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憋了半个月了,为夫怎么正经的起来,来吧!让为夫好好宠宠。”
李安坏坏一笑,用力将颜如玉抱在怀中。
颜如玉莞尔一笑,嘴角和眼角都充满了醉人的韵味,两只玉臂紧紧的揽住李安的脖颈,摆出一副任由李安宠幸的姿态。
“夫人,这半个月想我没有?”
李安一边走向床榻,一边霸气的问道。
“夫君,人家真的好想你悠。”
颜如玉双颊绯红,看向李安的眼神更加的魅惑,似乎早就做好了被李安宠幸的准备,就等着李安回家了。
李安最受不了这种魅惑的眼神,而且,这种眼神还出现在颜如玉这种绝美的女子身上,就更让李安难以把持了。
“夫人,你今晚真的好美,真的好美。”
李安说着将颜如玉平放在床榻上,并将双手放在颜如玉的肩膀上,搓动衣服缓缓向外移动,非常轻松的就将颜如玉的衣襟给脱下了。
接下来就是比较粗鲁的啪啪啪运动了,李安憋了半个多月,火气正大着呢?当然顾不得什么怜香惜玉了,先满足自己再说,况且,颜如玉的表情极为陶醉,并没有显示出受到伤害的样子,这进一步让李安更加的肆无忌惮,也更加的粗鲁。
深秋过后,天气是越来越冷了,但这挡不住研发中心工匠们努力干活的热情,各种机械的生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而且,随着越来越先进的蒸汽机床的投入使用,机械的建造速度也在持续的增长之中,这大大加快了大唐帝国的工业化进程。
李安继续研发更先进产品的热情丝毫不减,并根据自己的记忆,给工匠们提供改良和研发的思路,甚至,画出图纸,让工匠照着去做。
自从研发中心成立以来,李安自己也搞不清,到底研发了多少产品,大大小小的产品全部加在一起的话,估计有几百上千种,当然,大型先进的机械只占少数,大部分都是不怎么先进的寻常产品,还有很多产品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外销,将其销往西部国家,从而获得足够的财源,以进一步振兴工业经济。
比如,中间夹杂着小动物的玻璃球,药玉小镜子等产品,就是非常适合外销的产品,可以给大唐帝国和李安带来丰厚的财源。
在财力越来越充足的前提下,各项科研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新的产品和改良的材料先后横空出世。
尤其让李安感到兴奋的,是炼钢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混凝土材料出现之后,高炉可以造的更大更坚固,并一步步提高了炼钢的技术,让钢材的硬度和韧性都大大提高。
而钢材性能的提高,意味着可以建造更加先进的机械,可以用更少的钢材,建造更加可靠的零件,尤其在铸炮领域,可以大大减小炮管的厚度,从而减轻整个火炮的重量,便于进行快速机动部署。
另外,钢材性能和金属切割机床的投入使用,让李安可以尝试研发更加先进的后膛炮,从而让炮兵的实用性提高一个很大的台阶。
后膛炮的结构并不复杂,李安也早就想要建造后膛炮了,只是苦于材料和加工机床性能太落后,根本无法进行加工,如今,炼钢技术和加工机床的技术都在快速发展,这让李安看到,建造后膛炮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为了更好的发挥火炮的威力,对潜在的敌人进行威慑,后膛炮的研制工作被提上了日程。
所有参与研制后膛炮的技术人才,全部都是以前研制火炮的人才,李安对这些技术人才非常信任,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完成研制后膛炮的任务。
李安将后膛炮的各个部分的零件全部画好,让这些研制火炮的技术人才,按照图纸打造火炮,并不断进行试验,直到造出能够使用的后膛炮。
一想到后膛炮即将被研制出来,李安显得非常的兴奋,此次,李安所研制的后膛炮,比已经装备部队的火炮好太多,有多项技术改进
第一,采用强度更好的钢材处理工艺,让火炮炮管的厚度缩小,从而让火炮变得轻便。
第二,采用身管、炮尾和炮阀的后膛炮结构,非常方便装填炮弹,清理炮管,可以大大提高火炮的发射速度。
第三,在炮尾加装点火撞针,这样一来,就不用采取火把点火的落后方式了,从而进一步提高火炮射击的效率。
当然,后膛炮的技术并不是终点,李安还会继续研制更加先进的火炮,从而让大唐帝国的火炮技术,再来一次大的飞跃。
