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安就这么抱着蛮蛮,抚摸蛮蛮的肌肤,给她温暖和安心,让她舒服和惬意。
蛮蛮就这么躺在李安的怀中,像一个幸福的小女人,陶醉的躺在自己情郎的怀里。
美好而甜蜜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阳光很快就西沉了,气候变得更加寒凉,就连身体强壮的李安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蛮蛮被冷风吹得睁开了双眼,见太阳已经快要落山,忙从李安的怀中挣脱,莞尔一笑:“安安少郎,天快黑了,我要回去了。”
“这就要走么。”
李安正享受呢?当然有些不舍。
“天黑看不清路面,现在必须赶回去,你……明天还会过来吗?”
蛮蛮小娘羞涩的问道。
李安点头道:“只要蛮蛮小娘想见我,我明日就还会过来的,你家里远吗?要不要我送你。”
“不算远。”
蛮蛮小娘说着,轻声道:“若是你想送的话,也可以的。”
李安轻轻一笑,牵着蛮蛮小娘的手,缓缓迈步而行,他们先是沿着山路返回小溪旁,然后再沿着小溪旁的小路前往蛮蛮的家。
在小溪旁,蛮蛮小娘拾起自己的衣服和木桶,李安也捡起鱼篓,十几条鱼儿依旧在鱼篓里,一个都不少。
这让李安颇为感叹,后世的物品就算在你的裤兜里,也能很快被人偷走,而此时的财物,放在这里很长时间,却一个都不少,可见此时的民风还是比较淳朴的,远远好过后世,当然,这也是因为爨地的贫富差距不大,民风自然要好很多。
李安捉住的十几条鱼儿,足有几十斤重,送给蛮蛮小娘的话,她一定非常高兴,而且,可让她与家人吃上好多天的。
有李安作伴,蛮蛮小娘并不担心走夜路,所以,他们二人走的很慢,时不时的谈论一些让人开心的话题。
直到太阳完全落山,蛮蛮小娘都还没有到家,当然,离家也不远了。
“安安少郎,过了前面的小树林就是我家了。”
快到家了,蛮蛮心头涌出一阵温暖,不过,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家距离南宁州有好远的距离,李安要是回去的话,需要走很远的路程,而且,天黑之后,城门是关闭的,也就是说,李安今夜很有可能回不去了。
“安安,你怎么回去,你若是今晚回不去,会不会被处置,听说唐军军纪严明,违反军纪是要被处置的。”
蛮蛮突然担忧起了李安。
李安轻轻一笑,摇头道:“敢处置我的人还没生出来呢?蛮蛮小娘,天已经很晚了,你快回去吧!估计你的家人一定很着急。”
“天这么黑,你不怕么,要不就留宿我家吧!”
李安按了按蛮蛮的脑袋,轻声道:“我不怕黑的,蛮蛮,快回去吧!听!你的家人在呼唤你。”
“是阿娘在叫我,那我回去了哦!明日,你可别忘了过来。”
蛮蛮莞尔一笑,转身欢快的跑开了。
看着蛮蛮小娘跑开的身影,李安心头想象出一副温馨的场景,一个年老的女人,将蛮蛮小娘紧紧的抱在怀中。
‘鱼,鱼还在我手里呢?’李安突然发现本打算送给蛮蛮小娘的十几条大鱼,还在自己手里,于是,迈步走向小树林,并看到蛮蛮的阿娘抱着蛮蛮,并拉着自己的女儿往家里走。
这是一个很小的村落,仅有十余户人家,看上去安静而谐和,蛮蛮的家住在最外面,看上去非常的破败,仅有几间破草屋。
不过,李安能看得出来,贫穷的父母非常疼爱蛮蛮小娘,见蛮蛮晚归非常的担心,而在见到蛮蛮之后,又非常的开心。
李安没有打扰他们,悄悄的走到门外,将鱼篓轻轻的放下,并下意识的看向屋内。
屋内的几案上放着几盘很普通的饭菜,很显然都已经凉透了,不过,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将就,冷饭冷菜照吃不误。
看着善良的一家人吃着饭菜,李安心里有些酸酸的,他现在的地位已经不低了,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但家人在哪里呢?家的温暖又在哪里呢?
