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5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朝廷最终财政支撑不住,放弃安西这等消耗巨大的边境之地,几乎是成必然了,当然,因为李安弄来了铁路,所以,安西养兵的成本极大的降低了,养更多的兵马,所消耗的财政反而少了很多,而依托铁路能够极大的促进安西的发展,日后安西本地的税赋收入也会极大的增加,对朝廷的消耗会越来越小,甚至还会产生盈余。

    当然,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安西军团全面放弃安西四镇,尽管内地参与平叛。

    有人可能会觉得,安西军之所以要离开安西四镇,进入内地平叛,是因为东北的叛军力量太强大了,而安西军也是边军,实力同样非常的强大,调强兵进入内地平叛,对平叛事业大有好处。

    这当然是正确的判断,但同时,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随着平叛战争的发展,对大唐朝廷的财政消耗极大,而好多财赋地区又被叛军给占领了,如此,朝廷的财政压力就更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是真的没有财力去经营安西四镇了,放弃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强大的安西军返回内地之后,人数虽然还是那些人,但因为补给方便了很多,所以,对朝廷财政的消耗极大的减少了。

    另外,若是安西军不放弃安西四镇,不但消耗巨大财政的压力无法缓解,而且,吐蕃这些强敌知道大唐内部叛乱之后,肯定会趁机进攻安西,如此,安西军对朝廷的财政压力就更大了,而风雨飘遥的大唐朝廷,是绝对负担不起这么大负担的。

    而随着李安的到来,这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政压力已经越来越小了。

    

第九百一十二章 有钱就好办() 
李安的到来,彻底的改变了大唐王朝的历史走向,原本这个时期,大唐王朝应该逐渐从强大走向衰败,可李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成功的改变了这一情况,尤其是工业化的推进,让大唐王朝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释放,朝廷财政一下子宽裕了许多。

    而随着铁路网络的逐步拓展,大唐各种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条件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在边远地区的驻军,由于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养兵的成本大大降低,很多南方的美味水果,已经成为北方普通老百姓能够吃得起的食物了,当然,南方的老百姓也能吃上北方的很多时令作物。

    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商品,交换的更加频繁,物流成本的极大降低和物流时间的持续缩短,让原本远方的商品,售价降低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降低。

    很多原本只能在附近销售的产品,此时,已经可以销往大唐全境了,商人们的价格定的低了,但利润却是一点儿也没有减少,反而挣的更多了,以前定的是高价,销量上不去,而此时,随着物流的极大改善,运输成本极大的减少了,定价自然也要跟着降低,于是,很多普通的百姓也能买得起商品了。

    另外,铁路是大唐的命脉,火车更是大唐朝廷的重要资产,若有人敢打铁路和火车的主意,那就是死罪,所以,买路钱也能省下不少,在之前走山路和水路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江洋大盗和山贼啥的,要不留下买路钱,要么就是财物全部被抢,总之,运输一趟货物是非常困难的,简直就是九死一生,若不涨价十倍都对不起自己。

    不过,随着商人们逐渐从铁路运输尝到甜头,他们是越来越离不开铁路了,但铁路线就那么多,来回都是一条线,想要无限制的增加运量也是不太现实的,只能一车一车的运输,在货物量特别巨大的时候,难免会有货物被积压在车站发不出去。

    若是寻常的商品耽误几天倒也无所谓,可若是保存期非常短暂的水果类商品,那么,情况就比较严重了,一旦耽误几天的功夫,很有可能会造成这些水果的腐烂和变质,如此一来,商人损失就非常惨重了。

    可若是朝廷完全以运输果品优先,则万一水果运量太大,持续时间太长,就会严重影响其余商品的运输,损失同样是不小的。

    为此,朝廷也很是为难,部分商人更是心急如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商人开始学会走门路了,贿赂一下朝廷的官员,说不定自己的货物就可以先发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能够得到通融的,都是权贵阶层,普通的小商人就只能无奈的排队等候了,能不能及时把货物发到目的地,则完全凭运气,一个是何时货物能上车的运气,另一个是路途之中是否顺利的运气。

    所以,就算是走铁路,商人也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只是相比较以前走山路,这个风险降低的实在是太多了。

