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不遗憾-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馊主意是别人出的,但最后倒霉的却是他赵桧,他以自己的巨大损失,换取了赵戴文的辉煌,真可谓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别人,而这显然不是赵桧心甘情愿的。

    “四弟,我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又何必如此计较,我的不就是你的。”

    “哼,说的好听,若是我们调换一下,你就不会这么说了,弃车保帅,大相玩的真顺溜啊!”

    赵桧仍旧充满怨言,从四相的位置,一下掉落到普通百姓,心里落差是很自然的,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不适应。

    赵戴文能够体会赵桧心里的不适应,这件事情若是放在他的身上,他也很难保持平静,不过,他并不后悔,母大勇是赵桧的心腹部下,既然已经被抓捕,赵桧就必须要承担责任,以堵住国内众官员的悠悠之口。

    另外,他在得知母大勇被抓的第一时间,立即派遣部下找到了母大勇的家属,从而利用这一点要挟母大勇,以保住他们自身。

    赵戴文吁了口气,轻轻站起身来,走到赵桧面前:“四弟,你应该知道,一旦我们的计划获得成功,我就是东女国之主,而你就是我的内相,官位比四相还要高不少,你又何必在乎眼前的得失,取得最终的胜利,才是最紧要的,眼下,李安的存在,对我们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我们应该团结一心,尽快铲除李安,然后,实现我们的计划。”

    赵桧闻言一愣,他一时气愤,险些忘了大事。

    几个月前,赵桧与赵戴文先后前往边境一带视察,并接受吐蕃大论兀论样郭的邀请,前往吐蕃边军大营访问,以增进了解和互信。

    不过,自从参观了吐蕃边军大营,这二人就像失了魂魄一样,感到恐惧不安,吐蕃大军的装备和军容远胜东女国边军,各种巨型攻坚的重武器排满了整个大营,这让二人感觉,一旦吐蕃向东女国边境发起进攻,仅凭东女国那点兵力根本就无法抵挡。

    当然,他们二人肯定不知道,这是吐蕃大论兀论样郭的诈敌之计,吐蕃大营的确有一些攻坚重武器,但数量非常有限,个头也不是很大,绝没有赵戴文和赵桧看到的那么多,他们看到的大量巨型攻坚重武器,都是空有模样的假货,看上去似乎非常吓人,但根本就不能使用,更没有兀论样郭介绍的那样神奇。

    长度超过二十步的巨型投石车,一枚弹丸的重量就超过三旦,如此重型利器,一旦准确击中东女国的碉楼,将其摧毁是必然的,但这么大的家伙根本就无法使用,更不可能保证命中率,这也只能吓唬吓唬没用过投石车的赵桧和赵戴文,而兀论样郭的目的显然达到了。

    在震慑二人之后,兀论样郭随后前去拜访东女国边军,并指出东女国的碉楼一旦被巨型投石车击中会遭到多大损害,吓得赵戴文和赵桧后背直冒冷汗。

    见赵桧和赵戴文已经完全相信吐蕃大军的实力,兀论样郭便正式开始自己的计划,直言不讳的指出吐蕃要与大唐帝国争霸,而东女国是必须要攻取的,赞普为避免生灵涂炭,派他前来劝降,而东女王赵曳夫不知好歹,居然违逆赞普的意思,并打算前往长安城向大唐皇帝示好,这激怒了赞普,后果很严重。

    赵桧和赵戴文吓得大气都不敢喘,而兀论样郭却话风一转,指出只要他二人肯归附赞普,赞普便可暂时不对东女国用兵,并且全力帮助二人夺取东女国一国之君的位置,让东女国摆脱女人做主的陋习。

    如此,只要赵桧和赵戴文归附吐蕃赞普,不但可以避免东女国遭受刀兵之灾,同时,还能够获取更大的权益。

    人都是有私心的,天底下并不存在无私之人,在兀论样郭花言巧语的诱导下,赵桧和赵戴文以为百姓免遭刀兵之灾为由,暗中向吐蕃赞普表达忠心,如此,便有了东女国奸细引导吐蕃刺客刺杀赵曳夫的一幕。

    兀论样郭的计划,是要让赵曳夫死在长安城,以嫁祸大唐帝国,不过,李安的突然出现,救下了赵曳夫,并一路安全的将赵曳夫送回女王城,还半路全歼了吐蕃刺客,这完全打乱了兀论样郭酝酿已久的计划,同时,也破坏了赵戴文顺利夺取东女国政权的企图。

