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记住,这一路上,多注意山川河流形势,不要只会闷头赶路,回来之后,父亲可是要布置功课的。”
宇文维翰听着听着面露苦色:“父亲,那么远的路,一路上的情形,孩儿怕记不住清。。。。”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宇文温说完敲了敲书案,“又不是让你自己拿笔来记,不然佐官是用来做什么的?”
见着儿子颇为期待的表情,宇文温想了想,不忘交代:“记得与你母亲、阿姨辞行,还有,和弟弟妹妹说一声。”
“呃。。。。父亲,和弟妹说有何用?”
宇文维翰有些摸不着头脑,宇文温随后瞪了儿子一眼:“你这做兄长的出远门,不得给弟弟妹妹带礼物的?问问他们,想要什么礼物。”
“那。。。孩儿囊中羞涩,怕是买不起许多礼物。。。。”
“买?谁说让你带钱去买礼物?”
宇文维翰闻言大惊,说话都有些结巴了:“父。。。父亲!莫非要。。。要用抢的?”
“抢你个头!不会带点关中特产沿途转卖么?”宇文温说着说着来了兴致,“这一路上,转卖各地特产,慢慢的,钱不就多起来了?顺便还能了解一下当地物价,两不误。”
听得父亲这么说,宇文维翰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啊?”
第二十五章 亡羊补牢()
“所以说慈母多败儿,棘郎又不是出征塞外,到秦州走一走,看一看,体察民情,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妾没。。没什么的。。。。”
“没什么?那明月怎么说你偷偷抹眼泪?”
“唉,妾就知道她藏不住话。。。“
寝殿,宇文温正和尉迟炽繁交谈,继前几日宇文维翰出远门去营州之后,昨日皇太子宇文维城也拜别父母,前往秦州总管府,巡视陇右。
皇太子离京出巡,非同小可,但宇文温不以为意,没让宇文维城摆出大排场,除了必要的仪仗队伍、佐官,随行人员基本上都是士兵,没有什么闲杂人等。
他的儿子“出差”,是去做事,不是去花天酒地,无论是皇子还是皇太子,出行都要有军旅风范。
要知道,这年头想要坐稳位置,就得会掌兵,不止高官们要做到出将入相,皇族也要文武双全。
一般来说,太子应该常驻京城,不能轻易远离中枢,以防有变,宇文温如今把两个接近成年(以二十岁为标准)的儿子都派出去,按说不太合适。
万一他自己出了什么意外,局势很容易突变。
宇文温不怕,因为他已做了各种安排,万一太子不在长安时,自己崩了或者昏迷不醒,谁敢矫诏说“先帝遗命传位XX皇子”,就会被火炮轰成渣。
储君,不能做笼中鸟,要四处走走看看,尽可能看到真实的情况,而不是成日里听人说,毕竟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他是不担心,但有两个女人担心,这几日茶饭不思的,甚至偷偷抹眼泪,让宇文温知道后十分无语。
尉迟炽繁听宇文温说她“慈母多败儿”,心里有些委屈,她觉得自己作为母亲,儿子出远门,心里难受很正常,怎么就“慈母多败儿”了?
想着想着,想到宇文温一直不给宇文维城立太子妃,又不让宇文维城搬去东宫住,尉迟炽繁只道宇文温对儿子不满意,有意换太子,眼眶一红,眼泪水马上就往外流。
宇文温见状心中叫苦,赶紧问:“你怎么又哭了。。”
“棘郎如今连个太子妃都没有。。。”
“哎。。这事急什么嘛。。”
宇文温有些无奈,坐在尉迟炽繁身边,抚背说道:“为夫不是说过了么,不急。。。。”
他和家人在非正式场合相处时,不会自称“朕”,见着皇后心病又犯了,除了“动之以情”,只能“晓之以理”。
宇文温让人拿来一本书,递给尉迟炽繁:“看看,看看儿子不成器的后果是什么。”
尉迟炽繁接过一看,只见封面写着《宋书》。
宇文温示意她翻到《文帝本纪》:“南朝刘宋,看看,宋文帝刘义隆的儿子们是什么德性。”
南朝宋,国祚不到一甲子,历八帝,武帝刘裕称帝两年后就去世,儿子刘义符继位,没多久就被废,刘裕的另一个儿子刘义隆继位,好不容易坐稳御座,励精图治,最后却被太子刘劭所弑。
刘劭弑父,让刘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刘宋宗室开始自相残杀,杀到最后,江山为人所夺。
而自刘劭起,刘宋诸帝行事毫无道德下限,让人看了只觉后背发凉。
尉迟炽繁仔细看了一会,有些不敢相信:“这。。这都是真的?”
