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安轻轻一笑,给李隆基出了一个主意。

    “李安,你小小年纪居然能想出如此毒辣的主意,朕一直怀疑,你真的只有弱冠之年吗?”

    李隆基对李安的计策很是认可,但同时也惊叹李安如此年轻,怎么会有如此厉害的手段。

    “微臣就站在这里,陛下觉得微臣弱冠之年能有假吗?”

    李安淡淡一笑。

    “哈哈哈!李安,朕觉得让你担任右龙武军中郎将,实在是太屈才了,户部侍郎之位还有一个空缺,朕就任命你为户部侍郎,正四品官阶,你可有信心当好这个官?”

    李隆基倒是不吝啬,一开口就给了个户部侍郎的高官,这让李安大为吃惊。

    “陛下,微臣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毕竟,户部要管理天下的户籍,掌管收支,事情太过繁杂,微臣怕理不清头绪,辜负陛下的信任。”

    李安对这些繁琐的事情,还真是难以胜任,所以不敢轻易谢恩。

    “你多虑了,这些琐碎的具体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负责,你只需负责推行两税法即可,若是遇到阻挠,就按照你说的,找到他们兼并土地的证据,以欺君之罪要挟,让他们乖乖支持新政策,这样总可以了吧!”

    李隆基笑着问道。

    “谢陛下信任,微臣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李安高兴的接下了李隆基的任命,虽然没在户部干过,但小事杂事都有下面的人负责,自己只要一步步强迫所有人接受两税法就可以了,任务也不是很繁重。

    当然,此时的大唐还有一位户部侍郎,那就是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郭虚己,关于郭虚己,后人所知道的也就是那一面由颜真卿亲自书写的墓志铭了罢了。

    毕竟,若想在后世留名,要么做了利国利民的天大好事,要么就是做了恶事,普普通通老老实实是不会有人记住的,郭虚己就是一个认真工作的老实人,既没有太大的功勋,也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坏事,所以,历史不容易记住他,若不是颜真卿亲自书写的墓志铭被后日发现,可能知道他的人会更少。

    按照大唐的官员制度,从高到低,分为三省六部,其中尚书省下辖六部,户部只是六部之一,主要负责户籍和税收,也就是掌管财政这一块的,与后世的国家财政部差不多。

    户部起初的名称叫民部,一直延续了好几百年,但大唐的太宗皇帝名叫李世民,民犯了忌讳,于是就改成户部了。

    户部最高的行政长官叫户部尚书,正三品官位,而且只有一个,仅次于户部尚书的官员是户部侍郎,编制是两人,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人,因为一个尚书和一个侍郎已经足以处理户部的各种事情,而李安突然被封为户部侍郎,主要是李隆基需要有人负责推进两税法,而原先的两人显然无法胜任,所以,李安自然也无需做其它的事情,一心一意做好两税法就行了。

    李安在正堂之中,回答了李隆基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往往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让李隆基非常的满意。

    在主宅内院,杨玉环在赵六的指引下,参观了自来水洗手间和装了抽水马桶的恭房,而后又看了浴室。

    听说李安府邸的浴室,能够保证足以穿单衣的温度,杨玉环羡慕不已,她已经领教了蔬菜大棚里的温度,而浴室里也是装有壁炉的,如此,只要这些壁炉全部点燃,必然能够保证浴室的温度。

    “赵管家,这间浴室经常使用吗?”

    杨玉环随口问道。

    “回娘子的话,阿郎每隔三五日,就会与夫人一同前来沐浴,阿郎是好人,有时候洗完了,还会让我们这些下人接着洗,说是不能浪费水。”

    赵六心直口快,随口就说了出来,因为他看得出来,眼前的杨玉环并不坏,说了这些话,不会有什么不好后果的。

    “李将军倒是挺会享受的。”

    杨玉环不经意的笑了笑,她并不在意后半句,让她感兴趣的是李安与自己的夫人一同沐浴,毕竟,她也时常陪着李隆基一同沐浴,并做了很多羞羞的事情,一想起这些事情,他的脸蛋就有些火辣辣的,一种难以言说的兴奋之感由心头升起,这也许就是一种共鸣之感吧!

    “对了,刚来的时候,怎么没见李将军的夫人前来接驾?”