    而因为铁路的便利性,所以,在铁路兴起之后,走铁路已经是商人的必然选择,若还是走之前的山路,则这样的商人必然要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再高的老本也能被贴空,除非他贩卖的商品是朝廷所不允许的,或者,他垄断了这种产品。

    正是因为铁路对商业和国防民生,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所以,朝廷对铁路极其重视,并把这项交通设施,严密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为朝廷获得了巨大的资金来源。

    这其中,贪腐问题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所有铁路线的相关朝廷岗位,全部都是肥缺,不过,华夏的官场贪腐问题,自古以来就非常的严重,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是如此,似乎是永远也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李安并不是太关心大唐官员的贪腐问题,因为只要把蛋糕做的足够大,就算养了一些蛀虫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挑出一些比较过分的蛀虫抄家治罪,再为大唐朝廷取得足量的财富。

    朝廷的贪腐是朝廷的一大危害,但只要家里粮食足够多,有一些贪腐也不是太严重的事情,至少,会被辉煌的盛世给掩盖,而养这些贪腐分子就犹如养猪,只要这些猪仔养的肥胖了,早晚是会引起主人注视,若是主人饿了的话,就会选择几个胖的肥猪杀掉,然后继续等着其余的瘦猪变成肥猪,然后接着宰杀,总之,肥猪再会算计,也不会是养猪人的对手,而一只聪明的猪,最聪明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不要太贪吃了,吃的越多死的越快。

    所以,自古就有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就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绝对的真理。

    当然,这些不是自己的职责,李安个人的精力非常的有限,要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研发各种先进的设备之中,至于让人头疼的官场问题,就留给别人去玩吧!李安就不去蹚这趟浑水了。

    直布罗陀的要塞防御,以及港口的商业规划,早就已经完成了,甚至,几个比较重要的地点,已经开始进行建设了。

    李安先是认真的参观了一番,对部下们的努力进行了肯定,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主要就是在部下设计蓝图的基础上,增加几个炮楼防御点,从而使直布罗陀的防御能力变得更加的强大。

    休整两日之后,李安率领庞大的大唐船队,离开直布罗陀港口,准备一路返回大唐,回到自己的家中。

    在离开之前,李安留下了五百大唐将士驻守在直布罗陀,他们的驻守期限,最多的有三年时间,最少的也有一年,陆续会有别的将士来接替他们的,除了五百将士之外,还有官员和技术人才等人员大约两百人左右,整个直布罗陀,李安留下的人有七百人的样子,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是足够了,他们将肩负起保卫大唐海上丝绸之路最西端的重任。

    船队出发之后,航行的还算顺利,十多天的航行硬是没有遇到一次暴风雨,看来地中海的海况还是不错的,恶劣的天气不是很多。

    在埃及北部港口停靠之后,李安与所部所有将士,全部离开船只,并把这些船只全部归还给奥斯曼,然后就直接赶往红海的北部了。

    沿途路过埃及都城的时候,李安还没忘去参观一下金字塔,顺便拜访一下老朋友奥斯曼,然后休整半日就离开了,尽快返回大唐才是李安最想做的事情。

    又是几天艰难的跋涉,李安一行人终于来到了红海北岸的港口,这里是红海的最北端,同时也是大唐运河的南部起点。

    这里的小城就是大唐运河城,经过短短一两个月的发展,小镇的人口增加了两倍还多,港口的建设也在持续的展开,原本的港口规模已经扩大了好几倍,能够停泊更多的船只。

    因为朝廷对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大运河极为重视,所以,逐步从本土和沿途调集了大量的各种设备,而这些设备很多都已经运到运河城了,并保存在这里,随时准备正式开挖大运河。

    在开挖大运河之前,横跨大运河的五座桥梁,是必须要先行建造出来的,如此可减少很多的工程量,而且,建造的大桥将更加的坚固。

    当然,在建设桥梁的同时,这一段的运河也就挖出来了。

    “李侍郎,朝廷对大唐运河工程极为重视,已经从本土调集了大量的人员和机器,现在,五座运河大桥已经同时开工了,估计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完工,整个运河的开通,按照目前的机器和人力,估计最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这还是在一切都很顺利的基础上,若是能再增加一些人力和机器,完工还能再快一些。”