看着小女儿态的蛮蛮,李安突然有一种负疚感,他跑来小溪找妹子,就是为了玩玩而已,但自己毕竟太帅太优秀,万一蛮蛮小娘对自己一见倾心,自己却无法对其负责,岂不是害了人家,这种不负责任的事情,岂是李安能做得出来的。
一个人,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一定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这么多的束缚,也没谁敢强迫李安负责,但李安有时候却过不了心里这一关。(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八章 暗藏危机()
李安总体还算得上是一个好人,至少李安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当然,李安所认为的好人,并不是如后世雷锋一样,到处去做好事,赢得所有人尊重的哪一种,而是不去做让自己良心不安的坏事,这在李安看来就已经是好人了。
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绝对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最好不要做,损己利人的事情,李安似乎还没有这么高的情操,而利人利己的事情,才是李安最喜欢做的。
一下午都与蛮蛮小娘在一起,不过,并没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李安从怀中摸出一挺金子,悄悄的放在鱼篓里,而后转身离开。
在离开的一瞬间,李安已经决定,不能再抱着玩玩儿的心态,与蛮蛮小娘接触了,万一蛮蛮小娘认真了怎么办,李安再坏也不能害了人家啊!
对,一定不能再玩了,自己这么帅,这么优秀,蛮蛮小娘是一定会动心的,长痛不如短痛,这一挺金子和十几条鱼,算是自己对蛮蛮小娘爽约的赔偿了。
李安迈着坚毅的步伐,大步向南宁州方向走去,战马和几名护卫就在几里外的道路旁等候,见李安一直没回来,几名护卫吓得脸都绿了,见到李安之后,方大大的松了口气。
南宁州是有宵禁的,不过,这对于李安来说,是形同虚设的,因为李安现在是南宁州的最高官员,平南军的新任统帅南霁云都是他培养的,平南军众将士更是全部认识他,当然不会有人阻止他入城了。
李安与众护卫策马疾奔,在夜半之前,终于抵达南宁州,并让守城将士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入。
第二日一早,李安并没有前往小溪,因为他已经决定,不再抱着玩玩的心态去‘祸害’蛮蛮小娘了。
况且,还有两个多月,他就要离开爨地了,有一些东西,还是要交代南霁云一下的,以免这个从军不久的将领犯错误。
“将军,南将军来了。”
李安一愣,抬眼便看到南霁云大步走了过来。
“南霁云,当上了平南军统帅,感觉怎么样?”
李安高兴的问道。
南霁云呵呵一笑:“也不怎么样,本以为会很威风,但各种烦心事太多,忙的我焦头烂额的,这两日,还有一个女人整日缠着我,烦死了。”
李安一愣:“居然有女子缠着你,你走桃花运了,是什么样的女子,姿色如何?”
南霁云一脸嫌弃道:“狗屁的姿色,是爨守隅的母亲阿姹,这个老女人,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总往我哪里跑,还……哎……晦气”
很显然,阿姹这个半老徐娘,是对南霁云施展美人计了。
李安闻言,不自觉的笑了起来,不过很快就停了下来。
他突然发现阿姹这个半老女人很不简单,前些日子,阿姹一直缠着自己,而最近这些日子却在缠着南霁云,这中间的时间节点,就是南霁云被册封为平南军都督的那一天。
也就是说,从那一天开始,阿姹就应该知道,李安很快就会离开爨地,而南霁云才是爨地未来的最高权力象征。
‘这个阿姹到底想要干什么?她的儿子爨守隅已经被朝廷册封为,只领俸禄却不用工作的闲职,而且,若是没有特殊情况,将不可能获得改变,阿姹如此接近爨地的最高领导,难道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李安内心腹诽,皱着眉头看向南霁云:“这个阿姹很有心计,前些日子还缠着本将呢?你一定要小心这个女人,千万不要被她利用了,另外,密切注意爨守隅一家的动静,若爨守隅有反心,决不能留。”
南霁云凝目点头道:“好,我明白了,将军放心。”
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平南军有五千人马,昆州和南宁州各驻军两千,葫芦谷部署一千,但还是南宁州这一点最为重要,它是连接交州和益州的桥梁,这也是朝廷当初要在南宁州筑城的原因,所以,你日后就亲自驻守在南宁州这里。”
“末将明白。”
李安想了一下,继续说道:“我大唐控制爨地,不能只靠军队,还要依靠民生和文化,这本来不应该是你负责的,自有朝廷派遣的官员负责,不过,若你能配合朝廷任命的官员,会更好一些。”
“将军,这些东西我也不懂,怕是帮不上什么忙。”
李安说道:“这些都很简单,比练兵打仗还要简单,你只需负责大局就行了,又不需要你亲自去做。”
