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刀兵相向,好像这个时候就有了上阵厮杀的勇气一般。
看着此情此景,建州女真金军不禁大笑了起来,这些年来,汉人军队在和他们对阵的时候,这样的情景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也令得他们对汉人越发蔑视了起来。
在后方督阵的袁应泰,眼前不由得一黑。
前线显然已经崩溃了,诚如之前那位幕僚所预料的那样,早已经胆寒了的士兵甚至不敢再和女真人厮杀。
现在重组前线,再和女真人接战显然是不可能的了,他只得下令赶紧收兵,让那些部队先回来。
也许是畏惧城头上的大炮的关系,女真人的追杀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就没有再继续了,他们一边在城外嘲骂着,一边有条不紊地收兵,好像早已经把辽阳城视作了囊中之物似的。
当夜,袁应泰是在城外明军的营地当中歇息的,只是一夜无眠,根本无法入睡,只是辗转反侧,脑子里纷乱之极。他想了很多东西,想到了自己这一生的经历,年轻时寒窗苦读,而后金榜题名,在成为进士之后,他当时只想着报效朝廷,而走进了官场之后,他却发现原本憧憬的世界居然和想象得完全不同到处都是倾轧和掣肘,大家纷纷结党营私,上下蒙蔽,根本没有人把国家和万民的安危放在心上。
他当时也是想做一些事的,结果却好像什么都没有做成,官位却越来越高,最后成为了大明的辽东督师,最高级的文官之一。
可是成为了督师的自己,到底为国家做了些什么呢?
除了一次次失败,失陷了一个个城池,让无数辽东子民落入建奴手中之外,自己到底做好了什么?
当发现自己从小苦读、奉若圭臬的圣贤教诲对击败建奴居然毫无帮助的时候,这位大明文臣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痛苦当中。
想来想去,他最后还是只能想到了一个主意:只要辽阳一被攻破,辽东就再也没有了汉人的立锥之地,百万辽民势必落入建奴之手,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作为大明的辽东督师,他必须用自己的生命承担起这个责任来。
直到快要到第二天拂晓的时候,袁应泰才勉强爬起来回到了辽阳城当中,虽然第二天他强打起了精神登上城头鼓舞士气,但是大明众将士还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地在城下列阵,显然已经悲观沮丧到了极点,看到此情此景,袁应泰和张铨都是痛心疾首,但是也毫无办法,只能在城头唉声叹气。
他们的悲叹并没有持续多久,天色一到大亮,建州女真金军就发动了进攻。
因为昨天大败的关系,现在明军的军心士气更是不堪,建州女真金军直接就杀到了城外,然后旁若无人地驱赶汉人平民挖沟掘地以泄濠水,根本就不把城内的大明军队放在眼里。
因为被努尔哈赤强令要负责攻城的缘故,阿敏已经急红了眼了,亲自率领亲军在城外指挥,同时监督挖沟的进度。
在贝勒、旗主的注视下,镶蓝旗的士兵们更加不敢怠慢,死命地催逼那些被建州女真金军从城外各处村寨抓到的汉人平民挖沟。此时的辽东虽然已经到了三月末,但是仍旧天寒地冻,这些穿着单薄衣物的汉人平民不分男女老幼,被迫在女真士兵的驱使之下,用铁揪,锄头甚至双手不停地挖着仍旧被冻得坚硬的地面,有人双手已经鲜血淋漓,但是在女真人的鞭子和刀枪面前,仍旧只能一边哭喊着一边挖地。有的人不堪忍受这种可怕的煎熬和苦楚,发疯似的往后跑,但是很快就被旁边监视着的女真士兵用刀枪和弓箭杀死,剩下的人只能在恐惧和饥寒的煎熬中不停挖土,甚至都不再指望自己能够从这样的灾难中生还,只是在麻木中挖土,不停地挖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时人因为饥饿和寒冷而身体僵硬而挖得越来越慢,即使挨了许多鞭子也无济于事,最后直接瘫倒在地上死去,这种毫无声息的死亡仿佛是传染病一样,在寒风中的荒野蔓延,倒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怜悯,直接被抬到了旁边的一个坑中草草丢弃,就如同路边的野草一般。
看着城下那悲惨的一幕幕,袁应泰和张铨都睁大了眼睛,好像要渗出血来了一样,双手也紧紧地握住了,全身都在颤抖着。
“建奴如此残害我汉家百姓,与禽兽何异!”袁应泰颤声骂了出来,“我等当与建奴不共戴天!”
