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阁老,怎么没我的名字啊?这红薯是我带来的啊”说完,马林眼巴巴地看向李东阳。
李东阳拍拍脑袋:
“抱歉,差点忘了马国主”
然后,在文章最后,李东阳才提了一句——此神粮乃海外藩主马林所献然后,没了
马林有些傻眼,但此时清醒过来的正德拍了拍马林的肩膀,安慰道:
“这是大明君臣的盛宴,你一外人”
那眼神,那意思,分明在说——能在最后提到你,算你祖坟冒青烟
然后,那788斤新鲜的红薯,顿时成了大明君臣眼中的超级宝物。正德直接用龙袍兜了几斤还带着泥土残渣的红土,双手捧着,带回紫禁城了。而李东阳、杨廷和等大臣也不甘落后,一人捧了几个红薯,满脸虔诚地跟在正德身后,满脸庄严肃穆地返回紫禁城
而一些级别低点的大臣,抢不到红薯,只好捧着之前装红薯的箩筐,跟在大佬们身后步行返回紫禁城。
因为红薯太吊炸天,正德和群臣们为了表示庄重,居然都舍弃了乘车,步行返回紫禁城
然后,大明百姓们惊奇地发现——正德五年初冬的某一天,皇帝和大臣们捧着一种粉红色的东西,满脸虔诚地步行走在京城的大街上
但到了皇城大门承天门(天安门)后,正德和一干大臣并未赶回宫城,而是往东转,赶去了承天门附近的太庙
原来,正德和大臣们之所以弄这么正式,是为了去太庙祭祀,向祖宗们报喜去了
进入太庙后,正德激动地把龙袍包裹着的一堆红薯,恭敬地放在太庙大殿案前,然后一脸去虔诚地跪了下来。大臣们同样如此,纷纷把自己捧着的红薯放在了太庙大殿案前。然后,大家按照职位高低,纷纷在正德身后陪着跪下
马林左看右看,也没看见这帮家伙给自己留个位置。无奈之下,他只好在队列边上,跪在了那几个箩筐边上
年轻的正德激动得满脸潮红,他激动地对着太庙的一排牌位倾诉道:
“父皇,列位先祖们,今天,不肖子孙朱厚照,带着大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祥瑞来看望列位先祖了!”
“这种祥瑞叫红薯,来自泰西之国。这种祥瑞和一般祥瑞不一样,一般祥瑞只能看不能用,更不能吃。而今天这种祥瑞,不但能吃,而且美味。不但美味,而且产量奇高!”
“我大明粮食,亩产一般不过两三百斤。而这种叫红薯的祥瑞,居然亩产可达两千六百多斤,几乎是普通粮食亩产的十倍!”
“十倍啊!十倍啊!父皇,列为先祖”
“厚照知道,自己并非什么仁君圣君。厚照年轻贪玩,为此,还差点让奴才刘谨祸乱了朝政。幸好朝中有父皇您留下的众位正直的能臣”
说到这里,陪跪的众位大臣纷纷露出了自得的神情
“儿臣贪玩,从未想过能比肩父皇这样的明君。但是,没想到,就在今年,泰西国主马林,居然不远万里,把红薯这种产量奇高的神粮送来大明。可见,这位马国主事大明甚为心诚”说着,正德还赞许地看了一眼跪在箩筐旁边的马林。马林立即挺直了腰杆回应
“天佑大明!使得如此神粮为大明朝廷所得,厚照虽然不才,但也愿我大明天下黎民百姓,从此不再受饥饿之苦,人人可以吃饱穿暖,安居乐意,方不负太祖皇帝呕心沥血打下的江山,亦不负列位皇祖们的殚精竭虑”
倾诉完后,正德帝朱厚照带着群臣连续叩首,马林也跟着有样学样
结束了太庙的祭祀后,心情大好的正德宣布——因为得到神粮,朝廷将大赦天下,将除了谋反、欺君和杀人罪之外的罪名的犯人,予以赦免刑罚。
而群臣们,也并未反对。因为,得到亩产两千多斤的“神粮”,也够资格让朝廷大赦天下来庆祝一番了
第1170章 得偿所望()
文官都是很记仇的,比如,清朝雍正皇帝,因为让“官绅一体纳粮”,损害了文官阶层的利益,因而被文官们在记录历史时使劲黑了一番,成了暴君。而他那个好大喜功,才能和其相去甚远的儿子乾隆,因为纵容官员贪腐,却被无耻的文官描述成了“圣君”。
刘谨当初因为损害了文官阶层的利益,因此,这次大赦天下,文臣们特别提出——不能赦免刘谨和其党羽。所以,刘谨虽然没有查证是不可赦免的谋反,但依然被群臣死死压住,不让赦免。而张彩、曹元、焦芳等刘谨一党的人,自然也得不到被大赦的好处了。
当然,这对马林而言,却是一件好事。为啥?要是张彩被大赦了,那么以他部长级的退休级别,根本就不用跑到东番岛讨生活了。而马林,也会损失一员大将。所以,对于这次刘谨的阉党成员不被赦免,马林也是松了口气。
除了刘谨一党的人没捞到好处外,朝中所有大佬都捞到了不少好处,加官进爵。当然,“全部官升三级”之类的赏赐时不可能的。毕竟,内阁三阁老都是副国级大佬了,已经升无可升了。
