了。
下毒,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只是左小右如果真的死了,袁绍那边不知道什么反应?这些风险在座众人未尝不明。
说实话,风险太大。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蒯越等头脑比较清楚的谋士在沉默片刻之后,还是摇头表示了反对。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说,怎么才行!?”蔡瑁急了。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刘表,你走吧!我舍不得荣华富贵。
荆州这些人本来就是一帮只在乎自身利益的宗族子弟,刘表走了,并不影响他们升官发财,荣耀地方,但如果刘表不走,他们就要面对袁绍和左小右带来的麻烦。
孰轻孰重,这些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唯一不爽的就是蔡瑁,谁让蔡瑁的姐姐是刘表的老婆呢!如果刘表走了,这几年他们蔡家对刘表的投资就打了水漂。
可士族就是这样,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刘表的投资算是失败了,但至少没赔本,接下来左小右过来,蔡家依旧可以进行投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刘表被荆州士族放弃,却把他气个半死,结果真的抱病在床,半死不活。等左小右抵达荆州之后,看到刘表这半死不活的样子,一脸懵逼:难道刘表真的抱病在身,不能远行?
……
总而言之,左小右顺利的当上了荆州刺史,并开始稳定荆州这边的情况,收拢兵权,听从中央的直接领导,然后开始改善荆州这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打造水师。
未来,左小右会打造一支无敌的海上舰队,巡航全世界。
封建社会的弱点就是到了某个阶段,就会出现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出现。到那个时候,百姓没有地种,没有饭吃,就会造反,就会对文明造成巨大破坏。所以左小右在没有做君主的想法之前,他现在的想法就是为大汉朝开疆拓土,不断扩张,让那些士族地主无论怎样兼并土地,百姓依旧有种不完的田地,吃不完的粮食。
到那个时候,地主发现粮食不值钱,地更不值钱的时候,大概就会想办法从工业、科技等方面入手,收敛财富。
底层百姓只要过得好,就不会造反,中上层有办法在别的方面赚钱,底层百姓也不会在意。上层有上层的忙碌,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的安逸,左小右觉得这样的模式至少可以保证未来几千年的平稳发展。
在荆州开始平稳发展的时候,袁术那边却出了状况。
自从十八路诸侯攻破洛阳,袁绍一步登天之后,袁术却率军返回了寿春,然后招兵买马,大建宫殿,大赏群臣,然后……称帝了。
这一下子就点燃了天下烽火,气的袁绍第一时间摔了杯子。
“蠢货!误我大事!”
袁术的确是个蠢货,不过袁术也有他的考量。他觉得他是袁家嫡子,名门正统,再加上有袁绍在朝堂上的势力,如果他登基称帝,袁绍一定会支持他。如此一来,天下就变成袁家的了,而他也会成为袁家的开国之君,荣耀万世。
只可惜袁术太想当然了,他身边的文臣谋士也太蠢了,根本就没想到袁绍之所以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因为他是‘挟’天子,如果没有天子,他就无法以令诸侯。
但袁术干了什么?他居然不承认现在的小皇帝,非要自立建国,那不是打袁绍的脸吗!
当朝大将军袁绍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向小皇帝下跪请罪,然后说和袁术再无关系,他要大义灭亲,亲自讨伐袁术。
袁绍这番作为赢得了小皇帝和满朝文武的‘感动’,不管袁绍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这番表态就值得称赞。
袁绍当然想不出向小皇帝下跪的主意,这都是左小右当年在上任荆州以前给袁绍留下的锦囊妙计,其中一只锦囊就是袁术如果称帝,就打开看看。袁绍昨天晚上看到了这只锦囊里的妙计,然后今天照做之下,果然效果绝佳。
这样一来,袁绍对左小右的计谋更加信任。不过袁术是绝对要讨伐的,袁绍也真的亲自率军五万,征讨袁术。当然也对天下诸侯下达了旨意,要他们一起剿灭袁术。
袁术是什么货色?袁绍太清楚了,不给他绝望一击,他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袁绍和袁术从小关系就不好,身为袁家庶子,袁绍也一直被嫡子的袁术瞧不起。从小到大,从里到外的不断被羞辱,让袁绍早就憋了一肚子怒气和怨气,这次袁术又险些坏他大事,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袁绍这次下定决心要消灭袁术,让他知道谁才是袁家真正的主人!(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混血黄月英
“你叫诸葛亮?”
