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8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人,有员外官的身份,已经不是白身,见了刺史可以不拜,若遇诉讼,不得随意逮捕,须得报经礼部许可,而举人可以终身免劳役,免租调二十年,到期后租调减半缴纳。

    其地位,等同于立下先登、陷阵战功的武人。

    虽然一个举人名下可免租调的田地有限制,但如此特权,足以让无数读书人激动万分,一个贫穷潦倒的读书人若考中了举人,即便接下来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都考不上进士当不了官,他的境遇也会发生巨大变化。

    若成了进士,那就是正式入仕当官,一个家族不要说出了进士,就是出了举人,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因为要举办乡试,悬瓠城内涌入大量外来人口,除了考生及其亲属,还有各种赶来见识大场面的人。

    各大寺庙、道观都人满为患,无数人焚香祷告,想要为参考的亲友求得好运,能够成为百里挑一之人。

    现在,考生陆续抵达考试院,要经过身份核对以及搜身,确定无误之后才能进入考场,具体情况外人无从得知,只能在外边议论纷纷。

    因为悬瓠这十几年来举办过几次考试选拔,所以大家对于考试的规矩多有耳闻,乡试想来是在历年考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以该有措施都会有。

    此次乡试,虽然是第一次举行,但流程已经广而告之,许多人都知道。

    科举考试,分三科:明经、史传、明算,考生每科的考试成绩合在一起,是为“总分”,然后按总分定名次。

    也就是说,科举有三科考试,总共要考三场。

    每一场考试,都是连续三日:第一日进考场,考生要待在自己的独立考屋内(号舍),第二日考试,当日考当日交卷,第三日出考场。

    考试期间,考场大门关上,三天考期完结前,考生不得离开,吃、喝、睡都得在号舍内,饮食及卧具,由考场负责。

    前后加起来,考生考完三科要耗时九日。

    这是乡试的规矩,据说会试的规矩更多、更严,寻常百姓无从知晓。

    但不妨碍人们津津乐道,如今即便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都兴高采烈的和人议论乡试,议论着考生入考场时会如何被搜身。

    考生入考场时,所需笔墨、算筹、算盘等考试用品全由考场提供,防的就是作弊,而考生进考场,得换身衣服,衣物也是考场准备。

    除此之外,士兵要搜身,考生身上不许带各类首饰,发髻必须解开,就是防考生把小抄藏在发髻里。

    然后考生得张口,让人检查口腔,尤其是舌下。

    具体还要搜何处,外人不得而知,但据说还要“摸肛”,防止有人把小抄塞进肛门里带入考场。

    这种说法未经证实,但不妨碍粗胚们浮想联翩,想想一个个风度翩翩的俏郎君,脱光了弯下腰任人“摸肛”,那场面真是让许多人兴奋不已。

    无论如何,万众期待的乡试,让悬瓠城热闹不少,无数人都等着放榜那日的到来。

第二百九十四章 立天元一() 
从甲、乙、丙、丁四县征调民工修筑河堤,这段河堤的横截面是等腰梯形,已知两端上下底之差,两端高度差,一端上底与高度差,一端高度与堤长之差。

    且已知各县出工人数,每人每日平均取土量、隔山渡水取土距离、负重运输效率和筑堤土方量,以及完工时间等。

    求每人每日可完成的土方量,整段河堤的土方量(河堤体积),以及这段河堤的长度、两端高度、两端上下底宽度,以及各县完成的地段长度等。

    问题总共有四个,前两个问题是相对简单的算术问题,后两个问题要经过推导和“几何”变换,涉及“三次方程”,所以算起来比较麻烦。

    还好,我会。

    邓全松了口气,又审了一遍题之后,闭上眼,用手揉了揉太阳穴。

    午后的阳光洒在地上,反射回来有些刺眼,还好不会影响心情。

    他已经在考场考了明经、史传两科,如今是明算科,考完之后,乡试就结束了。

    邓全睁开眼,拢了拢算筹,开始摆筹式,这道题对于他来说不算难,但要用算筹来计算这个应用题,摆出的筹式很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错。

    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一根根竹签(算筹),在他的摆布之下,于书案上变换着各种形态,宛若沙场之上,列出堂堂之阵的兵马,将迎面而来的攻势接连化解。

    邓全喜欢算术,喜欢筹算,喜欢摆布算筹时的感觉,所以即便当珠算兴起,大有取代筹算之势,他也绝不会去学珠算。

    珠算太吵,而西阳算术的解题算式,一样能用算筹摆出来,所以我为何要学珠算?

