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0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见的蒸汽抽水机,其输出功率大概是五到十匹,而现在,煤气内燃机的输出功率大概是五匹。

    但是,煤气内燃机每小时消耗的煤气,其价格是蒸汽抽水机的两倍以上。

    所以,热效率不高的问题不解决,煤气内燃机就只能是实验室模型。

    这一点,和动力型蒸汽机差不多,当年火轮船的技术突破之一,就是蒸汽机采用了蒸汽在汽缸外冷凝的技术,才从本质上提升了热效率,增加了蒸汽机的输出功率。

    他做了总结,目前煤气内燃机的处境,最多是第一代蒸汽抽水机的状态,用来抽水可以,距离成为交通工具动力机还差很远。

    宇文滔滔不绝说了两个小时,宇文温听得想打瞌睡:不就是“现实很骨感”嘛。

    对于宇文温而言,有生之年里内燃机的原型机出现,这就够了,即便后续需要花三十年完善、突破,也无所谓,因为他恐怕活不到那时候。

    现在,有了火车、火轮船,他就已经心满意足。

    内燃机的荣耀,归子孙后代,蒸汽机的荣耀,才是明德年代的时代烙印。

    想是这么想,宇文温却不在面上表露出来,问宇文对于内燃机的研制工作还有什么建议,如果需要朝廷批更多的研究资金,尽管打报告申请。

    听得天子表态,宇文忽然拘谨起来,接连干咳了几声,这让宇文温眉头一挑:你莫非要提什么不得了的要求?

    。。。。。。

    火车行驶在铁道上,发出“况且、况且”的声音,宇文温独自坐在车厢会见室里,看着外面的风景,心里想着事情。

    方才,宇文提了一个请求,请求朝廷允许技术攻关小组在各主要学术期刊刊载文章,介绍内燃机技术的原理,并且定期公布研制进度及遇到的问题(内容经过审核,关键细节保密)。

    与此同时,在几所知名州学开设“内燃机实验室”,一如电学实验室那样,让更多的学者和技术人员参与到内燃机的研制工作中来。

    这样的做法,就是靠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用集体的智慧来破解内燃机技术的各个难关。

    研制内燃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刊载在期刊上,有心的学者和技术人员,可以尝试着进行摸索,说不定就会有人攻破其中一部分。

    哪怕对方因此申请了专利也不要紧,因为技术突破比专利费更重要。

    宇文觉得这样的做法有好处,能避免当年火轮船研制前期的“闭门造车”现象,还能集思广益,让更多的技术力量参与到内燃机的研制中来。

    但是,此举有泄密的风险,所以宇文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有些犹豫。

    宇文温也有些犹豫,因为他知道内燃机意味着什么,如果说历史上蒸汽机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内燃机的出现,则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所以,内燃机技术事关未来,事关国运,他潜意识里不太想让其在半公开的期刊上进行讨论。

    虽然,各期刊只接受学校、行会等机构的订阅,不会像一般的报纸那样,在大街上公开发售,但有心人若是想,还是能接触到这些期刊。

    那些外国间谍,若是头脑足够聪明,会通过期刊了解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动向。

    然而,这些人即便弄到了技术理论,回国后也不太可能有什么突破,因为其国内根本就不具备发生工业革命的土壤。

    宇文温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担心蒸汽机技术被别国间谍偷回去,搞出火轮船、火车来。

    “复制”内燃机的难度比“复制”蒸汽机的难度还要大,按说不该担心,但宇文温总觉得这么做不好。

    ‘这种心态很别扭啊。。。。’

    宇文温如是想,搓了搓脸,琢磨起来。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道理很简单,他手头有蒸汽机,等同于掌握了现在,信心满满,没什么好怕的。

    但是他没有掌握内燃机,等同于掌握不了未来。

    他不知道儿孙们能否掌握未来,于是对于充满未知的未来充满担心,以至于潜意识里对于代表未来的内燃机有些患得患失。

    就想保密,让少数机构暗地里研究,哪怕为此研究个五六十年,也比让人偷学了去、十来年就发明出来好。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想来想去,宇文温长叹一口气,他发现自己的胸襟,好像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开阔。

    那么,我该不该有开阔地胸襟,让中原在科学、文化上拥有海纳百川的自信呢?

