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抗衰老和保护人的皮肤,是很多人推崇这种水果的主要原因,毕竟,人都是非常爱美的,都不希望自己衰老,希望自己永远年轻。
而油橄榄确实有这种作用,它的内部富含与皮肤亲和力极佳的脂肪酸,吸收迅速,可以有效保持皮肤弹性和润泽,能消除面部皱纹,防止肌肤衰老,有效护肤和防止手足皲裂,是一种可以吃的美容护肤品,受到广大消耗者的喜爱。
另外,油橄榄也是可以提炼其中的有效成分,将其制作成橄榄油的,橄榄油在后世属于高端的食用油,是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吃不起的食用油,反正李安前世就吃不起橄榄油,只能吃比较便宜一些的大豆油和菜籽油,甚至还吃过地沟油。
橄榄油之所以昂贵,是因为橄榄是果树上的果实,单位面积的产量远不如大豆和菜籽,而且,营养还更加的丰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如此,价格怎么可能不高。
另外,很多植物油都是采用高温压榨的方法获得的,也就是说,在榨油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而橄榄油却不是这样,橄榄油是由新鲜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的,不经过加热和化学处理,保留了天然营养成分,被称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
使用橄榄油和橄榄油渣在地中海沿岸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欧罗巴世界,橄榄油有很多好听的名字,比如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等等,光听名字,就能看出橄榄油是多么的好。
李安看着身旁的部下,开口道“这些油橄榄非常的不错,应该多买一些带回去,对了,还有橄榄油也是好东西,也要多带一些回去。”
部下说道“李侍郎,既然这些油橄榄这么好,那我们何不把橄榄树带一些回去呢?如此,以后想要吃油橄榄的时候,就非常的方便了。”
李安非常高兴的点头道“孺子可教,很好,橄榄树是必须要带一些回去的,大唐南方的不毛之地,是最适合栽种橄榄树的,不过,太大的橄榄树也带不了,只能带一些小的树苗,想要结果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呢?所以,以后的数年时间,我们想要吃油橄榄话,还需要从此处得到。”
对于油橄榄这么好的东西,李安当然不会放弃引进了,只要把这种果树引进到大唐,用不了几年,大唐的油橄榄就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了,到时候又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毕竟,大唐帝国幅员辽阔,什么样的地形和气候都有,在庞大的大唐帝国版图内,肯定是存在满足油橄榄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估计岭南这一片区域就比较符合条件,是完全能够满足油橄榄这种植物生长的,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只要从拉赫曼王国带一些油橄榄树苗回去,日后,大唐就会出现庞大的油橄榄庄园,以满足大唐百姓的生活所需,提高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
。
第九百零九章 买买买()
橄榄油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就是养生的佳品,可惜如此好的油料大唐却没有,所以,移植部分橄榄树去大唐是势在必行的,只要这些橄榄树在大唐扎下根,日后,大唐就会拥有足量的橄榄油了,这对提高大唐百姓的生活具有莫大的作用,尤其是富人群体,获利是最大的,因为就算最终大唐拥有庞大的橄榄油,穷人仍旧不舍得吃,只有富人才会毫无顾忌的食用橄榄油,从而获得更加健康的生活。
别说诸国小国了,就目前大唐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现状,能吃上植物油就已经算不错了,岂能妄想橄榄油这么高档的食用油。
在很多普通百姓的家中,食用的油料主要是动物的油脂,比如猪肉的肥膘炼出来的食用油,这才是老百姓最主要的烹饪食材。
这还是很普通的老百姓,若是更加贫困的百姓,则连肥猪肉炼的食用油也吃不起,如此,就只能吃一些水煮的菜,或者吃一些腌制的菜肴了。
至于能吃上植物油的家庭,则至少是小地主之类的中产阶级,即便如此,也不是顿顿饭都能吃上的,很多时候还是要吃炼制的动物油,而对于大街上的油炸小吃来说,那几乎都是动物油的天下了,而且,根本就不存在换油一说,油料少了的话,那就加一点进去就好了,可谓极为节省,而这样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就算是植物油,经过反复使用也是有害的,动物油就更不用提了,害处非常的多,可对于科技并不发达的大唐时代之人来说,这些危害他们根本就看不见,如此,自然也就不会太放在心上了。
见过吃反复油炸的小吃的,没见过吃了之后就中毒倒地的,甚至,有的人吃了几十年都没有生病,如此,又有谁敢说油料反复油炸对身体不好,如何拿得出证据,在大唐时代可没有先进的化学仪器,乱说话就是诽谤。
