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5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足以证明李晓露没有撒谎,她说的都是实话,这里以前确实就是荡秋千的地方,李晓露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里与小伙伴们一起荡秋千,而后来因为当地的百姓都被赶走了,秋千没有人维护,这日晒雨淋的就彻底的被损毁了。

    李安出门的时候比较匆忙,并没有准备绳索和木板等秋千的配件,当然,也不太可能刻意去准备这些,毕竟,李安也不知道山上有损毁的简易秋千。

    不过,就算没有任何刻意的准备,想要重新做个简易的秋千,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对于拥有聪明大脑的李安来说,这都不是难事。

    李安在附近随意的转了一下,便看到大树的附近有一片爬藤植物,这些爬藤植物完全可以被用来代替绳子,另外,此处是树林,木材也是绝对不会缺少的,虽然李安没有携带专业的工具,但士兵手中的大刀,完全可以用来砍树枝,制作一个简易的秋千配件,还是毫无压力的。

    “你们几个去砍爬藤,你们几个去砍树枝,这么粗的就可以了,不要砍大树。”

    李安开口下达命令,让士兵们去准备。

    “李侍郎,您这是要做什么?”

    李晓露有些受宠若惊,没想到李安会对她这么好,非常不好意思的问道。

    李安笑了笑,开口道“我还能干什么,这里的秋千坏了,我要做一个新的,让你回味一下童年的趣味,另外,我也好久没有玩秋千了,一起享受一下,回味童年的乐趣吧!”

    。

第八百九十五章 背诗() 
李安突然要现场制作秋千,绝对不是什么心血来潮,而是待在直布罗陀需要一些时间,反正一时间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利用这点时间来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反正,制作一个简易的秋千,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对于李安来说,这就是小意思。

    麾下士兵很快就砍了好多的树枝,还有大量的爬藤,李安随意的在地面上画了秋千的模型,然后,让士兵们照着图形的样子,立即在这两棵树之间建造一个崭新的秋千。

    因为制作简易秋千并不是什么难事,李安麾下的士兵,很快就按照李安的要求,把简易的秋千给制作好了。

    “李侍郎,秋千做好了。”

    士兵汇报道。

    李安看了一眼秋千,非常满意的说道“很好,非常的好,你们辛苦了,下去歇息吧!”

    “晓露,怎么样,你喜欢吗?”

    李安看向李晓露,开口说道。

    李晓露看向刚刚制作出来的秋千,非常高兴的说道“喜欢,我非常的喜欢,这个秋千做的真是太好了,比我们小时候玩的要好很多,也更加的漂亮和结实。”

    “哈哈!这都是我随便做的,居然比你小时候玩的还好,来,坐上去感受一下。”

    李安开口说道。

    李晓露高高兴兴的走了过去,因为是新做的秋千,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尤其是树枝搭建的坐板,上面还在冒着绿色的汁液。

    在李晓露坐下之前,李安非常体贴的把带着的御寒衣服,垫在了简易秋千的树枝上面,如此,不但干净,而且,还避免了李晓露的屁股被树枝扎伤,可谓是体贴至极啊!

    “坐稳了,我来推你。”

    在李晓露坐稳之后,李安站在她的身后,轻轻的推动秋千,并一步步的加大力度。

    这一刻,李晓露陷入了回忆往事的阶段,而李安也同样陷入了回忆,毕竟,他们同样都经历过童年的乐趣,尤其是荡秋千,他们都是玩过的,自然拥有不错的回忆。

    喜欢玩秋千的都是童年的孩子,长大了之后,人就很难再喜欢玩秋千了,毕竟,成年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也有很多烦心事,从而不能像童年那样,想干啥就干啥,另外,人在长大了之后,也不会对秋千有太大的兴趣了,毕竟,还有比玩秋千更有意思的事情,成年人都懂的。

    李晓露摇摇晃晃的回想了小半个时辰,一直没有说话,而李安也没有打扰她,因为李安也处在回想之中。

    李晓露所能回想的只是自己这一世的童年,而李安所能回想的,却好包括前世,回想的内容比李晓露要多得多。

    记得前世的时候,李安小时候是最喜欢玩秋千的,当然,其实也不是喜欢玩秋千,而是喜欢与某个孩子一起玩耍,也就是一群漂亮的女孩子,与这些女孩子一起玩耍,李安感觉非常的开心。

