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四十章 烽烟()
“喵,喵~”
一只黑色的小猫叫唤着,声音很动听,模样也很可爱,宇文温仔细看了看这猫儿,最后还是摆摆手,让随从将这猫儿轰走。
家中儿女喜欢小猫小狗,但如今不行,因为张丽华和陈怀孕了。
有孕妇在,猫狗就得回避,原本颇受大家喜爱的小白狗“小白”都被“隔离”,宇文温更不会带猫回去,让自己大着肚子的侧室日夜接触。
孕妇频繁接触猫狗,据说有染上弓形虫、导致胎儿畸形的危险。
虽然这个说法正确与否众说纷纭,实际上许多百姓家里养猫养狗,也没见孕妇生出畸形婴儿,但宇文温可不会拿自己孩子的安危来开玩笑。
猫叫声依旧,宇文温循声望去,却见侍卫李阿宝抱着那波斯猫,眼巴巴看着自己。
“你想养这猫?”
“是的大王,可以么?”
“行,好好管着,就算是猫,也得守规矩。”
“是!”
李阿宝高兴的带着猫退下,宇文温看着这少年,不由得想起那一晚的情形。
父母为老虎所害,少年李阿宝孤身一人猎虎,这份勇气和执着,真是让人感慨。
当然,宇文温更惊叹于少年的名字:李阿宝,而他的“将作大匠”林有地,如果改名“林有德”,牧马官马五如果叫做马沙,那就齐活了。
这种梗,他无法和别人分享,不过这只偶遇的小猫,倒是可以送人。
宇文温收起思绪,向旁边的村落走去。
这是官府扶持建立的“模范村”,村中有二百户人,村民姓氏很多,不是独姓村,更没有什么大宗族。
模范村的村民都有田地,还结成了弓箭社,能够借助村里的望楼、结实的栅墙抵御小股流寇袭击,具备基本的自卫能力。
模范村不止一处,相互间构成了一个新的乡村治安体系,在官府的带领下,外可防流贼,内可压制宗族势力。
这就是宇文温试点的“模范村”,各村都有官府派驻的吏员及“捕盗”,所以官府不需要通过乡老等“乡贤”来管理百姓,对于乡村的控制力明显增强许多。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原本根深蒂固的宗族势力,已经灰飞烟灭了。
江南各地爆发的叛乱,已经被他率军平定,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叛乱,而宇文温早就做好了准备,苗头刚冒出来,各部兵马便雷霆出击,给对方予以当头棒喝。
实际上,叛乱的爆发,他在暗中推波助澜,为的是将这场叛乱变得“可控”,在释放出各地豪强心中不满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破坏力。
数月时间,三吴再定,而宇文温借此机会,对陈国故地进行了一轮“瓜蔓抄”,来了一场大清洗,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各地强宗著姓,参与叛乱、或者与叛乱有牵连的,其族人即便保住性命,也都被流放到岭表交广去种甘蔗,而到处都是的佛寺,总数已经锐减到原来的二成。
若按后世的术语,宇文温成功的将三吴之地“格式化”,随后开始安装新的“操作系统”。
这个“操作系统”,由宇文温精心改良,要在三吴之地“试运行”,如果有可能,将来还要推广。
对于宇文温来说,这可是难得的良机,宛若白纸的三吴,为他提供了一个及其便利的平台。
江南,是丞相、杞王宇文明默许给豳王宇文温的地盘,只要宇文温不要搞得太过分,不要触碰宇文明的底线,那么朝廷就会对三吴之地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时,宇文温在村头大树下,向着一众官吏打气:“所以,寡人说过很多次,你们既然被朝廷委以重任,那就大胆放手去做,去管!不要怕做错事!”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不会出错,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可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养小猪!大家过去,吃过多少贪官污吏的苦,受过多少罪,如今,还想让百姓们继续遭罪么?”
“你们也许不识字,不知风雅,不会和同僚迎来送往,也许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这都不是畏缩不前的理由。。。”
“你们连死都不怕,还怕当官?!!”宇文温说到这里,看向当面一人:“吴郡守!你,说说,当官难不难?”
新任郡守吴斗闻言有些怯场,不由得抓了抓头,今日豳王参观“模范村”,召集大家在村中开“现场会”,因为不算正式场合,所以吴斗没有带官帽,所以才能抓头。
他这一举动若是在清流看来,怕是要得个“沐猴而冠”的评语,不过没人在乎,因为豳王都不在乎。
“哟,在战场上砍人眼都不眨一下的吴郡守,怎么现在连句话都说不来?”
