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仁,事已至此,莫要负隅顽抗了!”

    “郕公是要我做反复小人?”

    达奚长儒反问,富仁是他的字,而梁士彦也同样反问:“亡羊补牢时尤未晚,我等追随太祖多年,只是那年一时不慎为杨坚所骗,富仁还没想明白么?”

    见其不语,梁士彦说道:“八年前,陈军入寇淮南,老夫死守吕梁,那时是你和王轨领兵来救,这份恩情,今日便当做一个机会老夫报了吧。”

    “你要当杨氏的忠臣,老夫不拦着,可是这些将士呢?他们的妻小呢?”

    “如今不是对付突厥,要保家卫国所以水火不容,杨氏篡夺大周江山,如今朝廷收复故土,大家本就是周国子民,何苦以命相搏?”

    “富仁!你要一己私欲这些百战老兵陪着一起去死么!他们的家人怎么办?要背着附逆的名声,被朝廷罚没为奴么!”

    达奚长儒看看身边,将士们都愣愣的看着自己,满是乞求之色,大家早已没了决死之心,数年前他可以召将士们保家卫国,将生死抛诸脑后与敌奋战,可如今还能怎么说?

    长叹一声拔出佩刀,达奚长儒双手捧着刀举过头顶:“罪官达奚长儒,愿降。”(。),。请

第一百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 
渭南以东,东阳驿,大批骑兵正在此停留,驿站里晋王杨广等人正在用餐,战战兢兢的驿丞候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出。

    灞桥大败,杨广夺路狂奔,在骑兵的护送下一路东逃,过新丰大营未作停留,又至渭南,安排将领守城后东走。

    追兵渐渐被甩开,待得来到渭南以东的东阳驿,周军已没了踪影。

    灞桥大败之时为中午,众人是空着肚子逃命来到这里,狼吞虎咽吃着驿丞奉上的食物,别人还好,杨广至今还未回过神。

    先前他从未亲自领兵打过大仗,军务都有长史、司马代为效劳,而此次大败,可以说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败得一塌涂地人无地自容,杨广向来自视甚高,只觉得自己被当众抽了个耳光却无法反击,甚至无法躲避,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任人羞辱。

    败了,杨广败了,麾下有如此多军队,结果仗打到一半就自己崩盘了,哈哈哈哈!

    耳边似乎传来窃窃私语声,杨广只觉得人都在讥笑他,满脑子都是别人的嘲讽之声,好想放声大哭,但自尊不允许他这么做。

    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找个地方躲起来,从此不问世事。

    放在案上的食物和酪桨一点未动,杨广双手握拳看着食案发呆,一旁的虞庆则见状赶紧上前相劝:“殿下,先填饱肚子,身体要紧。”

    “可是。。。”

    “殿下勿忧,下官已有计策。”

    虞庆则让旁人回避杨广边吃边听他分析,这位杨二郎如此六神无主,正好合了他的意思:年轻人没有主心骨,自然会对他言听计从,如此一来自己的才华才能够最大程度施展。

    当前局势,首先是止损,守住华州州治‘郑’是关键,渭南太靠近长安容易被包围,只能作为凝滞长安周军的牺牲品。

    虞庆则建言杨广收拢败兵据守郑城,同时将兵败的消息以及实情转告洛州还有河东方面秦王杨俊以及河东州郡组织军队增援。

    “殿下一定要守住华州,再不济也得守住潼关,要在关中有立锥之地以待时局变化。”

    “何为时局变化?”

    “殿下,那些叛将投奔了周军,且不说日后会出多少力,光是粮食就能让周军头痛。。。”

    虞庆则分析下去,关中地界的大粮仓,一是长安的太仓,二是渭口的广通仓,如今广通仓存储的粮食完了,那么就只剩下太仓,只有那里的存粮能够支撑军队消耗。

    入关的周军本来就不少,如今加上反叛的隋军,数量可以说是翻了一番,这么多兵每日的开销可不是闹着玩的,前几日隋军苦恼的断粮问题,如今就该轮到周军头痛了。

    除了军队还有百姓,长安地界的户籍以十万计,虽然百姓家里会有存粮,但不会太多,没有了外地粮食的输入,光凭关中的粮食出产远远不够。

    隋军只要守住华州,而败退的泾、原两支军队在陇右据守,蜀地的隋军也极有可能会向关中进军,所以关中的周军还得分兵把守各处关隘,加上投降的隋军,后勤压力必然剧增。

    长安城的太仓,要养活长安百姓还有这么多的军队,负担必然很大,所以周军还得靠武关道从山南输送粮食,然而这也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别的不说,光是路上的损耗都够呛。

    虞庆则的想法,是尽量和周军在关中对峙,误了春耕的关中,到了秋天搞不好会绝收,大饥荒必然爆发。

    没了粮食,养不活百姓和士兵,周军还能在关中待得下去?

