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回事,他们只是会缝衣服而已,技术是最烂了。”
说完笑着看向自己麾下的士兵。
这些大唐将士,虽然在李安的要求和以身作则下,学会了缝衣服这项技能,但水平真的不是一般的差,都差到骨子里去了,勉强能够完成任务罢了,想让他们缝的有多好,那是不太可能了,这也不是他们的主业,能做的稍微合格一点就足够了。
就比如后世华夏子民,被敌人赶到了偏僻的农村,但却也在农村之中生存了下来,并一步步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思想为根基,在几年之后就将敌人给赶跑了。
而这支部队由于缺乏武器来源,所使用的武器,很多都是非常残破的,看上去就跟废铁差不多,很难想象这样的武器能够打击敌人,但事实就是如此,就是这样看似跟废铁差不多的武器,最终将我们的敌人给赶了出去。
也就是说,这些武器看上去跟垃圾似的,非常的不美观,但关键是能够使用,而这就足够了,只要能够使用,能够将自己的敌人给干掉,如此,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至于武器是否美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就考虑不到这么多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条件建造既美观又实用的武器装备,只能制造外表不堪入目,但能够起到作用的武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李安的这些部下,只要会缝口罩和衣服就合格了,难看了没有任何的关系。
。
第八百六十四章 缝的还可以()
李晓露微微侧首,看着不远处坐在简易桌案上,正在缝口罩的大唐将士们,嘴角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些五大三粗的将士,缝口罩的样子,实在是太笨拙了,被针扎更是家常便饭,好多士兵都被扎的直咧嘴,让人看了就想乐。
一看这么多的大唐将士,都被针扎的直叫,李晓露也感觉不到手指疼痛了,反而非常的乐呵,这说明人都有幸灾乐祸的心里,看着别人倒霉,心里会感觉非常的痛快,这也是人的劣根性吧!
有人喜欢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这是非常错误的,人有时候不能如此划分,这种划分也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人的思想是复杂的,不存在好人和坏人之分,有的人在一部分人的眼里是英雄,而在另一部分人的心里是暴徒和恶人,是非常残忍的人。
就算是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走后门进入了朝廷任职,心里会非常的高兴,认为帮助他的那个人是一个好人,太会办事了,要好好感谢一下才行,而另外一个关系不够硬的人,因为这个人的缘故,无缘进入朝廷,他就会非常痛恨这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大混蛋,是一个该死的家伙,要弄死了才甘心。
不同的两个人,对一个人的看法就会不一样,因为利益的不同,导致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
每个人都在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谁的利益受到侵犯了,谁就会暴躁如雷,不论贵族,平民,男人,还是女人皆是如此。
一个为国家拓土开疆的人,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但那些被灭之国的老百姓,就会非常痛恨这个人,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战犯,是一个强盗。
当然,李晓露只是幸灾乐祸的笑了一下而已,并没有什么恶意,并不能以此判断李晓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去评价李晓露的品质,看到别人倒霉而幸灾乐祸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多的都数不过来。
在前世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直接开玩笑,问别人遇到什么倒霉的事情没有,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如此直接的幸灾乐祸,实在是有些伤人,但很多人就是如此,就是喜欢去伤害人,当然,也许在这种人眼里,这种轻微的伤害并不算什么,是非常不值得一提的伤害方式,但在有的人心里,确是非常的伤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有的人喜欢分享自己的倒霉事,并经常苦笑着自嘲,也有些人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倒霉的事情是不愿意跟别人诉说的,如果有谁说了他的倒霉事儿,他会非常愤怒的,会非常生气的,甚至与之反目成仇。
见李晓露幸灾乐祸的大笑,李安淡淡一笑,开口道:“好好学,一个女子,总要会缝纫才是一个合格的女子,若是连缝纫都不会,那就不像一个女子了,在我们大唐是这样的,就算是一国之母,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也都是会缝纫的,只是平时轻易不干针线活,偶尔才会露一手,为天下的女子做表率。”
“哦,是这样啊!大唐最尊贵的女人都会缝纫,看来我也要好好学学了。”
李晓露开口说道。
看样子,她这是打算跟随李安前往大唐帝国了,日后作一名大唐帝国的女子了,由此可见,她已经完全臣服于李安,这辈子都不打算离开李安了。
李安闻言,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了,不过,就凭李晓露那笨手笨脚的样子,李安真的很难相信,她能学的很好,至少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才能把这项技术给完全学好吧!
当然,李安倒是希望李晓露,能够把这项技术给学好,这样,她就更像一名大唐女子了,带回大唐去,也更容易适应大唐的生活。
虽然,李安现在已经拥有的女人非常多了,但多一个总是更好,作为一名身体健康的男人,哪里会嫌弃女子太多,只会嫌少才对,拥有越多的女人,就越能体现自己的排场,让别人更加的羡慕嫉妒恨。
“哎呦!”