“我等无能,有负圣心,贻害百姓,罪该万死”而张铨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只是不住地喃喃自语,黯然摇头。
是的,他们心里都明白,即使心痛,他们也无法做到什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惨剧的发生,并且等待着惨剧之后降临在自己身处的辽阳城中。这种无力感啃噬着他们的心,让他们的痛苦更增添了一层。
在女真士兵毫无留情的驱使之下,虽然城头上不停发炮放箭,但是壕沟还是越挖越长越挖越深,最后终于和辽阳城的护城河接上了,护城河里的水立即就顺着沟被引走了,城内的官兵们看着此情此景,都感到分外的绝望。
发现护城河的水已经变得很浅之后,阿敏大喜,然后下达了从塞城东水口攻城的命令,在建州女真金军严厉的军法和能够入城抢掠的希望的双重激励之下,留着辫子的女真士兵们纷纷嚎叫着从阵中窜出,渡过壕沟直接攻城。
辽阳城原本有高高的城墙,兵甲器械也十分完备,虽然之前城下接战失利但兵力也还算是充足,甚至还有红衣大炮助阵。但是,即使握有如此优良的条件,在嚎叫着冲过来、不断从城墙上攀爬上来的女真士兵面前,早已经胆寒了的明军将士根本不敢过多接战,只是稍微接敌就自行溃退,完全不敢和女真人交锋,他们很快就从城墙上溃退,让建州女真金军登上了城头,甚至连军官都带头向城内逃跑。
“何其无耻!何其无耻!”呆在城楼上督战的袁应泰看着此情此景不由得大骂了起来,“辽兵得朝廷如此厚养,不意竟如此贪生怕死,不敢和建奴一战!何其无耻!”
“大来,现在还不知道吗?!辽兵都是兵为将有,这些将门个个只想着保存实力,心中哪里还有什么国家,哪里还有什么百姓!争功个个争先,临敌畏之如虎,国家一年几百万粮饷,就养出了这样一群衣冠禽兽!无耻!”旁边的张铨也长叹了口气,“不铲除这些将门,大明辽事败坏将永无宁歇!唉……事到如今再说又有何用”
正当这时,袁应泰的一位亲兵突然冲上了城楼。
“大人!大人!不好了!”一边冲他一边大喊。
“何事!”等到他到了近前之后,袁应泰大声问。
“监军高大人、牛大人还有胡大人傅大人他们都跑了!”亲兵的声音里已经带着一丝哭腔,“他们都跑了!”
一阵晕眩突然袭向了袁应泰的心头。
亲兵口中的这些“大人”,就是指担任监军的道员高出、牛维曜、胡嘉栋,以及明军的督饷郎中傅国,都是大明的正牌官员,理应和国家休戚与共的。没想到在这个危急关头,这些官员居然置城中军民于不顾,逾城而逃了!
无耻!无耻!
有这样的武将,有这样的文官,大明焉得不败,焉得不败!大明经略袁应泰在心中怒吼。
“大来,休要生气,这等贪生怕死的鼠辈,就算能够逃得一条性命,自有国法处置,悠悠苍天还怕找不到公道吗?我等为国尽忠就好。”旁边的张铨突然拉了拉袁应泰的手,提醒他不要在部下面前太过于失态。
“也是,也是随他们去吧,我等为国尽忠就好。”在张铨的规劝之下,袁应泰总算恢复了一些镇定,接着,他面色灰败地看着张铨,“宇衡,事到如今,我也不劝你跑了,你我就分头据守,直到最后吧”
到了“最后”之后再怎么做,他不说,两个人当然都知道。
张铨看着袁应泰,然后大笑了起来,然后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好!好!大丈夫理当如此!大来,那我就先走一步了!”
接着他转过身去,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座城楼,然后带着自己的亲兵和一部分仍旧能够指挥动的部队去城内的另一处据守去了。
阿敏站在城下,眼看一队队士兵登上城墙,心头的狂喜溢于言表。他在城下大声呼喝,让一位位亲兵去传递命令,指挥大军从已经攻破的城墙赶紧上城,巩固已经取得的战果。
*******
感谢“元亨利贞、顾无招、孤舟钓客”三位老友的打赏,请双倍月票支持大明武夫
第799章 辽东的结局
而在他的旁边,是一堆一堆的尸体,既有明军官兵,也有女真士兵,但是更多的,是那些他下令从周边村寨中抓掠过来挖沟的汉人百姓,但是他看都不看一眼,径直地从这些尸体身上踩过,昂然前行。
“大汗有令,拿下辽阳,汉人的财帛子女可以自取!赶紧加把劲!”
