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正好,科勒送钱给他,加上马林发表了相当于和皇帝划清界限的宣言,也给了菲利普选帝侯反对组建联军的借口。要是马林不发布这个宣言,他都未必有借口反对腓特烈三世的提议呢

    至于另一个选帝侯——勃兰登堡选帝侯乔基姆一世,虽然是腓特烈三世的迷弟,可他已经是马林的阶下囚了,根本没法给腓特烈三世以任何的支持

    所以,科勒的贿赂很成功,使得四大世俗选帝侯中的波西米亚国王和帕拉丁选帝侯,成了组建反马林联军的反对者。腓特烈三世都不知道,联军尚未组建成功,两位诸侯中的大佬已经准备扯他后腿了

第482章 自立的机会() 
石勒苏益格公国,马林因为实施政治手段,所以暂停了进军的计划。要不然,若是在政治手段尚未奏效的情况下,就贸然进军萨克森选帝侯国,很容易被腓特烈三世利用。

    比如,原本那些世俗诸侯还在犹豫要不要组建联军群殴马林。若是马林急急地率兵南下,腓特烈三世可能就会利用这种危机的形势,对那些诸侯们说:

    “没时间解释了,赶紧上车阿不,是赶紧出兵”

    那些本来没有下定决心的诸侯们,没准会在仓促之下,被拉上腓特烈三世的战车,加入到和马林的互怼战争中去。

    其实说起来,马林未必就怕了那些世俗诸侯组成的联军。只要那些宗教诸侯不参战,马林也是有机会赢的。

    但是,就算能打赢,马林也不会选择和大部分世俗诸侯开战。因为,只要流了血,以后再想和好就难了。就像后世的华夏,很难原谅东瀛鬼子。

    马林是想要成为霸主的男人,但身为霸主,前提条件是什么?是巨大的威望,能够做到一呼百应。

    可若是这次和大部分世俗诸侯打上了,那就完了。若是打输了,马林得带着全家逃亡海外。这种情况,自然不是马林愿意看到的。

    即便打赢了,马林也落不到好,和那些世俗诸侯的仇恨就这么建立了。以后,马林想要干什么,别说一呼百应了,不被人一致反对都算是好的了。

    所以,马林真正畏惧的不是诸侯联军的战斗力,而是诸侯们的集体仇视。所以,在听了米克尔的建议后,马林没有立即挥军南下,而是先忙着贿赂那些诸侯,好拆散反马林同盟。

    同时,马林冒着得罪哈布斯堡家族的风险,公开支持诸侯们的自治传统,也是破局的重要手段之一。

    虽然说,这么做以后,可能会两边不是人。但是,起码,马林不会再被诸侯们当做皇帝的走狗了,也降低了被组团群殴的风险。大不了,马林以后自成体系,成为皇帝派、诸侯派之外的第三方势力。而且,马林坐拥4万大军,完全有实力独自成为第三方势力。

    而且,马林的外交,也不能算很失败。起码,那些宗教诸侯,在自家岳父当教皇的时期,是要给自己几份薄面的。虽然不至于和自己结盟(毕竟马林也不好宣传说教皇是自己的岳父,这是不能公开的),但那些宗教诸侯和自己保持互不侵犯的友好关系,还是能够做到的。

    至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那边,虽然马林事后作了补救,把瑞士卖给了皇帝。但是,马林公开和皇帝唱反调的行为,还是给双方之间,留下了裂痕。

    即使马林是迫不得已之下做出的如此举动,但哈布斯堡家族那边,肯定是感到很不爽的。以后,马林很难被奥地利那边当成完全的自己人了。

    虽然因为把瑞士卖给哈布斯堡家族的原因,双方并没有反目,但从此后,双方关系,将会从铁杆盟友,降格为普通利益盟友了。

    但是,这对马林而言,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自立的机会

    身为穿越者,天然就该当主角。马林又何尝愿意给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当马仔?只是,身为一个贵族,荣誉和名声是非常重要的。马林自身发迹,就是从当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马仔开始的,难免会被人打上“皇帝马仔”的标签,无法洗脱。

    若是自己主动离开皇帝的麾下,虽然有足够的好处,但肯定会名声恶劣,一个反骨仔和叛徒的恶名,是跑不掉的。

    以后,马林想干点什么,和什么人交往,没准会被人嘲讽一句——“哼,叛徒!”,搁到华夏古代,也许会像吕奉先那样,被人扣上一个诸如“三姓家奴”那样的大帽子。

    其实吕布人家也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已,但在古代,这是不忠的表现。所以,吕布名声臭了。

    马林之前一直紧跟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步伐,最主要的,就是害怕落得像吕布那样的恶名。

