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完全忘记了刚才的落寞和羡慕嫉妒恨。

    小孩子就是这样,只要有好吃好喝的就会很开心,他们的功利心比较小,不会计较太多太长久,不开心的事情,很快就会忘记的,而不像有些大人,会一直耿耿于怀,甚至想着坑害别人,以求图的心理平衡。

    大餐小半个时辰就吃完了,大学堂放假半天,吃完之后,所有学童就都离开学堂,返回各自的家。

    李安也要离开大学堂了,而且,这是李安最后一次进入学堂,后日一早,他就要离开安狮郡,前往波斯湾附近了,那里是大唐铁路通向海港的理想之地,是必须要占领的地区。

    当地是个什么情况,李安知道的不是太多,虽然早就派出先遣队去调查了,但传回的消息不太多,而且,还比较散乱,也许是路途太遥远的缘故,先遣队找不到李安想要的理想地点。

    这个地点处在大食与天竺之间,应该属于双方争夺势力的交接地带,在这个地方占领一块根据地,然后建设一个重要的港口,对大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吐火罗不是很远,最多只有几百里而已,而吐火罗现在已经开始修筑铁路了,只需要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就可以抵达这个海港。

    如此,一旦铁路通过来,大唐安西的货物,就可以在几日之内抵达港口,并从港口运往周边诸国,对贸易和流通非常重要,对控制海外诸国也有很大的作用,安西兵马可以凭借铁路,快速进入海港,然后乘船增援大唐在海外的州郡,从而实现控制整个世界的目标。

    在离开大学堂之际,李安看着送行的夫子,说道:“来人,将奖杯盒拿来。”

    “李侍郎,这里有这么多奖杯,这些都很值钱吧!”

    夫子从未见过这么精美的奖杯,觉得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小孩子,实在是太浪费了。

    若是他们知道这些玻璃制品,其实比沙子贵不了多少的时候,估计会立马吐一口老血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剩下的奖杯就交给你们了,日后,每半年都要举行一次文化比赛,获奖的发给奖杯,体育比赛也给,不够的话,本官还会派人送来的,能更好的激励孩子们学习和锻炼,这才是本官的最终目标。”

    李安很高兴的说道。

    “李侍郎如此重视教育,我等实在是”

    一阵感动的眼泪留了下来,这些夫子有的都已经很老了,但煽情的本事是一点儿也不小,说哭眼泪很快就流下来了,实在是厉害。

    离开学堂之后,李安见天色还早,就去了一趟试验田,想最后看一眼试验田的作物,搞清楚什么植物在当地适合生长,什么作物不能生长。

    试验田就是最好的检测仪器,不同的作物种植在条件完全相同的试验田里,所得到的结局完全不同。

    有的作物长得非常精神,可谓是栩栩如生,但也有的作物长得非常糟糕,叶子都是焦黄的,显得很没有精神,甚至,还有的作物压根儿就不长,在大唐长安城的高产作物,到了安狮郡完全长不出来,刨开土地一看,种子都烂掉了。

    “你们都看到了吧!这些都是不同作物的种子,本官搞这个试验田,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作物适合在安狮郡种植,这里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靠吃鱼肉生存的,这样营养很不丰富,对人的身体健康很是不利,而且,吃鱼所能养活的人是有限的,还是种植更靠谱一些,农业才能养活更多的人。”

    李安看着身后的安狮郡官员,认真的说道。

    “李侍郎说的是,安狮郡若要发展的更好,必须努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我等必然不会懈怠,一定竭尽全力的帮助当地百姓,让他们掌握种植和畜牧的技巧,让安狮郡能获得更多的人口。”

    陈刺史首先带头表态。

    其余众官员也全都表态支持,表明发展农牧业是他们的本分,是他们应该做的。

    在后世的社会,一个地方官员政绩的好坏,主要体现在经济的增长,环境的卫生,以及犯罪率的降低,对人口的多少没有什么要求。

    而大唐这个时代,官员考核的重要一条就是人口的增长,地方官员治下的人口增长的越多,则政绩得分越高。

    这是因为古代的人口增加受到疾病和战争的干扰,另外,还有很多盗贼和土匪祸害老百姓,所以增长的很是缓慢,想要快速增加人口非常困难。

    只有官员勤恳努力,带领治下百姓兴修水利,讨伐山贼和土匪,这样,才能让治下的百姓生活的更加安定,丰衣足食之后,老百姓才能更快更好的增长人丁。

    而人口的多少,又反应了一个帝国的实力,只有人口众多,才能有力量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若是人口稀少,则帝国很容易被外敌所吞并。

