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慕容伏允派去的使者已经把意思说得很清楚,公主无论如何只要有就行,真假都无所谓,但周国的皇帝依旧明确表态不会有公主和亲,这让吐谷浑君臣感受到对方的敌意。
连和亲都不愿意,莫不是谋划要发兵打过来吧!
慕容伏允如是想,贵族们知道这一消息后也群情激奋,对于先前的主张,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确表态支持。
那主张就是主动出击,到周国的边境去“打猎”。
打猎,实际上就是打劫,先前许多贵族对此提议表示赞同,开始蠢蠢欲动,慕容伏允一开始觉得不妥,想要争取一下,那就是遣使请求和亲,顺便要些好处,分给贵族们,让他们老实些。
现在好了,周国明摆着看不起他,连样子都懒得装。
如此一来,他也没办法反对贵族们去“打猎”的要求。
周国是个大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吐谷浑来说,却没什么好怕的,放着那些富庶的周国州郡不抢,光靠卖些马和池盐,换不回来太多好东西。
卖马,卖池盐,真不如去抢。
可抢了周国的州郡,对方必然不会善罢甘休,万一周军打过来了怎么办?
好办,放弃伏俟城西撤,撤到千里之外,他们倒要看看周军能追多远。
要知道这里和中原不一样,气候严酷不说,许多人只是到了西海就会觉得呼吸困难,身体熬不住,日常生活都不习惯,更别说千里追击作战了。
伏俟城虽然是王城,但最初不过是一个土围子,城墙是为了围栏牲畜之用,对于贵族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大型牛羊圈,又不是什么金山银山,随时都可以放弃。
即便周军占了伏俟城,也待不了多久,迟早要撤军,到时候他们再回来,依旧过日子。
然后遣使谢罪,送些良马以示歉意,让周国的皇帝觉得有面子就行了。
数百年来,吐谷浑面对强国都是如此,屡试不爽,所以贵族们觉得既然周国不打算和亲,那就先抢一把再说。
然而使者带着坏消息回来的同时,还带回来了好消息,那就是周国虽然没有公主和亲,却愿意与吐谷浑做买卖。
做大买卖,互惠互利。
马匹买卖倒是其次,周国提议,双方做羊毛买卖,吐谷浑这边的羊毛有多少,周国就收多少,价格从优。
周国的商人会用各类丝绸、布帛、瓷器、茶叶、雪白如霜的白砂糖以及各类手工制品来换羊毛。
还会在河煌谷地开办毛纺作坊,用新式工艺将羊毛制作成毛毡、毛毯,或将羊毛纺成毛线,然后织成毛衣,这些制品中一部分会作为货款“返还”。
与此同时,周国的商人还会抵达西海,收购取之不尽的芒硝。
此次周国皇帝赐予使者的礼物可谓琳琅满目,运回伏俟城后,让可汗和贵族们大开眼界。
双方做买卖,价格好商量,周国方面提出的“建议价”,让慕容伏允颇为心动,也让一些贵族的立场松动,觉得和周国做买卖倒也不错。
羊毛对于他们来说不是问题,毕竟各部都养着成千上万的绵羊,而西海的芒硝取之不尽,用来换取周国的各类手工业制品倒也不错。
这样的买卖,可以做很久,每年都能靠着羊毛、马匹、芒硝,换得中原的各类手工业制品,满足大家的日常所需。
似乎比打仗要划算。
所以,今日议事,争论激烈,慕容伏允要看看国人们到底议出个什么结果来。
年轻的慕容伏允虽然贵为可汗,却不能独断专行,因为若是不顾及国人的意见,那么他就会落得兄长那样的下场。
慕容伏允之兄慕容世扶,就是行事引得国人不满,而于去年招来杀身之祸,被国人拥立为新可汗的慕容伏允,不可能不考虑国人的意见和利益。
何谓国人?那就是宗亲贵族们。
吐谷浑的祖先慕容吐谷浑有六十个儿子,继承家业的吐延有十二个儿子,慕容家族历经两百多年繁衍,宗族子孙枝繁叶茂,此即为国人。
国人多掌大权、军权,是吐谷浑的根基,所以即便身为可汗,一旦激怒国人,国君之位根本就坐不稳。
所以慕容伏允决定让国人们自己议出一个结果,他再做最终决定,如此一来就不会犯众怒。
国人很多,不可能都挤在这里开会,故而都是大小王侯与会,发表各自的看法。
议事议了一个多时辰,持相反意见的两派唇枪舌剑,最后终于议出结果来。
过半意见认为,周国提出的建议是不错,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方有诚意。
诚意?笑话!