    运河城的部下,见李安前来视察工作,开口回答道。

    五六年的时间就能把运河给修通,这已经是非常迅捷的速度了,毕竟,后世的西方列强,花费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运河的修建工作,而大唐可以比他们快一倍,这个速度让人非常的羡慕。

    当然,能如此迅速完全任务的前提,是一切都能按照预定的进度发展,若是中途出现了各种意外状况,这个时间就要王后拖延了,究竟什么时候能完全修好,就没有人能肯定了。

    据说当年西方公司,在开挖运河的过程中,遭遇了太多的技术,政治和经费问题,所以,开挖才耗费了十一年之久,花费比当初预算的两倍还要多,若是一切顺利的话,估计,肯定花费不了那么久。

    大唐若想不重蹈后世西方国家的覆辙,就必须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技术方面的问题,或许会经常遇到,但这个问题是最容易克服的,政治问题则根本不足为虑,大唐已经拥有西奈半岛,完全有能力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

    至于经费问题,只要真的出现了紧缺,李安一定会想办法说服朝廷,让朝廷想办法拨款,实在不行,也可以从周边诸国借些资金,甚至可以求助周边的商人,以日后通行优惠的手段,让他们支援大唐建设团队,为建设队伍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总之,李安有充足的准备,为了更好的建设大唐运河,早就想好了各种情况,备份了多份应急预案,一旦遇到这些难题,留下的官员就会按照李安的锦囊妙计去操作,从而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大唐运河的长度虽然有好几百里,但相比隋王朝建设的大运河,那就有些大巫见小巫了,而隋王朝的大运河建设的时间也不是很漫长,在完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硬是用了六年的时间,就把整个大运河建设完成了,这简直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相比较而言,长度只有十分之一的大唐运河就显得很小巧了。

    不过,隋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供应内陆漕运船行驶的,对运河的宽度和深度要求肯定要相对低一些,而大唐运河是要沟通红海与地中海,将来是要行驶超大型货运船只的,所以在吃水和宽度方面,自然要更高一些才可以,但即便如此,工程量也是不如隋王朝的运河的。

    而隋王朝的大运河之所以能修建的如此迅速,则完全是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先后调集了五百万的劳力来修建运河,如此,才造成了这么快的速度,也就是说,只要人力和物力提供的充足一些,再庞大的工程,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完成。

    这是因为大工程可以细分为很多片区,参与的人越多,所能分配的片区越多,每个片区的人力也就越多,如此一来,再大的工程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了,速度自然可以增加很多倍。

    大唐运河周边的国家,人力资源都不是太充足,所以,想要调集几百万的人力,是不太现实的,但调集二三十万人力,还是没有问题的,整个李安与两边的领导人都已经谈妥了,阿尔提克的十万劳力已经加入到了修建大桥的工作之中,奥斯曼的劳动力也抵达了半数以上,剩余的人力还在赶来的路上,总之,他既然已经答应了李安,就一定不会说话不算数的,这些人力再加上大唐王朝从本土调派来的技术人才,数量是足够用了。

    另外,大唐运河的修建,有大量的机器助阵,而机器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所不能比拟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只要一切进行顺利,李安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大唐运河完全可以在五六年之内竣工,若是大唐本土能调拨更多的机器和技术人才过来帮忙的话,完工的时间自然就更短了。

    “不错,你干的很好,待本官回到京城,一定想办法说服朝廷,给你们调拨更多的机器和人才,你们好好干。”

    李安开口鼓励这些建设者。

    。

第九百一十三章 妒忌() 
李安所规划的大唐海上丝绸之路,是从大唐最南端的广州出发,经过马六甲,狮子国,红海,大唐运河,地中海,最后抵达欧罗巴大陆的一条商业贸易线路。

    就目前的情况看,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唯一没有打通的就是大唐运河这一块了,只要这一块打通了,大唐丝绸之路才算真正的建设完成,所以,这里成为了重中之重,引起了大唐朝廷的重视。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李安原本计划并没有包括地中海与欧罗巴,不过,等到了红海北部之后,才发现地中海与欧罗巴也有较为频繁的商业贸易往来,而受制于没有运河联通,所以,经过陆地的这一段路途,运输成本极大的增加了。

