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0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并不是,今日是元宵节。

    宇文维乾想到了长安城,想到了今夜的元宵灯会,想到了煤气路灯照亮的夜空,想到了灯火阑珊。

    元宵灯会的场面一定很热闹,不过这里也不差。

    长安城如今已是不夜城,街道各处都亮着煤气灯,这里同样也是不夜城,同样到处也亮着煤气灯。

    就不知那处罗可汗看到这铁山地区变成不夜城后,会有何感想。

    宇文维乾收回思绪,向着前方小车站走去,随员紧紧跟着。

    去年夏秋之际,东突厥的处罗可汗带着国人北迁,迁到碛北草原,没有南下过冬。

    这意味着东突厥各部赖掉了所欠中原商贾巨额债务,并且和周国分道扬镳,随后朝廷做出决定,派兵控制碛南草原,然后将草原的经营权交给瀚海贸易公司。

    与此同时,同意成立私营的瀚海铁路公司,由该公司自行筹款修建草原铁路。

    规划中的北海铁路、东西铁路,本来计划要过许多年才会建设,却因为东突厥的大举北迁,于去年入冬时开工修建。

    作为配套的铁山矿区也开始开采,就近搭建起来的炼铁高炉也于新年开炉,为制轨工场提供铁料以制作铁轨,供应给瀚海铁路公司。

    铁山位于碛南草原上,因产铁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草原上不可多得的易开采铁矿矿区,之前为突厥所控制。

    但是因为炼铁需要大量燃料(木炭),而铁山所在的碛南草原中部地区根本就没有太多像样的森林,要获得木炭,只能去南面数百里外的阴山山脉砍伐山林,才能烧制木炭。

    所以当东突厥丢失了阴山山脉地区的控制权后,本来开采规模就不大的铁山矿区随后沉寂下来。

    后来东突厥和周国开展边贸,瀚海贸易公司暗地里派人在铁山地区勘探多年,惊喜的发现这片地区的铁矿储量丰富,是极其罕见的富矿,预计开采潜力和鄂州大冶铁矿有得一比。

    得了这个勘探结果,瀚海贸易公司如获至宝,奈何朝廷短期内不会和东突厥决裂,所以公司无法开采这块宝地。

    现在好了,东突厥放弃碛南草原,而瀚海贸易公司获得了碛南草原的经营权,于是毫不犹豫调集人力物力在铁山地区开设铁冶,并且同步建设制轨工场,为正在修建的草原铁路提供铁轨。

    计划中的碛南草原东西铁路,是要经过铁山地区的,所以铁山矿区也是铁路建设工地的一部分,东西铁路中段的施工,其西端就在铁山地区。

    宇文维乾来到车站,看着堆积如山的煤炭,看着一列列刚到站的运煤车,很满意。

    按照新式冶炼技术,炼铁当然要用焦炭,否则草原上哪来那么多燃料(木炭)用于炼铁,按照铁山矿区的冶炼需求,就是把南边阴山山脉上的山林都砍光了都不够用。

    见着朔方煤业行会的代表在现场,他让对方过来汇报情况。

    朔方是个地区名词,泛指是汉朔方郡地区,实际上就是如今“内套”地区,包括大量沙漠和草原,及其南境的夏州等地区。

    朔方地区陆续发现了大型煤矿,于是当地豪强纷纷组织人手开矿,产出的煤炭向北(外套丰州绥远、九原)、向东供应黄河中游航运。

    这些煤矿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煤炭行会,是为朔方煤业行会。

    朔方煤业行和瀚海贸易公司、瀚海铁路公司谈妥了一揽子合作协议,为铁山矿区提供焦炭,为草原铁路将来的运营提供大量煤炭。

    今日押运焦炭、煤炭抵达铁山的朔方煤业行会协理、夏州豪强梁师都,毕恭毕敬的向楚王汇报朔方那边的情况。

    “大王请放心,无论风沙再怎么大,朔方铁路的运力绝不会受影响,铁山矿区需要的煤炭和焦炭,一定会得到充分保障。”

    宇文维乾看着这个结实的汉子,问:“梁协理,寡人听说朔方的契胡不老实,有闹事的可能?”

    “大王请放心,这帮契胡早就被官军收拾过了,要是还敢不老实,翻不起浪,一准都要扔到煤矿里挖煤!”

    “不要抓了人老是往煤矿里扔,朔方草原水草丰美,发展畜牧业也是不错的。”宇文维乾说到这里,又问:“你们那边的冷库规模如何了?“

    “回大王,今年库容要翻一倍。”

    “一倍。。。那还行,不过以后朔方铁路全线通车了,一倍还不够。”

    “是,大王说的是。”

    “对了,朔方铁路南线勘探的进展如何了?何时能动工?”