    安狮郡是大唐的海外领土,也是大唐的一部分,作为安狮郡的官员,他们自然有维护本地区繁荣稳定,尽量增加人口的责任。

    不过,自古以来都有一句名言,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外族人给人的感觉总是很不可靠,仿佛都带有某种狼子野心似的。

    在大唐建立之前的很长时间内,华夏大地处在了极为混乱的五胡乱华时代,这个时代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为黑暗的时代,代表中华正统的大汉民族几乎被屠戮殆尽,老百姓的日子非常艰难。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后日在总结的适合,才会得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带有歧视性的观点。

    每当外族作乱了,就给外族扣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帽子,而自己民族内部出了叛徒,则又怎么说呢?难道有异心的全都是异族吗?自己民族也会出现叛徒的,是否叛乱与是否是异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只是由于一般人都会偏向自己人,而讨厌与自己关系不近的人,比如觉得自己的亲属值得信任,而外姓则不可靠。

    而最终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外姓叛主者大有人在,比如司马家族,篡了曹家的江山,南朝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而自己人骨肉相残的更多,玄武门之变,叔叔夺了侄儿的江山的就更多了。

    总之,是否可靠与血缘亲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有没有外心,与是不是本民族的也没有必然的关系。

    但历史上,确实出现很多异族反叛,将华夏民族屠戮众多的例子,但这很大程度上都与野心和利益有关,华夏本民族内部的互相屠戮还少吗?

    另外,在后世的几十个民族,还不是都成一家人了,也没见谁有异心,这也是因为利益的关系。

    国家对这些民族好,优待这些民族,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穿,能过上比较好的日子,他们自然是会支持政府的,很多异族之所以有机会反叛,那是因为华夏内部出了问题,让这些异族的部分野心家有了作乱的机会。

    只要华夏帝国不乱,异族是永远没有机会作乱的,就算发起作乱,也没有成功的可能。

    后赵皇帝石勒,原本只是一个异族的奴隶,他也想安安分分的做一辈子的奴隶,可是老天不给他这样的机会,最终,他不得不反抗,并最终成了一个皇帝。

    是司马家族的八王之乱,给这些异族的人机会了,倘若司马家族的皇帝是个有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傻子,则就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动荡,异族的小喽啰自然也就没有造反的机会,华夏大地也就不会掀起一场浩劫。

    也就是说,只要大唐帝国不出现大的动乱,当地的官员能很好的处理各种事物,则安狮郡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就算人口增加很多倍,也永远都不会是大唐帝国的威胁,因为他们将成为大唐的子民。

    这也是李安为什么要花费巨大代价,投入到教育行业的原因,不能小看这三百名学童,他们是种子,日后大学堂还会扩招,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种子,而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因为他们学习了大量大唐的历史文化知识,他们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是大唐的一分子,从而忠心大唐。

    就比如鲜卑这个民族,是五胡乱华的其中一支,但是鲜卑民族非常欣赏大汉民族的文化,并非常努力的进行学习。

    如此一来,鲜卑民族渐渐的就把自己当成是汉人了,并把其它不好好学习汉文化的少数民族视为丑虏,这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一个优秀的文明是具有征服性的,会在不知不觉中反噬侵犯他的文明,让侵略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反噬的牺牲品,鲜卑入主中原,在武力上战胜了华夏民族,但很快,他们就把自己当成华夏民族了,完全忘记自己的祖先是谁了。

    华夏虽然暂时输了,但文明的强大力量,让鲜卑完全融入了,自此,鲜卑各族成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了,鲜卑民族彻底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后世的身份证上,根本就找不到鲜卑这个民族,所有鲜卑姓氏的人,都成了汉民族了。

    当然,李安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将自己的认识解释给这些官员听,他还需要命令这些官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足够了。

