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宫和丞相府装了玻璃窗,所以权贵家斗富的新花样就是比玻璃窗的数量,安吐罗已答应按期限供货,若是届时没有玻璃,那几位等着斗富的买家可是会飙的。
到时候少不得赔笑脸,还得花钱消灾,所以若是有得选,安吐罗宁愿用自己的商队运货,好歹心里有数。
安吐罗收起思绪,转身向旁边码头走去,各家玻璃作坊都在巴水边,所以都有各自的码头以便装卸货物和接送客商。
领着随从登上客船,安吐罗向着下游不远处的巴口前进,他不是跟着货物前往邺城,而是要在巴口上岸然后去西阳城。
一只船队在河中间航行,他们的方向也是下游巴口,不过每一艘船里装的都是沉甸甸的石头,是出巴口入长江去往某地。
安吐罗所乘客船的船老大,高声向船队头船上的人吆喝着:“老陈,生意兴隆啊!这是去哪里?”
船上一名中年人哈哈大笑:“承你吉言!去对岸武昌。”
两人大声交谈着,安吐罗船船石头有些入神,黄州总管府这几年来一直都在下辖各州兴修水利,所以采石场的生意一直很红火。
生意兴隆。。。。唉。。。
安吐罗有些无奈,作为世代经商的粟特人,他们在外人风光,家财万贯不说,在哪里都吃得开,因为各国都需要他们这样的商人。
他的家族,同样是把买卖做到各地,在许多地方都有人脉,所以许多小商人见着他,就像穷人见着财主般羡慕不已。
这样的日子,大概粟特人的子子孙孙都会下去,无论是谁都不觉得有疑问,安吐罗曾经也这么想,但现在生的事情让他失去了信心。
粟特商人往中原贩卖了数百年的货物,其中很赚钱的一种即将失去商业价值,因为中原的工匠,已经可以大规模制作了。
源于波斯和扶菻的琉璃器物,已经在中原销售了数百年,中原不是做不出来类似的东西,诸如琉璃碗琉璃盘琉璃璧等,其实中原国家都有制作过。
但比起西域的琉璃器物,始终是差了些,譬如琉璃碗,西域琉璃碗盛了滚烫的热水后能安然无恙,而中原的琉璃碗,很多盛了热水后会开裂。
当然也有中原工匠能做出与西域琉璃碗媲美的作品,但数量太少,所以有钱人家更喜欢西域琉璃器物,但是现在事情出现了变化:西阳王已向周国朝廷进献五彩琉璃配方。
邺城官窑试制的琉璃碗,安吐罗已经过,其品质比起西域琉璃碗来,可以说是稍胜一筹,而这不是孤件,是大批量烧制出来的,各种造型都有。
这意味着官窑已经掌握了制作琉璃器物的工艺,粟特人赖以赚钱的货物之中,要剔除琉璃器物这一项了,而安吐罗家族的买卖,贩卖琉璃器物的利润可不小。
按照中原的说法,他们安氏的墙脚,已经被宇文温挖松了,虽然许多粟特人也不知道琉璃器物的制造工艺,不存在被对方挖走工匠的问题。
虽然不至于致命,贩卖西域香药珠宝同样能赚钱,但商队的收入必然大受影响。
此时此刻,也许在波斯或者扶菻,已经有许多粟特商人满载着琉璃器物启程,沿着数百年间固定下来的商路,向着万里之外的东方前进。
沿途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忍受各方势力的敲诈勒索和盘剥,翻过葱岭穿过浩瀚沙漠,终于抵达中原时,满怀希望的粟特商人开始向老客户们兜售琉璃器物,结果现手上的货物已经不名一文。
这样会让人血本无归!
西阳王疯了么?自己知道琉璃制作的秘密,那就自己赚钱便好,为何要进献朝廷啊!
