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侍郎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南阳最大的海盗足有数百艘大船,人马也有近万人的规模,实力已经无比强大,现在若不全力歼灭,日后其实力只怕要凌驾在朝廷之上了。”

    “一旦海盗的实力超越朝廷,日后他们就会更加嚣张,甚至侵扰大唐沿海港口,必须尽快歼灭才是。”

    “李侍郎,我等并非只是考虑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朝廷,一旦让他们坐大,对我大唐也是威胁。”

    众广州商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了起来。

    李安认真的听着,觉得这些商人说的很有道理,若是无视海盗坐大,不但商人的利益受到莫大的损害,大唐朝廷的利益也同样会损失惨重,最严重的后果是这些海盗强大起来之后,是不会继续安安分分的做海盗的,很有可能凭借强大的实力骚扰大唐的沿海,从而给大唐的沿海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会重现后世大明的倭寇之患。

    “来人,挂地图。”

    李安让属下将特制的地图挂了出来。

    这幅地图囊括了大唐的南部领土,整个南海周边,印度洋区域,还有东非沿海领土,所有海上贸易航线所要经过的区域都在上面。

    “李侍郎,这个地图是?”

    十几名广州商人,看到地图的那一刻,全都瞪大了眼睛,这份地图与他们手中的地图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显得更加的紧凑和真实,让人眼前一亮。

    “这便是本官依据文献资料,亲自绘制的海上贸易线路图,不知你们看得懂不?”

    “看得懂,这与我们手中的海路图差不多。”

    李安点了点头道:“你们按照这份地图,好好给本官讲讲海盗的事情?”

    一名较为年长的商人走了上来,指着地图的一处位置,开口道:“李侍郎,此处海盗最为猖獗,海盗头目的爷爷原本就是我大唐的子民,是雷州的普通渔民,因嫌打鱼苦累挣不了太多钱财,便在这里安营扎寨,做起了海盗的生意,经过三代人的经营,现在已经威震南海,过往商船只要缴纳高额的过路费,方可安全通过,危害极大。”

    李安看了一眼,嘴角一抹冷笑,这个海盗头目倒是挺聪明的,居然把老巢放在马六甲海峡,此处是大唐商人进出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只要派出部分海盗船将海峡封锁起来,所有经过此处的商船都不能通过,可谓阴险至极,让商船无处可躲。

    “海盗封锁海峡,你们的商品是如何进出的?”

    李安厉声呵斥。

    “李侍郎恕罪,我等无奈,只能缴纳高额过路费,并非有意资助海盗。”

    十几名商人吓了一跳,连忙跪下。

    “既然缴纳过路费就可以安然无恙,你们又何必跑来京城,少挣一点有什么关系。”

    李安才不会相信这些家伙,真的是为了大唐朝廷的千秋基业才跑来的,商人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去做的。

    “李侍郎,沿途并非只有这一处海盗,有的海盗好说话,给点钱财就可以消灾了,但有的海盗却一心杀人越货,倾其所有也难以保全性命,总之,什么样的海盗都有,让人防不胜防。”

    “是啊!李侍郎,还有一些打鱼的渔民,遇到收获不佳的时候,便去劫掠商船,此种情况就更让人无法防备了。”

    跪地的商人,连忙解释道。

    李安沉思片刻,看向十几名跪地的商人,开口道:“好了,你们都起来吧!本官不怪罪你们。”

    看着十几名商人依次起身,李安指着马六甲区域,问道:“此处海盗必须荡平,你们可知晓此处海盗的详细情况。”

    众商人闻言大喜,不过,他们并不知晓海盗的详细情况,只知道海盗实力最近几年暴涨,人马近万而已,甚至,连海盗具体的巢穴在什么位置都不清楚。

    “李侍郎,海盗心里也害怕朝廷派兵围剿,所以,具体情况是不会让我们知道的,但近万人马是肯定有的,另外,还有其它各处海盗,朝廷至少要派遣五万水军,方可一举荡平这些海盗。”

    一名商人说道。

    “商业的持续繁荣,倒是让这些海盗占了大便宜了,这怎么能行,不论朝廷派遣多少兵马,一定能剿灭海盗就是了,你们完全不用怀疑大唐朝廷的实力。”

    李安自信满满的说道。

    “李侍郎,不知朝廷何时能够出兵荡平海盗?”