“呃,大王,某。。下官怕说得不好。”
吴斗有些窘迫,他胆子当然大,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长篇大论,却觉得难以启齿,不过他最后还是心一横,大声说起来:
“我吴斗不懂当官,但我知道那些贪官污吏是如何祸害百姓的!所以当官再难,我也要做下去,要为乡亲们做主,谁敢祸害百姓,我就和他没完!”
吴斗没读过书,说话不会引经据典,他是因为这大半年来表现出色,才得豳王重用当了官,但所说都是发自内心,引起在场官员们的共鸣。
他们大多都是被新朝廷任用的陈国人,当年绝大多数都是贫苦出身,因为在协助官军平叛时立下战功,所以为豳王提拔,当了官。
而豳王,铲除了那些横行乡里的豪强之后,把田地分给贫苦百姓,还让他们当父母官,造福父老乡亲,为民做主,这让许多人感激涕零。
他们不知道如何当官,豳王调集人手专门对他们进行“培训”,还派出属官进行辅佐,劝农桑、修水利。
各地百姓要为来年春耕做准备,但手头空空,有心无力,是总管府居中牵线,让山南的商贾以低廉的费用贾向他们出租铁犁、耕牛,低价出售种子,以及各类生活用品
又有日兴昌柜坊发放低息的青苗贷,使得许多百姓手中物资充足,对于来年顺利开展春耕充满信心。
而为了防止逆贼余孽反攻倒算,在总管府的牵头之下,各地已经组织起了弓箭社,农闲时操练青壮,以便守望相助,而许多村落立起了烽燧,一旦有事便点燃烽火告警。
届时闻讯赶来的官军以及其他弓箭社队伍,会让流贼有来无回。
如今,三吴百姓头顶上的天,对于吴斗等人来说,就是豳王。
豳王说了,就算天塌下来,也有他顶着,让大家放开手脚去干,定要让三吴之地,焕然一新。
宇文温看着面前一众干劲十足的官员,颇为高兴,他要把江南当做试验田,大胆进行一些尝试,如果效果不错,将来机会合适,就要向全国推广。
想到这里,宇文温又说:“江南局势已定,寡人希望三吴百姓安居乐业,希望再没有一柱烽烟,又在三吴之地冒起!”
话音刚落,宇文温话锋一转:“今日,就杀几头大肥猪,来个全猪宴,权当寡人犒劳大家了!”
欢声笑语中,一头头肥猪嚎叫起来,宇文温纡尊降贵,亲自和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们杀猪,一群人手忙脚乱,却又趣味盎然。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宇文温为自己的集团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由此产生的力量,他自己都感觉到了。
获得土地的百姓,摆脱卑贱地位的奴婢,因为努力表现而由吏变成官的胥吏,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商贾,凭着浴血奋战而立功受赏的将士,已经不计其数了。
江南,飞不出我的手掌心!
宇文温如是想,就在这时,匆匆而来的吏员,带来了长安那边的公文,打断了他的“杀猪秀”。
宇文温懒得擦手然后去接对方送来的公文,直接开口问:“朝廷有何事?简要些说。”
“大王,陇右烽烟起,突厥入寇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突厥都蓝可汗,以周国藏匿可贺敦宇文氏为由,率大军南下,分几个方向入寇中原,东路攻击定襄,威逼并州,中路入夏州,西路入陇右,奔着关中而来。
周国随即派出军队迎战,忽如其来的战争,让关中震动。
自隋国灭亡后,突厥有将近七年没有南犯,即便后来奸相尉迟发难,周国国内战火纷飞,突厥依旧没有趁火打劫,因为对方国内也出事了。
其叶护可汗西征时阵亡,继位的都蓝可汗压不住其他可汗,于是突厥各部纷争不断。
直到后来,都蓝可汗通过一系列合纵连横、软硬兼施,终于压服群雄,坐稳了位置。
突厥和周国都刚刚结束内乱,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可谁也没想到突厥却悍然入寇,不过这虽然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突厥,和中原国家不同,所谓可汗,实际上是诸部落盟主,亦如狼群的头狼,身为头狼,必须能给狼群带来食物,不然就会众叛亲离,被狼群驱逐。
突厥可汗,必须能给追随的各部落贵族们带来利益,不然就无法服众,到时候就是亲兄弟都不服。
突厥内乱了几年,各部落打得筋疲力尽,好不容易达成妥协,那么想要吃肉,就得把目光转往国外,富庶的中原自然是首选。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内矛盾。
宇文温想到这里,叹了口气,放下信,看着窗外。
入冬了,北风凛冽,天寒地冻,树影摇曳,落雪纷纷。
