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5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城市经济上的地位。而帝国自由城市,则代表政治上的地位。

    其中,汉萨自由市的地位,由汉萨同盟各城市代表表决是否同意加入。当然,这个城市必须是沿海或者沿河的重要贸易口岸城市。

    而帝国自由城市,则是皇帝授权的自由城市。当然,前提是——这些城市本身就从其领主手里独立出来了,已经是“自由城市”了。然后,皇帝再授权其为“帝国城市”,拥有了帝国议会的席位。

    所谓的“自由城市”,是指那些脱离了原先领主,获得了自治权的城市。一般而言,这些自由城市的自治权,都是该城市的商人和市民们通过花钱购买的方式,从原先的领主手里购买得自治权,不再接受原先领主的管辖。

    而“自由城市”,则是成为汉萨自由市和帝国自由城市的基础。一般而言,这种“自由城市”,以教会诸侯国居多。因为,教会诸侯们大多贪财,更容易被收买,并允许城市自治。

    比如,不莱梅市就是这种情况。原先,不莱梅大主教国的首府就在不莱梅市。但是,后来商业发达的不莱梅城花费大量金钱,从不莱梅大主教手里,买回了不莱梅城的自治权。而不莱梅大主教,也将不莱梅大主教国的首都,从不莱梅城搬到布雷默弗德(bremervorde)去了。

    科隆大主教国也同样如此,在收了科隆城的金钱后,科隆大主教也把治所从科隆城搬到波恩去了。

    但这还不够,这种自由城市,不过只能得到相关诸侯国的承认,在政治上并无独立的地位。而所谓的“帝国自由城市”,还需要皇帝的授权。一旦皇帝授权某个自由城市为帝国自由城市,这个城市,马上就在政治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地位等同于诸侯国,在帝国诸侯院有自己的席位了。而这,大概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数不多的特权之一了。

    但是,皇帝一般也不会轻易授予自由城市“帝国城市”的地位。因为,授予某个自由城市以“帝国城市”的称号,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主权,从原先的诸侯国手里失去了。这对于那些诸侯们而言,这是很打脸的事情,特别得罪人。

    虽然说,那些自由城市从各自领主手里赎回了自治的权利。但是,其主权,还是属于原先的领主。而主权是不可轻易放弃的,授予某个城市帝国城市的称号,等于就是将这个城市的主权从原先领主的手里剥夺,特别打脸。

    因此,一般情况下,除非皇帝和这个领主关系恶劣,否则不会轻易授予该领主辖区内的自由城市以“帝国城市”的称号。

    正常情况下,帝国自由城市的出现,一般都是皇帝和该自由城市所属的领主之间权力斗争的产物。几百年来,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和诸侯们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然后就出现了一批帝国城市。

    但帝国城市的授予,也不是免费的。想要获得帝国城市的称号,一般该城市要给皇帝钱。其步骤是这样的——某自由城市借了很多钱给皇帝,皇帝还不起。另外,皇帝和该自由城市所属的诸侯关系不好然后,想赖账同时又想打击该自由城市所属的诸侯,于是就授予了该自由城市以“帝国城市”的称号

    比如吕贝克,比如汉堡,此前就通过花钱赎买的方式,各自获得了“帝国自由城市”的地位。但汉堡原先属于丹麦控制下的荷尔斯泰因公国,尽管汉堡早就获得了皇帝授权,但丹麦方面一直否认汉堡“帝国城市”的地位,认为汉堡是荷尔斯泰因公国治下的城市。原本历史上,直到1768年,丹麦才松口承认汉堡“帝国自由城市”的身份。

    但在这个时空,因为马林早就通过战争从丹麦手里夺走了荷尔斯泰因公国。因此,汉堡的帝国自由城市早就在丹麦战败后获得了广泛的承认。

    不过,同为汉萨同盟的大佬级城市,不莱梅城却一直没有获得“帝国城市”的称号。因为,当初不莱梅市所属的不莱梅大主教国,是德意志有数的两个“大主教国”(另一个是马格德堡大主教国)。

    从教会内部讲,不莱梅大主教和马哥德堡大主教的地位,比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和特里尔大主教还要高一筹。但后三位大主教有“选帝侯”的头衔,世俗权力则比不莱梅大主教和马哥德堡大主教要大很多。

    但不管怎么说,不莱梅大主教和马哥德堡大主教两人是教会中的顶级大佬。所以,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轻易得罪。因此,就算不莱梅市和马格德堡市早就是汉萨商业城市中的翘楚,却一直没能被皇帝授予“帝国城市”的地位。

    原本历史上,不莱梅市被授予“帝国城市”的地位,还要等到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时期,才由当时的皇帝斐迪南三世颁布林茨证明,确认不莱梅帝国城市的地位。