    杨玉环突然想起,她与李隆基刚到李安府邸的时候,只有李安一人带着一群奴仆跪拜接驾,并没有看到李安的夫人,当时,她倒是没有多想,可此时,他却非常好奇,很想知道李安的夫人长什么样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推行两税法() 
“回娘子的话,夫人今日身体不适,已经回房歇息了。”

    赵六当然也明白颜如玉不去接驾不合适,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他只有随口找一借口搪塞。

    “身体不适?那我去看看她吧!”

    杨玉环倒是没有怀疑什么,不过,她还是想去看看颜如玉,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赵六当然没有理由阻止,只得在前方带路。

    “草儿,快去通知夫人,娘子前来拜访。”

    颜如玉并没有身体不适,更没有卧床休息,她就站在屋内,并听到了赵六的话。

    “颜如玉见过娘子。”

    既然躲不过去,自然要勇敢的面对,况且,颜如玉早就听说皇帝李隆基身边有一位绝色美人,她也很想知道,这个绝色美人到底长得什么样,而此时未尝不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不必客气,抬起头来,让我好好看看。”

    杨玉环并没有因为得到皇帝的恩宠,而产生任何的跋扈之气,说话客客气气的,就像见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小姐妹似的。

    当颜如玉轻轻抬起头来的时候,两位绝色美人的表情同时震了一下,她们都没有料到,对方会有这么漂亮,也就是说,对方的漂亮超出了她们的预估。

    当然,杨玉环的惊讶更剧烈一些,毕竟,她从来就没听说李安的夫人有多漂亮,而颜如玉却或多或少知晓杨玉环的艳名,倒是有一点心理准备。

    “哦,娘子,快里面请,坐。”

    颜如玉愣了片刻,率先反应过来,并客气的邀请杨玉环进入室内说话。

    杨玉环微微一笑,看向身旁的鱼朝恩和赵六:“你们都在门外等候,我有话与李夫人单独说。”

    鱼朝恩与赵六颔首行礼,缓缓退出门外,并将房门轻轻关上。

    “李夫人长得可真是俊俏,我都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么俏丽的女子了。”

    杨玉环一边仔细打量着颜如玉,一边看向室内的装饰,还不晚夸赞颜如玉长得漂亮。

    “如玉惭愧,今日见了娘子,方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倾国倾城。”

    这倒不是虚言,而是颜如玉的心里话,她长这么大,还真是没见过像杨玉环这样五官清秀,皮肤白皙的美丽女子,心里产生羡慕之情也是正常。

    “如玉,你叫如玉,真是好名字,我的名字里也有一个玉字,看来我们还真是有缘。”

    杨玉环微微一笑,心里很是高兴,颜如玉不但长得漂亮,说话更是极为讨人喜欢。

    “咦,看你的气色,不像身体不适的样子?”

    颜如玉此刻的脸色是白里透红,完全没有丝毫生病的样子,这让杨玉环很是好奇。

    “娘子,其实,我……”

    颜如玉并不擅长撒谎,一时间支支吾吾的不知该说些什么。

    “好了,如玉妹妹,我明白了,你不必为难。”

    杨玉环的年纪虽然也很小,但她毕竟经历过两个男人,而且,还在尼姑奄里受过很多罪,社会经验相对来说更加的丰富,李隆基什么货色,她岂能不知,所以,自然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见杨玉环并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还亲切的称呼自己为如玉妹妹,颜如玉顿时放心多了,她越来越觉得杨玉环亲切,是个很好的人。

    天气虽然严寒,但李安主宅内的壁炉是全天燃烧的,所以人在屋内并没有丝毫寒冷的感觉,杨玉环与颜如玉坐在一起,谈了很多有趣的话题,彼此都没有感到丝毫的尴尬和压抑,仿佛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

    “娘子,陛下要起驾回宫了。”

    鱼朝恩在门外小声提醒。

    “如玉妹妹,我要走了,若有缘分,我们还会再见的。”

    杨玉环缓缓起身,到了回宫的时间,她不会耽搁。

    “姐姐,让妹妹送送你吧!”

    颜如玉起身相送。

    “不必了,妹妹刚才没有出门接驾,现在若是相送,岂不有欺君之嫌,陛下会怪罪的,李将军也会受到牵连。”

    杨玉环见识了颜如玉的美色,自然担心被李隆基看见,这个李三郎心里想什么,她已经可以洞悉的一清二楚了,她可不想给自己添堵。

    其实,后日所知道的杨玉环都是温柔和美丽的,但却不知她其实也有妒忌的一面。

    史书记载,杨玉环曾两次被李隆基轰出皇宫,原因就是因为李隆基宠幸了别的妃子,让她吃醋了,虽然后来她妥协了,不太限制李隆基对别的妃嫔的宠幸,但由此也足以证明她的妒忌之心。

    颜如玉担心连累李安,自然也就不敢相送,只在屋内向杨玉环行礼,目送杨玉环离开自己的房间。

    “三郎,这么快就要回宫啦!”