然后,他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一队队穿着盔甲打着白色旗帜的士兵突然从他的部队旁边窜出,也加入到了攻城的行列当中。
这是正白旗的士兵!
阿敏的心头突然燃起了无法抑制的怒火。
皇太极这混蛋,刚才不见人影,现在自己打下城了倒是抢着来进攻了!
惊怒交加之下,他狠狠地朝旁边的亲兵挥了一下鞭子,打得对方满脸都是血。
“还不快去传令!让他们加紧进攻,赶紧进城!不要让正白旗的人沾了好处!”
在建州女真金军的阵列后方,后金国的大汗努尔哈赤也在同样注视着城头上的攻防战。
在他的注视之下,建州女真金军轻松地击退了明军城头上的士兵,正在蜂拥往城内冲去。
轻松,太轻松了。
他原本想要借明军之手削弱阿敏和皇太极的意图,竟然因为明军之孱弱而无法实现。
汉人怎么越来越不经打了?此情此景,就连他自己都忍不住产生了这样的疑惑。
“汉人这就无人了吗?”这位已经年届六旬的大汗,突然半是高兴半是惋惜地叹了口气。
他年轻时候是见过李家军队的强悍的,即使在起兵之时,也时常有些惴惴不安。没想到过了二十年后,曾经看似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如今却已经孱弱到了这种地步,只能任他在辽东纵横驰骋,居然丝毫没有办法!
片刻之后,他重新振作起了精神——不管怎么样,辽阳城已经很快就要攻陷了,他即将成为主宰辽东的大汗,这总归是一个好消息。
“传令下去,不要伤了袁应泰,要活捉了他!”接着,他向旁边的亲兵下了一道新的命令。
如果能够活捉一位大明督师并且令其归降,一定能够给大明天子、给所有汉人一个大大的羞辱吧,他心里冷冷地想。
******************
随着明军的溃败,辽阳城的城防战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到了傍晚,在建州女真金军不间断地攻击之下,城门楼已经起火了,而女真人从小西门蜂拥入城,城中已经大乱,到处都是厮杀声和哭喊声。
辽阳城已经注定要陷落到女真人手里了。
在城楼上的大明经略袁应泰,此时仍旧站在城楼上,呆呆地看着目前所发生的一切。
他穿着经略的全套官服,拿着皇上赐予的佩剑,宛如平常的检阅般,呆呆地看着这群蜂拥而入的辫子兵。
以他对建奴的了解,他当然知道辽阳陷落后所将要遭受了命运:这种凝聚了百万辽民百年心血的大城将会变成建奴的匪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放光华,成为汉人的河山;而城中的汉人士兵和百姓将会面临着一次空前的洗劫,许多人将会在女真士兵的抢掠当中死去,幸存的那些将会沦为奴隶,受到生不如死的虐待。
“我等无能,有负圣心,贻害百姓,罪该万死”
袁应泰的脑中突然不停回荡着刚才张铨的自言自语。
他说得没错啊,我等都罪该万死!
辽东畏敌如虎的武将,空谈误国的文臣,临阵脱逃的监军,庙堂里还在不停党争的衮衮诸公哪个不该死?没有我等这些人,辽东万民何至于要受到如此奇祸!
“我等罪该万死……”心情激荡之下,他也不自禁地喃喃自语起来。
城楼已经失火了,虽然火苗还没有蹿升到顶部,但是也足以威胁到他的生命。但是他毫不在乎,因为他已经决定就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
是的,煌煌二百年来,哪怕有皇帝曾被俘虏过,大明还从未有过高级文臣降过蛮夷,也许降了可以保住性命,但是袁应泰自己绝不想做这耻辱的第一个。大明的督师是决不能落到女真人手里,成为他们羞辱皇上、羞辱大明的工具的。
梁上已经有几尺白绫垂挂了下来,随时可以让他走上最后的绝路。
所以他不急。
他还在想,为什么一个人数如此少的蛮夷部落,却能够将他,将大明——这个天下最为昌明、最为繁荣的国度——逼迫到如此地步,到底做错了什么?
如果当年李成梁杀掉了努尔哈赤的话
如果之前就发兵剿灭这个女真部落的话
如果各个文官武将之间不是各怀私心互相掣肘,而是奋力效国的话
如果有这些如果的话,又何至于此!
袁应泰看着楼下红色变幻不定的火苗,一瞬间竟然掠过了无数想法。
一开始他来到辽东之后,也曾雄心万丈,可是当开始做事的时候,就发现竟然千头万绪,各方掣肘,最后什么都也没有做成。
如今沦落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咎由自取吧。袁应泰苦笑了起来。
那边张铨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不知道他守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比自己守得好一点,有没有比自己多杀一点建奴?