李晓露一不小心,又把自己的手指给扎破了,鲜血汩汩的往外冒,看着都有些渗人。
“怎么这么不小心,让你注意一下的。”
李安笑着批评道,并递给李晓露一个顶针。
其实,缝六层纱布口罩这种活儿,是根本不需要使用顶针的,但因为李晓露技术太差,力气也相对要小很多,所以,很容易把自己的手指给弄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李安就给她弄了个口罩,如此,就不容易把自己的手给弄破了。
而顶针是一种缝纫用的工具,是为了在遇到阻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顶针将细针穿透不料的工具。
因为人手拿着细针,很难完全用的上力气,有时候布料太厚的话,细针根本就难以正常的穿透,若是直接用手指顶,则细针的尾部,很有可能会伤害人的手指,甚至穿透人的皮肤,进入人的肉里,从而对人造成伤害。
当然,只有在缝制阻力比较大的布料的时候,才有使用顶针的必要,若是缝制非常一般的布料的时候,就完全用不着顶针了,当然,若是执意使用顶针的话,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最多效率慢一些罢了。
六层棉纱布在李安看来是非常轻薄的,缝纫的时候阻力并不大,完全可以直接缝制,而李晓露的力气太小了,所以,需要借助顶针这种工具,这样或许会更加容易一些。
“李侍郎,这是什么东西,与缝纫有关吗?”
李晓露居然没有见过顶针,好奇的问道。
“这是顶针,是缝衣服用的,来拿着吧!”
李安回答道。
“这个这么小,应该是套在手指上的吧!怎么用呢?”
李晓露很自然的想到了手指头,并将顶针戴在了自己的手指上。
李安开口说道:“看到上面的小坑了吗?针的尾部可以放在这个小坑里,这样用力穿透布料的时候,就会非常轻松了,来,你试试看。”
顶针上面有密密麻麻分布的小坑,这些小坑的大小比针的尾部要稍微大一些,当针的尾部进入小坑的时候,就会被固定在小坑里,然后用力一推,铁针就轻松穿透厚厚的布匹,完成了缝纫的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轻松,比直接用力推轻松太多了,是缝纫行业的神器,挽救了太多英俊小女的小手。
为什么经常做女工的女子,手指还能如此的光滑白净,完全就是因为有顶针的帮助,若是没有顶针的帮忙,每次都用手指顶,那么,压力就太大了,手指也很容易就会受伤的。
李晓露使用顶针,开始慢慢的缝制口罩,这感觉确实非常的不错,效果是杠杠的,比不使用顶针的时候好太多了,缝制的效率也逐步提高了上去,不过,因为李晓露的女工水平实在是不怎么样,所以,缝出来的口罩非常的难看,简直太难看了,甚至都不如很多大唐将士缝制的口罩,太丢人了。
“好好看看,这是我缝制的口罩,而这是你缝制的,看看区别大不大,是不是很大啊!”
李安将自己亲自缝制的口罩,放在李晓露的面前,笑着说道。
这对比的反差还是比较大的,李安缝制的口罩虽然不是很好,但至少还是比较整齐的,包边做的也很到位,而李晓露缝制的口罩,就差的太多了,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嗯,李侍郎缝的真好,我要好好的学,现在就开始练习,还有口罩吗?我缝几个,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李晓露学习之心大起,开口要求道。
李安笑了笑,开口道:“多的是,你想要多少都有,不过,也不要太辛苦了,慢慢来就是了,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太大的进步,而且,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坚持下去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对于活了两世的人,李安对于人性还是很了解的,他非常清楚,每个人都会有三分钟热度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可谓是极其的斗志昂扬,发誓自己要怎么样,要完成什么样的重大目标,但随着遭遇挫折和困难,很多人就开始不淡定了,就会有泄气和放弃的想法,然后,自然就是不了了之了,把当初的梦想彻底的抛弃了。
李安此刻就非常怀疑李晓露的情况,是不是所谓的三分钟热度,也许这一次学腻了之后,她就再也不会去学习缝纫了。
当然,这只是李安的个人猜测,或许李晓露此人非常的有毅力也说不定,这都是很难说的。
指导完李晓露之后,李安开始巡查营地,看看麾下的将士们都准备的如何了,是不是都缝好口罩了,缝的如何了,能不能使用,效果如何,士兵的反响如何,这些李安都必须要知道的。
“缝的还不错,怎么样,戴上舒服吗?”
李安走向士兵群之中,开口关心的问道。
“李侍郎,戴着这个东西不太好喘气,有一些憋闷。”
“是的,确实不如直接喘气痛快,但是能防御风沙的话,那就比较不错了。”
“就是不知道,防御风沙的效果怎么样,若是仍旧一嘴的泥沙,那还不如不戴呢?”