李安所说的民生和文化,是改善爨地的民生状况和输出大唐的悠久文化,让爨地百姓过上更富足的日子,并让他们认同大唐的优秀文化,以融入大唐的文化为荣。
说的具体一点,就是要让爨地彻底变成大唐的一部分,让人根本分不出这里与大唐的腹地有什么不同之处。
改善民生状况,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爨地还是非常贫穷和落后的地区,只有大唐的进驻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得更加舒心和富足,他们才能更好的拥护大唐的统治。
人心都是自私的,尤其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不论何人统治,只要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就会拥护统治者,尤其是那些没读过书的,连国家是什么都不清楚,哪儿来的爱国情怀。
改善民生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包括方方面面,比如,改善交通,让物品流通更加的容易,促进商业的繁荣,兴修水利,增加田地的抗风险能力,保证田地的收成,不至于产生饥荒,开办学校,让百姓们能读书识字,不至于什么都不懂,当然还有发展特色经济,利用爨地独特的气候特点,发展规模化的种植和养殖业,还有矿业等等。
总之,在李安看来,此时的爨地还是一个开发很少的半蛮荒之地,还有非常多的潜力可以挖掘,进步的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除了改善民生,还有一项更加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输出大唐的历史悠久文化,让爨地的百姓向往大唐的文化,并以自己是唐人而自豪,而输出文化的前提,当然是离不开基础建设的,学堂是必须兴建的,而学堂除了可以教人写字,更可以让他们学习广袤的大唐文化,增加认同感。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由大量的大唐官员来推动,而一旦爨地变得发达起来,这也算得上是这些官员的政绩了,李安的意思,是南霁云要配合与协助地方官发展民生,不能阻挠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扩展交通和兴修水利的奏折,李安已经派人送往京城了,而建造学堂并从内地调拨教书先生的奏折,李安还在筹备之中,毕竟,有很多细节问题必须考虑清楚,比如,如何让有文化的才子,心甘情愿的前往爨地,以及如何让野性十足的爨地孩童安安分分的学习文化知识。
经历了连续一年的动乱,爨地可谓是百废待兴,需要资金投入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铺路修桥和兴修水利都需要钱财,打击土匪和犯罪也需要动用大量的资源,也就是说,如何尽快让爨地恢复稳定,主要取决于朝廷对爨地资金的投入。
而如今大唐朝廷连续征战,又经历了一场很大规模的天灾,国库的物资不太多,根本抽不出太多的资源投入爨地,如此,李安觉得要另想办法。
泸州的金矿产量非常可观,若能将其与爨地发展挂钩,倒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样一来,泸州生产的金子,直接用来发展爨地,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
这个想法必须得到大唐皇帝李隆基的认可才行,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唐境内所有的物产都是皇帝的,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
而李安若让李隆基同意金矿与爨地发展挂钩,就必须将爨地的重要性一一罗列出来,让李隆基认识到,爨地是大唐可靠的大后方,是连接交州和益州的桥梁,现如今,大唐在东北、正北、西北和正西都有强敌,东部和南部是战略大后方,一旦爨地不稳定,大唐的南部江山就不稳定,如此,面临的麻烦就更加棘手了,所以,战略大后方必须要稳定,而必须稳定的前提,就是在爨地投入更多的资源,让这里尽快稳定起来,并在三五年后,能为大唐提供稳定的税赋来源,从而支撑大唐帝国全力对西部和北部的强敌进行打击。
如何措辞是个大学问,一国之君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而李安所要表达的观点,要正好能切中要害,让李隆基认识到爨地的重要性,从而全力支持爨地的发展。
如何一步步发展爨地的奏折,李安写好之后,就派人送往京城了,接下来的几日,李安督促附近招募的民工,对南宁州城进行修缮和加固。
经历数次血战,南宁州城墙已经破损的很厉害了,既然平南军要将这里作为总部,就必须加固城墙,以保证绝对的安全。