    “大相提醒的对,我一时糊涂,险些将大事忘了,该死,该死。”

    赵桧懊悔的锤了捶脑袋,忧虑道:“大相,这个李安极为狡诈,我们先是鼓动五相杀他,后又设计嫁祸唐军,结果全被他识破了,还有,眼下的局势,对我们可不太有利。”

    赵戴文摆了摆手:“不是李安太狡诈,是我们太愚蠢了,嫁祸唐军本是妙计,可我们做的太假,灭门六户,留下大量唐军装备,这不是明摆着是嫁祸吗?若是做的真实一些,李安或许已经被我们除掉了。”

    “哼,都是那些没用的废物,连嫁祸于人都不会,还有那个该死的母大勇,居然露出马脚,要不是大相及时找出他的家人,或许我们现在已经是阶下囚了。”

    赵戴文轻轻点头:“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我,当时执行任务的,可不止母大勇一人,若其他人再被抓住,我们岂不危险。”

    “大相的意思是?”

    “一个不留。”

    赵戴文说着,做了一个斩杀的动作。

    赵桧轻轻点头,同意赵戴文的做法。

    “大相,目前形势不利,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

    赵戴文吁了口气:“先处理好灭口之事,接下来该如何,我会与大论商议的。”

    “好,我明白了。”

    在赵桧离开后,赵戴文依旧坐在书房最阴暗的角落,思索接下来该干些什么,虽然,他正在做的事情是叛逆之举,但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是在保护全体东女国百姓,保护百姓免遭吐蕃人的屠戮,而这显然是大英雄的行为,他是大英雄,不是叛徒。

    ######

    女王城南门外二十里,李安与李昆雄带着十几名护卫,在山间小道上策马缓缓而行,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东女国三相赵敬农。

    不过,赵敬农行踪不定,想要顺利的找到他,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李安就找了整整半日,却一无所获。

    四周全是一望无际的山峦,半山腰开垦出来的梯田上,偶尔会出现百姓耕作的身影,每当此时,李安就会带着麾下人马前去询问,不过,这些黑黝黝的百姓,似乎并不知道赵敬农身在何处,李安每次询问,得到了都是一通摇头和摆手,可谓一无所获。

    “大兄,这里到处都是山峦,若没人指路,我们就算找到明年,也不可能找到三相。”

    李昆雄望着周围的山峦,一脸的迷茫。

    “李校尉,要不多叫一些将士,分散寻找,这样或许发现三相的机会更高一些。”

    李安连忙摆手:“我们出来寻找三相,是为了寻求他的帮助,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

    “大兄,可按照目前这种找法,实在是大海捞针。”

    李安勒马停下,沉思片刻:“既然二相让我们来这里寻找三相,就足以说明三相就在附近,这些农户常年在此耕作,不可能不知道三相的何处,也许是我们问话太生硬了,应该更客气一些。”

    “李校尉,这些百姓总是摇头和摆手,他们或许根本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

    李安一愣,顿时明白自己失误了,一路急着寻找三相,居然没有与农户仔细沟通,更没有与他们对话,只是看到他们摇头摆手,就立即策马离开,这是他的失误。

    “前面梯田上有四五名百姓,你们全都留下,我一个人过去。”

    李安跳下战马,让众人等在路边。

    果不其然,当李安与这些百姓对话的时候,他们根本就听不懂李安在说什么,不过,当李安用吐蕃语言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立马就听懂了。

    东女国南部全是山区,这里的百姓除了种地还是种地,他们没有机会学习大唐语言,自然听不懂李安的大唐官话。

    李安将赵亚夫搬出来之后,耕作的百姓渐渐放松警惕,并伸手指向不远处的一座山峰,过了那座山峰,就是赵敬农所在的峡谷。

    李安大喜,拜谢而去,并带着一行人,快马加鞭向远处的山峰奔去。

    东女国地处大唐西南,是个多山的国度,其国土面积有九成以上都是山地,绵延起伏的山峦成了东女国特有的标志。

    策马奔上山峰之后,李安看到了一处面积可观的峡谷,峡谷里密密麻麻分布了几百座碉楼,若不是刚才百姓指路,他根本想不到在一座不起眼大山的背后,会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山谷。(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利益无处不在() 
李安勒马停在山峰的最高处,回头看向来路。

    此处山峰并不算陡峭,与水平面的倾斜仅有三十度,马匹完全可以轻松的奔上去,李安刚来的时候,也发现了这条道路,只不过,此处道路极多,他以为这条通往山顶的道路,只是一个普通的道路,完全没想过山峰的背后会有一座规模可观的山谷。

    “一个最不起眼的山顶小路,才是通往山谷的真正道路,若不是事先得知,谁又能想到呢?这可真是一个隐藏的好地方。”

    “大兄说的是,若不是农户告知,我们肯定不会留意这条小路。”

    李安回头看了看来路,又看了看面前的山谷,感叹道:“若是将数万大军藏在这个大峡谷之中,你觉得会被发现吗?”

