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0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里,宇文维宁问:“父亲,那北海铁路。。。。”

    “这只是规划中的铁路,若真开始修,就等同于往东突厥可汗脖子上套绞索。”宇文温说到这里,笑了笑:

    “东突厥的新可汗,和西突厥新可汗如今是同病相怜,如果朝廷逼急了,他两个怕不是要‘相逢一笑泯恩仇’,共叙阿史那氏的宗亲之情,抱团取暖。”

    “他们就是合在一起,也打不过官军!”宇文维宁回答,满脸都是自信。

    “是打不过,但什么时候打,有区别。”宇文温喝了一碗醒酒汤,看着儿子:“时间在我们这边,多等些时候,胜算只会越来越大。”

    “别的不说,朝廷要变革勋官制度,拟设议郎勋职,以此更好地激发将士们的斗志,等这套制度完善了再开战,效果不是更好?”

    “东、西突厥刚换了新可汗,贵族们对其基于很高的期望,若是过了几年,发现这两位面对中原依旧束手无策,人心自然就散了。”

    “而新可汗们刚即位,雄心勃勃想要改变现状,所以斗志满满,若是过上几年,撞得鼻青脸肿,锐气就没了,到时候朝廷再动手,效果总是会不错的。”

    宇文温和儿子说起东西突厥的新可汗,都是近年继位,从前年下半年到现在,一年多时间里,东西突厥国内发生了许多变故。

    西突厥的射匮可汗,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前年、去年相继去世,其国内新可汗继位,如今忙于稳固权力,所以无暇搞什么小动作。

    西突厥的新可汗——统叶护可汗,是射匮可汗的弟弟,对于周国的态度与其兄长一般,是“避而远之”,虽然周国多次邀请对方到长安做客,但都被统叶护可汗婉拒。

    东突厥的新可汗——处罗可汗,同样是兄终弟及,其对周国的态度,有些微妙。

    周国使节在赶往草原吊唁时,就提起过适当的时候,处罗可汗到长安朝见周国天子,毕竟其父启民可汗、其兄始毕可汗都到过周国,不过这位新可汗没有明确表态。

    大概是怕到了周国就走不脱,或者,意识到再这么下去,东突厥距离亡国越来越近,所以心中有了想法,开始防备周国。

    时间拖得越久,对于东西突厥两国来说越不利,西突厥若在和周国的交锋中吃了大亏,还可以往更西的地方迁移,往富庶的波斯、罗马国身上要好处,而东突厥呢?

    和周国交战后,东突厥若要迁移,往东是契丹、室韦的地盘,距离辽西不算远,周军随时都会追过来。

    往西,是西突厥的东境,西突厥都得往更西的地方逃,东突厥又怎么能往空出来的地盘走。

    所以,只能按照“惯例”,情况不妙时往碛北(漠北草原)跑,以沙漠戈壁作为屏障,让周军鞭长莫及。

    但是碛南(漠南)会被周国“吃掉”,从此东突厥就变成“北突厥”,估计不会再回碛南了。

    宇文维宁又问:“父亲,他们跑去碛北,朝廷不就正好控制碛南草原了么?”

    “对呀,可他们自己让出来,和朝廷打下来,是两回事。”宇文温说完,用手在舆图上的代朔地区点了点:“东突厥的许多部落,都欠了瀚海贸易公司掌柜们一屁股债。”

    “东突厥的部落跟着可汗跑了,那叫欠债不还,恶意赖账,真是天怒人怨;可如果是朝廷把他们打跑了,那巨额债务算谁的?”

    

第六百九十二章 钱景() 
清晨,长安城一隅,某坊内人声鼎沸,大量商贩聚集在门店前,高声和掌柜、伙计讨价还价,又有人推着车、跟着伙计从一旁大门进去,走近一座座长方形厂房。

    这些厂房整齐的排列着,厂房大门紧闭,偶有身着棉衣的男子出来,给前来进货的商贩披上棉衣,然后进入厂房。

    整个厂区回荡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根根烟囱冒着浓烟,许多商贩拿着提货单进入各厂房,然后用推车推着一个个冒着寒气的木箱离开厂房,离开厂区。

    身着便服的宇文温,看着眼前一片忙碌景象,感受到买卖的火爆,也感受到推车经过时带来的阵阵寒意,对于冷库的“钱景”很满意。

    这是采用新式制冷技术建立起来的冷库,年初投入使用,所用制冷设备以“硫化酒精”为制冷媒介,靠蒸汽动力驱动的空气压缩机进行制冷,各库房冷冻间的温度可以保持在零下二十度左右。