而之所以要如此节省,则完全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物资不够充足,天灾时常会发生,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能如此的浪费,油炸食物之后,把剩下的油料扔掉,这是要遭天谴的,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
即便是李安掀起工业化,让大唐土地的作物产量和抗灾能力大幅度增加,也没有改变大唐百姓的节省观念。
这种刻到骨子里的习惯,估计这一生都改变不了了,就犹如后世的很多老人,早年穷的时候吃过土,而在老年之后,由于社会的富裕,再也不用吃土了,但他们仍旧改不掉节约的毛病,估计到死都改不了了。
因为炼油技术的落后,大唐的植物油,主要就是大豆油和菜籽油,其中,菜籽油的比例稍微大一些,毕竟,大豆还有更加重要的用途,没有人舍得用大豆来榨油,而且,出油率也非常的低,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大豆的主要用途,那就是用来做豆腐和豆浆,在农耕民族的心目中,豆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农耕文明很少能有机会吃到肉类,而谷类补充不了太多的蛋白质,这对人的身体非常的不利,而大豆磨成豆浆之后,就可以提供可以让身体很容易吸收的蛋白质了,也就是说,大豆是植物蛋白质,可以极大的弥补农耕民族对蛋白质的需求,让农耕民族的人变得强壮起来。
菜籽相对来说,作用就远不如大豆的作用了,而且,出油率比大豆要高,所以,在大唐这个时代,最主要的植物油是菜籽油,而大豆则更多的被用来制作豆腐类食品。
至于玉米油,花生油这些,大唐根本就不可能有,毕竟,这两样东西是李安派人发现美洲之后,从美洲大陆带回来的,现在的数量还很少,人吃都还嫌不够,又如何舍得拿来榨油,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如此算来,就算是大唐皇帝,能吃到的植物油,也只是菜籽油罢了,其余的各种植物油,还都没有机会享用呢?
而关于历史的记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据后世的历史记载,华夏古代一直使用动物油,直到汉代才出现植物油的记载,但当时的植物油不是用来食用的,而是用来制作绢布的,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的记录。
只是李安来到大唐之后,发现大唐的贵族已经开始食用菜籽油了,虽然不是很普遍,但确实看到了,这说明史书记载的不够准备,大唐时代已经出现菜籽油了,而史书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或许是普及率不够的原因吧!
长期食用动物油,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损害,会极大的降低人的寿命,所以,为了大唐百姓的身体健康,李安觉得推广植物油是势在必行了,至少,也要先在贵族圈推行,然后,随着物资的充沛,逐步向平民家庭发展。
菜籽油是最基础的植物油,之所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普及,主要是因为大唐的土地几乎都用来种粮食了,种植菜籽的田地很少,所以,数量自然是跟不上的。
李安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推广各种植物油,在菜籽油的基础上,增加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甚至,还有高端的橄榄油和亚麻油。
之前,因为大唐农业技术的落后,大部分土地都必须用来种植粮食,只有极少数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其它的作物,可自从李安发明的机器,以及从美洲弄来高产的作物之后,大唐的粮食问题已经大大的缓解了,如此,便完全有条件,将更多的土地用于种植其它作物,比如多种一些油菜,丰收吃不完的花生玉米,可以用来榨油,而玉米渣和花生渣,以及大豆渣都是可以用来喂猪的,而且,是比青草效果好太多的饲料,很容易把猪仔喂成大肥猪的,猪肉的产量会大大的增加。
总之,在老百姓能够吃饱之后,很多空闲的土地就可以用来发展经济作物了,大唐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蒸蒸日上的。
不用太久,只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大唐帝国就会彻底的大变样,以后的老百姓都不会被饿到的,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都会逐步建立起来的。
因为橄榄油具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李安决定多带一些回去,另外,还带了很多油橄榄,以及橄榄树的树苗,这些都要带回去。
在返程的路途上,李安决定专门使用橄榄油制作的美食,再也不吃低档的菜籽油了,至于动物油脂,虽然味道非常可口,但长期食用的话,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李安是能不吃就尽量不吃。
李晓露早一步在大街上采购美食,因为李安给了她很大的权限,所以,她瞬间成了后厨采购队的头领了,她说买什么就买什么,跟随的人不敢说半个不字,反正,资金是非常充裕的,根本不用担心买不起。
“李侍郎,看看我买了多少好东西。”
李晓露走向李安,后面跟着好几辆马车,是雇佣当地人的马车,也是当地人负责牵马的。
“这么多东西,这买的都是啥啊!”