袁术建国称帝,天下群起而攻之的时候,左小右却因为荆州离寿春有点远,所以没去帮忙,一直在荆州忙活自己这点事。
这天,左小右去了一趟黄家,也就是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家。
黄承彦何许人也?黄月英的爹,诸葛亮的老丈人。当然这是以后的事儿,现在诸葛亮才十岁,还只是黄承彦山门的一个小徒弟,离翁婿关系还差很远。
而黄承彦还有个亲兄弟叫黄祖,这黄祖又是什么人?就是历史上暗箭射死江东猛虎孙坚的人。当然这一箭是黄祖手下射的,只是功劳落在了黄祖头上。除此之外,黄祖还弄死过一个历史名人——祢衡。
祢衡又是什么人?从文名来看,祢衡写过《鹦鹉赋》,算是传世名篇,只不过更让他声名大噪的是他爱骂人,而且爱脱光衣服骂人的放荡行为。
比如曹操这样的奸雄,祢衡就光着屁股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其痛骂了一番。当时曹操很生气,但祢衡算是有点虚名,曹操懒得杀他,就把他送给了刘表。但祢衡到了刘表那里,刘表好吃好喝的供着,这小子却不识好歹,又把刘表骂了。
刘表这种君子也被惹恼了,干脆就把他送到了黄祖这个大老粗这里,然后祢衡作死的又骂起了黄祖。黄祖可没惯着他,当场就把他杀了。
由此,祢衡成就了一个天下皆知的不作不死的典型。这个人告诉我们,有点才华别嘚瑟,不然让你坟头野草高三尺。
黄祖杀了孙坚,又杀了祢衡,也算是青史留名。而黄承彦就是黄祖的亲兄弟,按照历史来说,诸葛亮和黄祖算是有点亲戚关系,但现在的诸葛亮只是一个十岁小童,左小右在拜访黄承彦的时候,就看到诸葛亮正在和十几个小屁孩在学堂上听黄承彦讲学。
因为在场这些孩子就诸葛亮个头最高,坐在最后一排,左小右为不打扰黄承彦授课,就坐在了后面,和诸葛亮相邻。
诸葛亮看到学堂里来了一个成年人,且气度不凡,就好奇的问了一句:“你是谁?”
左小右觉得这小孩有点意思,那双眼睛看起来灵活中不失沉稳,显然是个聪明,却又饱经生活困苦的孩子,于是含笑反问:“问别人以前,不先自我介绍吗?”
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当了真,点点头,道:“我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
然后出现了最初那一幕。
“你听过我的名字吗?”诸葛亮有些讶异。
“当年游学之时,在徐州琅琊听说过诸葛家族。诸葛这个姓氏很少见,莫非你是琅琊南下的诸葛族人?”左小右说道。
听完左小右这番话,诸葛亮惊讶万分:“先生真是神人,竟能从亮的姓氏中推测出亮的来历。亮的确是徐州琅琊诸葛族人,如今就住在隆中,是黄先生弟子。”
“原来如此。”左小右点点头,随后又和诸葛亮交谈了几句。
不愧是智多近妖的诸葛亮,哪怕只有十岁,却难掩敏捷的思维,以及一定的才华。
虽然受限于眼界而偶有天真之言,却展露出了惊人潜力。只需培养得当,定会成为名传千古的风流人物。
天才,果然自幼不凡。
左小右在和诸葛亮交谈的时候,正在讲课的黄承彦也在频频观察左小右。
左小右来拜访他,自是呈上了拜帖。堂堂荆州刺史,天下第一神将,名声极大的左小右要来拜访他,自是一件让他面上有光的事,但作为一个真正的文人,黄承彦却因为要讲课,暂且对左小右告了个罪,让他等一等。
当时黄承彦心里很忐忑,生怕左小右会发怒,但现在看来,左小右不但没有发火,反而和他的弟子诸葛亮聊的火热,这让黄承彦放心之余,也对左小右的眼光赞叹不已。
自己的徒弟自己知道,诸葛亮的确是他弟子当中最出众的那个,左小右能一眼就看出诸葛亮的才华,并折节下交,黄承彦也不得不佩服左小右的胸襟气度。
“传闻左小右不但武艺惊人,才华更是不凡,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黄承彦心中有了计较,很快就讲完了今天的课,然后迈步走到后排,抱拳一礼:“山民黄承彦,拜见刺史大人。”
听到黄承彦对左小右的称呼,所有孩子们都发出了一声惊呼,诸葛亮更是目瞪口呆,万没想到之前跟自己聊的很投缘的左小右竟是大名鼎鼎的荆州刺史。
“你……”
左小右微微一笑,还礼道:“左咛冒昧打扰,还望黄山主恕罪。”
“大人言重了,这边请。”
左小右和黄承彦离开后,现场的孩子们激动的聊了起来。
“连刺史都来拜访老师,老师真是太厉害了。”
不管怎样,刺史和这些孩子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是自己老师有面子,他们脸上也有光。这种感觉就像后世名校子弟,一开口就非常骄傲的说:
“我是北大的!”