    这似乎表明李安从小就有爱美之心,喜欢漂亮的女孩子,能与漂亮的女孩子一起玩耍,李安会感觉到非常的开心。

    儿时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仿佛就在昨天一样,这些真的是太让人怀念了。

    当然,来到大唐这一世也有不少的回忆,不过,这些回忆似乎并不属于李安,但也是很让人怀念的。

    “李侍郎,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开始西沉了,时间过得好快啊!我们要回去吗?”

    李晓露停止回想,回头看向李安,见李安陷入沉思,开口打断了李安。

    李安猛地一愣,愕然发现天色已经比较晚了,不过,距离天黑还有一些时日,所以,还不想回去。

    “晓露,这里距离山顶已经不远了,我们去山顶看看吧!”

    李安开口说道。

    李晓露点头道“好,我们去山顶,以前我们经常会去山顶玩耍,站在最高的山顶,可以看清整个直布罗陀,”

    “嗯,走吧,跟我说说,你小的时候还喜欢玩什么。”

    李安一边往山顶走,一边开口问道。

    李晓露自然没有什么隐瞒,把自己小时候的事情都交代了一遍,比如和稀泥,捏泥人,爬树掏鸟蛋,用弹弓打鸟雀等等,全都说了出来,不过,有好多都是小伙伴玩的,她只是老实的站在旁边看着。比如玩弹弓,李晓露是女孩子,自然是玩不了的,只能看着别人玩。

    听着这些小故事,李安感觉特别的开心,因为李晓露所讲的这些玩耍的方式,其中,至少有八成,都是李安非常熟悉的玩耍方式,都是李安亲身经历过的。

    很快,二人走到了山顶,走到了直布罗陀的最高点,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直布罗陀。

    直布罗陀的山上是有很多树木的,不过,这个最高的点却是没有树木的,如此,才能让人站在上面,可以尽情的欣赏周边的风景。

    三面都是大海,只有一面与陆地相连,这样的地形非常有利于防守,是非常好的地形,这也是李安选择这里作为基地的最主要原因。

    “晓露,站在这里有什么感觉?”

    李安看向李晓露问道。

    李晓露笑着说道“很好,我感觉很好啊!”

    “我是问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心里的感觉?”

    李安继续问道。

    李晓露想了一下,开口道“就是感觉风景挺好的,三面都能看到大海,还能看到海湾里的大船,风吹的人也很舒服。”

    说完伸手拥抱大自然,感受和煦的海风。

    李安闻言笑了,这就是典型的女子思维,就是喜欢风景和感觉,而李安的心境与李晓露显然是不同的。

    站在直布罗陀的最高点,李安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江山,远处的大海,近处的树木,还有海湾里躺着的大量船只,这些都是江山美卷,越看越觉得舒心。

    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强迫症,非常希望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转,但若是做一个小民,想要让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运转,这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但若是要做一名君主,那么就可以让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行。

    只要是一个有野心的大好男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都会想着如何打下一片江山,让这个江山的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转。

    很多人,为什么要去当隐士,就是因为当前生活的社会秩序,与自己心里想的不太一样,自己根本无法接受,于是,就选择逃离这样的社会,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还有后世的很多理想化的诗人,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那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而他们又是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生活在不是他们想象的世界里,如此,不如早点去他们喜欢的理想世界。

    所以,一个人太理想化,并不是什么好事,很容易让自己在当前的社会难以生存,甚至,产生绝望的心态。

    人需要适应社会,而不是让这个社会来适应一个人,这个先后顺序是不能搞错的,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当然,一个人在拥有绝对力量的时候,或者有可靠的力量依靠的时候,也是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的,但这样做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很有可能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麻烦。

    比如,大秦帝国的商鞅,为了改变落后面貌的秦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通过变法,彻底扭转了秦国的落后面貌,让大秦帝国变成了华夏第一强国,从而最终统一了整个华夏,让华夏民族再也不用遭受分崩离析的痛苦。

