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6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试选拔,试卷的保密工作是重中之重,有前一次的成功经验,大家倒不会束手无策,反正试题是从题库随机抽选的,试卷是考试当日凌晨随机抽作坊进行大批量印刷,不怕泄密。

    试卷右侧有“专栏”,写考生的姓名、籍贯,然后试卷收集时每二十份叠在一起,把最右端封起来、是为“糊名”,考官批阅试卷时,根本就不知道是谁的试卷。

    种种措施,都是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这个时候,州学有学者云集、印刷业兴盛的好处显现出来,换做别的地方,想要对试卷保密,其难度可是会翻上几番。

    但问题还有,大量参加考试的人员齐聚西阳,会带来严重的治安问题,一旦有患者和其他人混杂在一起,还会有爆发大规模疫病的危险。

    不仅如此,在放榜公布入选名单时,考生蜂拥而至看榜,要看自己是否入选,到时候必然人山人海,一旦处置不当,大规模踩踏事件必然发生。

    上一次考试,放榜时就差点出现这种情况,亏得现场维持秩序的官军将士反应够快,拼命组成一道道人墙维持秩序。才没有让群体踩踏事件发生。

    那么,下一次考试也不能出现群死群伤的大事件。

    郝吴伯知道黄州举办考试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但考试一定要顺利举行、完成,决不能让人找到攻击“考试选拔”的借口。

    从汉时的“举孝廉”起,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到后面都会变成权贵、高门世家、地方豪强把持晋升通道的工具,寒族子弟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入仕。

    如今有一种比较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出现,虽然受到寒族子弟的欢迎,但也受到多方质疑,如果在黄州举办的考试出了大事,“考试选拔”很可能就此夭折。

    郝吴伯很认同“考试选拔”这一人才选拔方式,他希望有朝一日,考试选拔能够形成制度,定期举行,让天下无数渴望入仕却被拒之门外的寒族子弟,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所以无论如何,明年二月的考试都必须顺利进行,黄州总管府及黄州州府、西阳郡署的官员,都在为此而忙碌。

    而朝廷在黄州接二连三举办考试、选拔人才,为国选士只是明面上的说法。

    其中隐含有另一层深意,郝吴伯不知别人看出来没有,他是很清楚的。

    天子,是在用考试选拔的方式,收买山南荆襄各地人心,同样,西阳王,或者说杞王父子、伯侄三人,也在用考试选拔的方式,收买山南荆襄各地人心。

    所以一场考试,牵扯甚多,其中暗流涌动,一不留神被卷进去怕是要倒大霉。

    郝吴伯不会是主考官,但却是“承办方”的负责人,他可不想倒大霉,所以不敢掉以轻心,想着肩上的重任越来越多,他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在黄州(巴州)的差不多十年时间,郝吴伯得到的历练可比其他地方官多得多,除了没有带兵打仗比较遗憾,几乎什么事务都处理过了。

    这都多亏“甩手掌柜”西阳王所赐,郝吴伯不由得无奈苦笑。

    西阳王倒是潇洒,在外面打仗砍人砍得快活,也不知何时能结束战事,回来处理那越来越多的政务。

    边想边吃饭,妻子韩氏不知何时离开,郝吴伯吃完饭后在书房看了一会公文,又陪儿子玩耍了一会,见夜色深沉,便转入寝室。

    刚进去,他就看见了韩氏的身影,随后愣住了。

    此时的韩氏,身上穿了黑色衣物,但全身上下曲线尽显,好像又没穿,仿佛光溜溜站在他面前一般。

    服妖!

    郝吴伯脑海里首先闪过这两个字,见韩氏娇羞的看着自己,只觉得口干舌燥。

    “夫君。。。这是。。。针织内衣。。。好看么?”

    “啊。。。。怎。。。么。。。怎么如此。。。贴身。。。”

    血气方刚的郝吴伯说话都结巴起来,他没想到传闻中伤风败俗的针织内衣裤穿在韩氏身上,竟然会让娇妻愈发妩媚动人。

    “奇装异服,简直是伤风败俗!”

    满怀期待的韩氏听得夫君如此说,惊得目瞪口呆,她可是满怀欣喜穿上“固宠神器”,要给夫君一个惊喜,结果。。。

    委屈的泪水还没流出来,韩氏就被呼吸急促的郝吴伯拦腰抱起,往卧榻而去。

    “如此奇装异服,成何体统?为夫要好好教训贤妻一番!今夜就莫要睡觉了!”