    对于传统的冰窖而言,新式冷库的制冷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冷藏”变成“冷冻”,在低温下,使得各种肉类的存储时间变长,保质期也变长了。

    再加上火车、火轮船,建立在先进技术上的一系列产业,应运而生。

    在河套地区宰杀的牛羊,新鲜牛、羊肉经过必要处理后,立刻送入当地冷库冷冻,冻得结实如石头,成为冻肉。

    然后通过装有冷库的船只,或者特制的火车冷冻车厢,运抵晋阳、长安、邺城,放到当地冷库储藏,然后对外销售。

    同理,在沿海地区,渔船打捞回来的鲜活海鱼等海产,去鳞、去内脏后放入冷库冻结,变成冻鱼,然后用安装有冷库的船只向内地运输,存储在当地冷库,对外销售。

    技术的进步,使得新产业诞生,而这一条产业链(包括冷藏仓储、运输)名为“冷链”,在诞生之初就深受欢迎,“钱景”一片光明。

    这不是宇文温自吹自擂,是有实际数据支撑的结论,如今是夏秋之际,来自河套地区的冻牛肉、冻羊肉,在长安、晋阳、邺城的销路很好。

    总体而言,销售商亏的钱不是很多。

    亏钱了还说盈利“钱景”一片光明,是因为各地冷库、船载冷库、车载冷库的前期投入很大,乐观点估计,回本都要差不多两年,今年才开始营业,回本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按照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可以判断,收回成本后,利润不低于预期。

    宇文温看着一个个大热天里身着棉衣的工作人员,又看看冷库厂房,放弃了进入冷库里感受零下二十度低温的想法,继续在厂区里参观。

    冷冻运输、存储,其货物想要盈利,就得找准市场定位,冷冻的肉类、鱼类,新鲜度比不上现杀活牛羊、活鱼,却比腌制肉、腌制鱼要好,这就有了商机。

    权贵人家当然要吃生鲜,甚至自家庄园就养着牛羊,想吃就现杀,不稀罕什么冷冻肉,甚至连海鱼都要鲜活的,宁愿为此多花钱。

    而平民百姓,平日里肉都无法多吃几口,所以即便手里有了点闲钱,也会选择买腌制肉、腌制鱼,偶尔开开荤。

    那么,位于这两者之间的有钱人(商贾、小地主、一般的官宦人家等),高不成低不就,正好是冷冻肉、冷冻鱼的消费主力。

    在各大都会和大商埠,这一消费群体的购买力还是不错的。

    而冷库的出现,让肉类的保质期大幅延长,那么,秋天宰杀的牛羊鸡鸭,还有河鱼、海鱼,其肉可以在冷库长期冷藏,只要存货够多,那么一年四季都能销售。

    还有,当相对完善的冷冻运输、存储体系建成后,牧业、渔业也可以联起手来,互惠互利,创造更多的利润。

    从河套地区、并州晋阳满载冻肉抵达长安的货船,若要回程,是没有什么冷冻物品要运输的,船主只能停掉冷气,让冷冻船舱装恢复常温来装载普通货物,这样一来,盈利的速度会很慢。

    但是,他可以选择在卸货的渭口港进货,将来自东海的冻鱼装上船,然后运回出发地销售,利润可是不错的。

    同理,从东面而来、运输冻鱼的货船,在渭口港卸货后,满载着冰冻牛羊肉返程,回到出发地进行销售,利润同样也很可观。

    在海边很常见的海鱼,冻结实后运到代朔、河套、陇右,能卖出好价钱,这就是物离乡贵的道理,牛羊肉的销售也是如此。

    还有,如果把温度适当升高,调到零上四到五度左右,由冷冻变成冷藏,这样的体系还能运输‘存储’新鲜水果和奶制品,以及各类低温下能保存较长时间的任何食品。

    如此一来,就能让更多的地区参与到冷冻(冷藏)运输、存储之中,虽然运输、存储的成本不会低,但在多方合作之下,只要把体系铺开,就一定能摊薄成本。

    坚持个三五年,必然能做到薄利多销,让大家都有得赚。

    这是运输技术、制冷技术突破后开创的新局面,科学技术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其强大的力量。

    宇文温想着想着,心情不错,见前方一群人恭候多时,便缓缓走上前。

    这些人,都是瀚海贸易公司的高层,虽然身份是商贾,但宇文温不会把对方当做不可接触之人。

    这几位当中,有些人他认得,有些人则眼生,不过今日能在这里的,都有资格“旁听”,所以宇文温开门见山,直接开始训话:

    “丰州绥远的冷库,规模要进一步扩大,运力上不来不要紧,先把牛羊肉冻着,慢慢运都行的。”

    “严把质量关,绝不允许以次充好,绝不能把不新鲜甚至腐烂的肉放到冷库里冻,奶制品也是如此,一经发现,有司必然严惩不贷!”