    “彭城公,如今的局势,我军怕是等不到秋天了吧,一旦洛州沦陷,周军西进。。。唉。”

    “如果尉迟迥坐山观虎斗呢?”

    杨广闻言一愣然后眉头紧锁,虞庆则的话点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周国有可能出现内杠,只是这有可能成真么?

    “有可能,当然下官不能保证一定会发生,即便出现的几率小但也可能是有的”

    虞庆则说到这里来了精神,周国的政局有些微妙,掌权的丞相尉迟迥和宗室宇文亮之间未必没有裂缝。

    同样是周军,山南周军和其他地方的周军可是有区别的,攻入长安的军队是山南周军,主帅为杞国公宇文亮,是周国宗室为数不多能够完全控制的军队。

    如果这支军队完蛋了,那对于尉迟氏来说,怕是乐见其成吧?

    “彭城公是说,尉迟迥那边可能会袖手旁观,任由宇文亮在关中苦苦维持,也不会急着施以援手?”

    杨广眼睛一亮,虞庆则的猜测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虽然渺茫,但也是一个盼头,一个翻盘的盼头。

    “只能说是有几率出现,下官不敢肯定会发生,但只要有这可能,就是殿下扭转局势的依仗!”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虞庆则觉得自己若是成了执掌大权的尉迟迥,那么就有个很毒的计策来对付宇文亮:趁虚而入。

    趁着宇文亮在关中,以朝廷的名义派人到山南夺权,到时候宇文亮进退两难,搞不好苦苦支撑数月后就在关中兵败身亡,宇文宗室就此全灭。

    当然这种行为太可耻了,会让天下人侧目,比较稳妥一点的是作壁上观。

    保持如今的战线,不让洛州或者河东的隋军有余力回援关中宇文亮的山南周军在关中和隋军消耗,耗上几个月,粮食接济不上只能退回山南。

    山南周军退了,关中的隋军元气大伤,粮食同样接济不上,洛州还有河东的隋军被耗得差不多,那么尉迟迥可以发力让尉迟氏一系的将领率领周军破洛阳,入关中。

    同样是收复河山,宇文氏收复和尉迟氏收复是两种局面。

    如果是宇文亮为主导收复关中,那么宗室力量大增,这对于权臣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如果是尉迟氏一系的将领攻入关中,那么宇文亮的势力就仅限于山南,周国即便统一江北,可宇文氏也日渐式微,再无力回天。

    杨坚篡权,是尉迟迥举起周国大旗,若是再收复关中,那么周国的江山即是尉迟迥保下的,也是他收复的,可以凭此丰功伟绩封王。

    大权在握却年事已高的尉迟迥,可以效仿曹操故事做魏武帝儿子做魏文帝,江山,最终变成尉迟氏的囊中之物。

    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可以从周国目前的政局中看出这一微妙的形势,虞庆则就把希望放在周国会发生内杠这一点上。

    “尉迟迥是周太祖的外甥,也许会念着情谊不对宇文氏赶尽杀绝,可是他自己也有儿子、孙子还有族人,不可能不考虑尉迟一族的利益。”

    “所以尉迟氏一系的将领作壁上观,故意拖延战事,借此削弱宇文亮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虽然几率未必大,但只要周廷的援助不及时,那么我军就有机会了。”

    虞庆则说得头头是道,杨广听得不住点头,心中的阴霾已经消散,不知不觉中已经吃喝完毕。

    有希望但很渺茫,首先关中隋军要止住颓势,避免长安周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其次,至少守住潼关,不能让洛州腹背受敌;

    最后,祈祷周国朝廷作壁上观,不全力关中的周军。

    三个未知因素,导致最后翻盘的几率很低,但杨广依旧很兴奋,因为他至少还有机会,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心态瞬间就不一样了。

    “殿下,当务之急是。。。”

    虞庆则还没说完,有人入内急报,说华州州衙传来消息,反叛的延州军已经从同州武乡南下,抵达渭水渡口兴德津,看样子是要袭击华州州治郑城。

    “殿下,事不宜迟马上出发,要赶在叛军围城之前,郑城!”(。),,。请

第一百三十三章 狭路相逢() 
官道上,隋军骑兵正向着东面疾驰,他们要尽快赶到华州州治郑,一旦误了时辰怕是会出大问题。

    占据同州的延州叛军已经南下,兵临渭水渡口兴德津,一旦对方渡过渭水南岸,距离华州州治郑城只有不到五十里路程。

    这还是先前的消息,如今对方很可能已华州地界,而杨广所在的东阳驿距离郑城大约四十里,如果不能赶在周军之前入城,就会进退两难: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若是退回渭南,很容易被长安方向追来的周军围城,而郑的守军较多,延州叛军未必能围得水泄不通,到时召集骑兵从郑突围,要比从渭南突围容易得多。