安吐罗不止一次想起这个问题,他不觉得宇文温疯了,这位西阳王,是他见过的权贵之中,生意头脑最好的人,没有“之一”。
所以,他隐约闻到了暴利的味道。
天下之大,无论是刀山还是火海,只要有暴利的买卖可以做,那么就少不了粟特人的身影!,。请
第九十一章 另辟蹊径()
五庄观,某小院内房间里,靠窗的架子上摆着许多排五颜六色的玻璃器皿,有玻璃碗玻璃茶盏玻璃水壶等等,有的是透明玻璃所制,有的是彩色玻璃所制。┡.M
西阳王宇文温,满意的前的展示品,身旁的五庄观观主刘杨,正神采飞扬的介绍自己的杰作,当然,他负责的是给玻璃着色这道工序。
其实是画蛇添足,宇文温的玻璃琉璃工坊本来就有这样的能力,但那是靠着穷举法不停的试验才试出来的,而刘杨可是用“化学之道”研究出来的。
把不同的金属“熔”进玻璃里面,就能让玻璃“着色”,五庄观的道士们已经对多种“着色”金属有了突破性的研究,所以刘杨现在就是在向宇文温展示研究成果。
废话,作为五庄观的幕后大东家,宇文温多年来投入巨资帮助刘杨研究“化学之道”,刘杨再怎么不通人情,也知道该拿出成果来作为回报。
“大王,分光镜改了许多次,一些金属的光谱也渐渐分得清楚,所以给玻璃着色的办法,也越来越多。”
“黄州总管府地界,各处已开采的矿场之中,已经初步鉴定出一些有用的矿石,足够玻璃作坊使用。。。”
宇文温坐在榻上,示意刘杨对坐,如今是私人时间,所以他不打算摆排场讲尊卑,拿着手中厚厚一本总结报告,他饶有兴趣的边。
五庄观的所谓“光谱分析”依旧很原始,毕竟没有深厚的科学理论做后盾,根本没办法进一步展,但昔日的炼丹狂魔刘杨能做到现在的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勉强能分辨各种矿石里某些金属成分高低,这已经帮了宇文温一个大忙,尤其是玻璃工业,他要想长期大批量制作透明玻璃,就得靠科学的力量。
所谓透明玻璃,当然还是有颜色的,基于高中化学知识,宇文温知道只要玻璃里含铁,那么呈现绿色就不可避免,这也是那个时代普通透明玻璃的特征之一。
他需要尽可能将玻璃弄得无色,这样才能另辟蹊径,找出一条财路来,因为在这个时代,玻璃制品,其实已经很常见了。
所谓常见,指的是对于富贵人家来说很常见,和后世普通人的印象不同,玻璃在中原出现的时间其实很早,后世的考古现,战国时的墓葬里已经有玻璃制品,许多都是来自于西域。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外国的玻璃主要是钠钙玻璃,而中原原生的玻璃是铅钡玻璃,考古现,战国墓葬里的玻璃制品,越到后期其铅钡玻璃的就越大,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时代,中原已经能烧制玻璃,加上番商从西域贩来的玻璃制品,所以玻璃对于中原来说不是什么极度珍稀的物品,属于常见的奢侈品。
所以许多人死后常以玻璃制品作为陪葬,这些玻璃制品,大多来自于西域,当然中原所产的玻璃制品也有。
这个时代对玻璃制品的称呼是“琉璃”,还有诸如璆琳流离琅轩药玉6离瓘玉等,“玻璃”的称呼,大概要到两宋时期才出现。
世代经商的粟特人,数百年来不断从极西之地的波斯拂菻罗马贩运彩色玻璃制品到中原,富贵人家多少都有玻璃器物,所以“明”玻璃大赚特赚的套路,实际上施展不开。
玻璃镜是例外,但宇文温想在玻璃上再做其他文章,采取行动之前得分析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结果分析来分析去,现大家之所以喜欢玻璃琉璃制品,主要是想将其作为玉的代用品,其次是西域玻璃琉璃制品质量好。
中原的玉文化源远流长,西域玻璃制品因为很像玉,所以也成了热捧的对象,那么宇文温从中总结出一个很残酷的事实:透明的玻璃制品,其销路未必像他想象中那么好。
比如说玻璃琉璃碗,人家之所以买就是觉得这东西像玉碗,摆出来特别有面子,这是最的,其他原因都得靠边站。
尤其那些不产玉的地区,玻璃制品很受欢迎,买家是将其作为玉的替代品,那么你做一个透明的玻璃碗拿去卖人家怎么装逼?
