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知道?”所长听到这里,眯着眼问愣头青:“不如,你去一个地头打听一下?”
巡警觉得所长的表情有些不妙,却还是问了:“去、去哪?”
“去长安,石塔的西边,那地方,可好客呢。”
听到这里,巡警只觉得后背凉飕飕的,虽然天气炎热,但身上冷汗都冒出来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石塔西()
长安一隅,一座不起眼的石塔西侧,有一个门庭冷落的官署,这官署是如此的不起眼,以至于不明就里的行人从门前街道经过时,要到了门口,才会注意到这里不是私第,而是官署。
正门高悬的牌匾,上书“缉事警察署”五个大字,字体为暗金色,远远看上去同样不起眼。
但这“缉事”二字,在知道内情的人看来,刺眼得很。
因为这个警察官署做的事情,让许多人如芒在背,所以交谈之中,不会直接提起官署的名字,多以别称指代,因为这官署在石塔西侧,便有了“石塔西”的代称。
官署在石塔西侧的缉事警察,专司搜集情报、监视窃听等事务,耳目众多,很可能官署里某个小吏借酒浇愁时发的牢骚,当天就传到缉事警察耳中。
而缉事警察还有抓捕的权力,当然,按规定这种抓捕必须有一般警察同行,但有时候“事急从权”,缉事警察先抓人后打招呼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被缉事警察“请”到官署“做客”的人,基本上都会倒霉的,所以知道内情的人自然对其官署避之不及。
然而有人却时不时要来官署看看。
时值正午,官署内食堂里,身着便服的大周天子宇文温,正在检查伙食,看看有没有人用臭肉、烂菜以及生虫的陈米来煮饭做菜糊弄人。
检查,不能只是走个过场,宇文温让随从到窗口打饭菜,点了五荤三素,他要亲自尝一下,肉是不是臭肉,菜是不是烂菜,米是不是正常的米。
缉事警察署的警察及其家眷,住在官署外不远处的“家属区”,而缉事警察署的公共食堂,是对警察及其家属开放的。
食堂一日供应三餐,加班的警察还有夜宵,食堂提供的饮食价格不高,是不错的福利。
现在是饭点,宇文温怕耽误大家用餐,自己提着打来的饭菜,转到办公室吃去了。
缉事警察署长符有才如影相随,侍奉宇文温用餐。
刚动筷没多久,宇文温夹起一片颜色发暗的猪肉问道:“这猪肉哪来的?”
符有才赶紧回答:“回陛下,这是家属们自养的猪,猪可都是黄州大肥猪,肉质可好呢。”
“是么?朕总觉得这肉有些黑。。。”宇文温把肉放到嘴里嚼了嚼,思索片刻后说道:“嗯。。。一定是杀猪的手艺不好,放血没放干净?”
符有才尴尬的点点头:“是的,这几日杀猪的都是新手,确实手艺糙了些。。。”
见着宇文温对饭菜很满意,符有才松了口气,随后端起茶壶为宇文温斟茶。
宇文温喝完茶,又说:“有才,你也吃,你那几个馒头怕是快凉了。”
“陛下,微臣不敢无礼。”
“礼什么礼,吃,一会你可就没时间吃了。”
“是,微臣遵命。”符有才说完,坐在一旁,拿起几个馒头啃起来。
贵贱有别,君臣有别,符有才一直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正。
一眨眼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长安潦倒少年符有才,和伙伴林有地、张乙满、胡三子,都已经是三十而立的成年人,各自成了家,有了儿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林有地多在黄州转悠,忙着各种工业制造事宜,而张乙满、胡三子因为掌握着玻璃镜的秘密,一直处于“足不出户”状态,但和家人的日子也是过得幸福美满。
符有才,则成了缉事警察署长,继续为郎主宇文温掌握那支力量。
自西阳郡公府时期就创立的情报组织,大体上分为猫队、狗队,当主人“飞升”时,这些猫、狗自然也跟着“鸡犬升天”。
前几年,曾经的猫和狗,一部分成了警察,譬如吴明和贾牛等人;而大部分猫和狗分散在天子所设“六院“里,承担着秘密警察的职责。
随着队伍的扩大,以及基于现实的需要,这支名义上不存在的队伍,终于有了个冠冕堂皇的名字,那就是“缉事警察”,有了公开的官署。
既然明面上的招牌打出来了,缉事警察(原秘密警察)们行事方便许多,历经数年发展,在原有西阳王府情报网的基础上,有了质的突破。
缉事警察署,下属警察(探员)万余人,由此发展的各种“内线”,累计起来有十余万人。