    但那时,不莱梅大主教国已经是路德宗新教诸侯国。而斐迪南三世是坚定的天主教皇帝,自然不怕得罪什么不莱梅大主教了。因为,当时的不莱梅大主教已经是新教诸侯了,属于天主教阵营的死敌。认可不莱梅市的“帝国城市”地位,就是打击当时的不莱梅大主教。

    当然,那是原本历史上的事情了。在本时空,马林用从勃兰登堡选侯国割让来的施滕达尔县和不莱梅大主教国交换了领土后,不莱梅市的主权,其实还在北海国不莱梅省的手里。

    也就是说,虽然不莱梅市是汉萨城市中的大佬。但不莱梅市的主权,其实还在不莱梅省当中。更直接点说——不莱梅市的主权,现在其实在北海国手里。而马林,算得上是不莱梅市的主权拥有者

    之前,马林没在意这事,可不莱梅市的人在意啊

    不莱梅市这次之所以站在8国诸侯这边,就是因为八国诸侯许诺——战后允许不莱梅市获得主权。到时候,不莱梅可以自己交钱给皇帝购买“帝国城市”的地位,而获得了北海国的8国诸侯会公开表示支持

    除此之外,8国诸侯还许诺——以后的大部分商业订单,都交给不莱梅市的汉萨商人

    这样一来,不莱梅市的商业寡头们顿时动心了。要知道,马林并没有给不莱梅市主权的意思(其实是马林没注意到此事)。同时,马林的订单,基本都给了汉堡和吕贝克,而不是给更近的不莱梅,早就引起了不莱梅商人的不满。所以,这才导致不莱梅市最终站在了8国诸侯这边

    当然,当时的情形,表面上北海国也毫无胜算。毕竟,不莱梅市的人也没料到这是马林设下的陷阱,还以为北海国必输呢。所以,他们就站错了队

    站错了队,可是要被事后清算的。这不,马林打算要和他们清算了

    但不莱梅市是汉萨同盟中的顶级大城市,要清算不莱梅,马林也不能绕开汉萨同盟。要不然,以后帝国会议上,马林将失去吕贝克为首的几十个帝国城市的支持。

    所以,马林派约翰尼赴吕贝克和汉堡,和两个城市秘密商议吞并不莱梅市的事宜。当然,也不叫吞并。因为,不莱梅市的主权,本就在马林手里。充其量,只能算马林收回原先不莱梅大主教国赐予不莱梅市的自治权而已。

    至于汉堡和吕贝克两个汉萨同盟的正副盟主,态度则不大一样。汉堡是举双手双脚赞同马林吞并不莱梅市的,而吕贝克则很犹豫。

    为什么?因为汉堡和不莱梅两大汉萨城市,同在德意志西北地区。两个城市虽然同属汉萨同盟,却暗地里相互争夺德意志西北地区(主要是北海沿岸地区)的商业主导权。虽然汉堡区位优势更大,但不莱梅市也不弱。

    所以,汉堡巴不得马林帮他们拔除不莱梅这个竞争对手呢。对于马林想要动不莱梅市,他们自然非常赞同。

    而吕贝克市不一样,吕贝克属于波罗的海地区的商业城市,北海沿岸的商业争霸和他们没关系。所以,吕贝克人对于马林吞并不莱梅态度暧昧。

    最后,汉堡方面想出了一个杀招——联合吕贝克,招揽不莱梅市的汉萨商人

    要知道,对于一个汉萨城市而言,其最核心的人群,就是那些汉萨商人。没有了那些汉萨商人,不莱梅市就和普通的德意志城市没啥区别了。所以,汉萨商人,才是汉萨城市的核心。因为,汉萨商人掌握了汉萨城市的主要财富,以及——商业渠道。这两者,是汉萨城市最重要的。

    汉堡为了消灭不莱梅这个竞争对手,提出了两家一起挖走不莱梅市的主要汉萨商人的提议,最终打动了吕贝克。所以,他们向马林提出了要挖走不莱梅市的汉萨商人的要求。

    马林虽然也很眼馋那些不莱梅市大汉萨商人的财富,但他也知道,如果自己抢了那些不莱梅汉萨商人,可能会得罪整个汉萨同盟。所以,他最终同意了吕贝克和汉堡挖走不莱梅汉萨商人的要求。反正,对他而言,以后的不莱梅,应当是他名下的北海商会的地盘。那些原先的不莱梅市的汉萨商人被挖走也好,算是给马林的北海商会腾了位置出来

    就这样,马林私下和吕贝克及汉堡,在不莱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达成了瓜分不莱梅的协议。

