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6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还告诉了一个让马林目瞪口呆的消息——圣多明各附近的山林里,有很多当年西班牙殖民者留下的马、牛、羊和猪……

    只不过,西班牙人走后十多年,这些马牛羊和猪,都沦为了野生动物,在山林里厮混。而且,还沦为了土著人的猎物。

    其中,“混”得最好的是猪。它们靠着强大的生殖能力,种群急速扩大,俨然已经成为当地一霸。现在,它们早已不能算家猪了,而是算野猪。

    西班牙人带去的家猪品种,其实和野猪比较接近。它们体型较小,生长也慢。而且,一胎才生几个。

    即便如此,一胎生几个的强大生殖能力,也碾压马牛羊了。所以,现在圣多明各附近的山林里,最多的就是这种“野猪”了。

    这种野化的猪,当地人都不怎么敢惹。因为,野猪发狂起来,一般人挡不住。虽然没有獠牙,可冲锋起来,把人撞伤撞死毫无问题。特别是,野猪还喜欢成群结队……

    然后,马和牛混得也还行。西班牙人留下的马匹是安达卢西亚马,虽然生育率不高,可马的奔跑速度快。当地土著进山打猎的时候,马听到风声早就撒腿跑了,所以安全性还可以。

    而牛,西班牙人带来的牛是长角牛。这是哥伦布从西班牙沿海地区带去的一种牛,牛角很长,但很温驯。后来的著名的德克萨斯长角牛,就是这种长角牛的后代。

    其实,这种牛很胆小,性情并不凶猛。但当地土著看到那么长的牛角,有些心虚,不太敢招惹……

    所以,倒霉的就只有羊了……

    因为是热带地区雨林,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羊,并非大名鼎鼎的美利奴羊,而是沿海某种不知名的山羊品种。毕竟,山羊比羊毛很厚密的绵羊更适应热带雨林地区的气候。

    当地土著人不敢惹野猪,抓不住马,不敢惹长角牛,只能对这些温驯的羊下手了。所以,那些逃到野外沦为野羊的西班牙山羊,就成了当地土著的最佳猎物了。

    根据麦卡斯和他带领的水手队伍所看到的情形,当地村庄附近的山林,估计起码有几百匹马,上千头长角牛,几千只野化的家猪,和几百只山羊……

    是的,山羊最少,主要是被当地人猎杀比较多,毕竟好欺负……

    好嘛,看来重新占领了圣多明各后,牲口都不用找了,直接派兵去附近山林里捕捉就是。

    马和牛都好说,只要用传说中的套马杆就能对付。山羊直接围住动手逮就成,只有野化的家猪有点麻烦。

    最终,马林下定了决心——用陷阱对付。能驯化的就驯化,不能重新驯化的,直接动用火枪打死,正好吃猪肉……

    

第1699章 抵达波斯() 
西班牙人从本土带来的猪的品种,在后世很有名。当然,不是这个种类的猪有名,而是这猪做成的美食——伊比利亚火腿非常有名气。

    这种产自西班牙的本土猪叫伊比利亚黑蹄猪体型不算大,繁殖能力也没多强。但它是欧洲家猪里面最接近野猪的品种,所以,放归山林后,性格也比一般野化的家猪更加凶猛些。

    它的肉不够细嫩,有点粗糙。但是,用来腌制火腿却是上佳的。而且,这种家猪,在西班牙本土的饲养方式也很奇特——它是散养的。

    一般而言,西班牙人会把养到10个月大的伊比利亚黑蹄猪放养到野外。当然,不是随便的野外,而是专门挑橡树林放养。从10个月到24个月的时间内,这些伊比利亚黑蹄猪就主要以橡树林里落地的橡子和野草等为食,自由成长。因为可劲地在树林里撒欢,它们身上全是肌肉,没啥肥肉。若是煮着吃,或者做红烧肉什么的,很不合适。但是,拿来做火腿,那就是一绝。

    当然,在海地岛放养的这群伊比利亚黑蹄猪有问题,主要问题就是——这些猪都没阉割……

    没有阉割的猪,难免会有腥臊味。只有未成年的小猪和乳猪,才没那些怪味。所以,欧洲很早就流行烤乳猪。但真要吃成年的猪肉,特别是没阉割的公猪肉……那还是算了……

    好在,腌制火腿和香肠,需要用到香料,倒是遮盖了这些异味。当然,成年公猪肉的异味还是比较难遮盖的,母猪的还行。不过,要是香料放得足,也能把异味遮盖掉,但也吃不住猪肉本来的味道了。

    马林打算,派人用挖陷阱和设圈套等方法,把这些野猪一网打尽。然后,太凶猛的杀掉。其它的,除了留种的,其余都阉割了,再重新放归树林散养。然后,派人去西班牙学习火腿制作技术,弄出翻版的伊比利亚火腿。

