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6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哥家的狗奴才真是大胆,居然敢怀疑陛下有隐疾,真是不想活了,好大的狗胆。”

    杨玉柔听到这个猜测,也是吓了一跳,这种事情是千万不能乱说的,比杀头之罪还可怕。

    “放心,我已经训斥过这个狗奴才了,不过,陛下究竟是怎么了,我们还是要提前知道才好啊!要不就辛苦妹妹一趟,去宫里问问贵妃?”

    杨国忠开口说道。

    杨玉柔吁了口气,开口道:“老娘这几天都累坏了,走不动了。”

    “妹妹呀!这可是大事儿,就算腿断了也要去的,哪儿不舒服了,让哥哥帮你揉揉。”

    杨国忠讨好的揉捏杨玉柔的大腿。

    “哪哪儿都不舒服,往上面一点,再往上一些,里面也难受,好痒啊!”

    杨玉柔不知不觉就发浪了。

    “那好,妹妹,我们去卧榻上慢慢商量。”

    杨国忠笑眯眯的说道。

    当然,既然知道了皇帝身体抱恙,杨玉柔是肯定会去宫里的,任何事情都阻挡不来她去宫里问问情况的决心,刚才只不过是故意撒娇一下,想获得哥哥的恩宠罢了。

    折腾了一阵子之后,杨玉柔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杨国忠的要求,明日一早,他就会去宫里问候皇帝的病情。

    杨国忠心满意足的从虢国夫人的宅子离开了,这一趟他来的非常的值,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是最希望皇帝能多活几年的,最好比太子活的还要久一些,这样一来,被他得罪的太子就不能继位了,从而只能选择别的皇子为太子,如此,他只要讨好下一任太子就可以了。

    当然,若真实的历史没有发生安史之乱,李隆基或许就不会那么早抑郁而终,说不定真的可以活的比太子李亨还要长久,毕竟,李亨历史上才活了五十多出头,只比自己的父亲李隆基多活了半个月左右。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李隆基心情抑郁,被关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而李亨却是大唐帝国的一国之君,若是情况倒转,估计,李亨会比历史上的死亡时间还要早一些,而李隆基会多活很多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极有可能的事情,任何人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杨国忠之流,之所以敢全力讨好皇帝,并与太子作对,有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他们看出皇帝的精神状态很好,是一个长寿的人,而李亨的状态还不如李隆基,谁先死还真不好说,况且,始终处于压抑的环境之下,李亨会老的更快。

    而这种心思在皇帝突然身体不适之后,开始发生了转变,杨国忠非常担心李隆基的身体突然变垮,如此,他得到的一切就全都完蛋了,李亨继位就是他的死期。

    虽然皇帝说自己没事儿,可除了极少数人知道内情之外,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的,他们知道皇帝的年纪大了,身体突然出现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人老了哪有不生病的,而且,人越老生病的几率就越高,老年之后,各种疾病缠身都是很多老年人的常态,李隆基自然也不应该例外。

    不同的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打听情况,大家各显神通,为的就是尽快摸清皇帝到底是怎么了,什么疾患能让皇帝不愿意见任何人,静养也不需要静到这种程度,之前也没有出现过。

    李安根据历史推算皇帝肯定没有大碍,这个老皇帝寿命长着呢,所以,也不过分去关心他,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但碍于礼数,别的大臣去皇宫请安,他也要去表现一下,以显示自己的忠心耿耿。

    第一天去见皇帝被拒绝,众人只是疑惑,或许皇帝是真的累了,不想见任何人,而第二天再去的时候,还是没见到皇帝,众人心里的疑问就加倍了,而第三天情况依旧,就更让大臣和皇子们胡思乱想了。

    一大清早,李安很不情愿的跑去了皇宫,刚到宫里就看到了很多等在那里的大臣和皇子,太子自然也是必须要到场的。

    而在皇宫的侧门,杨家三姐妹也结伴入宫,去找杨玉环,想要询问皇帝的情况,不过,由于杨玉环一大早就去李隆基的寝宫了,她们没有见到,更不敢让宫女去通报,毕竟,她们与皇帝相比,那都是小人物,贵妃照顾皇帝才是头等大事,哪能因为她们来了,让贵妃放下皇帝,跑来见自己,她们能做的就是在宫内欣赏风景,静静的等待贵妃有空,饿了倒是可以直接吩咐宫内准备,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寝宫附近的皇子和大臣已经有五六十人了,算是大唐帝国最为重量级的人物了,皇子是来给皇帝请安的,这是他们每日都要做的功课,平时只需要见一面就可以回去了,而因为现在皇帝不见,他们一时不愿意回去,就聚在寝宫外面了,也算是一种孝心和关心。

