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玄出生定国公府,是定国公嫡子。从小就天资聪颖,不到十二岁已经是秀才了。这在京城权贵之家已经是少有的俊杰,而之后,他更是以十五岁之身得中状元,三元及第。这样的天资文采,大秦开国至今也就他一人而已。”说到这个,顾詹一副有荣乃焉的模样,好似那些荣耀有他参与一般。
纪安听着点点头,三元及第,果然很了不起,文曲星下凡也就那样了。
顾詹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这还不是让我最佩服的地方,崔玄中了状元之后,并没有进翰林,当时匈奴犯边,边关告急。崔玄金殿请缨,甘当先锋,率五千精兵远赴边城。朝中议论纷纷,上书直言崔玄黄口小儿,只会纸上谈兵,要皇上收回成命,不要白白牺牲了将士们的生命,误了国家大事。崔玄以迅雷之势,从匈奴后方包抄,烧了敌军粮草,使敌军止步不前。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带领亲兵乔装打扮,混入敌军,一举刺杀了敌军将领。敌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我朝旗开得胜,凯旋而归。”说到激动处,顾詹手舞足蹈,兴奋莫名。
纪安听了有些羡慕,这丫的还是人吗?文能连中三元,武能驱敌卫国,这人生来是给他们羡慕嫉妒恨的吧。不,应该是给他们仰望的。纪安暗自里庆幸了一把,好在他没和崔玄生一个时间段了,不然,还不得被这个“传说中的孩子”给压成渣渣了。
顾詹越说越起劲,说的唾沫横飞:“崔玄回朝之后,才得知自己老父定国公病危。皇上还未有赏赐,就有大臣诬陷崔玄通敌卖国,崔玄被下了大牢。定国公忠心为国,听此恶耗,吐血而亡。好在苍天有眼,此奸臣府中有忠义之士,不齿他陷害忠良,偷出了此奸臣于敌国勾结的证据以证崔玄清白。可惜,崔玄听闻定国公身亡,痛不欲生,于国公府内闭门谢客,吃斋守孝。皇帝感念他赤胆忠心,特意赏赐了崔玄一枚龙佩。崔玄守孝三年,潜心学问,悟出了道,守孝结束在我们书院开堂设座,传授所悟之道。天下有学之士为之震撼,虽然崔玄之说争论纷纷,可无人不感叹其才华其天资之高。”
纪安听了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这不是妥妥的主角光环吗?果然,他一开始就不应该问的,好丢人啊,自己两世为人恐怕也比不上人家的小手指。纪安觉得自己的玻璃心被打击了,好羡慕啊。
顾詹说的口干舌燥,纪安也听明白了。难怪崔玄能得了顾詹的喜欢,这样的人物,要是没人崇拜那才稀奇呢。
纪安忽然对着要来的这位讲宾有了期待,这么惊艳才觉的人,他可要好好瞻仰瞻仰。
顾詹瞧着纪安的神色,心中得意,就知道知道了崔玄先生的事迹后,没人会不震惊。他第一次听闻的时候,可是兴奋的半夜没睡得着觉。要不是明正书院的山长是崔玄的师傅,恐怕他还不一定来呢。果然,当年选择这个书院是再正确不过的了。
:“对了,阿顾,崔玄之说是关于什么的?”纪安忽然有了一种知道的冲动。
顾詹挠挠头,有些脸红的说道:“我也不大清楚,不过,我先生说过,好像是什么知行合一,哦,我记起来了,好像有这么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纪安楞了楞,这怎么这么耳熟啊?难道他遇到老乡了?