    至于马和牛,包括山羊,自然全都抓回来继续饲养和役用了。话说,后世大名鼎鼎的美国花马和德克萨斯长角牛,都是当初西班牙在德州那边放弃殖民点后,原本饲养的牛马跑到野外,最后成了野马和野牛。然后,被当地印第安人给捕捉役用了。大名鼎鼎的印第安骑兵就是捡了西班牙废弃的殖民点的马匹发展起来的,主要在后世美墨边境附近发展起来的。

    而德克萨斯长角牛的来历也是如此,这些牛在德州地区繁殖很快。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它居然繁殖到了500万头牛的规模。

    美国牛仔的出现,就和德克萨斯长角牛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美国内战结束后,北方工业得到大发展,但北方工业产品和粮食都不缺,唯独缺少牲口,特别是牛。

    在芝加哥,一头牛卖到40美元(当时一美元相当于1。6克黄金或24克白银,相当于一块大洋),而且供不应求。而在得克萨斯州,当时人口只有几十万人,牛却超过500万。最关键的是——当地的德克萨斯长角牛,每头才卖2美元……

    20倍的暴利,驱使一些胆大的年轻人,驱赶着规模庞大的牛群,穿过整个德克萨斯州,并抵达堪萨斯州的大铁路,将牛运往芝加哥等大都会。

    这一路上,不但是风餐露宿,还要和强盗打交道。所以,当时的牛仔们,习惯了带着左轮手枪,骑着骏马,赶着漫山遍野的长角牛……随后,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这些带着左轮手枪的胆大的牛仔们,又闯进了西部去寻找发财的机会,或者去放牛……

    左轮手枪、骏马和长角牛,就是美国西部牛仔的经典画面。当然,它并不像电影中表现得那么美好,而是充满了血腥和杀戮。

    马林其实对长角牛没啥兴趣,主要是,它们的牛角太长了!即使它们很温驯,可随便甩甩牛头,都可能误伤到同伴或者牛仔。

    所以,马林其实更青睐无角牛。这样的牛,哪怕成千上万,也不用担心牛牛们用牛角进行血腥斗殴,也不用担心牛牛们伤害牛仔。

    不过,眼下海地岛上上千头长角牛,不用白不用。正好,用来耕地,然后种植烟草,也算不浪费了。

    事实上,热带地区最优秀的役用牛是印度的瘤牛。但现在马林手里瘤牛不多,只能先凑合着拿那些长角牛先用着了。上千头长角牛呢,用好了,可是能种几万亩地。不管怎么说,这些牛都是适应了海地岛的炎热气候的。因为,那些没适应热带气候的长角牛,早就死了……

    ……

    就在马林为了海底岛上的烟草种植业和牲口问题殚精竭虑的时候,远在亚洲的霍尔木兹海峡,来了一支船队……

    这就是马林派往波斯的交易火炮的船队了,由四艘250级武装商船组成。事实上,来出售火炮的,只需一艘船就足够了。毕竟,这只是初次接触。

    但是,这年头航海风险很大,波斯航线又是初次开辟,所以,为了安全,马林才派出了四艘武装商船。

    而且,这四艘船,其他三艘虽然没带货回来,但可以带货回去啊!

    虽然和葡萄牙商议后,北海国商船不允许从波斯采购最著名的波斯地毯和丝绸等热门商品,但是,可以大量地运载牲口啊!

    波斯可是个畜牧业为主的国家,虽然治下的伊拉克两河流域和北部里海附近地区也有农业,但大部分地区还是以畜牧业为主。所以,波斯最不缺的就是马牛羊了。当然,牛要少点,因为牛主要是供给农业区用的,另外就是吃肉。但牛有角,公牛比较好斗,容易互相伤害,甚至伤害牧民。因此,在畜牧业地区,养牛的比例是比较少的。除非,能找到比较温驯的品种。但和马、羊相比,养牛的量还是相对较少。

    这次四艘250级武装商船,一共携带了40门“佛郎机炮”作为交易的商品。另外,还有200支火绳枪。

    而且,马林还派了懂得操作的炮兵和火枪手随行,打算亲自演示给波斯沙阿伊斯玛仪一世看……

    wxi7

第1700章 就是这个感觉!() 
因为之前见识过火炮的厉害,马林完全不担心伊斯玛仪一世会不接受火炮。哪怕愚蠢如大清王朝,在被欧洲人狠揍过之后,也开始采购洋枪洋炮。比如克虏伯大炮,就是李鸿章亲自去欧洲考察引进的。