民夫们在努力的修筑城墙,老百姓在过着稳定快乐的日子,但也有一些不甘心的豪族,在密谋作乱,逼迫唐军离开爨地。
这一股暗流在暗中酝酿着,而成员主要来自于昔日的各支豪族军队,这些人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拥有很固执的民族偏见,认为自己作为蛮族,不应该被唐人所领导,这意味着被奴役。
这些不甘心的豪族及其追随者,在悄无声息的进行准备,准备在一个合适的时机,给大唐致命一击。
而他们的密谋虽然极为隐蔽,但任何有组织的团体,总有出现叛徒一类的人物,有的人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冒着被报复的风险,跑到南霁云那里去高密,并将他们的计划如实相告。
南霁云得知这一消息,并没有声张,而是立即前去找李安商议,毕竟,南霁云对李安非常佩服,觉得李安的见识远超他的见识。
“将军,爨地豪族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试图作乱。”
南霁云见到李安,单刀直入的说道。
李安冷不丁的听到这句话,感到大为诧异,忙问道:“到底怎么回事,慢慢说来。”
南霁云不慌不忙,将告密者所说的话,再次说了一遍,并征询李安的意见。
李安闻言,眉头微微蹙起,他也早有预感,毕竟,爨地被拿下之后,实在是太稳定了,而如今,这潜藏的暗流终于是漏出来了。
“他们的下手目标还未确定,他们在什么位置也不确定,这就比较难办了,我军仅有五千,分散防御必然难以应付,必须准备知道这些豪族下手的目标才行。”
李安认真的说。
“将军放心,我已经让那人回去了,只要有新的情况,他还会前来汇报的。”
南霁云也不傻,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再过两日,京城来的官员就要抵达爨地了,这些人都是文官,更是我大唐的栋梁之才,若爨地豪族对他们下手,成功率还是很大的,而且,会对我大唐造成很大的损失。”
李安首先想到的是大唐即将派来的文官,这些文官将负责统治和建设爨地,而且,都是读书人,在教育并不普及的古代,这些人全是大唐的精英阶层,是大唐的栋梁之才。
“将军,那末将就调拨五百人马,前去迎接这些官员,以免他们遭遇不测。”
南霁云说道。
李安轻轻摇头:“不行,即便这些人的目标真的是我大唐官员,我们现在也不能轻举妄动,一旦我们派兵保护,他们就肯定会停止行动,如此,我们将很难将他们一网打尽,所以,还是放长线钓大鱼比较稳妥,先搞清楚这些人袭击的准确目标,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即可。”
“将军言之有理,那我们就静观其变,等候下一步的消息,然后再做打算。”
南霁云轻声道。
李安点了点头,并告诉南霁云,要多派遣斥候,前往爨地的各处进行打探,毕竟,这种事情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个叛徒的身上,那样就太被动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不甘心做傀儡()
李安思虑再三,觉得自己的身边,或许就存在不甘心的豪族势力,阿姹与爨守隅不就是爨地豪族吗?而且,阿姹的夫君、爨守隅的亲爹爨归王,以前就是爨地最有威望的豪族,如今,大唐军队驻守在这里,他们就真的甘心做一个无权无势,只能领取朝廷俸禄的闲人吗?
至少阿姹不是这样的人,从她处心积虑接触南霁云,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而这样的女子一般都怀有一定的野心或者目的。
李安总有一种预感,觉得这些密谋反叛的头目就是阿姹和爨守隅,因为爨地的豪族头目已经损失惨重,威望最高的无疑就是爨守隅,一旦唐军退出爨地,爨守隅无疑会被推举为爨地之主,也就是说,爨守隅是唐军退出后最大的受益者。
当然,还有南诏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毕竟,南诏为了得到爨地,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代价,结果却是为大唐做了嫁衣,如此,皮逻阁与麾下的众臣子岂能甘心,若是不甘心的话,会不会与爨守隅取得联系,然后,图谋对大唐不利,以证明大唐没有能力稳定爨地,为了爨地的安宁,必须让南诏来坐镇。
总之,李安现在的重点怀疑对象是爨守隅、阿姹,以及南诏方面,当然,还有爨地的众豪族后代,只有他们才有可能反对大唐,而普通的爨地百姓,需要的只是安定祥和的生活,可不会在乎让何人统治。
为了不至于打草惊蛇,李安与南霁云都认为,此事要悄悄的调查,绝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就连派出去的斥候,都不知道自己调查的内容,到底是为了什么,以增加保密性。
“大兄,您找我。”
李飞羽大步走了过来。
李安直接下了道:“飞羽,你带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