    按照协议,吕贝克和汉堡将会挖走不莱梅市的主要汉萨商人。但是,原先属于不莱梅市的商船和水手,都要留给马林。当然,那些商船,马林会出钱买下来。而原本属于不莱梅市的商船和水手,才是马林最为看重的战略资源

第1365章 无赖行为(请假)() 
虽说不让马林对不莱梅动武,限制了马林的发挥。但是,对付一个在自己国土内的势力,马林的手段不要太多哦。

    归根到底,不莱梅只是一个内河港口城市。而不莱梅市的海港不来梅哈芬要到19世纪的1827年才开建,1830年才完成一期工程。

    之所以要修建不来梅哈芬港,是因为威悉河在19世纪像黄河一样,因为淤积,水深变浅,影响了船舶的航行。还有就是,19世纪的商船比这个年代的商船可大多了,对航道的要求不一样。19世纪,海上商船排水量起步都是千吨以上,甚至几千吨。区区威悉河已经满足不了航道需要,加上河道淤积,自然需要修剪一个海港。

    但在这个年代,欧洲主流商船不过200吨左右。威悉河作为后世德国第二长的河流(多瑙河和莱茵河是跨国大河,不在排名中),河道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年代的商船航行。

    而且,这个年代的内河港口优势更大。别的不说,光是内河港口的停泊船只不担心船蛆这一点,就是纯粹海港不能比的。这个时代的大港口,基本多是内河港口,或者淡水河口的港口。比如伦敦,就是泰晤士河内河港口。汉堡和不莱梅也是内河港口,当然,汉堡有个库克斯港,但也在易北河口。吕贝克也是内河港口,西班牙著名港口塞维利亚也是内河港口

    内河港口不怕船蛆侵蚀船底,也不怕沿海风暴肆虐港口。但是,如果有人封锁河口

    马林就是这么干的,你不让我攻击不莱梅城是吧?没问题,我封锁威悉河河口就是了

    但是,直接封锁威悉河好像太强势霸道。毕竟,要讲究师出有名嘛。所以,得想个办法,让不莱梅人有苦难言。

    这个问题,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也许是难题。但对于穿越者马林来说,简直小菜一碟。不过是为难一个在自己国内的“住户”而已,后世的拆迁办,可是为难住户的杰出代表

    钉子户是吧?我不打你,也不骂你。我断水断电,我挖断你出门的道路,以维修之名看你崩溃不崩溃

    马林也是这么干的,不莱梅是吧?内河港口是吧?抱歉,因为威悉河泥沙淤积,北海国英明的大领导马林大公,决定急人民所需,组织北海国上下,团结一心,对泥沙淤积的威悉河进行集中清淤工作

    在清淤期间,威悉河航道暂时封闭。封闭时间一年

    马林一本正经地派人去不莱梅城张贴了告示,然后,真的一本正经地开始清淤了

    这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为了应付不莱梅市,而是马林真心打算进行一次清淤。

    威悉河因为汉萨城市不莱梅的存在,开发度很高。而开发度很高,自然带来了水土流失的问题。沿河植被因为人类活动频繁,遭到大量破坏。没有了植被,水土流失自然严重了。

    当然,目前威悉河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也有了一定的苗头了。马林打算提前扼杀这种苗头,提前清理整顿威悉河。

    一方面,马林打算组织人口,挖掘威悉河河底的淤泥。另一方面,马林考虑引进明朝的垂杨柳,种植在河堤上,用于保持水土。

    挖淤泥的手段很简单,就是用一个很长的木棍,连着一个铁铲斗。人们手持长木棍,将铁铲斗伸到河底,挖起淤泥。然后,先堆在船舱里。靠岸后,则运上岸,撒入田中

    淤泥是很肥沃的土壤,因为,河底一般生长着一些水藻类作物。这些水藻死后,就沉积在河底,腐化,使得河泥变得肥沃。而且,河里不止有水藻,还有很多以水藻为食物的鱼类。这些鱼类死后,尸体自然也是沉底。而鱼类身上富含磷,鱼的尸体混入淤泥中,使得淤泥含磷,可成为重要辅助肥料。当然,还有鱼的粪便,是既含磷,又含氮。

    后世有一种农业技术,叫稻田养鱼。其就靠稻田里的鱼的粪便和尸骨,作为稻田的重要天然肥料。

    马林这次组织清淤,除了清理航道,其实也是一种肥田的行为。毕竟,淤泥可是一种天然肥料。在明朝,江南人就喜欢扒淤泥肥田。另外,因为水稻经常引入河水。河水中溶解的氮和磷成分,也肥了水稻。所以,江南水稻产量高,是明朝粮仓。

    当然,不是什么淤泥都能肥田。后世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过的淤泥你弄来试试?非得把禾苗弄死不可。还有,黄河淤泥也没啥大用,多半是泥沙