    大臣也有过来表忠心的意思,但同时,有好多国之大事,大臣拿不定主意的,也是要交给皇帝亲自过问的,所以,他们有的是带着奏折来的。

    “陛下多日不见我等,这可如何是好,我们刑部递上来的文书都堆了很厚的一层了。”

    “我们兵部的文书也不少,右相抱病在家,陛下也身体抱恙,总要有人出来主持大局才是。”

    “吵什么吵,这些事情你们自己不会处置。”

    “我们当然自己处置,可有些事情,必须要告知陛下,万一我等处置错了,也好及时修改,要知道这文书一旦下发,就不好更改了。”

    几名大臣聚在一起商议道。

    其实,很多朝廷的大事儿,他们是可以自己处置的,要不然要他们干啥,但特别重要的事情,他们还是要询问皇帝的意见,或者已经把处理的情况告知皇帝,让皇帝点头,然后,文件就可以下发了,否则,一旦这些重要的事情处置失当,这个责任,他们怕是担当不起了,如此,这些大臣自然颇为焦虑。

    在很多大臣看来,一旦李林甫归西,朝廷的第一权臣必然是杨国忠,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从很多方面都能看得出来,可如今,皇帝的身体似乎也不太好,具体情况他们也搞不清,万一皇帝出现意外,太子顺利登基,则最有希望成为群臣之首的杨国忠,就会彻底失去这个机会,甚至,会因此遭到清算,身死族灭都不是不可能的。

第九百七十九章 闯宫() 
按照目前的局势,大臣们能想到朝廷局势,无非就是这么几种情况,要么,李林甫病死,杨国忠成为群臣之首,要么,皇帝也跟着病逝,太子登基,杨国忠身首异处,或者皇帝能多坚持一段时日,而在这段日子里,杨国忠集团通过各种手段陷害太子,贵妃吹枕边风,迫使皇帝把太子废掉,从而选择另外一位皇子当太子,而这位太子必然因为杨国忠曾经支持自己,从而作为交换条件,让杨国忠成为群臣之首。

    也就是说,在这三种情况下,杨国忠有两种情况下,会成为群臣之首,只有一种情况下,会成为刀下之鬼,胜算似乎比较大。

    当然,实际情况或许不止这三种,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只不过因为无法预测,所以不在考虑之列。

    “李侍郎,您可知陛下的情况?”

    一名大臣走到李安的身旁,开口问道。

    在很多大臣的心目中,李安虽然不太喜欢处理朝廷的事情,但却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发明了太多让他们感到惊诧的科技的同时,也为李安建立了高大的形象。

    所以,很多官员一想到李安,首先想到的就是很厉害的角色,会有一种认为李安无所不能的错觉,而这一次皇帝突然不适,他们很自然的会想到询问李安。

    “太医不是说了吗?陛下没有大碍,想必没有太大的问题吧!”

    李安也不敢乱说,只能按照太医说的话说。

    “既然陛下没有大碍,为什么谁也不见呢?至少也应该交代朝中大事由谁来主持吧!”

    李安想了一下,看到不远处的杨国忠,开口道“杨御史或许知道一些情况,你们去找杨御史问问吧!”

    对于皇帝的情况,李安不是很清楚,也不想去猜测,把问题甩给杨国忠了。

    “杨御史,陛下究竟是何情况,您老也不清楚?”

    一名大臣见杨国忠摇头,再次问道。

    杨国忠继续摇头道“陛下谁都不见,我哪里会知道陛下的情况,说实话,我的心里非常的担心啊!”

    “贵妃整日在陛下身边伺候,贵妃应该知道陛下的情况?”

    一名大臣提醒。

    杨国忠怒道“本官乃是当朝大臣,岂能随意去后面见贵妃,等等吧!这才四五日,陛下或许只是累了,想多休息一下罢了。”

    见杨国忠的表情不像是撒谎,旁边的几位大臣也不好说什么,低着头不再说话,而杨国忠是在等三姐妹的消息,今日回去之后,或许,他就能知道皇帝到底是咋回事了。

    不过,杨国忠能多等一日,可有的人却等不了了,皇长子李棕和皇十六字李僯,情绪激动的怂恿几位哥哥弟弟,要求今日务必要见到皇帝,而好多皇子也是满心狐疑,自然表示支持,并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万一皇帝被人控制了,那还得了。