“我是清华的!”
“我是南开的!”
“我是复旦的!”
那种骄傲是掩饰不住的,因为学校强,学生自然有光。
但如果一开口就是:“我是抚油的……”
张雪峰老师会给你无穷的信心……
诸葛亮想到自己竟然和一州刺史面对面交谈,而且气氛和朋友差不多,小小的心灵就难以平静。
从今以后,他就可以拿着自己和********的照片到处招摇撞骗了……
另一边,左小右和黄承彦去了会客室,立即有一个小丫头端茶走来:“大人请用茶。”
左小右看着这个头发暗黄,皮肤微黑,充满异域风味的混血小丫头,不禁愣了下,随即笑道:“谢谢。”
端过茶杯,左小右扭头问同样有些愣神的黄承彦:“黄山主,此女的母亲可是西域人?”
黄承彦回过神来,有些尴尬的点点头:“大人博闻强记,山民佩服。”
左小右轻笑一声:“只怕此女与黄山主关系不浅吧!”
黄承彦更尴尬了:“此乃小女月英,山民管教不严,冲撞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黄月英?左小右微微讶然,没想到眼前这个小女孩就是名传后世的黄月英。更让他惊讶的是,黄月英竟然是个混血儿。
历史和民间对黄月英的记载就是头发黄,皮肤黑。
头发黄是肯定的,现在的西域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那边有的是金发美女,如果黄承彦娶了个金发美女,生出黄月英这样的黄发女孩就很正常了。
至于皮肤黑……其实也算不上黑,估计是小丫头喜欢在外面玩,给晒黑了。
原来如此,原来黄月英是个混血儿,而且不但不是丑女,反而非常漂亮。
只可惜黄月英生错了时代,在这个时代,黄月英并不符合汉朝人的审美,才会被当地人称之为丑女。
估计黄承彦和家里人也觉得黄月英不好看,以后很难找到好婆家,所以才会从小培养黄月英学文化吧!
人丑就要多读书,有了文化才有希望。比如历史上的黄月英不就嫁给了诸葛亮这个大帅哥了吗!
“何来冲撞之言?”左小右摇摇头,看着这个混血小美女,称赞道:“年纪虽幼,却十分可爱,只怕未来会迷倒无数青年才俊。黄山主有个好女儿啊!”
“啊!?”黄山民和黄月英惊讶不已。
可爱?迷倒无数青年才俊?
黄月英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是说我吗?
黄承彦惊讶之后,却在苦笑:“大人不必说此违心之言,小女容貌丑陋,当不得大人赞美。”
“丑?”左小右大笑摆手:“世人有眼无珠,如此美人胚子却被叫丑,真是……”
左小右摇摇头,叹道:“只恨咛早有妻室,不然定求君女。”
“大人此言……”见左小右说的无比认真,黄承彦真的惊呆了:“可当真?”
“自然。”左小右郑重点头,看了黄月英一眼,叹了口气:“只可惜世人不知君女之美,委实可惜。”
一再被左小右赞美,黄月英眼睛里充满了羞涩和喜悦:“多谢大人赞美,月英感激不尽。”
“实话实说罢了,何来赞美?”左小右摆摆手,又叹了口气:“可惜,可惜啊!”