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从一个侧面彰显了缉事警察署的情报网覆盖面有多大。
当年西阳王府内的一只小蜘蛛,如经已是庞然大物,织出的网,涉及军、政、商、农、工各阶层,已快要将天下都牢牢网住了。
先前的秘密警察,就是宇文温的耳目,是他的情报机构,为他监视官员、军队、商贾、学者、宗教人士的工具,与此同时,缉事警察还承担着民生情报的收集工作,让宇文温能了解到较为真实的社会民生。
人要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宇文温当然对于缉事警察很重视,而他的秘密警察取名“缉事警察”,如今处于公开状态,让朝野内外如芒在背的同时,也顺便让朝廷分担一些开支。
缉事警察的规模很大,光靠宇文温自己掏腰包已经养不起了,毕竟他要花钱的地方不少,所以将秘密警察监视百官的职能剥离后进行公开,转入朝廷体制中去,以此让朝廷财政来养这支队伍。
与此同时,也是让官僚们产生错觉,让其以为能够慢慢控制这个理论上归御史台管的可怕力量。
缉事警察现在没有权力监视百官,也无权逮捕官员,所以对于官僚们的威胁骤减,可即便如此官僚们也不会乐意有这样的官署存在。
然而此事没得商量,在宇文温的推动下,缉事警察署牌子挂起来了,官僚们乐不乐意都得捏着鼻子认,然后发现这官署对付“刁民”、豪强、妖僧(妖道)以及奸滑胥吏效果不错,慢慢也就习惯了。
对于官僚们而言,有利于稳定朝廷统治的手段,总是不错的。
至于实际控制权,那是想都别想。
缉事警察,依旧是宇文温要倚重的情报机构,职责是对内(国内)监视,至于监视百官,以及对国外开展情报工作,由其他队伍承担。
作为天子的耳目,缉事警察本来应该有个威风的名字,譬如“锦衣卫”什么的,但他觉得锦衣卫这个名号,配不上一个专业的情报机构。
和后世的情报机构相比,明朝的锦衣卫受限于时代,在情报收集方面,明显“业余”许多。
而宇文温花了二十年打基础的情报机构,一定要随时保持“专业素养”,他不能容忍自己养的猫、狗,变成宠物猫,宠物狗,变成摆设。
抓不了老鼠的猫,看不了家的狗,要来何用?
宇文温用餐完毕,因为事务繁忙,不能离宫太久,于是符有才抓紧时间向宇文温汇报一件案子的进展情况。
那就是不久前,缉事警察在晋阳城内弄出的动静,在那次行动之中,抓到了几个人。
在汇报开始前,宇文温忽然问道:“有才,你觉得。。。石塔西这个代称,合适缉事警察么?”
“呃。。。微臣觉得这代称。。。神秘些倒也不错的。”
“是啊。。。那可是石塔西啊。。。”
宇文温沉吟起来,他觉得这巧合很有意思:明德的石塔西。
第二百一十二章 保密()
闲谈结束,符有才开始向宇文温汇报一起案件的进展情况,这起案是一件绑架案。
不久前,经营蒸汽抽水机的商社“嘉禾盛”,其在邺城的分号有一名员工李成才,某日上午离家“上班”途中忽然失踪,次日,在一处僻静街角,发现了疑似李成才的尸体。
之所以说是“疑似”,是因为死者的面部受损,看不清样貌,但身材和李成才类似,所穿衣物经李成才家属查验,确系是李成才所有。
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抢劫杀人抛尸案,也就是一起刑事案件,邺城警察署有责任查案、破案、缉拿凶手。
邺城警察首先在嘉禾盛邺城分号查询员工档案,通过比对指纹,发现死者不是李成才,但案件随后被缉事警察接管,原因就在于李成才的身份有些特别
李成才是蒸汽机技术师,知道如何制造蒸汽机,属于身份敏感人物,不能视作一般人。
缉事警察随后展开了调查,动用各种门路及手段,渐渐将案件背后的真相查明。
有人绑架李成才,目的就是要了解蒸汽机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所以费尽心思布了个局,先把李成才掳走,然后弄了具被毁容的尸体,为其穿上李成才的衣服,然后抛尸。
这些人试图将此事变为一起普通的抢劫杀人抛尸事件,以此迷惑嘉禾盛商社。
想法不错,却做了不该做的事,因为蒸汽机的制造工艺是需要保密的,相关人员的动向都在蒸汽机行会管理之中,而官府也很注意蒸汽机技术的保密,所以谁敢觊觎谁就要倒霉。
缉事警察根据各种蛛丝马迹来了个顺藤摸瓜,很快便找到了猎物的踪迹,对方惊觉行踪暴露,于是带着李成才西逃,试图从朔州边境逃入草原。
却在经过并州州治晋阳时,被缉事警察一网打尽。
