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海山哪里知道,只能回答道:
“下官亦不知,不过,他们是和满刺加使者一起来的。但满刺加使者说,也不确定这个北海国是否真的存在。而且,据书上所言,北海国到广州,航程5万里,简直难以置信啊!”
沈锐想了想,道:
“你派人回市舶司,向其他藩国的商人打听看看,问问有没有番邦商人听说过这个国家。”
“遵命!”丁海山连忙派副手回市舶司打听消息去了。然后,他自己又回到布政使衙门听候指示。
当丁海山回来的时候,刘孟正在和沈锐讨论着贡书的事情。只见刘孟指着贡书最后一段,语带不屑地说道:
“此人满书恭敬,但提到火器,口气却是很大啊。老夫对兵事也算略懂,想糊弄人,算是找错地方了。”
丁海山想了想,于是插嘴道:
“刘大人,反正,那群番鬼把火炮和火铳都带来了。您老既然懂,何不去看一看,也好戳破那些番鬼的牛皮?”
刘孟一怔,但很快开怀大笑:
“好,这个主意好!正好,老夫也很多年未见过打炮了。海山,你去请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大人带一批兵卒,一起去验收那帮番鬼的火器。记住,让徐勇大人带一批炮手和火铳手过来!”
说完,刘孟站起来,道:
“文进公,要不要随孟一起去看一看?有机会的话,孟还想登船一观呢。”
“登船?”廣枺蟛颊股蛉竦难劬Χ偈绷亮恕K曰鹌鞑桓行巳ぃ砦闳耍源蟠故瞧母行巳さ摹
于是,主管廣枺扑按笕ǖ淖笥伊轿徊颊梗挪颊狙妹诺囊桓杀。蚬阒菔胁八靖先
而收到刘孟传信的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也不敢怠慢,赶紧调集了500军士,外加一批炮手和火铳手,急急地朝市舶司那边赶去。
虽然徐勇贵为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可沈锐和刘孟两个布政使的品级更高,为从三品。而且,明朝是“以文御武”,文官地位更高。莫说比徐勇级别高一级,就算是只有从四品的广州府知府,也敢在徐勇这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面前充大爷。
更何况,布政使掌控着一省的财赋,甚至连卫所的粮饷都是由布政司衙门拨付的。所以,徐勇绝对不敢招惹布政司的两位大佬。要不然,克扣你的粮饷,你都没处说理去。什么?去告状?你一个武官敢告文官?不想混了?这里可是大明
因此,面对两位“财神爷”的召唤,徐勇立即屁颠颠地带着人去捧场去了
当徐勇带着大队人马赶到市舶司的时候,刘孟正在训斥马林的使者孔泰呢。哥伦布因为不通汉话,呆在驿馆里没出来。而孔泰身为副使,又懂汉话,自然出来顶雷
“尔等搓尔小国,也敢自称火器胜过大明?”
面对刘孟的质疑,孔泰不慌不忙。因为,这种情况,马林早有预料。于是,他在向刘孟行了一个汉礼后,不慌不忙地说道:
“大人,我们大公爵曾说过,孔圣曾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大明虽然强大无比,但却不是事事都领先于世的。比如火器,大公得知,大明目前火炮射程仅为120步(180米),而我北海国的弗朗机炮,射程可达百余丈,也就是200步以上”
“另外,大公曾言,大明所用的主要火铳三眼铳,三十步内有大威力,五十步外,则难以伤人。而我北海国的精良火铳”
“等等我大明火铳的性能,尔等是如何得知的?”当过兵科给事中的刘孟死死地盯着孔泰,满脸严肃道。
“这个”孔泰想起了马林的叮嘱后,说道:
“我们大公说,是因为他曾拜过一名叫逍遥子的道长。那位逍遥子道长是大明人,自然熟悉大明的火器性能。而我北海国的火器,亦有逍遥子道长帮忙改进。故而,才如此犀利”
