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湖泊多那么水产也多,粮食不够吃就用莲藕、菱角来顶,生火烧饭做菜需要柴禾那就组织士兵上山砍柴,反正调回来的兵不能闲着。

    河堤毁了就再组织人力去修补,要是缺石料就派人去采石,反正不参加劳动就没得饭吃自己看着办,数千陈军俘虏总不能留在牢里发霉。

    正所谓以工代赈,距离断粮还有数月时间足够调动人手做事了,还有战船在可以组织人去捞鱼捞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实在不行养猪场那数千猪仔也拉出来宰。

    宇文温回忆着所知的现代知识,将能想起来的对策全部写了出来,不久之后一张白纸写得满满当当,他小心翼翼提起纸,将墨迹吹干随后折叠起来收好。

    坚定了东山再起的决心,外边那淅沥沥的大雨看起来也没那么烦人了,就在宇文温准备小憩一会之际听得张鱼帐外禀报:“郎主,周使君有要事相商。”(。)

第六十五章 河堤() 
大雨连绵三台河上水流湍急,一座石桥横跨两岸沟通南北,巴州别驾许绍冒雨站在石桥上查看水情,他看着脚下那又比上午高了一些的水位忧心忡忡。

    “石桥有没有问题?”许绍问道,这座石桥是年初新建的要比原来那破旧的木桥耐用,不但桥面够宽也够结实,即便是沉甸甸的马车走上去都不会让人担心塌陷。

    “别驾请放心,我等这几日都认真检查桥面、桥墩,没有发现开缝等异常情况。”一名身着戎服的男子回答道,他们是护桥的士兵驻扎在石桥南侧的营寨里,每日必做的事情就是检查、维护石桥。

    “多用心些,石桥耗资不少,是西阳百姓往来南北的唯一通道绝不容有失!”

    “是!”诸位守桥士兵郑重行了个礼,这座石桥是由州衙出面动员各处大户捐资,又组织人力物力修起来的,因为石料充足人手不缺,加上什么‘水泥’的投入使用,修筑速度很快半年就完工。

    许绍点点头随即领着随从走下石桥拐上河堤,今日他冒雨来到三台河边可不是光是看桥,新修筑的南岸河堤才是重中之重,自从雨季后许绍就睡不好觉。

    修筑河堤征发百姓服力役,连带着战俘还有士兵总共数万人并且耗资无数,许绍作为负责人领着吏员也是呕心沥血日夜操劳,要是河堤有什么三长两短,因为承受不了大水溃堤那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此次暴雨导致三台河水位暴涨,河堤此前已经安然无恙的渡过数次大水,但是此次却和先前不同,沿堤值守的吏员数次告警说发现险情,州衙紧急调动充作劳力的战俘去抢险才堪堪补住。

    “也不知道这次熬不熬得过去。。。”许绍站在河堤上看着北岸喃喃自语,如今的三台河北岸地界已经化作一片汪洋,河水暴涨漫过河岸,连同北岸上外溢的湖水已经将地面淹没,按照刺史宇文温的话来说是启动了‘看海模式’。

    “别驾,有北岸作为泄洪之地想来南岸河堤能够保住,我等驻扎堤上日夜巡查,一旦发现险情立刻组织人手抢险,如此一来定然能够熬过去的。”有吏员说道。

    “希望如此,否则南岸就不妙了。”许绍回头看着西阳城方向说道,西阳城东北郊有两个大湖,历年雨季只要雨量大就必然暴涨,不但周围农田遭殃甚至会危及州城。

    今年雨季一开始这两处湖泊的水位就没低过,幸亏挖了新渠道将两处湖泊沟通,又疏浚、拓宽了原有的排水沟渠,将湖水引至三台河下游河段从巴水泄水,这样一来常年为患的湖水今年老实许多。