后膛炮的研发人才,严格按照李安的要求,在一步步的进行研制,所需要的任何材料和设备,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
而李安则召集部分铁匠人才,开始研制日后需求量极大的铁丝,并利用各种型号的铁丝,制造粗细不等的弹簧材料。
而不论是铁丝,还是弹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对日后各种机械的制造和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铁丝的制造工艺,真的一点也不复杂,就是将铁块烧至软化状态,然后将软化的铁块放入模腔内,模腔开有小口,从后部挤压软化的铁块,就可以从小口处得到铁丝。
为了保存这些刚造好的铁丝,还需要一个直径比较大的圆筒,以将这些刚造好的铁丝卷起来。
制造铁丝的模具必须耐烫,若是碰到滚烫的铁块就融化了,那肯定是不行的,另外,强度也要有保障,否则,从后部用力一压就碎掉了,那也不成。
耐高温最好的材料无疑是陶瓷,而强度高的材料是钢铁,所以,李安提出的思路,是制造内胆为陶瓷,外壁为钢铁的模具,以用来挤压软化的铁块,造出需要的铁丝,而用来卷铁丝的大圆筒,则用陶瓷材料就可以了。
而大唐是陶瓷大国,制造各种型号的陶瓷,那是小菜一碟,所以,制造铁丝的设备一点也不难研发,只要稍微花点精力研发就可以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 铁丝和弹簧()
在数百工匠的共同努力下,制造铁丝的设备很快就被制造出来了,并立即投入试验之中。
由于目前还是实验性质,所以,设备的个头不大,也没有采取蒸汽机动力,仅仅就是用人力积压的设备。
当高炉内半融化的铁块被放入造铁丝设备之后,几名工匠立即用力挤压,并成功的将半融化的的铁块给挤成了铁丝,并一点点的绕在陶瓷圆筒上。
“成功了,铁丝制造成功了,哦哦哦!”
在成功将铁丝制造出来之后,负责试验的几百名工匠全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东西,而且,是将来用途极为广泛的好东西。
成功的消息迅速被传到了李安的耳中,让李安兴奋不已,铁丝被轻松的制造出来了,日后,就无需让铁匠用力敲打这种愚笨的方式生产条状钢筋了,直接挤压就可以了,当然,所需要的制造设备要大一些,还要采用机械动力,所以,制造铁丝和钢筋的设备还需要进一步研发,以满足日后的大规模生产任务。
现在已经制造好的造铁丝设备,立即投入生产之中,并生产足够多的铁丝,为李安下一步的试验服务。
看着刚刚被制造出来的铁丝,李安觉得下一步生产弹簧的计划可以开始了,并立即将这些铁丝拿走,交给研发弹簧的工匠,并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有了李安的指导,这些工匠成功研制出弹簧,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李安只负责大体的方向和指导,并提供图纸,所有的脏活累活和苦活,全部由工匠们完成,而只要这些工匠按照李安的思路去做,就一定能够研制成功。
将任务交代下去之后,李安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前往工部找郭虚己,除了问候桥部的组建情况,还有很多数据需要问他。
“李侍郎,您今日怎么有空……”
一名小吏笑了迎了上去。
“别忘了,本官身上还挂着工部侍郎的官位呢?郭侍郎呢?”
李安问道。
“郭侍郎刚刚出去了,应该很快就能回来。”
“你是什么职位?”
李安感觉这个人有些面生,开口问道。
“李侍郎,小人是虞部员外郎的助手,是个闲差。”
李安点了点头,笑道:“闲差好啊!轻轻松松领取俸禄,不像本官要这么辛苦和操劳。”
“呃,卑职是很想为朝廷出力,只是没有机会。”
小吏感到很错愕,在他看来,闲差是一种屈辱,只有不被朝廷看好的人,才会成为闲差,而且,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升迁的机会。
“恩,本官问你,平时你都干些什么,不会整天就是站在这里迎客吧!”
李安很好奇,大唐的闲差倒是怎么个闲法。
“回李侍郎,卑职要帮郎中和员外郎整理和誊抄各种文书,还有就是去各个衙门跑腿,送文书和收文书,做一些小事。”
小吏解释道。
‘草,这叫闲差,不是跑腿和干活的苦力?’