周国皇帝连样子都不肯装,连个假公主都不给,很明显,对方根本就没什么诚意。
所以,任周国那边说得天花乱坠,都是假的。
现在对方给出这么多好处,图的是什么?
让我们麻痹大意,第一年给些甜头,然后第二年我们准备好金银财宝,等着商队来做买卖,结果来的一定是军队!
他们的商队,肯定提前摸清楚我们国内的山川地势,摸清楚我们的虚实,然后作为向导,为大军带路!
所以,既然周国居心叵测,还和他们做什么买卖,正要那样,结果就一定是被人兵临城下了。
反正迟早要开战,还做什么买卖,不如抢个痛快!
第五十二章 真香()
傍晚,可汗慕容伏允接见周国使者裴世矩,就周国皇帝赐予礼物一事表示感谢,然后重申吐谷浑愿与周国交好的愿望,希望两国边疆安宁,开展互市。
当然,这纯粹是应景的场面话,昨日贵族们议事,决定先防备周国,待得冬去春来,看局势再决定该怎么做。
周国没有交好的诚意,所以吐谷浑的贵族及国人们倾向于浑水摸鱼。
吐谷浑的使者抵达邺城,知道突厥的使者也抵达邺城,并向周国请求和亲,然后被拒,所以现在慕容伏允和贵族们边就想看看突厥是否会兴兵南犯,他们好趁机捞一把。
但在那之前,先得和周国维持友好关系,顺便再多捞些好处,所以场面话总得说得漂亮些。
慕容伏允装作对与周国做买卖很感兴趣,仔细问起两国间该如何互惠互利,而在座的王侯们也纷纷“饶有趣味”的提问,装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对此,裴世矩面上不动声色,向吐谷浑君臣们介绍起一个庞大的双边贸易计划来。
他不清楚吐谷浑君臣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但看得出对方在逢场作戏,此次出使吐谷浑,裴世矩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即便知道可能会徒劳无功,他也要把戏演下去。
临行前,天子就向他交了底,说吐谷浑畏威而不怀德,如果不先教训一下对方,让对方知道不合作的后果,光是一味讲大道理,必然被对方当傻子糊弄。
一上来就耀武扬威,这样不好,天朝上国讲究的是先礼后兵,所以出使吐谷浑的裴世矩,要先表现出诚意来。
做买卖的好处,空口说终究太虚,他便用事实来向吐谷浑君臣讲解何为互惠互利。
两国互市,就是互通有无,周国地大物博,吐谷浑相比起来就有些寒酸,但羊毛却能买上好价钱。
周国的陇右织造司,有新式毛纺作坊,用的水力制毡机,以“针毡法”制作出质量明显高过传统毛毡的产品,所以新式羊毛毡的销路不错。
这样的新式羊毛毡,吐谷浑君臣已经见识过了,质量确实比传统“湿毡法”做出来的毛毡要好些,而价格却便宜。
陇右织造司又有新式毛纺织机,能够将羊毛纺成毛线,然后编制地毯或毛巾、毛衣,所以新式毛纺织品的销售量每年都在增加。
却因为羊毛供应不足,毛纺的产能受影响,比起日益旺盛的需求,毛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增长速度太慢了。
这都是原料供应不上的原因,所以吐谷浑这边若能大量供应羊毛,对两国都有好处。
羊毛贸易是其一,其二是周国如今想和吐谷浑合作,在吐谷浑国内推广种植棉花。
棉花即“吉贝”的新称呼,这种植物结的果实是絮状物,白花花的像花朵一般,以前都是被人当做观赏植物,但实际上这种絮状物(棉絮)却有大用处。
棉絮和绵絮一样,可以当做衣物的填充物,具有保暖效果。
填充着棉絮的衣服、被褥是为“棉衣”、“棉被”,御寒效果很好,而价格却比“绵衣”、“绵被”低很多。
更别说棉絮可以纺成棉线、织成棉布,棉布的品质和吸汗效果要比麻布好许多,所以周国国内对棉布的需求逐年暴涨,各地正在推广棉花的种植。
但因为中原从来没有种植棉花的传统,周国国内的梅花种植面积总体来说较小,陇右地区亦是如此。
陇右织造司的棉纺织业、棉花种植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棉花种植面积小,所以希望吐谷浑这边也种植棉花,然后出售给陇右织造司的纺织厂,互惠互利。