李安看着车辆上庞杂的商品,微微皱起眉头。
“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穿的,用的,有纪念意义的,这些全都买了,车子都已经装不下了,要不然,还能买更多的呢?”
李晓露笑着说道。
“买买买,就知道买,哈哈哈!”
李安笑着呵斥道。
喜欢疯狂购物是人的本性,尤其是女人更是如此,因为购物能让人产生兴奋的感觉,而越是疯狂的购物,就越能让人产生极其兴奋的感觉。
女人喜欢疯狂购物是天生的,自古以来就没有改变过,而过度的购物,则也算的上是一种心理疾病了。
不过,只要手里的钱足足的,那就什么都不用怕了,有钱就任性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只要有钱就算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也没有什么关系,只管放心大胆的去买就是了,反正有的是钱。
所以,做一个有钱人就是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用因为囊中羞涩而刻意的压制自己内心的购物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更愿意与有钱的人谈感情,就是因为有钱的人,可以非常放肆的去消费,可以活的更加的潇洒,跟着有钱人混,可以顿顿有肉吃,不用受穷,不用去过苦日子。
李安现在是一个超级有钱人,放眼整个天下,比李安还有钱的人,几乎是找不到了,而且,李安生钱的办法还很多,财富会越来越多。
“葡萄酒,沙丁鱼,火腿,呵呵!吃的美食还真是不少啊!呦,还有这么多纪念品,这些衣服倒是不错,是大唐的丝绸制造的,是新款式。”
李安看着这些商品,开口说道。
这些几乎全都是拉赫曼王国的特产,大老远的来一趟,若不多带一些回去,那就亏大了,这一趟就白来了。
不过,李安所制定的大唐铁路线,最终的目标,肯定是要通到拉赫曼王国的,作为铁路的终点站,日后,拉赫曼王国必然会迎来一轮繁荣。
在购买足量的土特产之后,李安一行人打算离开这里,一步步的返回大唐长安城。
拉赫曼亲自负责送行,看着李安的船队离开科尔多瓦的港口,一步步驶向远处。
李安的船队需要先抵达直布罗陀,然后稍作休整之后,前往埃及北部的港口,中途也许要在班加西等港口略作休整,但一个月之内,是肯定能够抵达埃及北部的,而只要从埃及陆路前往红海,李安就可以回到自己的蒸汽船了,之后,海上航行就要舒服太多了,毕竟,奥斯曼所提供的船只太不好了,就算再怎么改造,也没有李安自己的蒸汽船舒适。
从科尔多瓦前往直布罗陀的旅程还算比较顺利,一路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大风大浪,船队非常顺利的就抵达了直布罗陀。
根据之前与拉赫曼的协议,此时的直布罗陀已经属于大唐,是大唐帝国的领土了,港口和附近的拉赫曼所部士兵几百人,已经全部撤离了,港口的部分人口也跟着离开,而部分不愿意离开此处的老百姓,则提出加入大唐帝国,成为大唐帝国的老百姓。
既然这些老百姓真心归附大唐,李安倒也不好拒绝,否则,是会让人寒心的,况且,整个港口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建设和维护港口都需要庞大的劳动力,而这些留下的人口正好可以充当劳动力,对于大唐建设港口大有好处,况且,大唐官员们也看出来了,这些人确实就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没有奸猾之人。
一路风尘仆仆,所有的将士和船工都非常的疲累,所以,在抵达直布罗陀之后,必须要休整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出发,否则,士兵的士气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得知直布罗陀被划归大唐之后,驻守在此处的大唐官员们,一边进行各种交接,另一边则开始测量和规划,并已经在几个险要位置动工修建炮楼了,以作为港口的防御之用。
虽然,大唐帝国的实力摆在那里,没有人敢随便挑衅,但最基本的港口防御是必须要搞起来的,否则,万一遭到攻击的话,港口内的将士就要伤亡惨重了,毕竟,李安不太可能在远离本土的直布罗陀部署太多的兵力,最多能部署三五百人就差不多了。