别扯什么水晶碗,人家要的就是像玉碗,一如后世山寨那样,就是要像,你搞出八个喇叭的畸形山寨机哪里会有销路。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年来宇文温的玻璃作坊一直在推出琉璃制品,全都是五颜六色,像玉,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
但是宇文温不满足,透明的玻璃器物对于有钱人来说没逼格,他就想办法让玻璃有逼格,所以玻璃窗就该上场了。
技术难点有两个:透明,大尺寸平板。这两点就是门槛,可以让竞争对手黯然失色,宇文温烧钱烧出来的配方和工艺,只要不泄露,靠穷举法来试根本就不是短期能够试出来的。
玻璃的烧制原理很简单,二氧化硅熔融后形成玻璃态,但是二氧化硅的熔点过一千五百度,在这个时代是没办法有效熔化的,所以需要加入助熔剂,与二氧化硅混合后将其熔点大幅降低。
助溶剂里各种金属成分要控制,才能烧制出透明无色的玻璃,这需要基本的科学知识,才能有目的大规模制作出来。
而如何制作平滑如镜的平板玻璃,是另一个难题,宇文温早已解决,用的是锡液面上浮法,但他转让的工艺却低了一个层次,无论官窑还是民窑都是如此。
适应巴水河沙的透明玻璃配方,加上铁板制作小尺寸平板玻璃的工艺,打包优惠价十三万贯,竞拍的前三名有资格购买,买了之后会现配方用在别处的河沙上烧不出透明玻璃。
透明玻璃,宇文温早几年就能小批量生产出来,但要想低成本大规模上产能,还得另辟蹊径,而实现的过程也很简单:添加氧化锌。
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无法大批量炼制金属锌,而宇文温可以,经过不断试验,现氧化锌作为强力助熔剂,能有效降低石英的熔点,还能增强玻璃的透明度。
所以继假黄金之后,宇文温又找到锌的另一种用法,同样是能够赚大钱,而这种配料,得靠他独家。
氧化锌的用量及,针对巴水含铁量高的河沙做了“优化”,这种配方用在别处的河沙,烧出来的玻璃会浑浊,更像是玉。
知识就是力量,宇文温用了一点小把戏,硬是把透明玻璃做成了“黄州特产”,而且必须用巴水河沙才能烧出来,直接断了别处的念想。
这样的透明玻璃不是用来代玉,而是用来做高大上的落地玻璃窗,率先进贡给皇帝变成了贡品,直接提升了逼格无数富贵人家有了强烈的购买**。
黄州官窑的玻璃产量足够每年进贡所需,而民窑的产量就是拿来赚钱的,这几日各家玻璃作坊的买卖红火异常,宇文温一想到光明的“钱途”,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大王?”
“呃?啊。。。啊哈哈哈哈,刘道长的报告写得不错,不错嘛!”
东家心情好,刘杨觉得机会来了,他斟酌了用词,鼓起勇气说道:“大王,贫道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说来听听,寡人对化学之道一向是大力的!”
“呃,贫道在整理收集所得丹方时,现一个丹方颇有意思。。。”刘杨忽然期期艾艾,宇文温见状不由得好笑:“丹方的是什么?”
“不知大王可知道石胆?”
“刘道长说重点。”
“咳咳,此丹方名为‘炼石胆取精华法’,所得之物名为绿矾油。”
“绿矾油?”宇文温觉得这名词很陌生,大概是某种液体化学物质,但他对这玩意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为何刘杨支支吾吾。
绿油油?莫非是美容用品?鬼鬼祟祟的,难不成研究这玩意要花很多钱?或者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用来做大力丸?回春丹?还魂丹?还是神秘小药丸?
想到这里,宇文温忽然心中一惊:等一下,你不会是在研究春那什么药吧!
心嘭嘭跳起来,巨大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天底下有钱但“无能”的男人多如牛毛,这玩意真要弄出来,我想不财都不行啊!
刘道长,这绿。。。什么油若有兴趣那便研究即可,寡人能帮上什么忙?”宇文温开始装模作样,毕竟一上来就问用途实在是太俗了。
“大王,贫道已研究许久,现这绿矾油浓度还是太低,和诸位道友琢磨出了几套办法,想要浓缩。。。嘿嘿。”刘杨说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资金不够么?”
“不不不,贫道和诸位道友研究了数年,觉得需要另辟蹊径,特制一些容器方能有效将其浓缩。”
宇文温瞥了一眼刘杨,强忍着肉痛的感觉哈哈大笑:“这些容器是要金银来做么?没问题!”
“不不不,大王,贫道和诸位道友觉得,还是用铅会比较好,当然,耗铅量不是一个小数目。。。”**:
第九十二章 另辟蹊径 续()
常乐坊,小戏场内正在上演《倩女幽魂》,包厢中的宾客屏声息气,布上的正邪大决战,传闻中的西阳皮影戏果然这些自诩见识过大场面的商贾不转睛。.*M
安吐罗是例外,他虽然被皮影戏的声乐所震撼,但更感兴趣的是手中的小食,所谓的“爆米花”,他根本无法想象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经商的本能,已经渗入粟特人的血液之中,安吐罗是基于本能在琢磨常乐坊的利润点,而这也许是许多人所忽略的。
哪里会有爆米花?安吐罗想不出来,走遍千山万水的粟特商队,会相互间分享各地的奇闻异事,可安吐罗从未听说过天下何处有“爆米花”或者类似的食物。
小食种类有很多,有椒盐饼椒盐虾椒盐排骨椒盐里脊椒盐藕条等小食,这些东西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椒盐”二字,安吐罗在想何为“椒盐”?