    另外,虽然当地的人口会在经济条件好转之后,出现较大的增长,但大唐的人口也是会增长的,只要这里有足够的利益,在本土混不下去的很多百姓,就会被迫选择到这里来生存,从而壮大安狮郡的大唐人口,最终让这个海外领地内有大量的大汉人口,进一步巩固大唐在当地的占有。

第六百六十一章 优良港口() 
    自古以来,只要华夏强盛则四海归附,异族在华夏强盛的时代,永远都是老老实实臣服的,甚至充当华夏政权的鹰犬,帮助华夏安定更远地方的蛮夷之辈,成为华夏的忠诚助手。

    而一旦华夏衰落,或者陷入内部的动乱,则四周的异族就要趁机作乱了,甚至取华夏而代之,当然,也有一些是为了生存,为了私心,或是被华夏的野心之徒胁迫,不得不参与祸乱华夏。

    总之,华夏强盛而团结的时候,异族就不会有任何作乱的机会,更没有作乱的理由,而当华夏陷入衰落和动乱的时候,异族为了自身的利益,将不得不反抗华夏,从而形成了外族祸乱中华的历史事实。

    这一切只不过都是利益在左右,在华夏强盛的时候,周边异族只有臣服华夏,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对他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而一旦华夏衰落,陷入内乱,则他们就没有获得利益的条件了,甚至,华夏内乱的野心之徒,还会勒索和控制周边异族,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和富有,如此一来,这些异族自然心生怨恨,从而起兵作乱,为自己争夺更大的利益。

    这就是异族作乱的缘由,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说是为了活下去,除了异族作乱之外,本民族的老百姓,若是也被逼的没饭吃了,也同样会起兵作乱,每个朝代的末代,老百姓都会出现大规模的作乱现象。

    只要是有吃的,有好日子过,老百姓是不会冒险造反的,异族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他们只要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不会被华夏过度欺压,明白反叛会让自己有多大损失的情况下,是不会作乱的。

    现在的大唐,无疑是非常强大的,而且,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周边诸国的利益,让这些小国能够心悦诚服,所以,很多年过去了,周边诸国未曾敢有多大的反叛,某些不识相的家伙也被大唐狠狠的给收拾了。

    李安有信心永远维持大唐帝国的强大,所以,根本不惧怕安狮郡的当地百姓会造反,只要在当地维持足够强大的军力,震慑某些不法之徒,并充分照顾当地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则发生大规模动乱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当地官员和将领,是完全有能力处理的。

    另外,归附的狮子国朝廷,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定,也是会帮助大唐安狮郡官员,管好本国百姓的,以防止两地的百姓串通起来,搞不法的事情。

    接近一百种的农作物,有些是这些官员认识的,也有的是比较生僻的作物,连这些官员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李安的耐心解释下,他们总算是明白了一些,并连连表示自己一定根据试验田得出的结果,努力帮助当地百姓搞种植,争取数年之内,让贫瘠的安狮郡变成一片鱼米之乡。

    何谓鱼米之乡,有鱼有米才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安狮郡的周边是富饶的大海,鱼是必然少不了的,可若是没有米,天天吃鱼也是会腻歪的,而且,营养也会不均衡的,所以,是必须要发展种植业的。

    返回住处之后,李安开始让属下收拾行装,后日一早,他们就要乘船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了,准备的越是充足,离开的时候就越不会慌乱。

    允儿和佳人这些女子,在准备衣服和日常用品,后厨的人在准备各种食材,并装运入船,士兵们也在整理各种武器装备,所有人都在辛勤的忙碌。

    李安自然不需要亲自准备什么,只需要开口安排就好了,所以,在众人忙碌的时候,李安已经休息了,忙活了一天,他是真的累了,非常的累。

    第二天一早,众人仍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大规模人马的出行,需要准备的物资非常多,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李安没有去大学堂,也没有去试验田,而是去了海港了,大规模人马出行,需要依靠舰船,所以,海港舰船的准备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只有准备的足够充足,在路上的时候才不会出行大的问题。

    大型蒸汽船只和炮船,全都整齐的排列在港口之中,看上去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整个天下,也只有大唐帝国才能建造出如此庞大和先进的舰船了,而且,由于自己使用都不太够,所以,至今没有外销,也就是说,只有大唐朝廷拥有蒸汽船,别人一概没有,包括非常富有的大唐商人。