所以,除了大赦天下外,大部分有资格上朝的五品以上的朝臣,都得到了加官进爵的赏赐。比如,明朝文勋有十级,武勋有六品十二阶。另外,还有文散阶四十二阶,武散阶三十阶。
这次封赏,主要就是给官员们增加文武勋和文武散阶。这些都是虚衔,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比如,职位低但勋阶高,就不需要向职位高但勋阶低的人先行礼。这玩意,其实就像贵族爵位一样,只是不世袭而已。而且,有了勋阶,也可以多拿一份薪水,也是很不错的。当然,大明高管不靠薪水过活。只有清官,才会看重这玩意。但是,加勋阶,也是荣耀的表现,很适合显摆,说出去倍有面子。
在这大明王朝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马林开始提醒乐坏了的大明君臣了——我的好处呢?
正德和满朝文武大臣才反应过来——哎呀,居然把献上神粮的首功人员给忘了
大家又是普天同庆,又是加官进爵的,居然一时间把马林忘在边上了。惭愧之余,正在开心中的大明君臣自然也不吝啬
“准北海国国主马林所奏请,册封马林为北海国国主,位比大明国公。另册封马林为东番岛世袭土司宣慰使(从三品),掌管东番岛军民事务许东番岛宣慰司的商船来大明采购贸易,但只准停靠福州、宁波和广州三处,且每次停靠,均需在当地市舶司报备另,北海国因为路途遥远,可准四年遣使来京朝贡一次。而东番岛宣慰司,则需要每年都遣使来京朝贡,参加正旦大朝会”
经过一番商议,大明君臣决定同意马林成为大明土司的请求,并授予马林为土司中最高级别的宣慰使(从三品),掌管整个东番岛的军政。
不过,出于安全考虑,大明君臣决定——只允许东番宣慰司的商船,停靠在福州、宁波和广州三个设立了市舶司的港口。
明朝整体是闭关的,只保留了广州、宁波和福州三处市舶司,用于接待朝贡使者。其中,广州市舶司是专门接待暹罗、马六甲等东南亚国家的朝贡使者的;宁波则是用于接待日本朝贡使的;琉球朝贡使登陆点原先设在泉州,但后来琉球人发现去福州更近。于是,后来(成化五年,1469年)针对琉球的市舶司从泉州移到了福州。至于朝鲜,在后金崛起并阻断道路前,是直接走东北的陆路朝贡的。
原本大臣们只愿意开放福州港供马林的商船停靠贸易的,但马林害怕只有一个采购点的话,容易被明朝商人掌控货源、抬高价格。所以,他请求多开放采购港口。货比三家,才能不吃亏。
李东阳也是光棍——你要货比三家是吧?好,就把大明三个开放了市舶司的港口都开放给你。然后,就增开了宁波和广州两个点给马林。
需要指出的是,大明户籍管理非常严格。之所以不轻易开放港口,也是怕马林等人“奇怪的长相”吓到百姓。
事实上,他们的担忧也不是没道理。清朝刚开放的时候,老百姓就被洋人的长相吓到了,以为是恶鬼,所以又称洋人为洋鬼子。
而广州、宁波和福州三地不同,这里是传统的开放港口,人们也见怪不怪了。而且,三地本就是专门开放的港口,再增开给东番宣慰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每次贸易前都要去当地市舶司报备,则是李东阳害怕海盗冒充东番宣慰司的船渗透三地港口。要是不小心被海盗偷袭了,或者让海盗购买到了充足的补给,那就成了祸害了。
所以,每次贸易前,来自东番宣慰司的商船,必须解除武装,先去市舶司登记备案,并核对朝贡许可证,避免有人冒充。
对此,马林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他也担心别人借用东番岛的名义来大明贸易。比如没节操的葡萄牙人,要是不添加保险措施,他们肯定会干得出来冒充的事情。毕竟,北海国人和葡萄牙人都长着相似的白人面孔,若是无需证件,他们还真容易冒充北海国的商船
因此,对于李东阳这种谨慎的办法,马林非常欢迎。有了保险措施,以后就不用担心别人冒充自家船只,来抢夺贸易的利益了
当然,马林并不满足,他还想要人口
于是,马林上疏,请求允许招揽大明境内的难民,去东番岛垦荒。
但是,马林的这个请求,让大明君臣都犹豫了
为何?还是马林进献的红薯闹的啊
正德和大臣们认为,既然有了红薯,那以后大明基本就很难有灾民了。所以,人口还是最好别轻易送人的好
马林得知这一情况后,差点郁闷到吐血。没想到,自己进献的红薯,居然成了他引进人口的阻碍。
而且,正德君臣想的也太简单了。清朝不也推广了红薯?可清朝吃不饱的穷人还不是遍地都有?