    但是,在秦孝公死了之后,商鞅也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最终被车裂而死,其下场不可为不悲惨,这就是强行推动变化遭到的反噬,若他能够稍微温和一些,为特权留有一丝余地,其下场绝对不会这么糟糕。

    李安来到大唐之后,也推行了不少政策,尤其是为了工业化的发展,向朝廷提出了很多的建议,但李安所提出的建议都是比较温和的,目的是为了调动老百姓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并没有过分的损害权贵阶层的利益,所以,自然不会遭到太多的反对。

    所以,李安觉得,治理江山要温和为主,不能下太大的猛药,否则,就算把病给治好了,也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至少,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人生一世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何苦要跟整个社会过不去呢?

    “江山如此多娇,真是美不胜收啊!”

    李安不自觉的开口发出了一句感叹。

    李晓露闻言,开口道“江山,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河流和山川,是天下的意思,我说的对不对。”

    李安笑着说道“很好,说的太多了,江山就是这个意思,”

    “那江山如此多娇,就是全天下都很美的意思?对不对。”

    李晓露继续说。

    李安点头道“对,说的太好了,就是这个意思,江山就是每一寸土地,江山是如此的漂亮,看看,眼前的这些就是大唐的江山,多美啊!好想赋诗一首啊!”

    “我听着。”

    李安酝酿了一下,开口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不是赋诗,这是背诗,李安虽然颇有才华,但写诗的能力真的是很一般,所以,在遇到景色比较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赋诗一首,而是从自己的记忆中调取一首诗词,然后直接背出来,如此,比自己绞尽脑汁赋诗一首要容易太多。

    虽然这有抄袭之嫌,但李安所背诵的诗词都是后世的诗词,自然不会穿帮,而且,李晓露是欧罗巴人,对大唐文化了解不多,根本就听不懂多少诗词,最多只能听听感觉罢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安赋诗的水平很一般,与古今中华的大人物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若是用自己的低水平赋诗,实在是没有那种特殊的感觉,而背诵名人的诗词就不一样了,毕竟,名人的诗词都是很有水平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奋进的动力。

    “好听,李侍郎作诗真是太快了,几乎都没怎么思考,就把诗词给做出来了,真是太厉害了,我什么时候能这么厉害就好了,我听说大唐有好多文人,作诗的时候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李侍郎比他们强太多了。”

    李晓露开口夸赞道,很显然,她还不知道李安所赋的诗词都是背诵的,也可以说是抄袭的,若是知道真实情况的话,估计就要鄙视李安了。

    李安笑着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啊!谁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有才华,我天生就是这么有才华,别人不想羡慕都不行啊!哎!”

    “李侍郎,既然你这么有才华,那还叹什么气啊!”

    李晓露问道。

    李安仰头看天,开口道“这个你不懂,太有才华的人,也是有苦恼的,那就是太寂寞了,毕竟,有才华的人太少,如此,想要找个才艺上的知己都不容易啊!”

    “哦,好像是这样的。”

    李晓露点了点头,她几乎就听不懂多少诗词,自然做不了李安文艺上的知己,她最多只能做李安身体上的知己,或者情感上的知己,才艺上就完全不够资格了。

    走夜路总是不安全的,尤其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所以,在天色快要暗淡的时候,李安果断带着李晓露下山,至少,要在太阳完全落山之前,抵达居住的地方。

    因为来的时候都走过一遍路了,所以,李安自然是对路况非常熟悉了,下山的速度比上山快了很多,并成功的在太阳落山之前抵达了山脚下的居住之地。

    。

第八百九十六章 查理大帝() 
李安还有正事要办,自然不能在港口待很久,休整三日之后,就立即出发,前往拉赫曼帝国的都城摩尔多瓦。

    这一路估计还需要十多日的时间,不过,李安有的是时间,只要把这件事情给办成了,李安的目标就完成了,也就可以非常放松的返回大唐了。

    这是李安此行走到的最远地方了,不可能再远了,李安还不想去美洲,更不想去北欧一带,出门这么久,是必须要回去了。

    在行进的路途上,李安一直在思考拉赫曼帝国的局势,他根据部下探查到的情况,一点点的在分析拉赫曼帝国的具体情况。

    按照对历史的记忆,拉赫曼这个人还是颇有能力的,他在倭马亚王朝被推翻之际,只身逃到了西班牙,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取得了当地阿拉伯人和伯伯尔人的支持,然后带领这些支持者,打败了阿拨斯王朝过来的军队,并杀死了科尔多瓦的总督尤素福,从而稳定了根基。