章节目录 第15章 逛街
顾詹瞧着纪安楞在那儿;以为是崔玄的事迹震惊了纪安也没大惊小怪;反而生出些惺惺惜惺惺的感觉。他就说嘛,只要是人就不会不对崔玄生出敬仰之情。
纪安回过神来,朝着顾詹问道:“阿顾,你知道书院里有谁有崔玄写的论著吗?我想借来看看,刚刚你说的那句,我觉得十分的精妙。”纪安想看看这位到底是不是老乡。
虽然,他还不确定要不要和崔玄来给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总不能知道了这么一个疑似和他一样的人而忽略不管,所以,他打算找了崔玄的著作来看看。
顾詹听着纪安这么问忙说道:“我记得徐茂那儿就有一本,你要是想看倒是可以找他借。对了,姜曜也有,本来我也有的,可被人借走了。你知道我对这些不太感兴趣,看书的时候愣是背下一段,后面实在是太深奥了,我一看脑子犯晕,就没细瞧。不过,你学问这么好,差不多能看懂的。”
纪安一听,起身走到门口朝着徐茂的屋子看去。顾詹知道纪安和徐茂并没有什么交情,怕他面子薄不好意思开口借书,先着纪安踏出门外,笑着说道:“阿安,你等等,我和徐茂比你熟,我给你去借。”
说完,也不等纪安招呼,就手脚麻利的去了徐茂的屋子。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拿了一部书籍过来。纪安也没客套,拿了就坐下看了起来。
半响,纪安心情有些复杂,他在现代没细瞧过心学。可在高中的政治课历史课上也知道个皮毛,这部书写的是有关心学的东西,可又有很多崔玄自己的见解,真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妙,依着纪安现在的文学水平还不一定能瞧懂一些深奥的部分。
拿到书籍,纪安倒是不敢确认这位是不是老乡了。毕竟,心学虽然是王阳明创造的。可在这个架空的朝代,已经没了元明,这学说换一个人悟出也不是不可能。
纪安心中拿不定主意,虽然崔玄那一身浓浓的主角光环挺让他眼热的。可这也不代表崔玄就应该和他一样,是穿越的。世界之大,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就算崔玄百年难得一遇,也不是没有这个概率。
顾詹瞧着纪安沉思,也不去打扰,看着天色已近晚了,自己去了食斋等回来的时候还体贴的给纪安带了晚饭和一个西瓜。
纪安闻道饭香才记自己肚子还是空的,忙放下书,对着摆饭的顾詹谢道:“阿顾,还是你最好,不然,今天我就得饿肚子了。”
顾詹笑笑,略带得意的对着纪安说道:“那是,也不看小爷是谁。你这么瘦,要是再饿着就该风一吹就飘了。阿安,我瞧你也太瘦弱了,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像我一样身强力壮。所以,你得多吃些饭菜,长得壮壮的。哎,每次和你吃饭,我就觉得自己是个饭桶,一顿能吃你一天。”最后一句话,顾詹说的哀怨至极。
纪安也知道自己比同龄人瘦小很多,脸色还有些发虚,他也想多吃些,可胖子也不是一天就能吃胖的。他的胃口就那么大,每天已经拼命地吃了,每顿还是只能吃到顾詹的四分之一。
为此,每次两个人吃饭的时候,顾詹总是觉得自己像个饭桶一样,太有损他的形象了。搞得每次瞧着纪安吃那点猫粮总是两眼盯着,≮更多好书请访问。 ≯恨不得让纪安再多吃一些。
纪安果断的转移话题,指着西瓜说道:“阿顾,你这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书院里还有西瓜卖吗,我怎么不知道?难道是你家里人送来的,这个时候西瓜好像快没了吧。”
顾詹拍了拍西瓜,嘴里一乐:“这是我在书院门口前面买下的。书院周边有农庄,这些都是农庄里边的。因为靠着山里,温度比外面低,所以这个时候还有西瓜。农庄的老农们下晚的时候就会带着一些西瓜来咱们书院门口卖。书院悯恤他们生活不易,倒是不禁止,只是不能入内。我是赶巧了,要是再去迟一些,就没了。”
:“农庄是没主的吗?不然,这些老农怎么敢私下卖农庄的东西。”纪安自己手里有一个庄子,自然知道这庄子里的东西都是主子的。里面一般是各自的仆人或是签了契的佃户,庄子上的一丝一毫都是得经过主人的同意才可以拥有买卖。
顾詹被这么一问,很高兴的说道:“这是山长的庄子,他为人最是宽和,对着下人也甚是宽容。这个庄子每年的租子都收的很少,像这些瓜果时蔬除了他家自己吃些,剩下的都给老农们自己安排。”
纪安想想自己快要回府了,总不能空手回去,趁着这会,他对着顾詹问道:“阿顾,我们马上要回家了,我第一次离府这么久,想着回去要总不能空手而归。你上次回去的时候带了什么?这儿有什么特产吗?”