听了孔泰的胡诌,刘孟才舒了口气——这才对嘛,啥时候蛮夷发明的火器能够超过大明了?原来是大明人帮忙改进的啊
马林也算是把大明朝这群文官的德性看了个通透,所以才编造了这样的借口。而且,非常符合大明文官的口味。
“是不是真的比大明火器犀利,要试过才知道!”这时候,廣枺蟛颊股蛉袼档馈
正好,此时徐勇带着广州前卫的炮手和火铳手来了,刘孟于是说道:
“也好,让徐勇的人试一试就知道了”
于是,一群人跟着去船上搬运火器去了
而沈锐和刘孟两位布政使,也趁机上船参观了一番
“啧啧,文进公,这番鬼的船还真不错,船体高大雄壮。而且,还能列这么多火炮。”
孔泰陪在一边,听了刘孟这话后,说道:
“大人有所不知,从北海国到大明,行程5万里,半途中海盗很多。若没有这些火炮和火铳,吾等也许没等到抵达大明,在半途就被那些凶残的海盗杀死了。”
“原来如此海外真是多蛮夷”沈锐和刘孟如此说道,说的还挺大声。
而在一边的孔泰,听着两人的话,郁闷得直翻白眼——你才是蛮夷,你全家都是蛮夷
不过,想到马林的嘱咐,他才没发作。当然,他要敢在这里发作,也绝对讨不了好。
两个布政使在船上品头论足了一番后,才跟着大队人马到了岸上,去了附近的广州前卫的一个千户所的靶场,去试验北海国枪炮的威力
第733章 试炮()
沈锐和刘孟两位布政使,光顾着看大船了,倒是没注意到送给大明的那批枪炮是啥样。虽然船上也有炮,但都是安在木制的四轮炮座上的,看不出啥稀奇的。
而当北海大公国的炮手们在大明将士的帮助下,把40门佛朗机炮推到靶场的时候,沈锐和刘孟惊奇地发现——这些火炮居然都安了车轮
“咦,这些番鬼的火炮好别致啊,居然还安装了车轮。如此一来,火炮的运输方便了很多啊。不像我大明的火炮,需要数人抬着才能部署。”略懂军事的右布政使刘孟惊奇道。
“倒是有些机巧和变通!”沈锐也赞同道。
“哎呀,属下看着这些西洋火炮,倒是漂亮得紧!”看着金光闪闪的铜炮,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眼热道。
因为是要上贡给大明的火炮,这50门弗朗机青铜炮全是磨光过的。所以,现场看起来,这些铜炮都发出稍微黯淡的金黄色光芒。不像那些船上的铜炮,因为没有磨光,颜色比较暗淡。
而徐勇这个喝兵血的将领,最是看不得和铜钱一个颜色的东西了。看到这40门铮亮的铜炮,徐勇此时满眼都是铜钱的样子了
而沈锐这位左布政使也点点头,道:
“这个什么北海国倒也恭顺,光是这四十门铜炮,就耗费巨大啊!”
身为布政使,掌管一省之钱粮,自然对花费成本比较敏感。在沈锐看来,这四十门铜炮,每门就重几百斤,价值数万铜钱。四十门的话,光是铜价就价值200万铜钱以上,折合两千多两白银,绝对是良心的贡品了。不像一些藩国,贡献来的象牙、香料什么的,虽然在大明也很值钱,但在其本国国内,其实都是些普通货色。譬如象牙,派一队兵马去猎杀一群大象,就能轻易获得,也就欺负大明缺乏这种东西罢了。
沈锐既然当上了廣枺颊梗鞴苷夤阒菔胁八荆匀欢杂谀切┓钡哪谀幻徘濉O癖焙9庋凳翟谠谒蜕霞甘磐诘模允橇夹某闭吡恕
事实上,大明的外交官员大部分都很清楚——所谓的朝贡贸易,根本就是一场骗局。具体来说,就是那些藩属国带着一群土特产,来大明混吃混喝,然后带回很多赏赐的骗局。
但是,明知道这是骗局,大明还是趋之若鹜。为何?因为在儒家传统里,“万国来朝”是粉饰天下太平和国家强盛的不二利器。
也因此,门清的两位布政使,面对那些所谓的朝贡者,都是高高在上的。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一群逐利的番邦骗子。
而北海国没有用廉价的土特产来糊弄大明,倒是让沈锐这个左布政使生出了好感。
不过,右布政使刘孟却不以为然地说道:
“那又如何?文进公,我朝想来厚待番邦。这个北海国上贡40门铜炮,虽然价值高昂,可礼部的回礼又岂会轻了?总之,肯定会让他们满意而归的。”
“子贤兄言之有理!”