李安愣了一下,他不明白要干这么多活的小吏,怎么能称为闲差呢?那么,那些不是闲差的官员,岂不是要忙的脚不沾地。
“誊抄文书,看来你知道的事情肯定也不少,大唐全境有多少铁矿,你可清楚?”
李安觉得这个小吏整天誊抄文书,肯定会知道不少数据。
“卑职知道一些,好像已经发现了三百多处铁矿,目前已有两百个铁矿正在加速开采之中。”
小吏开口回道。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对这些铁矿的工匠人数和产量知道多少?”
李安继续问道。
“李侍郎,关于每家铁矿的人数,都是不固定的,大的铁矿最少的时候能有一千多人,多的时候过万,小的铁矿平时只有几十人,多的时候也能过千,也就是在农闲的时候,各大铁矿会大量征召百姓,并付给百姓一些报酬,据下面汇报上来的情况,最少的时候,所有铁矿的工匠仅有五六万人,而农闲最多的时候,人数可能超过百万,至于产量,也是有多有少,实在不好进行统计。”
小吏认真的回答道。
其实,大唐发现的铁矿还是比较多的,只是农业社会对铁器的需求量不是很大,而原始的炼铁技术又太过落后,导致炼铁成本居高不下,自然影响人们开采铁矿的热情。
而随着李安发明黑火、药,以及后来高炉等技术的改进,采矿的成本被大大降低了,而铺设铁路和制造机械对铁料的需求量极大,这又让铁料的价格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从而进一步促进各大贵族开采铁矿的热情。
但各大贵族开采铁矿的速度,还是跟不上整个大唐对铁料的需求,尤其是李安发明的新东西越来越多,对铁料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光是铺设铁路,对铁料的需求量就是天文数字。
生铁的产量已经成为制约大唐帝国继续发展的瓶颈,若不尽快解决生铁冶炼的产量问题,新的铁路线,大型铁路桥,大规模需求的钢筋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至于目前的生铁产量究竟是多少,李安从小吏的嘴中,还是没有得到具体的答案。
按照小吏的说法,平常的时候,整个大唐帝国,最少也有五六万人在开采铁矿,农闲的时候临时加人,总数量突破百万人,这份人力已经非常可观了,想要继续加人,就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在人口并不算多的大唐时代,人力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随便滥用。
思来想去,李安觉得,还是炼铁的最先进技术没有完全普及下去,很有可能多数铁矿用的还是落后的老设备,否则,以这份人力,产量应该比预想的要多一些才对,还有就是人为隐藏了,李安严重怀疑,是不是有人囤积居奇,故意将铁矿山生产的生铁给存储起来了。
在大唐帝国急需生铁的时候,将生铁囤积起来,这是破坏大唐帝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若是让李安查出,当然不会饶了这些无良的商人。
就在李安思考生铁问题的工夫,工部侍郎郭虚己笑呵呵的返回了工部衙门。
“郭侍郎,你总算回来了,我等你很久了,桥部组建的如何了,需要帮助吗?”
李安客气的问道。
“哈哈!李侍郎来了,我这几日一直在忙着桥部的事情,刚刚出去就是忙活这事儿的,哈哈!”
郭虚己说着,与李安一同进入衙门内堂。
“李侍郎今日前来,不会是专程问候桥部事情的吧!”
李安点头道:“没错,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问郭侍郎,当然,这件事情极为重要,若是解决不好,日后铁路和桥梁的建设都会受到严重的限制,郭侍郎费尽心思争取来的桥部就没有多少事情可做了。”
“哦,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郭虚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蹙眉问道。
“生铁的产量?若是大唐的所有铁矿山,不能生产足够的生铁,铁路和大桥将难以建造,而现在各个部门都反应生铁缺乏,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李安认真的说道。
“恩,李侍郎说的是啊!若是生铁不足,大桥就不能得到足够的铁料供应,铁路和机械也都会受到影响,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郭虚己蹙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郭侍郎,刚才一名小吏告诉我,说我大唐已经有两百个铁矿正在开采之中,最少五六万矿工,最多的时候超过百万,若真有这么多人,并采取最先进的开采方法,不应该满足不了产量啊!是不是有人私藏了?”