“嗯,如何,精彩吧?”宇文温拿过书,随意翻了翻:“你看,刘义隆养的好儿子,太子刘劭弑父,皇子刘骏起兵讨逆戡乱,接着呢?”
“他做了皇帝,设典签欺凌宗室,自己奢侈无度,而太子刘子业,继位后是什么德性?”
“刘子业纳姑为妃,和同胞姊私通,又让左右侍臣奸淫叔叔建安王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这种兽行,居然是一国之君做出来的,你敢信?”
“再看看,刘骏的女儿山阴公主,置面首三十人,啧啧。。。。”
“你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呃。。。。”
面对宇文温的提问,尉迟炽繁哪里答得出来,她是第一次看到《宋书》,不太相信上面所写自刘义隆后刘宋诸帝的事迹。
“刘义隆还算是个好皇帝,结果养出来的儿子,你看看是什么东西。”
“棘郎不会的。。。。”
“且不管他会不会,首先,我得亡羊补牢!”
宇文温说着说着有些激动,他一直都在担心儿子变成败家子,所以绞尽脑汁想办法预防。
儿子不争气,老子挣下多少家产都不够败的,为此宇文温要汲取“历史教训”,确保儿子们能健康成长。
他觉得刘宋的问题,就是家教不行:缺失了父亲这一关键环节。
出身微寒的刘裕,年轻时家徒四壁,到了四十出头才有儿子,而那时候是他拼事业的“关键期”,不可能有精力管儿子。
父爱的缺失,让刘裕的儿子们只能“自由生长”。
所幸其中之一的刘义隆,没有长歪,但他继位后,也许是因为自身经历,忽略了父亲在儿子成长之中的关键作用,觉得做父亲的没必要亲自管儿子。
他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觉得只要给儿子锦衣玉食、安排“名师辅导”就好了。
于是缺乏父亲关爱的太子刘劭长歪了,宠幸小人,然后弄出巫蛊之祸,最后铤而走险弑父。
刘劭长歪了,刘骏也长歪了,然后刘骏养出来的子女,长得更歪。
宇文温觉得,这就是家教缺失了父亲这一环节后造成的恶果。
宋国是这样,周国又何尝不是?
太祖宇文泰,忙着拼事业,没太多精力管儿子,宇文邕、宇文宪这两个异母兄弟,襁褓时就被寄养在大臣李贤家,兄弟俩的童年,根本就没有父亲这一角色。
结果宇文家祖坟冒青烟,宇文泰有了两个出色的儿子,然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自由生长”的宇文邕,忽略了父亲这一角色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宇文邕棍棒教育下教出的儿子,一个比一个差。
即便是相对较好的那个儿子宇文赟,依旧败家败得极快。
“以史为鉴”的宇文温,觉得自己有重蹈覆辙的危险,因为他在之前的十几年,都是忙着拼事业,常年出征在外,无法对儿子的成长施加太多影响。
即便他已经尽力弥补,只要有空就会陪儿子,但始终无法兼顾,一直拖到现在。
虽然尉迟炽繁、杨丽华也很注意教育儿子,但宇文温担心分量不足的父爱,会让儿子们有长歪的可能,他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江山,日后被儿子败光。
现在,他贵为天子,不需要在外征战,所以要亡羊补牢,亲自主导儿子们“三观”的形成,为此,需要让儿子留在自己身边。
宇文维翰、宇文维城已经到了适婚年纪,宇文温却觉得这是“早婚”,所以不用急,虽然他本人就是“早婚”。
宇文维翰作为太子,应该有太子妃,应该搬出皇宫,入住东宫,早日生下儿子,也好稳定地位,但宇文温顶住压力,就是不给太子定亲,就是不给太子搬出去住。
他要让儿子每一天都有充足的时间和自己说话,要让儿子心里有什么疑问,都有机会向他求助。
他要让儿子的“三观”和自己类似,不能被腐儒带坏,不能被小人引入歧途。
吃喝玩乐,宇文温自己懂的花样就很多,所以适当的带着儿子“浪”,甚至带着儿子微服出宫,隐去身份后到乐坊喝花酒。
仅限于喝花酒,没有嫖。
当父亲的带着儿子去乐坊花天酒地,即便没有嫖,此举却依旧“令人发指”,此事厚脸皮父亲瞒得住,面皮博的儿子根本就瞒不住母亲。
尉迟炽繁和杨丽华知道实情后气得七窍生烟,又不能声张,于是各自和宇文温怄气怄了一个多月才消停,尉迟炽繁如今想起来,又开始抱怨了。
“当父亲的,怎么能带着儿子去。去。。。。”
尉迟炽繁提起旧事就来气,宇文温脸皮厚,无所谓:“那又如何,又没嫖不是?风月场,总要去见识一下的嘛。”
如此歪理,让尉迟炽繁哑口无言,宇文温又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我的儿子,是最棒的,那些庸脂俗粉,哪里看得上眼!”
