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周军战阵,后方丘陵为中军大帐,宇文温和其他将士一样正在吃午饭,当然吃的是便携军粮――肉松炊饼,外带温热的开水。
开水从哪里来?煮呗!
我擦,都已经列阵了,敌军就在面前,你跟我说点火烧水?
便携式炊事小推车,备有柴火随时点火烧水热炊饼,不服?
还是不服,你从哪里弄来水的!
随军水车若干,装有足够全军喝两天的水,省着喝能喝三天,你服不服!
宇文温吃饱喝足,擦了擦手,看见陈五弟等将领已经准备妥当,随即站起身问道:“大家都吃过了?”
“吃过了,现在已过了半小时,剧烈运动不会肚子痛。”
“隋军那边呢?”
“按照观察哨观察,对方士兵已经分批进食。”
“卫王杨爽,果然是和突厥玩过命的将领,可惜,他可能连敌军主帅是谁都搞不清楚。”
宇文温用千里镜观察敌情,隋军大约距离己方一千步距离,应该是防备大弩远射,不过他不打算用大弩。
隋军军阵气势十足,看得出领兵的卫王杨爽是个知兵之人,宇文温觉得这种大场面很适合用黑尔火箭来一千发打个招呼,不过存货都被父兄带走,他只能看着办了。
“准备好了么?”
“回禀国公,一切准备就绪。”
“很好,开始吧。”
声响起,周军大阵开始骚动,原本盘腿坐在地上的士兵们,纷纷站了起来,开始检查身上的铠甲和武器,中军所在丘陵前,许多张拖曳式三弓床弩开始上弦。
上弦用的是滑轮组上弦器,省时省力,放在弩槽上的不是长枪般的巨箭而是石灰弹,如今挂着轻微北风,周军处于下风向,按照选定的战术来说,却是使用石灰弹的好时机。
第二遍声响起,无数放在地方面的两丈长枪被士兵们竖起,密集如林,长枪兵们将御寒的披风取下,露出身上所穿西阳铠。
得益于大冶监的铁产量,周军的被甲率大增,西阳铠是札甲形制,甲叶为水力锻锤冷锻,比一般甲叶防护力强,士兵穿着西阳铠和带护脖的铁兜鍪,从头到膝盖只有双眼没有防护。
冬日的阳光洒下,被锃亮的甲叶映出点点光芒,周军大阵瞬间化作钢铁森林,一张黑底白纹虎头大旗升起,那是邾国公宇文温所属虎林军的旗帜。
第三遍声响起,士兵们确认各自所属阵型排列无误,中军传令兵将主帅的命令传达各方阵将领,双方当面确认无误。
黄州总管宇文温,本该坐镇黄州为山南看守东大门,如今率领战兵倾巢而出,来到山南荆州东北地区作战,并不是违令,或者擅自行动。
朝廷给山南周军的任务,是攻打武关牵制长安方向隋军,为朝廷大军攻打洛阳做策应,而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亮的决定,是倾尽全力强攻长安。
宇文亮父子三人,精心准备了六年,如今要宇文氏的命运做最后一搏。
成,局势逆转,不成,就此消亡!(。)……器!!!11
第八十三章 意外()
连绵的鼓声响起,周军大阵开始向着隋军移动,长枪如林,阵中虎头旗飘扬,眼前一幕隋军主帅、卫王杨爽有些意外。
“长枪阵,虎头旗,竟然是宇文温!”
“这厮黄州守门,跑来这里作甚么!”
中军一片惊讶之声,先前诸将一致判断对面的周军主帅是襄州总管宇文明,未曾想来的却是不可能来的黄州总管宇文温。
大军南下,自然要对山南周军的情况作一番了解,而宇文温的虎林军比较特别,以长枪结阵为作战方式,这已经有了教训,自然让人有些印象。
话说回来陛下似乎对宇文温很啊,提到此人似乎情绪有些激动,也不知道所谓何故。
诸将先是闪过这个念头,然后思绪转到宇文温这边来,愈发的觉得不可理解:黄州治所距离荆州上宛将近千里,你领兵跑来这里,就不怕陈军攻打黄州救援不及么?
长孙览惊疑不定的看向卫王杨爽,杨爽被对方看得有些不自在,低声说道:“陛下可没说陈国同周国媾和!”
“莫非陈国那边最近有异状,所以宇文温敢抽调兵力北上?”