    “只要悄悄的进入,并封锁进出的道路,我想应该很难发现吧!”

    李安眼神之中透露出一丝兴奋,爽快的吁了口气:“我们走,进入山谷。”

    一行十余骑人马,在李安的带领下,策马奔入广阔的山谷。

    沿途欣赏优美的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众人的情绪都很高涨,李安也颇有感慨,若是天下再无纷争,在这山谷之中开垦几亩耕地,养几只鸡鸭,与自己的家人过着神仙羡慕的好日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仅仅想了很短的时间,李安就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人都在为谋求利益而忙活,而只要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纷争,小到为果腹之食而起争执,大到为江山国土而兵戎相见。

    利益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若要寻找一片没有利益之争的世外桃源,也许只有像陶渊明那样,独自一人隐居在深山之中了。

    但当人真的远离利益之争,独自一人生活的时候,就一定会感到幸福吗?当然不会,也许只有刚刚离开的时候会感到心情舒爽,但时间久了之后,就必然会有一股寂寞的感觉涌上心来。

    人是追逐利益的生物,同时也是社会性的群居生物,一旦离开群体,离开让人烦恼的利益之争,人生也就变得极其单调和寂寞。

    没有争执何在人生,没有烦恼,又怎么能证明自己还活着。

    ‘若人人都想过田园般的生活,大唐的利益,又让何人来维护。’

    李安轻轻摇了摇头,抛弃了消极避世的念头,收拾心情,准备迎接挑战,以拯救即将下沉的盛唐帝国。

    “大兄,前方五里处有一座军营,三相或许就在那里。”

    李安早就看到五里外的军营了,不过,赵敬农的脾气有些古怪,他住在何处,真的很难说。

    “前方有一种地老伯,我下马过去问问,你们留在原地。”

    为了不吓着老百姓,李安决定一个人步行前去,如此,可以很好的消除老百姓的紧张心情,防止他们因为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有了刚才的经验,李安一开口就用标准的吐蕃语言,向种地老伯询问三相的住处。

    “小小的唐军校尉,吐蕃话竟然说的这么好,真是不简单呢?”

    让李安没有料到,这名种地老伯直接用标准的大唐语言,将他夸赞了一番。

    “老伯大唐官话说的这么顺溜,似乎也不是普通的种地百姓吧!”

    李安仔细打量眼前的种地老伯,却发现他与普通的种地农户毫无区别,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土里土气的长相,怎么看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夫,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人一等的身份。

    不过,普通的种地农夫,是绝对不会花时间学习大唐官话的,也没有那个条件,仅凭这一点,似乎又可以证明,眼前的种地老伯身份不简单。

    ‘这名看上去不起眼的老伯,会不会就是三相赵敬农呢?’

    李安猛然想到后世的水稻之父,似乎也是一副农民的形象,完全看不出学者的气度和傲气。

    “三相今日没有空闲,李校尉还是改日再来吧!”

    种地老伯摆了摆手,继续挥动手中的锄头。

    ‘一个小小的农夫,他怎么知道三相没空。’

    李安心头略有所感,拱手道:“李安有眼不识泰山,还望三相恕罪。”

    种地老伯猛的停止锄地,缓缓抬头看向李安,故作疑惑道:“李校尉,你是在叫我吗?”

    李安嘴角一笑:“卑职觉得,您就是三相。”

    “哦,何以见得?”

    种地老伯说着,继续锄地。

    李安竖起一根手指:“首先,能说出大唐官话的,一定不是普通的农夫,而是有身份的人,其次,若非您是三相本人,又怎么敢代替三相拒绝我呢?”

