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忠嗣咧嘴一笑:“这个张齐丘,倒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李安救了他一命,他理应如此。”说完摆了摆手,让狱卒离开。
狱卒走远后,哥舒翰上前一步,正色道:“节帅,突厥局势越发紧张,我们在此久留,只怕会耽误大事。”
王忠嗣不以为然,轻声道:“突厥形势再紧张,也不在乎这几日,眼下入寇蔚州的蕃军刚被我们赶走,民心还未安定下来,百姓唯恐蕃军再来,若我们贸然离去,会让蔚州的百姓失去安全之感。”
哥舒翰闻言,轻轻点了点头,他知道王忠嗣是一名对百姓非常爱护的将领,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多年来南征北战,将侵犯大唐百姓的蕃军一次次击溃。
而王忠嗣之所以要在蔚州多留几日,除了安定民心的需要之外,他还在为李安的事情操心。
若李安在涿鹿山谷,没有放走蕃军残部,而是将他们生擒和斩杀,则必然是大功一件,王忠嗣便可以非常顺利的将李安召入麾下,并提拔为一名小将,日后稍加培养,必可让李安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但李安却鬼使神差的将蕃军残部放跑了,还阻止他麾下的兵马进行追击,如此胆大妄为,藐视军规,他如何能不生气,若这样还重用和提拔李安,部将们会怎么想,会怎么看自己。
李安年纪轻轻就展现了如此骄人的才华,这是王忠嗣非常欣赏的,但李安身上那股少年郎特有的傲气,和不知天高地厚的个性,又让他非常的头疼,一块璞玉该如何打磨,他必须谨慎思索。
“节帅,京城方向送来消息。”
一名心腹将一封信件,交到了王忠嗣的手中。
王忠嗣轻轻打开信件,看完之后,深深的蹙起了眉头。
####
安边城牢房内,李安五人正在等待张光晟,一直到正午以后,张光晟都没有出现,这让李安大为着急,昆雄、二牛更是开始破口大骂,大骂张光晟言而无信。
“大兄,张光晟这小子就是个浑球,这么久了还不来。”
“这田舍郎无情无义,我们就不该相信他。”
荔非守瑜倒是不急不躁,淡定的拿起一块坚硬如石的胡饼,张嘴咬了起来,牢房的伙食向来都比较差,不过,果腹倒是毫无问题的。
李安有心事,自然毫无胃口,一口也没有吃,不过,他相信张光晟一定会来的。
天黑之后,张光晟才姗姗来迟,并准备了比昨日还多的酒菜。
“张光晟,你怎么现在才来。”
张二牛大声指责。
张光晟微微苦笑,不知该如何回答,他只是一个小人物,不是他想什么时候送饭就什么时候,没有张齐丘出面,他根本没资格靠近大牢,而他这人又不太喜欢解释,只有默默承受。
李安此刻并不在乎吃喝,他隔着栅栏抓住张光晟的双手,将自己与李寒露的约定告诉了张光晟,并要求张光晟一定要立即前往涿鹿山谷,接回自己的亲人。
张光晟闻言惊诧了一下,怪不得李安会放走蕃军残部,原来竟然是义妹在蕃军的手里。
“李少郎放心,明日一早,我就会赶往涿鹿山谷。”
李安摇头道:“涿鹿山谷那么远,至少需要半日的时间,你最好现在就去。”
在李安看来,夜里出发,第二日一早就可以抵达涿鹿山谷,天黑之前就可以带着嫩芽儿来到安边城。
“李少郎,现在是宵禁,没有节帅的令牌,城门是不会打开的。”
“那你也要想办法,可以去找张将军和郭将军帮忙。”
张光晟点了点头:“李少郎放心,我会尽全力的。”说完提着空篮子离开大牢。
“大兄,张光晟真的可以接回嫩芽儿吗?”
李安吁了口气,无奈道:“不然怎样,现在,能帮助我们的,就只有张光晟了。”
此刻,李安的心情可谓是非常的无奈,他有一种被绑住手脚的束缚感,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不够强大,他还只是一个小人物,犯了错误可以被肆意的惩罚。
“王忠嗣,你真的这么无情吗?你要关我到什么时候?”