    “哦,蛮蛮还没有逛够?看上什么喜欢的没有?”

    李隆基微微一笑,关心的问道。

    “三郎,李将军的府上有一个浴室,里面建了多个壁炉,大冬天洗澡非常暖和,只怕未必输给温泉宫,若是能在皇宫里也建一个就好了。”

    杨玉环娇滴滴的说道。

    “这有何难?宫里的工匠颇多,李安,你负责指导,让宫里的工匠学会制造浴室,到时候,不但大明宫要建一个,太极宫和兴庆宫也要各建一个。”

    李隆基身为皇帝,气度自然比较大,建几个浴室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事儿。

    “是,陛下,此为小事一桩,包在微臣的身上了。”

    李安自信的应道。

    “好,回宫。”

    李隆基起身向外走去,杨玉环跟了上去,在经过身旁的时候,嘴角微微一笑:“李将军真是有心良苦,多谢了。”

    “娘子客气,这些都是李安应该做的。”

    李安并不知道杨玉环见过颜如玉了,还以为是感谢他帮忙在皇宫建设温室大棚和浴室呢?

    将李隆基的圣驾送走之后,李安大大的松了口气,迈步返回主宅。

    君臣之间经过这一番细致的谈话,李隆基心里的烦恼解除了,高高兴兴的返回大明宫,而李安也官升二级,当上了正四品的户部侍郎,而且,得到了推行两税法的任命,这体现了李隆基对李安的极大信任。

    “夫君,什么事情让您这么高兴。”

    颜如玉迎了出来,高兴的问。

    李安站直了身子,自豪道:“夫人,为夫又升官了,正四品的户部侍郎,厉害吧!”

    “户部侍郎,哇!夫君怎么会这么厉害,这才几日就升了这么大的官儿了,我叔父奋斗十几年,可还是正八品的监察御史。”

    “叔父的能力一点都不差,只是没有周到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只要有机会,叔父也同样会扶摇直上,一路高升的。”

    李安说的可不是假话,历史上,颜真卿前期的官位一直很低,只有正八品,但自从安史之乱开始,颜真卿坚决抵抗安禄山叛军,体现了极高的军事才能,职位也是一升再升,很快就先后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这可是正三品的大官,国公更是不得了地位就更高了。

    所以,人才这东西,有时候就看有没有机会,一旦有了很好的机会,便可以扶摇直上,若是没有好的时机,则只能一声碌碌无为,乱世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

    “如玉恭喜夫君升官,今日亲自下厨,给夫君做菜。”

    颜如玉笑嘻嘻的说道,虽然古代地位高的女子是不用亲自下厨的,但自从李安说喜欢吃颜如玉做的饭菜,她就喜欢上厨艺了,当然,也就是偶尔做一点而已,并不会经常做菜。

    “好啊!能吃到夫人做的饭菜,是为夫的荣幸,若是做得好的话,会有奖赏哦!”

    “好,一言为定,我去后厨了,草儿,走。”

    颜如玉带着草儿,小跑着向后厨奔去。

    李安返回卧室,拿起了纸笔,既然要推行两税法,自然要先将两税法清楚写下来,这样才能让别人看明白。

    第二日一早,李安换上户部侍郎的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前往户部报道。

    户部尚书年事已高,基本不会出现在户部,负责户部正常运转的是户部侍郎郭虚己,当然,现在又多了一位侍郎李安。

    但李安丝毫没有与郭虚己争权的意图,他只是服从李隆基的命令,负责推行两税法而已,其它的琐碎事情,他才懒得管呢?

    “李侍郎早。”

    “李侍郎早啊!”

    一进入户部,很多官员便主动与李安打招呼。

    能在户部混下去的官员都是人精,他们别的能力不好说,打听消息的速度却是一流的,在李隆基金口说出要任命李安为户部侍郎不久,他们就已经得到消息,并在整个户部传开了。

    对于李安的过去,这些户部官员自然没有不清楚的,毕竟,李安为大唐立下了如此多的功劳,在京城长安,只怕连三岁的孩童都知晓李安,何况这些人精呢?