李成才还活着,而参与绑架的人,反抗时死了几个,自尽的有几个,还有几个被活捉,在缉事警察的拷问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幕后主使已被供出来,此人早已作为几个重点怀疑对象,处于缉事警察的监视之中,因为证据确凿,所以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宇文温对于缉事警察此次行动的结果及表现很满意,但与此同时,李成才被绑架一案,证实了他一直以来的担心。
终于有人按耐不住,想要窃取蒸汽机技术了。
蒸汽机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只要掌握并善用蒸汽机技术,可以让国家富强起来,所以诱惑力不小。
宇文温知道蒸汽机的重要性,所以很注意对蒸汽机技术进行保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之前火轮船的研制出现了闭门造车的情况。
现在,有人绑架蒸汽机技术师,要窃取蒸汽机技术,而幕后主使,是一个粟特人。
粟特人善于经商,粟特聚落及粟特商人在中原很常见,而这个粟特人觊觎蒸汽机技术,目的倒也简单,那就是“奇货可居”。
商人做买卖,总得卖一些高价值的商品才能确保暴利,而蒸汽机技术,就是不错的商品。
这个粟特人打算绑架李成才,然后从其口中套出蒸汽机技术,学会之后,高价向潜在的买家兜售。
潜在的买家是谁?
待定,反正不在中原,因为中原的蒸汽机在制造及使用时,制造者及使用者受蒸汽机行会的管理,必须缴纳专利费或者相关费用。
私自打造出来的蒸汽机除非自己留着玩,否则就是黑户,无法进入市场,见不得光,所以潜在的买家肯定不在中原。
该来的迟早要来,可当技术窃密的事件发生时,宇文温还是有些郁闷。
当突厥或者高句丽等周边国家获得蒸汽机技术后,局势会
不会如何。
蒸汽机又不是核武器,周边小国真拿到了蒸汽机技术,又能如何?
突厥这种游牧政权,要蒸汽机有何用?
高句丽也许会用得上蒸汽机,然而高句丽也没几年好活了,到时候周军直接上火炮、猛炸药,区区蒸汽机,总不能变成蒸汽坦克出现在战场上。
至于百济、新罗、倭国
矮子穿上增高鞋,一样是个矮子。
所以,蒸汽机的技术失窃,后果实际上没有火炮、火药技术失窃严重,毕竟后者是可以直接改变战争形态的武器。
宇文温早就想通了,既然他要推广蒸汽机,那么随着蒸汽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技术原理泄露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但对于周边小国来说,蒸汽机还真就是用不了的屠龙之技。
有可能把蒸汽机用于增强国力的大国,一是波斯,二是罗马。
但先得过宗教那一关。
宇文温可以想象,当蒸汽机出现在波斯的泰西封、罗马的君士坦丁堡时,琐罗亚斯德教(中原称祆教)教会和基督教教会恐怕要将其视作恶魔的产物,要先除之而后快。
这两个国家就算真的拿到了蒸汽机技术,想要推广,恐怕会折腾许多年,而神权影响下的国家,是不可能被蒸汽机引入社会变革这条路的。
在贫瘠的土地播下高产的种子,种子即便发芽也会夭折。
更别说手工制作出来的蒸汽机,和用车床、镗床“机制”出来的蒸汽机,其能力可是天壤之别。
所以,宇文温觉得自己没必要那么焦虑,不能仅仅为了保密,就限制蒸汽机的使用,这和因噎废食差不多,现在得知有人试图窃取蒸汽机技术,没有暴跳如雷。
但蒸汽机技术必须相对保密,其目的主要是维护专利制度的正常运行。
如今蒸汽机的制造,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也就是若有人想要靠制造蒸汽机出售获利,必须接受行会管理、获得许可,而蒸汽机的使用也必须接受监管。
不许任何一台非法生产的蒸汽机投入市场,也不许任何人未经许可,就对蒸汽机进行非法改装以此谋利,当然,科研用途除外。
一切的一切,就是要确保蒸汽机相关技术的专利人,能够从自己技术的实用化中获得好处,只有这样,才会刺激更多的人投身到蒸汽机技术的研究工作中来。
这样的专利制度,要靠暴力机构来保证能够正常运转,而“石塔西”,就是宇文温任命的蒸汽机“保护者”,既要保证专利不被侵犯,也要尽可能保证蒸汽机技术不被人窃取。
这可是宇文温自己烧钱烧出来的高科技,凭什么便宜外人?