    当然,商人,尤其是有钱的商人,都非常希望能够获得一艘蒸汽船只,这样,商品的水上运输速度会加快很多,能让商人更快更好的获得足够的利益,而且,在遇到海盗威胁的时候,蒸汽船也能够迅速将海盗甩开,从而保护自己的商品不会被海盗掠夺。

    最重要的一点是蒸汽船只是新鲜的玩意儿,若能获得一艘,也能让自己很有面子,所以,很多有钱的大商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获得一艘蒸汽船,不过,在李安的要求下,朝廷的态度非常坚决,那就是绝对不给,任何商人都别想获得蒸汽船只,至少暂时是不行的,必须先紧朝廷部门的需要。

    而且,商人的船只若是速度太快了,对朝廷水上执法也不会是什么好事,因为执法船会追不上他们的,从而让这些家伙轻松的跑掉。

    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唐会批量建造更多更好,更为迅捷的蒸汽船,到时候,次一等的蒸汽船就可以卖给商人们了,而且,商船注重的永远都是吨位和载重,速度会进行一定的限制,让商船永远都只能比帆船快,但比大唐衙门的蒸汽船要慢一些。

    “下官参见李侍郎。”

    正在指挥众人进行准备的官员,见李安来了,连忙上前行礼。

    李安笑着说道:“都准备的如何了,还缺什么?”

    “李侍郎,所有的东西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船队随时都能出发。”

    下属官员应道。

    “那你们现在在忙些什么呢?”

    李安见众人还在忙活,似乎并没有准备好。

    “下官是让他们多准备一些淡水,还有就是船上的各种物品摆放的太杂乱了,看着碍眼,让他们整理一下。”

    下属官员说道。

    李安亲自登船检查了一番,问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比如船只是否有破损,蒸汽动力装置可靠性是否达标,供电系统如何,淡水和食物的储存量是多少,足够满足全体船只多久的需求等等。

    在确认各种准备全部达标的前提下,李安才放心的下船,并在港口四周闲逛,欣赏安狮港的变化。

    来到安狮港并没有太长的时间,但安狮港的变化却是比较大的,很多旧的设施被拆除了,而新的设施则被重新建设起来,整个港口变得比之前高大上许多,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以后的变化会更大,安狮港最终会变成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就是非常重要的港口之一。

    来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可就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舍不得了,短短的一两个月,李安已经对安狮郡有感情了,都想待在这里养老了。

    当然,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说明内心确实对安狮郡有了一丝感情,不过,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使命,李安是从未忘记的,不会因为对安狮郡有所留恋而耽误行程。

    “李侍郎,前方先遣队送来消息。”

    一名士兵将信件交给李安。

    “什么东西,这么沉。”

    李安打开信件,发现里面是多张折叠过的图纸,另外,还有先遣队的文字书信。

    一张图纸是世界地图的缩小版,图上标注了先遣队所在的位置,而另外几张大图则是先遣队发现的天然良港的地形图,画的非常仔细,连高度都标注了。

    “好,非常好,这么好的港口,必须是大唐的,哈哈哈!”

    李安在看到图纸之后,就认定了这个地方应该是大唐的海外领地。

    看完地图之后,李安才看属下写的文字信件。

    “不错啊!这么好的天然良港,居然是海盗的巢穴,真是天助我也,来人,把各军主将还有五品以上官员都请过来,本官要议事。”

    看完信件,李安感到非常的激动,这简直就是天赐的良机,若是错过了这个好机会,那就太可惜了。

    很快,主要将领和官员全都过来了,并看向表情严肃的李安,揣测李安有什么好事要与他们商议。

    “将军,您找我们过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商议吗?”

    南下开口问道。

    李安先让众人看地图,并问道:“你们觉得地图上的港口如何?”

    众人看了一眼,皆表示这是天然的优良港口,是一个很重要值得拥有的港口,不过,他们并不太明白李安问这个干什么。

    “李侍郎,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很好的港口,不过,我们之前应该没有到过这个海港。”

    “李侍郎给我们看这个海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