    至于在河边植柳护堤,那可是古代华夏的重要举措,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在管子。度地里就有河堤植柳的记载——“植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以柏杨(柳),以备决水”。

    所以说,从春秋战国时起,古代华夏人就懂得植柳护堤了。所以,在官方的刻意影响下,古代华夏河边有很多垂杨柳。

    古代为何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送友人嘛,自然要送到城外。而城外护城河边到处都是垂杨柳,送别友人,自然不开心。宝宝一不开心,就要撒气。咦?这边有棵垂杨柳,就拿它出气了然后,宝宝折了一根柳枝,心情好多了

    友人奇怪——好基友,你为何掐人家柳枝?柳树招惹你了?这肯定不能说真话啊,不然显得有点low比于是宝宝心里一动,将柳枝送与友人你看,这是家乡的柳枝,好基友,带上家乡的柳枝,见柳枝如见到了家乡,如见到了我——你的好基友

    然后,这个说法流传开来,就有了“折柳送别”的习俗

    之所以折柳,实在是因为——城外护城河边都被官府安排种了柳树啊。想折别的,也折不到。还有,别的树树枝太高了,想折枝你得会轻功不像垂杨柳,柳枝垂下来让你折

    植柳护堤,除了柳树的根部能固土,还跟柳树生命力顽强有关。春天随便插根柳枝在河边湿润的地上,就能长出一棵大树。甚至,春风拂过,柳絮飞走,飞到一个湿润的土地上,也能长出一棵颗柳树不像别的树,想要培育千难万难,麻烦死了。所以,柳树在古代华夏,成了护堤第一树。

    不过,貌似在明清时代,河堤上的柳树遭到了大规模破坏。其原因让人无语——做火药明清时期,火药配方中的木炭,多半是用柳炭。所以,柳树遭到了大规模破坏,用于烧制柳炭

    马林要用柳树护堤,看重的也同样是柳树存活和扩散非常容易的优点。还有就是,柳树皮貌似含有水杨酸。传说中,德国后来搞出来的神药阿司匹林,最开始就是从欧洲人从亚洲移栽的柳树皮里提取出来的。当然,后来人工合成了。但最初发现和研究出阿司匹林,就是从柳树皮开始的。

    如何将水杨酸合成神药阿司匹林马林不懂,毕竟不是专业学化学的。但是,他可以让学化学的那些孩子,未来专门研究柳树皮中提取的水杨酸。这样,一代一代下去,总有一天能搞出阿司匹林的。

    对于马林封锁威悉河的行为,不莱梅市的反应极为激烈。但是,马林根本不在乎他们如何反应。

    在部署了一批陆军在不莱梅城周围的同时,马林还在威悉河两岸架起了大炮。如果不莱梅商船胆敢硬闯,直接轰沉。

    对于马林这种近乎无赖的行为,不莱梅人非常愤怒。可他们打不过北海国,只能选择对外求援了但可惜的是,不莱梅市并非主权城市。就算他们想要去帝国议会申诉,都没有资格。至于向汉萨同盟求援,汉萨盟主吕贝克和副盟主汉堡都保持了沉默

    于是,不莱梅人明白了——他们被抛弃了

第1366章 饿死还是谈判() 
吕贝克和汉堡(主要是汉堡)为什么要觊觎不莱梅的汉萨商人?马林一开始以为主要是看中了不莱梅汉萨商人的财富,毕竟,这个年代商业活动是要交税的。但马林详细了解后,才明白,汉堡之所以觊觎不莱梅的汉萨商人,拼命想招揽过去,并非为了财富和税收。

    当然,财富和税收也是其中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不莱梅人的商业渠道

    两个城市同为德意志西北沿海重要的汉萨城市,且都是大佬,双方充满了竞争。但是,两家的优势又不一样。汉堡的基本盘,主要在德意志地区,包括内陆的易北河流域。比如,易北河流域的萨克森地区(包括萨克森选侯国和萨克森公国)和马格德堡大主教国等地,商品进出口都要走汉堡这边。所以,德意志西北部沿海和易北河流域,属于汉堡的基本盘。

    而不莱梅城不一样,他们的基本盘,除了威悉河流域和德意志西北沿海部分地区外,还包括了英格兰和尼德兰地区。甚至,英格兰和尼德兰地区的海外盘,利益不亚于本土利益。

    汉萨同盟在伦敦和安特卫普的商栈,最主要的势力就是不莱梅的汉萨商人。汉堡虽然也在伦敦商栈和安特卫普商栈有自己的势力,但远不如不莱梅。主要是,不莱梅当初就将海外作为了主要的开拓方向。因此,在伦敦和安特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