第二百零一章 暗流涌动(续)() 
    上午,西阳城内多处出现人群聚集的现象,总管府署刚张榜公布的一个消息,引得无数人围观,聚集在各张榜处的人越来越多。

    大部分人不识字,看不懂公告上说的什么,一旁有吏员高声念着内容,其他人默默的听。

    明年年初,山南东道大总管府将在黄州西阳举办考试,选拔人才,考试日期定在二月十五日,连续考三日,选拔名额是五十五人。

    参加考试的人,不限籍贯,身份清白即可,贱籍不可参加,若有隐瞒,一经查出必然严惩。

    考试内容分三科,明经、进士、算术。

    明经科,分为帖经和墨义。帖经试题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

    进士科,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

    算术科,纯粹考算术,根据各类计算题进行解答。

    每个考生至少要报考其中一科,明经科、进士科各录取二十人,算术科录取十五人。

    如有考三科的考生,三科成绩达到要求,以三科通才特选计,不在五十五人之内,直调长安听用。

    公告里还划定了各科考试的大概范围,以及参加考试的诸多细则、事宜,从今日起往后的数日时间,黄州总管府各州郡以及荆州总管府、襄州总管府、安州总管府下辖各州郡,官署都会张榜公布这一消息。

    甚至连洪州总管府各州郡,也会张榜公布这一消息,与此同时,各州郡还会公布考试细则、报考方法,欢迎大家到当地官署询问。

    传闻成真,消息随即以极快的速度向四周扩散,而西阳城内的舆论焦点,全都聚集在这次考试选拔之上。

    通过考试就能当官,若是在以往,这种事说出去都没人信,然而现在成真了,继天子遣使到黄州举办考试选拔人才,如今山南道大总管府也要举办考试选拔人才,

    这种机会有没有下一次很难说,所以消息落实之后,许多人都激动万分,想着报名参加考试奋力一搏,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但报考细则写的很清楚,不是谁都能参加考试选拔,免得有才疏学浅的人滥竽充数,白白浪费官府人力物力。

    从二月一日起,截止二月十三日,已报名的考生要在黄州州学参加“摸底考试”,州学会出试卷,难度中等,考生考完后半个时辰内就能知道结果。

    考生必须通过这个“摸底考试”,才有资格参加真正的考试。

    而要参加摸底考试,就得交押金,若通过摸底考试,那么押金悉数退回,如果通不过,押金是不会退的。

    押金是两贯或等价粮食、布帛,可能很多考生囊中羞涩交不起,那没关系,可以在官府的见证下和黄州的几个作坊签订“用工契约”,由作坊先垫付押金。

    考生若通过摸底考试,押金退回作坊,若考生通不过摸底考试,要到作坊以“做工”一定期限的方式偿还押金。

    关于这场考试选拔,众人议论纷纷,而有的人很快从中找到商机,那就是出租房屋。

    上一次考试选拔,让许多房东赚了一笔,而此次规模更大的考试,可想而知会有更多的外地人涌入西阳,客栈、邸店里住不下,自然要租房子或者与人合租。

    有的人是考试前几日才会抵达西阳,但有的人却会提前月余在西阳住下,前一次考试就有大户人家子弟如此,这次,来的大户子弟会更多,租的可都会是院子。

    提前在西阳住下,然后参加考试的读书人就有时间到州学去听讲,去图书馆通宵看书,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以后不一定会再有。

    大户们即便平日里扣扣索索,关键时候也不会省那几个钱。

    房东们看见了商机,其他行业的人也看到了商机,各处风月、娱乐场纷纷做好准备,要更好的接待四方来客。

    而各处茶肆、酒肆、食肆也在摩拳擦掌,要抓住这极其难得的机会扩大营业额,那些贩卖炊饼、小食品的街头摊贩也欢欣鼓舞,要购入更多的米、面、蛋等食材,届时好好赚一笔。

    这一重大好消息,连带着各家养殖场还有制作销售火腿、肉松、腊肠等肉制品的店家也激动起来。

    各镖行同样激动万分,按照上一次考试的经验,许多外地考生因为无法保证长途跋涉的安全,纷纷到镖行分号办理“客运”业务,此次有需求的人会更加多。

    到时候打个六折,沿途各地捎带上要到西阳的客人(考生),一个镖队的“客运”能力,可以要比往日高许多,连带着沿途城池的邸店、客栈生意都会好起来。

    最高兴的当属书坊,各类经学、算术典籍,还有各类试题集以及上一次考试的试题集,他们早已提前准备了许多,今日官府张榜公告,书籍瞬间销售一空,订单纷至沓来。

    这只是开始,可想而知还会有很多人要购买相关书籍,所以对于书坊和造纸作坊来说,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很高兴,大量外地人聚集西阳,其中肯定有很多肥羊,那么他们施展手段坑蒙拐骗抢,就能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