    但现在,这次腓特烈三世想鼓动全德意志的诸侯联合讨伐他,虽然给马林带来的极大的危机。但是,这未尝不是一个机遇

    什么机遇呢?就是让马林有了一个公开脱离皇帝,但又不会背负太坏的名声的机会

    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在被全德意志诸侯联合攻击大巨大风险之下,马林果断认怂,和皇帝划清界限,这并不是很丢人的事情。至少,在古代欧洲,者不丢人。

    古代欧洲和古代华夏不太一样,在古代华夏,人们赞扬那种宁死不屈的好汉,鄙视投降者。但在古代欧洲,虽然也赞扬那些忠臣,但却不鄙视投降服软的行为。

    所以,在古代欧洲,贵族被俘后投降服软,缴纳赎金,那是很正常的,不会被鄙视。

    就像眼下的马林,都有被全德意志诸侯组团群殴的风险了,认个怂,和皇帝划清界限,在这个年代的欧洲人看来,却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背叛行为。毕竟,擅长自保,是欧洲人从古到今的传统。

    这样一来,马林脱离皇帝的阵营,就不是主动脱离的了,而是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无奈脱离的。这种行为,在古代华夏会受到鄙视,在古代欧洲却会被原谅。

    如此,马林既达到了脱离皇帝自立的目的,而且,不会背上叛徒的恶名,实在是两全其美。

    所以,在起初的恼怒之后,马林其实是暗自窃喜的。只是,这个代价有点高。因为,想要通过贿赂,瓦解诸侯们组建的反马林同盟,估计要花费几十万金币。好在,这个支出有盟友帮忙分摊。不然,马林会出一次大血的

    好在,这次出过血之后,马林的地位将会改变,从“皇帝的马仔”,变换身份,成为自成一家的强力诸侯。

    而且,因为自身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只要渡过这段时间的过渡期,从此以后,马林将会成为皇帝派和诸侯派争相拉拢的重要第三方势力。毕竟,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马林,无论倒向哪一边,哪一边的实力都会暴增。此后,外交上的困境,将会远离马林而去

第483章 水路进军计划() 
虽然因为腓特烈三世想组建联军来讨伐的原因,马林获得了和皇帝划清界限并自立的机会,但是,马林却不感激腓特烈三世,也不打算放过对方。

    毕竟,若是马林自己没钱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的话,说不定这次真的被腓特烈三世坑死了。所以,这次战争,马林打算让萨克森选帝侯国好好地出一次血。

    勃兰登堡选帝侯国出一次大血是肯定的了,毕竟,勃兰登堡选帝侯都落到自己手里了,还有勃兰登堡的军队基本也被俘了。所以,勃兰登堡这次想不被马林拿捏都难。

    而萨克森选帝侯国,因为腓特烈三世跑路了,使得马林手里没有多少谈判的筹码,无法从萨克森敲到太多的好处。

    但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马林打算进军维腾堡,把萨克森选帝侯的继承人——腓特烈三世的弟弟约翰,以及约翰的子女都抓起来。抓住了对方的继承人,和抓住腓特烈三世本人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腓特烈三世没有后代。抓住了约翰和约翰的子女,等于抓住了下一任萨克森选帝侯。到时候,谈判的时候,筹码就很足够了。

    这一次,马林无论如何都打算在萨克森选帝侯国身上割下一块大肉的。主要是,腓特烈三世对自己的威胁太大了,必须给他一个难忘的教训。

    而且,熟读历史的马林知道,谈判,光靠耍嘴皮子,是没啥用的。最终,谈判桌上,是要靠实力说话的。强国的代表,即使嘴皮子不利索,但靠着背后强国给予的足够底气,一样能占上风。弱国的代表,嘴皮子再厉害,也改变不了祖国弱小的事实。谈判者的能力,只有在双方实力差不太多的情况下,才有发挥的余地。当然,盟友的实力,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另外,马林读过华夏历史,知道内战时期,在签署双十协定的前夕,双方都还没有停止军事行动。因为,谁在战场上占上风,谈判时也更有底气。

    所以,马林在解决了外交的问题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出动大军,攻破维腾堡,逮住约翰和他的子女们,以获得在谈判桌上的主动。

    为此,马林早就派出间谍,前往维腾堡,监视韦廷家族成员,防备他们出逃。若是约翰等人逃离了维腾堡,那么,马林也会改变作战目标,以抓捕约翰等人为首要目标。毕竟,约翰等韦廷家族重要成员的重要性,比维腾堡还要高一点。