    然而关键还在三台河南岸河堤,只要有一处河堤破口,那么汹涌而入的大水会冲进南岸汇入湖泊,到时湖水水位猛涨根本就疏通不了定然发大水,西阳城外大片农田里的庄稼若是被冲毁搞不好今年就真的绝收了。

    半年时间修筑了数十里的河堤,若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但如今却是‘事出有因’,因为修的只有半边河堤所以工程量少了一半,这就是‘祸水北引’的方针。

    三台河从西阳郡北部长江边起源,向南偏东方向的西阳城流淌,在西阳城东折向东面最后汇入巴水入长江,西阳城以及大部分已开垦的农田在三台河南岸,所以刺史宇文温决定先保南岸。

    既然顶头上司愿意承担责任和骂名,那么筑堤方案也很快定下:在南岸筑堤,河堤不需要太高只要明显高过北岸就行,一到雨季有了南岸河堤的存在,可以让北岸成为‘泄洪区’。

    有了这个方案工程量自然少了些,加上不断增加充当劳力的陈军俘虏终于顺利将河堤完成,只要平安顶过今年雨季,入冬后再修筑北岸河堤那么三台河防就算是完整了。

    作为‘祸水北引’的补偿,州衙已经作出决定免掉北岸农户今年的租调,视情况决定明年的租调是否也免除,若是能顺利修起北岸河堤再开荒,那巴州的农田面积又可以扩大。

    前提是南岸河堤今年能扛过大水,因为三台河走势的缘故南岸河堤反倒要承担河水冲刷,尤其是河道转向东的那个弯道处河堤更是首当其冲,而许绍正走在这段河堤上。

    前方不远处河堤边是一座营寨其中驻扎着护堤人员,值守的州衙吏员也在这里住宿,这样的营寨在三台河河堤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守堤州衙已经全力以赴了。

    一名同样带着斗笠身着蓑衣的男子站在堤上,和身边数人一起在大堤上忙碌着,见着许绍一行过来赶紧上前行礼,他已经在河堤上住了半月,许绍每次过来巡堤时都看见其督促青壮查堤的身影。

    “情况如何?”许绍问道,这段河堤是高危地段,已经在前几次三台河大水中出现垮塌的情况,有鉴于此驻守的护堤人员也比别处多了两倍,用于加强堤坝的物质也多上许多。

    “别驾,形势严峻,昨晚又垮了一些不过已经打上木桩投放土袋堵住,若是能熬过这几日就没事了。”

    “辛苦了,大家都辛苦了。”许绍拍拍对方的肩膀,围在面前的人们闻言笑了笑,他们是辛苦可面前这位年轻的别驾也同样辛苦,每日都能见其领人巡视河堤。

    许绍正要说些什么鼓舞士气的话,忽然河堤上传来凄厉的嚎叫声,当众人听得是有人在喊“溃堤了”之后心中一凛,拔腿就向那里跑去。

    只见河堤临水一处开始垮塌,外层的竹笼石墙已经没了踪影,夯得十分结实的夯土坝体直接暴露在外,此处正好是河流拐弯处的外弯,故而坝体承受着河水的不停冲刷。

    连绵的雨水早已浸湿了夯土,如今护在外层的石墙已垮塌,夯土坝体哪里承受的起水流的冲刷,一股股浑浊的泥浆水将三台河面染成黄色,河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被河水侵蚀开始垮塌。

    “要溃堤了,快堵上!”叫喊声连带着锣声响起,营寨里冲出许多人来,他们有的手上拿着铲子、木槌、木桩等工具,有的则是提着竹笼而有的背着鼓囊囊的布袋。

    “把竹笼串好赶紧扔下去!”