    众商人关心的问。

    李安想了一下,回道:“调集兵马和物资需要很多时间,至少也要三五个月吧!”

    “很快了,已经很快了。”

    众商人很是高兴,他们次来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能够争取朝廷出兵南阳就已经足够了,哪里还敢争取朝廷早日出兵。

    随后,李安与这些商人谈论更多的关于海上航线的事情,并听取沿路的国家民俗,各地的政策和商品。

    原来这些商人所面临的威胁远远不止海盗这一样,还有随时有可能变成海盗的渔民,南阳当地朝廷的压迫,各处地头蛇的盘剥,还有突然起来的暴风雨,台风等自然灾害。

    所以,尽管利润极其丰厚,但商人远航所要冒的风险也是很大的,一旦遭遇过多不测,一趟远航就亏本了。

    若大唐朝廷能够清除沿途海盗,保海上商船平安,并通过一定的手段,迫使各沿海国不欺辱大唐海商,则大唐的海商们的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如此一来,商品的价格也可以下降不少,对老百姓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总之,李安已经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将全力整治海上丝路的乱象,还商人们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进一步增强大唐帝国的实力,造福大唐百姓。

    不过,海盗的实力是不弱的,沿途诸国的实力也同样不可小觑,若要解决他们,就需要调集一直强悍的力量,至于调集多少力量,李安必须要深思熟虑才行。

    返回别院之后,李安陷入了深思之中,他在思考白天广州商人介绍的情况,并根据眼前的地图,思考需要多少力量,耗费多少时间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大唐帝国目前的实力,任何海盗都不可能匹敌,但海盗的巢穴距离大唐领土太远,想要剿灭他们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另外,李安是一个追求零伤亡的人,所以,必须要调集最为精锐的力量,让海盗完全失去抵挡的可能。

    思来想去,李安决定亲自去海上走一圈,所要调集的兵马,包括天军的一个飞行大队,铁甲炮车第一旅,还有三十余艘蒸汽铁甲战舰,以及数量更多的补给船。

    另外,为了容纳十架飞机的一个飞行大队,必须建造一艘甲板平直的航母,而为了容纳一个铁甲炮车旅,则需要五艘登陆舰,每艘登陆舰容纳十辆铁甲炮车。

    航母和登陆舰并不需要重新建造,只需要在原有蒸汽船只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改装就可以了,毕竟,第一代飞机对航母甲板的要求不高,只要弄出一个甲板就行了,而铁甲炮车也只需要一个出口就行了,改装的难度就更低了。

第五百章 生财之路() 
不论航母还是登陆舰,都必须立即进行改造,这样才能很快投入现役,满足剿灭海盗的需求,而这一切必须要得到皇帝的支持,开辟海上航行,则必须得到朝廷大部分臣子和贵族商人阶层的支持,这样做起事来才会顺风顺水。

    根据南阳航海图,李安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经营思路,而这一思路必须要让皇帝和大臣们知道,甚至,还可以让老百姓知晓,让全大唐的百姓都支持这一壮举。

    大唐报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李安决定将自己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想法,简单的发表在大唐报上,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让世人明白开辟海上贸易线路的重要性,至于细节的问题,则没有必要写出来,毕竟,老百姓的水平都是很有限的,写的太细的话,估计他们也看不懂,另外,还有泄密之忧。

    当然,海上贸易航行一直都存在,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现在也一直存在贸易,而李安之所以提出开辟这个词汇,是因为要彻底改善海上贸易的环境,让大唐商人可以更安全更快捷的做贸易,赚取更多的利润,同时,让朝廷也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总之,李安重新改善过的海上丝路,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开辟一词都不为过。

    海上丝路的畅想,在大唐报的头版头条报道出去了,这一下又在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了老百姓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很多自以为有见识的百姓,纷纷开始高谈阔论,有的指出海上贸易航线的好处,并品评一番,也有的指出海上贸易的缺陷,总之,每个人的意见都不尽相同,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头版头条的消息,所引起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皇帝看了之后也坐不住了,并找来几名大臣询问看法。

    大臣们所代表的利益不同,有的表示全力支持,也有的表示反对,还有的不肯发表看法,让皇帝很是头疼。

    “海上丝绸之路,听起来就是一条生财之路啊!”