    同一个消息,引得大家起了不同的心思,不知不觉城内间暗潮涌动,不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明年二月的那场考试选拔,即便自己不能参加,却可以沾光。

    考生考取功名,他们租房子、在街边摆摊、卖家禽家畜,甚至卖菜、跑腿,都能多赚许多。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百姓在议论纷纷,西阳王府司马张定发,骑在马上缓缓向北门前进,看着街道左右情形,不由得感慨。

    他之前奉命护送王妃和世子返回西阳,如今休息完毕,要带着侍卫们赶赴亳州,在西阳王帐前听令,这一去不知要多久才能回来。

    西阳城的变化很快,张定发在想,待得自己回来时,西阳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出了北门,在王府湖畔庄园驻扎的侍卫队伍主力,已经来到官道边等候,见着张定发带着部下抵达,众人策马跟上,浩浩荡荡向北前进。

    张定发回首再望西阳,大声向侍卫们喊着:“功名须得马上取!儿郎们,不要输给那些读书人!”

第二百零二章 暗流涌动(再续)() 
    亳州州治小黄,临近午时,街道上行人来去匆匆,因为新一批官军军纪很好的缘故,小黄居民经历了最初的惊慌后,已经平静下来,敢走上街头,敢从巡城、放哨的士兵身边经过。

    而这股官军七八日前在宁平城击败了“旧官军”,前线局势缓和,小黄城内紧张气氛缓解,许多居民开始出来讨生活,城内正常的生活秩序开始渐渐恢复。

    时局艰难,但日子还得过下去,既然控制小黄的这些个官军没有暴行,那么人们对其信任稍微增加了些。

    城内的人气渐渐恢复,各类邸店、食肆陆续开门营业,入城售卖瓜果蔬菜、粟、麦、柴禾的周边居民也变多,有胆大的行商开始入城,日子,似乎好起来。

    然而对于街边沽酒的卖酒翁老许来说,好日子刚开始就结束了。

    祖传的酿酒手艺,传到他已经传了很多代,祖传的酿酒酒曲“神曲”,同样传了很多代,而现在,有人要强买。

    先前州城换了官军,老许和其他人一样很害怕,后来听说新官军军纪好,家里又快断粮了,恰逢替人酿的几坛酒对方又不要,老许便用车载着酒入城售卖,赚些钱去买粟。

    开始有几个官军来买酒,一手交钱一手交酒,买卖成功,让老许颇为高兴,结果不久之后一位年轻郎君来买酒,试着喝了一勺后不但把剩下的酒全包,还要买他酿酒的“神曲”和手艺。

    年轻郎君二十多岁,衣着普通却气度不凡,一说话是外地口音,身后跟着二十几个随从,个个带着武器,一看就不是好相与的。

    老许不愿意买祖传“神曲”和酿酒手艺,却被对方缠住无法脱身,只能心中叫苦。

    “粟四十斛,这酒曲和酿酒手艺卖不卖?”

    “郎君!这可是某等祖传手艺制作的酒曲,哪里能卖。。”

    “五十斛。”

    “不不,这真不能卖。。。”

    “六十斛。”

    老许听得这个数字只觉得口干舌燥,粟六十斛,够他一家三口吃一年了,按说肯定值,可是。。。

    这可是祖传的神曲和酿酒手艺啊!卖给外人,祖宗们可是要显灵怪罪的!

    “这样,七十斛,反正寡。。。。呱呱叫的乌鸦不会在你家落下,我呢,买了神曲回家乡酿酒,不会黄了你的买卖,这交易不错吧?”

    老许急得汗出如浆,对方出的价格真的很划得来,但他一方面担心对方说话不算话,一方面担心对不起祖宗,正是天人交战之际,对方又发话了。

    “七十斛不合适?那就六十斛。”

    叫价忽然回落,让老许错愕:“啊?这这。。。”

    “价格不合适?五十斛。”

    “不不不!郎君!这怎么能。。。这能么能降价呢!”

    老许急得快要哭出来,对方砍价的本事了得,让他方寸大乱,七十斛变成五十斛,如此大的落差,让他错愕、悔恨。

    “五十斛不合适?那就再。。。”

    “不不不!郎君!七十斛好不好!”

    “七十斛?不行,过了就过了,六十斛。”

    “郎君啊!我这可是祖传的手艺。。。”

    “嗯?”