    当然,维腾堡也是要攻下的。因为,作为富庶的萨克森选侯国的首都,维腾堡的财富是比较客观的。攻破维腾堡,马林不需要在全城进行洗劫,只要洗劫下萨克森的国库和大贵族、大商人们的府邸,就足够回本了,还会有很多盈余。

    毕竟,萨克森地区是汉萨同盟第二大商圈,产生的赋税,还是很多的。萨克森商圈和文德商圈不同,文德商圈的汉萨城市,自主性较强,税收基本归汉萨城市本身支配。而萨克森商圈的汉萨城市,虽然名义上是自主的,但实际上暗中被萨克森诸侯掌控了,并未萨克森诸侯提供了大量的赋税。所以,萨克森一直是德意志地区实力最强劲的诸侯之一。只要攻破了萨克森选侯国首都维腾堡,必然能够获得大量的金银等财物。虽然和吕贝克、汉堡这样的汉萨最富有的城市不能比,但肯定比普通城市富裕太多了。

    维腾堡在后世叫做“路德施塔特…维腾堡”,施塔特在德语中是城市的意思。路德施塔特的意思,就是“路德之城”,也有翻译把路德施塔特直接翻译为路德之城的。

    之所以后来在维腾堡前面加个“路德之城”,是因为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就是在维腾堡,在腓特烈三世的支持下发起的。

    路德宗对德意志的影响力极其巨大,勃兰登堡选帝侯国,也就是后世的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的前身,就是铁杆的路德宗国家。因此,在路德宗的普鲁士统一了德国的情况下,马丁路德成了德国的圣人,并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的一次投票中,仅次于西德第一任总理阿登纳,成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排名第二,比马大胡子的排名都高。

    然后,因为他太伟大了,原本的维腾堡,直接被德国人改成了“路德之城…维腾堡”,成为路德宗的圣地。

    当然,现在马丁路德还没冒头,维腾堡还是叫维腾堡。这是一座坐落在易北河畔的城市,位于易北河中游。易北河很宽,即使到了中游的维腾堡附近河段,依然可以行船。当然,这里只能行走一两百吨的中型船只。主要是因为,帆船经常需要做“z”型运动前进,需要更宽阔的水面。只有机器驱动的船只,或者划桨船,才能够直线前进。所以,后世维腾堡附近可以跑上千吨级的货船,而这个年代,只能跑一两百吨的中小型帆船

    “跑船”思考中的马林眼睛顿时亮了

    之前,马林原本打算是让大军走陆路的。可是,走陆路的话太麻烦了。粮食需要用手推车运送,需要大量的民壮随军行动,很不方便,也非常耗费粮食。

    可是,走水路的话,那就不同了。因为不需要太多民壮运输粮食和辎重,马林可以少带点民壮。

    4万大军若是走陆路,少说也要带上近两万的民壮运输粮食和辎重。若是走易北河的水路,则没必要带很多民夫了,几千人都可以。甚至,因为船上有水手,可以客串民夫。

    想到这里,马林当即决定——大军走易北河水路,赶往萨克森选侯国首都维腾堡。然后,在维腾堡附近登陆,继而包围维腾堡,然后破城并活捉约翰等韦廷家族核心成员

    只不过,马林没那么多内河船只。所以,他只能故伎重演——求助汉堡

    易北河是汉堡的基本盘,汉堡的汉萨商人在这条河上的话语权很大,也拥有很多的内河运输船只。所以,马林想要轻松地行军,不得不求助于汉堡,请他们出船,帮忙把军队运送到维腾堡去。

    马林马上写了信给汉堡大议长海森伯格,请求他们派出足够的船只和水手,帮忙运送这4万大军,以及大量的粮食辎重,以及火炮和弹药。

    马林并不担心汉堡人会拒绝,因为,汉堡人也希望马林能够赢。而且,攻破了富庶的维腾堡,获得的财物,马林答应分给吕贝克和汉堡。这样一来,汉堡拒绝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接着,马林进行了各种准备,并把大军和粮食辎重都拉到了西边海岸的港口,做好登船的准备。只要汉堡的船队一到,就可以直接拉上船,朝着维腾堡的方向前进了

第484章 抢夺航运人才的计划() 
果然,汉堡方面很支持马林的军事行动。毕竟,对于之前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想要毁灭吕贝克和汉堡的行为,汉堡人也是很记恨的。

    汉堡作为汉萨同盟的副盟主,其实对于汉萨同盟第二梯队的萨克森商圈,也是不太爽的。其他商圈的汉萨城市,多少都会给吕贝克和汉堡两个盟主的面子。而萨克森商圈则因为处于韦廷家族的暗中操控下,不太把吕贝克和汉堡放在眼里。毕竟,人家背后可是最尊贵的选帝侯,自然不会把吕贝克和汉堡的一群汉萨商人放在眼中。