    “你们几个,绑好绳子准备下去打木桩,其他人准备投竹笼、沙袋!”吏员们大声叫嚷着,各自分工指挥着抢险。

    竹笼里装着沉甸甸的石块,布袋里是早就装好的泥土,这些都是用来填埋河堤垮塌处所需的材料,原本修堤时据说要用那神奇的水泥做成石堤,奈何产量太少而石头急切间也不足只能是夯土坝体,如此一来出现溃堤只能用这些东西来应急。

    原本计划全部用河沙布袋也就是沙袋,但是制作布袋要消耗许多布所以数量不足,因为筑堤时也是用竹笼石块加木桩、夯土,所以守堤人员便准备了的竹笼石块备用。

    数串竹笼连着里面沉甸甸的石块被投到河堤坍塌处,当务之急就是要制止夯土坝体垮塌,投过一轮之后数名青壮手拿大锤、扛着木桩滑下堤边来到坍塌处打桩,他们腰间缠着麻绳另一头则由岸上同伴扯着。

    他们在齐腰深的泥水里两人一组开始打木桩,不顾湍急的河水冲刷一人扶桩一人奋力打桩,待得一排木桩初具规模其他人正要投放沙袋、竹笼之际,忽然一声轰鸣响起。

    河堤崩塌之处现出一个漩涡,浑浊的河水打着转涌入坝上突然出现的洞窟,巨大的冲力力将打桩的青壮向着那洞窟吸去。

    “管涌了!!”“快投沙袋、快投竹笼堵口!”“拉紧绳子不要让水给吸进去!!”

    坝上的人们见着管涌险情出现脸色大变,他们赶紧将备好的沙袋、竹笼一股脑向着漩涡处投放,先扔进去的沙袋被水流卷着消失在漩涡里,片刻后从坝体另一边冲出来,还好盛有石块的竹笼几个捆在一起,扔下去后没被水卷走。

    打桩的青壮奋力抱着木桩,岸上的人则是拼了命扯着麻绳,幸亏他们腰间绑着麻绳作为安全绳,否则被卷进漩涡可就没有活路,饶是如此那些青壮依旧是被水流冲得狼狈不堪。

    “扯上来,赶紧把他们扯上来!”

    此起彼伏的喊声响起,有的是在救人有的是在堵漏,锣声如同爆竹声般连绵响起,更多的人从营寨里跑出来手中拿着一切可以堵漏的东西。

    “啊!”一声大叫响起,在堤坝上拉着麻绳的一个人忽然滑倒,这一倒连带着身后数人倒地,变故突起让绳子另一头刚从管涌处爬上来的青壮滑了回去。

    绑在其腰上的麻绳如同长蛇般‘游’走,眼见着那人要被卷入漩涡中,忽然一人冲上前扯住麻绳奋力拉扯着,众人看去却是别驾许绍。

    奈何漩涡吸力太大,卷着那青壮往里走连着许绍也被拖着向前,唬得魂飞魄散的吏员以及随从扑了上来,有人连滚带爬的抱住许绍的腰,有的则是抓住绳子奋力向后拉。

    “用力,用力拉!!”

    众人齐心协力将那青壮从鬼门关里扯了回来,又有人指挥赶上来的人将沙袋和竹笼往管涌处投放,亏得应对及时准备充分将刚刚出现的管涌堵住。

    “把另一头扒开,打上两排木桩中间插木板!”

    “你们几个去别处巡视,带着锣去有险情马上敲!”

    “愣着做什么,拿衣服给别驾披上,晚了就着凉了!”

    “赶紧去烧姜汤啊!”

    吏员们值守河堤许久经验丰富,忙而不乱的安排着各项工作,一身泥泞的许绍在随从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其中一名中年人取下自己的斗笠给他戴上。

    许绍刚才救人什么都没顾上,忙乱中斗笠已不知去向,见着中年人要让出斗笠便抬手制止:“无妨,淋些雨罢了。”

    “少郎主若是着凉了可不妙。。。”中年人硬是将斗笠戴到许绍头上,他是许绍家中派来的仆人,差点被方才那一幕吓得心都跳出来,从岳州过来时郎主就吩咐一定要盯紧了,结果差点就出事。