    随后,北方的法兰克查理大帝,趁着拉赫曼立足未稳的时机,亲率精锐大军进攻拉赫曼,不过,最终,查理大帝却被拉赫曼给打败了,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经过抵挡查理大帝的入侵,拉赫曼确立了自己的威信,从而让自己的王位变得更加稳固了。

    也就是说,查理大帝的入侵,不但没有消灭拉赫曼,反而还帮了拉赫曼的大忙了,让拉赫曼本来不太稳固的江山,变得更加的稳固了。

    不过,自古以来,都有一个真理,打仗打的钱粮,若是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持,仗是没法打的,就算是很富裕的国家也不行,必须有钱粮的支持,才能打仗。

    拉赫曼本是倭马亚王朝逃亡来的王子,本身并没有什么本钱,是当地的土著,早一步抵达的阿拉伯人,还有伯伯尔人等三股势力,觉得他王子的身份具有号召力,且得到了很好的承诺,如此,才联合起来支持他,从而一起去反抗渡海而来的阿波斯大军,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与阿拨斯王朝的斗争,让三股支持拉赫曼的势力损失惨重,而之后的清剿残敌和征服反对者又花费了很大的代价。

    还好,最终拉赫曼自己和支持者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成功的建立了帝国,而拉赫曼也坐上了王座。

    但王国初建,三股支持者的利益分配成了老大难的问题了,为了共同御敌,三股势力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既然胜利了,就应该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利益,可分配这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有太多的矛盾需要处理。

    拉赫曼独自一人过来,并没有根基,是完全依靠三股力量和自己的倭马亚王朝王族的身份,才坐上王位的。

    在平衡三股势力的利益方面,他感觉自己是心力交瘁,好多决定都不能同时让三股势力满意,甚至,三方都不满意,大有逼宫的趋势。

    而就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查理大帝跑过来帮忙了,一听说查理大帝的精锐兵马杀过来了,最高兴的当然是拉赫曼了。

    他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不断的游说三股势力,指出只有三家合作,才能打败共同的敌人,否则,什么都没有了。

    聪明的拉赫曼甚至举了一个例子,他亲自拿过来一个椅子,然后用力的砍断了椅子的其中一个支腿,随机,椅子倒地了,之后拉赫曼告诉三股实力的代表,此刻的新生帝国就像这个椅子一样,若是少了一条直腿就只能倒下。

    在北方的威胁面前,三股势力终于达成了妥协,再也不互相争夺了,而是团结在拉赫曼的周围,大家同心协力,集结全部的力量,用来抵挡查理大帝的进攻。

    查理大帝是什么样的人物,后世的很多人都非常清楚,这个厉害的角色缔造了欧罗巴最为强大的国家,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而如此厉害的查理大帝,居然被拉赫曼打败了,可以想象拉赫曼在取得胜利的过程之中,所付出的代价有多么的惨重。

    毕竟,查理大帝不是泛泛之辈,而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能打败这样强大的敌人,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新生的拉赫曼帝国,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在获得巨大胜利的同时,自己的老本和精锐力量都已经消耗殆尽了,剩下的就只有空壳了。

    而查理大帝在失败之后,心里是一直不太服气的,总想着要报一箭之仇,私底下正在积聚力量,随时准备报失败的一箭之仇。

    另外,拉赫曼虽然统一了王国,但国内的反叛势力并没有完全被歼灭,尤其是以尤素福心腹属下所领导的一伙反对者,一直在给拉赫曼找麻烦。

    面对国内和北方的双重威胁,拉赫曼显得有些心力交瘁,而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名义上归附的奥斯曼,却突然自立为王,与他的小朝廷划清了界限,如此,他心中所奢望的外援力量彻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