李安迫切的问道。
郭虚己闻言,眉头一皱,忙回答道:“矿工和铁矿的数量倒是不假,不过,这两百个铁矿,大部分都是地方豪强见生铁价格居高不下,突然拉起一支队伍进行开采的,他们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更没来得及采取最新的冶炼和开采办法,而且,朝廷对这些豪强不太信任,不敢贸然将黑药卖给他们,各大贵族为了打压这些豪强,自然也不会将自己手里的黑药转卖,况且,朝廷也不会允许的,如此,这些地方小豪强开采的铁矿产量是比较低的,远远不如贵族开采的铁料多,至于私自隐藏铁料,这当然也是不可避免的,很多贵族见大唐要铺设那么远的铁路,日后对铁料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肯定会多留一些存货,至于什么存了多少,朝廷也不好清查,还有一个就是运输的问题,大量铁矿山在东南和东北,蜀中也有一些,这些地方生产的生铁必须采取水运才能最省钱,但水运是非常缓慢的,很多豪强第一批出产的生铁,只怕还在半路上呢?”
“哦,原来居然是这样,难怪两百多个铁矿产地,却提供不了京城所需的铁料,原来存在这么多的问题。”
李安闻言,蹙起了眉头,开始思考对策。
运输的问题,暂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生铁是非常沉重的货物,不太可能采取马车运输的愚笨方式,而铁轨线路目前只有一条,并不能覆盖生铁的产地,缓慢的水路运输方式,成了唯一的可行方式。
至于大部分铁矿技术和生产方式的落后,李安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贵族与这些地方豪强合作,大贵族提供黑药和先进的开矿技术,并从豪强的铁矿分一杯羹,同时负责监督地方豪强,防止他们将火药私藏黑药,如此,只要铁矿的产量上去了,大贵族和地方豪强都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是双赢的局面,可操作性是比较大的,只要朝廷下旨让地方官从中斡旋,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李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获得了郭虚己的极力赞赏。
“李侍郎,这个办法完全可行,只要是双赢的局面,这些贵族和豪强是不会拒绝的,到时候,生铁的产量一定会大增,铁路和大桥就不会有缺少材料的担忧了,不如今日就向陛下汇报,让陛下下旨。”
李安笑了笑道:“郭侍郎去跟陛下汇报就行了,不过,有人私藏生铁的问题,也必须要解决好,若每个商人都囤积居奇,造再多的生铁也不够用啊!”
“李侍郎,这个问题不难办,交给本官就行了。”
郭虚己似乎充满信心,不觉得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大问题。
“好,既然如此,本官就告辞了。”
李安解决了生铁的产量问题,也该回到研发中心,继续指导研发人才研发和改良新设备了。
“哈哈!一起吧!本官现在就去宫里,为李侍郎解决生铁产量的问题。”
郭虚己返回衙门之后,还没来得及歇息,便再次出发,倒是挺忙的,不过,忙一点也是好事,至少,郭虚己现在的气色看上去非常好,脸色红润,精神抖擞,若不是头发白了许多,从后面看,还以为是年轻的小伙子呢?
几日后,弹簧便顺利的做出来了,而制造的工艺非常的简单,就是将铁丝缠绕在圆柱体,形成一个弹簧的形状,然后进行一定的热处理,改变这些铁丝的性能,从而变成能够使用的弹簧。
在刚刚造出弹簧之后,很多参与制造的工匠都感觉很疑惑,他们看不出这些能够压缩和拉伸的东西,能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当然,在这个没有弹簧应用的年代,第一次接触弹簧的人,肯定是猜不出弹簧用处的,不过,弹簧是在李安的要求下制造出来的,这些工匠相信,这些新造出的弹簧,肯定是有大用处的,否则,李安不可能如此无聊的让他们花这么大的精力进行制造。
“李侍郎来了。”
一名工匠喊了一声。
“李侍郎,您交代的弹簧已经制造出来了,不过,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一名工匠指着这些有粗有细的弹簧,疑惑的问道。
第三百六十三章 弹簧减震系统()
李安就知道这些工匠不明白弹簧的用途,而他也不打算花时间去解释,因为解释永远都不如试验来的有说服力。
“外面有一辆新造的马车,本官手里有一张图纸,你们按照图纸,将弹簧加入到马车之中,立即去办。”
李安在检查了这些弹簧之后,立刻下达命令,让这些工匠去完善马车,而这个马车是李安特意为了应有弹簧系统而制造的,若弹簧系统不加入,马车就不能正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