    邓全如是想,手一直不停,即便隔壁号舍传来噼里啪啦的打算盘声,也影响不了他的思绪。

    他是族学之中成绩佼佼者,历经十二年寒窗苦读,于前年秋天考中童生,随后开始备战乡试,各种习题不停的做,又在求学社订期刊,随时关注算术新动向。

    此次在豫州举办的乡试,他是族学唯一的参考者,是全族唯一希望,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拼尽全力。

    邓氏族人虽多,却没什么家学流传,族学的建立,也不到二十年,所以在经义、史传这两方面,基础很弱,即便邓全十分用功,明经、史传的成绩也是一般。

    昨日考完之后,邓全自己估了分数,不觉得会有突破,所以他能够依仗的,就只有算术这个强项。

    得益于求学社教师的指导,邓全对考试技巧掌握得比较好,无论哪一科考试,试卷发下来后,首先要写籍贯和姓名,还有考试号码。

    然后开始做题,不是一题题往下做,而是选择先易后难,将有把握做出来的题先挑着做了,留着难题在后面慢慢啃。

    现在,明算科的考试,邓全已经快要写完试卷,将眼前这道应用题做完,他有把握拿到八十分,尚有七八分的上浮空间,但要突破九十分很难。

    如此一来,想要靠着明算的成绩拉总分有些吃力,所以,还是得看附加题。

    邓全收回思绪,将计算结果记在草稿纸上,随后收起算筹,再验算了一遍,确定结果无误,于是在草稿子上将算式逐一列出,然后誊抄到试卷上。

    明算科的考试,计算题和应用题不能光写一个结果,得把计算过程也就是算式写出来,每个步骤的算式都是得分点,缺一不可。

    若算式错,光有结果对是没用的,等同于随便猜的一个数字。

    时间流逝,邓全好容易将题目解答完毕,仔细检查了三遍,确定无误,将笔放下,闭目养神,等着考官发放附加题。

    附加题,是在各科考试试卷之外,附加发放的一道试卷,试卷内只有一题,满分十分。

    附加题的设置,算是给考生一个额外加分的机会,若在附加题得分,其附加分会加到该科成绩中去,但不会突破满分一百分的限制。

    说白了,就是让某科学得很好的考生,得一个满分的机会。

    朝廷开科举,设三科联考,以三科总分定名次,若总分相同者,以单科最低成绩为次,这是朝廷防止考生过度偏科所做的规定,与此同时,也给偏科的考生以些许弥补,那就是附加题。

    一分之差,就能决定一个考生能不能上榜,十分,对于竞争激烈的考试来说可不得了。

    然而这十分可不好拿。

    科举考试分四级,除去童子试不说,乡试、会试、殿试,难度是逐级增大,乡试的附加题,难度达到会试级别,所以这十分可不好拿。

    拿不到满分不要紧,计算题和应用题,并不是必须做出正确答案才能得分,只要解题步骤中,达到了得分要求,依旧能得几分。

    前日的明经科、史传科,各自有附加题,但邓全都不会做,即便是蒙,好像也蒙不到一分,所以他的希望,全都集中在明算科考试的附加题上。

    不奢求拿满分,多拿一分是一分。

    忽有悦耳铃声轻轻响起,各巡场吏员向考生们宣布当前时间为下午十四点五十分,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两小时十分钟(十七点结束),接下来,开始发放附加题。

    附加题只有一题,却给了两个小时的答题时间,可想而知难度不会低。

    邓全拿到对折的试卷,还未打开,只觉心跳加速,接下来他能不能从附加题里拿到分,就看这题目难度如何。

    在心中向佛祖许了愿后,邓全深吸一口气,将试卷打开,先把籍贯、姓名、考号写好,然后看题。

    随后瞳孔一缩。

    汗珠瞬间就从额头冒出来了。

    这是一道应用题,其计算要求,靠常见的算式来算,极其麻烦,短短两个小时根本就不够。

    但若是用另一个算法却可以。

    那就是天元术。

    天元术,是前年秋天在黄州州学出现的一门算法,据说可以解决不少实际应用问题,按照西阳算术的用语,此术名为“列方程”。

    用天元术进行计算,若用算筹来摆,其算式为“天元式”,天元式十分诡异,如果对此术不熟悉,根本就摆不出来。

    即便知道此术,若不熟练,计算过程中很容易摆错算式,又或者摆对算式,但整个计算过程耗时不少,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能够熟练掌握的。