    大臣走后,李隆基自言自语道。

    “老奴本不该多嘴,不过,这么多年来,李侍郎提出的建议,没有一次不是利国利民的,陛下若是心中有疑问,不妨召见李侍郎,问问不就清楚了。”

    高力士难得发言力挺李安。

    “见是肯定要见的,不过,朕要先想明白一些事情。”

    李隆基蹙眉思索起来。

    “南洋海盗存在已有百余年,我大唐水师几乎从未经历大战,劳师远征若是败与海盗,则朝廷颜面尽失。”

    李隆基说出了自己担心的担忧。

    这些年,大唐的陆军实力获得很大的提升,各支主力边军都装备了大炮部队,足以威慑周边诸国,京城更有强大的铁甲炮车部队,最近又新成立了天军,实力足以傲视天下,但水师的实力究竟如何,李隆基还有些摸不清,就算在蒸汽船上架炮,就真的可以击败狡猾的海盗吗?

    “大家多虑了,我大唐王师,怎么会败给海盗,李侍郎既然敢提海上丝绸之路,就必然有万全的把握,还是听听他的想法比较好。”

    高力士今天算是豁出去了,接连干政。

    “好,宣李安觐见。”

    李安一直在思考完善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旨意之后,立即赶往皇宫,顺便将新绘制的地图带上。

    “陛下。”

    李安微微行礼。

    “李侍郎,朕很想听听你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

    李隆基单刀直入的问道。

    “来人,挂地图。”

    李安让旁边伺候的太监帮忙挂地图,然后站在地图的正前方,准备介绍情况。

    “陛下请看,这条蓝色的线条,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所要经过的区域,这些密密麻麻小红点,则是沿途的城池和补给点,大红点是大的城池,小红的则是小一点的城池,还有不同颜色的区块代表不同的小国,海面上有黑色骷髅的,则代表这里经常有海盗出没。”

    李安指着地图上的标识,开始仔细的介绍起来。

    “海上竟然有这么多的海盗,海商是真的不易啊!难怪货物进入大唐之后,价格要翻几十倍。”

    李隆基看着地图上的黑色骷髅,发出了一声感叹。

    “陛下,海上贸易航线已经形成数百年,最近几年得益于大唐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繁荣了,但海盗也跟着繁荣起来,对海上航线的威胁极大,必须彻底清除。”

    李安正色道。

    “大唐水师多年未曾大战,李侍郎有几成胜算?”

    李隆基蹙眉问道。

    李安愣了一下,忙道:“陛下何出此言,区区海盗岂能是我大唐的敌手,微臣只需一万精兵,便可荡平沿途所有海盗。”

    “李侍郎就这么有信心?”

    李隆基对大唐水师似乎有些信心不足。

    “陛下请看,微臣最近新设计了两款海战利器,这张图是航母,这张图是登陆船,有这两样利器,再加上几十艘蒸汽炮舰,任何海盗都不足为惧。”

    李安拿出两张图纸,呈现在李隆基的面前。

    “这是什么船,有何厉害之处。”

    李安讲解道:“陛下,这艘船的顶部是平直的,可以停靠十架飞机,可以实现在海上的起飞和作战,这一艘船的前端可以打开,里面可以装载十辆铁甲炮车,如此猛然冲上海滩,海盗不能挡也。”

    李隆基听不懂,但觉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李安继续解释,告诉皇帝,准备一艘简易航母和五艘登陆船只需两个月就足够了,另外,需要从京城调拨一个飞行大队,一个铁甲炮车旅,作为远航船队的核心力量,还要从莱州等地调拨三十余艘蒸汽炮舰,作为船队的中坚力量,至于后勤补给船队,则超过百艘。

    调兵规模并不算很大,但也把京城最精锐的力量抽调了三成,总共三个飞行大队的天军,要抽调一个大队,总计四个铁甲炮车旅要抽调一个,大唐水师的蒸汽炮舰总计也没有多少,一下子抽调三十艘,可谓将其主力全部调走了。

    集结的兵马并不多,只有区区一万人马,但却是大唐最为精锐的部队,实力大大超过海盗这些乌合之众,击败沿途的海盗当然是毫无问题了。

    “爱卿一定要亲自前往吗?派其它人可否?”