周国想要休养生息,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过对方既然打上门来,己方如果怂了,那么突厥必然得寸进尺。
宇文温刚从江南回到广陵,就收到长安的新消息,周军已经出击,要拒敌于关中之外,而统领几位行军总管的行军元帅,是杞王世子、雍州牧宇文理。
宇文理根本就没有领兵的经验,更别说作为行军元帅,统领大军与强敌交战。
很明显,这是丞相、杞王宇文明为了让儿子立威而做出的决定,毕竟日后有了赫赫军功在手,面对诸多权贵、武勋,底气才能足起来。
然而刷声望立威也得看情况,如果事关国运的决战,主帅变成“猪队长”,那可是要命的。
对此,宇文温有些担心,毕竟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以萧梁为例,历次梁军与魏军大战,不是梁军将士不给力,奈何担任主帅的梁国宗室们都是饭桶、窝囊废,只会坏事。
要么轻敌冒进,要么畏敌如虎,还经常风声鹤唳自己吓自己,以至于经常丢下主力开溜,导致全军溃败,不过宇文温不觉得此次周军会吃亏。
道理很简单,宇文理就是个挂名行军元帅,具体指挥,当然是宇文明为其备下的“豪华智囊团”来进行。
而突厥虽然来势汹汹,但总总迹象表明,对方是来抢劫而不是灭国的。
抢劫,自然要留着性命回去享受战利品,而一个突厥部落在抢劫过程中伤亡太大,很容易被别的部落趁机吞并。
所以,突厥大举虽然来势汹汹,实际上内部却是各怀心思,心不齐。
只要周军打赢几场关键硬仗,突厥军队内的大小贵族必然心生退意,那么周国方面再适当做做工作,和对方来个“某某之盟”什么的,花点钱财,给个台阶,就能把对方打发走。
如此一来,关中的威胁解除,百姓得以躲过一劫,而宇文理的大功劳也到手了。
宇文温都能想象宇文理班师回朝时,宇文明会有多高兴,换做是他,若是宇文维城立下如此大功,怕不也要笑得合不拢嘴。
可怜天下父母心,宇文温对宇文明做出如此安排很理解,不过他坐镇江南,现在就只能旁观己方和突厥打仗了。
当然,如果发生意外,宇文理真变成“猪队长”,被突厥击败,周军精锐损失殆尽,然后突厥大军兵临长安,如此一来,机会就。。。
老婆儿子还在长安,神特么突厥大军兵临长安、我的机会来了!
想到这里,宇文温就有些烦躁,本来当宇文维城的病好了以后,尉迟炽繁就该带着两个儿子来广陵,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尉迟炽繁要在长安多住一段时间。
理由当然有,尉迟炽繁想让儿子多和其他权贵子弟交往,多结识几个朋友,多和权贵子弟们一起活动,否则再这么下去,豳王的儿子会和长安的权贵子弟圈格格不入。
说白了,尉迟炽繁想让儿子们融入长安的权贵子弟圈,多结交一些朋友,以便给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这个理由,让宇文温无法辩驳。
而尉迟炽繁还想让儿子在长安就读露门学,而不是在黄州州学读书,宇文温想反对,却不知如何该如何说。
说白了,还是圈子问题,宇文温的儿子们,实际上不需要靠读书做官,有平均水准以上的文学功底就行,学多了没什么用。
而在露门学读书,实际上不是为了求学,是为了“同学圈”。
能在露门学读书的人,基本上都是权贵子弟,对于权贵子弟来说,在露门学读书是一个培养人脉的好机会。
在黄州州学、或者在随着豳王府时不时搬迁的小学堂里读书,宇文温的儿子们没有这个机会。
宇文温对儿子们寄予厚望,尉迟炽繁同样如此,她宁愿和宇文温暂时两地分居,也要给儿子一个门当户对的交际圈,多认识一些权贵子弟。
夫妻因为儿女的教育问题发生分歧,古今中外,再正常不过。
但现在,不正常。
宇文温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尉迟炽繁先前一直没有纠结儿子的交友问题,结果忽然间自作主张、态度坚决,要陪着儿子在长安住上一段时间。
事情有些不对劲。
正如突厥忽然发飙那样,事情的原委,是年初抵达长安的突厥使者听到风声,认为周国的太平公主,就是突厥的可贺敦(千金公主),现在如果周国不交人,都蓝可汗就自己来接人。
而尉迟炽繁要留在长安,肯定是有人鼓动。。。。
宇文温想到这里,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千金公主。
那年元日,天子遇害,幕后真凶据说是刘居士,宇文温当时不在长安,不清楚具体情况,不过他觉得千金公主如果丧失理智,可能迁怒于宇文明。
所以,千金公主为了所谓的“报仇”,有泄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动机,以此引突厥大军来攻,那么。。。。。
那么难道是千金公主煽风点火,鼓吹“权贵子弟圈”,就是为了让尉迟炽繁留在长安,多陪着她聊天?