就在两位布政使交谈之际,40门火炮已经准备就位了
“这西洋火炮的布置好快啊!”略懂兵事的刘孟惊叹道。
就在他们聊天的功夫,40门火炮中的10门已经被部署到了预定位置,瞄准了目标。这种速度,在刘孟眼里简直是快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大明的火炮,就是一根粗炮管。战场上,炮营的将士,先要用扁担和绳索,把粗炮管抬到阵地前方。然后,用铁锹挖好坑,才能布置火炮。
但北海国的这些铜炮,因为有车轮,布置简直简单至极——炮兵推着炮车,来到阵前,把炮架后方的驻锄放到地上后,然后就开始目测瞄准。
当然,这个时代的驻锄和现代火炮的驻锄不一样。现代火炮因为有驻退机和炮口制退器抵消后坐力,所以,现代火炮的驻锄,往往需要固定在地面。部署前,要挖坑固定驻锄,避免炮击后炮神移动,影响二次射击。
可这个年代的火炮,显然是没有液压驻退机和炮口制退器的。所以,每次炮击后,巨大的后坐力,会传递到炮架上,最终传递到驻锄和地面接触的点。最终,火炮会整体后退。
所以,炮击后,炮兵需要把火炮推回原味。这个做法,叫做复位
不管是步兵炮还是海军舰炮,都有这个过程。当然,海军舰炮会用绳索拉住炮架。而舰炮射击后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会挣断绳子。而这个过程,会抵消掉大部分炮舰的后坐力。要不然,炮架的后退幅度可能会很大。
不过,步兵炮就没那么麻烦了。部署的时候,驻锄触地的地方,会有几根类似钉子模样的锥形铁构件。部署的时候,这几个“钉子”会扒住泥土。当炮击后,炮架后退,那几个触地点会利用和大地的摩擦,来抵消后坐力,以降低炮车后退的距离。
而这种步兵炮的复位就很简单了——退回原位置即可。在开炮前,炮兵会用石灰在初始的部署地点画上白线。炮击后,炮兵把火炮推回白线位置即可,简单无比。
而重新瞄准,也比较简单。为啥?因为这个年代的火炮,一般都是平射的。而敌人,一般也只有两三百米远。这个距离,不需要计算弹道,只要把炮口对准正前方即可,最多把炮口略微上抬一丢丢。而望山和准星的作用,就是让炮兵看到前方的目标和炮口对齐
按照约定,千户所的士兵们,在靶场上百步之外竖起了几扇破门,作为炮击的靶子。若是能打中百步外的破门,那绝对是厉害无比的老炮儿阿不,是老炮手了
在广州前卫,能够在靶场上用火炮精确命中百步外靶子的炮手,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都是大叔级别的中年人了。
但是,这次孔泰带来的北海国炮兵,全是年轻人,连一个看起来靠谱的中年人都没有。
按照大明人的传统观念——“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些年轻的炮手,真能打中百步外的目标吗?
在大明官员和将士们或期待、或看笑话的目光中,北海国的炮兵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准备
因为是给大明用的火炮,所以,自然要用粉末状的火药,而不是颗粒状的火药。为此,北海炮兵们开炮前,就要忙着一件事——搅拌火药
这是因为,黑色火药其实是由硝石、硫磺和木炭三种物质的混合体,而非单一的化合物。三种物质的密度不同,长途运输后,经过颠簸,容易出现分层——密度大的往下层降落,密度轻的向上
所以,在粉末火药时代,炮兵们开炮前先要用木勺把火药粉轻轻搅拌均匀了,然后才能装药。换成火枪兵,也要如此。
火药粉搅拌完毕后,就是正式的装填弹药了。弗朗机青铜后装炮的装填方式很奇特,因为——它是后装的
一门弗朗机炮一般会配备几个子铳,何为子铳?其实就类似后世的铜壳子弹。当然,和后世铜壳子弹不同的是,铜壳子弹是早就装好的。而弗朗机炮的子铳,需要现场装弹。
在大明官员和将士们惊奇的眼神注视下,北海国的年轻炮手们,轻松地把5个子铳全部装入火药,并把铁球炮弹压入,还塞上了破布以闭气。当然,也给子铳的眼,插入引信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北海国的炮手们开始了表演
“装弹——”
随着指挥官的下令,炮兵们纷纷把第一个子铳放入了弗朗机炮内。为了做到闭合,子铳的前端是嵌入炮管内的。所以,子铳放入后,会有一个向前推的动作,好让子铳和炮管契合度更高。随后,后面会放一个木栓,防止子铳退后影响正常炮击
装好子铳后,装填手立即立正敬礼,表示装填完毕
看到10名装填手全部敬礼了,表示都装填完毕了,指挥官抽出指挥刀,大喝一声:
“开火!”