    李隆基都有些离不开李安了,开辟海上丝绸之路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一来一回,怎么着也要一两年。

    “陛下,海上丝绸之路对大唐极其重要,有很多事情必须微臣亲自前往,关于天军海战,也只有微臣知晓该如何训练和作战,其它人都代替不了。”

    李安坚持自己亲自统领这支精锐的兵马,前去维护海上丝绸之路。

    随后,李安又将维护丝绸之路的好处一一列举了出来,以彻底说服皇帝。

    首先,歼灭海盗会进一步促进海路的繁荣,让商人获得巨大的利益,其次,海盗被干掉之后,海路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商品可以便宜一些,老百姓就能更容易的买到需要的产品。

    还有就是随着海路的繁荣,朝廷也能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对朝廷也是有利的。

    另外,海盗若不尽快铲除,实力就会越发壮大,对大唐的海防也是一种莫大的威胁。

    沿途诸国多多少少会欺辱大唐商人,对大唐的商品征收高额的重税,迫使这些商品不得不提高售价,如此,销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小国的财政也会过分的暴涨,出现实力的井喷,对于大唐商人进口的货物,他们也会征收过多的出口税,从而再一次盘剥大唐商人,这种情况也是必须要改变的。

    总之,海上贸易航线的乱象,必须得到有效整治,否则,这条重要的生财之路都要变成海盗和沿途诸国的生财之路了,与大唐倒是关系不大了。

    如此重要的一条生财之路,大唐帝国必须占大头,否则就是不正常的,必须进行必要的纠正,甚至不惜开战。

    财富的力量与军事力量自古都是成正比的,只有成正比才能维持下去,有了庞大的财富不发展武力,就有被掠夺的风险,而武力强大之后,若不趁机为争夺财富服务,则就浪费了,而且,庞大的武力需要财力来维持,所以,武力必须为维护财力服务。

    大唐有当今最强大的武力,若不将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大一份蛋糕抢到手,是一种莫大的损失,不利于维持永远的强大。

    “李侍郎的意思,是我大唐还要在沿途驻守军队,需要多少兵马?”

    李隆基看着地图问道。

    “陛下,海外驻军并不需要太多,但最关键的地点必须驻守强兵,而且,还要派遣官员管理,将那里变成大唐的海外领土,比如这里,还有这里和这里等等。”

    李安指着马六甲的位置,然后,又指向故临,记施,亚丁,基尔瓦等地,这些位置都是核心和重要之处,尤其是马六甲这个位置是第一重要的海外飞地,距离大唐的崖州也相对较近,是必须要全力经营的。

    只要经营好马六甲区域,彻底消灭这一区域的海盗,则大唐朝廷就有足够的理由收取过往各国船只的过路费,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在海上航线忙碌起来之后,绝对是一项非常可观的收入来源。

    另外,来往的船只肯定是要在马六甲的港口歇息的,为了迎接日后越来越多的海船,大唐在占据马六甲之后,还要扩建附近的海港,将马六甲彻底经营好,使之成为大唐帝国重要的财源之地。

    至于其余几个要点,则需要一步步的控制和改建,以让大唐帝国的力量能够完全控制海上丝绸之路,为大唐的商人撑腰,让大唐帝国获得最大的利益。

    “不错,李侍郎说的不错,这些地点都是重要之处,是需要派兵驻守的,眼下大唐的海上力量有些不足啊!”

    李隆基遗憾的说。

    海路上有众多的要点需要大唐去守护,而大唐能拿得出手的远洋海上力量就那么一点,驻守一两个点是绰绰有余的,但若要维持偌大的一大片海域,则需要更多的海上作战船只。

    “陛下说的是,这些不急,需要一步步的来,以后这些区域只需要各自驻守十艘蒸汽炮舰就足够了,水军的主力将驻守在广州,定期轮流前往各处巡逻,彻底消灭海盗。”

    李安开口说道。

    “准备工作需要不少时间,李侍郎打算何时动身。”

    李隆基关心的问。

    “陛下,臣准备一个月就足够了,抵达广州之后,还需要准备一个月左右,然后就可以南下了。”

    李安认真的回答。

    “好,朕支持爱卿,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跟朕提。”

    李隆基爽快的说道。

    “谢陛下,微臣这就回去准备。”

    李安大为高兴,离开皇宫回去准备。

    南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大行动,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很多,不仅有物资和设备,还有很多人员。

    李安这一次出门至少要一年以上,肯定要带足兵马和随行人员才好,各种生活物品也要带足了。

    “夫君,您要去南阳,还一走就一两年,一定要去吗?”

    几位夫人听说李安要出远门,皆是一副不舍的表情。

    “为夫是去办正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