李安的心头涌现出一丝不满。
张光晟走出大牢,便立即将李安放跑蕃军残部的缘由告诉了张齐丘,并要求立即出城,前往涿鹿山谷。
张齐丘闻言,顿时噫吁不已,不过,他以涿鹿山谷只有半日的路程,第二日一早出发来得及为借口,拒绝张光晟连夜出城。
毕竟,此时天色已晚,王忠嗣已经歇息,若为了这么点小事前去打扰上司不太好,至少,在张齐丘看来,嫩芽儿的事情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张光晟无奈,只得提前准备好马匹,预备第二日一早出发,前往涿鹿山谷。
第四十七章 大兄不要芽儿了()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张齐丘的府邸,在一处院落里,王忠嗣正迎着朝阳舞剑,他南征北战,打过无数场硬仗,剑法凌厉且带有一股让人窒息的杀气。
张齐丘从老远就听到了舞剑之声,他知道王忠嗣已经起身,整了整衣冠前去拜见。
“节帅剑法刚猛有力,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末将今日真是大开眼界。”
王忠嗣刚刚舞完剑,张齐丘便走上去拍了一句马屁。
“还是老了,已无当年的气势。”
王忠嗣轻轻摇头,将手中的宝剑交给身旁的亲兵,并披上另一名亲兵递过来的锦袍。
张齐丘咧嘴一笑:“节帅春秋正盛,一点都不老。”
此时,王忠嗣才三十六岁,自然谈不上老迈,不过,与二十岁时相比,体力自然是衰退了不少,精力也没有以往充足,发出感叹也不足为奇。
王忠嗣踱了几步,见张齐丘欲言又止,开口道:“你这么早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张齐丘点了点头,将李安放跑蕃军残部的缘由告诉了王忠嗣,并极力为李安求情。
“儿戏,简直是儿戏,两军交战不是过家家,岂能因私情而不顾大局。”
王忠嗣闻言,了解了李安放跑蕃军残部的理由,并认为李安的做法太不妥当,太儿戏了。
张齐丘忙解释道:“节帅息怒,李少郎年少,缺乏历练,一时被私情左右也是情有可原。”
王忠嗣长长的吁了口气,他也有年轻的时候,也为了某人做过一些出格的事情,如此一想,便对李安体谅了不少。
不过,李安的毛病若是不改,日后落入别人的手里就麻烦了,这让他的心头浮现出一丝担忧。
“你不必为他求情了,本帅也很喜欢这孩子,明日将他带过来,我要好好和他谈谈。”
张齐丘拱手行礼:“是,节帅。”
####
正午时分,涿鹿山谷刮起了一阵风,将谷口地面的积雪吹得老高,雪沫子打在两名小娘的脸上,让她们不得不眯着眼睛。
这两小娘自然是李寒露和嫩芽儿了,他们在谷口等了一上午,却没有发现李安的身影,身后二十步外,是十余名蕃军精锐骑兵。
李寒露是个信守承诺的人,他既然答应了李安,自然要将嫩芽儿送还给李安。
嫩芽儿的脸蛋被冰雪砸的生疼,她眯着眼睛看向前方,期待自己的大兄会骑着高头大马,从前方飞奔而来,而李寒露则面无表情的看向远处,冰冷的容颜比扬起的雪沫子还要寒凉。
“寒露姊姊,我大兄怎么还不来?”
嫩芽儿伸出小手,握着李寒露的胳膊,疑惑的眼神中透露出些许失落。
李寒露侧首看向嫩芽儿,抚了抚她的脸庞:“也许你的大兄不想要你了。”
嫩芽儿连忙摇头:“不,不会的,大兄不会不要我的。”
李安自然不会放弃嫩芽儿,李寒露完全可以肯定这一点,她是故意逗嫩芽儿玩的,虽然她一直比较冰冷,但也并非毫无七情六欲之人,平常人该有的感情她都有,只不过大部分时间都将各种感情隐藏起来,以免暴露自己软弱的一面。
而此刻,李安始终没有出现,这让李寒露心头生出一丝不祥之感,李安违抗军令,将她们放跑了,会不会因此被军法处置了。
一想到李安可能已经被处斩,李寒露的心里突然不自觉的疼了一下,这不禁让她感到心慌,李安只不过是救过她的唐人而已,他的生死有这么重要么。
“芽儿,你大兄可能不会来了,我们还是回去吧!以后跟着姊姊。”李寒露说着将嫩芽儿额头的毡帽向下压了压。
嫩芽儿摇了摇头:“姊姊,我还想再等等大兄。”
李寒露点了点头,缓缓看向远处:“芽儿,要不姊姊给你讲个故事?”