    “哈哈哈!李校尉果然是聪慧过人,难怪那些吐蕃刺客不能伤你分毫,奸险之辈也不能嫁祸唐军。”

    种地老伯大笑着夸赞李安,当然,也默认自己就是三相赵敬农。

    “三相屈居在这世外桃源,却也知晓天下之事,李安万分佩服。”

    “诶,我只不过闲着无聊,听到外面的一些事情而已,哪有通晓天下大事的本事。”

    赵敬农仍然摆出一副谦逊的姿态,好像自己就是一名农户似的。

    李安看了看前后左右,蹙眉道:“三相身份高贵,一个人在此劳作,就不怕有危险。”

    “危险,怎么会呢?这里平常没有外人闯入的,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李校尉的眼光,能仅凭几句话就认出我来,哈哈!”

    赵敬农说着吹了声口哨,顿时,从不远处的田地里冲出十几名精锐将士,警惕的看向李安,并让不明真相的李昆雄等人,也急忙策马奔了过来。

    “三相早有准备,看来是李安多虑了。”

    李安淡然一笑,拱手道:“既然三相已经知道外面的形势,也应该知道卑职的来意,那卑职就直言不讳了。”

    将怀中的地图铺开后,李安指着地图,详细介绍了东女国目前面临的整体局势,在外部,主要是大唐与吐蕃的争霸,而东女国在不知不觉间被波及到了,形势颇为危险。

    而在女王城之中,也形成了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大相赵戴文与四相赵桧投靠吐蕃大论兀论样郭,赵武夫为了维护东女国的利益,选择与李安联手。

    另外,还有在西北边境防御吐蕃侵扰的二相赵亚夫,以及仍在安心种地的三相赵敬农。

    “李校尉与五相联合,实力超过大相他们,还需要我这个农夫帮忙?”

    “维护东女国不被吐蕃吞并,三相有这个责任。”

    “哈哈!李校尉果然伶牙俐齿。”

    赵敬农笑了笑:“其实早在两个月之前,我就已经知道大相和四相投靠吐蕃了,只是,我什么都没做,也不想过问。”

    李安一愣:“三相何意?”

    赵敬农轻轻挥手屏退左右,带着李安向边走边聊。

    “李校尉应该知道,我东女国百姓,大部分都说吐蕃语言,这是因为,我们东女国与吐蕃有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羌族人的后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若吐蕃与东女国合二为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安闻言大惊,他没有料到,赵敬农居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不过,听上去好像也有那么一点道理。

    “这么说来,三相也是心向吐蕃了?”

    赵敬农轻轻摇头:“我只希望东女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若归附吐蕃,可以免除刀兵之灾,我当然是支持的,但若是为此引起东女国内部的混乱,我又怎么可能支持,就算两国的祖先是同族也不行。”

    李安闻言,顿时明白了赵敬农的心思,他个一个心系百姓的人,他所追求的利益就是让东女国百姓过上好日子,而眼下的局势很糟糕,不论他如何选择,东女国似乎都不会安稳。

    大相与四相投靠吐蕃,而二相和五相则站在李安这一边,双方的持续敌对,势必会给东女国带来无穷的损害,只是目前双方还未正式摊牌,所以还未造成破坏。

    既然已经知晓赵敬农心中所追求的理想,李安就必须利用这一点说服赵敬农,让其站在自己这一边。

    “三相一心为百姓着想,李安万分佩服,不过,大相他们为了陷害唐军,居然指使麾下心腹屠戮六户近百名普通百姓,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试想,一旦这种人登上一国之君的位置,东女国的百姓,还能过上好日子吗?”

    赵敬农微微吁了口气:“李校尉,我对大相的了解远远超过你,大相并非此等十恶不赦之人,这一定是兀论样郭的馊主意,他是为了大局才答应这么做的,为了大局,狠辣只是一时之手段,大相若得君位,绝不会无故屠戮百姓。”

    李安闻言一愣,他发现自己小看赵敬农了,这个长得像农夫的东女国三相,思维冷静而缜密,看问题也极为透彻,远远超过其他四相,想要说服他支持自己,看来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唐必胜() 
李安嘴角挂着笑意,看向赵敬农:“三相自信了解大相的为人,可三相是否了解大唐皇帝呢?”

    赵敬农嘴角一笑:“山野粗人,怎敢揣测大唐皇帝的圣意。”

    “我可以告诉三相。”

    赵敬农没有说话,不过却竖起耳朵,想听听李安的高见。

    “龙有逆鳞,好大喜功。”

    李安说完看向赵敬农,观察他的反应。

    赵敬农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憨憨的笑道:“李校尉身为大唐臣子,却如此评价大唐皇帝,这可是大大的不忠,若是让大唐皇帝知道了,可不太好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