    所以,汉堡人也很希望马林能够在这次军事行动中,重创萨克森选帝侯国,最好把那边的商业给破坏掉。这样,萨克森人就老实了。不然,身为第二大汉萨商圈的萨克森人,总想着和文德商圈的吕贝克和汉堡抢夺老大的地位

    作为汉萨同盟的副盟主,汉堡对德意志内地的影响力,比吕贝克都要强大。为什么?吕贝克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强大的盟主,是因为吕贝克靠近波罗的海,掌握着东欧廉价商品和波罗的海食盐贸易的巨大份额。而在波罗的海卖盐,以及把廉价的波罗的海商品,如木材、毛皮、粮食、酒类、草木灰、蜂蜡、牲畜等

    因为垄断着暴利的波罗的海地区食盐贸易和廉价东欧货物的货源,所以才让吕贝克成了汉萨同盟中最强大的城市。

    而汉堡,则和吕贝克不同,他们的贸易,更倾向于成为德意志的中间商,把北海地区的青鱼,吕内堡地区的矿盐,以及吕贝克那边弄来的东欧廉价商品,通过航运发达的易北河和相关河流,扩散到德意志北部的很多地区。

    所以,吕贝克的基本盘是波罗的海,而汉堡的基本盘,则是易北河和北海。甚至,易北河对于汉堡的重要性,还要超过北海一些。

    也因此,汉堡拥有的内河商船,也是很多的。甚至,其商船总量,论起数目,不比吕贝克少。只是,内河商船的吨位,无法和海船相比。

    而且,汉堡从事的商业活动,利润也没有垄断波罗的海地区食盐贸易和把持东欧廉价商品赚得多。要论起商业规模,汉堡是不比吕贝克小的。只是利润低了点,才屈居吕贝克之下,成为汉萨同盟的老二的。

    当然,汉堡控制了易北河下游段的贸易,可中游地区,却是萨克森商圈的地盘。这次马林进军萨克森选侯国,汉堡人也希望马林能够尽可能地损害萨克森汉萨商人的利益,好退出一些易北河上的贸易份额,让汉堡商人给占了去。

    因此,汉堡人提出——可以免费提供内河船只帮马林运输船只。但是,在打下维腾堡后,维腾堡的那些沿河码头,以及码头上的船只,要全部给汉堡。

    易北河本来就不是马林的势力范围,马林自然不会不肯给。因此,马林直接答应了汉堡人的要求,并表示,在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会争取让汉堡商人获得在萨克森商圈正常经营的权力。另外,马林不但会帮汉堡商人俘虏那些萨克森选侯国的沿河商船,还会帮他们把萨克森选侯国的水手们,也一并带走,送给汉堡。船没了可以买到,而熟练的水手没了,却要花很长时间去培养。此举一出,绝对会让萨克森选侯国数年内的航运业受到影响。

    得到了马林的这个回复后,海森伯格等汉堡议员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汉堡之前只想着掠夺萨克森选侯国的内河商船,居然没想到要绑架萨克森的内河商船的船长和水手。若是没了商船,只要有钱,就能雇佣到。可没了水手,就困难了。毕竟,熟练的内河航运水手,在哪儿都是宝贝,不会随便让人挖走的。

    而且,这个年代,水手们还很受雇主的严格控制,没有权利随便跳槽和离开。要真是没有水手了,萨克森人只能自己慢慢培养,而不像后世那样,只要花钱就能挖到。

    毕竟,这个年代的水手,虽然地位比农奴高些,但也只是和仆从差不多的待遇,根本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要雇主不同意,别人想挖人,想都别想。

    航海的水手,其实还好点。因为,在大海上航行,帆船的操控还相对容易一点。毕竟,大海那么宽,帆船方向容易掌控。

    而帆船的内河航行,则要复杂许多。对于水手的要求,也更高。因为,内河狭窄,而帆船想要前进,时常需要做“z”型运动。但内河河道不宽,做这种运动的时候,需要控制好船帆,避免船只撞到河岸,甚至搁浅在河滩上。所以,操控内河帆船,比控制海上帆船,还要难一些。遇到一些太狭窄的河道,船只还会降下船帆,改为划桨前进,避免船只搁浅。

    所以,熟练的内河帆船的水手,比航海的水手还要难得。马林提出抢光萨克森选侯国的那些商船水手,等于沉重打击了萨克森选侯国的内河贸易,而且直指核心,非常致命。

    而对于汉堡而言,这不但打击了易北河上的内河贸易竞争对手,还可以趁着对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