宇文温想到这里,忽然跳起来,怒火蹭蹭蹭就往上窜,尉迟炽繁是他的逆鳞,所以十分敏感,由此,宇文温的思路瞬间扩散:
不会是哪个好色之徒看上我的女人,开始找机会勾引了吧?!
第一百四十二章 儿子()
“阿娘!用桃木炭烧出的饭菜,和梨木炭烧出的饭菜其风味竟然有区别!”
“阿娘!那打猎的细犬,居然还能分成十余种!”
“阿娘!用岩盐、池盐、海盐做出来的饭菜,味道真的有区别!”
“阿娘!蜀地的井盐,居然也分成几类,深度不一样,味道也不同!”
“好好好,慢慢说,雀哥先说。”
“好,阿娘,今日。。。。”
长安城、豳王府内,宇文维翰、宇文维城正兴奋的向母亲说着今日经历的趣事,他们和几名同龄人出城游猎,玩得不亦乐乎,如今要把喜悦和母亲分享。
宇文维翰是宇文温的长子,但非王妃尉迟炽繁所出,为庶长子,不过尉迟炽繁尽量将其视如己出,认真教育,所以母子之间关系还算不错、
现在,就是先由宇文维翰来说今日的所见所闻。
打猎,没什么稀奇的,作为豳王的嫡庶长子,宇文维城和宇文维翰当然打过猎,但和一群贵族子弟打猎、游乐,那就不一样了。
在黄州,在亳州,在洛阳,和同龄人出游打猎时,宇文维翰、宇文维城总是被人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他们骑的马,放出的猎犬、猎鹰,都是最好的。
追逐猎物,大家都让着他俩,即便事前就强调过无需如此,但大家还是让着他俩。
这样的打猎,实际上有些无聊,而对于兄弟俩来说,陪伴他们打猎的同龄人,不是朋友,而更像是纯粹的玩伴。
兄弟俩知道,其实伙伴们是在让着他俩,但他俩不想这样,就想像朋友一样打猎,相互比赛,看谁射的猎物最多,然后满载而归。
但这不可能,因为身份悬殊。
他们是豳王的儿子,而同龄人,大多是豳王部下、佐官的子弟,所以不敢造次。
这些陪着打猎的同龄人,实际上是玩伴,而兄弟俩不缺玩伴,缺朋友。
而现在,在长安,和那些权贵子弟出游、打猎,虽然对方也敬畏他们的身份,但毕竟自家地位不低,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傲气,或者矜持,没有那种低人一等的自卑。
这些人虽然比赛打猎时,也会让着他俩,但不会让宇文维翰、宇文维城觉得无趣。
这些权贵子弟,有着许多见识,大家休息时闲谈,对方能说起很多兄弟俩没听过的趣闻。
这就是权贵子弟和寻常官宦子弟的区别:见识、气质。
宇文维翰和宇文维城,是第一次感受到遇见“同类”的喜悦,这些权贵子弟陪着他两个游猎,不像是玩伴,更像是朋友。
朋友,会有很多共同话题,这是玩伴不一定具备的条件,所以,在长安这大半年,宇文维翰、宇文维城过得很开心。
当然,阿耶不在身边,两兄弟没了最严格的管束,宛若山里没了老虎之后的猴子,自然快活得不得了,然后和新认识的朋友们炫富。
作为豳王的儿子,皇朝宗室,兄弟俩可不是没见识的土包子,吃穿用度自然都不错,以豳王府的财力,他们有能力在新朋友们面前炫富。
但兄弟俩的炫富,不是简单的铺张浪费,这样太“俗”,得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才能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打猎,得有坐骑、鹰犬,豳王府的马是好马,却不突出,突出的是猎犬。
豳王府的猎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