    天元术问世到现在不过一年时间,公开发行的刊物之中,只有求学社和黄州州学联合出版的期刊有刊载,而且还是特刊。

    那期特刊,是天元术的专刊,厚度像砖头,价格是正常期刊的十倍。

    所以,虽然求学社的期刊在各地州学都有订阅,但这期特刊,未必有很多人看过。

    而我,看过那期特刊,但是,看不太懂啊!

    邓全此时脑袋一片空白,他是族里唯一的指望,又因为擅长算术,所以那期特刊,族学还是买了,然而其内容太过高深,即便列有筹算算式和西阳算式图解,从求学社请来的老师,也只是看懂个大概。

    邓全有空的时候,不时翻看特刊琢磨这天元术,如今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对于天元式,好像记得,好像又记不全,所以

    他肯定能从这附加题拿到几分,问题是,最高能拿到几分?

    很可能就差那一分便能上榜了!

    邓全此刻心如鹿撞,汗出如浆,双手颤抖,几乎拿不住算筹,好不容易才想起老师的话“切记,考试时,得一分是一分,集腋成裘!”

    他用手抹了一把脸,连续深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随后拢了拢算筹,仔细回想自己看过的内容。

    行天元术,列天元式,首先要“立天元一为某某”,若以西阳算术而言,便是“设未知数为某某”

    。

第二百九十五章 殊途同归() 
    “诸位考生请注意,诸位考生请注意,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小时!”

    “请考生们注意,检查试卷是否已写上名讳、考号、籍贯,请注意检查,不然无缘上榜!”

    考场内,巡场吏员不住吆喝,提醒考生把握时间,记得在试卷上写好名讳,此时日头偏西,已是下午十六点三十分,明算科的考试接近尾声。◢随*梦◢小*。lā

    考场一隅,监考的王孝通结束巡场,正在看《考试大纲(题解)》,相关内容是明算科,而其中举例一题,是经典的“鸡兔同笼”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个题目源自《孙子算经》,可以说每个学习过算术的人,都会学到这一题。

    鸡有一头两脚,兔有一头四脚,此为已知数字,要求解的未知数字,是鸡和兔的数量。

    《考试大纲(题解)》,对“鸡兔同笼”解法给出了不同的算式,让王孝通颇为感慨的内容,是用“方程法”解题。

    方程法,是西阳算术中的算法,用于解题,分为“列方程”和“解方程”两个步骤,还要“设未知数为某某”,这个“某某”有数学符号,是为“埃克斯(x)”、“崴(y)”、“日(z)”等。

    与此同时,西阳算术中,有一系列数字符号及计算符号。

    用方程法来解“鸡兔同笼”的问题,过程很简单,有两个解法。

    其一,列“一元一次方程”

    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得方程4x+2(35…x)=94。

    解方程,得x=12,即兔有十二只,鸡有二十三只。

    另一个解法,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兔有x只,鸡有y只,于是得方程一x+y=35;方程二2x+4y=94。