    听得楚王问起朔方铁路南线,梁师都来了精神:“大王,线路已经勘探完毕,今年开始动工,争取尽快和延州通车,然后再往南修,争取早日抵达长安。”

    “那不错,你们的动作要快,届时朔方煤炭往关中销售,那可是不愁卖的,要知道,长安人口越来越多,耗煤量大涨,你们朔方的煤炭不往长安卖,是嫌钱多么?”

    谁都不会嫌钱多,问题是货能运得出去,朔方(夏州)和丰州九原(外套地区)通了铁路,即朔方铁路北线,但和关中只有驿道,不通铁路。

    大量煤炭想卖到长安,就只能走黄河水运。

    这倒是个好办法,毕竟黄河航运本身需要大量煤炭,再走水路运到关中,有多少卖多少,这就让朔方的煤矿矿主日进斗金,靠着卖煤一夜暴富。

    问题是黄河中游地区每年都会冰封三四个月,届时航运中断,所以朔方地区的煤炭,在冬天销量大跌,只能销往河套地区,供这些地方取暖之用。

    现在好了,草原铁路正在修建,一旦通车,朔方的煤炭一年四季都有巨大的销路,但梁师都等朔方地区矿主们,还忘不了关中这个巨大的煤炭销售市场。

    这就需要修建完整的朔方铁路,南端连接长安,北端连接河套九原,现在,朔方铁路北端则延伸到铁山。

    沿线的铁山、九原、夏州、延州、长安,就经度来说,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而朔方铁路的意义重大,直接把关中、河套以及碛南草原连接在一起。

    从关中出发的军队,可以穿过朔方(内套)直达九原(外套)抵达碛南草原,朝廷当然需要这条铁路,但是没钱修。

    朝廷没钱不要紧,朔方地区靠着卖煤发大财的豪强们有钱,也愿意筹钱修这条铁路。

    所以,早几年就修好了朔方铁路北线,跨越朔方沙漠和黄河中游河段,把夏州和丰州九原连接在一起,主要用来运煤:

    朔方地区出产的煤炭,直接运到九原地区黄河边,供应大量火轮船。

    现在朔方铁路向北延伸到铁山地区,向南要慢慢延伸,过延州、进入关中。

    朔方各地的豪强们,就盼着铁路连接长安,届时不仅煤炭、畜牧产品的销路翻个几倍,就连铁路沿线地区也会变得繁荣起来。

    朝廷没钱修,大家就想办法筹钱修,一里一里往长安修。

    宇文维乾见着这几位恨不得拍胸膛保证,保证朔方铁路尽早全线建成通车,他也不多问,毕竟这不是自己的职责。

    他的职责,就是在这里做监工,顺便观察碛南草原形势,提防东突厥的兵马春天大举南下,届时,作为身处前线的宗王,他就会被父亲任命为主帅,就地指挥官军反击。

    宇文维乾看着热火朝天的铁山矿区,又看看远方漆黑的草原,再看向北方。

    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弗设,是启民可汗的儿子,十余年前,启民可汗到晋阳时,带着几个儿子随行,所以当时宇文维乾是见过俟利弗设的。

    现在,这个东突厥大可汗跑到碛北避祸,放弃了碛南草原大部地区,宇文维乾在想,对方若是看到了铁山矿区的开采情景,会不会后悔呢?

    

第六百九十九章 决定() 
“大王,我军游骑跨越大碛,在碛北草原哨探,暂未发现异动。”

    “哨探区域在哪里?”

    “大王请看这边。。。。”

    大帐里,楚王宇文维乾正在和佐官研究敌情,如今是春天,他得提防身处碛北的东突厥派兵大军南下,袭扰碛南草原各处官军堡寨,提防对方袭扰铁路建设工地。

    官军哨骑不畏艰险前往碛北哨探,为后方带回来前线情报,但宇文维乾拿到情报后却不急着下判断。

    父亲教导过他,说哨探是主帅的耳目,却也容易被敌人通过蒙蔽哨探的方式蒙蔽主帅,所以身为主帅,对于哨探带回来的情报,要持怀疑态度。

    不是怀疑哨探说谎,而是要提防哨探被人骗了而不自知,反倒误导自己的判断。

    所以拿到了情报,得多问几个“为什么”。

    哨骑的带队将领就在帐外候着,宇文维乾让其进来,要当面问一些问题。

    来人有三个,当先一人身材彪悍,孔武有力,一看就知道是个骑战好手,却是军校毕业生,多次率骑兵深入草原哨探,立下不少功劳。

    如今是校尉,姓尉迟名融,以字“敬德”行于世。

    宇文维乾听到“尉迟”姓氏,不由得多看对方几眼他是皇后嫡次子,母族就是尉迟氏,奈何是逆贼。

    天下同姓的人很多,姓尉迟不代表对方就是他的母族族亲,况且他的母族早三十年就完蛋了。

    “尉迟校尉,你深入碛北草原,寡人想听听你的经历。”