    很多人不知道,左宗棠收复西疆的时候,军队压根就不是大刀长矛,而是主要装备了洋枪洋炮。比如,美国人内战中用过的斯宾塞连珠枪,就有很多二手货流入到了亚洲市场。其中一部分流入日本市场,参加了著名的“倒幕战争”。另一部分,则流入了左宗棠的楚军,被称为“七响洋枪”。还有德国产的后装克虏伯炮,甚至,还有加特林机枪……

    所以,别说阿古柏的中亚弯刀骑兵被打出了翔,就连沙俄都有些惧怕,暂停了对西疆的侵蚀。为啥?因为当时沙俄都没有装备那些先进的后装枪、克虏伯炮和加特林机枪呢……

    伊斯玛仪一世又不是傻子,相反,他还是一个天才统帅。见到这么厉害的武器,不可能不心动。所以,卖火炮给波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倒是火绳枪,波斯人尚未完全领教过其威力。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感受火枪的威力,就被土耳其人的火炮给轰怕了……

    因此,马林特地派来200火枪手,使用200支火绳枪,给伊斯玛仪一世现场表演“三段击”。相信以伊斯玛仪一世的眼光,不会看不到其中的优点。

    而且,这会是一个长期的生意!为何?因为波斯萨法维帝国缺乏金属,就算想要自造武器,也要先进口金属。所以,还不如直接进口武器的。至于弯刀,他们倒是会进口金属,然后亲自打造。因为,波斯骑兵使用的萨菲教团独特的萨菲弯刀,和别处的弯刀样式不大一样,需要自行打造。

    但枪炮就无所谓饿了,反正,波斯境内也没有相关工匠,自行发展技术困难。所以,还不如直接进口呢。

    而且,不管是马林,还是葡萄牙人,都是标准的商人,不会告诉波斯人如何制造枪炮的。比如,葡萄牙人当初把英国人的18磅炮(也就是红夷大炮)卖给明朝,居然要价上千两银子一门。

    马林没葡萄牙人那么黑,但也绝对不会太客气。毕竟,他卖给波斯人的佛郎机炮,可是铜制的。

    马林卖给波斯的佛郎机炮是三磅炮,炮身重300磅,没有北海国军队独特的可移动的带轮子的炮架,而是只有炮耳,和法国人的火炮差不多。

    按照欧洲1比15的银铜比价,每门火炮本身材料费就价值20磅白银。而且,火炮价格绝对不止材料费的价格,而是起码翻倍……

    而材料费翻倍的价格,只是基本的市场价而已。面对极度缺少火炮的波斯,马林直接给了材料费三倍的价格,也就是60磅白银一门。折算成黄金,就是5磅黄金,能铸造637个金币。马林给凑了整数,要650个金币一门。

    当然,马林是讲良心的人,还给每门佛郎机炮配备了5个精钢打造的子铳,用于更换装填。

    而且,北海国的佛郎机炮和其他国家的佛郎机炮不同。其他欧洲国家,同样用佛郎机炮,但因为加工精度不行,子铳和母铳之间的缝隙较大,容易漏气,影响火炮射程。

    北海国早就推广了游标卡尺,严控加工精度。因此,同样是佛郎机炮,北海国的弗朗机炮射程更远,质量也更好。

    ……

    北海国船队先是在霍尔木兹岛上的霍尔木兹港靠岸,并邀请了葡萄牙殖民者上船“参观”,并出示了葡萄牙王国的许可书。

    需要指出的是,这会儿波斯并没有对外贸易的港口。原本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霍尔木兹港,还被葡萄牙人抢走了……

    但波斯人海军不行,也难以收复霍尔木兹岛。加上葡萄牙人确实是来诚心做生意的,没有入侵内陆的打算,波斯人随后也就作罢了。

    这年头,波斯可没有阿巴丹港,也没有阿巴斯港。阿巴斯港是1627年阿拔斯大帝在位时,特别修建的,以方便对外贸易。至于阿巴丹港,是后来波斯石油发展后,在20世纪除因为是石油管道的出海口,才发展为港口城市的……

    所以,现在这些枪炮,先要在霍尔木兹港登岸。然后,由小船运载,运往后来的阿巴斯港所在的陆上码头地区,才能运往伊斯法罕……

    因为大不里士受到了土耳其人的严重威胁,眼下伊斯玛仪一世已经暂时将首都设在伊斯法罕了,也没有搬回去的意思。

    没办法,大不里士靠近西北边境太近了,要是土耳其人发起突袭,都来不及反应。而伊斯法罕位于波斯中部地区,离西北边境很远,不怕敌人突袭。所以,伊斯玛仪一世干脆就不把首都迁回大不里士了。

    原本历史上,大不里士因为多次被土耳其攻占,后来的萨法维帝国君主们,先是把首都迁往了里海附近的加兹温。后来还是觉得不安全,最终前往更加东南方向的伊斯法罕,直到萨法维帝国灭亡。