    太子本想反对,可众皇子都情绪激动,他也不能明确反对,只能不吭声表示默认。

    “庆王,陛下正在休息。”

    李棕第一个走上前去,被一名小太监拦住了。

    “啪……狗奴才,给本王让开。”

    因为只是一个很平凡的小太监,李棕自然不以为意,就算打了也没有关系,皇帝不可能因为儿子打了他的小太监就治他的大罪,而且,他的行为看上去也是一片孝心。

    小太监被打了,自然不敢继续阻拦,只得捂着脸站在一旁,任由郯王一行人,霸道的突破自己的防线。

    太子本来应该走在最前面的,可因为太子并不是很支持强闯寝宫,所以,反而只能跟着郯王的后面,倒是成了跟班了,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带路,这样就不份了。

    大臣们也非常想知道皇帝到底怎么了,见皇子强行闯宫,他们自然也不甘示弱,几乎不加思考的就跟着去了,这么多的重臣,皇帝就算不高兴,还能全部杀了不成。

    李安从未去过皇帝的寝宫,这一次跟着一起进去,倒是可以长长见识,看看皇帝寝宫的陈设也是很不错的。

    “陛下,皇子们闯进来了,要不要老奴……”

    高力士见郯王他们打了小太监,开口说道

    李隆基倚在卧榻上,感觉身体还是有些疲乏,不过,比前几日好多了,摆了摆手,轻声道“不必了,他们想进来就让他们进来吧!”

    “是,陛下。”

    高力士伸手一招,让伺候的太监和宫女大部分退下,只留下少数几个人在床边伺候皇帝。

    “贵妃,你也退到后面去吧!”

    皇帝的妃嫔,一般情况下,是不宜见外人的。

    “父皇,父皇……”

    人还没到寝宫,几位皇子的声音就已经传进来了,而且,是一种情绪激动的声音。

    “父皇,父皇……”

    在进入寝宫,见到皇帝之后,众皇子见皇帝气色很不好,全都跪地请安。

    “陛下……”

    紧随其后的大臣,在见到皇帝之后,也都跪地请安,表情皆有悲泣的意思,没有一个人抬头,全都低着头跪拜。

    李隆基微微侧首,看着带头的郯王等人,又看了看后面的众大臣,轻声道“别跪着了,都起来吧!”

    声音轻柔淡雅,显得不是太有力气,明显是生病了才如此的。

    众皇子和大臣,也看不出皇帝得了什么病,只是觉得确实有些虚弱,在起身之后,都在极速的思考,皇帝到底得了什么病症,只有李安四处乱看,欣赏皇帝寝宫的陈设,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普通人的住处稍大一些罢了。

    “郯王,朕让你们进来了吗?”

    李隆基语气不太高兴的说道。

    刚刚起身的郯王李棕,连忙跪地道“父亲,儿臣也是担心您,所以,才出此下策,看到父皇没有大碍,儿臣也就放心了。”

    语气之中满是关心和孝心,演技棒棒的。

    “担心朕,担心朕什么,难道朕还会被身边的人挟持不成,是贵妃还是大将军。”

    李隆基不高兴的说。

    “父亲,兄长也是一片孝心,还请父皇恕罪。”

    李僯开口求情。

    “父皇恕罪,儿臣们是真的担心您。”

    更多的皇子开口求情。

    “朕没有大碍,难得诸位皇儿如此孝心,朕不追究了,你们都下去吧!”

    李隆基先把众皇子给赶走,想了一下,补充道“太子留下。”

    见皇帝只把太子给留下了,郯王李棕和众多皇子的心里都咯噔了一下,这明显是看重太子的姿态,如此,自然让他们警惕了。

    虽然,太子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选,可这么多年来,第一任太子被赐死,现任太子也是处处受气,好几次差一点就被废掉了,如此,太子的威信自然不足,而太子威信不足,下面的皇子自然也就不会那么老实了,大家都是皇帝的亲生儿子,凭什么你能继承皇位,我就不能。

    在所有的皇子之中,心态最不平衡的,要数皇长子李倓了,毕竟,他与现任太子都是庶出,而他是大哥,能力也并不比现任太子差,皇帝老爹凭什么不选他当太子,而把太子的位子留给他的弟弟呢?这让他的心里很不平衡,也很是想不通,甚至,微微有些恨意。

    要说皇帝为什么不选长子,而选择第三个儿子做太子,估计只有皇帝自己心里清楚,他大概就是不想立太子,以免培养出一个威胁自己地位的人,而他告诉臣子的意见,是长子的脸部有伤痕,也就是相貌不好,没有天子该有的威严。