    “现在,是创招牌的时候,只有把名气打响了,把信誉立起来了,冷冻运输、存储、销售这条‘冷链’,才大有可为,若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坏了整个行业的前途,不要说朕,就是友商,都不会轻易放过的!”

    瀚海贸易公司负责陆地边贸,兼营畜牧产品,对于冷冻运输、存储、销售这一行十分看好,与此同时,经营海贸的两洋贸易公司,还有各沿海地区的渔业群体,也很看好这个行业。

    牧、渔行业都在募集资金,构建冷冻运输、仓储体系,这一年时间投进去的钱数不胜数,若是有谁敢败坏这行的名声和前途,不需要朝廷出手,自然会有“义士”替天行道。

    宇文温敲打完,开始询问瀚海贸易公司的业务情况,几位高层简要的介绍了一番,宇文温又问:“东突厥的处罗可汗,看起来有点不对劲,很大概率要搞事,你们做好风险应对了么?”

    一人回答:“陛下请放心,草民等早已根据各种可能,制定了不同的预案,无论东突厥那里出了什么问题,公司的利益都会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宇文温点点头,看着眼前众人,目光在一人身上停下,随后说:“刘经理。”

    刘武周得天子点名,心中激动异常,赶紧出列、行礼:“草民在。”

    “你长年在草原经商,对东突厥国内情况很熟悉,那么。。。。”宇文温顿了顿,问:“如果东突厥可汗带着人跑了,欠的债不还了,那该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一直为瀚海贸易公司重视,刘武周当然知道公司的应对之策,赶紧回答:“陛下请放心,俗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若敢赖账,公司有办法弥补损失。”

    “这样啊。。。”宇文温点点头,正要继续问一些问题,却见一名官员匆匆赶来,为他带来了急报。

    宇文温接过急报一看,目光一凝,面无波澜,将急报交给那官员,然后看着眼前众人,笑起来:“还真是巧啊,说到处罗可汗,处罗可汗的消息就来了。”

    众人做洗耳恭听状,宇文温继续说:“秋天就要到了,处罗可汗乘着牛、马、羊膘肥体壮,卷铺盖跑路,带着贵族们,带着许多部落,带着无数控弦之士往北走,往碛北跑了!”

    。

第六百九十三章 抵押() 
碛南草原,碛南草原,最大汗国,东突厥汗国出事了!

    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设,吃喝嫖赌,欠下债务亿万,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

    我们没办法,拿着牛羊抵工资,原价都是三十多贯、二十多贯、十几贯的牛羊,通通两贯,通通两贯!

    阿史那俟利弗设你不是人,欠了那么多钱不还,赖账、跑路,你还我本金,还我本金!

    魔性的台词在宇文温脑海里回荡,心中一股子邪火蹭蹭蹭就冒上来,他睁开眼看看上方的帷幕,转头看看身边的“救火队员”,又有了想法。

    “救火队员”萧九娘已经睡熟,宇文温收回想法,坐起身,披着衣服下榻,点起蜡烛,坐在案旁,琢磨起舆图。

    秋天就要到了,东突厥的处罗可汗带着贵族、大量部落北上,离开碛南(漠南)草原,穿过大碛(大漠)到碛北(漠北)草原去。

    那里的冬天很冷,最近这二十多年来都不是东突厥各部落首选的过冬之地,按道理,秋天的时候,东突厥各部落会南下,在碛南草原南部过冬。

    大小可汗们会带着部族在周国为他们修建的一连串过冬营地过冬,与此同时,将大量膘肥体壮的牛、马、羊当做货款,交付给中原商贾,并从中原商贾手中获取大量生活物资过冬。

    此次处罗可汗来这么一出,明摆着不会再返回碛南草原。

    从政治上来说,东突厥选择和周国分道扬镳;从军事上来说,对方避开了周国的阴山防线,避开了碛南南部越来越多的周国堡垒群,以大碛(大漠)为屏障,和周国隔碛对峙。

    从经济上来说,东突厥隔断了这十来年与周国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关系,明摆着不想还债,赖掉了大量债务,现在为了逃债,跑路了。

    简而言之,东突厥的处罗可汗,选择“非暴力不合作”,率众迁移到碛北,与周国脱离接触,是没有正式宣布的决裂。

    虽然事发突然,宇文温却觉得是在情理之中:对方打又打不过,熬又熬不赢,时间越长,劣势越大,欠的债越来越多,处罗可汗除了率众跑路,还能有什么办法?