同时,指挥刀重重劈下。当然,劈得是空气
顿时,10支火把靠向了引信
实际上,在欧洲作战时,炮兵们用的不是火把,而是火绳。但在大明还没有获得火绳枪技术的时代,马林觉得还是用火把比较接地气一点
很快,10门火炮的引信都燃烧完了。然后,传来一阵阵的“砰——砰——砰——砰——砰”的连贯炮击声
硝烟弥散后,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场中
大明的官员和将士们吃惊地发现——10扇用来当目标的破门,有6扇被打解体了
“十中六,很厉害啊!”略懂的刘孟惊叹道。
但很快,派去观察战果的大名将士传回了更惊人的消息——没有被打解体的4扇破门上,有3扇上面有一个圆孔显然,这是被击中了,但破门质量好,没有被砸解体而已
如此,也就是说,这一轮炮击,10门佛朗机炮居然10中9。在大明炮兵中,这绝对是逆天的成绩了
但让大明官员和将士们目瞪口呆的是,当得知第8门佛朗机炮打偏了的消息后,炮兵指挥官怒气冲冲地跑到第八门炮前,对着负责瞄准的那个炮兵观察手,狠狠地甩了一个大耳刮子
“废物,这么近都瞄不准!”炮兵指挥官的怒吼响彻了校场。而经过孔泰的翻译,得知了炮兵指挥官怒吼内容的大明官员和将士,都惊呆了
第734章 老夫要帮你强推!()
“10中9,他还不满意?”刘孟惊讶万分地问道。
孔泰尴尬地笑了笑,他也不知道炮兵指挥官雅各布为啥这么苛刻。事实上,炮兵指挥官雅各布也是太紧张了。毕竟,出发前马林再三强调要在明朝官员面前好好表现。所以,看到第八门炮射偏了,才那么激动。
这种情况,有些类似后世的大阅兵。平时你出状况没啥,但在广场大阅兵上,你出个丑,那问题就大了。基于这种考虑,雅各布才气急败坏地抽了第八门炮的观察手的。
不过,雅各布这一手,倒是把大明的官员和将士们唬住了——尼玛,这北海国的炮兵这么厉害?10中9都不满意?难道要全命中才合格?那可是百步远啊!
所以,这意外的一幕,让北海国的火炮和炮兵,在大明官员和将士们眼里,逼格顿时高了起来。甚至,很多大明文官在想——这北海国虽然是蛮夷小国,但是,这操炮技术,还是蛮厉害的嘛
要知道,在同时代的大明,火炮因为没有望山和准星等瞄准具,命中与否,全看炮兵个人素养。或者说,完全跟着炮兵的感觉走。而大明当兵的多是文盲,不懂角度啥的,也没有瞄准具给他们。所以,20步内,这些炮兵也许还能用眼神测得准一点。50步外,就比较难了。而百步距离,新手炮兵基本打灰机多,命中绝对算蒙的。即使那些十年以上的炮兵,才能做到十发五六中的水平。
当然了,如果实在战场上,命中率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敌军肯定是一窝蜂的。只要炮口角度不出问题。只要是平射前方,肯定能蒙中敌人的
所以,大明的炮兵,最是注重炮口垂直角度,而不太注重具体的命中率。反正,只要保证炮口对准敌人的一个面,怎么也能蒙中几个倒霉蛋。“误中副车”什么的,在土炮的时代,压根不稀奇。
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这老炮兵不过十中五六,人家一群小年轻十中九还被打,差距有点大啊
于是,刘孟好奇地问道:
“为何贵国炮兵操炮如此精准?”
孔泰是来献炮的,自然要吹嘘火炮了:
“无他,炮精良耳!”
“可否由大明炮兵一试?”
孔泰翻了翻白眼,心说,本来就是来献炮的,自然可以:
“当然可以!这些炮既然上贡给大明,大人自然可以随意支配!”
刘孟点点头,道:
“那就好。”
然后,他转头对徐勇道:
“叫几个熟手老炮兵过来,跟那些人学如何操炮。另外,那些炮兵不通番语,还劳烦使者帮忙翻译一下了。”
孔泰点点头,但又说道:
“大人,在下怕那些炮兵不通官话啊”他的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些士卒都是没文化的人,基本不会说大名官话。而两广的土语和官话差异太大,的确难以交流。
刘孟想了想,招了招手,道:
“柳秀才,你陪使者走一遭!”柳秀才是本地人,是刘孟招的私人幕僚,也就是师爷。秀才自然会官话,身为本地人,土语也没得说,正好用来当翻译。
徐勇很快从广州前卫的火器营里,挑选了5个三四十岁的老炮手,带着一群帮忙的年轻炮手,来到了弗朗机炮前,接受北海国炮兵的培训。
雅各布在孔泰和柳秀才的帮忙翻译下,很详细地向这几个大明老炮儿讲解了弗朗机炮的用法。然后,让几个大明老炮兵试用一番。不过,在试炮前,雅各布反复强调——绝不允许多装药。甚至,雅各布拿出了木勺,规定装药只能装三勺。而且,装药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