    解方程组,得x=12,y=23。

    《孙子算经》上给出的解法,是用筹算来解,虽然不是很麻烦,但相比“方程法”,有些逊色。

    “鸡兔同笼”的题型可以进一步演化,问题变得更复杂,涉及到的已知数和未知数会更多,这个时候,用算筹摆算式,就会越来越麻烦。

    而对于西阳算术的“方程法”来说,答题者依旧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再加个算盘。

    其方程法列出的方程,还有解方程的过程,相比筹算,要简洁得多,计算效率也高些。

    若遇到那种极其复杂的计算题,西阳算术的优点,就愈发凸显出来。

    而到了天元术

    王孝通想到天元术,有些失神。

    天元术的筹算算式名为“天元式”,摆起来很复杂,而用西阳算术的方程法来列方程,就是寥寥几笔的“一元多次方程”。

    此次豫州乡试,明算科的附加题,难度是会试一级,需要用天元术计算一道应用题,解题方式有两种,一为筹算,一为“列方程、解方程”。

    两种解法,只要步骤对,都能得分,若算得正确结果,便能得满分十分。

    所以,参加考试的考生,无论学的是筹算还是西阳算术,只要熟悉天元术(一元多次方程),那就能解这道题。

    此即殊途同归。

    问题在于,用筹算来摆天元式,耗时不说,中途极易出错,如果不熟悉天元术和天元式,想在两个小时内圆满解题,难度很大。

    而用西阳算术来列方程、解方程,只要考生熟悉一元多次方程(天元术),两个小时时间,足够验算复查。

    这就涉及到计算效率,很明显,明算科考试时,考生用西阳算术来解题,能省许多宝贵时间,若用筹算,考生必须极其娴熟才行。

    考试,限定时间答题,在这前提下,计算那些复杂的计算题、应用题,筹算因为摆算式耗时较长、计算过程中不易验算,所以形势十分不利。

    可以说,为了在今后的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生之中学习西阳算术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对此,王孝通觉得有些不公平。

    日常计算,用不着那么复杂的计算算式,所以筹算足以满足计算需求,哪怕是大新土木工程,无论是估算土方量、工程量,没道理限定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完成,所以筹算一样能胜任。

    但现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考生想要稳稳地在明算科考出好成绩,就会趋向于选择西阳算术,用那些奇怪的数字符号、计算符号来列方程、解方程,而不是用筹算来解题。

    长此以往,筹算怎么办?

    每念及此,王孝通就有些惆怅,他自幼读书,尤喜算术,对于筹算可以说是有特殊感情。

    他喜欢用算筹摆算式的感觉,喜欢看复杂的算式,他觉得这些复杂的算式是一个个美丽的图案,宛若八卦图般让人浮想联翩。

    而那西阳算术,用奇怪的符号代表数字、加减乘除,又用拨动起来劈啪作响的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

    虽然王孝通也掌握了西阳算术,但内心更亲近筹算,不过西阳算术的发展势头强劲,他即便有所不甘,也只能面对现实。

    高效的计算方式,可以让计算者节省大量精力和时间,来推演更复杂的算式,这一点,王孝通和其他人都意识到了。

    各类蒸汽机、火轮船、新式工场的出现,导致各种计算要求越来越复杂,计算量越来越夸张,巨大的需求快速推动算术的发展。

    所以,这十几年来,各种新算法、算式层出不穷。

    王孝通觉得,筹算也好,西阳算术也罢,都是计算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可谓殊途同归,到底孰优孰劣,已经不重要了。

    前年秋天,在黄州州学诞生的天元术,同时出现两个版本,那就是筹算的天元式,还有西阳算术的“一元多次方程”,王孝通不得不承认,就计算效率而言,“一元多次方程”要更胜一筹。

    那么,此次乡试,有多少考生熟悉天元术?又有多少考生能够解题?

    王孝通认为够呛,天元术出现不过一年多,就公开发行的刊物而言,只有求学社的期刊(特刊)详细刊载了相关内容,即便有人看到了,光靠看,最多看懂个大概。

    想要实际应用,譬如解应用题,只要题目复杂一点,解题难度就很大。

    考生想要拿满分,基本是不可能的,而附加题如此设置,可不是送分题。

    只有那些钻研算术的学子,才会注意到天元术,而此次考试的附加题,也是提前向考生们传递一个信息

    会试,天元术试题出现的概率很大,若过乡试,还有数月时间,不会的赶紧找习题练。

    座钟指针指到十六点五十分,王孝通放下书,起身整了整官服,和其他监考官一道列队,来到各考棚前。

    十七点整,考场内响起刺耳的锣声,随后无数呼喊声响起“时间到,立刻停笔,交卷!”

    。

第二百九十六章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呦呦呦呦呜呜呜”

    满面红光的邓成,在房间里一边与友人饮酒,一边哼着《鹿鸣》,哼着哼着就哭起来,又哭又笑。

    今日登门道贺的友人,是行商陈起,见着老友失态,颇为理解,不时出言相劝。

    前日,豫州总管府乡试放榜,榜上有名者便是中试之人,而邓成之子邓全,名列榜末,虽然是最后一名,却是榜上哟有名的举人了。

    当时,考试院前人山人海,邓全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