    几个光头男子走到许绍面前,其中一个便是方才差点被卷进漩涡的人,幸亏许绍眼疾手快扯住绳子将其救下,他见着许绍道了声谢就要下跪却被对方搀住。

    “这是做什么,大家守堤辛苦应当是本官道谢才是。”许绍诚恳的说道,对面几个下去打桩的青壮光着头,这就说明是之前被俘虏的陈军,方才他急着抢险倒没想起这一茬。

    “我们,我们。。。”光头青壮有些哽咽,许绍拍拍他的肩膀随即环视在场众人说道:“守堤就是打仗河堤就是防线而站在堤上了就是将士,无论是官、是民还是其他人都是同袍手足,同袍之间是不会见死不救的!”

    见着大家都是默默的点点头,他说道:“这条河堤是大伙辛苦了许久才修起来的不容有失,河堤要是垮了让大水冲了庄稼那么今年的收成就完了,出现溃堤大家一定要堵住,若堵不住本官先砍了你们自己再跳进去堵!”

    “白忙一年会如何?只能去喝西北风!谁想一家老小去喝西北风么?想不想!!”

    “不想!”众人高声喊道,连同光头青壮都是紧握拳头,这条河堤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不说别的就是在场之人都出了许多力,三台河南岸的河堤凝聚了无数人的汗水和心血。

    这可不是偷工减料修起来糊弄人的玩意,无论是打桩、砌石还是夯土都是实打实的用心,若按往年的雨量根本就不会出现险情,此次下的暴雨多年罕见但只要能熬过去那就没问题了。

    “大家再坚持几日就是雨过天晴,等到州衙筹集到更多的石料这河堤就固若金汤了!”

    折腾了一番终于化险为夷又鼓舞了士气,许绍看着河堤心中稍定,方才那管涌险情让他热血冲上心头,真的就想跳进去堵,别人也许不清楚但他清楚得很这条河堤意味着什么。

    巴州地少人稀,因为湖泊多导致雨季洪水泛滥,要想吸引人来定居就得有田,要想有田就得开荒,可要开荒就得兴修水利否则一到雨季全部完蛋。

    要修水利就得有人,要想短时间内迅速修好水利需要的人,一来二去结果又回到起点,这是个死循环所以刺史宇文温要剑走偏锋破局。

    扩军备战,预支州库的粮食养兵然后去江南抢人抢粮,带回来的无论是俘虏还是百姓全部组织起来修水利,平白多出来的这数万人要吃饭,那就用州库存粮和抢来的粮食养活,也就是预支粮食。

    修水利还有这条河堤连同对陈作战消耗巨大,林林总总加起来耗费的钱粮已经让巴州到了极限,州库的存粮只能撑到年底,如果河堤破口让西阳郡今年的庄稼歉收甚至绝收,那巴州就撑不到明年秋天,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

    当然可以找别州调粮但巴州也破产了,借来的粮食要还,当年的租调还得上交,再要调集人手兴修水利已经没有办法筹集到这么多的钱粮,巴州依旧是一个户数不到两万的小州,再也养不起那么多兵。

    没有兵那么雄心壮志也就化作泡影,宇文温维持住脆弱的收支平衡殚精竭虑,还急得到处找项目‘创收’,留守的许绍和郝吴伯也是提心吊胆,就怕爆发水患导致绝收。

    关键就在河堤能不能挺住,挺住了就能保证秋天有好收成,秋粮入库那这一关就算是过去了。

    “无论如何,这条防线我都会守住。”许绍看着东面天空喃喃自语,“使君,前线就看你的了。”(。)

第六十六章 沟渠() 
西阳城东郊外,治中郝吴伯领着下属冒雨巡视沟渠,连日的暴雨让城外湖泊水位暴涨,连带着周边农田里落下的雨水一起造成了巨大的排水压力。

    城外有两处大湖,城北有一处而城东郊外二十多里又有一处名叫沙湖,西阳百姓对这两处湖十分熟悉,每到雨季湖水溢出淹没周围农田,治理湖患曾修有沟渠沟通湖泊,这些沟渠将湖水汇集最后向东引入三台河排入巴水。