    在没有整容技术的古代,脸上有伤疤的话,是很难进行治疗的,一个人身上出现了伤疤,是必然要伴随一个人一辈子的。

    躯干和四肢的伤疤,倒还可以进行遮盖,作为一个男子也没有多大的事儿,但脸部就不一样了,脸部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识别器官,一个人的脸面是最为重要的,普通人脸上有伤尚且不雅,而作为一国的帝王,脸上有伤疤的话,影响的可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了,这个确实可以作为一个看似还算合理的理由。

    而且,大唐帝国自从建国以来,经历了这么多任皇帝,但偏偏就没有一个皇帝是长子继承帝位的,第一任太子李建成就被自己的二弟给杀了,下一任皇帝是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再下面是李治的三子李显和四子李旦,还夹了一个武则天,然后又是李旦的三子李隆基继承帝位。

    真的是连续四五代人都没有一个是长子继承帝位的,所以,太子是不是长子,已经变的很不重要了,也不再有人关心这个了。

    而自古以来,继承帝位都是长幼有序的,这样才是最稳定的,而废长立幼永远都是取乱之道,很容易造成一个帝国的混乱,大唐每一次继承帝位的流血事件不也证明了这一点么。

    不过,因为第二皇帝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后面的子孙也就只能跟着学了,不是想改变就能够改变的。

    当然,李二皇帝的所作所为,也是被自己的亲爹给逼的,他的亲爹李渊为了自己的统治,是两头讨好两头压制,既把长子册封为太子,同时,还非常重用次子,让两个人有了争夺的念头和实力,从而最终引发了悲剧。

    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一门心思支持一个儿子,让全天下的人都看清楚,皇帝的继承人,一定是这位被支持的皇子,如此,所有的皇子和大臣也就安心了,不会再出现内部斗争了,但如此一来,这个被唯一支持的皇子就成了皇帝最大的威胁了,万一这位皇子当太子太久了,有点等不及了,弑父自力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所以,很多皇帝为了防止儿子等不及,所以,故意给所有皇子希望,让他们觉得自己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从而互相争夺太子之位,这样也就没有精力去对抗皇帝的皇权了。

    李渊是这样的糊涂虫,李隆基又何尝不是这样,他自从杀了第一个太子之后,对第二任太子进行各种打压,但始终就是不肯废掉,如此,就给了其余皇子机会,让别的皇子产生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进而维持他自己的皇权。

    对待自己的儿子如此,对待大臣也同样如此,一直以来,李隆基都把朝政交给李林甫,那是因为李林甫足够听话,能够明白他的意思,做他喜欢看到的事情,而后期,为了牵制李林甫,他提拔了杨国忠,但李林甫的右相之位始终都在,就算杨国忠最辉煌的时候,官位也在李林甫之下,直到李林甫去世,他才名正言顺的登上群臣之首的位置。

    这一次,擅闯寝宫的是郯王李棕带的头,虽然这也算是一片孝心,但这种行为着实大胆,所以,自然要稍微给点教训,让太子留下,则是因为此次太子的表现最让他满意,是他希望的样子。

    皇帝寝宫的面积虽大,但也是有限的,并不能容纳太多的人,刚才皇子们进来,就占了好大一块地方,导致官员只有十几人进屋,剩下的都在外间候着,在皇子们离开之后,这些官员才迈步进来行礼,然后起身侍立。

    “杨爱卿。”

    李隆基突然叫道。

    “微臣在。”

    杨国忠吓了一跳,连忙从队伍中走出。

    “右相身体抱恙,朝廷上的事情,你要多费点心。”

    李隆基开口说道。

    “是,陛下,为陛下效力,微臣万死不辞。”

    杨国忠一脸忠义的应道,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美滋滋的。

    看到杨国忠如此受皇帝赏识,李亨表情冷了一下,心里自然颇为不满意,而这一切都被皇帝看在眼里。

    “太子,朝廷的事情,你也要多费心,帮着处理一些。”

    李隆基看了一眼太子,开口说道。

    因为这一次太子表现的很好,没有任何不规矩的动作,这让李隆基非常满意,所以,给了点鼓励和奖赏。

    “儿臣遵旨。”

    李亨被打击怕了,都不敢多说话了,简直是惜字如金,生怕说错什么惹皇帝不高兴。

    。

第九百八十章 矛盾太深() 
皇帝让太子参与处理朝政,这让刚才还高兴不已的杨国忠,心里一下子冷了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