“嗯。”嫩芽儿连忙点头,并期待的看向李寒露。
李寒露嘴角挤出一丝笑意,将她的故事详细的讲了出来。
多年前,在北方的部落里,有一个六岁的小娘,她的阿娘是个很善良的母亲,非常疼爱小娘,小娘也非常快乐,每天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她感觉自己是天下最快乐的小娘。
可小娘毕竟只是小娘,她的父亲要的是能继承他家业的少郎,而她的母亲在六年来却只有她一个,父亲迎娶了庶母,希望可以完成自己的心愿。
庶母是个狠辣的女人,她在小娘父亲面前很温柔,但却处处为难小娘和母亲,尤其是怀了孩子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开始陷害小娘的母亲,最后逼得小娘母亲,不得不含泪饮下鸩酒。
“这个女人好坏。”
嫩芽儿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
李寒露嘴角勾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接着讲故事。
小娘失去了母亲,非常的伤心和难过,她非常痛恨害死母亲的庶母,伤心和恨意让她变得越来越坚强,几个月后的夜晚,小娘带着恨意,将一把匕首插入了庶母的小腹。
“啊!这小娘杀死了庶母,那她的父亲不会生气吗?”
嫩芽儿期待的看向李寒露。
“她的父亲当然很生气,但他下不了手,毕竟,他只有一个女儿,而且很爱他的女儿。”
嫩芽儿凝视李寒露片刻,怔怔道:“姊姊就是故事里的小娘。”
李寒露抚摸嫩芽儿的额头:“芽儿,你很聪明,没错,姊姊就是故事里的小娘,当年刺杀庶母的时候,我还很小,也很害怕,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说完眼神之中闪出一丝寒意。
“姊姊。”
嫩芽儿不自觉的打了个冷战。
“别怕,姊姊会永远保护你。”李寒露将嫩芽儿揽入怀中,抚摸她的额头。
嫩芽儿能够感受到李寒露的善意,心里暖暖的,不过,说好的大兄一直没有出现,又让她有些失望,尽管有了李寒露这个依靠,但她还是更喜欢和自己的大兄在一起。
“姊姊,大兄真的不会来了么?”
傍晚的时候,李安仍旧没有出现,望着前方空空荡荡的雪地,嫩芽儿嘟起了小嘴。
李寒露皱了皱眉,安慰道:“芽儿,大兄不来接你,你还有姊姊,以后你可以跟着姊姊学武,若是部落里有人敢欺辱你,你就用鞭子狠狠的抽他,若是太过分,那就直接杀了他。”
嫩芽儿嘟着嘴:“寒露姊姊,我还想再等一小会儿。”
“好,那就再等一小会儿。”
李寒露处处谦让嫩芽儿,因为她觉得自己亏欠李安,想用这种方式进行补偿。
直到太阳完全落山,李安的身影仍旧没有出现,嫩芽儿的眼神之中,满满的都是失望。
“姊姊,大兄真的不要芽儿了。”
嫩芽儿轻轻转身,不在看向李安可能奔来的方向。
“芽儿,你还有姊姊,跟姊姊回去吧!”
李寒露揽住嫩芽儿的肩膀,安抚她的心灵。
嫩芽儿从怀中摸出连夜绣出的手帕,看着上面弯弯的垂柳:“姊姊,芽儿把手帕放在这里,大兄若是有空来了,就会知道芽儿曾来过。”
说完将手帕系在谷口的一颗大树上,看着它迎风飘扬。
李寒露最后看了一眼远处,跨上战马,并将嫩芽儿拉在身前,带着队伍离开涿鹿山谷。
####
夜半的时候,李安仍旧没有困意,按照他的交代,张光晟应该早就将嫩芽儿接回来了,可已经半夜了,张光晟一直没有出现,这不得不让他感到焦虑。
会不会是半路上出了什么意外,还是张光晟根本就出不了安边城,李寒露又会不会真的信守承诺?
这一连串的假设,搞得李安大为头痛,可他呆在这牢狱之中,根本就出不去,也完全无法得知外面的情况,是真的束手无策。
“无恙,怎么了,睡不着?”