    如今,因为马林的建议,伊斯玛仪一世忽然发现——迁都伊斯法罕的确很不错,至少,不用担心土耳其大军兵临城下。于是,伊斯玛仪一世干脆就把伊斯法罕定为副都。而大不里士,依然是名义上的首都,但只是名义上的。

    当然,这对马林派出的船队有好处。因为,伊斯法罕离波斯湾更近啊……要是换成大不里士,那就要靠近里海了。

    不过,在阿巴斯港附近登岸,走陆路去伊斯法罕,真的好远啊。好在波斯不缺马,在沿途不住换马的情况下,队伍总算到了伊斯法罕。

    然后,由舰队首领肖伯纳带着炮手和火枪手们,在伊斯法罕城外的校场,给伊斯玛仪一世演示了啥叫排炮射击和火枪三段击……

    排炮射击的时候,地动山摇。甚至,连校场上的战马都吓得骚动起来。但伊斯玛仪一世却激动万分——

    “没错,就是这个感觉!我伟大的波斯也要有足够的大炮了!”

    ……

    wxi7

第1701章 波斯炮军() 
因为没有配备可移动炮架,所以,现场的40门佛郎机炮,全是抬到地表上安置的。在安放火炮前,已经有工兵用小铁锹提前挖好坑位了。

    为了方便射击,炮兵工兵先将泥土挖出,然后,堆一个长条形土堆,用于安置火炮。火炮的角度并不是横平的,而是上仰5度角。因为,铁球炮弹很重,打出去是抛物线,也没有自旋转。所以,适当地抬高炮口,有利于炮弹飞得远些。要是平角度,炮弹射程变近不说,还直接朝地上砸。而且,这个角度,也有利于火炮把后坐力传导给大地……

    另外,5度仰角,还有利于灌水……

    灌水?对,灌水!火炮射击,会让炮管发烫。特别是铜炮,如果不及时降温,高温下,铜容易变软。一旦炮管过热还继续射击,容易导致炮管变形。

    所以,在射击几次后,炮兵会直接在炮口灌水。而佛郎机炮的底部是开放的,水从炮口进入,会从炮尾流出来。然后,炮管就急剧降温了。

    随后,用抹布随便擦擦就可以,不用干海绵深入炮管吸水。为啥?因为这不影响射击。因为,佛郎机炮的装填是在子铳内完成的,和母铳无关。甚至,连铁球都是压在子铳里。

    因此,就算母铳是潮湿的,也不影响佛郎机炮的射击。当然,母铳上的水,别把子铳引信部分沾湿了就行。

    至于子铳的降温,那就更简单了——炮兵直接将过热的子铳扔进水桶里。然后,捞起来用抹布除水……不过,子铳的除水是必须认真对待的。毕竟,这里面是装火药的。不抹干净了,可能会打不响。

    这种地表固定炮管的方式,是不需要开火前临时瞄准的。毕竟,射角和方向都固定死了。不过,还有第二种射击方式……

    第二种射击方式,其实是土耳其人所擅长的——利用大车安装火炮!

    其办法,就是制造铁架子的四轮大车。车架是铁制的,车轮也是。如此,才能经受得住后坐力。

    300磅重的佛郎机炮炮管被安放在四轮大车上,排成一排,面对敌人。而在大车后面,则插上木桩,抵住大车,免得后坐力让大车后退。

    因为是铁架大车,即使炮击的后坐力,也不会损害大车。但车身牢固,车架和车轮的轴承却没那么牢固。那里,也是受到火炮后坐力影响最大的地方。好在土耳其人早就准备好了备用的车轴,不怕损失。

    当然,这是仓促战斗时土耳其人才会采用的办法。毕竟,和轻骑兵为主的中东国家战斗,必须随时做好仓促迎战的准备。

    而如果没有遭到敌人的突袭的话,土耳其人还是会将炮管抬下来,放在地上轰击敌人的。毕竟,更换车轴也要成本的,而且麻烦。有时候,车轴受不住,火炮轰着轰着车身就垮了……

    事实上,土耳其人离近代炮架就只差一步了。那就是——放任大车后退,吸收后坐力……

    而用四轮大车装载火炮攻击,固定车身的话,火炮后坐力对车子的伤害太大了。而且,火炮的口径不能太大。大口径火炮放车上,固定车身的话,一炮后坐力就能震散大车……

    若是选择把炮身抬下车放地上安置,火炮也不能太重。太重的话,炮兵抬不动……

    所以,一直到拿战时期,步兵炮的主流都是三磅炮,炮身重量不超过300磅。再重,炮兵们就抬不动了。而且,后坐力也太大……

    而可退炮架的出现,解决了后坐力的问题后,更大口径的步兵炮才成为可能。

    当然,这里面也有火药的消耗问题——太大口径的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