    

第六百六十九章 败类() 
上午,散朝归来的宇文温板着个脸,明显心情不好的样子,跟随其后的宦官一个个谨慎得很,小心翼翼,当月轮值、在书房整理书籍的杨丽华迎上前,见其披风上有雪花,心中一惊:

    走在露天所以身上有落雪?莫非是没有走回廊,直接来个“截弯取直”、穿过空地回来的?

    看看宇文温的脸色,杨丽华心中很快有了计较:大概是朝会上有什么事让他不高兴了。

    杨丽华知道宇文温的自制力不错,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喜怒形于色的现象,现在这模样,大概那事情确实太不像话了。

    宇文温换了身便服,坐在书案后,看着书案却不动作,良久,拍案骂道:“败类!”

    杨丽华见状疑惑,问:“是何人让二郎如此生气?”

    宇文温抬头看着杨丽华,不知何故脸色更难看了:“哼!”

    杨丽华觉得莫名其妙,腹诽不已:怎么看着我就更生气了?

    随即大惊:‘莫非是弟弟出事了?’

    杨丽华的弟弟杨广出家三十多年,如今在天台山弘扬佛法,按说不该出什么事,然而。。。。

    就在杨丽华心中忐忑之际,宇文温开口说:“之前,亳州出了个事情。。。。”

    亳州州学规模不小,师资力量雄厚,陆续开设了各种实验室,吸纳许多人才,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其中当然有化学实验室。

    天下各地主要州学,以几个期刊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各地的实验人员通过这种学术交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而各学科的发展,因为有了广泛的交流,进步很快。

    水涨船高之下,化学方面成果斐然,人们陆续发现许多新化合物,而亳州州学的化学实验室里,就有人发现了一个新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有着一种特性:可以让人昏迷。

    直接点说,可以让人昏迷,失去意识,若剂量合适,昏迷的人事后会苏醒,没有什么后遗症。

    这种特性不错,有可能作为麻醉用药剂,用来给病人麻醉,然后医生就能进行各种手术,却不用担心手术带来的疼痛让病人不断挣扎。

    若真能如此,那么该化合物的效果,不会比传说中三国神医华佗用的麻沸散差。

    但是,这种化合物若是落在居心不良的人手中,就能用来犯罪。

    杨丽华听到里,大概能想出来发生了什么事。

    宇文温喝了杯茶,板着脸说下去。

    发现这个化合物的实验人员,是亳州州学的助教,仪表堂堂,一向品行端正,结果发现了这种化合物之后,居然起了歪心思。

    他有一个堂叔,也在亳州小黄居住,其续弦年轻漂亮,于是招来了堂侄的觊觎。

    衣冠禽兽的堂侄,用那化合物将堂嫂迷昏,然后行禽兽之事。

    得手之后,堂嫂却浑然不知,虽然觉得身子有异,却没往那方面想,只当是自己做了个荒诞的梦。

    衣冠禽兽得手了一次,自然有第二次,接二连三得逞,堂嫂也发现不对劲:为何每次我和他见面后都会昏睡?醒来后发现身子有异?

    事情败露,堂嫂却被堂侄要挟,被迫维持奸情,甚至因此受孕。

    堂叔发现不对,因为反推妻子怀孕的日子,那段时间他出门在外,夫妻之间并未行房。

    眼见着奸情即将败露,堂侄恶向胆边生,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弄来一些化学品投毒,毒杀堂叔。

    原以为此事办得天衣无缝,殊不知实验室管理制度让他露出马脚:实验所用药剂的取用量都要登记,以免实验员偷拿药剂。

    他研制出的那种化合物,需要用到几种主要化学药剂,且用量不小,其中包括高纯度的酒精和浓硫酸。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此人大量领用高纯度酒精和浓硫酸,但实验做出来的化合物虽然登记了,数量却存疑。

    一次两次倒不要紧,但频繁出现就有问题。

    所以校方判断此人违反规定,偷偷进行实验,制备某种化合物。

    加上亳州警察开始调查此人堂叔意外身亡的案件,综合考虑之下,觉得此人有重大嫌疑。

    又有其堂叔原配之子出首,说继母受孕的月份其父出门在外,所以警察愈发怀疑起来。

    一番侦察之后,案情真相水落石出,嫌疑人的罪行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全,有司将其逮捕,然后上报刑部,今日刑部官员在朝会上提起此案。

    宇文温听了之后有些不快,因为这是学术败类的“技术犯罪”,败类利用便捷的学术交流,发现了新化合物后,不是拿来造福社会,而是用于犯罪。

    这样的案子,让宇文温“触景生情”,因为就在不久前,他同意了宇文的请求,允许学术期刊讨论内燃机技术,在各主要州学建立“内燃机实验室”。

    他一直在说服自己要有宽阔的胸襟,展现中原学术界“海纳百川”的自信,要对学术交流有信心。

    结果学术交流出一个败类,这就让他觉得自己被打脸。

    对此,杨丽华劝解道:‘二郎不是常说,凡事有利必有弊,只要利大于弊即可,学术交流,难道不是利大于弊么?’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学术界有一两个败类,法办就好了,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呢?”