红薯是高产不假,可是,你得有土地种植红薯先啊!
若是没有田地,红薯再高产,也和你没关系啊
所以,马林继续上疏,请求朝廷允许自己招揽没有土地的难民和乞丐。这些人没有土地,红薯再高产也和他们无关。既然他们在大明过不下去,为何不送给东番岛用来垦荒呢?而且,从法律上讲,东番岛也是大明的领土啊
正德和朝臣们一通商议后,也认可了马林的说法——都没土地了,红薯再高产也和他们无关。因此,马林也获得了移民难民的许可。
不过,在移民过程中,马林必须向当地官府报备核对,只允许无土地的难民移民,不许招揽有土地或者有地耕的佃户,以免影响大明本身的粮食生产。而且,招揽难民的地点,限定在福州、宁波和广州三个港口,不许派人去内陆地区招揽难民
虽然和预想中有些差距,但是,得了许可后,马林也算得上得偿所望,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了
第1171章 大明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事实上,想要获得人口,除了招募难民外,还有别的办法和途径。比如,张彩的儿子张嘉孚就给马林出了个主意——去牙行买奴仆。
其实算起来,那些难民虽然落难,却也还是个有身份的人。而牙行里那些待卖的奴仆,则都是连普通人的身份都没有的奴隶了。
需要指出的是,明朝法律是禁止普通人私养奴婢的。因为,奴婢增加,向国家纳税的良民数量就会减少,影响国家税收。
但是,这个政策只是在明初的洪武年间得到了认真的贯彻实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中期,已经松了太多了。
在洪武年间,只有那些勋贵和三品大员以上的顶级豪门,才有资格豢养奴婢。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的。商人就是有钱也没用,不但不准穿丝绸,也不准买奴婢。电视上是个普通商人就能买奴婢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当然,到了明朝中后期,商人也可以这么做了。而在洪武年间,商人敢这么做,是要蹲大牢的。
眼下是明朝中期,朱元璋的人口政策已经松动。但是,还没普及到民间。民间小地主和商人,还是没有资格购买奴婢的。但他们也有对策,比如,普通人可以通过“收义子义女”的办法,规避法律限制。或者,直接订立雇佣契约,规避法律限制。
但有一种人却是可以合法购买奴婢的,那就是官员为主体的读书人阶层
只要有了功名,就没什么限制了。明初时只准勋贵和三品大员豢养奴婢,到了明朝中期,就是只要是官员和有功名的读书人,都能自由豢养奴婢了。而到了明末,更是普通的富户都能豢养奴婢
为何这样呢?除了政策的松动外,人口的大量增加,也是重要的原因。
明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口自然逐年增加。明初的时候,人口只有六千多万,自然劳动力珍贵。而朱元璋,是绝不允许把宝贵的人口浪费在奴婢上面的。因此,他百般限制奴婢的存在,并大量解放奴隶。
但到了明朝中期,也就是弘治朝的时候,大明人口达到了八九千万,更有说法说达到了一亿。因为,民间有大量隐匿人口。
人口增长了这么多,但土地面积却没有增加,劳动力自然就出现了大量剩余。很多贫穷人家,根本养不起那么多孩子。为了让孩子活下去,那些个穷苦人家是自愿把孩子送到大户人家为奴为婢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吃饱饭。而且,卖掉孩子得的钱,也能养活家里留下的孩子。
明朝中期还不算严重,到了明末,大明人口达到了1。5亿左右,更显得人多地少。这个时候,朝廷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时,普通人家,只要出钱,也能合法地购买奴婢了
眼下正处于明朝中期,人口不多也不少。按说,普通人是不允许买奴婢的。但是,马林不是普通人。他是北海国国主,同时也是东番宣慰使,属于朝廷大员,正好属于允许购买奴婢的阶层。
于是,马林直接带着张嘉孚等人,去了牙行购买奴婢去了
只是,马林的手笔有点大,惊动了朝廷
短短三天,马林横扫京城牙行,以几两银子一个奴婢的低廉价格,购买了三千五百奴婢,其中,男奴2000,女奴1500。而且,大部分奴婢,都是成年人。毕竟,这些都是要用来开垦荒地的,小孩子不好使。
如此巨大的手笔,自然引起了大明朝廷的主意。于是,李东阳代表大明朝廷,约谈了马林
“马国主,你为何买这么多奴婢啊?”