长孙览说出了看法,“无论如何,眼下还是先打胜再说。”
杨爽脑海里飞快闪过各种,宇文温的虎林军以长枪阵为作战方式,据说防御十分森严,近战极难破阵,五年前在两河口大战中,宇文温就是领着长枪兵列阵在乱军之中强行推进。
鼓声中,周军方阵摆开阵势向着隋军方向*近,对方主动求战杨爽有了主意,他和长孙览商量片刻,开始下令迎战。
中军后撤让出大土丘,给前方后移的步阵让出位置,尤其是阵前的弓箭手,悉数撤上土丘,两翼的骑兵开始向左右散开。
防备大弩的楯车前移,在军阵前组成盾墙,士兵手持武器在楯车后严阵以待,刀牌手和长矛手护住两翼,就等着周军撞上来。
隋军训练有素,临敌变阵没有多少混乱,当周军*近到四百步距离时已经变阵完毕,中军位于大阵之后,两翼骑兵左右突出,呈现包抄之势,是为鹤翼阵的变种。
周军的骑兵不见踪影,也许是躲在哪里伺机而动,既然敢只用步阵推进,那么隋军也不客气,两翼骑兵就等着包抄,隔断其与后方本阵的联系。
加上中军之后备战的另一股骑兵,隋军将领不觉得周军有机会“以步制骑”。
周军本阵响起角声,长枪方阵忽然变换方向,从中间裂开向两翼分流出身后紧随的所谓大弩——拖曳式三弓床弩,分成左右翼的长枪阵没有停留加度向前进军。
突如其来的变化隋军阵后土丘上的大弩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很快便按照主帅的命令向着长枪阵瞄准,就在这时长枪阵忽然动了。
原本呈现一个个方块的阵型,分成纵队向前快步前进,看样子是分散开来避免被大弩攒S,可是周军在没有骑兵策应的情况下,在隋军面前连续变阵,置侧翼的敌军骑兵不顾,已经是露出巨大破绽。
杨爽立刻下令左右翼骑兵出动,向着周军中间的大弩阵地进攻,那里有弓弩兵,但挡不住骑兵冲锋。
他不想浪费兵力往周军长枪阵撞,而是直击竟然没有长枪或者长矛掩护的大弩。
呼啸声起,双方大弩开始发S,隋军大弩S出的箭矢没有对阵型松散的周军造成太大伤亡,而周军大弩S出的奇怪物体直接砸在隋军阵中,激起一阵阵白雾。
口鼻传来辛辣的感觉,被白雾笼罩的隋军将士觉得每呼吸一口气就难受得厉害,甚至眼睛也有些灼热感觉,不由得用手去搓,结果越搓越难受。
“是石灰!”
杨爽很快便想到了清河郡公杨素所说的情况,那年在两河口的大战,宇文温便使用了这种玩意,不过随后数年里,山南周军却没再见用这种武器。
莫非只有宇文温才用这种龌龊的战法?旁门左道!
石灰好弄,可要是弄成杨素所说的那种效果,军器监却没人能弄出来,不过杨爽并意,他认为用这种旁门左道的玩意,只能证明宇文温战斗力不足。
凭着长枪阵就敢*上来,你是没有骑兵,还是骑兵不够,亦或是信心太足认为这样就能赢了?
和陈军打仗打多了,是不是以为我军同样是废物?!
隋军骑兵呼啸而来,向着没有长枪和长矛护卫的周军大弩冲去,对方有弓弩手护着,但这不是问题,最大的威胁是外围还有一层绳状物,把大弩阵地围了一圈,那应该就是绊马索。
这才像话,隋军不认为周军敢如此做却没有防备,但这些绊马索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冲在最前面的两排骑兵,就是要用生命为身后同袍排障。
破空之声响起,周军弓弩手发S箭矢,就在箭矢S出的一瞬间,弩兵的上半身微微后仰,看起来似乎是因为后坐力太强所至。
最强不过撅张弩,能有多强?
上仪同郭衍如是想,他率领隋军左翼骑兵包抄周军滞后的中部大弩,骑兵都是身着重甲不惧箭矢,战马的头部和前胸也有当胸当额,中上几箭根本不会就此失去冲锋的能力。
噗嗤声起,他只见前排骑兵身体猛地后仰,随后跌落马下,而有的战马直接半边脖子爆裂开来,随即哀鸣着扑倒在地。
“S马箭!”
郭衍用过S马箭,那是箭头如同扁平树叶或平头小铁铲般的特殊箭矢,一旦S中马,直接切出一个大口子。
可这又能如何?我们可是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精兵!
马速加快,前冲,马槊提起,对准那些周军弓弩手,郭衍对这种场面再熟悉不过,只要前排骑兵舍命冲破绊马索,那么。。。
外围的绊马索怎么是一圈一圈的,如同蛇般横贯地面,为何如此奇怪?