    西突厥的可汗,将可汗牙帐(王庭)迁移到葱岭以西、河中地区的石国境内,不就是要避开周国的锋芒么?东突厥现在把可汗牙帐北移,也是同样的道理。

    东突厥在如今的周国面前,显得弱小而无力,但实际上东突厥的兵马强盛,面对广袤草原上的大小部落,依旧拥有绝对优势。

    那么,与其在碛南被周国一刀刀割肉、放血,还不如在碛北安家,避避风头,顺便往西面、北面的草原扩张。

    宇文温觉得如果把大碛比作长江,那么对于东突厥来说,碛北类似于江南,而碛南类似于淮南,阴山山脉以南、河套地区类似于淮北、河南。

    如今两国实力悬殊,做个比喻的话,东突厥一如当年南朝势微,陆续丢了河南(朔方草原,也就是内套地区)、淮北(阴山南麓、即外套)。

    现在连淮南(碛南草原)都守不住,就只能放弃长江以北(大碛以南)地区,以长江(大碛)为天险,过自己的小日子。

    中原军队要北伐,首先得穿过茫茫大碛,这是一片广袤的荒漠戈壁,昼夜温差大,缺水,夏季酷热、冬季酷寒,对于后勤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中原军队横跨大碛、抵达碛北草原时,正是最虚弱(相对)的时候,那么东突厥的兵马以逸待劳,决战之中获胜的几率大增。

    宇文温想到这里,看着舆图,喃喃自语:“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

    门下省,政事堂,国务会议正在进行,三高官官和中书省两院学士,以及门下省谏议院的参政、平章们,就几个议题展开讨论。

    出席会议的天子要借此听听各方意见。

    今日最引人注目的议题,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东突厥各部大规模北迁、前往碛北之事,有部分部落,和少数贵族没有走,按照往年惯例,留在碛南草原。

    这件事代表着一个很严重的政治问题:两国关系非正式决裂。

    虽然东突厥方面没有正式表态,也没有什么军事上的敌对行为,但明眼人能够看出来,对方是铁了心和周国分道扬镳。

    这一变化,带来了一个经济上的大问题:东突厥各贵族、部落欠下中原商贾的巨额债务,等同于一笔勾销,还有之前签订的许多贸易契约,也形同废纸。

    如此行为造成的巨大损失,朝廷不能坐视不理。

    主营边贸的瀚海贸易公司,还有以其为首的中原商社及商贾,是最大的利益受损群体,这些群体每年都向朝廷缴纳大量商税,现在出事了,朝廷必须出来主持公道。

    瀚海贸易公司以及边地商贾(豪强)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控诉东突厥可汗的背信行为,列举了己方承受的巨大经济损失,请求朝廷主持公道。

    一番声泪俱下的发言完毕后,一些主张保护边地百姓(商贾)权益的参政,开始提出联署的议案,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东突厥大小可汗、各部落欠下大量债务,如今恶意逃债,是可忍孰不可忍,朝廷应该兴师问罪。

    但是朝廷不能怒而兴兵,仓促间出兵的话恐怕正中对方下怀,若出击的官军落入对方设下的圈套以至大败而归,那就不妙了。

    所以,如今当务之急,是要控制“抵押物”。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欠债的跑了,那么债主有权利没收其名下作为抵押物的田宅,东突厥的可汗们带着各部落跑了,那么,碛南草原,就该归债主所有。

    当然,这片广袤的草原应该归入朝廷治下,成为周国国土,朝廷理所当然拥有国土的“地权”,那么,官军应当尽快行动起来,将碛南草原控制住。

    然后,这片草原的经营权,应该分给因为东突厥逃债而损失严重的债主们,也就是让债主获得“抵押物”。

    寨主们拿到草原的经营权,自然要每年向朝廷缴纳一定赋税的,这种赋税可以是一定数量的牛羊,或者是承担各地驻军的部分军需,以及军需的运输。

    而债主们在草原上经营畜牧业,获得的利润,就能部分弥补债务人逃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等到官军准备完毕后,再兴师问罪,向东突厥的大小可汗、贵族们“索赔”。

    这是初步提议,无论是对于朝廷,还是边地商贾(豪强),都是颇有好处的。

    朝廷可以借此实现对碛南草原的逐步控制,驻军的开支由边地商贾部分承担,而边地商贾经营草原,将草原变成一个个大牧场,产出的牛羊,大量供应内地。

    与此同时,大牧场里蓄养的马匹,可以作为官军的战马,支持官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