    “好,好!就六十斛。。。”

    “成交,一会,我派人送六十斛粟到你家里,记住,神曲要分一部分出来,分量要足,酿酒工艺,我会派人去学。”

    “是是是。。。”

    痛并快乐着的老许,拿着对方给的一贯“定金”,心终于定下来,带着对方指定的几个人往城外走。

    刚走几步迎面过来几名官军,身后还有几个精悍的男子,看上去十分凶狠,老许不敢多看,低着头从这些人身边走过。

    哨探军情返回的卢勿吉,来到西阳王面前,行礼之后等着对方垂询。

    “强买”酿酒神曲成功的宇文温,看着对方问道:“卢勿吉?”

    “小人在!”

    “这一去一回,你的同伴折了几个?”

    这个问题出乎卢勿吉的预料,让他有些感动,随后回答:“回大王,小人和同伴全都平安回来了!”

    “很好,那么你说说,探出什么消息了?”

    看了看周围,见着人多,卢勿吉有些犹豫,见宇文温示意继续,便低声回答:“回大王,奸相已经死了!”

    这个消息,让宇文温有些惊讶,从宁平故城之战到今日,过了七日,他的军队刚刚修整完毕,如果对方所说为真,那么邺城那边,此时怕是要暗流涌动了。

    “卢勿吉,你可知道,这消息若是弄错了,会有何种后果?”

    “大王请放心,这消息绝对不会有错!”

    “好,随寡人来。”

    。。。。。。

    邺城,午后,蜀王府,王府外戒备森严,王府内有哭声隐隐传出,盛放蜀王尉迟惇遗体的棺椁半开,摆在正厅,蜀太妃王氏扑到棺椁上,抱着儿子已经发臭的遗体,摸着儿子已经变色的面庞,嚎啕大哭。

    本来一切好好的,直到前日,才得密报说蜀王在亳州战殁,遗体被部下秘密送回邺城,她听完消息后就昏倒在地,醒来后哭了一夜。

    短短两年时间,王氏先后丧夫、丧子,为故蜀王服孝还没有结束,自己的儿子又离他而去,此时王氏悲从心中来,哭得几乎再度昏厥过去。

    同样哭得撕心裂肺的还有蜀王妃崔氏,她不敢相信正值壮年的夫君竟然会出事,竟然会丢下自己和儿子撒手而去,前日已经哭成泪人,如今更是哭得连气都快喘不过来了。

    一脸默然的尉迟佑耆,看着棺椁里躺着的兄长,心中悲痛万分,他强忍悲痛,将母亲搀住,要扶母亲到一旁坐下,王氏奋力挣脱,又扑到棺椁上,看着儿子的遗容哭起来。

    哭声震天,让厅外守候的文武官员黯然神伤,他们都是蜀王尉迟惇的心腹,使出了浑身解数才把蜀王遗体悄悄运回邺城,与此同时严格对外保密。

    蜀王的棺椁于今日才抵达邺城,事前严格保密,没有走漏半点消息,如今入了王府,消息肯定会传开,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确定一件事情。

    相府司录崔子枢、主簿房恭懿,相互间交换了一下眼神,领着其他人一起入内,要赶紧把那件事情定下来。

    蜀王,是朝廷的擎天巨柱,如今轰然倒塌,必须赶紧竖起另一根支柱,不然前方战事危急,后方人心惶惶,邺城必然暗流涌动,会出大事的。

    所以,由谁来继蜀王位,很重要。

第二百零三章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正厅,王府仆人正在为躺在棺椁内的尉迟惇“梳洗”,侧厅,变成蜀太上妃的原蜀太妃王氏坐在榻上,面前一众文武官员,正在陈述利害关系,希望王氏能够当机立断,让蜀王世子继蜀王位。

    变成蜀太妃的原蜀王妃崔氏,啜泣着坐在王氏身边,榻旁站立的尉迟佑耆见着大家主张让世子继蜀王位,心中有些着急,因为他觉得这样不妥。

    所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父亲死了由儿子继承家业,这本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若是儿子年纪太小,无法承担守住家业的重任,就得“兄终弟及”,让叔叔来继承家业。

    尉迟佑耆听人讲史,知道后汉末年天下三分,东吴孙策临终前,把位置让给弟弟孙权,而不是年幼的儿子,正是因为如此,才保住了孙家打下来的基业。

    而现在,蜀王世子年幼,根本就挑不起大梁,尉迟佑耆自己虽然是蜀王的亲弟弟,但威信、人望都不足以镇住局面。

    御座上那个天子是赝品,实权都在丞相、蜀王手中,如今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