这些小食吃起来味道不错,彩的皮影戏,一块接一块的吃,根本停不下来,安吐罗能从这些食物里品尝出花椒的味道,所以他认为椒盐的意思,大概是花椒和盐。
是单纯的把花椒和盐混在一起烹饪食物么?不像,安吐罗回味着花椒的味道,现这种“椒盐”里的花椒味道更香。
所以这一定是预先经过处理,莫非是用了‘炒’的烹饪技巧?
“安掌柜,莫非椒盐饼不合胃口?”
见着王越问,安吐罗便直接开口问道:“王掌柜,这椒盐是何物?”
“花椒和盐混在一起炒,那就是椒盐了,不过这有技巧,火候掌握得不好或者炒不好,会弄巧成拙。”
安吐罗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围,现同行们案上的小食都已吃空大半,大概心算了片刻,得出一个惊人的价格:
场戏,这个包厢的消费,怕是不下三十贯钱。
今日请客的是王越,所以安吐罗不知道相关费用具体是多少,但他能大概估算出一个价格范围,而戏消费至少三十贯,并不是寻常人能消费得起的。
在座的有十人,平摊下来就是人均消费三贯,而邺城的权贵们,饮食奢侈点的大概是每顿饭耗费可达到数贯以上,日食数万钱数十贯稀松寻常。
所以,常乐坊的目标客户是有钱人,而其利润之中,戏票的收入恐怕要排在第二,而排第一的当属消费的小食。
小食美味,爽脆可口,但是很咸很干,所以吃多了得喝水解渴,什么柠檬水薄荷水或者茶水,客人们都在不停的喝,茶水第一杯,但柠檬水薄荷水的销路也不错。
变着法子让人消费,不知不觉中就把钱赚了,能想出这种手法的人可真是个合格的奸商!
想到这里,安吐罗脑海里忽然浮现某人的样子来,他来时已经听人提起过,常乐坊据说就和这位有关,难怪。。。
见着大家的柠檬水喝得差不多,王越轻轻拍了拍手,待得客人己,他微微一笑:“诸位,现在呈上来的,是黄州特产饮料,王某敢保证诸位在别处绝对没有喝过。”
在座客人闻言一愣,然后都是怀疑的表情,他们都是邺城来的豪商或者代表,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什么好吃的好玩好喝的没尝过,虽然皮影戏确实是一绝,但王越这么说会不会太托大了?
“既然王掌柜这么说,那么我等倒要拭目以待。”
几名侍女端着托盘走进包厢,托盘上的水滴状琉璃瓶吸引了客人们的目光,借着房间内淡淡的灯光,可以璃瓶内盛着液体。
每位客人的案上都放着一个琉璃瓶,瓶口用木塞塞着,侍女用特制的螺旋状长锥扎入木塞,然后搬动长锥末端横杆将木塞拔出。
木塞松动那一瞬间,“嘭”的一声响起,似乎瓶子里有气体冲出,声音不大,没有吓到客人,但大家都被这种声音吸引了注意力:瓶子里到底是什么液体,居然会有这种声音?
有人注意到琉璃瓶外壁挂有水珠,这意味着琉璃瓶冰镇过,如此处理手法没什么稀奇,只要有冰窖那么热天就能做到这点。
“诸位,此物名为汽水,乃黄州特产请尽情品尝。”王越做了简要介绍,示意侍女们为客人满上汽水。
‘黄州特产?莫非又是西阳王故弄玄虚吧。’
安吐罗腹诽着,将信将疑端起杯子,嘴唇接触到杯中汽水那一瞬间,他就觉得感觉不一般:水中似乎有气泡,接触到嘴唇之后破裂开,所以让人有微麻的感觉。
汽水入口,冰凉的同时微甜,似乎有些“辣”,然后就顺着喉咙入肚,之后便没什么特别之处了。
连续喝了几杯,安吐罗没觉得这“汽水”还有何特色,若是光靠其中气泡带来的异样感觉,大概新鲜劲一过就没什么噱头了。
右,安吐罗现在座的客人都是面色古怪,大家心照不宣,都觉得这“气水”除了有气泡,没什么特色,即便没喝过的人,大概也提不起兴趣喝。
虽然汽水的效果不怎么样,但大家都在斟酌用词,不想扫了王越的兴,毕竟对方如此煞有介事用汽水待客,他们不说些好话总是不妥。
但是这饮料真的没出彩之处,要吹捧也不好吹捧得太肉麻,免得被别人讥笑自己没见识。
安吐罗也在纠结,不过他很快开始纠结另一件事情:他的肚子开始胀,如同闹肚子时腹胀一般。
正担心是不是吃坏肚子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