吐谷浑的河煌之地,土地肥沃,正是种植棉花的好地方,又因为处于湟水、黄河的交汇处,所以水运便利,在当地采摘的棉花装船后顺流而下,可以很方便的运到周国。
周国如今对如何种植棉花颇有心得,能提供棉种以及技术人员,教吐谷浑的百姓种植棉花,只要吐谷浑这边下定决心,不出三年,河湟之地必然成为棉花的重要产区。
河湟之地变为棉花产区,不仅能为吐谷浑带来大笔收入,还能造福国内百姓,有了棉衣、棉被,漫长的冬天就不会那么难熬。
甚至还可以向周边蛮部出售毛纺织品、棉纺织品,以此获利。
听到这里,慕容伏允颇为惊讶,他觉得如果周国只是想骗他,编出来的谎话也太逼真了。
他看了看几位贵族,见着大家都不动声色的摇摇头,于是稳住心神,继续“认真”倾听,听周国使者为他描绘一幅美好的画面。
除了毛纺织、棉纺织,周国还打算和吐谷浑合作,一起发展奶酪制品业,共同发财。
奶酪制品,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并不陌生,羊奶、牛奶甚至马奶,都可以用来制作奶酪,而酪浆也是日常的饮料,对于吐谷浑各部来说,这没什么稀奇的。
然而裴世矩所说的奶酪制品,却是一种用新工艺制作的奶制品,那就是以羊奶、牛奶或者马奶为原料,制作成美味的干酪。
这种干酪近似于固体食物,耐存储,方便运输。
裴世矩让随从将一块大如砧板的圆形奶酪带上来,切好之后请吐谷浑君臣品尝,又命人泡好茶叶,请吐谷浑君臣一起品茗,顺便解一解油腻。
慕容伏允看着面前银盘里散发着奶香味的块状物体,有些犹豫。
这种干酪散发着奶香味,确实是奶制品无误,但上面有许多洞眼,仿佛被老鼠咬过一般。
吃下去真的没事?万一周国使者在里面下毒,该如何是好?
慕容伏允如是想,有些迟疑,裴世矩见状也不说破,他看看帐外,见天色已晚,便提议观看一场精彩的焰火表演,感受一下周国睦邻友好的决心。
吐谷浑君臣闻言不置可否,反正他们打定主意,不管裴世矩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就是不会上套。
奶酪?茶叶?好吃、好喝又如何?
我们就是饿死、渴死,也不会稀罕你周国的什么臭奶酪、怪味水!
主宾走出帐外,慕容伏允看着前方空地,那里有一些人围着几辆马车忙碌着,都是裴世矩的随从,是在为放“焰火”做准备。
得裴世矩提醒,吐谷浑君臣知道这种“焰火”会发出声音,动静不小,但不会伤人,于是屏气息声,看看周国的“焰火”是如何的壮观。
片刻之后,表演开始,随着一声锣响过后,那几辆马车忽然浓烟大作,随后有火光呼啸着向天空飞去,数息后在半空中绽放出漂亮的火花。
被奇异景象震撼的慕容伏允目瞪口呆,闪烁火光照亮他渐渐苍白的面庞,其他王侯们的表情也和可汗一样,若不是裴世矩事前提醒,他们真以为这是神灵发怒了。
雷鸣声中,一朵朵火花在伏俟城的上空绽放,色彩斑斓绚丽,引起城中大范围恐慌。
许多马匹受惊,不住的嘶鸣、挣扎,想要挣脱缰绳往外跑,不明真相的百姓见状以为神灵发怒,无论男女老幼都吓得跪地磕头,
不知过了多久,焰火释放完毕,久久未能回神的慕容伏允,看着裴世矩,惊叹道:“贵使这这焰火真是壮观啊!”
通事转译后,裴世矩笑道:“可汗,这是大周天子的一点心意,还请可汗莫要见笑。”
“哪里哪里,这焰火,真是玄妙无比呀!”慕容伏允是真心赞叹,他从未见过如此奇观,只觉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在大周,是否时常可以看到焰火?”
“那倒不是,焰火施放起来有些危险,不会经常放。”裴世矩笑眯眯的回答,“这焰火往天上去还好,若是对着人群窜去”
“会如何?”
慕容伏允下意识的追问,贵族们侧耳倾听。
裴世矩依旧笑容满面:“焰火若是对着人群窜去,那就是人仰马翻,伤亡惨重了。”
待得通事转译,慕容伏允只觉后背发凉,其他得通事转译的贵族们,闻言面色大变,然后面面相觑。
威胁,这是周国使者**裸的威胁。
意思是如果吐谷浑识相,大家就有焰火看,不识相的话,周军就拿着这玩意射过来
到时候士兵们会崩溃的!