顾詹脸色一僵,随后转了过来。对着纪安说道:“我考虑不周了,你第一次回府是要带些东西。正好明天下午我们无事就去山下的镇上转转,虽然来了快两个月了,我只听说过镇上的书画笔墨十分的不错,一直没去瞧瞧。”
纪安看见了顾詹刚刚脸色的不自然,也不说做这个话题了,又说了一会话,顾詹临走前迟疑了半响。最后对着纪安说道:“你回去给你嫡母和弟弟妹妹们不要带吃的,最好是带一些笔墨首饰。这些东西不易做手脚,自然也做不起文章来。”说完,也不停留,就回房休息了。
顾詹的话落在纪安耳朵里,纪安就明白,恐怕顾詹是经历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才特意提醒他的。不知道怎么的,想着整天嘻嘻哈哈,直来直往的顾詹有一天会因为一时的好意被冤枉被误解,纪安的心就失落了几分。
第二天下午,纪安和顾詹换了儒生常服,穿了特意带着的寻常富人家少爷的衣裳出门。
纪安十分的兴奋,这是他在古代第一次独自逛街。从来这个世界起,他有一半的日子都是在家卧室度过的。这三年来,除了陪着纪老太太上香参佛就是去参加了几次其他府上的红白喜事。平均下来,一年一个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
这次到书院,纪安一开始就打算自己好好逛逛,可一进书院他就忙着读书习文,交友练武,一时间倒是没生出出来逛的兴致。
小镇靠在京郊,又离着明正书院不远,来来往往的人流量很大,镇上商铺林立,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还有不少小孩跟在卖糖人,卖冰糖葫芦的摊主后面跑,热闹极了。
纪安就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得,对什么都好奇的紧。顾詹瞧着兴致勃勃,什么都要瞧上几眼才满足的纪安有些无奈。虽然他们不怎么出门,可纪安这个反映好像从监牢中放风似得。
纪安可不管顾詹心里嘀咕什么,古色古香的街铺,来来往往的行人,让他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气息。一直以来压在心中的那些烦闷,那些不快,那些郁气都消散了许多。
拖着顾詹,纪安朝着一间布行走去。他打算买上几匹布料给府里的女眷,再买些首饰基本就差不多了。至于他爹,他弟,他打算去古玩书画铺子去瞧瞧,淘一些东西带回去。
周围的店铺有不少卖布的,生意都还不错,纪安不愿意和旁人挤着,直接找了一个人少的进去了。小二很是客气热情的把他们迎了进去,笑着说道:“两位客官,您二位要些什么。我们店可是百年老字号,布料款式质地都是上上之选。保管二位客官买的称心如意。”
纪安瞧着店里不是人少,而是根本就没人,忽然有些后悔。他在陌生的地方买东西一般奉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跟着大众走。要是物美价廉,他自然高高兴兴。要是价高货低,有着一众人跟他一起损失,他也是能很快找回平衡的。
他刚刚实在是走路走累了,想进店歇歇脚,才找了冷清的店面。可也没料到这么冷清,毕竟明天书院休假,好多学子和他们一样都来镇上逛逛。而这么大的人流量都没什么人光顾这家,纪安心里就有些嘀咕了:不会是进了黑店吧。