荔非守瑜白天的时候就一直躺着睡觉,此刻来了精神。
李安吁了口气:“张光晟一直没有消息,我担心事情可能不顺利。”
“无恙,只要人还活着就好,就算这次没能回来,日后总有机会的。”
李安点了点头:“你说的我都明白,可在这节骨眼上,心里总有些着急和不安,不知是不是我太年轻了,还不成熟。”
“肯定是了,我虚长你几岁,米娘和嫩芽儿一样,也在怒皆部,我都没你这般心浮气躁。”荔非守瑜自夸了一句。
李安一阵无语,米娘原本就是怒皆部的人,当然没什么好担心的,而嫩芽儿是被蕃军掠去的,会不会被人欺辱,能不能适应草原的生活等等都让人担心,他和荔非守瑜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当然不可能是一个心境了。
“无恙,张光晟已经说了,王节帅将你打入大牢,是为了打磨你的心性,若你一直这么心浮气躁,节帅只怕会很失望,而且,说不定会多关你一些时日。”
荔非守瑜冷静的说道。
李安闻言一愣,荔非守瑜这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此刻,就算他再怎么急躁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而这种急躁的性格是成功的大敌,若要取得成功,必须戒除急躁的秉性,始终保持耐心和恒心。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四十八章 陛下要见我()
清晨的朝阳照耀着大地,但安边城的大牢内依旧一片黑暗,仅有一小束阳光从窗户的缝隙进入大牢,让大牢能有一丝光亮。
“李少郎,节帅要见你。”
狱卒将牢房的栅栏门打开,大喊了一声。
李安后半夜才睡,此刻正是睡眼惺忪,闻言很是不悦:“别烦我,待我睡足了再去。”
“你……”
狱卒瞪大了眼睛,若是普通的囚犯,他早就拳打脚踢了,但李安在安边城的名气很大,与王忠嗣的关系也很不一般,他只能忍着。
“大兄,王节帅要见你,真的不去。”
“不去。”
李安正在困头上,语气很是坚决。
狱卒无奈,只得前去向王忠嗣汇报。
“什么,睡足了再来见我,混帐。”
听了狱卒的汇报,王忠嗣大为生气,他可是威震一方的节度使,李安居然在他面前摆起了架子,这不得不让他生气。
身旁的张齐丘见状,忙道:“节帅,末将亲自去牢里请他。”
王忠嗣连忙摆手:“不,还是让他睡足了再说吧!弄得好像我求着见他似的。”说完不禁哑然失笑,李安能不嚷不闹,安静的在牢里睡觉,说明这小子有个性,是块好材料。
正午时分,睡足了的李安伸了个懒腰,在牢房内活动了一下筋骨,而后便前去面见王忠嗣。
在牢房内呆了好多天,李安猛然离开牢房,对外面的光线很不适应,眯着眼睛走了一路。
“臭小子,睡足了么?”
王忠嗣没好气的问道。
李安不卑不亢,拱手道:“回叔父,小侄睡足了。”
“知道为什么把你关入牢房?”
“小侄放走蕃军残部,还假传您的命令,不让李将军率兵追击,惹得叔父不高兴了。”
王忠嗣眉头一皱:“惹我不高兴?你故意放走敌军、假传军令,每一样都是死罪,你可知晓?”
“叔父,这个小侄是真的不清楚,父亲只教我练功,从未教我军规。”
李安死皮赖脸的为自己辩解,表情极为冷静。
王忠嗣嘴角微微一笑:“好了,事情都过去了,你还不是真正的大唐军人,不懂军规倒也情有可原,这件事情我会压下来,就当你从来就没有去过涿鹿山谷。”
“谢叔父,那功劳呢?小侄三百破五千,斩杀蕃军大将李天龙,可有赏赐?”
王忠嗣眼一瞪:“饶了你的小命,还敢跟我要赏赐,你脸皮够厚的,一文钱都没有。”
李安咧嘴一笑,他刚才只是戏言,其实,有没有赏赐,对他来说并不是太重要,只要让王忠嗣知道他有才能就足够了,以后跟他混,还怕没有立功的机会吗?
王忠嗣微微笑了笑,看向李安:“无恙,你是一块璞玉,我本有心将你带在身边,仔细雕琢,但眼下却是不能了。”
李安闻言大惊,若王忠嗣不带他混,他该找谁呢?
“叔父,这是为何,是侄儿放跑蕃军残部,惹您不高兴了?”
王忠嗣摆了摆手,叹气道:“无恙,有些事情我必须要告诉你,你也应该知道了。”
“叔父,是什么事情?”
王忠嗣犹豫了片刻,开口道:“无恙,你可知道太子对大唐来说有多重要?”
“当然重要,皇帝陛下归天之后,太子将继承皇位,驾驭整个天下。”
王忠嗣满意的点头:“很好,那若是太子的地位始终不稳定,会有什么后果?”
‘太子地位不稳固。’
李安蹙眉想了想,觉得王忠嗣在绕圈子,对这个时代的历史,他还是比较了解的,此时的太子的确地位不稳,而王忠嗣与太子从小就很友好,是支持太子的大将,日后,更是因为支持太子的缘故被贬官,而后抑郁而终。
“太子为国之储君,若太子根基不稳,一旦皇帝归天,太子登基后将无力驾驭天下,有可能会引起****。”
李安尽量顺着王忠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