应该会的吧,张铨的能力,袁应泰还是颇为佩服的。
不过,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就算那边张铨守得再怎么好,也没有办法再挽回大局了,等待着他的也只是最终的败局而已。
最终,他也将落到和自己一样的下场——没错,通过对张铨的了解,袁应泰知道对方也会和自己做出一样的选择,以身殉国。
以身殉国。
轻轻松松的四个字,却又有多少沉重!
总兵贺世贤、尤世功,参将夏国卿、张纲,知州段展、同知陈辅光,川浙总兵陈策突然一个个人影闪过袁应泰的脑海中。
这些人都是他的同僚,并且都在之前的沈阳之战当中同女真人力战并且殉国了。
他们都做得到,我身为督师,岂有做不到的道理?
袁应泰嘴角微微一动,扯出了一个艰难的苦笑。
早已经对自己的命运做好了觉悟的他,并不害怕死亡,但是此时他的心里却充斥着一种恐惧,一种对未来的莫名的恐惧。
从城楼下这些女真士兵模糊而又扭曲,充满了杀戮和掠夺后的兴奋的脸上,他感受到了一种恐惧,一种对“华夏”未来的隐隐约约的恐惧。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如果被这群人杀入了关内的话……还有华夏吗?
不知道多少繁华的城镇,将会变成一片废墟;不知道多少汉人黎民,将会变成冤魂枯骨;不知道多少华夏菁华,将会变成蛮夷腥膻?!
我等误国,以致有今日的下场,死不足惜,可是关内的大明江山,亿万生灵,到时候可该怎么办!谁来救救他们?
谁来救救他们!
只能指望朝廷接下来的督师能够力挽狂澜了,不,是一定能的!如果不能的话,就全完了!大明在关内依然有万里江山,依然有亿兆百姓,只要天子振作,三军得力,文武不贪财不惜命,何愁小小建奴不灭?年迈的大明经略无数次地告诉自己。
虽然久在朝廷的他,知道这个想法有多么可笑,但是此时此刻,他只能用这种念想来安慰自己。
时间已经不多了,女真人已经大量涌入到了城中,正向城楼这边杀来,而城楼下的亲兵们虽然在勉力抵挡,但是在这些已经杀红了眼的女真士兵面前,显然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了。
也该是是时候了。
袁应泰长长地叹了口气,好像是在为自己,为辽东百姓,为大明朝廷的命运在概叹一般。
接着,他勉强活动起已经僵硬了身子,缓缓地朝西南方跪拜了一下,为自己和旁人的过失,遥遥地向远在北京的大明天子道了歉。
“悠悠苍天,开开眼吧!”然后,他喃喃自语,然后走到了凳子上,然后一脚踢翻了凳子。
*************
辽东大败,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沈阳和辽阳两座大城被建州女真占领,消息传到京师之后,却没有激起像萨尔浒之战的波澜,上下都好像麻木了一般。
按说此时朝中是东林当政,正是所谓“众正盈朝”的时节,书上都讲,大凡众正盈朝的时节,都是国富民强,野无遗贤,四夷臣服,什么女真鞑虏都不值一提,之所以还在猖獗嚣张,想必还没有受到东林诸位贤臣大德的感化,等感受德化之后,自然不会骚扰边镇,而是会称臣纳贡。
所以这等疥藓小患也不必放在心上,尽快让当今圣主贬斥群邪,选用东林贤德才是正事。
在移宫案中东林党人出了大力,自然要酬功行赏,内阁六部都察院所有要害清贵位置都要全是东林中人。
这个事在天启刚登基的时候还好,可现在却越来越难办,因为天启天子也和从前几位天子一样,开始让自己的亲信宦官参与正事了。
从内书堂到二十四衙门办差,十年二十年历练下来的宦官们,可不是没什么经验的年轻天子,他们除了身体残疾之外,在政争和政务上比外廷这些只知道结党相斗的士人更加精通——
创世的兄弟们,双倍月票期间,支持大明武夫!
感谢起点“雾海迷航”书友的打赏,感谢起点各位朋友的订阅和支持
第800章 谋反的御史
毕竟宦官们读书时间的短,大量的时间都是用在办差上,而士人们想要进入官场,读书还是读无用的四书五经,耗费了他们太多的光阴和精力。
宦官太监权重,做决定的毕竟是天子,东林朝臣在移宫案中立了大功,又靠着红丸案把政敌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