    然而这些不知多少年前修筑的沟渠淤塞严重,兼之战乱破坏年久失修已经丧失了调剂湖水的能力,今年年初巴州州衙组织人力物力修葺水利,也连带着将这些沟渠清淤、深挖拓宽。

    “治中,沟渠下游三台河水暴涨,似乎是要倒灌了。”一名吏员急匆匆的跑来汇报,郝吴伯闻言向东面看去,不远处就是排水渠入三台河的堰闸。

    “过去看”郝吴伯说完向着前方快步前进,虽然穿着草鞋但地面湿滑所以无法奔跑,一行人来到河堤上查看水情,发现排水渠入河处的情况果然有了变化。

    三台河水在奔腾向东南之际也开始向排水渠内倒灌,渠内原本也是向东奔流的湖水水位开始明显上涨,郝吴伯见状没再犹豫下令准备关闸。

    “发信,先让江北沟渠开闸!”

    一名青壮闻言吹起角,随后南侧也接连响起低沉而有力的角声,一声声角如同接力般向江边传去,片刻之后又有一阵角从南面江边向北传过来。

    “关闸!”

    随着郝吴伯一声令下,守在堰闸处的青壮扳动绞盘开始关闸,水闸分三道而每道有五扇闸门,闸门为木板兼以铁条制成,为保险起见特地设置了三道堰闸。

    堰闸关闭而沟渠里的水位开始向上涌,在上涨了一段距离后随即回落,郝吴伯看着这一情况总算是松了口气,他走上河堤看着北岸一片汪洋哑然无语,堤外三台河水已经没过排水渠出水口。

    今年修筑排水渠时出水口是高过三台河河面的,雨季之后接也经历了连数次连绵阴雨,当时三台河水即便上涨可水位依旧没有与出水口持平。

    “这场雨可真够大的,幸亏排水渠和三台河堤完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有吏员感叹道,江南多雨故而雨季是大家都对连日降雨习以为常,可最近这下了数日的大雨就罕见许多。

    “按着这样的雨量来看,长江会发大水么?”郝吴伯问道,他虽然是上司但是关于治水的经验很少,这些吏员是巴州本地人,常年生活在江边相对他来说肯定经验丰富。

    “难说,若只是这一带下大雨倒不怕,就怕上游也是大雨连绵就糟了,若是大江水位暴涨那就全完了。”

    排水渠的出口有两处,一处是东面排入三台河而另一处是向南直抵江边,上涨的湖水先是向三台河排放,若是出现刚才的情况便改向长江出水。

    此次大雨三台河水暴涨有多处南岸河堤出现险情,郝吴伯就担心长江也发大水,西阳城的地势大约是西高东低,所以湖水向东面三台河排放是首选。

    往南侧江边的沟渠只是大致完成,因为沟渠两侧还未夯实之故若是浸泡容易垮塌,只是如今情况危急也顾不了那么多,只要能保证排水通畅那么秋收后农闲时再补也划得来。

    众人看着三台河北岸一片汪洋都是百感交集,保南岸也只能牺牲北岸泄洪,多亏州衙今年集中人力物力修葺水利,若是按照之前的状况恐怕今年的庄稼要大面积歉收。

    户数只有万余的巴州人口也就六、七万,按照往常的情况来看治理水患就得修水利施舍,但组织百姓起来服力役只有数月时间是不够的,这次州衙可是组织了包括陈军俘虏在内数万人一齐上阵。

    再加上粮食供应得力又舍得投钱才算勉强完成,若不是这样否则哪里能赶在雨季到来时完工。

    “诸位值守堰闸辛苦了,待得捱过雨季使君自有奖励。”郝吴伯看着堤上一个木板房说到,这是值守人员过夜的地方,如同河堤其他地段的房子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