    东阳驿向东十二里是赤水谷,那里有休息住宿的地方名为赤水店,再往东二十五里便是郑城。

    急赶慢赶过了赤水店,前方会经过石堤水,此水是从南面的石堤峪流出,自汉以来,石堤峪便开辟有道路南下至上洛,峪口有隋军营寨扼守,防的就是周军从此钻出来。

    石堤峪位于郑城的西面,瓮峪位于郑城的东面,都是前往上洛的古道,也是隋军严防的峪口,结果防来防去还是给周军从秦岭钻了出来,烧了广通仓。

    “殿下,石堤水上有石桥,一会过了石桥,再往东十里就是郑城,入了城立刻召集士兵,派骑兵向东突破叛军拦截,入潼关向洛州告急。”

    “孤要留在郑城据守么?那彭城公呢?”

    “下官自然是留下来协助殿下守城。”

    杨广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但又要让他留在郑以定军心,所以虞庆则同样要留下来主持大局。

    稳住华州,渭南的守军才有信心收拢败兵据守,当然渭南其实也守不了多久,但可以拖延长安周军东进的脚步,为洛州还有河东的援军西进争取时间。

    所以赶快入郑才是最的,沿着官道疾驰了不知多久,前方地平线上隐隐约约出现一座桥,南北走向的一条河水亦是隐约可见。

    忽悠喧嚣声传来,杨广定睛一看却见河流上游峪口处有人群沿着河道北逃,个个身着黄色衣服,打的是隋军旗帜,看上去十分狼狈。

    其身后不远处,又有一拨人紧追不舍,身着黑色衣服,打的是。。。周军旗!

    “是周军!周军攻破石堤峪了!”

    。。。。。。

    瞄准、放箭,正中后颈,目标栽倒地面,策马追击的别将陈五弟弯弓搭箭,今日他领着虎林军换了衣服,扮作隋兵入石堤峪南下抵挡周军,顺利夺取峪口。

    周密的计划,不止袭击广通仓一个目标,邾国公宇文温率领虎林军精锐袭击广通仓得手后,下一个目标,本来只有这石堤峪。

    走崎岖小路翻越秦岭,自然不可能有马同行,烧了广通仓,向西北沙苑渭曲芦苇荡躲藏,由充当向导的粟特商人安吐罗牵线,在同州粟特安氏那里获得马匹代步。

    换了隋军服色折向南面的华州,浑水摸鱼入石堤峪走古道回商州拒阳。

    袭击广通仓是有进有退而不是有来无回,这就是最初拟定的计划,只是半途起了变化:听闻隋国延州军南下路过同州朝邑,邾国公单枪匹马说得领军的独孤楷“反正”。

    没有一个虎林军将士赞同宇文温冒险,奈何这位是个倔驴拉不住,待其真的说动独孤楷兄弟率兵“反正”,陈五弟等人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延州军加入己方阵营,那么计划随之改变:石堤峪还是要去的,只是目的改成引兵出峪。

    原计划中,开府将军史万岁在投降的拒阳人王辩的带领下,走石堤峪一路北上,佯攻峪口隋军营寨但“久攻不下”,实为接应。

    这也是也让回程的宇文温等人有个机会,扮作隋军援兵入石堤峪“助战”,借着出战之机溜之大吉,不过陈五弟今日却是与史万岁里应外合,攻破了隋军峪口营寨,关中地界。

    “别将,前方官道有隋军骑兵!”

    陈五弟转头一看,果见前方东西走向官道上,有大批骑兵从西面冲来,看样子似乎是恰好路过,他放缓马匹速度,与追上来的史万岁商议:“莫非是增援的隋军骑兵?史开府,你怎么看?”

    “狭路相逢勇者胜,有什么好怕的!”

    “说得好,那就各自分工,那些骑兵交给史开府了!”

    史万岁吆喝一声,领着麾下将士迎上前去,要和这股突然出现的骑兵交战,在秦岭山脉里蹲了许久终于来到平原,总算可以撒欢的跑起来了!

    在王辩的带领下,他们从拒阳出发一路向北,走的都是崎岖古道,马匹虽然有但不算多,也亏得陈五弟此次带来许多战马,所以史万岁和部下终于能变回骑兵。

    虎林军烧了广通仓立下大功,我们府兵也不能落后!