    尉迟敬德闻言行礼,随后开始介绍自己和部下的哨探经历。

    宇文维乾坐镇岭南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军旅经验,虽然岭南西道地区的作战方式和草原不同,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要摸清敌情,就得派出细作、哨探,探查对方虚实。

    那么,派出去的众多哨探,会带回来大量消息,消息之间可能会相互矛盾,甚至截然相反,主帅要如何判断呢?

    这是一门学问,军校里有相关课程,而宇文维乾虽然没上过军校,但是有父亲的教导,加上在岭南西道镇守多年,磨练出心得,所以现在发问,问得很细。

    尉迟敬德逐一回答,渐渐收起对这藩王的轻视之心。

    他以前觉得这些娇生惯养的藩王,无非是靠着出身好才身居高位,即便是领兵出征,也不过是挂个名号而已,实际军务的处置和作战指挥,都得靠长史和佐官来代劳。

    现在一看,这位楚王感觉有点本事,不是绣花枕头:面上好看,肚子里都是草。

    转念一想,当今天子称帝前征战多年、号称不败,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只要精心栽培,教出来的儿子也不该差到哪里去。

    尉迟敬德的同袍做了补充,宇文维乾看着舆图沉思,片刻后问:“也就是说,东突厥这边,看上去没有异动,但是有可能在别的地方搞小动作?”

    尉迟敬德回答:“回大王,末将认为极有可能。”

    “嗯。。。。那处罗可汗继位没多久,就做出重大决定,带着国人北迁,他总是要有个交代的。。。。”宇文维乾喃喃自语,起身来回走动。

    “他赖账,许多负债累累的部落自然感激涕零,但是,也有些贵族是放债的,是和瀚海公司合作发财的,这些人利益受损,处罗可汗要么把这些人干掉,要么得想办法补偿。。。。”

    “你们探听来的消息,没说处罗可汗大规模清除异己,可想而知。。。。”

    尉迟敬德见着这位走来走去,其实自己想提建议:

    不如主动出击,派出精锐骑兵到碛北草原晃悠,吓唬吓唬对方,让处罗可汗以为周军要北伐,即便之前有了什么鬼主意,之后也得打消念头,专心防着南面。

    尉迟敬德是这么想,却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不知这位楚王的品性如何,万一对方是个争功诿过、毫无担待之人,反倒不妙。

    却见宇文维乾再次坐下,说:“处罗可汗在想什么,我们不可能知道,对方有什么阴谋诡计,我们在这里想破头也想不出来,与其以静制动,不如。。。。”

    “尉迟校尉,寡人若让你带精锐骑兵到碛北草原晃荡,吓唬吓唬他们,让处罗可汗收起心思,一心一意防备南面,你可敢去?”

    立大功的机会来了,尉迟敬德却知道这种行为有个很严重的隐患,若不提前打好铺垫,自己容易倒霉。

    他试探着问:‘大王,这算是擅开边衅么?’

    “擅开边衅?”宇文维乾闻言一愣,看着尉迟敬德,眼神变得精彩起来。

    这校尉看起来粗中有细,不是莽夫啊。。。有意思,有意思。。。。

    宇文维乾如是想,随后笑起来:“你莫要担心,寡人会正式下令,让你去碛北哨探,期间发生的任何事,都是对方寻衅滋事,要是朝廷怪罪下来,寡人自然会给说法。”

    这下轮到尉迟敬德感慨了:这么大胆,或者是有恃无恐?

    楚王的身份,他听人说过,这位是当今皇太子亲弟,皇后的嫡次子,想来得天子偏爱,即便捅出天大的篓子也不会倒霉。

    当然,这不代表楚王闯大祸后平安无事,佐官就能幸免。

    此次出击,万一把处罗可汗搞得恼火,真就率领大军南下,如此一来,“擅开边衅”的罪名可不得了,到时候边地豪商、豪强鼓噪起来,当事人要倒霉。

    这样的风险是存在的,不过尉迟敬德在丰州待了一段时间,发现从事边贸的豪商们不但没有吃里扒外的倾向,反而更像是饥肠辘辘看着东突厥的一群饿狼。

    边地豪强们期盼对东突厥动武、抢地盘的**很强,那些瀚海公司的襄理、掌柜,一个个都不是怕事的主。。。

    所以,他觉得立大功的机会就在眼前,既然这位藩王胆子也大,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

    尉迟敬德当即回答:“末将愿再去碛北,把那里搅个天翻地覆!”