    基于这个原因,李安决定增加大唐海上丝绸之路的行程,把地中海与欧罗巴也算上,这样一来,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才算真正的完整,而如此一来,最大的难题就是尽快让大唐运河开通。

    朝廷在重视的基础上,增调了大量的人才和机械,李安也从阿尔提克和奥斯曼那里,获得了足够多的劳动力,如此,只要一切进行的比较顺利,李安相信几年之内就能够让大唐运河全线贯通。

    运河上的五座大桥,全部都是李安亲自设计的,其中,最中间的一条是铁路桥,日后可以同行铁路,而其余几座桥则只能满足公路的通行,毕竟,整个西奈半岛的南北长度也就那么一点,能有一条铁路线通过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完全没有必要用两条。

    铁路桥除了要通行火车之外,也要通行马车和行人,所以,必须要建造成双层的,建造的规模和难度,自然比一般的建造单层的公路桥要大一些,如此,建造这么一座铁路桥的费用,是建造普通铁路桥的好几倍,但为了日后能够把铁路通向埃及,花再多的钱财也是值得的,在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陆地的丝绸之路,两者共同发展才是正道。

    在鼓励和指导一番之后,李安也会去实地考察,看看建设的现场,而五座运河桥,最靠近运河城的,就在十几里之外,乘坐汽车很快就可以抵达。

    为了能更好的运输物资,加快桥梁的建设,混凝土双向公路已经修到了第一座桥梁的建设现场了,所以,李安乘车很快就抵达了第一座运河大桥的建设工地。

    “李侍郎,这里已经开始建设了,这些都是阿尔提克为我们提供的劳力,总数超过三万,每天仅仅是粮食都是巨大的消耗,还好我们可以从红海航线运输过来,不会让任何一个人饿着的。”

    部下指着远处的施工现场,开口介绍道。

    李安抬眼望去,周围黑压压的全是人,非常的壮观,不过,就算人员再多,也没有出现丝毫的混乱,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的工作中,有的负责建设大桥的桥墩,有的负责开挖大桥两侧的运河河道,还有的在负责运输材料,负责后勤的厨师也有不少的数量,再加上指挥的工匠和官员,形成了一个整体。

    “这样的工地,现在有几个?”

    李安开口问道。

    部下连忙回答道“李侍郎,像这样的建设现场,目前只有五处,不过,很快就会增加的,只要朝廷增援的人员到位,就可以把这些人工分开一部分,让他们去开挖运河了。”

    建设工地并不是人越多越好的,人太多的话,很自然的就会造成窝工,也就是干活的效率会变得更加的低下,而把人员分配在更多的施工点,进行多点同时施工,如此,效率就比较高了。

    但是多点施工的前提,是要由足够的指挥和管理人才,若是没有高效的指挥和技术人才,贸然将劳动力分开,会造成很大的混乱,所能造成的损失,有可能比窝工还可怕。

    也就是说,每一个施工点,都要有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若是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那就不能贸然分开。

    李安很认可的点了点头,开口道“你做的很好,这里的劳力干活井井有条,像是那么回事,放心吧!我回到朝廷会想尽办法帮你的,你若是遇到什么难处,随时派人告诉我,我会全力帮你解决的。”

    对于大唐运河,李安的心里是极度重视的,这是李安此行最关键的一个点,所以,李安绝对不会允许出现任何的意外,若是这条运河出现意外,李安的整个海上丝绸之路就不完整了,整个地中海的经济也就无法实现激活了。

    李安从大唐带来的蒸汽船,就停泊在大唐运河城的港口内,此刻,这些船只正在接受补给,只要补给全部完成,李安就可以乘船直接返回大唐了。

    来的时候,一路上耽误的时间比较长,而返回的时候,虽然路途没有什么变化,但行进的速度肯定可以增加好几倍,毕竟,很多事情在来的时候,就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返回的时候只需要看一看,随便指导一下就可以了。

    李安到了运河城之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