    不过,李安对这些属下却是一个都不认识,李安一直在军中效力,认识的文官只有官位最高的那些,这些小官又怎么可能认识呢?

    “好好好,大家好,本官第一天到任,还请多多关照。”

    李安既然来到户部,自然要与户部的官员打好关系,感情的联络是必不可少的。

    “李侍郎客气了,快里面请。”

    一众户部官员,客气的将李安请入户部内堂,而内堂早有一位五官端正的官员迎了出来。

    “李侍郎,里面请。”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户部侍郎郭虚己,李安曾在皇宫的宴会上见过他,只是彼此不熟而已。

    “原来是郭侍郎,在下初来乍到,还请郭侍郎多多关照。”

    李安谦虚道。

    “哈哈!李侍郎年轻有为,深得陛下信赖,是在下要李侍郎多多关照才对。”

    郭虚己同样谦虚不已,甚至比李安还要谦卑。

    “郭侍郎,我们就不用互相谦虚了,陛下说了,让我到户部来,就是为了推行两税法,其它的事情,仍要劳烦郭侍郎处置。”

    李安道明了来意,让郭虚己不必紧张,他并不是来夺权的。

    郭虚己和众户部官员,已经听说了一些情况,但两税法具体是什么,他们却不甚清楚,所以,全都是一脸的懵逼。

    “李侍郎,不知这两税法要如何运作,比租庸调如何?”

    郭虚己地位最高,当然要由他开口询问。

    李安从怀中摸出自己写了几个时辰的两税法草案,交给众大臣,让他们仔细阅览。

    “以田地多寡收取税赋?”

    “隐瞒所侵占土地者,十倍罚之。”

    “商人也需交税?”

    “如此执行,我大唐所能受到的税收将大大增加,不过……哎!”

    众人在看了李安的两税法之后,立马就看出了两税法的好处,但两税法虽好,执行起来却颇有难度,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势必会全力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李侍郎,陛下让您负责推行两税法,想必是对两税法极为赞同,可李侍郎是否明白推行这套税法的难处,还有这其中所要遭受的阻力。”

    郭虚己是个老谋深算之人,从不会无缘无故得罪人,他这是在善意的提醒,提醒李安要小心贵族的暗箭。

    “是啊!是啊!推行两税法,阻力绝对不会小。”

    众户部官员几乎全都这么认为,他们庆幸皇帝派李安过来负责这件事情,否则,这种事情若是落在他们的肩上,他们就欲哭无泪了。

    “郭侍郎与诸位说的都很对,推行两税法是要让某些贵族割肉,当然会引起不满,阻力自然也不会少,不过,陛下支持两税法,这就足够了,有陛下的支持,我有信心。”

    李安既然答应了李隆基,就要尽全力做好这件事情,绝不会半途而废,更不会畏手畏脚。

    推行两税法的实质就是财税改革,而只要是改革,总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从而遭到极大的阻力,但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决不能因为害怕阻力而停止改革的步伐,这是万年不变的真理,任何时代都不会例外。

    李安手写的两税法草案,很快被复制成几十份,分发到朝廷的相关机构,让相关官员了解两税法,但这些草案同样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各大贵族的手中,其中,就包括手握万顷良田的大贵族。(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 杀鸡儆猴() 
大唐建国以来,士族被打压了多次,社会地位已经有所下降,尤其是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更是打破了士族对教育文化的垄断,但士族的势力仍然不小,并控制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为各大士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拥有的文化底蕴很深厚,不是一般人所能对抗的,这让士族在包括科举在内的方方面面都占尽优势,由此一来,朝廷上的很多官员都来自士族,城市之中的很多商铺也是士族的产业,就别提田产了。

    而士族子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先小家后大家,自古就有家国天下之说,也就是说,在士族子弟心中,自己的小家族永远都排在第一位,凡事都要以小家族的利益为中心,当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家族的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甚至不惜与国家对抗,这也是改革的难点,让大唐朝廷很难对士族下手。

    此刻,两税法刚刚传出草案,代表各大士族利益的官员就炸开了锅,尤其是那些背后拥有海量土地的士族们,全都紧张的坐立不安,仿佛自己身上的一块肉很快就要被割掉似的。

    就在李安思考如何推行两税法之际,聚在京城的各大士族的代表人物齐聚一堂,商讨如何反对两税法,如何让朝廷彻底放弃这一侵害他们利益的政策。

    ‘祖宗之法不可废。’这几乎成了众士族的最有利的武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