所以他即便不担心技术扩散,却依旧要对蒸汽机技术进行适当保密。
蒸汽机行业从业者可分为四类研究者、制造者、维护者、使用者,而“石塔西”要保护的对象,就是研究者和制造者。
至于维护者和使用者,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保护的必要。
但李成才一案,具体案情不宜对外公开,但缉事警察在晋阳城里抓人时动静不小,所以对外要有个说辞,也就是要糊弄过去,不让人知道这是一起围绕蒸汽机技术的绑架案。
宇文温将卷宗放下,问“如何,说辞有了么?”
符有才立刻回答“回陛下,说辞已经有了。”
“说来听听。”
“感情纠葛。”
宇文温闻言一愣,看着符有才“感情纠葛?”
“是的,原来那粟特人好男风,而李成才男生女相,于是觊觎李成才的男色,追求不得,于是所幸未能得逞”
宇文温呆了半响,好不容易回过神“啊真真不愧是‘石塔西’啊”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手段()
情报机构,本来就是做“脏活”的工具,手段卑鄙、无耻一些,倒也说得过去,当然最基本的底限还是要有,现在,宇文温对于符有才及其属下的“悟性”很满意。
这样才是有水平的表现。
此事已了,宇文温却对“石塔西”的手段颇感兴趣,让符有才再介绍几个“成功案例”,分享一下心得,看看某些时候要如何既把事情办好又有个好名声。
就像老司机撩妹那样,玩腻了把人甩了,妹子还念着好,没有丝毫怨恨,能做到这种境界,也算是高手了。
正如后世某唯一超级大国,对付“危险分子”不是采取简单粗暴的直接逮捕、刑讯逼供,而是钓鱼执法,让目标变成嫖客、瘾君子、人渣恋童癖等等,以此为由将其逮捕判刑坐牢。
巧妙的用不相干罪名把人抓了、关了,但真实意图遮掩得不露痕迹,舆论也不好说闲话,更不会对被捕者予以同情。
诸如锦衣卫明火执仗式抓人的暴力执法,威风是威风,威慑力也不小,但名声却是负的,宇文温觉得自己的爪牙不该如此。
他登基到现在,时常被某些“狗官”弄得很郁闷,但很多时候又不能靠杀人来解决问题。
万一碰到那种类似明代骗廷杖刷声望的混蛋,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廷杖是明代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惩罚手段,就是宫殿之上公开用板子打大臣屁股,轻者重伤,不幸者立毙杖下,本是一个恐怖的刑罚,代表着无上皇权。
但到了后面,受廷杖变成了刷名声的捷径,因为许多文官们以受过廷杖为荣,甚至为了挨打,故意撩拨皇帝发怒(小怒),然后如愿挨板子,名声蹭蹭蹭就上来了。
宇文温当然没设什么廷杖,因为他认为没必要用这种手段来羞辱大臣,用流放比较合适,让这些官迷远离权力中心,那滋味可不好受。
但动辄为了些许小事就把人流放也不好,何况虽然没有廷杖,不代表某些官员没办法“碰瓷”。
譬如见他上朝时精神不好,就有人便上书劝谏他莫要“沉迷酒色”、“保重龙体”,宇文温还不好发飙,更不好解释,因为越解释越让人觉得他心虚。
明明前晚他只是心血来潮熬夜设计蒸汽起重机,结果被人说成是“沉迷酒色”,一股昏君范,对此又不能杀人,不然就变成不听劝谏的暴君,所以只能以“朕知道了”了事。
现在,对于某些“碰瓷”刷名声的官员,宇文温觉得有了新的手段来惩罚。
不如设个局坏对方名声,什么“在乐坊玩小娘子不给钱”、“勾搭好友小妾”等,使其颜面尽失在官场待不下去,就只能灰溜溜辞官回家乡闭门不出。
这种办法就像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却足以让人生不如死,如果将来真有类似骗廷杖的混蛋跳出来,宇文温绝对会让对方欲仙欲死。
当然,对付官员不是缉事警察的职责,但手段都是一样的。
宇文温和符有才说了一会,离开办公室,却没有马上回宫,而是转到档案库巡视。
缉事警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