    石堤峪守军正在败退之中,忽然撞见己方友军路过,那叫一个喜出望外,终于鼓起勇气回头再战,却被陈五弟率领的骑马步兵给追上。

    骑马步兵,奇怪的兵种,因为并不是一个兵骑着马就能称为骑兵,一个合格的骑兵不但要苦练骑术,骑射、马槊等格斗技艺也得精通,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

    宇文温的虎林军还是缺马,所以凑不出大规模骑兵,但他的要求也很奇怪:将士都要会骑马,所以鼓搞出“骑马步兵”来。

    没有马那就是纯粹的步兵,靠着双脚行军,有了马、驴甚至骡子,那就以此代步,借着畜力行军,抵达战场之后步行作战。

    陈五弟加入虎林军前就已经是老兵,骑马作战没问题,但眼下这帮兵大多只会骑马无法冲阵,骑战能力基本为零,所以对付眼前转身迎战的隋军,依旧是下马作战。

    要玩就玩心跳,强弓近射!

    凭着身上的铠甲抵御敌军箭矢,快步冲到二十步不到的距离弯弓射箭,如此近距离射出的破甲箭,一般的裲裆铠和筩袖铠根本挡不住。

    只是一轮箭就把隋兵射翻一片,随后虎林军士兵拔刀冲锋,直接撞入对方松散的阵型里,一个个身上插着数支羽箭,嚎叫着挥刀猛砍。

    多年来的体能训练虎林军将士在徒步冲锋之余还有力气展开白刃战,而每日苦练的刀法、近战技艺还有三人一组的配合作战他们面前没有三合之敌。

    凭着做工精良的铠甲和灌钢刀,悍不畏死的虎林军将士瞬间将这些隋兵打崩,跟在后面紧追慢赶的王辩见状目瞪口呆。

    他被俘后按着宇文温的要求,回到拒阳去劝降,得族人说动郡守“反正”献了拒阳城,又充当向导领着周军走石堤峪而不是瓮峪北上,一路下来,对这些周军的素质刮目相看。

    穿着铠甲,背着箭壶、挂着佩刀拿着长矛还有干粮,每日走上几十里山路都不带喘的,这帮兵是怎么练出来的?

    王辩自幼习武,精通骑射,数代经商所以家境殷实不愁肉吃,苦练多年才练出来的体格,结果和这帮兵一比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再看看这位陈别将领着虎林军进行步战,如此肆无忌惮的不用盾牌直接冲锋,强弓近射随即白刃战,只能用“凶残”二字来形容,如此作战简直就是疯了。

    战马嘶鸣,王辩转头看去,只见开府将军史万岁已经率着骑兵和隋军骑兵冲杀在一起,周军骑兵数量,勉强只到隋军骑兵数量的一半。

    “疯了,全都疯了!”(。)请

第一百三十七章 相请不如偶遇() 
世间容貌相似但并无血缘关系的人不是没有,两个人的相貌有些相似也不能说明必然是亲人,不过宇文温的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无法收回。。

    他的侧室杨丽华,有许多弟弟妹妹,杨大郎杨勇已领了盒饭退场,杨五郎杨谅已经被咔嚓,剩下二郎杨广、三郎杨俊还有四郎杨秀。

    蜀王杨秀在益州,秦王杨俊在洛州,晋王杨广之前在长安城外,所以。。。

    王八蛋,你要是直接死在我手上,或者被我抓了而死,邾国公府从此家宅难安啊!

    木鱼声起,佛堂内一名‘女’子正在剃发出家,满头青丝跌落地面,俗世间已无杨丽华。

    想到这里,宇文温一个‘激’灵,杨丽华前夫宇文赟是他亲手干掉的,杨丽华父亲杨坚、母亲独孤伽罗是他派出的刺客干掉的,杨丽华的大弟杨勇,死在他“发明”的黑尔火箭之下。

    万一对面这位真是杨二郎。。。这是全家桶的节奏?

    宇文温先前俘杀卫王杨爽,火烧广通仓、伏击同州刺史李浑,外带说降延州总管独孤楷,间接解了长安之围,如今若是抓了晋王杨广,功劳加起来可不得了。

    封王什么的好像不可能,国公爵已经到了尽头,这么多功劳必然要荫庇儿子。

    他的嫡长子还有庶长子搞不好都有份,那么问题来了:“鹊哥,你这个郡公爵位呢,是阿耶杀了你二舅换来的。”

    “二舅?我二舅是谁?”

    “杨逆晋王广呗,你阿娘亲弟弟!”

    “原来。。。原来我是杨家的血脉,我要报仇!”

    报你个头,我是你阿耶!

    宇文温收拾心情,看着面前的十几个人,脑袋瓜飞快的运转起来,时间流逝瞬间变慢,他在琢磨该怎么办。

    首先是理清思绪,他在这里设伏,拦截从华‘阴’前往潼关方向的隋军,方才外面那一场动静表明,跑进西岳庙的这伙人必然是遇袭隋军的一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