    “我知道,就是。。。实在是太可恶了!”宇文温恨恨的说着,又想拍书案。

    杨丽华起身,郑重行礼:“陛下,请息怒,冷静些,莫要盛怒之下,脱离律法加重刑罚。”

    “嗯?”宇文温见状有些吃惊,随后回过神来,笑道:“没那么严重,朕自有分寸,爱妃放心。”

    生气归生气,该怎么判,还得按着律法来,不然他为了出气,勒令有司加重刑罚,这种任性的举动,会让律法的严肃性削弱。

    此案属于亲属**,该怎么量刑,《明德律》里有了详细规定,宇文温既然要推行《明德律》,那么他就要以身作则,不该随意加刑,这就是杨丽华要劝谏的。

    去年秋天,扬州的“失手杀子案”,真相大白之后,关于如何量刑,也曾引发各方议论。

    对于此案,宇文温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还是选择让有司以事实为依据,兼顾人伦,按律判刑。

    击杀庶出弟弟蒋义渠的嫌疑人、嫡兄蒋义榕,按故意伤害判刑,在脸上刺字后流放澳州做苦役,今生不得再回中原。

    包庇嫌疑人、自己承担罪责的蒋父蒋万年,护子心切、情有可原,从轻发落,杖三十。

    现在,这个发生在亳州的案子,也将依律判刑。

    但是,让宇文温极其不爽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有司在上奏案情时,一口一个“侄占嫂”,刺到了宇文温内心的一个秘密。

    他和杨丽华,按当年的辈分,一个是堂侄,一个是堂嫂。

    有司在那里痛斥堂侄犯堂嫂是“禽兽行”,听在宇文温耳里,就是在骂他,虽然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

    眼见着如今,杨丽华一脸正气的劝谏自己,他不由得想起当年,那个高高在上、端庄高贵的杨皇后(太后),用看蝼蚁的眼神看着自己的情景。

    然后呢?

    略微邪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好,我不生气了,”宇文温让杨丽华坐在身边,握着对方的手,问:“那么,你也觉得学术交流是必要的?”

    杨丽华点点头:“当然了,别的行业不说,就说玻璃制品行业,大家进行技术交流,相互交换专利、授权,如今玻璃行业的技术和工艺发展很快,各种新颖的玻璃制品层出不穷。”

    “有些烧制工艺呀,真是难以想象,若不是相互交流,相互交换技术,这些工艺,这辈子我们都想不出来。”

    “二郎不是常说‘流水不腐’么?妾觉得,无论是单个行业还是各行各业,闭门造车要不得,只有不断交流,各行各业才不会是一潭死水,不是么?”

    

第六百七十章 压缩() 
北风呼号,大地萧瑟,但雪花却没有多少,自入冬以来,没有一场像样的大雪,宇文温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眉头紧锁,心中琢磨着。

    瑞雪兆丰年,如果今年是个暖冬,没有什么瑞雪,莫非预示着明年有天灾?

    如果发生天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但宇文温觉得这不太可能,因为按照后世的一个学术观点,从“唐初开始”正好是个持续两百余年的“暖冬期”,年代平均温度要比之前(南北朝)高。