“你莫要着急,雀哥和棘郎,再历练几年,必然玉树临风,风靡万千少女!”宇文温大言不惭,把《宋书》放到案上。
“我让雀哥和棘郎出去历练,又不是常年不回来,你担心什么?他们两个成日里闷在宫中就好了?出去走走,我看好得很。”
尉迟炽繁收拾心情,问:“那。。。为何不让雀哥出镇呢?”
“出镇?长史管严了,他日后逆反得更厉害,管松了,直接就肆无忌惮,欺男霸女,到时候你说该怎么办?”
“这。。。。”
尉迟炽繁不知该怎么说,因为她说不过宇文温。
让皇子出镇地方,这做法倒也合理,但宇文温觉得要视情况而定,因为十几岁年纪的少年,正是处于叛逆期的时候,面对外界的各种诱惑,必然把持不住自己。
如果有良师在一旁引导,倒不要紧,就怕有小人在一旁撺掇,这可就不妙了。
宇文温要亲自引导儿子们,所以选择让儿子住在宫里,然后时不时挂个使职“出差”,去外面历练一下,如果“三观”受到什么冲击,他也好及时化解。
宇文温觉得自己现在亡羊补牢还来得及,所以不急着给儿子定亲,因为早婚的年轻父亲,自己的玩心还没收起来,一旦有了小孩,哪里会认真去教育?
缺乏父爱的孩子,很容易长歪,刘义隆、刘骏、刘子业祖孙三人的素质变化,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尉迟炽繁觉得宇文温说得颇有道理,渐渐不那么纠结了,不过她还是关心儿子的婚事,见着宇文温心情不错,便试探着问:
“那,棘郎何时定亲为好?”
“嗯,我觉着吧,二十五岁以后比较合适。”
尉迟炽繁听到这里,音调都高了几分:“哈?二十五岁以后!!”
第二十六章 剪刀手()
书案上摆着一幅画,画师用素描技法,描绘了黄河浮桥的壮观远景,杨丽华仔细看着这幅画,脑海里浮现出儿子宇文维翰站在洛阳黄河浮桥边,微笑着向画师比出“剪刀手”时的情形。
这不是她凭空乱想,而是有真凭实据:在这画里右侧,就有宇文维翰比出“剪刀手”姿势的半身画像。
人和风景结合在一起的素描,让看画的人宛若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在现场,但比出“剪刀手”姿势的人,在别人看来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杨丽华看着儿子寄回来的素描,有些哭笑不得,她想不明白为何宇文温让儿子摆这种姿势,再让画师连着风景一起画下来。
又想到皇太子宇文维城巡视陇右,怕不是也会让人画这样的素描寄回来,就不知道皇后看了之后,会是何种表情。
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脑子里经常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然后一一付诸实施,素描就是其一,但正是因为有了素描技法,才让相隔两地的人,彼此间看到对方的容貌。
源自西阳的素描,原本只是一种画技,如今随着邮政大兴,变成很时髦的“服务”,许多人在委托别人写信的同时,还花钱请画师绘制自己的肖像画,随着信一起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
一个手艺好的素描画师,成为镖行送信业务的“特约画师”后,每月仅靠着给人画肖像画,所得收入就能养活一家人。
而官署里负责给犯人绘制肖像画的吏员,可以因为多了一项技艺,增加自己的收入。
大量精通素描的吏员,使得各地城池门口挂着的通缉榜文上画的疑犯肖像正常了许多。
凭空制造出一种行业来带动“就业”,杨丽华觉得宇文温真的很厉害。
又看了一遍儿子的画像,杨丽华小心的卷起画,放入画筒,儿子任观军容使,前往营州公干,前不久已在洛阳走河桥过了黄河,进入河阳地界。
一想到要年底才能见到儿子,杨丽华觉得有些不舍,瞥见一旁矮柜上摆着的一个个画框,她顺手拿起一个,仔细看起来。
这是淑妃尉迟氏的肖像画,装在玻璃画框里,其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绘画日期,是前日画好的。