鼓声响起,周军本阵开始向前移动,却无法接应上暴露的大弩和弓弩兵,隋军骑兵很快便冲入那奇怪的绊马索,随后激起一片血雨。
第一排骑兵被绊倒,然而绊马索还在,第二排、第三排骑兵冲了上来,依旧被绊倒,人马累计百余斤的重量,依旧冲不断这些绊马索。
坠马的郭衍没有断手断脚,这种情况他遇见多了,所以战马绊倒那一瞬间他抱头蜷体滚落地面,忍着疼痛拔出佩刀,正要前冲却被又道绊马索挂住了。
不对,这不是长常见的绊马索,竟然是铁线圈成的,上面绞着着无数铁刺,接地一侧大约每隔三四步远就被门形大铁钉牢牢钉着。
身着铠甲的郭衍想要前冲,却被这些奇怪的东西缠着无法前进,将近到人腰部左右的高度,根本无法逾越,挥刀去砍,这么凌空砍哪里砍得断。
而在他面前,这样的铁丝网还有至少三道。
难怪周军敢如此,这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中陷阱了!
人仰马翻,冲锋的隋军骑兵悉数栽倒,这些奇怪绊马索的坚韧程度处于意料之外,进退不得的郭衍,愣愣的看着前方身着铠甲的周军弩手上弦,那弩有些奇怪,弩身一侧竟然有个摇把。
弩兵弯腰踩着弩身前端的踏环,随着左手摇动摇把,弩臂慢慢弯曲最后上好弦,然后对方直起身开始放箭矢。
久经战阵的郭衍已经无法形容此时自己的心情:竟然用绞盘来上弦,这种弩的拉力要有多强啊!
弩兵准备完毕,却没有立刻放箭,在一旁队将的指挥下,前排弩兵同时抬起了弩对准前方。
“第一排,预备,S!”
破空之声响起,箭矢飞出的那一瞬间,弩兵上半身微微后仰,郭衍只觉许多箭矢从左右飞过,而视线面前出现一个黑点。
噗嗤一声,一只弩箭S中郭衍的面门,他的脑袋猛地后仰接着倒地,一身武艺根本未得施展便被S死。
勇敢的隋军骑兵,全部被拦在蛇形铁丝网面前,悉数被周军弓弩手S杀,无一幸存。
周军本阵,宇文温用千里镜观察着战况,铁丝网的表现不错,这可是他所剩不多的老底,凑够今日所用的量,几乎攒了两年。
‘要是有加特林机枪。。。太凶残了,要是有火枪三段S,那就齐活了,除非有火炮助攻,否则骑兵绝无可能冲破铁丝网!’
宇文温如是想,只是有些心痛,隋军骑兵这么一冲,也不知有多少铁丝网被冲断。
‘好是好,就是太贵了,铁产量不够,攒了许久才攒了这些。。。’
如果不是纸皮版山寨黑尔火箭都被调走,宇文温其实可以不用把铁丝网这老底拿出来,奈何事分轻重缓急,若不拿出来的话,被隋军骑兵一冲那么将士们怕是不好受。
别将陈五弟同样用千里镜观察着战场,蛇形铁丝网的厉害,他和虎林军将士可都是见识过的,只要布置得当,骑兵根本无法冲过。
那可都是大冶精铁拉成的铁线,三股细的绞成一根粗的,又在上面绞了无数铁刺,刀砍都不一定砍得断,更别说战场上怎会有那么多时间给你砍!
“国公,本阵是否要压上去?”
“不用,先看看对方的斤两再说,如果隋军步阵连虎林军的第一击都扛不住。。。呵呵。”(。)!,!!
第八十四章 战锋()
箭如雨下,站在大土丘的隋军弓弩手,惬意的向接近的周军S箭矢,对方没有弓箭手掩护,就这么挺着长枪向前移动,对于弓箭手来说,就是个活靶子。
临阵不过三矢,那是指对付敌军骑兵,对付移动速度没有马快的步兵,能S的箭会更多,隋军弓箭手居高临下,S起来更加从容不迫,甚至可以稍微精确瞄准。
S脸还是S躯干,都可以选,然而S出去的箭,杀伤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差。
S脸,周军士兵也不躲避,只是略微低头,直接用兜鍪接下一箭;S躯干,许多周兵被S得如同刺猬,却如同没事般前进。
是对方狂妄自大么?不是,隋军弓弩手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对方身上的铠甲很坚固,弩还好些,在五六十步距离上,羽箭甚至被周兵身上的铠甲弹开。
对方不用楯车,不用大盾,只是前面一排刀牌手有藤牌护着,其余人就是冒着箭雨前进,零星有人中箭倒地,但阵型却丝毫不乱。
隋军大弩S出的巨箭,对周军造成了些许伤害,但对方即便面临大弩的S击,也不躲不闪,阵型根本没乱,也没人喧哗,只是不停地前进。
周军队伍前端,负责破阵的战锋队承受着箭雨,他们人人身穿两重铠,外层西阳铠,内有环锁铠,全身除了眼睛全被护得严严实实,多年的苦练让他们即便身着重铠也活动自如。
手中拿着的武器有流星锤,这是一个用铁链连接着木柄的带刺铁球,专门对付躲在大盾后的敌人,可以隔着大盾直接攻击后面的人。
其余还有破盾的斧头和斧戟,以双手武器居多,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拿不了藤牌,只能凭着身上铠甲抵御敌军箭矢,各个身中十余箭如同刺猬。
有人被S中眼睛倒下,但其他人前进,不发一言,双眼充满杀意。
杨爽见状悚然,周军比他所想的还要训练有素,装备如此精良,表现已经超过一般军队,而己方骑兵冲击周军大弩阵地失败,呼啸而来的石灰弹在隋军阵中激起无数白雾,情况有些不妙了。
“薛国公!孤亲率骑兵伺机突阵,步军大阵就劳烦薛国公指挥了!”