而如此少的将士,所面临的防务压力必然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有必要修筑防御工事了,如此,可以让三五百人马,发挥出三五万大军的效果。
在科尔多瓦的时候,因为走的太急了,李安都没有好好的与众部下们庆功一番,毕竟,在抵达科尔多瓦之后,李安的海上丝绸之路算是已经完全打通了,如此重要的时刻,当然需要好好的庆祝一番了,但科尔多瓦毕竟是拉赫曼王国的都城,在人家的地盘上庆祝不太方便,而直布罗陀已经是大唐的国土了,所以,在此处好好的庆祝一番,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九百一十章 庆祝()
李安选择直布罗陀作为庆祝的地点,一是因为不想在别人的都城太招摇,另一个原因是直布罗陀是大唐在欧罗巴的唯一领土,也是丝绸之路在西方的重要堡垒,具有稳定丝绸之路的巨大作用,在这里庆祝意义重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是李晓露的家乡,让李安对此处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再加上这里有一个冬暖夏凉的美丽岩洞,正是庆祝的绝佳之处,所以,庆祝地点就在这个漂亮的山洞。
山洞内的光线不是太充足,这是整个山洞最让人遗憾的地方,但李安出行必然是携带发电机和电灯等设备的,所以,想要把宴会场地搞得明亮一些,也是毫无压力的。
在李安下达举行宴会的命令之后,部下就已经开始进入岩洞布置了,很多设备都搬了进去,甚至,还在内部搭建了几个小房子,岩洞的外面也搭建了一些房子。
比如厕所这些,肯定是要放在岩洞的外面了,如此,才能更好的保护岩洞内的环境,否则,要是把厕所建在岩洞的内部,那就要把岩洞大大的污染了,搞得臭气熏天就不好了。
厨房的污染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也同样要建在外面,但已经制作好的凉菜等食物,为了更好的保鲜,自然要放在岩洞内部了,这种凉菜不会产生油烟,自然不会污染岩洞内的环境了。
为了增加一点气氛,李安不但让部下在岩洞内部署灯光,而且,还设置了很多种不同颜色的灯光,如此,单调的山洞将会变得美轮美奂,人待在里面会感觉到非常舒适的。
能够参加庆祝宴会的,都是跟随李安许久的高等官员,身边的人,自然是不能参与的,即便是伺候李安很久的李晓露,也只能陪侍在李安的身旁,而不能坐到桌子上。
因为岩洞的空间不是太大,所以,只摆了五张桌子,中间一个大的,四周有四个小的桌子,参与庆祝的有几十号人,当然,这是岩洞内部的人数,在港口的阴凉之处还有几百人在同时进行庆祝,不过,那里的环境远远比不上此处,岩洞内的气温是最符合人体舒适度的,只有官为最高和贡献最大的人,才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
“诸位,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大唐的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大唐子子孙孙的大事,现在,经过本官与诸位的努力,海上丝绸之路总算是建设完成了,诸位都是大功臣,本官代表陛下犒赏诸位了。”
李安站起身来,大声的鼓舞士气。
众官员也全都站起身来,抱拳向李安行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毕竟,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是完成了,而他们全部都是大功臣,是必然要载入史册的大功臣,如此,他们的内心岂能不高兴,岂能不激动万分。
见众人全都兴致高涨,李安举杯道:“诸位这一路走来都辛苦了,来,本官先干为敬。”
说完一仰头,把一杯酒水全部喝了下去。
众人自然也不敢推辞了,全都高高兴兴的把杯中酒喝了下去,然后就是开怀大笑了。
几十杯酒水下肚之后,李安已经有些微醉了,而这种状态正是李安最兴奋的时候,平常不敢说的话,现在都敢说出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