想到这里,许多人汗流浃背,各自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慌,他们望向裴世矩的目光,全都带着敬畏。
焰火的威力惊人,贵族们觉得不但人挡不住,恐怕马匹也受不了,周国使者这哪里是在表演,明明是在进行武力恐吓。
当然也许这是变戏法,但对于吐谷浑君臣来说,可不敢冒险,所以之前他们打定的主意怕是要改了。
焰火表演结束,主宾回到帐内,慕容伏允和贵族们满怀心事坐下,听裴世矩继续介绍两国合作的美好前景,慕容伏允忽然问道:
“呃,贵使,方才所说毛纺织、棉纺织,不知可否再详细说一遍?”
听得可汗这么说,贵族们竖起耳朵,他们方才根本就没认真听,可现在,不一样了。
如果周国是真的想互惠互利,那好像也不错,总比打仗好。
吐谷浑君臣态度大变,裴世矩对此很满意,他依旧笑容满面,将已经说过的内容再次重复。
这一次,慕容伏允和在座的吐谷浑贵族们都听得聚精会神。
一边听,一边吃奶酪、喝茶,许多人忽然觉得这茶很好喝、奶酪真好吃。
真香!
第五十三章 缓急()
沙苑马监,马厩里一匹匹毛色青白的骏马正在吃草料,一身戎服的宇文温走在马厩里,看着这些远道而来的“青海骢”,又看看马厩里的其他马匹。
除了毛色区别外,他实在看不出别的名堂。
青白杂毛的马名为“骢”,或者以此形容奔跑速度飞快的骏马,宇文温不是养马专家,看不出这种来自青藏高原的马有何特别之处。
但知道这种马适应高原气候,耐劳苦,对吃的不讲究,是很实用的骑挽兼用马。
若加以认真繁殖,日后在青海一带用兵,官军骑兵的战斗力必然有保证。
然而可惜的是,这些马之中的公马作为种马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裴世矩出使吐谷浑,顺利完成使命后归来,前几日抵达长安,为宇文温带回了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进献的礼物,其中就有种马五十匹。
将种马当做礼物送人,这礼物的分量可不轻,但在“专家”的鉴定下,礼物的成色却打了折扣。
此次随同裴世矩出使吐谷浑的官员当中,有宇文温的御用牧马官马五,马五在西海(青海)湖畔接触到了传闻中的“龙种青海骢”,甚至到海中岛转了一圈,发现吐谷浑选送的所谓“优等种马”,实际上只是二流水准。
很明显,吐谷浑方面留了一手,即便其君臣为焰火表演所震慑,对于周国的态度明显好转,但提防之心依旧不减,送的种马都是次品。
对此,宇文温不觉得意外,马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像吐谷浑这种以游牧为主的国家,极度依赖马匹,只要上位者脑子没出问题,绝不会把种马轻易送给别国。
此次裴世矩出使吐谷浑,顺利完成使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加上名为表演实为恐吓的焰火表演,让吐谷浑君臣的态度端正起来,但两国亲密无间的情景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些种马,也不可能繁殖出大量优质后代。
公马们体质一般,已经过了生育的巅峰期,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中原播撒“龙种”,留下大量子孙后代。
对此,宇文温不会郁闷,他从没打算靠着“借种”来为军队繁殖一批适合在高原地区骑乘的战马,所以只是略微感慨一下“尔虞我诈”。
他给吐谷浑送“大礼包”,当然不光是为了做买卖一起发财,夷狄畏威而不怀德,光靠利益输送的话,人家会以为他是怂货,迟早要拔刀来抢。
做买卖要本钱,要花时间,但抢劫不需要本钱,来钱也快。
吐谷浑野心勃勃,“国人”们的利益需求很大,不会为了所谓“一起发财”而放弃抢劫的念头,数百年来对方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点。
但凡河西走廊、陇右地区的力量出现衰退,吐谷浑必然趁火打劫,宇文温不指望靠送“大礼包”就能一劳永逸,他只是在为己方聚集力量而争取时间罢了。
人总是会好了伤疤忘了痛,壮观的焰火表演,给吐谷浑君臣造成的震撼,对方大概数年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只有血淋淋的尸横遍野,才会让这些人刻骨铭心。
宇文温一直记着这一点,今日到沙苑马监,主要是看看马监里的种马情况如何,顺便出来转转、透透气,听马五说一下吐谷浑当地风情,看看中原地区哪种良马较为合适在高原地区骑乘。
马五有祖传的养马手艺,对于如何选马、养马、育马有心得,此次作为随员入吐谷浑,得以亲自考察吐谷浑国内的“马政”。
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却为天子带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