    “甚好。。”宇文维乾点点头,想了想又说:“你是校尉,兵力有限。。。。”

    “带兵少了,啃不了硬骨头,带兵多了,那就不是哨探,而是未经许可故意挑衅,届时枢密院和兵部那边可说不过去。。。”

    宇文维乾来草原当监工,其实还领着多重差遣,预防东突厥南侵就是之一,所以他有便宜行事之权,但是一旦违反制度,惹出来的事要善后总是很麻烦。

    不过他很快想出个办法:“也罢,寡人与你军职差遣,检校夜不收,也是校尉,兵力翻一倍,如何?”

    尉迟敬德闻言大喜,和同袍一起行礼:“谢大王信任,末将等定要将碛北草原折腾得鸡飞狗跳。”

    

第七百章 昼长夜短() 
北风呼啸,将阳光的热量吹走,冰封的世界中,身着兽皮衣的莫成善一手拿着木棍,一手牵着长毛马,和同伴一起带着马队向前方冒起炊烟的聚落走去。

    他们走在雪地里,两旁是冻结成雾凇的树木,而地上的积雪很深,几乎没过膝盖,所以一行人的行进速度很慢。

    现在是上午,太阳早就出来了,但是气温很低,有零下三十多度左右,阳光洒在身上,根本就感受不到温暖。

    他们走出树林,来到一片巨大的蓝色冰原旁,这片冰原望不到边,蓝色冰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远远看去,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

    但是,这蓝宝石并不清澈、光滑,实际上是大面积冰封的湖水,其中冻结了大量气泡,并且层层堆积,形成无数冰凌。

    如今是二月,中原各地已经冰雪消融,但在这里,依旧处于冬季,距离冰雪消融还有一段时间。

    湖畔滩涂,有许多绵羊在缓缓移动,莫成善看着这些羊群,又看看手中光秃秃的木棍,忽然想起在书上看过的“苏武牧羊”故事。

    那是前汉时,汉武帝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

    结果匈奴发生内乱,汉使受牵连,被单于扣留下来,还要求汉使归顺匈奴、臣服单于。

    先是许以高官厚禄,见没效果,便把苏武关入地牢,饥寒交迫。

    苏武不肯叛国,软硬不吃,匈奴单于有感于他的气节,却越发想要这样的硬骨头屈服,于是将苏武流放到北海牧羊,说直到公羊生子,才放他回中原。

    北海苦寒,很难熬得下去,匈奴单于这么做,就是要迫使苏武屈服。

    但苏武没有屈服,就在北海牧羊,苦苦熬下去。

    他的使节,其上牦牛尾全都掉光了,变成光秃秃的杆子,但苏武依旧将其带在身边,一直熬了十九年,终于回到中原。

    莫成善在军中听文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为苏武的气节所折服,觉得这位虽然不是驰骋沙场的武将,但一身骨头比铁都要硬,真是一个好榜样。

    现在,他和同袍身处当年苏武牧羊的北海边,在这极寒之地熬了数年,即便心中再想家,也没有丝毫后悔之意。

    作为“夜不收”,朝廷需要他们深入敌境哨探敌情,这里是碛北以北,北海北端,东突厥汗国的腹地,朝廷之前对这里根本就不熟悉。

    所以需要他们长居于此,摸清楚当地情况。

    莫成善看着一片蓝冰,暗暗下了决心:等到将来,铁路修到北海畔,我要带着儿子来这里钓鱼!

    他见着聚落处许多男女欢呼着向这边跑来,和同伴一起牵着马快步上前,开始和这个骨利干部落做交易。

    北海地区,生活着大量游牧部落,各有各的姓氏,不过外人统称其为“骨利干”或“骨利”。

    北海西面辽阔地区有“坚昆国”,据说是当年汉将李陵投降匈奴后管辖的地方,坚昆(或称鬲昆)之名,汉书上就有记载。

    坚昆国南部(北海西南)则有“回纥”,连同其他一些部族,以前被中原视作“高车”族属。

    “高车”实际上是一种代称,因为草原上的部族逐水草而居,所以经常迁移,迁移的时候将毡帐等家什放在马车上带着走,而有的部族擅长制作具有高大轮子的高轮车,所以被人称为“高车”。

    莫成善经过培训,知道“高车”一词指代的族属,大概是典籍上所称“狄历”、“丁零”、“敕勒”(元魏时)、“铁勒”(如今)等,都是中原根据其读音拟定的名字。

    所以,在北海以南的碛北草原地区,生活的部落大多可以归属于“铁勒诸部”,语言有些相通,类似于突厥语,又有些细微的不同。

    北海地区生活的骨利干各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