小二引着他们到了柜上,掌柜的是一名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的男子,穿着藏青色起花棉绫长袍,头发没有像别的商人一般用四方巾戴着而是用一根木簪子昝发。肤色苍白中透着一丝病态,斯斯文文的,浑身上下不见半点商人的市侩和铜臭,而是隐隐透出一种书生气出来。
纪安瞧着掌柜这般模样,暗自想到,难道就是因为这掌柜太年轻,太书生气所以才致他的铺子门庭冷落,冷清至极。
小二难得见有了客人,瞧着穿戴就知道出生富贵。立马有眼色的抱出两匹上好的软罗纱出来,掌柜的也开口说道:“两位,这是本店最好的布匹,此布质地柔滑细腻,轻如蚕翼,若纺制成罗纱裙,清风一拂,飘飘若仙,最是受年轻女孩的喜爱。”
纪安看了看,发现布料轻薄,质地光滑,摸上去十分舒服。想着府里的纪芊语,就打算买上两匹给纪芊语,好歹也是他这个做大哥的一点心意。
刚刚打算付银子,从外面就窜进来一个书生打扮模样的中年人,长着国字脸,面容刚毅,他一进来,伙计就脸黑了。掌柜的也握紧了拳头,脸上十分的难看。
国字脸中年对着纪安大声说道:“公子万万不可买此铺货物,他家掌柜是个不愿赡养老母的不孝之人。你们若买了,可就助纣为虐了。且此等不孝不义之人所卖之物,也会脏了两位公子的手啊。”
掌柜脸色涨红,大声说道:“马千,你欺人太甚!我这不欢迎你,你给我滚,给我滚。”
别叫做马千的人却是轻蔑的瞧了一眼掌柜,眼睛里透着看低贱之物才有的鄙视和厌恶。他指着掌柜说道:“姓伍的,似你这等不孝不义所待之地,我羞于来也。如非瞧着旁人被你这道貌岸然之辈欺骗,我是万万不会来的。”
店里的伙计可没有他家掌柜这么斯文,直接出口道:“你不就是那老姑婆的堂弟,想霸占我家掌柜的铺子,才处处拦着我家生意。和你那黑心肝的表姐一个样,不就是一个后母吗,欺负我们掌柜没了亲娘亲爹,端起了长辈的款,也看她配不配,也不怕折了她的福寿。”
说着,对着纪安和顾詹笑着说道:“客官,您们挑好了,别理那疯狗叫唤。这人黑心黑肝的,说自己是读书人,都四十了,还没考中个秀才张狂个什么劲。这身儒生服怕是有三十年都没换下来过,真是不知羞。”
马千听着脸青一阵,白一阵的,厉声道:“似你等腌渍货连给我提鞋都不配,何敢在此指手画脚。滚一边去,这儿可没有你说话的份。”
伙计却是不惧他的,口中吐出一口痰:“呸”,说道:“你这样的人,要不是找上我们的铺子,我都嫌浪费口水。我可不滚,这可不是你的地盘,要滚也是你滚。”说着,拿了一条长板凳就举起了,要向马千打过去的样子。
马千立马慌慌张张的往外跑去,伙计追到大门也没再出去,只是站在门口,瞧着马千跑得没了踪影,这才歇了口气,然后,伙计恶狠狠的朝地上砸了砸板凳,骂道:“什么玩意啊,我呸!”朝着空中做了个吐口水的动作。
纪安和顾詹瞧了这么一场,两人相互看看,都是云里雾里的了。
章节目录 第16章 支招
姓伍的掌柜瞧着纪安和顾詹的神情有些失望;心中估摸着这单生意又得泡汤了,虽然如此,他面上却没有半分怠慢,客气的招待纪安和顾詹。
顾詹是个好事的性子,这回瞧着这么一出,脑子略略回忆了一下,就想起了听同窗提起这家店铺的事情。他对着纪安眨眨眼,纪安会意,两个人并没有要布匹就走了。
伙计瞧着到手的生意又被搅和了,心中愤恨不已,但也知道不可迁怒客人,忍着气送纪安和顾詹出去。嘴里还说着:“客官慢走!”