很明显,对于没有使用过口罩的大唐将士来说,口罩完全就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新事物,而人的本性就是对新生事物,会抱有怀疑的态度,会觉得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很多士兵都对口罩产生了怀疑,觉得口罩未必真的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不过,事实最终会证明一切的,李安发明的口罩,是绝对不会没有作用的,是肯定会起到巨大作用,使用过之后,自然就能明白了。
“没有防尘面具,这已经是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了,将士们先用着吧!有没有效果,用过了之后,自然就清楚了。”
李安开口说道。
其实,防尘面具也一样不透气,戴着并不舒坦,但防尘面具的防护效果,却是非常不错的,至少比口罩强太多了。
不论是何种防护,都是以牺牲呼吸流畅为代价的,不过,后世的很多先进的口罩,带有呼吸阀这种神奇的东西,呼吸流畅度会提高很多,会大大减轻人的窒息感,获得了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不过,如此先进的东西,李安是无法制造了,尤其是在如此简陋的情况下,就更加难以做到了,对于李安来说,能发明最简单的口罩就足够了,别的方面就不敢奢望了。
在营地转了好长一段时间,李安返回了自己的临时帐篷。
虽说临时停下休息的时候,帐篷是不需要拆卸的,但那是指一般的将士,李安作为领导,当然会有不一样的待遇,总不能车队停靠一个时辰,都让李安坐在狭小的车里吧!那样也太局促了。
回到帐篷的时候,李晓露仍在练习缝口罩,练的还挺认真的,姿势和动作也越来越规范了,像是那么回事了。
“练的还挺认真的啊!嗯,不错,进步还是蛮大的,都知道包边了,不过,这四根绳子应该缝在六层纱布的中间,而不是缝在一侧,这样就太难看了,非常的不美观。拆了,重新缝制。”
李安开口要求道。
既然李晓露对学习缝纫有点兴趣了,那李安就要严格要求,这样,她的进度才能更好更快一些,要是要求太宽松的话,练习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李晓露岂敢不听李安的话,非常顺从的点了点头,按照李安的要求,将刚刚缝制好的口罩给拆了,在拆开之后,再按照李安的要求改进,以达到李安提出的要求。
对于李晓露的虚心改正,李安感觉非常的满意,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这说明李晓露还是孺子可教的,完全值得栽培,只要她能好好的学习缝纫技术,以后就会越来越像东方美人的,带回长安城,倒是可以给自己撑不少的面子。
第八百六十五章 刺绣()
李安能够把口罩缝的很好,但缝口罩这种工作,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是非常简单的一种针线活,距离优秀女工的水平,还差的很远。
而自古以来,评价女工水平的,永远都是刺绣这种行为,一个人的女工水平好不好,关键就看他的刺绣水平高不高,越高的刺绣水平,越能体现一个人的女工水平。
尤其是华夏大地,刺绣的水平,被认为是一名女子是否贤良淑德的标准,刺绣的水平越高,女子就越容易被认可,甚至在十里八乡传颂,成为所有人的榜样。
而所谓的刺绣,就是利用针线在织物上秀制的各种图案的总称,在华夏大地,刺绣分为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
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锈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在中华大地上,刺绣分为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代表着华夏不同地区的最高刺绣水平。
刺绣有很多种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秀,锁丝,挑花,刮绒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和艺术品装饰等等。
在华夏古代的时候,刺绣也被称作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而若是计算历史的话,刺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周朝的时候,书籍就已经有刺绣这方面的记载了。
到了两汉的时候,刺绣的水平大大的提高了,而且,水平还很高,唐宋刺绣施针云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明清时代是华夏最后的两个古朝代,这两个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苏绣,粤绣,蜀绣等一大批有名的刺绣产品,而每一种刺绣,都是别具风格的,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奇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刺绣的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秀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
在大唐时代,刺绣的水平也是很高的,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拥有两件百鸟裙,都是旷世珍品,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羽毛秀不但能绣出山水花鸟,还能绣出各种日用品抱枕,羽毛秀地毯,羽毛秀服装等。
水族的马尾绣,是中华最古老的刺绣艺术,堪称是刺绣界的活化石。
马尾绣之所以是刺绣界的活化石,是因为这种刺绣的材料是马匹的尾巴,也就是用马匹尾巴上的毛绣的刺绣,这个难度就非常大了,能用马尾巴的毛绣制刺绣产品,这反应了极其高超的刺绣水平,一般人还真是很难搞定,只有技术最高超的女子才能灵活的运用这项刺绣技术。
刺绣的起源很早,早在虞舜之时,就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专门的宫廷刺绣了,就是把天底下最好的刺绣女工,全部请到皇宫之中,让她们为宫里的贵人绣制衣服,如此,皇宫里的刺绣产品总是最好的,也让皇帝和贵妃们都享受到了最佳的刺绣产品。
刺绣的产生与织品的诞生有关,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和纹面来进行装饰,而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从而就有了刺绣。
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大唐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逐渐兴盛起来,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案,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
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唐代之前的刺绣产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其致力于绘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十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历代直到清朝的各个时代之绣画与绘画应有不可分离之关系。
在大唐之后的大宋时代,刺绣更加的发达,由于当时的大宋朝廷奖励提倡,为了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满地施绣截然不同。
元代因为时间比较短,所以,绣品传世极少,但技术水平依旧不差,仍旧有很多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