“东番岛需要开发,自然需要大量人口。灾民什么的不知道能招募多少,所以先买点人口喽。”
“咳咳”李东阳咳嗽两声,继续道:
“您买奴婢没错,以马国主的身份也没问题。可是,您这手笔也太大了,一出手就是三千五百人,太引人注目了啊,影响不好,影响不好”
的确影响不好,明朝人很自负。对于一个番鬼国主大量在大明京城购买明朝人当奴婢,的确很伤害明朝人的感情。因此,李东阳才约谈马林,让其收手。不是不能干,而是太嚣张影响不好
“我懂了”马林是聪明人,自然理解了李东阳的意思——别太招摇,悄悄地干活
“那以后,我就在福州、宁波和广州悄悄买人?”马林问道。
李东阳摇了摇头,道:
“不能说买人,不然百姓会不乐意。你得说——雇人比如,用雇佣船工的名义,雇佣女性织工”
马林秒懂——就是给大明朝留点面子呗也就是说,到时候奴隶正常买,但在市舶司那边报备的时候,却要报备成“雇工”。这样,就不伤害大明朝的面子了
眼看在京城不能继续大肆购买奴婢了,马林只好暂时停手。反正,来日方长。而且,李东阳也给指明了方向——以后用“雇工”的名义继续购买呗
但现在事情基本办完了,也不能在京城干坐着啊。欧洲那边还等着自己回去呢,而且,大明这边的事情还没办完
比如,很重要的额一件事——张彩在太湖地区购买到了太湖猪和碧螺春茶种后,该怎么运输到基隆去?
茶种还好说,占空间不大。可那些太湖猪,占空间就大了
想来想去,还是让自己的船只去运送最合适
而且,马林还打算去福南的安化,去购买黑茶种子,并雇佣懂得制作黑茶的工匠。然后,在台岛和古巴等地种植,并生产茶叶。
倒不是马林喜欢喝黑茶,而是黑茶保存期长,不担心茶叶坏掉。而且,煮茶要求比泡茶低。用黑茶砖来煮奶茶,是比较合适的。
还有,马林打算去福北、蜀中和滇南等地,大肆购买黄连、酉阳青蒿、三七等用处很大的药材,以及药材的种子,以备所需。
黄连可以用简单的办法提取黄连素,是治疗痢疾、结核、肺炎、伤寒、白喉等顽疾的良药。而且,提取方法超简单,是穿越者必用的好东西。
酉阳青蒿不用说,青蒿素走起
而三七,则是大名鼎鼎的跌打损伤的白药的主药,更不用说
反正,这些都是需要弄到手的。而明朝只准在三个市舶司港口贸易,很难大量收购到这些药物。所以,马林这次打算亲自跑一边各地,尽可能多弄点。但首先,他要有去大明各地的资格
所以,马林给正德上疏,请求跑一趟大明各地。至于理由,则非常奇葩——大明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第1172章 讨要医生和工匠()
这个借口,在现代人看来,很二很文青。但偏偏,现在大明当政的,就是一群纯粹的文青。
所以,明朝大臣们,把马林的想法,自动脑补成了——马林很仰慕大明的锦绣山河,所以想到处看看
然后,马林这个奇葩的理由,得到了朝中文青大臣们的肯定,准许其去大明各地游历一番。当然,有些边关重地,还是有限制的。因为,大明官员也害怕边关布防的机密被外人所知。但是,马林本来就不想去边关,而是打算去内地采购各种物资和草药,根本不想去边关。
因此,马林在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后,直接利用大明驿站系统,一路向南
而那10艘战舰,马林则下令他们走海路南下,去长江口待命。至于让那些战舰进入大运河航行?不是朝廷不准,而是大运河容纳不下。
现在的大运河可不是后世解放后拓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