这么一来,倒是纪安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了。顾詹拉着纪安出来,找了个茶摊子两个人要了一杯茶就坐下了。纪安知道刚刚顾詹有话要对他说,一坐下就问道:“你刚刚给我眨眼睛怎么回事?”
顾詹嘻嘻哈哈对着纪安说道:“我刚刚想起来了,这家店铺可是被人看做不详的。”
纪安歪着脑袋,看了一眼顾詹,和纪安待在一起也有段时间的顾詹发现纪安这样是在问他原因。顾詹清清嗓子,低声在纪安的耳朵边上说道:“阿安,我曾听人说过,这家店铺的掌柜确实是个不孝之人。”
纪安回想了一下刚刚见着那掌柜的模样倒是有些不信了,难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正好摊主给他们送上茶来,瞧着他们刚刚从布店出来,又听见他们这么说,忙说道:“客官,你们有所不知,其实这伍掌柜是好人啊。我当年是他家的下人,后来,他家败了,他把我们这些下人的卖身契都给了我们。我和我家的那口子在镇上也没个依靠,好在又遇到伍掌柜,是他给我们开了这么个茶摊子,我这一家老小才能糊口度日。”
纪安瞧着这摊主是个中年人,衣裳洗的发白却很干净,刚刚和他们说话客气却不献媚。心中思考着他说话的可靠性,顾詹却是直白多了,有些气不服的说道:“我明明就听人说这家掌柜不赡养他家老母,让他家老母和亲弟过苦日子,自己去吃香得喝辣的,怎么他就成了好人了呢?你不是唬人的吧?”
现在人不多,摊主苦笑两声说道:“伍掌柜是个苦命人,你们传的这老母亲弟却是后母和后母之子。伍掌柜性子倔,硬背着不孝,也不愿意去孝顺这对母子是大有缘由的。”
顾詹来了兴趣,他忙问道:“哦,听你这么说,难道你知道这里面的难言之隐?”
摊主苦闷的说道:“自然,我本就是他家旧仆,伍掌柜的家事自然是知道的。”
瞧着纪安和顾詹都露出了兴致,摊主有意为伍掌柜解说一二,顺势就坐在旁边的小墩子上说了起来。
这开布行的伍掌柜姓伍名乐,他家老爹伍老爷是前面伍家村有名的地主老爷。伍乐十岁没了娘,十三岁时,伍老爷续娶了一个秀才的女儿,就是马氏。马氏一进门,假惺惺的,装着对着没娘的伍乐很是照顾,私底下却是处处为难。伍乐还有个姐姐,比他大两岁,名叫月娘,是伍家村出了名的一枝花。她是个聪慧的,几次就识破了马氏,让伍乐提防她。
而没多久,马氏有了身子,对着伍乐姐弟两个就更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了。不过,马氏素有心机,面上做的极好,人前总是表现出一副待他们姐弟视如己出的模样,人后却是克扣刻薄样样不落。
伍乐当时读书很好,性子十分的傲,受不得这样的委屈,立马像伍老爷说马氏的不好。可周围的人都道马氏贤良,马氏再一闹一哭,抱着小儿子,伍老爷也就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了。
伍老爷虽然没怎么罚马氏,可在月娘的哭诉下,也明白伍乐姐弟在马氏手上恐怕日子不好过。手心手背都是肉,何况这是疼了十几年的儿女,干脆把原配的嫁妆先给了伍乐,又积极的给月娘找婆家。
等伍老爷千挑万选的找好了婆家,还未把女儿嫁出去,就被一场横祸夺了命去,伍乐本来准备考秀才也回去守孝了。本来,按照朝廷的家产分配,是原嫡最尊,理应分得财产的六成,加上伍老爷原本给月娘留好的嫁妆,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