“卫王保重!”
长孙览也看出周军来者不善,他久经战阵,作为大军主帅打过许多恶仗,指挥区区万人没有问题,杨爽精于骑兵,两人正好步骑配合。
亲兵牵来战马,杨爽策马前往阵后去召集备战的骑兵,还没走多远,阵前传来如潮的呼喊声“破阵!”,那是周军的声音。
杨爽只道周军故弄玄虚,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双方大军刚一接触,隋军步阵右翼便被周军撕开了。
虎林军的战锋队,面对一大片长矛、刀牌奋力突击,一举撞入隋军右翼防线。
他们拿的是双饷,双倍抚恤,任务就是用生命突阵,严阵以待的隋军士兵,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土J瓦狗。
凭着身上铠甲,如同扑火飞蛾般撞了进去,每倒下一个周军战锋,就有两个或三个隋军毙命,战锋队伤亡过半,为随后而至的长枪兵撕开了口子。
日练夜练月练年年练,虎林军的长枪突刺已经练得娴熟无比,长枪兵身着铠甲平端长枪却依旧可以快步冲刺,只是出现些许裂口的隋军右翼步阵,被他们随后突入撕裂。
两丈长枪,枪杆粗如J蛋,冲刺的力量传递到枪尖,轻而易举的突破隋兵的藤牌以及裲裆铠,刺穿第一个人后前进,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当长枪再也刺不动时,前排长枪兵没有收枪,因为这不现实,他们拔出佩刀,一如战锋队的同袍般撞入隋军阵中,在后续同袍长枪的掩护下,搅起腥风血雨。
在密密麻麻的两丈长枪面前,一般的长矛已经不起作用,隋军的敢战之士豁出性命,弯下腰在长枪之下向前突进,希望以这种方式突破周军长枪阵。
然后他们遇到了周军的“老鼠队”。
一个个身着铠甲的周兵,双膝跪地弯腰在长枪丛林下膝行,膝盖处包有厚布,手拿短刀,似乎是早有准备一般。
这些周兵似乎很擅长在直不起身的情况下作战,奋勇突阵的隋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弯着腰下根本施展不开,要么被刀砍死,要么被长枪刺死。
老鼠战,是虎林军对这种作战形式的称呼,“老鼠”们配合长枪兵作战,是为“立体防御”。
周军左翼数个方阵不要命的冲锋,隋军根本来不及反应便被突破右翼,而其左翼随后也被突破。
中央部分由楯车组成的盾墙,成了无用的摆设,石灰弹已经停止发S,但生石灰雾已经将中间步阵折腾得够呛,土丘上的弓弩手开始加快S箭频率,但他们遭到了狙击。
随着长枪阵推进的周军弓弩手开始发力,先前不拖慢方阵的推进速度,他们并没有在行进途中放箭,如今混在人群中正好和位于高处的隋军弓箭手对S。
弩臂附有铁片的单兵绞盘弩,破甲能力十分惊人,所以上弦需要用到摇把,在这种箭道笔直破甲能力凶残的弩面前,身着裲裆铠的隋军弓弩手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双方步阵撞击的结果,是隋军左右翼开始出现不可遏制的松动,即便是有悍不畏死的小股隋兵,也都死于密集的长枪丛林之下。
中间盾墙后的隋军,推开楯车后要冲出来攻击两侧周军的侧翼,但他们在密集的长枪面前无计可施,而正当面的周军大弩已经换上了弩箭。
有效S程至少有五六百步距离的大弩,对正面不过两三百步距离上的隋军士兵展开屠杀,隋军步阵以不可挽回的颓态开始全面松动。
隋军步阵位于土丘前,被周军从两翼这么一挤,不由自主的后退,倒退着上坡又要和当面敌人作战,难度可想而知,按说仰攻会稍逊地利的周军,列着整齐的队形向土丘推进。
不避箭矢,即便身边同袍倒下也绝不退缩,没有畏惧以及顾虑,主帅没有令,那就一往无前,直到眼前敌军全部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