    这个观点认为,唐朝的长安,暖冬居多,所以冬天下鹅毛大雪的次数相对较少,反倒是出现多次无雪的冬天。

    如果事实如此,那么这是整个气候环境的变化趋势,长安今年冬天降雪少,不代表明年就会有天灾,和“瑞雪兆丰年”没有什么关系。

    宇文温收回视线,转身离开窗户,来到实验桌边。

    实验桌上摆着一个玻璃箱,又有管道连接玻璃箱和其他一些装置,几个实验员正围着实验桌忙碌着。

    玻璃箱里面躺着三只小白鼠,小白鼠趴在玻璃箱里一动不动,分别是仰卧、侧卧、俯卧,看上去好像死了一样。

    却又没有死,其腹部微微起伏,可以看得出是在呼吸,仿佛睡着了一般。

    宇文温坐在实验桌旁,看着玻璃箱里的三只小白鼠,具体正常通风已经过了五分钟,他想看看预想中的结果是否会出现。

    过了一会,小白鼠们开始有动静,胡须颤抖,四肢微动。

    小白鼠渐渐地睁开眼睛,仿佛睡醒一般,迷迷糊糊向四处张望,渐渐清醒过来,摇摇晃晃走动,动作渐渐灵活。

    最后在玻璃箱中走来走去,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实验员们记录下相关信息,其中一人向宇文温汇报:“启禀陛下,实验成功,这种硫化酒精,确实有麻醉效果。”

    宇文温点点头,看着玻璃箱中的小白鼠,陷入沉思。

    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用浓硫酸及一些试剂来处理无水酒精,获得的产物,到底叫什么来着?

    宇文温想不起来,这个化学反应,也许当年根本就没教过,或者教过,但他忘了。

    房间里开着暖气,但效果不怎么样,有些冷。

    不是暖气失灵,而是因为要通风,所以气温升不起来,之所以这房间要保持通风,是为了确保实验安全。

    这次实验用的药剂,挥发性很强,有麻醉效果,一旦从管道泄露出来,而房间里为了保暖不通风,那么在场的人就有昏迷的可能。

    一旦吸入这种挥发气体过多,搞不好会损坏人的大脑,或者再也醒不过来,所以必须保证通风。

    第一场实验结束,第二场实验即将开始,宇文温转到另一个实验桌旁,准备观看实验,不过实验的准备需要时间,他坐在椅子上,看一份报告。

    前不久,河南亳州发生一起案件,一个州学助教利用某种化学物质其人命名为硫化酒精进行作案,染指自己的堂嫂,并使其怀孕。

    为了遮掩奸情,此人不惜下毒毒杀自己的堂叔。

    这个案子已经破了,宇文温对于学术界出现了败类十分生气,那败类研制出来的化合物,其反应方法是通过期刊和其他学者交流学来的,但宇文温没有迁怒于学术界的正常交流。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学术界出现败类,这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警察在对犯罪嫌疑人的住所进行搜查时,搜到了许多实验记录,其中就有关于“硫化酒精”的各种实验数据。

    因为这是一起“技术型犯罪”,办案人员没有对外公布案件细节,而是将一系列实验记录封存、上缴,工部随后组织化学技术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表明,这种“硫化酒精”确实有麻醉效果,如果运用得当,应该可以用于手术麻醉,宛若神医华佗所用“麻沸散”那样。

    但是,这得经过大量实验,证实不会对人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安全剂量要摸索),按照药物实验的流程,第一阶段得先用实验小白鼠做实验。

    与此同时,“硫化酒精”还有另外一种特性,被那人记录下来,让有关人员颇为感兴趣。

    这种特性,也是那败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并且详细记在实验记录上,所以,即便案发之后其人身陷囹吾,其他人依旧可以根据实验记录,将实验过程重现。

    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得益于学术界的交流。

    宇文温如是想,看了看怀表,见实验准备就绪,放下报告,认真观看。

    “硫化酒精”和酒精一样易挥发,装在盖着盖子的玻璃瓶里时,“硫化酒精”是液体,一旦和空气接触,譬如擦在手上,很快就会挥发。

    液体挥发会吸收热量,不同液体挥发时吸收的热量不同,“吸热厉害”的液体,挥发时会让人觉得冰凉,酒精是这样,而“硫化酒精”也差不多。

    然而,若是将气态的“硫化酒精”用压缩机压缩,压缩到一定压力之下后,不仅会重新变成液态,其性质也发生变化。

    这种状态下的液体“硫化酒精”,其挥发的温度起了变化(相比常态时变高),挥发时吸收的热量会更多,带来的效果不是冰凉,而是更厉害的。。。。

    冻结。

    可以在二十多度的室温下,让水快速结冰(相对而言)。

    宇文温看了报告,报告中举了个例子:常态下的“硫化酒精”,是易挥发的液体,假设其挥发时要吸收的热量是一份。

    那么,当“硫化酒精”挥发后变成气态,然后被压缩机压缩到高压状态重新变成液体,这种高压液化“硫化酒精”,挥发温度升高,挥发时需要的热量大概是十份。

    随着气体压缩的压力越来越大,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