淑妃的肖像画,方才是和其她人的画框一起摆在矮柜上,杨丽华将画框放回去,随后拿起自己的肖像画。
这幅肖像画,完成于六天前,杨丽华看着自己的肖像,只觉手上拿的是镜子,透过镜子看到里面的另一个自己。
肖像画还有很多,有皇后的、几位嫔妃的,还有宇文维翰、宇文维城等皇子、公主的肖像画,摆满了台面,显得有些拥挤,或者说“热闹”。
这都是宇文温给自己家人亲自画的肖像画,每年都会“更新”。
宇文温在住处摆放家人的肖像画,杨丽华在自己的寝室也摆着宇文温和儿女们的肖像画,其他(她)人也是如此。
看着一张张肖像画,杨丽华感受到宇文温对家人浓浓的亲情,作为其中一员,她觉得很幸福。
“好了,孟娘可以动了。”
耳边传来说话声,杨丽华起身向声音来源处走去,在窗边,宇文温给张昭仪画肖像画,现在已经顺利完成。
宇文温接过杨丽华递来的茶,一饮而尽,看着自己的画作,颇为满意,一直坐着不动的张丽华上前,看着宇文温为自己所画肖像,赞叹不已。
昭仪张氏,贵妃杨氏,这两位的全名一直没有公开,而每当外命妇们入宫朝见皇后、皇后带着内命妇接见时,两位是一直不参加的。
所以,两人的身份依旧没有暴露,许多人只知道是“昭仪张氏,贵妃杨氏。”
两位“丽华”,相互间也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不过对于宇文温来说,双重丽华带来的愉悦,真的很棒,时不时点一次“丽华组合”,真让人有“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念头。
他的女人,想怎么享用就怎么享用,“组合”变化多端,大家都很尽兴,当然,皇后尉迟炽繁是例外,除了“姊妹花组合”,不需要和别人“组队”。
宇文温命人收好画像,限期装裱,见着日头西斜,见着两位佳人已经准备就绪,于是左拥右抱,揽着两位“丽华”,来了个事前约定:
“呐,说好了,先吃饭,再‘详谈’。”
“今晚‘详谈’不得超过十二点,明日为夫还有要事,必须早起,不能迟到。”
两位佳人闻言低声应承:“是/是。。。。”
“那就说好了,到了十二点,就得鸣金收兵!”
。。。。。。
“黑方行动完毕,白方开始行动!”
大厅内,正面的墙上,竖着个巨大的棋盘,棋盘格子是六边形,盘面各种纹路代表着山川河流,而一个个六角形的棋子,被人用长杆不停摆弄着。
棋盘为铁制,棋子为磁石,所以棋子能够固定在垂直的棋盘上,而厅内座无虚席,观棋者俱是身着戎服的军人,无论年纪大小、身份高低,全都端坐不动,静静看着棋盘。
对弈双方,在左右隔间里操作,各自有各自的小棋盘,而观棋者就在这名为“讲武堂”的大厅里看着大棋盘,旁观“战局发展”。
第一排首座,当然是天子宇文温的位置,今日他来此观看兵棋推演,看看学生们的表现如何。
讲武堂,位于一座新式学校里,这学校全名“长安陆军高等学校”,名字简单粗暴,既未用典,也和辞藻华丽无关,毫无文采可言,名字宛若白开水。
但这就是宇文温想要的效果,他懒得用什么华丽的名字,认为学校名字简单直接、让人一目了然就好。
长安陆军高等学校,是宇文温设立的高等军校,是他推行军事改革的一个重要工具,虽然建校不过两年,但各种制度已经建立起来,面向全军、将门家族招生。
这所军校设施完备、师资雄厚,全都是沙场宿将,时不时有当世名将“点拨”,是划时代的学校。
而校长一职,当然非宇文温莫属。
他要培养新生代军事将领,为新军的扩充提供大量合格的军官,而学生们只能效忠他这个校长——大周天子。
宇文温征战沙场十余载,历经大小战事无数,未尝败绩,战功赫赫,如今开堂授课,没人敢质疑,而他任校长也名至实归。
校长(天子)亲临,观看优等生的兵棋推演,这让学生们激动万分,不过他们激动之余,注意力却渐渐被棋盘所吸引。
“战况”开始“激烈”,优等生们组成的团队“执黑先行”,经过初期的兵马调动之后,已经开始和对手展开对攻。
宇文温强忍着倦意,捂嘴轻轻打了个哈欠,昨晚两位“丽华”的战斗力十分了得,左右夹击宛若“金龙剪”,把他这位真龙天子剪得欲仙欲死。
什么事前约定都成了浮云,一晚上攻势不断,让宇文温欲罢不能,自然而然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