黄月英眨着眼睛,咯咯笑了一声,转身退了出去。
黄月英离开后,左小右就和黄承彦说起了正事。
“大人要在民间开设启蒙学校?”听了左小右构想,黄承彦惊叹万分:“如此一来,天下平民百姓之子也有开蒙机会,如此开启民智,当是天地大功啊!”
黄承彦很激动,如果这件事推成了,虽然会影响士族的利益,却也开启了民智,让大汉子民更为高贵,而且他黄承彦作为主要推广人之一,也会名传青史,搞不好还会被封为圣人,自此之后天下又多了一个‘黄子’。
这种事当然有很多真正高贵的读书人想做,但是没有朝廷的支持是肯定干不了的,现在有左小右这个荆州刺史大力支持,黄承彦想到美好的未来,自是心潮澎湃。
但兹事体大,他想和一些好友商量一下。
表明了态度之后,左小右表示了理解,并表明刺史府的大门一直为黄承彦敞开。
在黄承彦的感激之下,左小右告辞离去。(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女校长蔡琰
公元193年,阳春三月,荆州十余地兴建了第一批政府牵头的学校,招收当地十三岁以下平民百姓家孩子入学读书。
十余年前,左小右已经将造纸术推广到全国各地,如今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造价低廉,即便是平民百姓家也买得起、用得起。
学校实施五年义务教育,也就是上学不用学费,书本费和杂费也很少,普通家庭完全承担得起。最重要的,学校是直接和政府挂钩的。
只要完成五年义务教育,如果有了一定的才学,政府就可以为毕业生安排工作,虽然不一定能做官,但各种文职工作依旧非常体面,且收入不菲。
另外还有各种机构也会挑选合格的人去进修,前途不可限量。
这样的政策让荆州的平民百姓激动不已,当得知这是刺史大人和当地很多有文化的人共同推行的政策,无数百姓都为他们在家中立起了长生牌位,若是偶然在街上遇到这些人,更是会激动的将自己能给的好东西都给他们,虽然对方不会收,却也代表了百姓的一片心意。
荆州现如今的学校能顺利推行,左小右真的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袁绍那里。因为很多世家大族发现了学校是打破他们掌控文化的弊端,所以天下士族纷纷反对左小右大面积开设学校之举,更是反对左小右的学校竟然是五年免费教育,这实在太欺负人了。
于是无数弹劾左小右的奏章如雪花般一片又一片的呈到了袁绍手里。袁绍见左小右干了这种事,也有点皱眉,不过他也在这中间发现了其中对掌权者的好处。
只要天下有的是人才,还愁无人可用吗?
袁绍是士族出身不假,而且他更是士族的代表人物,但正因为出身士族,袁绍才更了解士族对掌权者来说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皆大欢喜,用不好,一旦士族撂挑子,皇帝就别想好。
如果袁绍这辈子就是打算做一个权臣,那他肯定会反对左小右干这种事,但他现在已经做起了皇帝梦,那么如果以后当了皇帝,他肯定需要大量的人才来管理天下。到那个时候,只凭士族这点人根本不够用,而且士人一旦撂挑子,他就要完蛋。
面对一堆士族的压力,袁绍不得不把左小右召回洛阳问对。
然后左小右在洛阳和袁绍私下里见了一面之后,特意把学校对掌权者的好处说了一遍,听的袁绍连连点头,但袁绍的担心同样是需要左小右去解决的。
面对士族方面的压力,左小右使出了和稀泥的办法。
第二天在朝堂上,左小右面对士族官员的压力,只说荆州有很多穷山恶水的刁民,那为什么刁民那么多呢?就因为刁民什么都不懂,只会搞事情,所以他开设学校就是希望这些刁民的孩子们学习礼仪荣辱,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肃清刁民的存在。但因为他不知道这么做能不能肃清刁民,所以才拿荆州做试点,如果证明这么做好使,那么他就会建议天子将学校开遍全天下。
听左小右在朝堂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那些士族官员们都听不下去了:“住口!你这分明就是一派胡言!”
“我一派胡言?”左小右看着站出来的士族喽啰,冷笑一声:“这么说来,你有办法让天下不再出现刁民?”
“这……”
“还是说,你巴不得天下都是刁民?”
“胡……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